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

成本模式核算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第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从成长期开始计提折旧。这样改进保证了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产能与折旧成本的匹配。而且,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征的变化(比如,果树开始挂果等),成长期时点界定容易,开始计提折旧时点确定简便,易于操作。

第二,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折旧与支出资本化并行。处于生长期的生物资产为满足自身生长投入较大,这部分投入一是满足生物资产自身生长、价值增值的要求,二是满足生物资产实现其产能的需要。在这两者需求中,前者大于后者。而且这期间价值升值较快,所以,这期间的投入,能够分清上述两类投入的,分别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成本或期间费用等。不能分清两类投入的,依据重要性原则,全部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不仅能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自身价值,而且能延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满足资产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应予以资本化,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

第三,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成熟期后支出停止资本化。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成熟期,其自身价值趋于稳定,其后的支出主要是维持生物资产实现其产能的需要,属维护性支出。该支出由于不再增加生物资产自身价值,所以不进行资本化处理,即不确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增值成本,而应费用化处理,记入期间费用或作为当期产能的成本。为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界定不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长期年限,以防范企业通过任意缩短或延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长期人为调节利润。

第四,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折旧的计算。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支出资本化,其账面价值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成长期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计算增加了困难。鉴于成长期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和产能的增加,建议其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产能(量)法或其它更适合的方法,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且不论使用哪种方法,其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总产能(量)均自成长期开始。由于成长期折旧与支出资本化并行,所以,成长期折旧按选定的方法,分年度计算折旧额。以年限平均法为例:

这样既考虑到处于成长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又考虑到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且会计操作也比较简单。

第五,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后折旧的计算。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期后包括成熟期、衰退期,以下简称成熟期后。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成熟期后,由于其后续支出费用化处理,其账面价值趋于稳定,且其产能多年连续稳定,这与固定资产类似,其折旧参照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处理即可。

生产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举例

资料:(1)甲企业2007年初自行营造100亩苹果树。当年发生种苗费18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机械作业费20000元,当年肥料9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80000元,管护费50000元。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430000

贷:原材料——种苗180000

——化肥90000

——农药10000

应付职工薪酬80000

累计折旧20000

银行存款50000

(2)苹果树3年后挂果。从2008年起,年抚育发生化肥费用7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5000元,管护费20000元。

2008年及2009年账务处理: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一生长期生物资产115000

贷:原材料——化肥70000

——农药10000

银行存款20000

(3)该苹果树成长期2年。即开始挂果至稳产成熟期需要两年时间。成长期年抚育发生化肥费47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10000元,管护费10000元。该苹果树从挂果时起,预期经济收费经济寿命12年。(假定该苹果树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该苹果树期满无残值)

2010年账务处理:

2010年该苹果树开始挂果,即达到预期经营目的,其成本为660000元(430000+115000+115000)。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660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生物资产660000

2010年年折旧额=660000/12=55000元

借:农业生产成本55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55000

2010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生物资产77000

贷:原材料——化肥47000

——农药10000

银行存款10000

2011年账务处理:

年初成长期生物资产成本=660000+77000=737000元

2011年年折旧额=(737000-55000)/(12-1)=62000元

借:农业生产成本62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62000

2011年有关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值成本处理:会计分录同2010年。

(4)成熟期后,年化肥20000元,农药10000元,人工费3000元,其它管护费2000元。该苹果树2012年进入成熟期。其账面成本为814000(660000+77000+77000)元。

2012年——2021年(共10年)账务处理:

各年折旧额=(814000-55000-62000)/10=69700元

借:农业生产成本697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69700

成熟期后各年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予以费用化处理:

借:农业生产成本35000

贷:原材料——化肥20000

农药10000

应付职工薪酬3000

银行存款2000

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05号,生物资产

目录

第一节生物资产概述

第二节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生物资产的收获与处置

正文

第一节生物资产概述

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其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属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凸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生物资产通常是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资产进行正确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将有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生物资产准则)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

一、生物资产的特征

(一)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

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的能力。生物转化,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其中,生长是指动物或植物体积、重量的增加或质量的提高,例如农作物从种植开始到收获前的过程;蜕化是指动物或植物产出量的减少或质量的退化,例如奶牛产奶能力的不断下降;生产是指动物或植物本身产出农产品,例如蛋鸡产蛋、奶牛产奶、果树产水果等;繁殖是指产生新的动物或植物,例如奶牛产牛犊、母猪生小猪等。

这种生物转化能力是其他通常意义上的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不具有的,也正是生物资产的特性。因此,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都会随着自身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变化,尽管其在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具有类似于不同资产类别(存货或固定资产)的特点,但是其会计处理与存货、固定资产等常规资产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进行单独规范,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物资产信息。

