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胡适的经典诗歌

胡适的经典诗歌
1. 《梦与诗》,那简直是神作啊!就像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这写得多棒啊!
2. 《希望》,哇哦,多么富有感染力!仿佛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人带来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真好听!
3. 《湖上》,这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展开呀!“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多有意境!
4. 《鸽子》,哎呀,读起来真带劲!就如同空中自由飞翔的鸽子,充满活力。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太绝了!
5. 《老鸦》,真的很特别呢!像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在表达自己。
“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太有画面感了!
6. 《一颗星儿》,哇,好浪漫的感觉!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闪闪发光。
“一颗星儿在蓝天里闪”,真美!
7. 《“威权”》,这写得也太犀利了吧!好像一把剑,直刺人心。
“坐在威权的高座上”,厉害呀!
8. 《人力车夫》,读着好有感触啊!仿佛看到了车夫辛苦的身影。
“车子!车子!”,喊得多真实!
9. 《一笑》,哈哈,这诗让人看了也忍不住一笑呢!如同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有意思!
10. 《秘魔崖月夜》,哇,太有意境了!就像是在神秘的月夜中漫步。
“依旧是月圆如镜,依旧是满天星”,好美啊!
我觉得胡适的这些经典诗歌都很有魅力,各有各的精彩,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欣赏。
胡适思想的总结

胡适思想的总结胡适(1891年-1962年)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胡适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胡适主张思考和实践的结合。
他认为,只有通过批判性思考并将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胡适反对空洞的学院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其次,胡适提出了“实用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理论的完美。
胡适主张学术研究要有实践应用的价值,必须关注社会问题,以改善社会为目标。
第三,胡适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
他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传统对个人自由和创造力的束缚,主张个人应该拥有思想的自由和创造的权利。
他认为,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下,个人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第四,胡适提倡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
他坚信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并呼吁推动中国社会向民主制度转型。
他批评中国传统思想的封建性和专制性,并提出了科学思想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
第五,胡适倡导文化多元主义。
他认为,文化应该是多样性的,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的文化背景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他主张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反对排斥和歧视。
他也强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的重要性,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发展。
第六,胡适主张新文化运动。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通过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批判了封建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主张追求科学、民主、自由和平等的革新。
总结起来,胡适的思想是一个综合性的思想体系,包括思考和实践的结合、实用主义、个人自由和创造力、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文化多元主义以及新文化运动等。
胡适的诗词

胡适的诗词1. 《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2. 《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3. 《湖上》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打着我们的船边,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4. 《梦与诗》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5. 《老鸦》大清早起,我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6. 《大雪里一个红叶》雪色满空山,抬头忽见你!我不知何故,心里很欢喜;踏雪摘下来,夹在小书里;还想做首诗,写我欢喜的道理。
不料此理狠难写,抽出笔来又搁起。
7. 《文学改良刍议》一、须言之有物:吾国近年以来文学之腐败极矣。
吾国文人学子皆当有借镜于西方之学说也。
今且千百语以证明文学革命之义。
二、不摹仿古人:唐宋以来之诗词,不免一摹仿古人之窠臼也。
每咏一物,一景,必大半皆古人用过之字,摹仿平仄音韵,……皆如击鼓之皮大面积焉!三、务去烂调套语:元明以来之曲本,不尽不详其来源。
而其套语之句,千篇一律。
如……等曲本,……皆有酷肖之嫌也。
……烂调套词之凶猛异常,……皆如吹牛皮之喇叭而已!……一眼看起来,“几乎没有一个字、没有一个句子不是多余的”。
……皆由摹仿古人与套词之弊病也!四、不用典:吾国文学以典故为重!……以典故为重者愈多愈久,则其受祸之深重愈大愈久!……当由十二岁之前背诵《四书》《五经》及二十四史;又博览强记唐宋诗词;故十九岁之前,……便大半未尝不用典矣!……试以韩愈李杜之诗为证!……窥见韩杜之诗之所以被人称赞者,……皆由用典之工也!……有志文学者当知用典之害!……非从文学中驱逐出去不可!不用典使吾国文学有几许轻松之体势!……使少年人有几许可以自由创作之机会也!……废掉典故之后还有把故事诗化的机会。
胡适最伟大的名言

胡适最伟大的名言
胡适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留下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名言,下面列举几条胡适最伟大的名言:
1. “立足于人类,胸怀四海,使自己的国家成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是吾辈之责任和目标。
”
2. “人生最幸福之事,乃能追求一己的兴趣,使其成为志业,以为一生所爱。
”
3. “学问,不思其初,则其终必有迷;不思其微,则其整必有误。
”
4. “国家与文明不能分裂,若分裂,国家必先倒塌,文明必随之而衰落。
”
5. “文学要成为世界文学,文学家要输入有见识有声誉有地位的世界舞台。
”
这些名言中,强调了人类大一统的理念、对文明和国家的关注和责任、追求兴趣和志业的幸福、不断思考和探究的精神以及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舞台的追求。
这些思想和理念影响了当时的学者和文化人,也为后人树立了可持续发展和造福人类的道德标准。
名词解释胡适的意思

