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浅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浅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浅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为了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办、国办于1999年6月联合印发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对企业下属单位领导的任期责任审计不同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是了解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业务范围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审计风险多的特点,而内部经济责任又不同于国家专职审计机构;国家审计对县以下的党政领导班干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严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取决于部门单位领导决策与指令,具有被动性、附属性、依赖性和一定的局限性。

二、坚持"有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

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划清其本人应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真实性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应负有的责任。如果在没有得到审计结果之前,就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任免(异地做官或提升)也就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成为一纸空文,无助于对企业经营者作出客观公正的考察、衡量及评价。此外,还容易引起"新官不理旧帐"的不良现象,导致企业的各种经济问题日积月累,难于解决。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内审服务、监督与鉴证的职能,坚持帐目不清不得离任,悬帐悬案搞不清楚不得离任,交接手续不清不得离任的"三不走"原则。

三、合理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的真实性、合规性;经营成果、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与经营目标责任制有关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企业领导人应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与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行为和责任,不是任期内发生的经济责任,证据不足或评价标准不明确的经济责任事项不应列入评价内容。

实践证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有的具有一定的共性,适用

于评价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员。如利润总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有的指标仅适用于评价部分企业领导人员。因此,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审计评价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所在企业的性质及其生产经营特点,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指标数量不宜过多、过繁,要选择最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与完成经营责任目标有关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不宜用一套固定不变的指标体系模式评价不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

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原则

1、权责相一致的原则

在审查评价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时,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在经济责任制中授权的内容和经营责任书中规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及下达的经济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确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实行权责相一致原则,其本人仅对任期内授权的经济活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否则有失公平原则。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公正性质的审计,为此在审计评价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人员既要查明在任期内

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发展和总结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全面地评价其任职期间的功过是非,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做到恰如其分,从而坚持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使审计评价能实事求是地体现出被审计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只有这样,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离任者不断改进工作,继承者以此为戒。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审计评价中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情况,把企业实现的数据与一系列考核指标相比较,用量化指标来说明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对明显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应对照有关法规、政策,以定量的数据指标及审计证据为依据给予定性评价,才能使企业领导人心悦诚服。

4、贯彻谨慎、准确的原则

对于企业已经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真实的财务会计资料等成绩,在审计评价中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证据确凿的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盲目决策、管理失误等问题,在审计评价中也应明确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在审计评价的分寸上,一定要贯彻谨慎、准确的原则,必须在审计证据事实准确、依据充分的前提下,科学地分析审计证据和调查数据,审计部门才能提出恰如

其分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意见。

五、讲究方法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电信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集中在年初或机构合并调整期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审人员越忙越不能乱方寸,首先要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严格按照干部管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和离任审计的审计目标,研究和制定审计方案,重点步骤、重点内容要成竹在胸,不能仓促上阵,眉毛胡子一把抓,依笔者愚见:讲究审计方法,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我们在审计实践中,逐步摸索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做到"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就是"顺查法"与"逆查法"相结合,"详查法"与"抽查法"查结合,两者交相使用。所谓"顺查法"就是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由前往后推移,"逆查法"与之相反,由后往前延伸。

所谓"详查法"就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观察到离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完善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增强单位领导的责任感和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以及严肃财经法纪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本文剖析了当前企业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应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和看待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笔者从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科学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以及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制约 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经济领域违法行为大量存在。个别领导干部为显示政绩,建形象工程,特别是钻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空子,用各种手段转移、侵占国有资产,有的甚至违反财经法纪,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随着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账外账、小金库、潜亏及因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难以查证,特别是为满足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的需要,甚至有暗箱操

作、幕后交易行为,从而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和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具有局限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一般奉行“离任必审,任中量审”的原则,二者的作用都存在局限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在被审计人离任时或者离任后进行的审计,对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发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减少损失,不能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安全完整。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不够,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只注重经营者任期内的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完成了各项经营考核指标,而忽视了其任期内的经营行为对本单位长远发展和未来获利能力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个人,审计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确定被审计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从审计实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由于时间紧,审计组只能审查被审单位的账表资料、内控制度,无法全面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审计质量难以全面保证。 (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规范,以致审计评价不准确 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在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的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活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的依据是审计查实会计报表数据及其经济活动情况,评价的标准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单位的章程、合同、预算、计划等。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仅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监督、考察使用干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而且有利于鼓励政绩突出者,鞭策工作平庸者。 一、审计评价的内容 1. 财务活动评价。即对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分析、考核财务盈(亏)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金结构,评价资本金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企业资产分布、周转使用情况和负债程度,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金筹措、资金运用,评价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分析成本管理、利润分配及其真实性,评价是否责权利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及执行财经纪律情况。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原因,评价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及其对财务状况变动的影响。 2. 效益评价。即在对财务活动审计的基础上,分析评价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包括:分析产值利税的实现程度与往年相比较,评价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分析投资计划的完成,评价其对企业今后发展所产生

