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大学语文公共选修课考试范围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大学语文公共选修课考试范围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大学语文公共选修课考试范围复习资料

《蒹葭》

1重章复沓,反复渲染,加深全诗意境。且“蒹葭”“白露”之意象和全文思想感情吻合。

2加深“求而不得见”的凄美感,留有回味想象之空间。

1、《诗经》的写作特色突出一点就是“重章复沓”也就是说,每一句起兴甚至中间的赋比手法,都往往回旋往复,重章叠句,相同一两句反复出现。这样的作用首先是和《诗经》当时是歌集有关,当时主要用于歌唱,回旋往复能够符合歌咏的习惯,并有着一唱三叹的曲折美感。其次结合《蒹葭》来说,这样的起兴,符合全诗的凄美意境,每一句都如此开头,在求而不得的思想下,更平添了一份情感的烘托,效果更好。

2、《蒹葭》一诗,表现的是追求心中所想的“伊人”而不得的过程,虽心有所向,却终隔着万水千山,道阻且长,求而终不能见。每一句都这样结束,那种凄美的感情回旋环绕,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以“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为上,这种结尾符合了传统审美,这也是《蒹葭》千百年来一直被推崇的原因。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小雅?采薇》

[今译]往日离家出征,杨柳轻柔,随风而舞。如今返回故乡,纷纷雪花,漫天飘飞。

[赏析]《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庄子《秋水》

作为一篇说理文,《秋水》的意理结构十分严谨。与文章所阐析的认识的无止境问题相适应,作者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生发无穷的论说方法。

先说河,再说海,再说到天地万物,这是举物的由小到大、层层推进;先说海比河大,再说天地比海大,由此得出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结论,这是阐析事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先让河伯自喜自傲于河水的满溢,再让它看到大海的浩瀚而自卑自丑,然后海若才进行开导,这种循循诱导的方法,符合教诲和接受的心理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说教,并顺势嘲笑伯夷、仲尼的“自多”,这就使全文的论说,皆在层层推进中呈水到渠成之势。庄子的文章,不仅外观扬厉恣肆,而旦内在意理无间,故成千古奇构妙文。

一、哲理与形象的结合

庄子散文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的说理,不局限于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演绎,而是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描绘之中,借助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本文的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整体性寓言形式。本文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整篇是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先秦诸子中多喜引用事言故事来说理,但像本文这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言不是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这也是庄子寓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寓言的基本特征,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寓意富有哲理。本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寓言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使哲理与形象结合起来,

有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效能。

2.寓理于意境描绘。通过景物描绘,创造意境,这是诗歌的基本表现方法,但在庄子的说理文中,却常常采用这种寓意理于“境’’的诗歌表达方法。本文一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淡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的景象,接着又展现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的浩瀚景象。通过这两种景象的对比,不仅显示了楼外有楼、天外有天的客观事实、事理,而且显示了看待世界的两种眼光、两种心态、两种境界,由此也就自然地层开了说理,自然地导向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意境的描绘、两种境界的并列,不仅增强了说理的形象可感性,而且寓意比抽象说理更含蓄、更丰满、更有理趣。

像庄子散文这样寓理于寓言故事和意境描绘,在中国说理文史上是极其少见的,这恐怕与他所极力宣扬的虚无缥缈之“道”相关。庄子之“道”的深微玄妙,与其行文的生动奇谲,表里相应,十分合宜。“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能通过种种形象化的手段,将不可道之道传达得相当鲜明清晰,这是庄子散文最令人折服之处。

二、运用比喻说理

本文中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就连用了井蛙“拘于虚”、夏虫“笃于时”,曲士“束于教”三个比喻;在阐述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时,又连用了“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碧空之在大泽”、“似梯米之在大仓”、“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一系列比喻。广义地说,文中的百川灌河、万川归海、天地之大、九州之小等等事例,乃至整个寓言故事,也都具有比喻意义。因为认识无止境这一文章主旨是包容一切的普遍规律,其具体内容是不可能尽言的,故略举一二,则皆具有以例喻理、以一寓万的性质。所以可以说,本文中的比喻本身,也都是在说明事物的相对性,在喻比认识的无止境,此之谓整体设喻,援譬设喻过程也就是论证说理的过程。

《上山采蘼芜》

(一)

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弃妇向故夫打听“新人”的情况:“新人复何如?”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的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故夫则回答:“容颜不如你,手脚更不如你麻利。”弃妇则冷冷地刺了他一句:“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心怀愧意的故夫急于表白,于是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这首诗的本意是咏唱弃妇不幸的命运,却不从正面写弃妇的哀怨委屈,反而写出了故夫的念旧。作者没有做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使读者了解到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至于那位“新人”的命运也就不难猜测了。

(二)

此诗,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诗中出现了故夫、故人和新人三个人物。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故人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故人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不错,故人是以弃妇的面目出现的,但问题在于是被谁弃?从历来许多观点中,大都认为诗中的故夫是造成故人痛苦的主要根源。在反复味嚼这首诗后,我以为故人的被弃,责任不在于故夫,也不在于新人,而在于第四者的强制手段。诗中出现的三人可以说都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要说清楚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故人被弃的原因。我们知道,由于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决定了那时的农村妇女是个体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生产者,在当时买卖婚姻制度下,媳妇就等于是男方家庭用“礼金”买来的劳动力。所以,劳动能力的如何,在一个家庭中是评价媳妇好坏的标准之一。对于婚姻的离合,妇女的劳动能力也就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尽和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母们嫌她生产太少,成为她被迫回母家的重要借口之一。在《上山采蘼芜》中我们看到,故人的劳动能力明显比新

