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精品】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精品】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

指导教师

教师评分方案评分

过程、结果评分

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二、作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三、小组实验设计(突出创新点):

采用水浴锅进行隔水加热,避免了课本实验装置的不安全因素。

四、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实验器材:

课本必备的材料用具小组设计需要的材料用具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盆栽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另外,配备水浴锅、大

火湿布等。红花叶等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酒精灯:

(1)检查灯芯,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2)检查酒精量,灯里酒精应大于灯容积的1/4,少于2/3;(3)禁止事项: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不可用嘴去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

2、正确使用水浴锅:

工作时,按要求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按下调温按钮(调温到100℃),待红灯灭,绿灯亮表示恒温。水温高,注意安全。

七、实验步骤:

课本实验步骤小组实验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

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八、实验记录:

实验文字记录实验作品展示(用胶水张贴)

遮光部分叶片颜色

是(),没有遮

光部分是()

九、实验结果: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十、分析和结论: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十一、交流与讨论:

1、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答:是淀粉。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答:因为这是对照实验,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能是光这个单一因素作为变量。

3、为什么要提前一昼夜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N h=T O u(f鬳筄

答:把以前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消耗或转移。

评价策略:一、实验目的要明确、课前准备要充分。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4人一组,具体视情况而定),这样小组实验既能确保每个学生参与又能培

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过程性评价:相对于终结性评价来说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关注和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整个评价应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收集并保存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关键资料。全面地评价学生实验能力,不以实验结果本身为依据,片面看待学生实验。

10实验报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十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通过调节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远近来调节光照强弱。 通过调节实验装置中吹入CO2的时间长短来调节二氧化碳浓度。 利用真空渗水法排出叶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的 过程中植物吸收CO 2并排出O 2 ,产生O 2 的多少与光合作用的强度密切相关。 O 2 溶 解度很小,积累在细胞间隙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因此可依据一定时间内叶片上浮的数量,来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二、材料用具:吸管,新鲜菠菜叶片,清水(事先煮沸)。 注射器,台灯,烧杯,镊子,标签纸,培养皿,一次性纸杯,直尺。 三、实验步骤: (一)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 1、取新鲜的菠菜叶,用打孔器打出30个直径1cm的小圆形叶片(避开大的叶脉); 2、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将注射器吸入清水后连续抽动几次,抽出叶片中 的气体,将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待用(或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3、取3个烧杯,编号后,分别加入清水40ml,用三根吸管同时向三个烧杯中吹入 等量CO 2 ; 4、向三个烧杯中各放入10片已抽去气体的叶片; 5、将3个烧杯分别放到距离台灯10cm、20cm、30cm处,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 录同一时间段内各烧杯中小叶片浮起的数量,完成下表。 四、实验结果

(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 1、取新鲜的菠菜叶,用打孔器打出30个直径1cm的小圆形叶片(避开大的叶脉); 2、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将注射器吸入清水后连续抽动几次,抽出叶片中 的气体,将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待用(或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3、取3个烧杯,编号后,分别加入清水40ml,分别吹入CO 10秒、20秒、30秒 2 4、向三个烧杯中各放入10片已抽去气体的叶片; 5、将3个烧杯放到距离台灯10cm处,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 烧杯中小叶片浮起的数量,完成下表。 四、实验结果 练习: 1.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mm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如图,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Array 2.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 A、增大O2浓度 B、增大CO2浓度 C、增强光照 D、调节室温 E、适时适量的浇水和施肥

