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靶向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在心力衰竭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疗途径 。
G 亚基 分离 , 而激活 细胞膜 内的腺 苷酸环 化酶 ( C , C 继 A )A 催 化 A P生 成 环 腺 苷 酸 (yl dn s emoo hsh t T cc cae oi np op a . i n e
c M )c M 作为细胞 内第二信 使激活 蛋 白激酶 A po i A P, P A (re tn
失偶联 ( 敏 )。心力衰竭 发生初期 , 神经 系统 活性增 脱 l 交感
加, 心率加快 , 心肌收缩力增强 , 心排 血量在相 当时间 内维 使 持正 常 ; 而交感神 经系统活 性长期增强 , 然 可产生儿 茶酚胺 毒性效应 。研究发现 , 高浓度 儿茶酚胺可导 致 G K 数量或 R2
细胞 的 G K 也 称为B R2 肾上腺 素受体激 酶 1B arn ri r. ( — de eg ee c p rnss11 K1 , e t ae , AR ) 其活性及 表达 水平显 著升 , 致 oi 3 导
G K 在心 力衰竭 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嘲 R2 。
2 GKR 2的 生 物 学 功 能
3 通路减敏及心脏功 能降低。 目前 , 1R A 有研究发 现通 过基 因 治疗 调控 G K 活 性可对 多种 心脏疾病 起到 良好 的治疗 作 R2
用, 为心血 管疾病 的治疗 开辟 了新途 径[ 2 1 文将 G K 在 。本 R2
橡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HbSERKl)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 要 从 橡 胶 树 体 细 胞 胚 中 克 隆 了 一 个 与 体 细 胞 胚 胎 发 生 相 关 的 类 受 体 蛋 白激 酶 基 因 .命 名 为 HbE K1 SR HbE K1 219b , 含有 一 个 1 8 p的 阅读 框 ,编 码 4 3个 氨 基 酸 。HbE K S R 长 5 p 2b 4 9 S R 1序 列 与 毛果 杨 、葡 萄 、胡 萝 卜、马 铃 薯 、 拟 南 芥 和 燕 麦 的 体 细 胞 胚 胎 发 生 相 关 类 受 体 蛋 白激 酶 同 源 性 分 别 为 9 % 、9 % 、8 % 、8 、 1 0 8 8 8 、8 % 。 生 物 信 息 学 分 析 表 明 ,Hb E K 7 6 S R 1含 有 一 个 高度 保 守 的蛋 白 激 酶 家 族 结 构 域 . 同 时 含 有 A P结 合 T
i l td r m r b e t e s ae f o o u b r r .Hb ERK1 e s wa a 2 5 p l n o ti i g a 1 4 2 b o e r a i g r me n o i g a s 1 9 b o g c n an n 8 p p n e d n f a e c d n p t t e r t i o 9 a n c d .T e d d c d a n a i s q e c s o S u ai p o en f 4 3 mi o a i s h e u e mi o cd e u n e f Hb ERK1 h r d 1 .9 % .8 % . v s a e 9 % 0 8 8 %,8 % a d 6 i e t y wi h s ma i mb y g n ss r c p o — i e k n s s f m o u u t c o a p 8 7 n 8 % d n i t t e o t e r o e e i e e t r l i a e o P p ls r h c r a. Vi s t h c k r i t i
植物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相关研究进展

植物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相关研究进展王喆;王璐;宋旭明;金路;王霞;周国鑫【摘要】油菜素内酯是一种甾醇类植物激素,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油菜素内酯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研究不断被报道,但对于植物中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的了解相对较少.对近年来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途径分子机制及其介导的植物对病原物等防御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4【总页数】5页(P26-29,33)【关键词】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分子机制;植物免疫【作者】王喆;王璐;宋旭明;金路;王霞;周国鑫【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浙江越州省级粮食储备库,浙江绍兴312000;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植物在生长等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卵菌、线虫以及昆虫甚至是其他植物的侵袭。
一般植物都是固着生长,不能通过改变空间位置来躲避不利影响。
植物自身也没有专门用来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为了能够生存与繁衍,植物在与病虫害等长久的对抗中进化出了一套精密高效的免疫系统[1]。
如当病原物入侵时,植物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受体来识别病害(如细菌和真菌的鞭毛蛋白与致病因子、几丁质等)来激活相应的免疫反应[2]。
植物激素虽然分子结构简单,胞内含量很低,但在调控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植物发育与形态建成,器官形成与凋亡等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
