化学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化学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化学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化学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摘要:海洋是人类获取资源的宝库。其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海底大陆架汽油田、海底资源、海洋动力、海生生物都是极待开发的宝藏。现在我们还正在对它处于探索的时期、发现的时期、正处于开发的时期;而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却成了我们不争的事实。所以海洋的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关键词:海洋资源污染化学保护

Abstract: Ocean access to human resources. There are 80 kinds of chemical elements. Under sea continental shelf gas fields, marine resources, marine dynamics, marine organisms are to be developed. Now we are on it is in a period of exploration, found period, is in development period; the pollu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balance has become the fact that does not dispute. So the ocean protection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and the future.

引言:海洋是生命的摇蓝,风雨的故乡,食物的宝库,航运的通道。海洋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全球环境的机能和容纳净化“百川归海”各种污物的机能,但近50年来,海洋这两种机能正遭受到损害,如果海洋因污染而丧失生命力,人类将从地球上消失。

1. 海洋化学资源

地球平均半径6378.14km,由此可算出地球总表面积为51000×104km2,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70.8%,为3605×104km2(陆地总表面积为1495×104km2),海水总量为361×1011t。自从出现人类以来,海洋就成为人类获取资源的宝库。

化学元素有100多种而海洋中就有80余种,尤其是Na+、K+、Cl-、I-、Br-、等非常丰富,每立方公里海水中含NaCl l2000多万吨,据预测如果将渤海海水中的氯化钠全部提取出来足有583亿吨,够10亿人吃10万年[2]。

在1000t海水中,可提取32t食盐、3t氢氧化镁、4t芒硝、0.5t钾、65g溴、26g 硼、3g铀、170g锂。所制得的食盐是化工上制取纯碱、烧碱、盐酸、氯及各种氯化物的原料。据外国的估计,中国近海石油与中国陆地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t(300~1120桶)其中渤海、黄海各为7.47亿t(56亿桶)、东海为17亿t(128亿桶)、南海(包括台湾海峡)11亿t(80亿桶),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海域亦储藏丰富的石油,据外国人估计有

几十亿t。

一中国沿海和近海的海洋能蕴藏量估计为10.4亿kw,其中潮汐能1.9亿kw、海浪能1.5亿km,温差能5.0亿千瓦、海流能1.0亿kw、盐差能1.0亿km。可开发利用的装机容量潮汐能为2000万kw,海浪能为3000~3500万kw。

2. 海洋污染的突出表现原因

海洋的污染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人类和生物在海洋中各种活动受到不利的影响。由于海水水量之巨大和海浪的澎湃波涛,一般的污染在大洋中容易驱散通过大海得到自净。同时因为海洋容量非常大,以至包括海洋深层的海水循环一周需要数百年,因此海洋遭受的重型污染影响海洋机能所潜优的危机可能暂不易发现,一旦出问题,可能就非人类力量所能解决的了。

海洋污染的主要表现有赤潮、黑潮和原油泄漏造成海湾大面积污染,海生生物、海鸥生灵涂炭。

2.1 赤潮形成及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作用(entrophication)使藻类在海湾大量繁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

藻类(algae)属低等植物的一大群类,形成赤潮的藻类主要是甲藻。当水中含N>0.2~0.3mg/L、ρ>0.02~0.03mg/L时,藻类等浮游生物暴发性地增殖、夺取水中溶解氧,而藻类代谢死亡又导致水体腐败,散发鱼腥味、霉腐味和硫醇、吲哚的恶臭,使鱼虾大量死亡,漂浮于水面引起严重厌氧。有的藻类还能产生毒素,传播疾病直接危害人的健康。赤潮高潮时使大片海域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形成公害。

藻类组成的原生质为C106H263O110N16ρ,它的形成机理是水中含氮、磷(硝酸盐、氨氮和磷酸盐)的有机废水在高温气候条件的光照作用下形成赤潮或红潮(redtide),在淡水湖泊则形成水华(water bloom):