名词解释胡适的意思胡适(1891-196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化批评家和散文家,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他深入研究中西文化,提倡现代科学知识和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普及,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对比是他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他认为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精神和现代观念,过于封闭与僵化,因而抵制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他主张要通过西方文明的吸收与借鉴,来推动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变革。
在胡适看来,现代科学文化是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它追求真理、普及知识,重视实证和经验研究,强调实用性和可验证性。
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更注重形式、修养和道德,缺乏实证主义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因此,胡适提出了一种“科学民主”理念,主张将现代科学文化与民主制度相结合,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胡适在学术界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例如,他提出了“白话文运动”这一概念,主张用白话文来代替古文,以便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和现代思想。
他还提出了“朴素文学”的概念,主张文学应该回归到真实、朴素的生活,反对空洞浮华的文风。
这些思想和观点对中国文坛和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适的思想与他的实践相一致。
他积极参与政治运动,关注社会问题,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他曾在北大主讲新闻学课程,倡导新闻与文学相结合,提倡新闻学的科学化。
他还在文化批评领域开展研究与著作,对中国文学史进行了重要的批评和解构,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胡适的思想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和文化的更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以独特的学识、远见和勇气,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对中国文化思想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胡适的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学术界和文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影响将长久地延续下去。
总之,胡适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批判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对比,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点和概念。
胡适说过的最经典的三句话

胡适说过的最经典的三句话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文化思想家,他的言论深刻而富有启发性。
下面列举了胡适说过的十个经典的三句话:1. "读书是学习,思考是思想,实践是生活。
"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是将知识转化为思想的过程,实践是将思想付诸行动的方式。
2. "思想的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 这句话强调了思想的自由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思想的自由使人能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创造是智慧的体现。
" 这句话强调了知识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知识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创造则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成果。
4.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
"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学习应该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
"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核心价值。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质疑现实、追求真理。
6.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追求自由。
" 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的意义所在。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和追求自由的过程,通过寻找真理和追求自由,人们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7. "文化的力量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 这句话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通过传承和发展文化,人们可以改变自己和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8. "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这句话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人类的前进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胡适先生(1891年-1962年),原名思敬,字张公九,号东篱,别号黄花岗,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湖南长沙。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民主、科学、实用”,主张推翻旧的封建制度,把中国引向现代化。
他是一位独树一帜的学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文化家、大诗人和大翻译家,其功绩卓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现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他的家世并不显赫,家境贫寒,但成长中接触了丰富的书籍和文化,他自幼聪明好学,十岁就已经通晓了古文和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
青年时代胡适在恋爱中未能胜出,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因此一度变得非常颓废,百无聊赖,进入湖南省的一个师范学校读书。
这使他有机会遇到一群在学校里颇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这才是他的转折点。
胡适早期在滇池谈论自然科学胡适曾在国外留学,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在英国牛津大学修读文学专业,他的思想观念受到了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学习到了现代文化和知识体系。
在留学期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探索和反思,同时又通过学习西方的文化、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学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所处的落后状况和面临的危机。
他在留学期间以名字“Hu Shih”为笔名,开始发表文学批评、哲学思考、文化反思、社会批判等文章,由于文章内容新奇而备受欢迎。
1920年,胡适先生返回中国,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陈独秀、鲁迅、周作人等一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新青年》杂志上,他发表了《我的忏悔》等一系列的文化批判文章,批判了封建主义、孔家的儒学、旧的文艺风格等等,提出了“以文字革命为中心”的口号,倡导以白话文写作,以现代文明为目标,推动中国的文化变革。
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运动,提出汉语白话文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他关注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短语等许多方面,努力推动白话文写作。
他的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推动汉字简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带领了一批年轻人,大大推进了汉字的简化,使文化的传播更加容易,让文化建设更加便捷,为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大量的努力。
胡适名言名句