将生物资产定义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意味着一旦原有动植物停止其生命活动就不再是“生物资产”。这一界限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进行了本质的区分。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当其附着在生物资产上时,作为生物资产的一部分,不需要单独进行会计处理,而当其从生物资产上收获时开始,离开生物资产这一母体,一般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因此应当区别于工业企业一般意义上的产成品单独核算。基于此,生物资产准则对收获时点的农产品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即应当采用规定的方法,从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成本中转出,确认为收获时点的农产品的成本;而收获时点之后的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会计处理,应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二)生物资产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生物资产准则所称“农业”是广义的范畴,即“农林牧副渔”,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等行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就是要增强生物转化能力,最终获得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农业

生产管理的对象包括如下两部分:(1)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这主要是指通过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产和收获而获得农产品的活动过程,以及利用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的活动过程。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而获得稻谷、小麦等农产品的活动过程;畜牧养殖业试验和收获而获得仔猪、肉猪、鸡蛋、牛奶等畜产品的活动过程;林业中用材林的生产和管理而获得林产品、经济林木的生产和管理获得水果等的活动过程;水产业中的养殖获得水产品等活动过程,都属于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2)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活动。这主要是指除(1)之外的生物资产的生长和管理。例如,经济林木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的生产和管理、奶牛在第一次产奶前的饲养等管理活动。

农业生产与收获时点的农产品相关,但与对收获后的农产品进行加工的活动(以下简称“加工活动”)必须严格加以区分。农业生产活动针对的是有生命的生物资产,而加工活动针对的是收获后的农产品,例如将绵羊产出的羊毛加工成毛毯、将收获的甘蔗加工成蔗糖、将奶牛产出的牛奶加工成奶酪、将从果树采摘的水果加工成水果罐头、将用材林采伐下的原木用于盖厂房等。因此,加工活动并不包含在生物资产准则所指的农业生产范畴之内。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生物资产通常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消耗生物资产是具有生命的劳动对象,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一般而言,消耗性生物资产要经过培育、长成、处置等阶段,如用材林就要经过培植、郁闭成林和采伐处置等阶段。

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是一次性消耗并终止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货的特征,应当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持续的基础上予以消耗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属于有生命的劳动手段,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一般要经过培育、成熟投产和更新处置等阶段。

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大不同在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从而不断产出农产品或者是长期役用的特征。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农产品之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而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之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如薪炭林收获柴薪但仍保留树干等。因此,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例如果树每年产出水果、奶牛每年产奶等。一般而言,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具备生产的能力。根据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即是否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可以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所谓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由此,生产性生物资产可以划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类,前者指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例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尚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后者则指已经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三)公益性生物资产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从目的上来看,公益性生物资产与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有本质不同。后两者的目的是为了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公益性生物资产主要是出于防护、环境保护等目的,尽管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如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能带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效能,风景林具有美化环境、休息游览的效能等,因此应当确认为生物资产,并且应当单独核算。

生物资产准则着重解决了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收获和处置的会计处理问题。

第二节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生物资产取得方式的不同,其成本确定和会计处理也有所不同。

一、外购的生物资产

无论是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还是公益性生物资产,外购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其中,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包括场地整理费、装卸费、栽植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企业外购的生物资产,按应计人生物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企业一笔款项一次性购人多项生物资产时,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等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应当按照各项生物资产的价款比例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生物资产的成本。

(例6—1)20×0年2月,甲农业企业从市场上一次性购买了6头种牛、15头种猪和600头猪苗,单价分别为4 000元、l 400元和250元,支付的价款共计195 000元,此外,发生的运输费为4 500元,保险费为3 000元,装卸费为2 250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有关计算如下:

(1)确定应分摊的运输费、保险费和装卸费分摊比例

=(4 500+3 000+2 250)÷195 000=5%

因此,6头种牛应分摊:6×4 000×5%=1 200(元)

15头种猪应分摊:15×1 400×5%=1 050(元)

600头猪苗应分摊:600×250×5%=7 500(元)

(2)确定种牛、种猪和猪苗的入账价值

6头种牛的入账价值:6×4 000+1 200=3 600(元)

15头种猪的入账价值:15×1 400+1 050=22 050(元)

600头猪苗的入账价值:600×250+7 500=157 500(元)

甲农业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一种牛 3 600

——种猪22 050

消耗性生物资产——猪苗157 500

贷:银行存款183 150

二、自行繁殖、营造的生物资产

对于企业自行营造的生物资产,应当按照不同的种类核算,分别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确定其取得的成本,并分别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一)自行繁殖、营造的消耗性生物资产

对自行繁殖、营造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而言,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自行繁殖或营造(即培育)过程中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既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也包括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1.不同种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构成