可知水体中含少量的氮(7.2g)和磷(1g)就会产生大量的藻类(115g)。

由于热力学作用,水体在高温季节可呈现分层现象,即上层水暖比重小,下层水冷比重大,如果此时水面受富含氮、磷的有机物的污染,则极易形成赤潮。但当藻类代谢时,从藻类生成的逆反应可看出,要分解1个分子(1mol)的藻类需消耗138个分子(138mol)的氧,可知藻类代谢耗氧量是惊人的。此时最容易造成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特点是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其后果是海水水质恶化,对水产业和养殖业

造成区大损失,也危害沿海居民健康和渔民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使用化肥、农药的农业污水,也是造成赤潮的原因之一,目前还未受到重视,有的甚至还完全不了解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对海洋生态的危害。对于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建设与环保“三同时”政策在各级领导中的环境意识也是非常薄弱的。总之,赤潮灾害完全是人类生产、生活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造成的。如果人们仍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话,当年的赤潮过去,第二年的赤潮还会卷水重来!甚至发生的频率及其危害程度会逐年加大,亟待引起各方关注。

2.2 赤潮的监测和预报

水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水体是否达到富营养化,可直接采海水水样进行监测[6],从而作出对赤潮的预报:

11500

)/()/()/(≥??=L g L g L mg HL μμ无机磷无机氮耗氧量 若测定结果大于等于,则说明水中N 、P 的含量达到富营养化的程度,此时如果水体光照充足,气温高则很容易形成赤潮,其最终后果因藻类代谢需要大量溶解氧,导致藻类死亡引起厌氧水体腐败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 H 2S 、NH 3、PH 3、CH 4等。

赤潮增殖的量可通过测定浮游生物初级生产量来估算,它对水体环境质量评价和水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浮游生物又以藻类为主,所以通过测定藻类生长繁殖来评定生物生产能力。比较简易的方法是用黑白瓶测氧法,测定的原理是根据藻类的特性,它们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释放出氧气。具体步骤是依据将其中的一个被黑布遮光的黑瓶完全不受光的照射,而其中另一个白瓶是在完全光照下。黑瓶中的藻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一定数量的溶解氧,而白瓶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则会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加。通过黑白两瓶之间溶解氧之差,即可计算出该水体中藻类总生产量、净生产量和呼吸量。即:

①浮游生物藻类初级生产总量P G P G =白瓶溶解氧量-黑瓶溶解氧量

②呼吸氧量P H P H =初始溶解氧量-黑瓶溶解氧量

③浮游生物藻类净增量P N P N =P G -P H 产量单位mg(O 2)/L·d

2.3 黑潮

海面有时会出现黑白或黑绿白色的混浊现象,这一海水变色现象称为黑潮。这是由于存在于底层的缺氧水团向沿岸涌升所致。黑潮发生时,在缺氧水的影响下,鱼类因不能有效呼吸而死亡,这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生存,也给渔业生产、海洋经济造成重

大损失。

缺氧水团的形成过程及其中物质循环紊乱是造成黑潮形成的原因。在海洋海湾高温季节,水呈现分层现象,上层水热比重小,下层水冷比重大,而且随阳光照射而加大,上层水与底层水无法产生对流相混合。表层增殖的浮游生物藻类因温度过高而死亡,沉降于底部,这些浮游生物尸体分解时消耗溶解氧最后达到厌氧、无氧状态、水体腐败。实际上赤潮与黑潮是相关联的,因此黑潮是赤潮的晚期阶段。

在有氧状态下,有机物的分解是在好氧菌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CO2;在无氧或厌氧状态下,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停留在有机酸阶段,时间较长造成有机酸在水中积蓄,水中还原菌增殖,水中形成H2S,当缺氧底层水涌升时,水中H2S被上层水中的氧所氧化,形成胶体硫,并导致形成黑潮。

2.4 海洋的原油污染

海洋的原油污染主要来自三大污染源。第一大污染源当数海上油田开发,海底石油采钻;第二大污染源来自海上巨型油轮的撞沉,原油在海域大量泄漏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在这两大污染源之外,是人类战争的特殊原因。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污染海洋的事件是海湾战争期间约50万吨以上原油流人大海。科威特油田破坏造成波斯湾海域的污染。大部分原油在西北风和环流的作用下,在2~3个月内,南下到200km 之外的波斯湾,在沙特沿岸一带造成大面积严重污染,在数月之内,还使伊朗沿岸布尔什地区及遥远的霍尔姆兹海峡受污染。此外海上油田的井喷事故,如墨西哥坎佩切海湾的油田井喷事故,以及多起的巨型油轮在海途失事也给海洋生物造成极大灾难和海洋生态的严重破坏。