(完整版)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docx

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生姓名 实验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 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和用途。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实验器材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实验报告单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 实验内容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 学会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0.9%生理盐水、碘液、 实验器材 吸水纸、其他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 实验步骤 1、取镜安放实 2、对光 3、放置玻片验 标本 步 4、观察 骤 实验步骤 5、收放 结 论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取显微镜时,左手握 显微镜是贵重仪器,双手取镜是为了。 住,右手托 安放显微镜略偏左的目的是: 住。安放显微镜应略 。 偏。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当外界光源暗时,应选用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选 孔。用反光镜。 把要观察的玻片放在 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这样物像容易 上,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 在中找到。 中央。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的目的是:避免 。 降,直至为 镜筒上升切忌太快,因为只有在 止,眼睛应从侧面注 位置上,物象才清晰。若镜筒上升太快,极易错过 视。 焦距。 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要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推移装片的 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 方向是。 止。再转动 “上”字装片在显微镜下呈图像。说明显微镜成像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是。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实验后,把显微镜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镜 筒降至处,反光镜放在 实 验 成 绩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 为什 ①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碎屑 实浓度一般是。 抹要均 1、制作人口腔 ③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 侧壁轻刮几下。 验上皮细胞临时装避免 片。 ④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 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 步⑤盖上盖玻片。 气泡与 ⑥在盖玻片一侧加在 骤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2、是微镜观察 人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讨论分 按生物绘图要求,画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结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实 验 成 论绩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实验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及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探究实验 实验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色素不止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最终不同的光合色素会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二.实验目的: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 三.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1.实验材料:菠菜、暴马丁香、生菜、稠李树叶 2.实验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由20份在60-90。C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3.实验器材: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烧杯、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盖玻片、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天平、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一)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法)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分别称取、剪碎菠菜、暴马丁香、生菜5g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10mL酒精。快速、充分研磨。 根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乙醇中溶解的特性,用无水乙醇可将色素从叶片中提取出来,过滤后收集滤液(将研磨液迅速倒入三层滤纸的一侧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备用。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过的定性滤纸剪成6 cm×l cm的条,一端剪去两角,距该端lcm处用铅笔画一条极细的横线。传统做法: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线,待干燥后再重复画2~3次。改进做法:用盖玻片蘸取少量滤液直接压在铅笔线上,重复2次。 -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将干燥后的三个植物的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放入有少许(2~3mL)层析液的烧杯中。 4.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条,烘干后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5.整理、洗手。

实验报告设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标 1、知识方面 (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三、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 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 四、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 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 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 目录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 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 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 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 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 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

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 2、分组。8人一组,确定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 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 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已做】 2.将10条大小形同,健康状况良好的黄粉虫放入一个纸杯,然后倒扣在月饼盒中线中间静置2分钟。绝对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和拍打桌子(为什么?),待黄粉虫适应一下环境。 3.2分钟后拿走纸杯,让黄粉虫自由活动,然后迅速用黑卡纸将月饼盒的一半遮起来,另一半有光线照射。明暗反差越大越好。 4.从黄粉虫自由活动算起,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处和暗处的黄粉虫数目。共统计10次填入下表。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 1、_____:右手拿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置于身体正前方偏左侧; 2、______:从镜头盒取出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头上;(拿物镜时手拿橡胶部位) 3、对光:转动转换器和遮光器,使物镜和遮光器较大孔对准通光孔,调节________使镜筒下降适当距离,转动__________,直到从目镜中看到一片白亮的视野。 4、放装片并固定:将永久玻片标本(有盖玻片一面向上)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压片夹固定; 5、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玻片靠近(下降过程眼睛注视物镜),通过目镜观察,_________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最后调节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初中一年级]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初中一年级]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 方案评分指导教师 教师评分过程、结果评分 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二、作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三、小组实验设计(突出创新点): 采用水浴锅进行隔水加热,避免了课本实验装置的不安全因素。四、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实验器材: 课本必备的材料用具小组设计需要的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盆栽黑纸片、别针、酒精酒精(70%-80%),碘液、小(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防火湿布等。另外,配备水浴锅、大 火湿布等。红花叶等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酒精灯: (1)检查灯芯,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2)检查酒精量,灯里酒精应大于灯容积的1,4,少于2,3;(3)禁止事项: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不可用嘴去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 2、正确使用水浴锅: 工作时,按要求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按下调温按钮(调温到100?),待红灯灭,绿灯亮表示恒温。水温高,注意安全。 七、实验步骤: 课本实验步骤小组实验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2、用黑纸片把叶 片的一部分从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射; 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的纸片; 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 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变成黄色; 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 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八、实验记录: 实验文字记录实验作品展示(用胶水张贴)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执教者:张春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真空渗水法以及控制变量等的实验方法和原理)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学会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理解真空渗水法的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要了) 3.学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图)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实验曲线图,并能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2.(综合运用所学生命科学知识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在知识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设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2.通过共同探究的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3.建议“两纲”的渗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真空渗水法的实验原理 2.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原理:利用法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充以水分,使叶片水中。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积累在细胞间隙,使原来下沉的叶片。根据叶片上浮所需时间长短,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实验材料: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菠菜叶、青菜叶 实验仪器、试剂:钻孔机、烧杯、注射器、不同功率的灯、镊子、不同浓度的NaHCO3、蒸馏水、温度计、酒精灯、 实验方法: 1、制蚕豆叶小圆片 2、排除叶圆片叶肉组织中的空气(方法和原理) 3、实验装置 4、将装置放置距光源5厘米处,每隔4分钟观察,在记录表中记录上浮的叶圆片数。

