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

结题报告1[1]

衢江区峡川镇中心学校胡荣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相关研究应运而生。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分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优势,构建了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原则、策略和制约因素。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

1.问题的提出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它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利用

课题组成员:胡荣进余芳浩叶甘新徐卫华徐国红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联系表示”的学习环境,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创设图文并荗、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数学实验平台,以利于初中生开展数学实验并获得成功。

1.2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中也出现了诸如“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数学实验的内容。但是,目前国内的相关实验研究主要是探索了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和初中数学教学中开设实验课的一般性操作。对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等问题,涉及得很少。因此,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研究,是全面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3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是初中数学教学手段的一次突破与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在操作计算机进行测量和计算、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2.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优势

数学实验并不是计算机的专利,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也经常利用实验方法去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如教具演示、构造模型、特殊值验证等。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有着传统手段不可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2.1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

数和形是初中数学的两大支柱,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与形(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处理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诸如函数图象的形成、图形的变换、方程解的几何意义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内容重放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

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2 验证和发现数学规律。

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测量功能,构造动态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可以动态的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2.3 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真切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创新意识。

2.4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问题解决。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多元联系表示”得到充分发挥,它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许多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等)不仅是一种多媒体的演示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的工具,它丰富和扩展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测量和计算,提出假设并予以证明或否定,从数学模型的建立到演示、从性能预测到规律的探求,从而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

3.课题研究的内容、措施与理论思考

3.1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他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公理、定理全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数学知识。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再创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发现并进行猜想,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克服他们学习数学而不应用数学的弊病。

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效果的分析研究,及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组织策略,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初中数学实验情景的策略,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话与师生交互实验的组织方式的研究。

(3)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适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初中数学实验课的学习积件的制作与共享方式的研究。

3.3 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

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学习制度,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的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说课、听课、评课、分析教学案例等活动,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具体步骤如下:准备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搞好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工作措施。

研究初期:2006年7月—2006年8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培训课题小组成员。

研究中期:2006年9月—2007年7月,开展课题的各项研究,编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撰写相关论文实验心得。

研究末期:2007年8月—2007年10月,组织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实验反思,整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总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收集部分优秀的教学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4.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原则、策略与基本模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国内针对这方面内容开展研究的并不多,没有一套现成的体系和操作模式可供借鉴。我们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也只是一个初步的阶段,还不能提出规范的策略和模式,但我们力争有所创新。

4.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根据需要,自己选择认知工具,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学习上充分体验、感悟、发展。

(2)工具性原则。信息技术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工具,是为数学实验教学服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的整合课,就其实质而言,它首先是一节数学课,只是适时地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在现实情境和生活经验中来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发现真理。所以我们不能贪求形式多样华丽,而不顾及教学效果;不能只顾重视课件的开发,而忽视了课件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和要解决的问题,喧宾夺主,将数学教学变成了信息技术课。

(3)开放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这种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不是无限制的开放。从教学观念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而是实验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从教学内容上,整合内容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课内,不局限于某一种课例;从学习方式上,实验的结果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而更注重于学生的自身活动与创新。

4.2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基本策略。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基本策略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2)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4.3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一年来,我们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相整合,构建了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两种新模式。

(1)模式一:实验发现模式。实验发现模式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地参与实验和发现过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其中“实验”可以有测量、作图、计算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它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可以一人一机,两人一机,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分合结合地教学。实验发现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分析探究——猜想假设——知识构建”。

①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准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情境中,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内容之间发生冲突,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学习需要。创设情境的方式主要有“真实性情境”和“问题性情境”两种。

②分析探究。分析探究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亲自用电脑(有时在教学中也可以由教师演示完成)完成相应的实验,努力去发现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一些数据中反映出的规律性,并对实验结果做出清楚的描述。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

③猜想假设。猜想假设是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图象或数据的变化,初步得到实验的信息与结论。然后根据已有的信息和实验中的新信息,提出解决课题的假说,通过演绎推理或合情推理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或者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否定猜想。

④知识构建。知识构建是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实验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研讨和分享,并不断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结论,从而得到一般性的正确结论。

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如下图:

