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第一课时(新授课)

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刘祎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浓度、温度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以及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体验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浓度、温度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教师】回顾化学平衡的定义、特征。

【学生】阅读课本P46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化学平衡移动?

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二.解疑合探

温度的影响

【引导】假如在座各位的都是科学家,你们如何利用所给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来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呢?

【问题】温度的变化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呢?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并制定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分别将两只充有二氧化氮的密闭烧瓶浸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持续一段时间直到颜色

不再发生变化为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改变温度,平衡是否有发生移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 对反应2NO 2(g)

N 2O 4(g) △H =-57.2kJ·mol -1

来说,改变温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化学反应热效应(吸热或放热)有什么关系?

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N 2O 4的方向即 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NO 2的方向即 方向移动。

浓度的影响

【讨论】 如何通过改变物质浓度来改变平衡?

【引导】 选择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容易观察,能够改变浓度,反应现象明显等。

以KSCN 和FeCl 3反应为例。

【试验探究二】 (2)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引导】 如何完成实验

【学生讨论】

【实验方案确定】(师生共同活动的结果。对学生的方案,教师在此环节可以追问实验的方法、目的,预期的现象等)

【实验方案确定】将0.01mol/L 的FeCl3溶液中和0.03mol/L 的KSCN 溶液等体积混合,把混合后的溶液分成3等分进行下列操作:

1. 上述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

2.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

三.质疑再探

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本节内容,反思一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请提出来。

四.运用拓展

1.如右图所示,两烧瓶中充入NO2气体,存在如下平衡:2NO2 (g) N2O4(g)△H<0;烧杯甲中盛放100mL 6mol?L-1的HCl溶液,烧杯乙中盛放100mL冷水,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g 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

(1)烧杯甲中气体颜色;简述理由:

(2)烧杯乙中气体颜色;简述理由:

2.向存在Fe3++ 3 SCN- Fe(SCN)3平衡体系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使溶液变浅的是()

A AgNO3

B FeCl2

C Fe

D NaCl

3.若反应a A(g) + b B(g) c C (g) + d D(g)在密闭容器内达到化学平衡以后,升高温度会使平衡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降低,那么:

(1)正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2)为了提高A的利用率,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板书设计】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旧平衡平衡移动新平衡

(1)温度的影响:

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温,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2)浓度的影响

若Q < K,平衡右移(正向);

Q= K,处于平衡状态;

Q > K,平衡左移(逆向)。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 (溶解)>v (结晶) 平衡时v (溶解)=v (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探讨]我们学过那些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讲]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 和0.01molH 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 [投影] [讲]开始时c(CO) 、c(H 2O)最大,c(CO 2) 、c(H 2)=0。 相等 V 正 时间 速率 V 逆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叶承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 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即勒夏特列原理。 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前已经有溶解平衡的初步概念(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将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在学生所需学习的平衡系列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是基础;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常数。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平衡能够移动,从而展开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条件”的讨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应用。

③理解用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 ( )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②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②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二、说学情 本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在知识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该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能力保证。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师范222011316011207 成文婵 学习需求分析: 以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其的因素(浓度、温度)为知识的基点,进一步学习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平衡,而与前2个因素不一样的是压强只对于特定的化学平衡才适用。这对完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进行可的讲授,既增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教材,它选自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既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的一个升华与补充,也联系这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的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两者之前相互补充相互联系,让知识间的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也指导着后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不仅如此,它更加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的化学反应的学习,学好化学反应影响因素对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材中对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描述的很少,但是它确实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压强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参加的化学平衡受压强的影响很小,所以压强只对适用气体参加的化学平衡),进一步导出著名的列夏特列原理,它也是作为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判断平衡移动的依据。做相应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概念及特征初步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判断外界条件改变将怎么样影响化学平衡(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在学习新课时要适当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一定的联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5.4 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习目标 :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3.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以题引法,讲练法,启发诱导,归纳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一、复习导入: 复习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 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a :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 0 ,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 :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教师归纳: 平衡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 F 合=0 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平衡条件又可表示为: Fx =0 Fy =0 二 、新课教学: 1、 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 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 4、建立适当的平衡方程。 5、对方程求解,必要时需要进行讨论。 平衡条件的 应 用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三力平衡 多力平衡(三力或三力以上):正交分解法 合成法 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用图解法解变力问题

