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师辨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中医内科神经官能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是受各种精神因素影响,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和瘴病。
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涉及到中医学的“郁证”、“头痛”、“惊悸”、“健忘”、“不寐”、“遗精”、“脏躁”、“梅核气”、“虚劳”等病证;大多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意外刺激,或因大病久病之后,体质虚弱,以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
其病理变化有虚实两方面。
实证多属心肝气郁,病久可以化火伤阴,虚实夹杂;虚证多属心脾或心肾的亏虚。
【诊断】1.常有精神刺激或较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
2.神经衰弱多发生在青、中年人,症状可反映在各个不同系统。
一般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健忘,焦虑不安,多梦或失眠,心悸,遗精,阳痿以及一些不能具体描述的症状。
3.瘴病多发生于青年人,女性较多,症状复杂多样,呈反复发作性,并有高度暗示性和自我暗示性的特点,往往可以因暗示的作用而使本病发作或转好。
常见症状有喉间有物梗阻不能吞咽,突然晕厥或瘫痪,喜怒哭笑无常,或以痴呆,或全身木僵似昏迷等等。
4.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较多,而缺乏客观阳性体征,常与很多器质性疾病相类似或同时存在,因此诊断要谨慎,必须经过详细体格检查,必要的化验或其他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才能诊断为本病。
【治疗】医护人员对病人应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向病人说明疾病的原因、性质和预后,增强其治疗信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加强劳动锻炼,消除顾虑,培养坚强意志;配合药物针灸等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一、辨证论治根据本病病理表现,当分虚实两证。
实证多为心肝气郁,治以理气解郁;气郁化火伤阴者,则当滋阴降火。
虚证当分别心脾或心肾的不足治以补养。
1.心肝气郁精神抑郁,善疑多虑,或胸闷胁痛,脱腹胀闷,噫气频频,纳少,苔白,脉细弦。
治法:理气解郁。
方药举例:柴胡5g,香附IOg,丹参10g,白芍10g,郁金10g,合欢花10g,炒枳壳6g,佛手片6g,菖蒲5g。
加减:如气郁化火,目赤,口干而苦,便秘,加牡丹皮10g,焦桅子10g。
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指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失调所导致的心血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心悸、胸痛、乏力等症状。
传统中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观察芪冬颐心口服液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安静、饮食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芪冬颐心口服液,每天3次,每次20ml,治疗6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心悸、胸闷、晕厥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在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方面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但治疗组在心率变异性指数(VR-R)方面显著升高(P<0.05)。
结论: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心率变异性指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以确认其疗效。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治疗

( . 中医药 大学 ,湖 南 长沙,4 0 0 ;2上 海中 医药大学 ,上海,2 1 0 1 湖南 12 8 . 0 2 3) 中图分类 号:R5 92 8.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8 0( 0 1 60 6 —2 证型 :DGB 6 47 6 2 1 )1.0 80
行 ,气为血帅 ,肝郁 气滞 ,阴虚火 旺引起 气血淤 阻为本 病的病理 演变过程 ;气血 亏虚 、心神失养为本病最终结局 。本文从 中医辨
证 角度 出发 ,根据患者病位和病机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 【 关键词 】 心脏神 经官能症; 中医;治疗
【 b tat C ricnuoi i asn rmecue yQj Ni a , n u u u a et teogn n t nadQi emo ig A src] ada e rs s y do a ss i l n Xi eB z , f cs h rasf c o n x vn s b i u x u i  ̄
( 吉林省德 惠市医院,吉林
德 惠,10 0 ) 330
中图分类 号:R 3 . 1 3 1 3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 7 —8 0 (0 1 60 6 -2 证型 :A 6 47 6 2 1 )1 -0 70 GD
【 摘 要 】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气机逆乱之证 ,心血 不足 ,在外邪 、七情、饮食 、劳倦
2辨证论治 21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 . 肝郁气滞 )方
《 问》 所 云 :“ 衰 火 旺 而 扰 火 之 动 也 ,故 心 胸 躁 动 。 。 素 水 ”
24 治 心 脏 神 经 官 能症 ( 脾 两 虚 )方 . 心
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气血失调、心神不宁所致,可采用中药治疗来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舒缓心神,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芪冬颐心口服液是一种传统中药配方,据称具有调和气血、益气养心的功效,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文旨在对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研究目的观察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提供临床参考。
二、研究对象选取符合心脏神经官能症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年龄范围25-60岁,男女比例1:1,患者病程在1年以内,无明显基础疾病者。
三、研究方法3.1 治疗方案将选取的5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观察组患者口服芪冬颐心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ml,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日1次,每次50mg,连续治疗3个月。
两组患者均禁用其他心血管药物。
3.2 观测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心功能分类、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
四、结果4.1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改善情况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明显降低,心电图异常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3 观察组患者的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积分4.4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五、讨论六、结论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受限于样本量较小和研究时间较短,尚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芪冬颐心口服液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病名探析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病名探析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了反复发作的胸痛、心慌、心律失常等症状。