的影响。分析设备更新、技术换代的程度,评价企业发展后劲。分析投入和产出比例,评价企业挖潜增效的可能性。 3. 管理水平评价。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分析企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性,评价管理控制机能。分析经营决策对整个企业的影响,评价是否经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分析企业职员的知识结构,评价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前途。分析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本金收益率等指标,评价企业管理成果。 4.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评价。分析财务核算制度,评价经济核算体制的健全性。分析采购、销售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分析成本费用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分析资金筹集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 价健全和有效性;分析投资决策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分 析利润分配环节的业务制约关系,评价健全和有效性。 二、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明确评价对象。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和中办、国办发布的《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象也只能是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其任职期间的经营管理业绩、相关经济责任和廉洁自律等问题。 2. 要划清责任界限。划清领导干部任期内与非任期内经济责任的界限,不能将前任领导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当成是现任领导的成绩或问题。划清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界限,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负责;由领 导个人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领导个人负责。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限,有的问题是由一般工作人员造成的,领导只负主管责任;有的问题是领导 直接经手或亲自指挥的,领导应负直接责任。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一般经济责任审计比常规审计的难度更大一些,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人进行经济评价,而常规审计主要是对经济事项进行评价。对人的评价要比对事的评价难度要大。通过一篇审计报告来对被审计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既是对被审计人负责,也是对企业的管理层负责。尽管在某些企业中,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并不是对一位管理者进行晋升或降级的决定性依据,但仍可以给高层管理者更多的参考信息,甚至决定被审计人以后的职业走向。 合格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遵循一些标准,这在内部审计的教科书里都会提及。下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总结了一些注意事项,可以与更多的审计人员和管理者进行探讨。 1.界定审计范围。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一定要界定审计范围,也就是说,被审计人的哪些管理范畴是审计人员应该审计的。有时候,企业对被审计人的业务考核范围和审计范围是一致的。界定清晰审计范围,才能划分被审计人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前任责任和后任责任。 2.放在市场变化中进行评价。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变化。企业的上级单位对企业或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评价时,最常用的是计划达成率以及市场份额、排名等直观的经济指标。要知道,上级单位年初为企业设定当年的任务

计划时,很少会考虑和预测企业所在地的市场变化。企业完不成年度计划任务,有时候不是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员工不努力,而是市场竞争下,企业没有足够的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即使企业已经耗费比上年更多的人力、财力去应付变化。 例如,企业所在的市场里突然来了一个强有力的搅局者,这个搅局者背后有实力雄厚的财团作支持。回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上来,要客观地反映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必须在审计报告中,对市场的变化有所提及,不然上级领导如果仅看到企业未达成年度计划、市场份额下降,就会对企业负责人有不公正的评判。 3.成绩要靠数字说话。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一般会反映被审计者在企业经营中的成绩。成绩要靠经营数据来说话,而不能仅仅用那些“业绩大幅增长”、“产品结构有所优化”等苍白无力的文字来描述。所有的成绩尽量要依靠和围绕数字来说,没有数字来支撑审计报告中的描述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之一还有就是要对反映被审计者业绩的数据进行鉴定,看书哪些数据是有水分的,或是经过人为编造出来的。 4.把软性信息转化成可量化信息。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除了一些需要用数据做支撑的信息外,还有一些软性的信息,例如,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出台什么样的制度、组织员工进行了什么样的培训等。对于审计报告中的这些软性信息,也要尽量给予量化。例如,某被审计者在审计期间出台多少项规章制度,涉及哪些业务,缩短了多少操作时间等等。