教信创猜知

实信信情

(2)模式二:开放探索模式。开放探索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某个数学问题解决以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变化条件、变化结论、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现共同的规律或新的结论自主地去探索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对教学内容适当扩展和延伸,通过校园网、因特网等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将学科间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仅对学生的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和方法进行一般性指导。而问题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其教学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提资数信息问

4.4 影响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因素。

(1)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包括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熟练技术的使用,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性,自觉更新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等。

(2)“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数学理论修养,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设计出有效的数学认知情境,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

(3)“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数学地思维,理解数学的本质,并能根据教学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4)“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即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对学生的数学实验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5.课题研究的其它成果

5.1组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教学平台。

在这一年中,我们组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教学平台。平台主要由“几何画板”软件、“Z+Z智能教育平台”和联接因特网的校园网组成。全校师生都是平台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每位数学教师都可以到教学平台上下载各类数学实验资源,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登录平台进行实验操作或交流。

5.2 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参与教师深深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深入系统地研究并掌握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原则、策略和基本模式。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加深了对新课程的认识,增长了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教书匠”正逐渐成长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通过课题研究,改进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全体数学教师基本学会了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初步掌握了“几何画板”和“Z+Z智能教育平台”的使用方法,大家都能在多媒体教室开设公开课。

5.3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通过课题研究,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实现了根本的转变:态度由不愿学,到愿意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习方式由被动地听讲,到主动写、算、悟、思,学生举手提问与回答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习的过程由教师“牵牛式”的引导到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合作发现、主动构建的过程。

(2)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课题研究,实验班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他们在学习中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对开放性问题能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具体见下表。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统计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实验班

七(3)班

对照

七(2)

实验

八(2)

对照

八(1)

实验

九(1)

对照

九(3)

人46 44 54 55 54 42

72.1 66.4 84.6 72.9 101.8 82.7 均

64% 62% 81% 78% 67% 42% 率

28% 16% 52% 43% 27% 19% 秀

2 0 2 1

3 1

说明:(1)七、八年级的成绩来源于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衢江区教研室统一组织

的期末考试,九年级的成绩来源于

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七、八年级的获奖人数是指在2007年“希

望杯”数学竞赛中获区级以上奖的人数,

九年级的获奖人数是指在2007年浙江省

数学竞赛中获区级以上奖的人数。

6.讨论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仅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因此其成效是初步的,有许多问题都尚待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在课题研究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与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地改进。

6.1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有合理的评价。

“几何画板”等计算机操作平台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数学实验室”。但是,从短期来看,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很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体现。因此,不可避免地使人们对它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和责难。为此,我们要把应然式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变为实然式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做法,立足现有基础,承认整合的现实性、阶段性、层次性与渐进性。

6.2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高层次的专业引领。

目前,随着学校办学硬件的不断改善,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职后(或职前)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与进修,基本上掌握了一些常规的计算机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的简单使用。但是,他们对许多开展数学实验的专用软件(如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等),用得不精深,还未能挖掘其应有的教育功能,不能够真正用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运用数学实验专用软件的水平,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针对研习数学实验专用软件的初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加强初中数学教师运用专用软件的相关技能训练。

6.3 要切实“解放”我们的学生。

实验表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为我们的初中数学课注入了许多活力,更能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数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

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但是,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而当前的初中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根本不可能放开手脚进行“真正”的自主探究和实验。这就要求我们上级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出发,切实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还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慕菊.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

与思考[J].数学课程实践与探索,2006,

3.

[4]候立伟.信息技术利于数学实验的开展[J].

数学教育学报,2006,1.

[5]蒋万煊.浅谈初中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应

用现状及思考[J].沈阳:中国数学教育,2007,6.

[6]王芳.关于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的若干

思考.https://www.360docs.net/doc/fd4139911.html,/ information/center/StudyGuide/zhuanti/jxr d/xxjszh/3133051401.htm

[附件1] 案例1:“二次函数的图像(2)”教学片断

【教学流程】 环节一:用计算机实现函数2

2

1x y -=的图像经过平移变换得到函数2

)1(2

1+-=x y 和2

)1(2

1--=x y 的图像的过程。变换前后三个图像位于同一坐标系内,以便学生观察、

比较理解图像平移与“+1”和“-1”的关系,如图1.