胁迫相关蛋白激酶基因OsSAPK2调控水稻抗白叶枯病反应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5, 41(8): 1191 1200/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4AA10A603), 比尔盖茨基金(OPP51587)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 石英尧, E-mail: shiyy123@, Tel: 0551-********; 周永力, E-mail: zhouylcaas@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hudandan_ahau@, Tel: 185********Received(收稿日期): 2015-01-08;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5-05-04;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5-06-03.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50603.0901.012.htmlDOI: 10.3724/SP.J.1006.2015.01191胁迫相关蛋白激酶基因OsSAPK2调控水稻抗白叶枯病反应胡丹丹1,2 张 帆2 黄立钰2 卓大龙1,2 张 帆2 周永力2,* 石英尧1,* 黎志康2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6;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摘 要: 水稻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SnRK2, 又称胁迫相关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genes in rice, OsSAPKs), 在调控水稻非生物胁迫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OsSAPK2的结构及其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反应中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OsSAPK2被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 与OsSAPK1、OsSAPK3同属于Kulik’s II 组。
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RNAi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基因

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RNAi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基因李小平;邓楠;马媛媛;李鹏丽;王勇;张韧;王宁宁【期刊名称】《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英文版)》【年(卷),期】2006(039)001【摘要】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plant receptor-like kinases RLKs)以其特有的结构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防御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RNA 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 RNAi)来研究RLKs的功能已日趋成熟.本文根据植物中hpRNA(hairpin RNA)的原理,以大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rlpk2为靶基因,在rlpk2-cDNA序列3'端选择312bp作为构建RNAi的序列,借助中间克隆载体,经过三次亚克隆,最后形成含rlpk2-RNAi表达盒的双元表达载体pART27-R2,并转入农杆菌LBA4404.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方法,共获得了三株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RT-PCR分析表明rlpk2基因已被成功敲减(knock-down),并且发现敲减大豆叶片中的rlpk2基因表达明显改善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表明rlpk2基因可能在维持叶绿体的结构及保护叶绿体膜系统的完整性方面起负调节作用.【总页数】8页(P1-8)【作者】李小平;邓楠;马媛媛;李鹏丽;王勇;张韧;王宁宁【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系,天津,300071;南开大学,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系,天津,300071;南开大学,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系,天津,300071;南开大学,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系,天津,300071;南开大学,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系,天津,30007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Wollongong,NSW2522,Australia;南开大学,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系,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肽激素调控植物生殖发育的研究进展

105小肽,通常指5~6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段,但在植物中也把长度少于100个氨基酸的肽段归为小肽[1]。
自1991年科学家在番茄中发现长为18个氨基酸的系统素参与病虫害引起的植物抗虫反应以来[2],已经发现并报道了几十个家族的植物小肽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而且它们也参与发育和抗病等生物学过程。
小肽主要作为信号分子起作用,由此又被称为“小肽激素”。
与传统植物激素一样,小肽激素起作用的浓度很低,有些小肽甚至可以在飞摩尔浓度(fmol, 1 fmol/L=10-15mol/L)下起作用。
根据其N 端序列不同,植物小肽可分为分泌型小肽和非分泌型小肽。
非分泌型小肽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而分泌型小肽在胞内合成后运送到胞外,甚至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介导细胞间通信[3]。
分泌型小肽可分为富含半胱氨酸小肽(cysteine-rich peptides, CRPs)和翻译后修饰小肽。
多种CRPs 被发现参与到植物生殖发育的各个过程,其中包括花粉分泌的PSK 小肽调控花粉萌发[4],柱头分泌的STIG 小肽参与烟草花粉与柱头识别过程[5],助细胞分泌的LURE 小肽、XIUQIU 和ZmEA1调控花粉管导向生长[6-8],等等。
植物的雌雄互作过程复杂,参与因子很多(图1)。
本文主要对几种在植物花粉和柱头识别过程中起作用的小肽家族的研究进展展开介绍和讨论。
1 RALF家族快速碱化因子(RAPID ALKALINIZATION FACTOR, RALF)最早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中由Pearce 等人发现并分离得到。