3. 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 赤潮的控制

制定法规,严格限制含N、P超标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人海洋。

严禁江河、湖泊的淤泥污泥排人海湾、对大量淤积污泥的江、河、湖、泊限期疏浚清理,制止工业污泥、生活污泥排人海中。

提倡科学养殖,加强对内海、海湾网箱养殖的管理,减低网箱密度。

严格控制围海造地、围海造田、滥采乱挖海滩砂石等破坏海滩、海岸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对海岸、海滩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

加大并保障海洋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大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特别要加快对入海河流流域的环境综合规划与整治和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制定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未经处理的污水绝对禁止排入海洋的法规、法令,确保这些法规、法令、政策的贯彻落实。

尽快建立健全农村作业面的环境管理和普及推广科学施用农药、化肥的技术,控制冲涮农田、果园富含氮磷的雨水直接流人海洋。

加强对赤潮发生、发展与临界条件的科学研究,在做好海域环境监测的同时,开展赤潮监测、监视和预报工作。

3.2 赤潮的防治

3.2.1 污水深度处理法

有机废水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生化降解,包括两个主要过程,即有机物的碳氧化、氨氧化。碳氧化是借助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为CO2、H20和小分子有机物;而有机污染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等含氮化合物则通过微生物的氨化作用转化成NH3及其相应的有机物。氨氧化也称为硝化作用,是将蛋自质、脂肪放出的氨通过好氧型的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其转化成硝酸盐(-

NO),然后又将

3

硝酸盐(-

NO)进行反硝化脱氮,生成分子态氮,完成氮的循环,使废水、污水实现无3

害化。经过深度处理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则不会造成富营养化。

3.2.2 化学灭藻法

对于范围较小的水体,在形成赤潮的初始阶段,可采用投入硫酸铜、漂白粉或液氯等化学药剂,以杀死藻类。硫酸铜的效果好,投加0.1~0.5mg/LCuSO4,几天内就能杀死大量海藻,但必须辅以打涝清理死海藻以防止厌氧腐败水质。漂白粉和液氯既能杀死藻类又能去除藻类腐烂散发的臭气,投药量0.5~1mg/L。

3.2.3 生物杀藻法

培养繁殖能吞噬藻类的噬藻菌,这种噬藻体是以藻类作为食物链,是一种以“菌治菌”的新方法。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据介绍这种方法发展前景广泛,因为已有研究者发现能吞噬藻类的噬菌体。

3.2.4 机械搅拌法

对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的海域,采用强力机械搅拌或高压空气喷射搅混,使水体受强烈的剪切作用使藻类因水搅混、水流紊乱而死亡,这对来势汹汹的赤潮控制和减缓灾害起到一定作用。

以上四种方法,对富含N、P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排入水体才是基本而可靠的方法。

黑潮的发生本与赤潮相关联,控制住赤潮的形成也就控制了黑潮,因为黑潮的产生是厌氧环境下必须有硫的产生。污水处理控制有机物排人海中,也就控制海底厌氧状态出现,从而也就使黑潮得到根本控制。

3.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性行为

因为海洋大部分为公海,而且各大洋是相连系在一起,海岸线则联系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因此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是国际性的。

20世纪的中期,从1954年《国际海上油污公约》开始,到目前已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公约。但到迄今为止,真正履行仍然非常困难。近年来海上巨型油轮事故泄漏原油使海洋生态遭受严重污染的事件不断发生。近十年来的海湾战争大量原油流入海洋等已使人触目惊心。所以,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确实任重道远,国与国之间在公海发生大片油污染事件连国际法庭也望油兴叹!

但即使如此,国际公约还是目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 黎松强,曾育才.生态环境保护导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97~105

[2] 孙湘平.中国的海洋[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57~201

[3] Alexarde Martion.Introduction to siol Microbiolgy[M]. 2nd ed,1977,102~105

[4] Henze M, et al. Wastewate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reocess[M]. Second Edition.