环节二:用计算机实现由函数2

x y =的图像经过平移变换得到函数12+=x

y 和 12-=x y 的图像的过程。变换前后三个图像位于同一坐标系内,以便学生观察、比较

理解图像平移与“+1”和“-1”的关系,如图2.

环节三:用计算机实现由函数22

1x y -=的图像经过平移变换得到函数1)1(212-+-=x y 的图像的过程。变换前后两个图像位于同一坐标系内,以便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图像平移与“+1”和“-1”的关系,如图3.

环节四:在计算机上设置与函数k

m x a y ++=2)(的3个参数a 、m 、k 相应的变化控制阀,通过控制按钮显示,比较当a 、m 、k 分别发生变化时,函数k m x a y ++=2)(的图像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并引

x y 1-1-2-3-4-5123-1-2-3-4-5-6-7O 请指出二次函数y=-12 (x+1)2,y=-12 (x-1)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y = -12 (x+1)2y = -12 (x+1)2y = -12 x 2A 左移一个单位右移一个单位还原(图 1) x y 12345-1123-1-2-3-4-5O y=x 2y=x 2+1y=x 2-1(1)抛物线y=x 2+1,y=x 2-1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各是什么?(2)抛物线y=x 2+1,y=x 2-1与抛物线y=x 2有什么关系?A 上移一个单位还原下移一个单位(图 2)

导学生总结出函数图像平移的规律,如图4.

……

说明:本案例属于“实验发现模式”.教师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借助“Z+Z 智能教育平台”进行实验探究,力求让学生在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中经历质疑、尝试、验证、总结,直到形成自己对函数2ax y =的图像,函数2)(m x a y +=的图像及函数k m x a y ++=2)(的图像三者关系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探索的方法和技巧. x y 1-1-2-3-4-5123-1-2-3-4-5-6-7O 指出抛物线y=-12 (x+1)2-1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y = -12 (x+1)2-1y = -12 x 2动画: a 动画: h 初始化向下移动向左移动下一页(图 3) x y O -10.0010.000.50a -10.0010.001.00h -10.0010.00-1.00k y=a(x-h)2+k 的图像(h,k)x=h 上一页(图4)

[附件2] 案例2:“探索勾股定理”教学片断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流程】

……

环节一: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各边的外接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然后借助

“Z+Z 智能教育平台”的测量和统计功能进行填表,最后拖动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并测出相应的数据,如图1.

环节二:学生根据测量和统计的结果进行猜

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环节三:课件显示“赵爽弦图”,动画演示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勾股定 理的证明,如图2.

环节四:课件显示图3,教师示范利用拼图

来验证勾股定理. P Q R W X Y Z x y A B C S B = 25S A = 16S C = 41隐藏对象显示对象面积测量值面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S A S B S C 隐藏对象显示对象弦分割图形探索直角三角形各边外接正方形的面积关系(1)选择统计表格,单击菜单命令“初始化统计表格”;(2)单击统计表格,即可在统计表格中自动记录当前测量数据。红色顶点可以被拖动,改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图1)

赵爽弦图动画: t 动画: k (1)单击动画按钮,可以使得图形动态变化。(2)单击动画按钮中间部分,可以使得图形还原到原来的位置。(图2) 剪拼还原(图3)

环节五:学生在计算机上利用如图4所示的

正方形进行勾股定理的验证.

环节六:学生小结出勾股定理:“在直角三

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并全班交流.

环节七:出示例1,利用动画演示梯子在滑

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如图4,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完成.