(1)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的成本,包括在收获前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2)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3)自行繁殖的育肥畜的成本,包括出售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4)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在出售或人库前耗用的苗种、饲料、肥料等材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例6—2)甲企业20×0年3月使用一台拖拉机翻耕土地100公顷用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其中60公顷种植玉米、40 公顷种植小麦。该拖拉机原值为60 3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元,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可以翻耕土地6 000公顷。

有关计算如下:

应当计提的拖拉机折旧=(60 300—300)÷6000×100=1 000(元)

玉米应当分配的机械作业费=1 000÷(60+40)×60=600(元)

小麦应当分配的机械作业费=1 000÷(60+40)×40=4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600

——小麦400

贷:累计折旧 1 000

2.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的特殊问题

(1)郁闭及郁闭度的概念

郁闭是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确定中的一个重要界限。郁闭为林学概念,通常是指一块林地上的林木的树干、树冠生长达到一定标准,林木成活率和保持率达到一定的技术规程要求。郁闭通常指林木类消耗性资产的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

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的为郁闭林[其中一般以0.20~0.70(不含0.70)为中度郁闭,0.70以上(含0.70)为密郁闭;0.20以下(不含0.20)的为疏林(即未郁闭林)。

不同林种、不同林分等对郁闭度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生产纤维原料的工业原材料林一般要求郁闭度相对较高;而以培育珍贵大径材为主要目标的林木要求郁闭度相对较低。企业应当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及是否达到郁闭。各类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2)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的相关支出应予资本化,郁闭后的相关支出计人当期费用

郁闭是判断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关支出(包括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者是费用化的时点。郁闭之前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处在培植阶段,需要发生较多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相关支出,这些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成本;郁闭之后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进入稳定的生长期,基本上可以比较稳定地成活,主要依靠林木本身的自然生长,一般只需要发生较少的管护费用,从重要性和谨慎性考虑应当计人当期费用。

(二)自行繁殖、营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对自行繁殖、营造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而言,如企业自己繁育的奶牛、种猪,自行营造的橡胶树、果树、茶树等,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其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

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时,按其账面余额,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

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成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区分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和未成熟的分界点,同时也是判断其相关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是区分其是否具备生产能力、从而是否计提折旧的分界点。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正常生产期的确定,对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否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进行判断。例如,一般就海南橡胶园而言,同林段内离地100厘米处、树围50厘米以上的芽接胶树,占林段总株数的50%以上时,该橡胶园就属于进人正常生产期,即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

生产性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之前,其用途一般是已经确定的,如尚未开始挂果的果树、未开始产奶的奶牛等;但是,如果其未来用途不确定,应当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和管理,待确定用途后,再按照用途转换进行处理。

(例6—3)甲企业自20×0年开始自行营造100公顷橡胶树,当年发生种苗费189 000元,平整土地和定植所需的机械作业费55 500元,定植当年抚育发生肥料及农药费250 500元、人员工资等450 000元。该橡胶树达到正常生产期为6年,从定植后20×6年共发生管护费用2 415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橡胶树)945 000

贷:原材料——种苗189 000

——肥料及农药250 500

应付职工薪酬450 000

累计折旧55 500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橡胶树) 2 415 000

贷:银行存款 2 415 000

因此,该100公顷橡胶树的成本为:

189 000+55 500+250 500+450 000+2 415 000=3 360 000(元)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橡胶树) 3 360 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橡胶树) 3 360 000

(三)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

对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而言,其成本确定的一般原则是按照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森林保护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确定。

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

(一)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确认

天然林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仅在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能够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通常企业并未进行相关的农业生产,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取得,如政府向企业直接无偿划拨天然林等,或者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土地、河流湖泊从而企业间接取得其上天然生长的天然林、水生动植物等。

(二)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对于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企业通常几乎没有投入,因此,其成本难以按照外购、自行营造方式下发生的必要支出、或者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方式下确定的对价来确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在我国当前生物资产市场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天然起源生物资产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相当的困难。鉴于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地取得,应按名义金额确定生物资产的成本,同时计人当期损益,名义金额为1元人民币,即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

(一)生物资产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的管护费用

生物资产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之前,经过培植或饲养,其价值能够继续增加,因此饲养、管护费用应资本化计人生物资产成本;而生物资产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为了维护或提高其使用效能,需要对其进行管护、饲养等,但此时的生物资产能够产出农产品,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因此所发生的这类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计人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管护费用是指为了维持郁闭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的正常存在或为了维持已经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正常生产而发生的有关费用,例如为果树剪枝发生的费用、为果树灭虫发生的人工和药物费用、对产奶奶牛的饲养管理费用等。

(二)林木类生物资产补植

在林木类生物资产的生长过程中,为了使其更好地生长,往往需要进行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这些采伐并不影响林木的郁闭状态),并且在采伐之后进行相应的补植。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计人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成本。借记“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例6—4)20~0年5月,甲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对乙林班用材林择伐迹地进行更新造林,应支付临时人员工资15 000元,领用材料20 000元。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用材林3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5 000