Berlin, Springer Verlag. 1997, 26~73

[5] Henze M, et al. 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2 JAWQ Task Croup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for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Bid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M].

Loncton:Springer Verlay, 1997, 28~96

[6] 王家玲,环境微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71~172

高三鲁科版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专题讲座四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考纲要求] 1.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2.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危害,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3.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和原子利用率的计算。 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环境污染 与化学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问题: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等)、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烷等造成的污染(其中SO2、NO x主要来源于化石类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形成酸雨、酸雾;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指家用燃料的燃烧、烹调、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等,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机物造成的污染等,其中CO与血红蛋白作用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二是水体污染:是指过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中造成的污染。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Hg、Cd、Pb、Cr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水中高浓度的N、P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污染。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含磷洗涤剂及大量使用磷肥造成的。三是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垃圾污染范围广泛,对环境及生物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思考:当今环境污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用物质化学式或元素名称填写相关原因) (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合物。 (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造成的。 (3)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烷、氮氧化合物等的排放引起的。 (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等的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 (5)白色污染——聚乙烯等难降解塑料的大量使用。 (6)赤潮——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环境保护的措施 (1)工业废气携带颗粒物的回收利用。 (2)工业、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3)回收、限制难降解塑料,研制可降解塑料。 【例1】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Ⅰ.臭氧层空洞 大气平流层中O2吸收紫外线可变成臭氧(O3),而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能加速臭氧的分解,从而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同样超音速飞机的尾气及发动机尾气中的NO也能加快O3的分解,反应式如下:NO+O3―→NO2+2O;NO2+O―→NO+O2。请你写出总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其中N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加和可以得到总的反应式:O3错误!O2+O。通过第一个反应式可知NO作还原剂,由总反应式可知NO作催化剂。 答案O3错误!O2+O 还原剂催化剂 Ⅱ.水源污染(富营养化)

化学与环境保护 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在水体方面,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 2.1水污染及治理 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大气污染及治理 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 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一些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制定了新的计划。比如,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为期10年的“全球空气质量战略”计划,以使英国的空气变得清新;我国已经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调整能源政策入手,改善能源生产结构,增大一次能源中水电、核电及太阳能的比例。 3.我国化学污染防治的成绩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摘要: 如今,我们的生存家园地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日益恶化。现在全球公认的三大环境危机是酸雨,臭氧层空洞和温室效应。而正在继续破环环境的人类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还未知。而绿色化学正是解决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意识提升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下面先给出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来自网络): “1.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2.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3.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 4.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5.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6.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7.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8.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9.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10.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11.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12.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

2020-2021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2节海洋污染和生态 破坏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 1.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基础·初探] 一、海洋主要污染物 1.来源: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世界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1.为什么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 【提示】目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活动主要集中在陆地上。 2.主要污染类型 (1)石油污染:主要是由于油船事故、海上井喷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企业、城市和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的,目前这类污染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 (2)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大量增加,使总氮和总磷含量严重超标,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3)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废水、化学农药以及含铅汽油等。 (4)放射性污染、海洋热污染:核废料入海可造成放射性污染,电力、冶金、化学等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冷却尾水,是海洋热污染的来源。

2.石油污染主要分布在那些海区? 【提示】结合石油污染的来源,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海上石油运输线路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集中海域,沿海工业城市附近等海域。 二、海洋污染的危害 1.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大量营养盐进入海洋,使海水富营养化,引起某些藻类快速繁殖,消耗水里的溶解氧,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2.对人类的危害:生物体内累积或腐化产生的毒素可通过食物链而威胁人类健康。 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正常竞争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4.对海洋旅游的影响: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3.为什么赤潮主要发出在中低纬度海域? 【提示】中低纬度阳光强烈、水温高,便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另外,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对这些海域的影响大,海水富营养化严重。 三、海洋生态破坏 1.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 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海岸滨海、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以及大洋区等生态系统。 (2)破坏原因:海洋污染物过量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2.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使珍稀、濒危物种灭绝 (1)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保持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为人类提供食物、药品原料和能源,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说课稿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五中学杨志刚 一、说教材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及所涉及的活动形式较新,为了说好教材,我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2)了解环境保护的一般方法及处理工业尾气、废水、废渣的重要意义。 3)通过参与环境保护学习活动,学习一些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4)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3)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物质在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3、教学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教材内容 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题化。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系列课题——大气污染(包括子课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水污染(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具体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也就是说本节课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班会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留给了学生才华展现的机会。 三、说教学过程 ⒈资料准备