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与情志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病名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心悸。
心悸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根据中医的分类方法,心悸
可以分为虚实两类。
虚心悸常常与心阳虚、血虚等因素有关,病名通常为“心悸”或“心
悸气短”。
实心悸则与痰火、湿邪等有关,病名通常为“心悸痰饮”或“心悸痰火”。
其次是胸闷。
胸闷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另一个常见症状。
胸闷的病名通常可以分为胸痹、胸痛、胸部逆气等。
胸痹是指胸脘部疼痛、闷胀,与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胸痛是指
发作性剧痛,常常伴有血滞、气滞等;胸部逆气则是指胸部气滞导致的胀满不适。
心血瘀滞也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常见机制之一。
心脏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心血瘀滞主要
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病名通常为“心血瘀滞”或“心痹”。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名并非固定不变的,它们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具体
症状、脏腑功能的失调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对于同一疾病,不同的中医医生可能会给出
不同的病名,这是因为其根据不同的辨证方法和理论体系进行诊断的结果。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病名的探析主要包括心悸、胸闷、心血瘀滞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
解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辨别其虚实、寒热等辩证要素,中医医生可以为患者确定准确的
病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018怔忡(心脏神经官能症)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怔忡(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9-2008)。
主症:心悸,胸闷或胸痛;兼症:头晕,气短,疲倦乏力,心烦易怒,不寐,多汗,手足心热,或健忘,善太息,食少,腹胀,便溏;舌脉:舌质黯红,或隐青,或瘀斑、瘀点,苔厚腻,或黄腻;脉沉涩或沉弦滑,或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心血管症状与神经功能紊乱合并出现。
患者主观感觉复杂多样的心血管症状,包括心悸、心前区痛、气短等,但临床无任何与其具有因果关系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对心脏有影响的其他躯体疾病的证据。
(2)患者通常合并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
(3)严格排除心脏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器质性疾病以后方能成立。
(二)证候诊断1.气血两虚证:心中悸动,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自汗,失眠健忘,纳呆腹胀。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弦细。
2.心虚胆怯证:心中悸动,善惊易恐,遇惊则心悸怵惕,坐卧不安,失眠多梦易醒,恶闻声响。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动数或弦细。
3.肝肾阴虚证:心中悸动,惊恐不安,胸膺憋闷疼痛,背酸痛,善太息,心烦易怒,不寐,手足心热或潮热,腰膝酸软。
舌尖红质暗,苔薄白或薄腻,脉沉弦细或弦细数。
4.痰热扰心证:心中悸动,胸膺憋闷疼痛,心烦,不寐,痰多,胸闷,头晕目眩,发热气粗,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气滞血瘀证:心中悸动,胸闷、胸痛,呈走窜痛或两胁胀痛、心烦不安、情志抑郁、善太息、或失眠、多梦,头晕、头胀。
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瘀点,脉弦或弦涩或细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归脾汤或养心汤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茯神、远志、半夏、石菖莆、肉桂、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等。
射频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辨治体会

j 下 菖如
治 以健脾 利湿 , 阳理气升 津法 , 通 予炒 白术 、 骨 、 龙
牡蛎 各 1g 炒米仁 2g 全瓜 萎 、 5, 0, 白芍 各 1g 白扁 2,
豆 、 枝 、 皮 、 芎 、 花 各 1g 葛 根 、 甘 草 桂 陈 川 红 0, 炙 6, g 服方 3荆 , 患者顿感 轻 松 , 口干 有 明显改 善 , 食 欲增加 , 观舌 色 转淡 , 脉略 有力 . 方 去红花 、 牡 原 龙 加 川朴 6 , 地 1g, 2剂后 , g生 O 进 自觉 口干 已不 明
维普资讯
陕西 中医 2 0 0 2年第 2 3卷第 2期
19 8
百 家 论 医
老 年 口干症 的辨 治体 会
口干是 一种很 常见 的病症 。 而 , 然 在临床 常 出 现 无病因可 究 , 疗难 以适从 的局 面 , 中又 以老 治 其 年 口 f尤为普 遍 。 患者 常多方求 医 而罔效 , 于是病 九迁 延便可 能严 重影 响老年 患者 的生 活质量 笔
发 展 至失 眠 , 悸 , 躁 , 心 烦 口干 难 适 , 以名 状 。此 苦
的患者 , 而文 化程度 较 低 的病人 则较步 出现 , 患者
术 前 经 过 了静 脉 穿 刺 处 的 局 麻 , 中患 者 感 到 导 术 管 顺 着 静 脉 进 人 心 脏 , 为 导 管 经 血 管 至 心 脏 可 认 造 成 一 定 的 损 伤 , 上 病 人 前 胸 或 后 背 放 有 无 干 加
1 3胃阴不 足 型 : . 口干渴 喜 饮 , 而 不 欲 食 , 饥 伴呃逆 , 呕 , 质光 红、 干 舌 无苔 , 细数 选药北 沙 脉
黄永生教授治疗心脏神经症经验

黄永生教授治疗心脏神经症经验心脏神经症在临床上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标签:心脏神经症;黄永生;经验黄永生教授,男性,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1942年12月出生,从医近50年,1968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后在吉林省集安县从医工作近10年,至今一直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曾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心病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导师。
笔者有幸跟师临床近30载,受益难忘。
现将黄永生教授治疗心脏神经症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心脏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系神经机能失常导致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在病理解剖上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在临床上出现心悸、胸痛、气短、乏力、失眠等神经症,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约占心血管疾患的10%,属中医“心悸”、“胸痛”、“郁证”、“不寐”的范围。
1病因病机黄老认为本病的发生同情志的关系最为密切。
或因情志不畅,忧郁过度,肝气郁结,气血不和;或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因肝郁化火,扰动心神;或因烦劳苦读,损伤气阴,心神失养而发病。