原材料20 000

(例6—5)甲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乙林班统一组织培植管护一片森林,20×0年3月,发生森林管护费用共计40 000元,其中人员工资20 000元,尚未支付;使用库存肥料16 000元;管护设

备折旧4 000元。管护总面积为5 000公顷,其中作为用材林的杨树林共计4 000公顷,已郁闭的占75%,其余的尚未郁闭;作为水土保持林的马尾松共计1 000公顷,全部已郁闭。假定管护费用按照森林面积比例进行分配。

有关计算如下:

未郁闭杨树林应分配共同费用的比例=4000×(1—75%)÷5 000=0.2

已郁闭杨树林成应分配共同费用的比例=4000×75%÷5 000=0.6

已郁闭马尾松应分配共同费用的比例=1 000÷5 000=0.2

未郁闭杨树林应分配的共同费用=40000×0.2=8 000(元)

已郁闭杨树林成应分配的共同费用=40000×0.6=24 000(元)

已郁闭马尾松应分配的共同费用=40 000×0.2=8 0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用材林(杨树)8 000管理费用32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0 000

原材料16 000

累计折旧 4 000

第三节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生物资产

在我国,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类生物资产尚缺乏成熟的市场,公允价值有时难以取得,因此,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对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除外。

具体而言,消耗性生物资产按成本减累计跌价准备计量;未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成本减累计减值准备计量,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累计减值准备计量;公益性生物资产按成本计量。

(一)对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

成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因此,应当按期计提折旧,以与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人相配比。例如,已经开始挂果的苹果树的折旧额与从苹果树上采摘的苹果取得的收入相配比,役牛每期的折旧额与其犁地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人相配比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是指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经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预计净残值是指预计生产性生物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在处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处置收入扣除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1.需要计提折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范围

当期增加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计提折旧,一旦提足折旧,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需要注意的是,以融资租赁租人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计提折旧;以融资租赁租出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不应计提折旧。

2.预计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

企业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该资产的预计产出能力或实物产量;(2)该资产的预计有形损耗,如产畜和役畜衰老、经济林老化等;(3)该资产的预计无形损耗,如因新品种的出现而使现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出能力和产出农产品的质量等方面相对下降、市场需求的变化使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的农产品相对过时等。

在具体实务中,企业应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例

如,在考虑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时,可以考虑诸如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生物特征、灌溉特征、嫁接和修剪程序、植物的种类和分类、植物的株间距、所使用初生主根的类型、采摘或收割的方法、所生产产品的预计市场需求等。在相同的环境下,同样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应该基本相同。

3.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了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在具体运用时,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折旧方法。

4.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类别,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目录、分类方法。对于达到预定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还应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作为进行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的依据。

企业制定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目录、分类方法、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应当编制成册,并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场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以供投资者等有关各方查阅。企业已经确定并对外报送,或备置于企业所在地的有关生产性生物资产目录、分类方法、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仍然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此外,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果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的预期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或者有关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企业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调整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或

预计净残值或者改变折旧方法。

5.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按期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并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人将收获的农产品成本、劳务成本、出租费用等。对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按期计提折旧时,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

(二)生物资产减值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上述生物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企业首先应当注意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否有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有,在此基础上计算确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1.判断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的主要迹象

对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生物资产准则的规定比《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根据有关减值迹象的判断等进行减值测试的方法有所简化,这主要是考虑到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即生物资产本身具有自我生长性,有时短暂的减值可能会通过以后的自我生长而得以恢复其价值,特别是林木资产生长周期短则几十年、长则上百年。因此,生物资产准则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采取了易于判断的方式,即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的情况下,上述生物资产才可能存在减值迹象。具体来说,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1)因遭受火灾、旱灾、水灾、冻灾、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造成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实体损坏,影响该资产的进一步生长或生产,从而降低其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2)因遭受病虫害或者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侵袭,造成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

性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度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3)因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企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与工业产品不同,一般情况下技术进步不会对生物资产的价值产生明显的影响。

(4)因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等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2.计提减值准备

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出售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其确定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例6—6)甲农业企业种植玉米150公顷,已发生成本330 000元。20×0年7月遭受冰雹,致使玉米严重受灾,期末玉米的可变现净值估计为300 000元。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3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玉米)30 000

(例6—7)20×0年8月,甲企业的橡胶园曾遭受过一次台风袭击,12月31日甲企业对橡胶园进行检查时认为可能发生减值。该橡胶园销售净价总额为1 200 000元,尚可使用5年,预计在未来5年内产生