人强,颜色也不差于新人,按照我们今天所说的所谓“择优录取”原则,故夫怎会选取新人而摒弃故人呢?显然故人不是因为不能满足夫家的劳动要求而被赶走,也不是与《诗经》中的《氓》中的女主人公相同,因年长色衰而被弃,据此推知,故人被弃的原因,很可能是“无子”。

(三)

“长跪”二字形象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知书达理。试想女主人公尽心服侍自己的故夫,如今青春不再,故夫竟无情地将自己抛弃,如今相遇,女主人公内心的悔恨充溢于胸膛可想而知,而她却没有发脾气,没有回避,而是恪守着礼节,对抛弃自己的故夫“长跪”,如此气度,可惊可叹!女主人公虽然身体跪下了,但内心却比任何人都坚韧!一句“新人复何如”,表面上语气平稳,但内心的被抛弃的伤痛对妇人的折磨可想而知。女主人公再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定是心如刀绞。但她仍然勇敢地问了出来,想必面前的故夫对自己前妻的这份气度亦是十分敬佩,面对如此坚强的女子,故夫内心中对于抛弃她的后悔之情已经油然而生了。

作为偶遇故夫的开场词,这句话问得十分巧妙而得体。看似闲话家常般信手捏来,但一句“新人怎么样啊?”充分体现了女主人公的自信。这句话也具有一定的挑衅意味。面对女主人公这样的发问,一般的男人通常会说“很好啊,我们在一起很幸福”之类的话,且不说幸福与否,男方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通常都会不甘示弱。

这篇诗歌中的男子却没有这样回答。相反的,男子不断地称赞前妻的相貌、手工技艺都远远胜过“新人”。字字感情真挚,女主人公听了男子的让步和忏悔,心中自然洋溢着些许的得意,这个时候女主人公便乘势追击,“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出”,女子好像在说:“知道我这么好,你却从新门迎娶她,使我从边门离开?”一句话表面似是责斥,却又含缠绵深情,大有玩味之处。

男子见女方开始责难自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是挽回自己心爱女子的机会,便不再给自己留后路,对女主人公所抒发的思念之情愈加深刻,一句“新人不如故”坦荡直言,很是笨拙,想必已经把女主人公逗乐了。

本来是前妻故夫相遇的尴尬场面,到最后却如此喜感地收场,读至此,不仅使读者会心一笑,为诗人驾驭诗歌的能力所大为折服。

男子在回答中,不顾自己大男人的情面,一味地表达对面前的前妻的无限怀念之情。前妻聆听时的感动亦可想而知。男子语气卑微而真挚,写到末尾,恨不得发出“我们重归于好吧”的感叹。最后一句“新人不如故”则毫无保留地抒发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的深深思恋之情。

从男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男子不顾自己的情面,表达了对前妻的深深怀念之情。但若不是这次偶遇,是不是男子永远也无法说出自己的心事了呢?自从分离后,男子便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前妻,时时处于无限后悔之情中,但男子却没有去找自己的前妻请求复合。这不是因为男子不想复合,也不是因为男子抹不开面子。而是因为男子抛弃了女子,男子深知是自己错在先,因此自己没有资格腆着脸去找自己心爱的女子。对于男子隐藏在诗歌中的丰富感情不亚于女主人公。

《项羽本纪》

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一个人的思想情绪的重要外在表达方式。人各不同,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而司马迁就特别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或言简意赅,或能言善辩,或气势逼人,或儒雅文静,或粗俗卑下,或中正忠良,或谗媚奸险,都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人物的身份和心理,使人闻其言而如见其人。

比如项羽的语言,文章开始,介绍项羽少年时----“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

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羽一出场,一开口即气度不凡,反映出其从小欲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非凡抱负和雄心壮志,非气量狭窄之持剑武夫、寻章摘句之求名书生等辈可比拟,让人立时对其刮目相看。当“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显示出其胆略志向直指帝王,气魄之豪迈唯其前代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现代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方可比肩。这样的话,即使同样是天才的韩信、诸葛亮、关羽、张良等也是说不出来的,因为韩信、关羽是愿意披坚执锐在疆场驰骋的沙场秋点兵的将才;诸葛亮、张良是甘心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相佐之臣,都没有一统天下的非凡抱负和雄心壮志。

所以说司马迁描绘项羽的语言真是人如其言,言如其人,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霸王形象。同样是他,在刘邦先进关中与其并争天下时,他大怒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显示其急噪无谋;击秦成功“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显示其虚荣;垓下被围四面楚歌时,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又表现出英雄末路、儿女情长的无奈;乌江战败,耻于东渡,乃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显示出其能伸不屈的刚毅。。。。不同场合,不同环境,说出的都是同样的“霸王式”语言,深刻生动地刻画出了胸怀广大、勇猛无敌、刚毅不屈同时又优柔寡断、儿女情长的性格复杂而内涵丰富,令人为之赞叹为之扼腕的的悲剧英雄形象。