……

说明:本案例属于“开放探索模式”.在教师给出问题情境以后,学生借助“Z+Z 智能教育平台”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在“观察、猜想、验证、(图4)

20.0015.00O x y 5.0010.0015.0020.0025.00-1.00-1.0 5.0010.0015.0020.0025.00问题二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也滑动了4米吗?解答252-202 = 1515-7=8一架云梯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的顶端对应蓝色点可以被拖动(1)若梯子底端离墙7米,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问题一252 - 72 = 24解答问题二解答O 24.007.00x y 5.0010.0015.0020.0025.00-1.00-1.0 5.0010.0015.0020.0025.00

建构和拓展”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操作的能力和数学推理表达能力.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的背景 ①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②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要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

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要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③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 ④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2.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具体地是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等。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墨尔本大学教授瑞朋指出:“阅读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从出生到8岁是文字语言发展最快的时候,其次是四年级到初三,在孩子这一段最容易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时间里,如果他们的阅读兴趣人为的被压制或剥夺,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就很可能失去阅读的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3、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结题报告

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项目编号: 102025 项目负责人:柯媛媛 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会计学院 项目合同起止时间: 2010 年 4 月- 2011 年3 月 项目结题时间: 2011 年 3 月

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制一、项目情况简表

注:附相关论文,成果实物及其证明材料等。 二、项目研究的背景、思路、研究与实践情况 背景: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下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

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施行。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由此初步形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上海存在许多的问题,而内部控制逐渐向中小企业提出要求将是将来的一种必然趋势,所以经过本小组成员的讨论,决定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上实行研究,而这也具有相当大的实际意义。 思路:首先,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我们初步确立了以实际调查为主的思路,然后明确每位组员的分工,并每周集中,进行讨论(集中程度以实际情况变化为主)。其次,确立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计划表,按照确立好的计划进行实际工作, 研究与实践: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利用学校期刊网络资源与指导教师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并汇报情况。同时,在老师及同学的帮助下,进入实业界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我们原来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并不像书上说的那样,而比书上要复杂得多。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问题的复杂程度,但是出于对科研项目的最终目的,服务于实际,我们还是于各种困难之中进行调查、学习。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 ——结题报告 延长县小学徐延琴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即先说写一句话,后说写一段话。一句话主要在一年级时间训练,到二年级就过渡到一段话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然而,当我在教学写话时,感到很头痛。 一方面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我校是城乡结合,学生大多是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工作繁忙,对孩子缺乏引导。孩子课外阅读量少,词语缺乏,一些孩子在写话时没词可写,没句可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写出的话呆板没有生气,甚至表述不清,语无伦次,错别字多,病句多。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快乐的写话呢? 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申请了"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规范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喜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在一种快

最新《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课内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就应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潜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透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潜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透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好处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潜力。课题结题报告。 5、透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状况,用心撰写学习笔记,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校园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6年10月,我们向运城市教育局申报的教研课题《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经评审立项。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目前,课题组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为英语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全体英语老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交际。 2、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对课题概念的提出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学生学习”到“教会学生会学”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创造者”。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掌握这一种或那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金字塔学习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从金字塔塔尖到塔基依次是: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由此可见,被动学习(Passive)的效率要比主动学习(Active)低得多。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要设计更多的体验感悟式的作业和合作互助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这与目前新课堂改革的实质是一样的。 近几年山西中考,对课改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强化了顶层设计。2017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强势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全卷体现了国际英语测试的总体方向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 2018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念定位、试题构建、素材选取、问题设置、梯度架设、难易把控、答案呈现等方面,均与学生生活实际、英语学科素养、课改方向和中考命题改革的“六个维度”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以“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已成为我们英语人的共识。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农村学校。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理论支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读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史记》等。 3.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国学经典,不断激发兴趣,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引导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质量。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经审定,同意该课题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的子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理论依据 ㈠课程标准要求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㈡理论基础 1.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内发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他感到索然寡味,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进一步的攀登。 2.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指出了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本课题研究力求使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㈠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市级课题结题报告