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综合实验(水环境指标综合分析) 实验项目溶解氧的测定 班级(课程序号)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指导教师成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解氧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溶解氧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分子态的氧,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溶解氧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是氧透过隔膜被工作电极还原,产生与氧浓度成正比的扩散电流,通过测量此电流,得到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溶解氧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因此水中的溶解氧会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断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 .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溶解氧仪的隔膜电极分为极谱式和原电池式两种类型。 本实验应用的溶解氧传感器采用极谱型复膜氧电极,极谱式隔膜电极以银-氯化银作为对电极,电极内部电解液为氯化钾,电极外部为厚度25-50u m的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薄膜,薄膜挡住了电极内外液体交流,使水中溶解氧渗入电极内部,两电极间的电压控制在0.5-0.8V,通过外部电路测得扩散电流可知溶解氧浓度。 溶解氧仪的测定原理 常见的溶氧仪多采用隔膜电极作换能器,将溶氧浓度(实际上是氧分压)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放大、调整(包括盐度、温度补偿),由模数转换显示。 溶氧仪实用的膜电极有两种类型:极谱型(Polarography)和原电池型(Galvanic Cell)。极谱型(Polarography):电极中,由黄金(Au)环或铂(Pt)金环作阴极;银-氯化银(或汞-氯化亚汞)作阳极。电解液为氯化钾溶液。阴极外表面覆盖一层透氧薄膜。薄膜可采用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硅橡胶等透气材料。阴阳两电极之间外加0.5~1.5伏的 极化电压。有的极化电压为0.7伏。当溶解氧透过薄膜到达黄金阴极表面,在电极上发生如下反应。 阴极被还原:O2+2H2O+4e→4OHˉ 同时,阳极被氧化:4Clˉ+4Ag-4e→4AgCl 在正常情况下,上述还原-氧化反应产生的扩散电流i∞之值与溶氧浓度成正比。可用下式表示: i∞=nFA(Pm/L)Cs 式中:i∞-稳定状态的扩散电流 n-得失电子数 F-法拉第常数(96500 库仑) A-阴极表面积(平方厘米)

实验一、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2、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八年级上册 1.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 目的: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 仪器:人血细胞涂片、显微镜 步骤:1,取镜,对光 2,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 3,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转入高倍镜下观察 4,取下装片,收镜 现象: 结果: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圆饼状,个体较小;白细胞数量小,有细胞核,个体较大 2.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目的:了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根据血流速度、方向及血管粗细和分支情况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原理: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仪器:培养皿、纱布、小金鱼、显微镜 步骤:1,用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将小鱼放置于培养皿中,使尾鳍平铺在培养皿底部。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是通光孔正对小鱼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现象:血管的粗细不同,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个方向流动,最细的血管,血流速度最慢 结果: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 目的:观察气孔的结构,认识气孔的作用 仪器:蚕豆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解剖针

步骤: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取蚕豆叶,把叶片的背面向里折,丛折断处轻轻撕拉,折断处的白色薄膜就是叶的表皮。用镊子取一小片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把他摊平,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叶表皮: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用低倍镜观察现象:除了看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绿色细胞外,还可以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以及由它们的间隙形成的圆孔。 结果:植物叶表皮存在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细胞构成 4.测定植物蒸腾作用 目的:通过实验,学习绿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仪器:锥形瓶、塑料袋、新鲜树枝、水、食用油 步骤:1,取两个锥形瓶,标号A、B,向瓶内注入等体积的水,瓶口处倒入一层食用油 2,取两根相似的树枝,将其中一根叶子去掉,插入A瓶,另一根不做处理,插入B瓶。3,两组实验均套上塑料袋,一小时后进行观察。 现象:A组塑料袋上没有水蒸气,B组塑料袋上出现出水蒸气 结果:植物通过叶片发生蒸腾作用,将水分排出体外 .5..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原理: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仪器:广口瓶、导管、橡皮塞、凡士林、小盆植物 步骤:1,取三只大广口瓶,分别标号A、B、C。在A、B中各放一盆枝叶茂盛的植物,C瓶内放无植物的花盆。通过导管分别向各瓶中深吐气十余次,使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用凡士林封口。 2,将A放入黑暗中,B、C放在阳光下。2小时后,向A、B、C三瓶中分别滴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观察各瓶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A:浑浊;B:澄清;C:浑浊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实验报告