不同的人物,语言也充分体现出有不同的特色。本文中刘邦的“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写出自信与狡诈;范增鸿门宴怒骂“竖子不足与谋”写出恨铁不成钢之失意和愤怒;樊哙鸿门宴的慷慨陈词写出忠勇、机智与果敢;张良的周旋之语写出老谋深算;宋义的论兵写出自负傲慢;以及其他人物的语言均恰如其分表现了人物情感和性格。斋藤正谦评论司马迁所写人物:“才一出语,乃觉口气各不同。《高祖本纪》,见其宽仁之气,动于纸上。《项羽本纪》,觉喑噁叱咤来薄人。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3突出《史记》以人物的不同语言来展现各自不同的性格,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叙述历史事件的特色,点明了他写人的入神之处。

另外《史记》本身叙述的的语言风格也是摇曳多姿,文笔雄壮流畅,总体上说,具有朴拙通畅、雄浑劲健、疏荡爽朗,横放不羁的特点,很有亲和力,既具有多种风格的展现,又是自成一家的司马笔法。《史记》不像有的史书只顾大篇幅叙事,而是大量地使用人物对话,多能做到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叙述语言丰富生动、简洁精炼、明白晓畅。有口语化、通俗化的倾向。《史记》的语言还具有强烈的抒情特征。

以个性鲜明的语言写身份各异的人物,因人而宜,活灵活现,看似随意而为,实在是司马迁笔夺造化、炉火纯青的文学功底水到渠成使然,是其他史书,甚至许多文学小说都很难达到的境界,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二,生动传神的细节

通过许多细节描写渲染环境气氛,增强历史真实感,声情并茂地刻画人物。

刻画项羽的勇猛,有许多细节,如巨鹿之战写项羽破釜沉舟,在众将恐惧而作壁上观情况下勇往直前大败秦军,楚兵欢声雷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特写镜头一样突出了项羽气吞山河的盖世神威。

如楚汉战场,“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气魄摄敌肝胆,所向披靡!

在著名的鸿门宴,真实地写活了项羽,也写出了刘邦的老练权变、善使手段,张良的沉着冷静、察颜观色,樊哙的忠勇无畏、善于言辩,范增的阴险狠毒、脾气暴躁等,显而易见,所以,司马迁的细节描写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无论对史学的真实陈述,还是对文学的感性抒

发,都有极大的益处,对全文主要情节和事件的补充、点缀和渲染,达到一石数鸟的艺术效果,是文学、史学的完美结合的黏合剂。

三,对比写照手法

文中有多处形成鲜明的对比:

1,性格的对比。如项羽和宋义的对比,一个勇往直前,全心救赵击秦军;一个自私自利,拖延不前。项羽与范增的对比,鸿门宴上项羽犹豫不决,存妇人之仁,错失良机;范增坚决果断,有计谋,性格率直刚强。项羽和刘邦的对比,刘邦自己不利时甘于忍气吞声,谦卑地拉拢项伯摆脱困境;项羽战败却不能正视现实,以为天意而耻回江东,不图东山再起;

2,语言的对比。如宋仪论兵语气傲慢自负;樊哙鸿门宴救主慷慨激昂;刘邦面对父亲被威胁是无赖与狡诈;

3,另外项羽自己本身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心态,甚至性格也是很复杂,经常形成矛盾,也形成强烈对比。

五、写实兼重抒情的创作理念

1,尊重历史,真实写人。比如,对项羽这个人物,他是喜爱的,他热烈赞扬项羽的敢于反抗、勇于战斗、英雄无敌的战士气概和英雄本色,学万人敌、破釜沉舟、“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是何等的魄力和决断!但并没有因此而抹去他的缺点和错误,他残暴嗜杀,他寡断少谋,他轻信武力无视民意,他虚荣自负不正视现实,最终导致他以悲剧收场而不自醒,司马迁都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在文章最后,他评论道“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同样,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不以个人主观好恶为准绳的态度贯穿始终。因此对他造成终身耻辱和伤害的汉武帝,他也没有歪曲历史妄加菲薄;他喜欢、尊重甚至崇拜的李广、苏武、屈原等,虽大力赞颂,但也不虚夸功绩。尊重历史,真实写人,是造就一部良史的基础。

2,客观评判,抒发情志。如果只是写实,一段史实,除了技巧稍有高低,谁写都一样。《史记》为什么独成文史两界千古之绝唱,是因为司马迁崇高的理想、百折不屈的人格魅力、真挚激越的情感和自成一家的魄力倾注于其中。那么在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理想精神的渗入,还要有自己情感意志的抒发。所以他的人物塑造就不仅是简单如实地写史实而已,他要创造饱满、真实、生动的形象才能感染人;要既爱憎分明,又要躲在作品后面,不强加标签和概念,让客观事实来说话。这样,他塑造人物,正如班固所评价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6。

凭以上理念,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它公正准确评判地了项羽在历史上的功与过。正是因为项羽在秦失其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情况下,乘势而起,凭借勇力打败秦军主力,从而推翻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将从未做过帝王的项羽列入本纪,表现出其超人的史德、史胆、史识与史才;但是他的批判也是深刻的、尖锐的而发人深省的。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较为全面的、公允的,他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给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定了位,给后世人如何正确估价项羽做出了榜样。也正因为这样客观、公正、清醒的认识和创作理念,塑造出了真实而有情感的人物,才造就了《史记》和司马迁本人的光辉和不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