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并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更新。但是,由于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从而也会对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企业的利润是收入扣除成本和期间费用,而成本就包括折旧。利润按照规定需缴纳所得税。因此,折旧存在企业的账户上作为现金流出现,却会让利润总额减少,从而变相的减少所得税。这也是企业调整利润的基本手法之一。做企业的人都知道,从来不追求财务上的利润。 虽然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长短,只是涉及缴纳税款的时序问题,但是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要求、通货膨胀或者紧缩等经济情况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若不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一个基本要求,仍然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利益。所以,国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的共有特性,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一个最基本的强制规定,以避免国家税收利益受到大的冲击。基于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折旧年限的权力。 三、折旧方法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即可以分为两类,

即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 1. 直线折旧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2. 加速折旧法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几种方法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2】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0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000公里。该辆汽车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4000×1.14=4560(元)本例采用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例3】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400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0)×40%=240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000-144000)-4000]/2=106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本例采用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固定资产折旧的函数

固定资产折旧的函数(EXCEL) 1.年限平均法——SLN函数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语法 SLN(cost,salvage,life) Cost为资产原值。 Salvage为资产在折旧期末的价值(有时也称为资产残值)。 Life为折旧期限(有时也称作资产的使用寿命)。 示例 A B数据说明公式说明(结果) 30,000 资产原值 7,500 资产残值 10 使用寿命 =SLN(A2, A3, A4) 每年的折旧值(2,250)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DDB函数、VDB函数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生产性生物资产书本内容

一、生物资产的分类: 1、消耗性生物资产:①为出手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②通常是一次性消耗并终止其服务能力或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货的特征,应当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 2、生产性生物资产:①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②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 3、公益性生物资产:①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确认: 1、与该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等 注:猪苗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种猪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 2、自营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①自营的林木类成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经营目的期 ②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成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注:成熟前:①和②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原材料(种苗和肥料及农药)/银行存款(管护费)/应付职工薪酬(人工费)/累计折旧(机械作业费)成熟后:借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三、育肥畜转为产畜和役畜:应当按照其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 四、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1、折旧。借记:生产成本(常用)/管理费用贷记: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2、折旧范围和方法:投入使用的下月起按月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当期增加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计提折旧。注意融资租赁租入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计提折旧。 五、后续支出(成熟期后投入) 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科目变):管理费用/生产成本贷记(科目不变同成熟前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收获 1、农产品:种植业(小麦,棉花,玉米等)+畜牧业(牛奶,羊毛,肉类,蛋类等)+林产品(苗木,原木,水果)+水产品(鱼,虾,贝类等) 2、农产品收获 ①直接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农产品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 ②间接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共同费用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 ③间接费用分配率=间接费用总额/分配标准(直接费用总额或直接人工总额) 某项生物资产或农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额=该项直接费用或人工*间接费用分配率

关于生物性资产会计核算

浅谈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其适用范围主要是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而不适用于收获后的农产品和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笔者就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物资产的概述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这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对不同类别生物资产进行区别确认与计量,便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如存栏待售的猪、牛、羊)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如桃林、梨林等)、薪炭林、产畜(如种牛、种马等)和役畜(如耕牛)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保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 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控制的该资产; 2、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生物资产核算应增设的会计科目 为规范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特点,农业企业应分别增设下列会计科目: 1、“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 2、“生物性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的实际支出; 3、“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核算已郁闭成林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实际成本。暂难以明确生产性或消耗性特点的林木资产实际成本,也在本科目核算; 4、“公益林”科目,核算已郁闭成林公益林的实际成本; 5、“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农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6、“幼畜及育肥畜”科目,核算实行分群核算的幼畜(禽)的实际成本。实行分群核算的企业,其幼畜(禽)或育肥畜(禽)的饲养费用,在“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7、“农产品”科目,核算企业从事农业活动所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农场上交的农产品的实际成本,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牧养殖业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 8、“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9、“生物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10、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 11、“存货跌价准备—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实行分群核算的企业提取的幼畜或育肥畜跌价准备; 12、“存货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 13、“存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农产品跌价准备; 14、“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企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

生物资产会计复习资料

第五章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的概念、分类及内容 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其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凸现一定的特殊性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 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消耗性生物资产作为生物资产的一种,包括许多内容,如种植业的的玉米和小麦等庄稼;林业中的长成后准备作为原木的树木;畜牧养殖业中存栏待售的牲畜和准备用来生产肉品牲畜、水产业中养殖的鱼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1、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内容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 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 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生产性生物资产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持有目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如用材林)或者是即将收获为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而生产性生物资产持有的目的则是为了长期的使用,长期使用是为了利用其进行繁殖或者不断产出农产品(如果树、奶牛)或者是长期役用。 (三)公益性生物资产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 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企业拥有的公益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当作为公益性生物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企业原先营造的是用材林,但在砍伐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将其确定为公益林,不允许企业进行砍伐,且仍由企业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该林木资产不应当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而应当单独区分出来,作为公益性生物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 生物资产的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计算 公式: 年折旧率=( 1-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1-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 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一)平均年限折旧法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总在一年以上,且在折旧年限内仍不变更其物质形态,所以转作工程 和产品成本的损耗价值,在固定资产未曾废弃以前,也就不易作精确的计算。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资料把多少价值转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职能的平均持续时间来计量。” ① “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