这类小肽可以迅速强烈地升高烟草细胞悬液培养基的pH 值,而且这类小肽在番茄中的同源基因可以抑制番茄与拟南芥幼苗的根长[9]。
RALF 小肽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在地钱、小立碗藓、拟南芥、番茄、玉米、水稻、苜蓿、草莓等几十种植物中均发现了RALF 家族的同源基因[10-12]。
植物MAPK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植物MAPK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王利美; 林丹; 翟晓巧【期刊名称】《《河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转导通路; 生长发育; PrI; ETI【作者】王利美; 林丹; 翟晓巧【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郑州450002;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8相对于动物而言,植物不能自由移动,被限制在特定环境内度过一生,并且时时刻刻承受着各种外界和内部信号因子的制约。
为适应多变的环境,植物体逐渐进化出一套特有机制。
蛋白质磷酸化调节蛋白质活性和功能,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调控机制。
蛋白质磷酸化指在激酶作用下将ATP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氨基酸残基(S/T/Y)上的过程[1]。
蛋白质磷酸化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参与细胞外到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
真核生物内,广泛存在一类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即MAPK级联途径[2]。
研究表明,MAPK信号转导通路几乎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以及植物对病原物入侵在内的各种环境刺激的反应[3]。
植物中,MAPK信号转导通路通常由MAPKKK(MAP3K或MEKK)、MAPKK(MKK或MEK)和MAPK(MPK)3部分组成。
MAPKKK将MAPKK 上氨基酸序列为S/TXXXXXS/T(X代表任何氨基酸)的S/T残基磷酸化,随后MAPKK将MAPK上氨基酸序列为TXY的T和Y残基磷酸化,MAPK作用于下游激酶或转录因子等,使信号向下游传递[4]。
在拟南芥MAPK通路3组分中,MAPKKK被发现和鉴定到的最多,达80个,包含Raf、 MEKK和ZIK 3类;MAPKK数量最小,只有10个,是一类双重特异性激酶,依据氨基酸序列比对,可分为A(MKK1/2/6)、B(MKK3)、C (MKK4/MKK5)、D(MKK7/8/9/10)4组,C、D两组不含内含子;MAPK 则有20个,在连接上游元件与下游应答因子中起重要作用,以其被修饰序列TXY 可被分为TEY和TDY(植物特有)两类。
蛋白激酶CK2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及应用进展

蛋白激酶CK2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及应用进展崔孟颖 冯其贞 武 菲△(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济宁医学院,济宁272067)摘要 蛋白激酶CK2(caseinkinase2,CK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
CK2可通过对其底物的磷酸化作用调制底物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参与细胞内多条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CK2表达及活性异常,是其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一环,提示CK2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能是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本文将对CK2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病理生理作用以及CK2抑制剂、激动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CK2;神经退行性疾病;CK2抑制剂中图分类号 R338RoleandApplicationProgressofProteinKinaseCK2inthePathophysiologicalMechanismsof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 CUIMeng Ying,FENGQi Zhen,WUFei△(InstituteofNeurobiology,JiningMedicalUniversity,Jining272067,China)Abstract ProteinkinaseCK2isahighlyconserved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whichiswidelydistributedinthecytoplasmandnucleusofeukaryoticcells.CK2couldmodulatethebiologicalactivityofitssubstratesviaphosphorylation,thusparticipatinginmanyimportantcellularsignaltransductionpath ways.MoreandmoreevidenceshaveprovedtheabnormalexpressionandactivityofCK2inneurodegen erativediseases,andhavedemonstratedthatCK2maybeoneofthepathophysiologicalmechanisms,sug gestingthatCK2isofgreatvaluetostudyandmaybeaneffectivenewtargetforsome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Inthepresentreview,wefocusedontherecentprogressofCK2invarious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andinhibitorsandactivatorsofCK2.Keywords CK2;Neurodegenerativedisease;CK2inhibitors 酪蛋白激酶(caseinkinase,C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环核苷酸依赖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包括CK1、CK2和Golgi CK(G CK)/Fam20C(familywithsequencesimilarity20,member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研究进展刘茜李莉云刘国振(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摘要:植物中的类受体蛋白激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家族。