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李 凡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责 任认识及定位存在误区,目标责任界定不清及执行不到位,审计方式单一,对审计结果重视不够。落实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明确责任界定,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依据;关注管理过程,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以经济责任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灵活运用审计方式,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on the Econom 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LI Fan Abstract: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 key administrative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ow has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unclear defi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obscure definition and incomplete enforcement of target responsibility,single audit pattern,and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to the audit.To intensify internal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eed to set up a joint session system for economic ac-countability audit,integrating resources into a stronger force;clarify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ppraisal foundation;attach importance to managing process,stres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t;build an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and use audit approaches in flexible manners,emphasizing on the utilization of audit results.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internal economic responsibility,audit,thoughts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10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1,2012Total No.410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83-03[收稿日期]2012-11-04 [作者简介]李凡(1975-), 女,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财务专项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011SJA630005)。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资金筹集、 调拨、使用、结算、分配、监督、效益考核等工作的总称,其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财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高校的财务活动在预算管理、收费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融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2000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为此,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至关重要。本文拟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思考,以期对如何落实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高校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财务情况的合规性、管理活动的效益性以及相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给予充分、客观的评价,能 够促使学校弥补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健全高校监督机制,推进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审计结果也为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考察、选拔、任用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开展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需要,它是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济责任审计立足高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部门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二、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各类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体发展进度较快,已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在经济责任制度建设方面 各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一般都能结合实际,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经济责任 83--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其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在现实中,经济责任审计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未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正是制约经济责任审计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突出表现在单一的审计监督手段有限,很难直接左右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的命运,加上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审计问责对于个人或单位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审计结果执行、审计整改难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影响了效果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主要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除开少数涉及严重违纪违规的问题,结果报告一般很难影响领导干部个人的管理使用,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谈话、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加上结果不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社会公

众缺乏沟通,也造成了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些误解,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走过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缺乏权威性。 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呢?笔者浅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既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推动力,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国家治理的作用还是体现发挥审计的本质是国家“免疫系统”的功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理由如下: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促进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公民参与国家治理,推动民主法治进程。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遵照规定,社会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将管理国家事务的公共权力委托给了各级党政机关,双方形成了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社会公众有权通过信息公开途径获悉并监督其所委托的公共权力的运作情况及其运作结果,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知情权尤其是公共权力信息的所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没有知情权,就无从谈起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相一致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信息需求,把领导干部代理人民群众来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的有关信息主 2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难点在于,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应承担责任的 界定上,很多审计人员存在着对责任界定标准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等问题,往往在确认被审 计领导干部所承担哪种责任时,或稀里糊涂,模模糊糊,或凭经验和感觉应付了事,对存在 的问题应当承担责任定性不严、界定不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 审计风险。为此,笔者就如何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对存在的问题应承担的相 关经济责任,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一点看法。 一、两办《规定》对存在问题所承担责任的种类和承担责任标准的界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 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承 担责任的种类和标准作出了具体的界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 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三种。其三种责任的界定 的标准为: (一)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1、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 为;3、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 (资 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4、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 人 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 重大 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 为;5、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二)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1、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2、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 济事 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 重后 果的行为。 (三)领导责任 :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 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以上两办《规定》,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规定 了 5 项行为;对应承担主管责任的规定了2 项 行为;除承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之外的行为,规定为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二、对《规定》承担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直接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投资审计的切入和结合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投资审计的切入和结合 方丽强(浙江省建德市审计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市政交通、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对上述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也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各部门、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也就不仅体现于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管理责任,更体现于对负责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责任,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不可避免的涉及了更多的投资审计内容。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切入并结合投资审计,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问题,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一、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的业主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在项目投资建设的各个环节,往往承担着决策、审批和管理的职权。与之职权相应地,领导干部也应作为主要责任人为其作出的决策、审批和管理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作为法定代表人的领导干部还应作为第一责任人。然而,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意识上存在着盲点,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往往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任意决策、随意审批、疏于管理等行为,导致了政府投资的极大浪费。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由于领导干部的责任导致政府投资浪费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项目立项缺乏必要论证,任意决策,导致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官一任,造福四方”,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部分领导干部却急功近利,急于通过项目建设来为自己树丰碑、立政绩,于是绕过了必要的项目论证,仅凭个人决策就开建工程。有些项目即使举行了论证会,但由于事先领导定了基调,论证也仅仅形式而已。于是,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纷纷出笼,最终非但未得到群众的认可,还造成了政府资金的极大浪费。 二是项目建设违反规定程序,先建后批,导致项目搁浅、投资浪费。随着国家对项目投资中环保、土地、规划等事项审批的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都必须严格按程序先批后建,否则就很容易因为审批事项搁浅而导致工程搁浅。例如,某固体废物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在未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即行开建,在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后终因上级有关部门的叫停而搁浅停工,最终项目撤销导致前期投入的政府资金全部浪费。 三是项目管理不规范,投资控制不严,导致项目投资非正常增加。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各类项目管理规范性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监督管理,但审计中仍发现有些工程无立项、无概算,导致投资控制无据可依;少数项目未进行招投标或是虚假招标、转包、违规分包;有些施工合同签订不严谨,存在漏洞,导致政府资金的损失;少数项目业主在项目建设中未严格审核工程变更,甚至随意迁就施工单位的变更申请;有的工程由于建设过程中管理不善,存在质量缺陷,导致工程无法交付使用,或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破损重修。 四是财务核算管理不规范,导致项目资金被随意挤占、挪用、滥用。部分项目未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支出审批不严,甚至有骗取、套取项目资金行为;一些项目未按国家规定的基建会计制度进行项目投资财务核算、竣工财务决算等,使项目投资成本数据不准确,资产交付不清晰;少数项目业主单位将项目资金当做“唐僧肉”,随意挤占、挪用、滥用,甚至使用项目资金大发奖金、补贴等。 上述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履职情况的手段,经济责任审计是无可回避的。但由于项目投资过程异于一般财政财务收支,需要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知识才能完成审计任务,而这正是投资审计的优势。 二、投资审计切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可行性和切入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投资审计有着共同的审计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投资审计的目的是规范和监督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两者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即都是为了保护“人”的安全和“资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50975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以下简称企业内管干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企业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包括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等。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内管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企业或部门(以下简称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业)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四条本指南适用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 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参照本指南执行。 第五条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任职期间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实行年薪制及股权激励机制的企业(包括试点企业)在任期内奖励兑现前的审计、任期届满连任时的审计,以及任职时间较长、上级企业根据规定和需要安排的审计。 专项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存在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或其所任职企业发生债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质量较差等重大财务异常状况,以及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关闭、重组改制等重大经济事项情况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