程中只能持续 6 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 1 / 6 ,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 6 转给每天的产品。 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 法来计算的。”②由此可知,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一般是依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的工程和产品成本中,每 年的折旧额,是由固定资产价值除以使用年限算得。这种将固定资产价值按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期间工程和产品成 本的方法。叫做“平均年限折旧法”或“直线法”。 在计算折旧额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废弃时还有残值。例如房屋在废弃时,尚有砖木可以变价,机械设备在废弃时,废铜烂铁也有一定的价值。又在拆除固定资产和处理这些废料时,也要发生一些拆除清理费用,这些清理费用,也是企业使用这项固定资产所必须负担的费用。因此,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除了预计固定资产折旧年 限外,还须预计净残值(即预计残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值)。即先从固定资产的价值中减去预计净残值,再 除以预计折旧年限来计算折旧。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价值一预计净残值 年拆旧额 =—————————————— 预计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价值×(1一预计折旧年限) =————————————————— 预计折旧年限 式中预计净残值率是预计净残值占固定资产价值的百分比,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一般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在 3 %一 5 %之间,企业如规定低于3%或高于 5 %的,应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在日常核算中,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按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来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折旧额与固定资产 价值的百分比。固定资产折旧率通常是按年计算的。在按月计算折旧时,可将年折旧率除以 12,折合为月折旧率,再与固定资产价值相乘计算。固定资产平均年限折旧法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 年折旧率 =————————×100% 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价值×( 1- 预计净残值率) = ————————————————×100% 预计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表说明

前言:无意中得到一张固定资产折旧表(工作簿),可能是我的同事在网上下载下来的,并且一直使用着。汗一下,我一直没有关注过。我又下载了几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相比之下,这张固定资产折旧表看上去简单但实用,公式应用也比较合理、巧妙、有效。我并不知道原作者是谁,也无从得知他设计这张表的思路,我有兴趣自己琢磨了一下,现共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先说明一下相关财务指标: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表中的预计净残值率5% 固定资产入账的当期不应计提折旧。 该工作簿分三张工作表:1、使用说明;2、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3、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我们先看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这是数据录入区,这里面没有公式。那么所有的奥妙都在数据计算区域里了,下面我将用文字解释相关公式及计算依据思路。 数据计算区如下图: 计算区的“原值”即J3=if(OR(G3<=0,Q3<0),0,C3)“if”英文解释为“假如”的意思,“OR”英文解释为“或者”的意思,顺便说一下“AND”英文解释为“并且”。这三个函数是财务工作中作为数值计算的条件(依据),会经常用到的,用法基本相同。 那这个公式的文字描述是:计算区的“原值”=假设“购建日期”没有,或者“已提取月数”小于0,

则为0,否则等于录入区的“原值”。这里的计算区的“原值”是计算月折旧额的依据,如果说尚未购建或已计提折旧完毕,将不显示,也就是说不再继续计提折旧。 “使用年限”即K3 =IF(G3=0,0,IF(B3="房屋建筑物",20,IF(B3="机械设备",10,IF(B3="其他 ",5,IF(B3="电子设备",3,IF(B3="运输工具",4,0)))))) 文字描述为:“使用年限”=假设“购建日期”为0,“使用年限”为0,否则“项目”是“房屋建筑物”则“使用年限”为20年,“项目”是“机械设备”则“使用年限”为10年,等等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假设关系可以套用7层,这里已经使用了6层。简单的讲或者说思路是如果没有“购建日期”就没有折旧年限,否则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确定折旧年限。 “残值率”即L3 =IF(K3>0,0.05,0) 这个比较简单,文字描述为:假设使用年限大于0,则为5%,否则为0。即如果没有使用年限,就不显示5%。“月折旧额”即M3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Q3,0,ROUND(J3*N3,2)) K1显示的是当期年月,“$”描述为“绝对引用”“ROUND”描述为“四舍五入定位取整”,即J3*N3,保留两位小数。这段公式文字描述为“月折旧额”=假设“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个月×(当期的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如果>“已提取月数”则为0,否则为原值×月折旧率。简单的讲就是截止当期,如果已超出折旧期限,就不取数。 “月折旧率”即N3 =IF(OR(K3=0,Q3=0),0,(1-L3)/K3/12) 跟“原值”使用的函数一样,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或者“已提月数”为0,则为0,否则等于(1-残值率)÷“使用年限”÷12。就是计提折旧部分的价值,按月计提的平均比率。 “累计折旧”即O3 =IF(K3=0,0,(ROUND(J3*N3,2)*Q3)) 文字描述为:假如“使用年限”为0,则为0,否则等于“原值”×月折旧率ד已提月数”。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净值”即P3 =J3-O3 文字描述为:“原值”-“累计折旧”。“已提月数”即Q3 =IF((MONTH(K$1)-MONTH(G3)+12*(YEAR(K$1)-YEAR(G3)))>K3*12,K3*12,MONTH(K$1)-MONTH (G3)+12*(YEAR(K$1)-YEAR(G3))) 公式有点长,文字描述为:假如“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使用年限”×12,则为“使用年限”×12,否则为“当期”的月份-“购建日期”的月份+12×(“当期”年份-“购建日期”的年份)理解为,如果“已提月数”计算结果大于应折旧月数即(“使用年限”×12),则为应折旧月数,否则为当期减去购建期。 “数据验证”即R3(下面说的R列)=P3-J3*L3 文字描述为:“净值”-“原值”×残值率同时看R2 =IF(COUNTIF(R3:R474,"<-1")=0,"数据验证","存在差错") “COUNTIF”描述为:“用来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不是很理解)就这段公式,我理解为:假如R列中<1的数值为0(R列中即没有<1的数值),则为“数据验证”,否则为“存在差错”。 数据验证是必须的,我做每张表都尽可能的想尽所有验证的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否则出错,那可无从