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防御反应和信号传导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其结构特点、主要种类、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作了总结。
关键词:类受体蛋白激酶;植物发育;信号转导Research advances in recaptor-like protein kinases of plantsLIU Qian LI Li-yun LIU Guo-zhe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1)Abstract: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 (RLKs) is an important protein family.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RL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 variety of plant processes, includ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efence response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his paper, RLKs’ structure, species, gene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plant development were reviewed.key words: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plant development; signal transduction植物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
近年来,对于植物发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植物发育一方面受自身遗传调控,另一方面环境信号也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植物发育实质上是自身的遗传信息和环境的内外信息协调起来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发现,在植物体内蛋白激酶是信号传递的载体,在植物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 RLKs)是蛋白激酶中的重要一类,也是信号分子的重要受体,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植物体中的RLKs参与了植物形态发生[1]、植物细胞抗逆反应[2]和自交不亲和[3]等过程。
注: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328019,30370872)的资助。
1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结构和分类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同动物细胞中的受体蛋白激酶相似,一般由三部分组成[4],即胞外受体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激酶活性结构域。
C-端的激酶结构域一般位于胞质内,氨基酸序列由11个保守的亚结构域组成。
目前植物中发现的蛋白激酶几乎都是丝/苏氨酸激酶[5],在体内很可能是通过丝/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脱磷酸化来传递信号。
活性结构域的N-端是跨膜结构域,它使蛋白定位于质膜上。
受体结构域多位于胞外,起识别和接收信号的作用。
不同种类RLKs的胞内结构域中大约40%氨基酸是保守的,但胞外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相差较大,依胞外结构域的不同,可以将RLKs分为以下几类。
1.1 具S-结构域的(S-domain)RLKs这类RLKs的结构特点是含有胞外S-结构域。
这种S-结构域通常在靠近跨膜区的一侧含有10~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最先鉴定的含有S-结构域的蛋白是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的S-位点糖蛋白SLG[6]。
第一个编码含有S-结构域的受体蛋白激酶基因是从玉米中克隆出来的ZmPK1[6],它的胞外区域与SLG同源。
第二个被分离出来的S-位点受体蛋白激酶是SRK,它含有一个信号肽、一个S-结构域、一个跨膜域和一个胞内丝/苏氨酸激酶活性区域[7],其S-结构域与SLG的S-结构域有90%的同源性。
目前已发现的这类RLKs除ZmPK1、SRK外,还有拟南芥中的ARK[8]、RLK1[9]和PR5K[10],水稻中的OsPK10[11],烟草中的NTS16[12],油菜中的SFR[13]以及小麦叶锈病基因WLRK[14]等。
1.2 富亮氨酸重复区(leucine-rich repeats,LRRs)的RLKs这是目前植物中检出的数量最多的一类 RLKs,这类RLKs的胞外区域具有重复出现的亮氨酸序列,保守结构域一般为Leu-x-x-Leu-x-x-Asn-x-Leu。
单元(motif)一般以串联重复的形式位于蛋白质的N-端,参与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尤其在分子识别过程中,如信号转导、细胞粘合、细胞发育、DNA修复和RNA加工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
LRR重复单元数目不同和保守区内的可变氨基酸可能决定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特异性[16]。
植物中含有LRR重复区的蛋白质主要是植物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和类受体蛋白激酶。
目前发现的这类RLKs主要有:拟南芥中的TMK1[17]、TMKL1[18]、ER[19]、RLK5[9]、CLV1[20]、BRI1[21]、 BAK1[22]、HAESA[23]、FLS2[24]和VH1[1]水稻中的Xa21[2],膨大矮牵牛中的PRK1[25],以及从番茄成熟花粉粒鉴定出的LePRK1和LePRK2基因[26]等。