第六条经济责任审计期间按照会计年度确定,并以此确定审计和评价财务数据的期初数。企业内管干部的任职时间为某一年度的上半年,则以该年度初作为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期初;企业内管干部的任职时间为某一年度的下半年,则以下一年度初作为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期初。 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范围,由企业根据具体审计项目自行确定。 经济责任的界定,以企业内管干部的实际任期为准。 第七条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确定,并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企业总部及重要的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子企业)应当纳入审计范围,纳入审计范围的资产量一般不低于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业资产总额的70%,子企业户数不低于该企业总户数的50%。下列子企业应当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一)资产或者效益占有重要位置的子企业; (二)由企业内管干部兼职的子企业; (三)任期内发生合并分立、重组改制等产权变动的子企业; (四)任期内关停并转或者出现经营亏损、资不抵债、债务危机等财务异常状况的子企业; (五)任期内未接受过审计的子企业; (六)各类金融子企业及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等。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审计组织实施审计,但应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出具审计通知书、审批审计实施方案、做出审计结果报告。 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合理使用抽样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以实现审计目标。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企业近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成果。在利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成果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报告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徐萍)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义 审计评价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指审计人员根据财经法规和审计证据,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正确性、合法性及效益进行评判和界定的行为,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二是指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报告)中应出具的审计评价,即审计组、审计机构根据财经法规及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对审计事项所作出的结论性意见,它是在第一层涵义审计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 审计署6号令中规定: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

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真实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遵守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情况,以及相关会计信息与实际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活动成果的符合程度。合法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程度。效益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实现程度。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领导干部一定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发表的审计意见。 这里所指的领导干部就我市而言是指市、县、区、乡(镇)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和市、县、区、直属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经济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如何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简要的分析。 标签:国有企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国有企业审计的相关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状况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值得是企业为了确保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为了保证企业的资产的安全,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等而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程序。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必不可少,受到了各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涉及了许多的方面,如: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企业重大投资、购销业务管理等。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审计,企业更好的了解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企业的内部的抵御风险能力程度进行衡量,继而有效的化解风险。 (二)企业的收益以及投资情况 首先,审计企业投资决策形成机制,在以下几个环节上是否存在着领导“拍脑门”的决策情况,提议、批准、资金筹集、投入等,以防止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管理者的功课做得不够扎实,进而使的企业的经营出现隐患。其次,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逐项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着持续减值的情况,并对该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第三,对投资企业的分红政策进行重点关注,并且对不同方法核算的投资收益进行确认,对投资企业的损益情况进行关注,对其账面的盈亏是否真实准确进行了解,以防止不确认收益来转移资产,防止多确认收益来虚增效益。 (三)审计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情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也已经初步建立。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获取成功,就需要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经营,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创造的能力,能够用一些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衡量。经济效益审计能够让企业找到自己的漏洞,能够激发企业的潜力,使企业变革经营方式,使企业经营决策变得更加的科学。此外,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有关的内容中,还包括审计企业创造社会效益的这一内容。所谓社会效益,指的是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社会领域的效益,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考察。企业关注这两方面的效益,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出现短视行为,防止出现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的现象。故此,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需要促使社会效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协调发展。