诗人登上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浩浩汤汤的长江奔涌东流,一去不返。万里长空漂浮着浓密的黄云,天色瞬息万变,茫茫九派,江水汹涌奔腾,巨浪有如雪山一般。诗人以饱满的激情,酣畅的笔墨,将长江景致写得气势雄伟,气象万千。诗人笔下的奇伟庐山,吐纳风云,汇泻川流;诗人笔下的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象征着诗人满腔的激情和郁勃不平之气。在生动传神的刻画中,蕴含着作者的强烈的主观感受。

杜甫《新婚别》

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也可以说是三层,但是这三层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高,而且每一层当中又都有曲折。这是因为人物的心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

第一段,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她是刚过门的新嫁娘,过去和丈夫没见过面,没讲过话。所以语气显得有些羞涩,有些吞吞吐吐。这明显地表现在开头这两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新嫁娘这番话不是单刀直入,而是用比喻来引起的。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这时的心理状态。“兔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兔丝,它的蔓儿也就不能延长。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用“兔丝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贴切。“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是一种加重的说法,为什么这位新娘子会伤心到这步田地呢?“结发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这个问题。“结发”二字,不要轻易读过,它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谁知道这洞房花烛之夜,却就是生离死别之时呢!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连你的床席都没有睡暖,这哪里象个结发夫妻呢?“无乃太匆忙”的“无乃”,是反问对方的口气,意即“岂不是”。如果是为了别的什么事,匆忙相别,也还罢了,因为将来还可以团圆,偏偏你又是到河阳去作战,将来的事且不说,眼面前,我这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怎么去拜见公婆、侍候公婆呢?古代婚礼,新嫁娘过门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两句,点明了造成新婚别的根由是战争;同时说明了当时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守边”战争。从诗的结构上看,这两句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张本。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广大地区沦陷,边防不得不往内地一再迁移,而现在,边境是在洛阳附近的河阳,守边居然守到自己家门口来了,这岂不可叹?所以,我们还要把这两句看作是对统治阶级昏庸误国的讥讽,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婉而多讽”的写法。

第二段,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新娘子把话题由自身进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关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对丈夫的忠贞,要和他一同去作战。“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当年父母对自己非常疼爱,把自己当作宝贝儿似的。然而女大当嫁,父母也不能藏我一辈子,还是不能不把我嫁人,而且嫁谁就得跟谁。“鸡狗亦得将”,“将”字当“跟随”讲,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是现在,“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你却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战场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还跟谁呢?想到这些,怎能不叫人沉痛得柔肠寸断?紧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牵肠挂肚。但又怕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复杂。军队里是不允许有年轻妇女的,你带着妻子去从军,也有许多不方便,我又是一个刚出门的闺女,没见过世面,更不用说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为难。这段话,刻画了新娘子那种心痛如割、心乱如麻的矛

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和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而为积极的鼓励,话也说得痛快,不象开始时候那样吞吞吐吐的了,她决定不随同丈夫前去,并且,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爱情,是通过一些看来好象不重要,其实却大有作用的细节,或者说具体行动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自嗟贫家女”这四句所描写的。新娘说,费了许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备办得一套美丽的衣裳,现在不再穿了。并且,当着你的面,我这就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你走了以后,我更没心情梳妆打扮了。这固然是她对丈夫坚贞专一的爱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贵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励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杀敌。她对丈夫的鼓励是明智的。因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杀敌、凯旋归来上面,才有实现的可能。应该说,她是识大体,明大义的。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象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意思还是在鼓励丈夫,所以才说出“人事多错迕”,好象有点人不如鸟,但立即又振作起来,说出了“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用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

白居易《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句诗着重于侧面描写烘托出杨贵妃的美无人能及。连六宫的佳丽们都黯然失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杨贵妃如玉的肌肤,皇帝专设御用温泉赐浴;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贵妃与皇帝在梦中相见,那垂泪的面庞,就像一枝春雨润过的梨花,让人怜又带着脱俗的美丽。描写杨贵妃在仙界中的美丽形象。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几句诗以唐玄宗得贵妃后对她的宠爱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貌。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如芙蓉般清新美丽的容颜,如柳叶的弯眉。贵妃死后,皇帝思念的垂泪,衬托出贵妃的美;

《前赤壁赋》

具有景、情、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其文重点不在记游,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不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辩来体现,而是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本文写景、抒情、说理统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统一。文章第一段写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如画美景引发苏子的感情抒发。这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是中国抒情文学的固有表现模式,苏轼此赋也不例外。但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江水、明月作为这一篇之张本,它只是后文议论说理的一个形象铺垫,作者还要借物喻理。第二段客的议论,便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借助于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物象表达了出来。第三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个针锋相对,随之以水和月作比譬,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来,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全篇文章,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李清照《永遇乐》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

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辛弃疾《水龙吟》

下片由写景抒情转到言志与悲叹。接连用了三个典故:引季鹰的故事,表明自己早已以身许国:引许汜故事,表明自己不屑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风雨飘摇;“树犹如此”是桓温北伐路上对时光飞逝之叹,作者亦引以表达自己功业未建年华虚度的感慨。结尾收到英雄襟抱,无人抚慰。与上片煞拍呼应。词中以佳人发饰寓山河之恨,以美人衬映英雄,以历史典故写抱负,委婉跌宕,极沉郁悲慨之致。