所得税税法中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

所得税税法中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法中关于对生物资产的直接规定主要集中在第63、64条中: “第六十三条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第六十四条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 (二)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一、税法中关于折旧方法的选择 也就是说: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只能是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提的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等,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

平均法(直线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在涉及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要按此税法规定,只能选择直线法计算进行抵扣。 直线法又称年限平均法,它是指按生产性生物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采用这种方法,最大优点是计算简便,有利于税收征管。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起点的确定 企业计算折旧的起算时间是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这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开始时点是一样的;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预计净残值的确定。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也就是说企业确定预计净残值并不是随意和毫无根据的,而是必须尊重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自身特性和企业使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情况,如果企业并非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而是出于某种避税等非合理商业目的确定预计净残值的,将被税务机关进行调整,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

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及改进 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2006年新颁布的《生物资产准则》中规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现仅探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相关问题。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较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相同点二者均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能够多年连续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后续支出(维护性支出)较少,创造价值不以牺牲自身形态为代价等等。由于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类似,所以账务处理与固定资产相似,如界定停止资本化时点、计提折旧等。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由于生物资产是活的,具有天然增值能力,而固定资产是死的,不具有自身增值潜能,所以两者差别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价值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价值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下降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稳定和下降趋势。 (2)产能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投产后,其产能随着生命周期的延续呈逐年递减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能随生命周期的延长呈零产能、增长、稳定、下降趋势。 (3)后续支出与生命周期。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随生命周期的延续呈现递增趋势。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相反,呈下降趋势。 由分析可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同之处,即都能在较长时间内为企业反复创造价值,所以,可参考固定资产的相关政策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但是,二者在生命周期内,其自身价值量、产能以及后续支出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完全参考固定资产政策处理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事实不符,必须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特性研制适合的会计政策。