化学与环境论文

化学与环境论文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的划分,环境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四部分内容[1]。 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为孕育阶段,70年代为形成阶段,8 0年代以后为发展阶段。二次大战以后至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从恢复逐步走向高速发展,由于当时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事实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和寻找污染控制途径,力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60年代初,由于当时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发现,农药中环境残留行为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到了70年代,为推动国际重大环境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国际科联1969年成立了环境问题专门委员会(SCOPE),1971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全球环境监测》,随后,在7 0年代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专著,这些专著在70年代环境化学研究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在瑞典斯德歌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了一系列研究计划,相继建立了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和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机构(IRPTC),并促进各国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结构和学术研究结构。应该说,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80年代全面地开展了对各主要元素,尤其是生命必需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各主要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产生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这些循环有重大影响的种种因素的研究;重视了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开展了全球变化研究,涉及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加强了污染控制化学的研究范围。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国际科联组织了数十个学科的国际学术机构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例如: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89年制订了“化学与环境”研究计划,开展了空气、水、土壤、生物和食品中化学品测定分析等六个专题的研究。 1991年和1993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亚洲化学大会和IUPAC会议上,环境化学均是重要议题之一。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授予三位环境化学家Crutzen,Rowland和Molina,他们首先提出平流层臭氧破坏的化学机制。Crutzen于1970年提出了NOx理论,Rowland和Molin a于1974年提出了CFCs理论,这几位化学家的实验室模拟结果在现实环境中得到验证。从发现平流层中氧化氮可以被紫外辐射分解而破坏全球范围的臭氧层开始,追踪对流层大气中十分稳定的CFCs类化学物质扩散进入平流层的同样归宿,阐明了影响臭氧层厚度的化学机理,使人类可以对耗损臭氧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因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而引起全世界的“震动”,从而导致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这充分表明环境化学家的工作已经引起全人类的重视,环境化学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发展。 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自70年代起,在典型地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容量和环境背景值调查,污染源普查,围绕工业“三废”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环境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效应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年