A卷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实验图像: 200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一、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 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 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四、总结步骤:

A卷擦-→滴-→取-→盖-→染-→吸 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 学科 生物 年级六年级班 实验 名称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 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 管,碘液 实验人 实 验 步 骤 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 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 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 染成蓝色的胚乳,以用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 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佬特点 实验 结果 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 同的,种子的表面是一层种皮,里面是胚包括胚芽胚 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备注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学生: 织金县教育局制

编者语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农业离不开它,医疗卫生离不开它,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离不开它。他甚至关系到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初中生物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初中学生是好奇心最强的时期,教师引导的恰当,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相反,则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实验技能既能让学生体验自己亲自动手动脑的乐趣,通过实验更能让学生发现包罗万象的生物学世界,证明已有的生物学真理、发现和探索生物学的未知领域。教师应加以积极的引导,参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关实验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册根据初中年级的生物教材、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编辑而成。各年级的生物实验报告册各有二册,供各年级的学生第一和第二学期使用,实验报告册中含有的都是一些较基础且与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实验,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完成。 本报告册在编辑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本实验报告册还不够完善,希望广大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与编写人员:魏凯田育臣冯文甫陈贤 2014年8月

目录 1、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 2、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 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6) 4、膝跳反射 (7) 5、测定反应速度 (8)

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日期:年月日组长:组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能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设计实验。 2、通过实验测定,对食物中的能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二、实验器材:花生、火柴、解剖针、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自制装置、量筒、水、 三、实验设计: 1、用称取花生的质量。 2、用量取清水的体积时,应注意量筒必 须,视线要跟量筒内液的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3、用测出水温时,应注意温度计的 要淹没在液体中但不要加热容器的壁,当温度计里的水银不再或时才能读出读数。 4、对试管里的清水进行加热时,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四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的,注意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45。),不让试管口对着,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进行预热。

光合作用测定实验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晓伟学号:10101910115 班级:01 时间:2012.10.22 1、实验目的和意义: 熟悉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法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比较同种植物成熟叶片,幼叶; 同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及不同植物相似部位的叶片的测量结果。 2、实验分析 ECA型光合测定仪是利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对相应的CO2浓度、湿度、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等传感器,进行信号采集,经模数(A/D)转换处理数据,可显示光合速率(Pn),蒸腾作用(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阻抗(SR)等,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进行活体测定,多数据测定,且进行野外测量时便于携带。 3、实验器材和试剂: 3.1实验仪器:ECA-PB04025光合测定仪 3.2实验材料:田间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或叶片发育完全的活体植物 4、实验步骤: 4.1打开主机前后面板上的电源,气泵开关,打开前面板的开关ON。 4.2按照屏幕提示,按数字键选择——中英文菜单、数据保存、用户设置、测量方式(默认单叶闭路)等内容。 4.3核对测量参数系统容积为测量系统的空气容积,包括叶室,气管及内部测量系统的容积,本系统标称为0.25L;间隔时间为系统内部自动采集的间隔时间,C3植物,设为3s;C4植物,设为2s;作物叶子在夹室夹紧后见光部分的面积为测定面积,本机标准叶室透光窗口的面积为11cm2,为叶子夹满时应输入实际值。 4.4测定状态界面操作调零——把仪器后面板上的旋钮切换到调零状态,当屏幕显示的CO2浓度值大于0时,将调零旋钮逆时针方向调到001,为0时,顺时针调到001,然后把旋钮切换到测量的状态,每次重新开机都要调零。 4.54.5 测量打开叶室,手柄轻轻摆动,待CO2浓度稳定后开始操作。 夹紧叶片,把透光口对准阳光(获得PAR最大值),C 值平稳下降时按“ENT 键”进行数据采集,屏幕上第一行中间的采集时间显示0s,然后按设置开始自