例题1 如图,一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物块的重力为20N,请分析物块受力并求其大小. 分析:物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斜面给物块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 解:方法1——用合成法 (1)合成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物块重力大小相等; (2)合成重力G和支持力N,其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与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的大小相等; (3)合成斜面给物块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f和重力G,其合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大小与斜面给物块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的大小相等. 合成法的讲解要注意合力的方向的确定是唯一的,这有共点力平衡条件决定,关于这一点一定要与学生共同分析说明清楚.(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方法2——用分解法 理论上物块受的每一个力都可分解,但实际解题时要根据实际 受力情况来确定分解哪个力(被确定分解的力所分解的力大小方向 要明确简单易于计算),本题正交分解物块所受的重力,利用平 衡条件,,列方程较为简便. (为了学生能真正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全面分析使用力的合成法和力的分解法,要有一定数量的训练.) 总结: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2、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考纲要求]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a )。2. 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3.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 平衡的建立。4.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 行相关计算。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速率常数 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根据图表中数据和定义计算: 一1 v(X)=XS化量s 或蔦L h '即v(X) J ;c|= Vt, 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容器或溶液的体积, 不能忽视容器或溶液的体积V盲目地把△ n当作△ c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单位及规范书写,还要根据要求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 ⑵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对于反应“m A+ n B===p C+ qD',有v(A) : v(B) :v(C) :v(D)= m: n :p : q。 2 .速率常数 (1) 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a A(g) + b B(g)===c C(g) + d D(g),其速率可表示为 v = kc a(A) c b(B),式中的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 (2) 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a b 对于基元反应a A(g) + b B(g) c C(g) + d D(g) , v 正=k 正? c (A) ? c (B) , v 逆=k c d 逆? c c(C) ? c d(D),平衡常数K= c r-C一c b D = k一—,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故K= k。c A ? c B 血? v正' k逆 (二)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一一活化能 活化能是指为了能发生化学反应,普通分子(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要吸收 的最小能量,即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所多出的那部分能量。相同条件下,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同,主要是内因一一活化能大小不同所致,活化能小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 注意反应热为正、逆反应活化能的差值。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学习目标] 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4.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重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2. 化学平衡移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知识要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规律 ①浓度的影响: 浓度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 ②压强的影响: 压强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压强增大 (体积缩小) 压强减小 (增大体积) ㈠必须,压强变化才有 意义。 ㈡压强 ....的影响的区别。 ......的影响与对化学平衡 ..对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④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 注意:催化剂 ....的影响的区别 ...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与其对化学平衡 总结: 即勒沙特列原理。 [例题分析]

例 1.在稀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在下列情况下, NH3,NH4+,OH-的浓度如何变化? ①加入少量NH4Cl晶体:[ OH-] ,[ NH4+] 。 ②加入少量HCl:[ NH3] ,[NH4+] 。 ③加入少量NaOH晶体: [ NH3] ,[NH4+] 。 例2.可逆反应:A+3B2C+2D+热量,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A的转化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大B的浓度 [巩固练习] 1.可逆反应:NH 4HS(固) NH3(气)+H2S(气),在某温下达平衡。下列各情形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移走一部分NH4HS B 恒压条件下,充入氦气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SO2 D 容器容积不变时,充入氦气 2.反应CaCO3(固) CaO3(固) + CO2(气),在不同温度下CO2的平衡压强如下表: 温度℃550 650 750 850 897 压强 Pa ×101×102×103×104101×105 按要求填空:(1)若升高CaCO3分解平衡体系的温度,同时给反应容器加压,则平衡;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2)在一个与外界不能进行热交换的密闭容器中,足量的CaCO3在850℃建立了分解平衡。若将该容器的容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当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温度将,CO2的平衡压强将 4. 94×104,理由是 3.有 a 、b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 保持容积不变,b 中的活塞可上下移动,以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 3 mol A,1 mol B 分别同时混合于a、b两容器中,发生反应 3 A(气)+B(气) 2C(气)+D (气)(1)达平衡时,a 中A 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mol/L,b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 mol/L,则M m;N n;(填①<②>③=④无法比较) (2)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分别充入a、b两容器,达平衡后,a中C的浓度为N mol/L的是(),b中C的浓度为n mol/L的是() +2molB B. 3molA+2molC +1molB+1molD D. 2molC+1molD E .++1molC+ (3)若将2molC和2molD充入a中,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A的浓度为Wmol/L,C的浓度为Ymol/L,则W和M,Y和N之间的关系为W M ,Y N (4)保持温度不变,若将4molC和2molD充入a中,平衡时A的浓度为Rmol/L则 A R=2M B R2M ( ) 4.在高温下,反应2HBr (气) H2+Br2-热量,达到平衡状态,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升高温度 D 增大氢气的浓度 5.可逆反应A(气)+nB(气)2C(气)+热量,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B的转化率与压强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那么n值一定是 ) A n>1 B n≥1 C n=1 D n≤1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参考word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1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在中学化学理论中占重要地位。它的大部分知识内容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学起来觉的很吃力。因此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上老师精讲,学生多练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回顾化学平衡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有以下感想: 一、努力做到课堂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字面上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在教学实际中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充入新的教学理