《长亭送别》

崔莺莺是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柔端庄,城府极深,勇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子。她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下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她的意义在于并不完全脱离实际,而是闪现更多的现实主义光辉。

"碧云天"三句,头两句写碧空如洗,白云朵朵,黄花遍地,本来是色彩艳丽的美景,让人生发的是那种积极的美感,但是接下来一句"西风紧"立刻改变了头两句营造的那种感觉,尤其是那个"紧"字,这里紧是急是猛的意思,前两句是静景,现在因为西风紧的缘故,蓝天白云倒还没什么,黄花地就变成了到处都是被风吹败吹散吹的四处飘零满地堆积散乱景象了,那种萧瑟,悲凉凄迷之感油然而生,正应后文离人眼泪。

"夕阳"两句中,夕阳说的是天晚,天如此之晚,还没回去,由此足见情深,古道给人一种破败残损的感觉,衬托此时崔莺莺悲凉心境,为何写"无人语"?因为此时张生已然远去,只剩崔莺莺一人独身远望,表现崔莹莹的痴情,虽无人语但又"马嘶",这就证明,虽然张生走了很久了,但是崔莹莹还在原地站着没回去,虽然山林阻隔,张生已经转过山后隐在林中,但是崔莹莹还是望着张生离去的方向,甚至听得见马嘶的声音,这种只能听见张生座下之马嘶却又见不到张生其人的感觉最是惆怅难解啊!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把那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一步一步的推向深入,让人不胜悲戚。总结:好了,我们把这篇课文简单总结一下。在千千万万个携功名利禄之心,走科举应试之路的凡夫俗子之中,王实甫用他的如椽巨笔刻画了一个愿意展示真情,敢于保有自我,勇于坚守爱情的性情中人--崔莺莺--来,从柔情缱绻到缠绵悱恻,从愁肠百转到哀婉凄绝,王实甫把崔莹莹的离情别绪刻画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在王实甫笔下,离别不仅仅是一丝不舍,一路挂念,一种愁情,一处相思,还是刻骨铭心肝肠寸断,从某种程度上讲,《长亭送别》里的离别甚至是生离死别,阴阳两隔,人鬼殊途!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

这两棵枣树暗指他自己和弟弟周作人,两个都是个性相当鲜明的人,但是在追求上走的道路迥异,就像这两棵直指天空的树,没有相交的点,都是那么的犀利。

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到鲁迅先生的心境。如此写表达出一种无奈之下无聊的心态。看似重复却流露出心底的烦躁与压抑。

《伤逝》

鲁迅小说《伤逝》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两个人物形象。

客观:他们不顾一切世俗的偏见和责难,勇敢地追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甚至成功同居,唱出了个性解放的最强音。但是在中国,统治长达几个世纪的封建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注定会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另外,结婚后他们经济上的困顿,也是造成他们婚姻破裂的一个客观原因。

主观:涓生和子君性格上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涓生的自私、怯懦和不负责任,子君的封建纲常思想和女人天生的依赖思想都注定了他们的婚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再别康桥》

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雨巷》

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寂寥的雨巷: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丁香一样的姑娘:美好理想的象征

忧郁美:“雨巷”和“丁香姑娘”,把我们带入亦真亦幻的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结构起到了彰显忧郁美的作用。此外,这首诗首尾回环结构,无疑增强了缠绵悱恻的忧郁之美,恰恰与诗人内心回环缠绕的、无以自拔的、不易言表的、苦闷彷徨的忧郁情感是叠合的。

朦胧美:由于诗人创造了富有象征意味而且笼罩一种迷离恍惚的气氛的抒情意境,这就使作者能够用有限的篇幅来表达丰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并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率直明快的抒发、宣示出来,而是通过创造出具有象征色彩与迷离惝恍的气氛的抒情意境来表达的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全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 3.《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 5.“在水一方”象征着: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 6.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7.《湘夫人》选自《九歌》,《九歌》是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共有11篇。 8.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10.《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11.“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1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墨家 13.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墨家。 1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 1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语出:《道德经》 17.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是:老子 18.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孟子 19.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庄子》