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长安镇中心小学 2012.12

《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汉字用简简单单的几种笔画,生出千变万化。她书写独特,硬笔软笔,各显其能。绵延数千年的书法艺术,令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然而,当前小学生写字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写字教学也陷入迷失。而且,随着学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这种情况越令人担忧:许多学生不会写正确的字了!不会写规范的汉字了!不会用正确的姿势写字了!不会又快又好地写祖国的汉字了!通过调查,我们已掌握了学生的写字状况,制约学生写字水平及兴趣的因素: 1、为识字而识字,割裂了识字和写字的关系。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识写分开,为识字而识字,想出了多种自认为较为得意的方法:诸如猜谜语、分解识字等。这样的激趣可能对学生识字会有些帮助,但却违背了汉字笔顺规则,势必会给以后的写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教师重视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写字好坏的主要因素。由于农村小学起始年级来源于各教学点,对学生书写教学重视不够。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之基础。但现实工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把写字课当语文课来上。许多起始年级的教师大多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写字教学,常常把写字课当语文课来上。老师为了片面的追求成绩、升学率,减掉了“写字课”;对自身必要的基本功(写字)重视不够,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板书面临“下岗”。教师潜移默化示范不够。不管写字好坏,只要能教出成绩就行,“不管是白猫黑猫,能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甚至用“一俊遮百丑”来强调成绩的重要性,把写字教学的重任只落到语文教师身上。二是掌握各种笔画、常用偏旁的写法、按笔顺规则写字训练不够。三是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认识不到位,写字指导不力。一提到写字,很多老师把它和书法混为一谈。认为书法是书法家们的事,而自己重视的是学生的写字结果,也就是写字的正确与否(不增减笔画),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写字过程中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以及是否美观。再者原因就是学校没有专门的写字课教师,而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写字训练,把写字当作是高不可攀的事,缺乏写字方面的系统知识;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不知从何处入手,写字时间安排不合理,想什么时候写就让学生去写;写字数量不确定,教师往往是让学生机械地写课后生字。正因如此学生也把写字当作任务完成了事,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去认真地领略汉字之美,而且还会生出厌烦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结题报告书

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项目结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表面活性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研究 项目序号:x2015351 负责人:丁炳杰单海文江恒陈宽 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起止时间:2015年5月—2016年5月 结题时间:2016年4月30日 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 二○○四年制

一、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多酚氧化酶(PPO)在食品、医药及环保行业有着广泛应用,提高其活性可以更好地应用于食物储存、植物抵抗病原体及病毒侵害、含酚类有机物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等。目前,研究人员一般针对提纯后的多酚氧化酶进行相关研究,包括探究酶的最佳活性条件、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酶活性的激发等,以达到最大可能提高酶活性的目的。 PPO大量存在于植物中,其中苹果中含量丰富,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并且其在食品储存(如防腐)、医药(如植物抵抗病原体及病毒)、含酚类有机物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等方面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用途广泛。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酶催化反应探究各种酶作用机理,不仅能揭开生物催化过程的奥秒,也能为人类利用其中某些原理来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奠定科学基础。 多酚氧化酶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普遍存在于植物中,能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其在食品、医药及环保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研究其活性可以更好地解决食物储存、植物抵抗病原体及病毒侵害、含酚类有机物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等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多数研究提纯后的多酚氧化酶,包括探究酶的最佳活性条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酶活性的激发,达到酶活性提高至最高的目的。但是提纯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减少以及PPO处于束缚状态可能会对酶活性有影响。 PPO大量存在于植物中,其中苹果中含量丰富,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本科创不进行苹果中PPO的提取,而是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来提高苹果中PPO 的活性。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何使用CTAB和DTAB提高苹果中PPO酶的活性。 2、技术方案 (1)从苹果(山东烟台产红富士苹果)中提取PPO粗酶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 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

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 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记录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个人结题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羊场小学江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题负责人罗钦的安排下,我负责我校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爱看书,阅读很少。他们看书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拿起书本读。即使捧起书,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消沉的态度上呈现出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我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缺乏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 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阅读内容单一。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内容过于单一,只给孩子买《作文大全》、《创优100分》、《英材教程》等书,阅读带着明显功利色彩,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难以见到学生洋溢个性的思想火花;或是顺从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选择一些要求不切实际的书籍,比如动漫、卡通之类或者鬼怪、邪魔之类的书籍。这样就造成阅读面狭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别说习惯的养成了。 再次,受考试分数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只要期末考试分数考得高就行,其他方面就可以不用去管。所以,家长不是给孩子买什么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而是给孩子购买语文练习册、语文冲刺考试100分等。这样为了考试分数给孩子施压,整天进行题