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课的精讲精练,是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必须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对章节知识的大结构进行粗框架、主线索的大扫描,定好大方向后,再侧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知识梯度的合理铺设,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使学生在表观抽象、散乱、灵活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前轻松领略逻辑和本质在化学理论推证、分析应用中的魅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目标。对于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都按照题型进行精心的筛选,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对教材的处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化学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于对同学门已经很熟悉的溶解结晶平衡的复习基础之上,类比于化学平衡,找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动、等、逆、定、变,为避免部分同学将达平衡时“浓度不变”理解为“浓度相等”,课本上反应达平衡后CO、H2O、CO 2、H2浓度示例数据可稍做改动,以免误导。 2、化学平衡部分知识的检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平衡状态的判定、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效平衡的判定。这三方面均为重难点。教师在处理这类知识应用时,应牢牢把握一个解题原则:万变不离其踪。

最新整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A 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 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 (g) T1 T2 WI2(g) 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W)·c(I2) c(WI2)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高温时,平衡左移,WI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A正

确,B 错;选项C 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 错。 答案:AD 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 )·c (H 2O )c (CO 2)·c (H 2)。恒容时,温度升高,H 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的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催化剂 高温CO 2+H 2 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 2(g)+H 2(g) 催化剂 高温CO(g)+H 2O(g),D 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 2的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 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 2,其浓度会增大,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 项错误。 答案:A 4.鸡没有汗腺,在夏天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呼出CO 2,会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蒙受经济损失。 CO 2(g)CO 2(l) CO 2(g)+H 2O(l) H 2CO 3(aq) H 2CO 3(aq)H +(aq)+HCO - 3(aq)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师范222011316011207 成文婵 学习需求分析: 以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其的因素(浓度、温度)为知识的基点,进一步学习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平衡,而与前2个因素不一样的是压强只对于特定的化学平衡才适用。这对完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进行可的讲授,既增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教材,它选自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既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的一个升华与补充,也联系这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的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两者之前相互补充相互联系,让知识间的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也指导着后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不仅如此,它更加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的化学反应的学习,学好化学反应影响因素对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材中对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描述的很少,但是它确实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压强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固态或液态的物质参加的化学平衡受压强的影响很小,所以压强只对适用气体参加的化学平衡),进一步导出著名的列夏特列原理,它也是作为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判断平衡移动的依据。做相应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状况。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概念及特征初步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判断外界条件改变将怎么样影响化学平衡(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在学习新课时要适当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一定的联系,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及答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 2H 2↑+O 2↑是可逆反应(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 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E .v 正(M)=v 逆(N) F .v 正(M)=v 逆(Q) 3.一定条件下C(s)+H 2O(g)CO(g)+H 2(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 (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4)加入碳,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012·山东高考改编)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 ΔH >0,现将1 mol 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教学设计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宋玥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材书名:《化学反应原理》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7月 页码:page46~page51 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程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对本课的基本核心定位为:运用相关平衡理论原理分析推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分别研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设计理念: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课程,其独特的功能在于使学生感受和了解化学的学科及学术思想。使学生通过化学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认识这些重要原理理论对化学科学研究指导意义,使学生意识到在化学科研领域,理论研究的与实验探究同样重要,理论能够有效指导预言实验,实验又能够不断检验和丰富理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为了凸显化学平衡的学科本体思想,作为热力学研究领域的内容,本课将从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Q、K关系入手,让学生先从理论上进行推理分析,自主预测平衡的移动,再通过实验验证理论预测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了化学科研领域理论有效预测结果、指导实验,实验检验验证预测的基本研究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原理理论不仅具有解释功能,还具有重要的预测与指导意义。 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平衡常数K这一新的概念,其意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平衡进行一种定量的描述,在化学学科研究中K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即是实现对于平衡移动的预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概念的核心价值,凸显概念原理模块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通过Q、K关系,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平衡移动的本质,从而促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加准确和深入地分析相关平衡移动的问题,解决勒夏特列原理无法进行分析的复杂平衡移动问题;并能够从Q的表达式出发,实现反应的精细调控(通过控制条件改变幂次方大的项对于反应的调控更加有效),这些都是勒夏特列经验理论不能够解决的。本课的设计从科学概念的本质和学科本体出发,希望学生能够在接触相关概念的最初,就建立起正确、科学的观念