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理论(测定植物光合作用) 学生姓名:徐梦浙专业:生工学号:3120100203 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 杨建立 实验地点:生物实验中心313 实验日期:2014年4月11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认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数据处理的技术 3. 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改良半叶法:改良半叶法系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遮光或取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则留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过一定时间后,在这两部分叶片的对应部位取同等面积,分别烘干称重。因为对称叶片的两对应部位的等面积的干重,开始时被视为相等,照光后叶片重量超过暗中的叶重,超过部分即为光合作用产物的产量,并通过一定的计算可得到光合作用强度。 2、氧电极法: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可以用薄膜氧电极进行测定,它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以连续测定水溶液中溶解氧含量及其变化过程等优点。 3、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法:利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对相应的CO2浓度、湿度、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等传感器,进行信号采集,经模数转换处理获得数据。可显示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阻抗等,其最大优点是可以进行活体测定,多数据测定,还便于携带,进行野外测量。 对所给的数据进行处理,作图得到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图,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excel软件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 分别计算第1叶与第3叶在不同光强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平均值和误差

实验报告4.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实验(乙)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改良半叶法、氧电极法测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线CO2分析 仪法测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测定的基本原理; 掌握用LI-6400测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方法,测定光-光合响应曲线的方法. 二、 实验基本原理 (一)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 (二)熟悉仪器基本结构,及按装调试。 以榕树和蚕豆等植物为材料,用LI-6400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测定它们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及光-光合响应曲线,通过比较分析其属于什么光合类型植物。 Principles for measuring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6CO 2+6H 2O 6(CH 2O)+6O 2 一)测干重——改良半叶法:同面积光暗叶片重量差。使用三氯乙酸(TCA )涂抹在叶片叶柄处,阻断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向外输出营养物质。测定的为总光合作用量。 二)测放O2 ——氧电极法。气相和液相。氧电极的原理:氧电极是由嵌在有机玻璃上的铂和银所构成,以0.5mol/L KCl 为电解质,电极头外覆盖一层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厚度在15~25μm 之间,用“〇”形套膜环固定,使电极与被测溶液隔离,而溶解在溶液中的氧仍能透过薄膜,进入电极内。较薄的膜易透过氧,因而对氧浓度变化的响应时间短. 三)红外线CO2分析仪法:CO2吸收4260nm 红外线,有封闭式:单位时间内CO2下降量和开放式:参比室和叶室CO2差值 本实验将采用开放式测得。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实验试剂:三氯乙酸(TCA ) 2. 实验材料:树叶、菜豆 装 订 线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叶绿体的分离、纯化与荧光观察 【实验目的】 ⒈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与纯化,了解细胞器分离与纯化的原理和方法。 ⒉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间接荧光。 【实验原理】 ⒈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的细胞器,利用低速离心即可分离集中进行各种研究。 叶绿体结构模式图 组织细胞的破碎方法很多,包括机械法(研磨法、匀浆法、胶体磨法)和非机械法(超声波法、有机溶法、溶胀法、酶解法)。除了某些细胞外的多肽激素和某些蛋白质与酶以外,对于细胞内或多细胞生物组织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都需要事先将细胞和组织破碎,使生物大分子充分释放到溶液中,并不丢失生物活性。不同的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其细胞破碎的难易不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 ⒉细胞器分离的过程包括两个主要阶段:碎细胞和细胞组分的分离。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离心,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是分离亚细胞组分的常用方法。 ⑴差速离心 ①原理:一个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也同离心力以及悬浮介质的粘度有关。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率不同。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液中的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 ②事例: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 氯化钠或 0.4mol/L 蔗糖溶液)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将匀浆液在1000r/min 的条件下离心 2min,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然后,在 3000r/min 的条件下离心 5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分离过程最好在 0~5℃的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 ③特点:介质密度均一,速度由高到低,逐级离心。 ④用途:分离大小相差悬殊的细胞和细胞器。 ⑤沉降顺序: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核蛋白体。 差速离心可将细胞器初步分离,常需进一步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再行分离纯化。