20.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 《庄子》 21.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2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为主。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顶真)的修辞手法。 24.“欲摘故纵,请君入瓮”是( 孟子 )惯用的论辩手法。 25.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史记》。 28.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李将军列传》 2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提出来的。 30.《上邪》是汉乐府中一首情歌,开头采用了(呼告)手法,“上邪”的意思是“天啊”。 31.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古诗十九首 32.《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梁(萧统)编集的《文选》。 33.《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是:游子羁旅之情;思妇感伤之怀。 34.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3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使用了(比兴)手法,以鸟兽眷恋乡土的本性比拟怀恋故乡的感情。 36.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37.“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出: (南朝)江淹的《别赋》 38.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 39.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朴素、自然、真淳。 40.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东门行 汉乐府 《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东门行》描写的是一个为穷困所迫的下层平民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戏剧冲突十分强烈,历来为人称道。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 ù〕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 作品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令人揪心的对话,形象地揭示了走投无路的人们起来反抗的过程。男主人公打算铤而走险,但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出东门”而复归。当他看到家里无衣无食、一贫如洗的情景时,便最后下定决心“拔剑东门去”。 一、关于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作品的思想意义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汉子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反映游子漂泊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作品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这些对话精练传神,完全是口语,活现出人物急切悲愤的神态。对话一结束,全诗也完篇,如同剧终幕落,留下一片黑暗、一片宁静,让读者面对着急落的幕布去猜测主人公未来的命运。此诗以质朴古拙为特色。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 1.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请选择出来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1、风格豪迈、无所拘束的词被称为( b ) A.婉约词 B.豪放词 C.委婉词 D.闲适词 2、文辞简约、风格柔美的词被称为( a ) A.婉约词 B.豪放词 C.委婉词 D.闲适词 3、李清照是( a)派的词人 A.婉约 B.豪放 C.委婉 D.闲适 4、苏轼是( b )派的词人 A.婉约 B.豪放 C.委婉 D.闲适 5、柳永是( a )派的词人 A.婉约 B.豪放 C.委婉 D.闲适 6、辛弃疾是( b )派的词人 A.婉约 B.豪放 C.委婉 D.闲适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 b )的名句 A.柳永 B.贺铸 C.吴文英 D.李清照 8、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作者是( a ) A.柳永 B.苏轼

C.辛弃疾 D.李清照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的作品 A.柳永 B.苏轼 C.苏洵 D.苏辙 10、“放翁”是下列()的号 A.陆游 B.苏轼 C.苏洵 D.苏辙 11、“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 A.柳永 B.贺铸 C.吴文英 D.张先 1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于() A.柳永的《八声甘州》 B.宴殊的《蝶恋花》 C.苏轼的《定风波》 D.苏轼的《念奴娇》 13、《江城子》“十年生死”是()的作品 A.陆游 B.苏辙 C.苏洵 D.苏轼 14、“东坡居士”是()的号 A.陆游 B.苏轼 C.苏洵 D.苏辙 15、“易安居士”是()的号 A.陆游 B.苏轼 C.李清照 D.苏辙 1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清照的()中的句子 A.《声声慢》 B.《如梦令》 C.《武陵春》 D.《蝶恋花》 17、喜用典故的词人是()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8、“白石道人”是()的号

江西财经大学131大学语文试卷C

江西财经大学 13―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8052C授课课时:36 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为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适用对象:13级本科班 试卷命题人江枰试卷审核人龚贤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诗经》原来通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 2.行宫见月伤心色,。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出自所作《》。 4. ,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 5. ,胸中万卷;,此事何难? 二、翻译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2.勿逞忿以报横逆,勿非礼以害物命。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4.从容指顾,立定大计。 5.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试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登临意”。 2.曹丕《论文》将文体分为哪几种? 3.宝玉挨打后希望黛玉来探望吗?看清是黛玉后,宝玉有何反应?这凸显了宝玉黛玉二人的什么关系? 4.试分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 四、阅读分析(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计20分) 1.阅读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请回答: ①作者在这首词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②这首词抒写的线索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展开? ③“小轩窗”两句艺术地再现了什么情景? 2.阅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这段文字: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交叉处偷偷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 独特之处() 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 3. 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着作的是() A.《国语》B.《战国策》 C.《左传》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 A.词牌 B.音乐机构 C.诗歌总称 D.地域名称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 C. 沉郁顿挫 D. 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和北海若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 A. 唇亡齿寒 B.四面楚歌 C.井底之蛙 D.缘木求鱼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 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世家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然今卒困于此

《大学语文B》机考复习题

《大学语文B》机考 复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B》机考复习题 ◎题型:判断题 1、诗经又叫“诗三百”,它共收有西周中叶到东周的300首歌谣。()【错】 2、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国第一位有稽可考的诗人。()【错】 3、鲁迅追忆旧事的散文集是《野草》。()【错】 4、明代的“四大奇书”包括《三国演义》、《金瓶梅》、《水浒传》和《西游记》。()【对】 5、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实际上写伤春及男女之事。()【错】 6、《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对】 7、北岛、顾城、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对】 8、“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欧阳修、韩愈,宋代的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错】 9、《绝对信号》以十分新鲜的戏剧形式,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叙事结构,构建了一个主观化的时空结构,把人物置于现实、过去和虚幻的平台上。()【对】 10、中国现当代诗歌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其主体是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对】 11、《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对】 12、苏轼《前赤壁赋》的文体是词。()【错】 13、《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对】 14、宋词就其风格而言可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分别的是李清照、柳永和苏轼、辛弃疾等。()【错】 15、王实甫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错】 16、曹七巧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被金钱异化的女主人公。 ()【对】 17、汉末魏初,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对】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之蒹葭 (1)