鲁教版成长训练高中地理学科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海洋环境污染和海平面上升 B.石油污染和赤潮 C.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 解析:明确海洋环境问题的基本内涵。 答案:C 2.1953~1970年,日本的“水俣病”产生的原因是() A.汞污染 B.食物中毒 C.海水富营养化 D.镉污染 解析: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患者具有明显神经症状如突发性惊吓、两眼斜视、吞咽困难、阵发性抽搐、口腔张开而不能说话,有的小孩眯着眼睛发出狂笑,不能自已。症状严重的,可出现痉挛、麻痹、意识障碍等急性发作,并很快死亡。除人体受害外,动物如猫的中毒表现也引人注目,主要是集体向大海狂奔,即所谓狂猫跳海。 3.全球第一个受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的国家是() A.新加坡 B.图瓦卢 C.马尔代夫 D.荷兰 解析:图瓦卢,26平方千米,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2000年2月18日,该国的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首都的机场及部分房屋都泡在了汪洋大海之中。该国的海平面于2月19日下午5时左右上升至3.2米,2月20日下午5时44分海潮才缓慢退却。由于这个由9个环形小珊瑚岛组成的国家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所以低洼地方的房屋全部没顶。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面临灭顶之灾。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答案:B 读“我国渤海海域轮廓示意图”,回答问题。4~6题。 4.渤海渔业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这里全部是大陆架浅海,还有下列原因中的() A.海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弱 B.河流携带营养盐类注入海洋 C.水温适合鱼类生长 D.海底水生植物丰富 5.目前,人类在大陆架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__。 6.渤海赤潮时空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河流入海处 B.封闭性海湾 C.冬半年 D.夏半年 4~6.解析:该海域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也是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的重点海域。但因渤海属于封闭性海湾,和外海海水交换能力差,每当夏季时,因水温较高,加之人类向海洋过多排放废水,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形成赤潮。 答案:4.BC 5.石油(天然气)8.BD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9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海洋局会同农业部,中央编办,环境保护部办理 提案人:致公党中央 主题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高度重视沿海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先后制定完善了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生态建设规划,为沿海开发划定了“红线”。但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海洋沙漠化发展的趋势没有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海洋法制意识、生态意识不强。各地、各级政府为了片面地追求发展速度,忽略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顾海域审批程序、不顾海洋使用论证、不顾海洋环境评价,在没有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违法用海的现象常有发生,更不谈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应负的责任。 2.对海洋的过度无序开发。各地掀起的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区建设、化工园区和滩涂围垦等热潮,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沿海很多地方都在建港口或规划建港口,化工园区更是遍布沿海各地,其对海洋生态影响巨大。更有甚者,一些化工企业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排放的工业污水不予深入处理、净化,甚至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大面积的围垦,使沿海滩涂湿地迅速缩减,而消失的滩涂湿地,使绝大部分的鱼、虾、蟹等的幼体无法生长发育,成长为成鱼。加之工业的污染,近海沙漠化已不可避免。 3.海洋生态异象频发。山东青岛连续多年浒苔大面积爆发,去年江苏海域的水母爆发、以及一年胜似一年赤潮等。无不警示我们,海洋生态环境已经脆弱到多么严重的程度。甚至连今年的梭子蟹、鮸鱼“丰收”都不一定是好现象,它是海洋渔业资源剧烈动荡的象征。生态异象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到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 4.沿岸径流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有关报道,长江、淮河等大小河流的径流对海洋的污染占海洋总污染的70%以上,而这部分的污染目前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制造业大国”给我们的海洋经济带来的“恩惠”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5.渔业生产与管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沿海渔民急功近利式的捕捞方式也是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的直接推手,加之渔业管理方式陈旧,任何渔业资源的兴起都经不住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由此形成了渔业资源的此起彼伏,动荡不定。 6.跨界、跨流域污染成了治理难点。在苏鲁交界处的海州湾沿岸,兴建许多的化工、冶炼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重污染企业,平时看不到什么污水排放,但一到雨水季节,大量的带有重金属污染的污水就随洪水顺流而下,在苏北沿岸流的带动下严重地污染了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环境保护 篇一: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在水体方面,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 2.1水污染及治理 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大气污染及治理 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

化学与环保

化学、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工业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于此同时环境保护、治理环境也离不开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化学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以下四种比较大的环境污染。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1)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CO2、SO2、CO等有害气体。 (2)汽车尾气所含的N、O化合物,C、H化合物。 (3)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的后果是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酸雾等。人类生活在空气中,大气遭到污染,人类何求健康何求安定?而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直接损失南方11省就达440亿元。酸雨多分布在江南的四川盆地、黔、湘、赣、鄂及沿海的闽粤;而华北由于降水少、土壤酸性低,很少观测到降酸雨。值得注意的是北方的候马、京津、丹东、图门等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二)水污染 联合国把中国列为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中国年人均用水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110位。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工厂污水、生活废水仍在源源不断地排向江、河、湖、海,导致我国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海水富营养化使赤潮频频发生,鱼类体内的有毒污染物使实用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源自工厂企业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对人的身体危害很大,如: 废旧电池污染,可使含有镉、锌、汞等重金属。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烂在地理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他们的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目前中国电池产量占世界2/3,仅北京一年就产生废电池6000吨。 (四)噪声污染 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就会干扰谈话,使人心烦意乱,分散注意力,防碍工作和休息,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强大的噪声可引起耳聋、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头昏、头痛等症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污染日益突出。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同时化学也在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_初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这个蓝色星空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的财富,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内向拓展,是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溃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挑战。 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面积有354万km2,跨越了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水体营养丰富,有利生物资源的开发,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3个特征:(1)持续性。在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建立在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之上,要求海洋生态系统构造完整和功能齐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都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正确解决资源质量、可利用量及其潜在影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资源种群多多样性;(2)协调性。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以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公平性。即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要求任何海洋开发活动不应带来或造成环境资源破坏,不应对后代人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造成不良影响。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新技术发现新资源,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海洋是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持续再生产能力;(3)海陆一体化开发,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4)开发与保护协调。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管理;(5)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协调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