浅析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浅析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浅析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总体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它是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帮助干部管理部门考核评价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干部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是笔者就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做一点粗浅分析。 1 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虽然高校在依据《规定》制定了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办法中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未经审计,不得解除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不得办理有关调离手续。经济责任审计结论还应该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 但是,由于现行人事工作的特殊性,通常安排离任在前,审计在后。事实上学校组织部门往往都是在领导干部已经离任、或已经宣布到新的岗位上任后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那么,先审计,后离任的规定就落空了,本应成为评价和任用干部时重要参考的审计结论也成了一纸空谈。从而导致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时,审计人

员清查不深不彻底,甚至草草了事、流于形式,使经济责任审计失去了它的作用。即使离任审计中发现问题,离任者认为自己已经卸任,即便对查出的问题负有责任,但已无权处理或处理问题力不从心。而接任者对处理离任者遗留下来的问题积极性不高,时间一长便无人过问追究。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更应将任中审计作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开展审计工作。 2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审计工作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一些高校内部审计仍不是独立的部门,审计部门没有单独设立,有的学校将审计人员归属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只是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一个工作岗位,审计人员独立工作的条件受到严重限制。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名成员,其职称、职位等受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的约束,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这些问题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过程中缺少完整的独立性。 3 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方面力量不足,审计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不同的职能部门,而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不尽相同,涉及的邻域比较广。同时,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仅仅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审计人员除了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知经济管理和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招投标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只具备其中一方面或两方面的业务知识,而单位对于审计人员配备比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文章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分析,揭示正确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和局限性,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的法人代表,即厂长、矿长、经理等在任职期限内的经济活动成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企业对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的综合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包括离任审计和任职期间年度例行审计,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法人代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最早是以工业企业开始的。国务院1988年2月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第七条指出:“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由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委托的其他审计组织对合同双方及企业经营者进行审计。”1988年7月审计署颁发的《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若干规定》,1986年审计署又颁布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随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不仅工业企业,其他行业的企业,甚至一些地区对掌握着一定经济行政权利的政府部门,也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糊涂认识。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扩大论”和“无用论”。 “扩大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万能”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是否有问题,只要通过审计都能解决;审计结果能够在领导干部考核任用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的管理使用应当完全依据审计结果来定,过分夸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无用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大部分都是在领导干部离任并且另有任用之后才进行的,其结果对组织部门来说也是“参考参考”,或者根本就“参而不考”。 笔者认为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确能够在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审计部门法定职权和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并且仅靠现有的审计手段也很难发现和查清查透那些与财政、财务收支无密切关系的个人经济犯罪问题。因此,我们要纠正经济责任审计“无用论”的错误认识,消除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扩大论”的干扰和影响,既要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信心、勇于探索、扎实推进,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不能急于求成,越权越位。 (一)审计评价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从审“事”入手,以评“人”告终,最终落脚点是对责任人的评价。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整个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环节,既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风险,也是被审计人和委托机关十分关注的难点。因此,审计人员在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客观事实,认真对待审计评价。在具体评价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标准.pdf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标准 一、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及效益情况 (一)财务状况真实合法性 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合法性应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失真率作为 基本指标,将表示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差错水平的失真率作为修正指标,以全 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合法情况。 1.评价指标 资产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资产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资产总额×100% 负债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负债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负债总额×100% 所有者权益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净调整额|÷|报表反映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本次审计确认的某项目净调整金额|÷|该项目金额|×100% 2.评价标准 —1—分别计算三个失真率,按以下方法进行评价。当某几个资产负债表项 目有重大差错,但未能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时,应计算资 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修正评价结果。 当三个失真率均≤5%时,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均≤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 当三个失真率均≤5%时,而某个资产负债表项目失真率>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当5%<三个失真率数值较大者≤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 当三个失真率中任意一个>10%时,确认为财务状况不真实。 (二)经营成果真实合法性