化学: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及其条件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及其因素说明: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破坏了原平衡状态时v正= v逆的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然后在新的条件下使正、逆反应速率重新相等,从而达到新的化学平衡。也就是说,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浓度是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 即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降低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3、固体及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定值,不因量的多少而改变,所以增加或减少固体及纯液体的量,不会影响平衡状态。 4、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增大或降低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当:①m+n>p+q时

②m+n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 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通过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实验用品: 1mol/l的FeCl3溶液、1mol/L的KSCN溶液、2mol/l的NaOH溶液、蒸馏水、冷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小试管(3支)、烧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它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问]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动态平衡。

[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下去,直到再次达到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并不是使某种可逆反应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生]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师]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能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化学平衡引动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具体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2——3] 第一步教师分别举起0.01mol/lFeCl3溶液和0.01mol/lKSCN (硫氰化钾)溶液的试剂瓶。请同学们观察颜色 [生] FeCl3 溶液呈黄色,KSCN溶液呈无色。 [师]第二步:在一个小烧杯里混合10ml0.01mol/lFeCl3溶液和10ml0.01mol/lKSCN 溶液,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立即变成血红色。 [师]生成了血红色的溶液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这是一个可逆反应。 [板书]FeCl3+3KSCN Fe(SCN)3+KCl 把该红色溶液稀释后平均分入3支小试管中(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变化)。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FeCl3溶液,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问]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决定/ [学生讨论并总结]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上课讲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 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 2CrO42- + 2H+ (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二】

力平衡的条件教案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索实验中,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 教师用:演示用弹簧秤,铁架台,滑轮组; 学生用:每组(四人)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 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一把剪 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电脑演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图1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平衡 小组讨论(四人一组):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并在投影片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同学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板书1]:“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建议同学们用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对于提供的实验器材感到不能满足的,还可提出实验设计方案。) [学生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实验过程,并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电脑演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用电脑显示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选修4 化学平衡 教案

2-3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概念 2、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 【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液节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 【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种平衡的一个小小分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环境、生态等平衡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27中“生命元素”在人体中为此着平衡,其含量由生命活动需要而定,既不可多,也不可少,否则就会破坏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化学与生命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 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 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理、讨论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用“”表示。如:H 2 + I 22HI 【讲解】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学与问】反应2H 2 + O 2 2H 2O 与2H 2O 2H 2↑ + O 2↑是否是可逆反应? 【讲解】可逆反应是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的反应才叫可逆反应。这两个反 应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因此不是可逆反应 【讲解】由于可逆反应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反应,因此无论反应多长时间,都不能向任何一 个方向进行到底,如3H 2+ 2N 2 2NH 3 ,只能尽可能多地将氮气和氢气转 化为氨气,反应最终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化学平衡 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⑴溶解平衡的建立 催化剂 高温高压 电解 点燃 反思: 本节知识较难理解,概念少讲,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融会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