高中化学必修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创新教案】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站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角度,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上节内容进一步深化。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全部的能源,其中的大多数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仅要注重资源开发,而且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我们还应做好环境的保护。而化学不仅对资源的合理开发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为此,教材在安排学习第一节内容之后,紧接着又安排了第二节内容,为的就是让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强环保意思,增强自身再扔,同时对“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课内容分两个主题,主题1首先是让学生在做社会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并让学生对常见的环境污染进行交流与讨论,找出相关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主题2则建立在学生了解已有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在讨论中认识环境污染的预防(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与科学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当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环境污染的几种类型及防治,及其危害。 2. 能描述出绿色化学的含义,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3. 通过环氧乙烷制备讨论,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以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doc

课题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及“绿色化学”的思想; 2、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学生根据准备的材料进行发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准备1、提前一周印发阅读材料,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访问身边的人群,为课堂的讨论发言做好充分准备。 2、小组长负责召集成员进行原始材料的收集和分类整理,准备发 言内容。 3、材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报刊杂志,复印材料等)、实物、影 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幻灯片《森林狂想曲》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 2、播放幻灯片《环境污染》 (边播放边讲解)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赤潮、酸雨、臭氧空洞、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拯救生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3、播放幻灯片《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引言]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而化学不仅在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 [展示]幻灯片《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监测》 要了解环境的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分布和转化规律,就需要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化学工作者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二、组织学生发言、讨论,了解一些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知识 [引言]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难防,不等于不触防。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究竟是什么?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代表给大家讲讲。 [问题1]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生活动]讲述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问题2]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工业上常利用它们与一些廉价易得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类型。 [学生活动]讲述酸雨的防治措施 [问题3]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向湖泊、水库和进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并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 [学生活动]讲述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 [问题4]“世界环境日”的来历怎样?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个人应该为环境保护作些什么?

环境与化学论文

课程名称: 环境与化学 论文题目: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系(部)名称: 教育科学系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本科 班级:小教本101班 姓名:张海燕 学号: 2010111655

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很大程度上看,环境问题与化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很多的环境污染都源于化学的不合理发展,化学领域的不科学管理。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生活环境的现状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对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问题化学发展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化学的发展也不例外。所以,化学发展为人类获得很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的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 大气污染 在大气污染方面,著名的有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特别是伦敦烟雾事件,其致死人数最多。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着大灯。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文:美人鱼的自述_作文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文:美人鱼的自述 人类啊救救我们吧作文600字 我是一只深居于海底的美人鱼。白天,我和其他鱼儿们一起在珊瑚丛中嬉戏;傍晚,我便会游到水面上去欣赏美丽的夕阳。 在傍晚时分的海中,我优雅自在地游着泳。夕阳把海和天相接的地方染成了暖暖的橘黄色,蔚蓝色的海在橘黄天空的映衬下也变得橙黄。波光粼粼的海面把夕阳的余晖折射成璀璨的钻石光芒,耀眼极了!宁静的空中偶尔有几只海鸥飞过,一切是如此的宁静祥和。此时此景之下,我那时而露出水面的尾巴流溢着五彩光华,熠熠生辉,灼人眼目。 我以为我可以天天如此,知道我生命终结,在精灵蚌中化作一颗洁白圆润的珍珠,可是…… 那一天傍晚,我像往常一样到海面上游玩。可是,还没游出海面,就被一股酸臭的水波“击中”,头晕、恶心、想吐的感觉一下子涌了上来,更糟糕的是,我的皮肤一下子瘙痒无比,还起了大片大片的红疹,我赶忙冲出了那层水波,带着全身的难受游回了海底。 回到家之后,我身上的红疹不但没退,反而越来越痒,而且一碰就疼。无奈之下,妈妈只能带着我去章鱼诊所找章鱼医生。我们刚来到诊所门口,就听到里面哀怨声此起彼伏。而此时,我也诧异地发现里面来就医的叔叔阿姨几乎都和我一样,全身都是红疹子。有的一边往墙上蹭,一边还发出痛苦的呻吟声;有的急得直甩尾巴,在诊所里不停地转来转去;还有的小朋友难受得哇

哇大哭起来。这下,可把章鱼叔叔给忙坏了。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的原因。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个叫人类的种族造成,他们把大量的生活垃圾倒入海中,污水、废水也一并排入海里。由于海水的净化没有他们的污染快,导致上面层的海水水质严重恶化,变得恶臭不堪。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到过海面,再也没有领略过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观。我只能天天躲在海底,向上天祈祷:人类啊,救救我们吧!