胡适名言名句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改革家之一。
他一生矢志于推动中国现代化,提倡科学思维和西方文化的引进,对中国教育、文化、文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一些胡适的名言名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 不愿抛弃的权力是行李,因为它有用处;不愿抛弃的技能是工具,因为它有用处;不愿抛弃的知识是财富,因为它有用处;不愿抛弃自由思想的人,是因为他们能采用各种工具,包括行李,包括财富,加以投资,使自己的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
2. 不识字者,所爱的事情老是匪夷所思的,不可理喻的;识字者,虽然想爱可爱的事情,而只能考虑到分散的聚合,各种需要协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只因他了解的太多,所以各种情欲没有一个单纯、直截了当的刺激。
十九世纪欧洲的新好人物在这层意义上,就是受西方文化熏陶较深的人们所抱有的虚幻悲观心理的缩影。
3.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信心和毅力;但最重要的是好的意识,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要学会善于选择。
4. 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是最重要的一笔财富。
一个人虽然可能没有金银财宝,但如果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阅历,他就比拥有财富的人更加富有。
5.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先进的教育,一座城市的繁荣离不开优质的教育。
教育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命脉,它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6.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经过深入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7.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只有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真正发展起自己的文化自信,才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
8.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作为年长者,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9. 面对变革和挑战,我们不能害怕,更不能逆来顺受。
只有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主动迎接挑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麼,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
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一首诗时,不禁会疑问,谁才会写出这样的诗
句?没错,他就是胡适。
胡适生于1891年12月17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著名
学者、诗人。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留学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
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
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陆续发表
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
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
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
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
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
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
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余英时曾说:“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
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
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
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
及写出定稿。他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
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
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影响,曾帮助许多青年摆脱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教条
主义的压制、束缚和蒙蔽,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
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先生言其思想受两个的人的影响最大:赫胥黎和杜威。前者教先生怎样怀疑,不信任一
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后者教先生怎样思想,教先生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把一切学说理
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这是我们这些当代青年应该学习的,凡事求证
据,记得要问为什么?不被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所淹没,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先生对五四精神的赞扬和怀念,对青年学生的的教导和期望,说来让人感到惭愧,想五四时
青年大学生所思所想所为,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无明确长远目
标不说,连当前学习之事也没有做好,多为应付考试而读书,浪费了大好时间,实属不该。
先生在1960年的毕业典礼上给毕业生送了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
汤。第一味药是说,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的问题在身边,时时向你挑战,笑
你奈何不了它,这样就不会懒惰。第二味药,是要我们进入社会后要多发展一点职业以外的
兴趣,“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 想自己从小到
大,却没有一样这样的兴趣,或者说没有一样能坚持下来的兴趣,吉他,羽毛球,游泳,多
是三分钟热情,未能坚持。勉强算上的,可能就读书了,少时书读的少,见识也浅,大学里
有了图书馆,便想着多多利用,也算是读了一些书,只是少有记下读后感想,还是要像先生
所言,以后无论读书还是观影,尽量把所思所想记下。其实游泳也一直在学,只是不能有规
律的练习,想起才去,以致进展不大,算来学自由泳也近一年了,还是不能流畅的换气,20
多米就不行了,还是多请教请教舍友。先生把第三味药叫信心汤,是要毕业生总得有点信心,
“我们生存在这个年头,看见的,听见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们悲观,失望的----有时候竟可
叫我们伤心,叫我们发疯。” 先生当年所描述的对现在的我们也同样适用吧,每天看着微博
里的社会人间百态,多半让人悲观和失望,正因如此既最好又最坏的时代,既智慧又愚昧的
年头,既希望又失望的季节,才更需要培养信心,“这个时代,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
的时代,没有信心,我们真要发狂自杀了。” 先生举了福特和莱特兄弟两个例子来叫我们深
信“努力不会白费”的人生观。
先生的思想是最难得的,在《四十自述》中的最后附录一部分都在写胡适的思想,读的
酣畅淋漓。这里我佩服的一方面是胡适看问题的角度,直击要害,从不拐弯抹角,找的准,
说的狠。比如在《旬报》第三十六期上发表一篇《苟且》,痛论随便省事不肯彻底思想的毛
病,说“苟且”二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瘟疫,把几千年的名族精神都瘟死了。别说当时,
就在当下,“苟且”的瘟疫依然再继续,吾国吾民何时能够被唤醒?吾心之痛堪比亡国。再比
如,他形容中国文学的病症,吾国文学大病有三:一曰无病呻吟,二曰摹仿古人,三曰言之
无物。倾所作词,专攻此三弊,岂徒责人,亦以自誓耳。句句如针扎,针针戳痛处。最后我
想展示胡适思想的精髓,我认为的就是“透“,一个”透“字蕴含了多少哲理,我们暂且不论,
看看胡适先生怎样评价”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
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
步功夫。然后根据一生的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
的第二步功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思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应该可
以有什么样的效果,更推想这种效果能否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
设(最满意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
过这三步工夫来的。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
的年轮中旋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
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在世人
面前。正如他所写的诗句那样: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
能做你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