第一课:蒹葭 《诗经·秦风》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据说为孔子所编订。从汉代起被奉为儒家经典,尊称为《诗经》。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和“赋、比、兴”,前者是将其内容按音乐性质划分,后者是指其艺术表现手法。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语言朴素自然,讲究节奏韵律。 主要内容 一、伤乱抒愤、讽谕怨刺的诗歌。 二、关于战争和徭役的诗歌。 三、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诗歌。 艺术成就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比拟和联想成为我国历代诗歌创作的思维形式与表现手法。 3、结构形式与语言特点的重章叠句、反复回唱,是我国民歌的重要特色。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卷A1 一、判断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判断下列句子中方括号内字词的正确意思,每题1分,共12分) ()1、瞽、史教诲,【耆】艾修之。A、五十岁的人B、六十岁的人C、老年人 ()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A、装饰B、约束C、围绕 ()3、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A、要求、B、邀请C、需要 ()4、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A、疏通B、规矩C、决裂 ()5、庶人传语,近臣尽【规】。A、规范B、规则C、规劝 ()6、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A、踌躇B、恭敬C、忐忑 ()7、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A、立志B、笃行C、局限 ()8、【期】山东为三处。A、约好B、期待C、盼望 ()9、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A、游泳B、交游C、油滑 ()10、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A、坐B、收集C、集中 ()11、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A、疾病B、记恨C、嫉妒 ()12、丞相【让】之。A、责备B、禅让C、让座 二、解释下列括号内字词的正确意思和语法。例: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通假字,通“慧”,聪颖。(每题2分,共12分。) 1、井蛙不可语于大海者,拘于【虚】也。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6、【膏】吾车兮秣吾马。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2分)()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A、国别体B、编年体C、纪世本末体D、纪传体()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中唐诗人是——。A、白居易B、李白C、张若虚D、张孝祥()3、《念奴娇?过洞庭》的作者是——。A、史达祖B、张孝祥C、苏轼D、辛弃疾()4、不属于张岱的作品的是——。A、《陶庵梦忆》B、《西湖寻梦》C、《石匮书》D、《于湖集》()5、借谈狐说鬼讽喻当时社会现实,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愤懑之情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A、《醒世明言》B、《剪灯新话》C、《聊斋志异》D、《太平广记》()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是——A、鲁迅B、张天翼C、吴组缃D、朱自清()7、《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A、《战国策》B、《国语》C、《史记》D、《左传》()8、九斤老太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华威先生》B、《风波》C、《断魂枪》D、《绳子的故事》 ()9、《舞会以后》的作者是——A、契诃夫B、列夫?托尔斯泰C、莫泊桑D、裴多菲()10、“华威先生”是哪位作家笔下的人物——A、鲁迅B、张天翼C、吴组缃D、老舍()11、揭示了封建文化对人性的压抑摧残的艺术形象是——A、二姑姑B、孙老者C、沙子龙D、华威先生()12、诗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出自哪位诗人?A、白居易B、李白C、张若虚D、张孝祥 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2分。)1、《庄子》又名()。2、三山半落青天外,()。 3、“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是宋词()中的句子。 4、回眸一笑百媚生,()。 5、《席方平》选自()。 6、有“雨巷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7、孤光自照,()。 9、《断魂枪》是()的短篇小说名篇。10、母亲的芬芳,()。11、裴多菲的国籍是()。12、伊凡是列夫?托尔斯泰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 五、作文题(40分)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0.5分) 1、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诗经》________。 2、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与屈原的《湘夫人》共享千古伤心之祖的美誉。 4、被王国维评为“最得风人深致”的作品是。 5、陶渊明一生两大喜好,一好,二好。陶渊明的饮酒诗共首,其实与饮酒无关,而是兴之所至。陶渊明是我国诗歌流派的开拓者。 6、李煜为南唐后主,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词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真切反映了亡国之痛。 7、《虞美人》艺术特点在擅长用手法,自问自答,一层深似一层。 8、辛弃疾,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进而扩展到以文为词,形成了艺术上擅长用典的写法。 9、辛弃疾,字___幼安________,号____稼轩_______,____豪放_______派代表诗人,与________苏轼___并称“苏辛”。 10、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 1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 12、孔子在政治上维护礼治,提倡德政和教化,反对武力征伐和以力服人。 1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4、《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5、________《史记》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6、________《史记》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7、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______无为而无不为_____。 18、李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政治家,也是秦代唯一的作家。 19、鲁迅先生曾评价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0、《谏丞客书》表达了李斯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政治见解。 21、柳宗元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古文运动。曾参与王叔文改革新政治集团,史称永贞革新。 22、柳宗元的寓言、人物传记和山水游记三类散文文学成就大为突出。 23、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游记散文名著后人称《永州八记》。 24、梁启超,近代著名政治家、学者。 25、《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突出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26、梁实秋的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追求文调雅致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结合。 27、梁实秋笔下的国文老师,是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 28、梁启超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当时四大国学大师。 29/《红楼梦》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和核心人物贾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 为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 3. 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 A.词牌 B.音乐机构 C.诗歌总称 D.地域名称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 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 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 C. 沉郁顿挫 D. 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和北海若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 A. 唇亡齿寒 B.四面楚歌 C.井底之蛙 D.缘木求鱼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世家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然今卒困于此 16.“贻笑大方”、“唇齿相依”、“移风易俗”分别出自( ) A.《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谏逐客疏》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 料 、单项选择题 1. 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2. 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部分是( 3. 下列作品中,通过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 4.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5. 《红楼梦》的体裁是( 6. 《西厢记》是一部 7.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 8. 在《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 9.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10. 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11.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象征 B. 比喻 C. 比拟 D. 用典 1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后感叹人事变迁的 诗句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A. 《庄子》 B. 《论 语》 C. 孟子》 D. 战国 策》 A. 风 B. 大雅 C. 颂 D. 小雅 A .郭沫若的《炉中煤》 B .高尔基的《鹰之歌》 C .屠格涅夫的《门槛》 D .契诃夫的《苦恼》 A. 《庄子》 B. 孟子》 C 《论语》 D. 史记》 A. 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 长篇文言小说 C. 诗体韵文小说 D. 小说集 A. 元杂剧 B. 明杂剧 C. 说唱文学 D. 传奇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陶渊明 A. 列传 B. 世家 C. 表 D. 本纪 A. 骁勇善战 B. 爱护士卒 C. 负能使气 D. 不幸遭遇 A. 《三国演义》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儒林外史》