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哪

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哪些 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由于海水中生活条件的特殊,海洋中生物种类的成分与陆地成分迥然不同。就植物而言,陆地植物以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而海洋植物中却以孢子植物占优势。海洋中的孢子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由于水生环境的均一性,海洋植物的生态类型比较单纯,群落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海洋植物是浮游的或漂浮的。但有一些固着于水底,或是附生的。 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与陆地植物区系不同的是寒冷的海域区系成分较为丰富,热带海洋中种属反而比较贫乏,这一点与陆地植物区系恰好相反。 海洋生物群落也像湖泊群落一样分为若干带: 1.潮间带(intertidal) 或沿岸带(1ittoralzone) 即与陆地相接的地区。虽然该带内的生物几乎都是海洋生物,但那里实际上是海陆之间的群落交错区,其特点是有周期性的潮汐。生活在潮间带的生物除要防止海浪冲击外,还要经受温度和水淹与暴露的急剧变化,发展出许多有趣的形态和生理适应。潮间带的底栖生物又因底质为沙质、岩石和淤泥分化为不同类型。 2.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 或sublittoralzone) 包括从几米深到200米左右的大陆架范围,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这里具有丰富多样的鱼类。 3.浅海带以下沿大陆坡之上为半深海带(bathylzone) ,而海洋底部的大部分地区为深海带(abyssalzone) 深海带的环境条件稳定,无光,温度在0~4℃左右,海水的化学组成也比较稳定,底土是软的和粘泥的,压力很大(水深每增10m,压力即增加101.325kPa) 。食物条件苛刻,全靠上层的食物颗粒下沉,因为深海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由于无光,深海动物视觉器官多退化,或者具发光的器官,也有的眼极大,位于长柄末端,对微弱的光有感觉能力。适应高压的特征如薄而透孔的皮肤,没

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

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为加强海洋资源节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人类消极地回归自然,而是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一、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必须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发展至今,已经深深意识到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由内而外地体

现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教育、法律、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中。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藏丰富,但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资源数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目前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海洋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美国、英国以及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海洋如何定位,已显得十分关键。这就要求在发展海洋事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周密策划,统筹兼顾海洋环保工作。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海洋生态优先的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节能减排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长效机制,真正掀起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你知道吗?——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 连成一体的,巨大的生态系统。 你知道吗?——海洋中的生物与陆地上的生物大不相同,有 个体很小但数量极多的浮游植物,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也有哺 乳动物中最大的蓝鲸。 你知道吗?——海洋在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蕴藏着 丰富的资源。所以,海洋未来将成为人类获取能量,营养,原料 的重要来源。 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走进海洋生态,让我们好好的爱着人 类未来的安生家园吧!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暑假里,我读了不少的课外书,如百万英镑,地球的故事, 海洋生态揭秘等。其中海洋生态揭秘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 印象。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很多知识:如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百 分之七十一,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巨大的生态系统;海洋中的生物与陆地上的生物不大一样,有个体极小但数量极多 的浮游植物,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也有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蓝鲸;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蕴藏着丰富的资

源,海洋未来将成为人类获取能量、营养、原料的重要来源。 海洋里有五颜六色的珊瑚,可爱的鱼类,硕大的鲸鱼,五彩 的贝壳,奇形怪状的海星等。人类在向海洋索取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破坏,反过来也受到了海洋的报复---台风、海啸、地震、赤潮等。 海洋主要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海洋中面积最大、深度最深、边缘岛屿海岛最多的大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有点像s型;印度洋是第三大洋最大深度 达七千四百五十米,自然资产相当丰富;北冰洋位于地球最北面 以北极为中心。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的知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海洋生 态平衡,合理采集海洋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