黄老还运用西医理论指出:由于精神、环境等刺激造成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调,交感神经的张力过高,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二者功能失调必造成心血管功能失常而患心脏神经症。
当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神经递质去甲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与心肌β受体结合后出现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增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等生理效应。
因心脏搏动增强,心律加快而出现心悸气短。
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影响心肌复极过程而出现心电图ST-T改变。
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增高是引起早搏、心动过速等主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基础。
当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则可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表现。
另外,由于器质性心脏病或重病后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的锻炼,以致稍微活动或劳累即不能适应或耐受者,容易产生过度的心血管系统反应而发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名师辨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治心脏神经官能症(肝郁气滞)方
处方:柴胡、当归、陈皮、生地、白芍各8克,柏子仁、栀子、甘草各5克,川芎、黄芩、青皮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宁心活血。
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
症见心悸,胸闷气憋,胸痛,气短,乏力,少寐多梦,善太息,情态抑郁,舌苔薄白,脉弦。
专家点评:心脏神经官能症为临床常见病,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发病时以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等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为主。
临床上多见于中青年人群,以20—40岁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以更年期妇女为多。
常因过劳、精神创伤或情绪激动加重,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中医学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主血,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血液之运行主要归属于心;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精神情志之调节功能与肝密切相关。
《血证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因大怒或情绪波动等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以致木失冲和,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母病及子,火扰神明,则心神不安,其症可见治疗当以为主。
可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成方加减。
创方者:李存君郝毅
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虚胆怯)方
处方:远志、茯苓、当归各8克,黄连3克,酸枣仁10克,生地、麦冬各12克,朱砂0.5克,甘草5 克,橘红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心安神,潜镇定志。
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心虚胆怯型。
患者心悸胆怯,神摇不能自持而发病。
可见心悸不安,心慌,胸闷气短,少寐,坐卧不安,头晕,健忘,舌苔薄白,脉虚或弱。
专家点评:素体心胆虚怯,或突受惊恐,或见怪状、闻异声,或涉险登高,“惊则气乱”,则可出现心悸胆怯,神摇不能自持而发病。
治疗当以养心安神,潜镇定志为主。
可选安神定志丸、朱砂安神丸等成方加减。
创方者:李存君郝毅
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心阳不振)方
处方:龙骨、牡蛎各15克,升麻、甘草各5克,党参18克,黄芪12克,桂枝、白术、陈皮各6克,当归10克,远志、茯神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补心阳,益气安神。
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心阳不振型。
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乏力,多汗,手足冷,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舌苔薄白,脉虚大无力。
专家点评:《素问》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心阳旺盛,则体轻矫健。
若因体虚过劳,损伤心阳,心失温养,胸阳不运,则表现出在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等诸多方面功能低下的症状。
治疗当以温补心阳,益气安神为主。
创方者:李存君郝毅
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脾两虚)方
处方:黄芪、酸枣仁、远志、当归、荷叶各10克,龙眼肉、党参各15克,炙甘草、炒白术、茯神各8克,木香、陈皮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型。
临床症见患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倦怠思卧,失眠健忘,头目晕眩,食少纳呆,胸闷,胸痛,舌质淡红,舌苔白,脉象细弱。
专家点评:心藏神而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言“诸血者,皆属于心”,《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脾志为思,主运化、统血,《金匮要略注》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思出于心,而脾应之”,心脾两脏与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若因情志不调,思虑过度,则易损伤心脾,心脾生理功能失常,致使气血双亏、心气不足,血运无力,久病生瘀,从而出现心悸气短、倦怠思卧、食少纳呆、胸闷等症状。
治疗当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为主。
可选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成方加减。
创方者:李存君郝毅
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肾阴虚)方
处方:柏子仁、天冬各6克,当归、枸杞子、生地、山茱萸各10克,白芍9克,酸枣仁12克,麦冬、茯神、沙参各8克,朱砂0.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届心肾阴虚型。
症见心悸不宁,胸闷,烦躁,失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专家点评:久病劳倦,或房事不节,妇女或经血过多,或过服燥烈劫阴之品,或因忧思过度,五志过极,损伤心肾之阴,以致心火亢盛,而肾阴亏于下,心肾不交而发病,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言“水衰火旺而扰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
”可见心悸不宁,烦躁,失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症状。
治疗当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为主。
可选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酸枣仁汤等成方加减。
创方者:李存君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