叶绿素实验报告

叶绿素铜钠的合成、分离、分析及结构测定 食品092 一、实验目的: 1、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计算提取率。 2、初步研究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条件。 3、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并计算其产率。 4、通过试验提高综合能力及练习巩固各种相关操作。 二、产品验收指标 项目和指标 ───────────────┬────────── 项目│ 指标 ───────────────┼────────── pH │ 9.0~10.7 1%│ E 405nm ≥ │ 568 1cm │ 消光比值│ 3.2~4.0 总铜(Cu),%│ 4.0~6.0 游离铜(Cu),%≤ │ 0.025 砷(As),%≤ │ 0.0002 铅(Pb),%≤ │ 0.0005 干燥失重,%≤ │ 4.0 硫酸灰分,%≤ │ 36.0 ───────────────┴────────── 三、实验原理: 叶绿素是一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色素,它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植物的绿叶和绿色的茎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催化剂,叶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叶绿素有a和b 两种,a为蓝黑色结晶 叶绿素是一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色素,在叶绿素的结构中,含有一个由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交替相联形成的卟吩环.卟吩环闭合的共轭体系提供了包围镁离子(或其它相似离子)的刚性平面. 叶绿素的结构如图l所示:

蚕沙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其纯含量达0.8—1.0%,居所有天然色素之首,故可用蚕沙来提取叶绿素,由于叶绿素易溶于乙醚、苯、丙酮、乙醇的脂性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来提取。所得的叶绿素由于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且又不溶于水。110度左右会分解,故把叶绿素制备成叶绿素铜钠,其性质更稳定溶解性也会有所提高。 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原子和四个吡咯上的氮原子相结合,环上是双羧酸的酯,一个被四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基所酯化,故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钠盐: C55H72O5N4Mg + 2NaOH = C34H30O5N4MgNa2+ CH3OH + C20H39OH C55H70O6N4Mg + 2NaOH = C34H28O6N4MgNa2+ CH3OH + C20H39OH 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钠盐分子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子取代生成褐色的叶绿酸: C34H30O5N4MgNa2 + 4H+ = C34H34O5N4 + Mg2+ + 2Na+ C34H28O6N4MgNa2 + 4H+ = C34H32O6N4 + Mg2+ + 2Na+ 叶绿酸可与铜盐在加热条件下生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于丙酮,再与碱反应生成叶绿素铜钠: C34H34O5N4+Cu2+ = C34H32O5N4Cu+ 2H+ C34H32O6N4+Cu2+ = C34H30O6N4Cu+ 2H+ C34H32O5N4Cu + 2NaOH = C34H30O5N4CuNa2 + 2H2O C34H30O6N4Cu + 2NaOH = C34H28O6N4CuNa2 + 2H2O 蚕粪叶绿素铜钠盐的光谱特性蚕粪叶绿素铜钠盐水溶液在360~700之间有2个吸收峰在波长440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为114;在630处有一较小的 吸收峰,其吸光度为017"在波长440的吸收峰为叶绿素铜钠盐特有,而在630处的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 2016年春季学期 学校 班级 姓名 目录 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 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 三、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4) 四、测量胸围差 (5) 五、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6) 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7) 七、膝跳反射 (8) 八、测定反应速度 (9) 九、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0) 十、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11)

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报告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实验名称: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的:1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能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设计实验。 2、通过实验测定,对食物中的能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器材:花生、火柴、解剖针、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自制装置、量筒、水 实验设计: 1、用天平称取花生的质量时。 2、用量筒量取清水的容积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3、用温度计测出水温时,应注意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淹没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加热容器的壁,当温度计里的水银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出读数。 4、对试管里的清水进行加热时,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四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的长柄,注意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45。),不让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试管,进行预热。 实验结果:根据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以及实施的计划,设计实验结果记录的形式,并记录实验结果。例如: 食物名称食物的 质量 (克) 水的 容积 (ml ) 加热前的 水温(℃) 加热后 的水温 (℃) 该粒食物 中含有的 能量(焦耳) 一克食 物含有 的能量 (焦耳) 计算方法:该粒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焦耳)=水的容积(ml)×温差(℃)×4.2焦耳/ml·℃ 一克食物含有的能量(焦耳)=水的容积(ml)×温差(℃)×4.2焦耳/ml·℃÷食物的质量(克) 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______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