海战术,占据了孩子阅读的空间。 结合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能转变家长的狭隘观念。 (3)、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才能获取。 二、课题界定。 阅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组成。本课题重在从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两方面入手。只有从现状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即提升策略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申报的子课题,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其一是对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作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中年级段学生,即三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篇一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3--8部分,回答“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 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 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 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 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高年级阶段实施高效阅读教学探究 大丰市实验小学谷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应运课程改革与现实学情而生 《英语新课程标准》着重阐明: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基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运用,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被提及到专业研究领域势在必行。 在听说读写四会技能中,阅读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在大丰这样苏北城镇,因缺失语言运用氛围,抑或由于自身对于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够坚持,许多小学生在高年级学段走向两极分化,阅读成了他们的重荷,从而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无法持之以恒下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出了差错?不,“没有教不好,只有不好教”。怎样通过阅读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来改善这些现状,从而真正达成孩子们语言运用自如的能力?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研究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知识经济决定人才结构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沟通交际、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能否进行简单运用成为将来衡量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的测评标准。所以,身为培育祖园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承担着祖国、社会与家长们的期盼——花朵们全面绽放。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高效的英语阅读指导课堂应该是学生们习

得并运用阅读方法与获取信息的过程,但这过程是快乐的、是充实的、是学生们盼望着的,因此,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被动阅读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欲望,焕发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创新能力,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之路。所以,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价值在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今年我市教科院高度重视英语阅读,于2011年11月初,在全盐城市范围内举办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同一月内,进行首届盐城市中小学英语阅读大赛的初赛与决赛,在阅读大赛拉下帷幕之际,我组内课题研究人员根据《新概念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了相应的阅读材料,并通过不断地改进、调整使每位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方面有了不小的收获。 在国外特别是英语母语国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得比较完善,如美国小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阅读。阅读作业室里摆放着大量适合适合各种层次学生阅读的书本,环境布置也营造出适合儿童读书的氛围。

市级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实用标准文案 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永坪高级中学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低效问题。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有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使语文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研究和讨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十分迫切与必要。 随着新课程的展开,永坪高级中学的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进行着自我审视和反思,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坚持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与各兄弟学校加强交流,以此来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这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有这样一些发现和理解,即: 1、课程改革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任课的教师大多是从旧课程的教学中过渡而来,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课程,而教师形成的教学方法又一时难以改变,新课

程理念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 2、通过教法的改革,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3、由于社会节奏加快,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途径增多,使得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明显降低,不管是阅读欣赏课,还是知识训练课,或是讨论分析课,学生的兴趣不浓,参与的积极性降低,也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使学生感觉语文课学与不学一个样。 4、从我校2002年至今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来看,虽然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实行新课改之后学生的成绩略有提升,只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延川是个文化大县,文化名人也不少,而中学语文课则是培养学生文化兴趣和热情的起点,如果语文课被忽视,或者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大收获,那很显然文化萌芽就没有被培养好,所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1、通过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思考和研读,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教学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或模式,以使得语文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个人结题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羊场小学江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题负责人罗钦的安排下,我负责我校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爱看书,阅读很少。他们看书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拿起书本读。即使捧起书,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消沉的态度上呈现出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我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缺乏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 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阅读内容单一。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内容过于单一,只给孩子买〈作文大全》、创优100分》、英材教程》等书,阅读带着明显功利色彩,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难以见到学生洋溢个性的思想火花;或是顺从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选择一些要求不切实际的书籍,比如动漫、卡通之类或者鬼怪、邪魔之类的书籍。这样就造成阅读面狭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别说习惯的养成了。 再次,受考试分数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只要期末考试分数考得高就行,其他方面就可以不用去管。所以,家长不是给孩子买什么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而是给孩子购买语文练习册、语文冲

刺考试100分等。这样为了考试分数给孩子施压,整天进行题海战术,占据了孩子阅读的空间。 结合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能转变家长的狭隘观念。 (3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才能获取。 二、课题界定。 阅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组成。本课题重在从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两方面入手。只有从现状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即提升策略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申报的子课题,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其一是对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作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中年级段学生,即三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 升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