1.3 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like,TNFR-like)RLKs从玉米突变体crinkly4中分离出的CR4基因[27]编码由90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胞外结构域有一个由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类似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富半胱氨酸结构域,在近TNFR区域有7个未知功能的由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重复单元,N-端含有1个由21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胞内C-端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区。
1.4 类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EGF-like)RLKs这类RLKs的胞外结构域具有类似动物细胞表皮因子的结构。
目前已从拟南芥中分离到该类RLKs Pro25[28]。
Pro25基因编码59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胞外含有2个表皮生长因子重复区和胞内丝/苏氨酸激酶区,N-端不含信号肽序列。
研究发现,Pro25同叶绿素a/b相互作用。
另外,从拟南芥中克隆的基因WAK[29],编码68KD的蛋白质,具有一个跨膜区,胞外含有由表皮生长因子类的两个重复单元串联形成的结构域,胞内C-端含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区。
这类RLKs也存在于其他开花植物的营养组织中。
1.5 类凝集素(lectin-like)RLKs类凝集素受体激酶(LecRKs)最初是在拟南芥中发现的。
这类激酶含有一个N-端信号肽、一个胞外区域、一个跨膜域和一个胞质蛋白激酶区域,胞外区域与豆类凝集素相关[30]。
Maria Téresa等对LecRK基因在豆科植物共生现象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多数LecRK基因在根中高表达。
拟南芥基因组中含有至少42个LecRK 序列[31]。
拟南芥AtLecRK基因[32]和截叶三叶草(Medicago truncatula)的MtLecRK基因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激酶[31]。
1.6 组氨酸受体蛋白激酶在植物中还存在一类组氨酸受体蛋白激酶,具有跨膜区、催化区和调节区3个功能区,类似于细菌的双组分系统。
植物中已发现两种这类受体的基因CKI1[33]和ETR1[34],可能分别编码细胞分裂素和乙烯受体蛋白。
CKI1编码由11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具有跨膜区、催化区和调节区等3个功能区。
ETR1编码有7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结构与CKI1相似。
它们在催化区都含有5个保守的结构单元,包括组氨酸自我磷酸化位点。
在保守的调节区,包括天冬氨酸磷酸化位点。
这类RLKs没有胞外受体结构域,而代之以胞内受体调节区。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RLKs,如从烟草中分离到的蛋白CHRK1[35],有739个氨基酸,具有一个跨膜结构域,N-端含有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其胞外结构域类似于烟草V型几丁质酶和微生物的几丁质酶,胞内是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
从大麦中分离的lrk基因家族[36],其胞外结构域由3个保守序列外加三种不同的区域共同组成。
2 RLKs 的基因表达目前,随着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植物RLKs 的序列,但对其功能的研究却很少。
近来人们对它们的基因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以期对了解它们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有所启示。
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在植物的多种组织中表达,但不同基因表达方式有所差异:有些基因表现为组织特异性表达,如拟南芥RLK1基因只在莲座丛生叶细胞中表达[9],Pro25只在成熟叶片表达[28],RLK4和ARK3仅在根-胚轴分界层、侧根基部及叶柄基部细胞中表达[8,9],RLK5在茎顶端细胞中表达,SRK5主要在柱头细胞表达[6],矮牵牛的PRK1在花、花粉及花粉管中表达[25];有些RLKs基因则在植物的多种组织中表达,如玉米的ZmPK1基因可在幼苗、根、茎和穗丝细胞中表达[6],TMK1和TMKL1在拟南芥的叶片、茎、根、长角果及花中都有表达[16,17]。
RLKs基因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由这些基因决定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暗示不同RLKs可能会分别对不同的外界信号发生反应,并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3 植物体类受体蛋白激酶的功能许多植物类受体激酶的体外表达实验证明,植物细胞中RLKs大多具有自磷酸化活性,并且多数为丝/苏氨酸特异的蛋白激酶,即它们的自磷酸化位点是丝氨酸或(和)苏氨酸。
这些RLKs在磷酸化位点上的差异暗示在植物细胞中不同RLKs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植物类受体激酶研究现状。
3.1 参与植物组织形成和器官发育从矮牵牛中克隆出的PRK1基因在双核期的花粉粒和生长的花粉管中表达,与小孢子的发育是相关的[25]。
PRK1基因是减数分裂后配子发育所必需的,PRK1可能起协调配子体与其周围孢子体组织关系的作用。
矮牵牛LePRK1和LePRK2基因在花粉粒发育后期表达,LePRK1和LePRK2蛋白定位于花粉管质膜上,在花粉与柱头的粘合作用或与花粉管生长信号有直接关系[26]。
拟南芥的CLV1基因在茎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20],在胚胎发生中顶端分生组织中也有表达,它调控分生组织原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平衡,控制花器官的发育。
拟南芥的ERECTA 基因编码一种LRR类受体激酶,在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其突变体erectal表现花序紧缩、短莢果和短叶柄,表明ERECTA在细胞延长分化和器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