生物性资产讲解

第六章生物资产 第一节生物资产概述 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与企业 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其具有特殊的自然增值属性,因此导致其在会计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凸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生物资产通常是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资产进行正确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将有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 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生物资产准则)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 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 一、生物资产的特征 (一)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 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有能够进行生物转化的能力。生物转化,指导致生物资产 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其中,生长是指动物或植物体积、重量的增加或质量的提高,例如农作物从种植开始到收获前的过程;蜕化是指动物或植物产出量的减少或质量的退化,例如奶牛产奶能力的不断下降;生产是指动物或植物本身产出农产品,例如蛋鸡产蛋、奶牛产奶、果树产水果等;繁殖是指产生新的动物或植物,例如奶牛产牛犊、母猪生小猪等。 这种生物转化能力是其他通常意义上的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不 具有的,也正是生物资产的特性。因此,生物资产的形态、价值以及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都会随着自身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自然规律和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变化,尽管其在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具有类似于不同资产类别(存货或固定资产) 的特点,但是其会计处理与存货、固定资产等常规资产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物 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处理进行单独规范,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物资 产信息。 将生物资产定义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意味着一旦原有动植物停止其生命活 动就不再是“生物资产”。这一界限对生物资产和农产品进行了本质的区分。农产品与 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当其附着在生物资产上时,作为生物资产的一部分,不需要单独进行会计处理,而当其从生物资产上收获时开始,离开生物资产这一母体,一般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因此应当区别于工业企业一般意义上的产成品单独核算。基于此,生物资产准则对收获时点的农产品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即应当采用规定的方法,从消耗性生物资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成本中转出,确认为收获时点的农产品的成本;而收获时点之后的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会计处理,应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二)生物资产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生物资产准则所称“农业”是广义的范畴,即“农林牧副渔”,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 业、林业和水产业等行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就是要增强生物转化能力,最终获得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农业生产管理的对象包括如下两部分:(1)将生物资产转化 为农产品的活动。这主要是指通过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产和收获而获得农产品的活动 过程,以及利用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的活动过程。例如,种植业作物的生长和收获而获得稻谷、小麦等农产品的活动过程;畜牧养殖业试验和收获而获得仔猪、肉猪、鸡蛋、牛奶等畜产品的活动过程;林业中用材林的生产和管理而获得林产品、经济林木的生产和管理获得水果等的活动过程;水产业中的养殖获得水产品等活动过程,都属于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2)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活动。这主要是指除(1)之外的生物资产的生长和管理。例如,经济林木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的生产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二、关于计提折旧方法的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第五章固定资产——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办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都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限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三、关于折旧方法的说明 前款所列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几种方法。在国外除上述方法外,一般还有:1、倍率递减法: 所谓倍率递减法不仅仅是我国现行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还有1.5倍余额递减法等的不同的倍数;。 2、递减余额法: 递减余额法是加速折旧的另一种折旧方法。这种方法把固定资产在各个会计时期的期初账面余额乘以一个固定的折旧率,用公式表示为: —————— 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额=期初帐面价值×[1-n√——————— 固定资产原价

试题2

生物资产按照其持有目的分三类,其中不属于此分类的是(D)。 A.消耗性生物资产 B.生产性生物资产 C.公益性生物资产 D.农业性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之一: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很可能流入企业,即该生物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超过(C)。 A.30% B.40% C.50% D.60% 下列不属于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内容的是(D)。 A.郁闭前的造林费 B.郁闭前的抚育费 C.郁闭前的营林设施费 D.郁闭后的人工费 下列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的折旧表述不正确的是(D)。 A.生产性生物资产成长期支出资本化 B.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 C.折旧采用产能(量)法 D.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总产能(量)均自营造期开始 下列关于生物资产的收获与处置表述错误的是(D)。 A.生产性生物资产具备自我生长性,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从而不断产出农产品 B.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产品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 C.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产品收获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计入相关成本核算对象 D.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产品收获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直接计入相关成本核算对象 生物资产改变用途后,应将转出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转入资产的实际成本。通常包括三种情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包括情况的是(D)。 A.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或者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转为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 B.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转为公益性生物资产 C.公益性生物资产转为消耗性、生产性生物资产 D.消耗性生物资产转为生产性生物资产 下列关于蓄积量比例法的公式正确的是(A)。 A.某期应结转的林木资产成本=(当期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林木总体蓄积量)×期初林木资产账面总值 B.某期应结转的林木资产成本=(当期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林木总体蓄积量)÷期初林木资产账面总值 C.某期应结转的林木资产成本=(上期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林木总体蓄积量)×期初林木资产账面总值

所得税税法中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

所得税税法中关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 在企业所得税税法中关于对生物资产的直接规定主要集中在第63、64条中: “第六十三条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第六十四条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 (二)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一、税法中关于折旧方法的选择 也就是说: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只能是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提的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等,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在涉及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要按此税法规定,只能选择直线法计算进行抵扣。 直线法又称年限平均法,它是指按生产性生物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采用这种方法,最大优点是计算简便,有利于税收征管。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起点的确定 企业计算折旧的起算时间是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这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开始时点是一样的;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预计净残值的确定。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确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也就是说企业确定预计净残值并不是随意和毫无根据的,而是必须尊重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自身特性和企业使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情况,如果企业并非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而是出于某种避税等非合理商业目的确定预计净残值的,将被税务机关进行调整,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即企业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等,合理确定预计净残值后,就不得再变更。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改变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净残值,在年度之间随意调节利润,以规避税收。 四、折旧年限的确定 税法采用简易分类的方法,对林木类和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进行了明确。(一)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 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等,由于这些植物的生命周期较长,使用年限也较长,其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分摊时限也相对较长,折旧年限也较长,本条从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等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将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规定为10年。 (二)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 较之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其折旧年限也应相对缩短,所以本条规定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大全及例题解释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四种方法:即直线法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分(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就是说,在四种折旧方法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但是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种资产,一旦选定了某种方法,就不可以随意改变了。确需变更,应视为会计政策变更。企业为某一固定资产选择的折旧方法如与税法所许可的折旧方法不一致,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定义: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其中:予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100% 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100% 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优点: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缺点:由于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因此,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需要的满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忽略了折现因素,会给人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所以优缺点一样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计算公式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 =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 =86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 =528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