收集任期内各年审计资料,根据各年确认的利润总额调整数和报表反映的 利润总额,计算出任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失真率和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 1.评价指标 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各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年数其中:某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历次审计确认的当年利润总额净调整额|÷|当年报表反映的利润总额 |×100% 2.评价标准 —2— 分别计算各年的利润总额失真率和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以平均利润总额 失真率作为基本评价依据,选择各年利润失真率中最大的利润总额失真率作为 辅助评价依据。 当各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均≤5%时,确认为任期内会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 当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5%,但5%<个别年度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任期内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 当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5%,但个别年度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任期内会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但某年度的经营成果不真实; 当5%<各年利润总额失真率及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任期内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 当5%<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10%,但个别年度的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会计报表基本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但某年度经营成果不真实; 当平均利润总额失真率>10%,个别年度的利润总额失真率远远>10%、其他年度的利润总额失真率<10%时,确认为由于某年度经营成果严重不实,导致任期内平均利润总额差错率高达**%,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理论探讨 社保资金的程度。在审计前利用审计公告的方式,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从群众举报中得到审计线索,通过验证线索的真实性,确定审计重点。二是审前通过查阅有关该资金以前的审计档案进行参考,分析差异,联系实际情况,确定审计重点。三是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在网站查阅社保资金相关的案例,吸取成功案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审计社保资金的实际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达到审计目标。 六、效益审计法 开展社保资金效益审计,可以围绕社保工作重点,分别选取一定比例的项目进行审计和调查,在具体实施中做到“突出 一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搞好三个结合”。 “突出一个重点”,就是重点揭露社保资 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管理不善、决策失误、 挤占挪用等损失浪费的问题。抓住一个关 键,就是要把效益审计的关键放在如何促 成社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上,以对审计 发现的弄虚作假、虚列套取资金等造成社 保资金损失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改进体制、 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提 出提高社保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建议,引 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搞好三 个结合”,一是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 社保资金审计方案要充分体现效益审计调 查的内容、方法和指标。二是点面结合, 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落脚点要放在社保项 目上,抽查不得少于40%。三是定量与定 性结合,要把有关部门考核社保资金效果 和效益的指标与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指标 进行有机结合,作为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 评价指标,其中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 定性指标。最后通过审计报告、专报、信 息报送等,对社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 薄弱环节及社保制度不尽完善等问题进行 分析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促 进党委、政府出台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浅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文/卢敏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接受组织部门委托,对学校财务、校办企业、基建部门和院、系的主要行政负责人及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调离现职岗位前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的审计。 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改善会计工作基础,规范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投资管理等行为,有效预防领导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公物等现象。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管理和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推动高校内部管理和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效果。但由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时间较晚,仍存在如下问题: 1.审计认识和理念相对滞后。部分高校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仅停留在部门实施的纠正财务错弊的行为,开展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多为走过场式的常规检查,致使对审计结果避重就轻,其利用价值较低,审计获得的效果较小,之后更加不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2.内部审计独立性差。高校内部经济 责任审计独立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 面。 一是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设置,而是 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这不管从形式上还 是从实质上都会弱化审计的职能,影响内 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二是内部审 计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存在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复杂利益 关系及人际关系所影响,独立开展内部经 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挑战和难度较大,审计 的独立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审计职能未有效发挥。高校在内部 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上,多数为离任 审计,即被审计对象已经离任、调任或提 拔后,审计部门才接到单位人事组织部门 的委托,集中对离任干部实施内部经济责 任审计,使审计结果的应用严重滞后,影 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4.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审计结果运用 不充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比 较复杂,涉及职能处室、院系、后勤产业 等不同经济运行模式的实体。财务管理体 制各不相同,部门负责人要履行的经济职 责也不尽相同,审计内容五花八门,无法 用统一评价尺度和评价标准量化经济责任 指标。另外,部分高校干部监督管理部门 对审计出问题的干部,没有具体的处罚标 准,致使审计发现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 有效的处理,经济责任审计对责任人所起 的监督评价作用被削弱,审计结果运用不 充分。 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人 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缺少审计 理论与实践,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要求 的知识、技能,尤其缺少计算机审计方面 的知识技能。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职业素养, 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等方面的现象屡屡发 生,这都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 要求不相适应。 二、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1.正确认识高校内部经济审计的重要 性。高校干部管理部门应正确认识和定位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以审计结果作 为考察、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考 核干部的作用,尽量避免“先离任,后审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