大学语文课程08052《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52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人(执笔人):骆兵、江枰 审核人:龚贤 修订时间:2009年9月2日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部分诗歌部分文史知识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发展线索,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等文史常识 【重点难点】中国古代诗歌繁荣的原因,如何欣赏古诗。 【教学内容】 文史知识介绍

一、古诗发展线索:上古歌谣→诗经→离骚→陶渊明→唐诗→宋词→元曲→清诗 二、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种类的划分 三、中国古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四、如何欣赏中国古代诗歌 第一精讲篇目《蒹葭》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经》概况,掌握本诗主旨,了解对本诗几种不同的认识,本诗艺术表现手法及作用 【重点难点】本诗空灵朦胧的意境,本诗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内容】 《蒹葭》 一、介绍《诗经》概况 二、分析本诗主旨:全诗围绕伊人之美,觅求之难,赞美了“恋情之深,求索之坚”的精神 三、分析本诗空灵朦胧的意境 四、分析本诗结构特点及作用 五、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物我对比的艺术手法 六、要求背诵本诗 第二精讲篇目《东门行》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诗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并通过对本诗特色的欣赏和领会,归纳汉乐府诗歌叙事性的主要特色。 【重点难点】本诗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 《东门行》 一、介绍汉乐府诗歌的本质和来源 二、分析本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找出体现其性格特征的典型细节 三、讨论本诗的语言特色、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可能的前因后果 四、补充汉乐府的其他作品 五、背诵本诗 第三精讲篇目《饮酒》(其五)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本诗创作背景,掌握本诗主旨,本诗艺术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本诗名句、佳句的内蕴及其与主旨的关系,把握“见”的妙用。 【教学内容】 《饮酒》(其五) 一、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本诗创作背景及主旨 二、把握“心远地自偏”的内涵及其与主旨的关系 三、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思想意蕴,把握“见”字的妙处,理解诗人蕴于其 中的情感 四、分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内蕴 五、分析本诗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六、要求背诵本诗

专升本大学语文经典复习资料汇总合集

专升本大学语文经典复习资料汇总合集 作家与作品汇总: 1 、穆旦《赞美》曹操《短歌行》苏轼《前赤壁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李斯《谏逐客书》陆游《书愤》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姜夔《扬州慢》马致远《秋思》李密《陈情表》(《旗》)舒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魏徴《谏太宗十四疏》范中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李清照《声声慢》归有光《项脊轩志》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岱《西湖七月半》黄庭坚《登快阁》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契诃夫《苦恼》方苞《左忠义公逸事》 2 、《秋水》《逍遥游》选自《庄子》刘义庆《世说新语》曾巩《墨池记》《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宗臣《报一刘丈书》老舍《沙滩上的脚迹》《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韩愈《祭十二郞文》朱熹《送郭拱辰序》《陌上桑》选自《汉乐府》《行行重行行》选自《古诗十九首》《湘夫人》选自《九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徐志摩《再别康桥》选自《猛虎集》戴望舒《雨巷》选自《我的记忆》张洁《拣麦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王粲《登楼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黄宗羲《柳敬亭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张天翼《华威先生》老舍《断魂枪》托尔斯泰《舞会以后》《阿宝》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3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苦恨年处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

大散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处知为谁生。”“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万时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粉东南十五洲,万重恩怨属名流”龚自珍《咏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畔可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忍登高临远”柳永《八声甘州》,“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二、基础知识论述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程颐、朱熹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荀子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儒家代表,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是孔子之后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老师整理版(附答案)

练习题(唐以前)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共篇。 2.《诗经》原名《》或“”,汉以后始称《诗经》。 3.《诗经》分为__ 、___ ___、__ ___三部分,其划分依据是。4.《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__ ___、__ ___、__ ___三种。 5.《诗经》以言为主,结构上多用,情致回环往复。6.《采薇》选自《·》,是一位戍边兵士在中所作的诗,追述,反映了时代的戍卒生活。 7.《采薇》一诗以起兴,其中“薇亦止”,到“薇亦止”,再到“薇亦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心绪的变化。 8.“楚辞”是战国时代以为代表的楚人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也称“”;又指汉代刘向汇集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拟之作而成的一部。 9.《》和《》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和传统。 10.《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诗。 11.司马迁认为“离骚”二字的含义为。12.《离骚》是一首具有深刻现实性的主义诗作。诗歌强烈,糅合、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制幻想的境界,以“”作比兴象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13.写出下列诗句 中加点词的比喻 意义 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 ..之迟暮。() 岂余身之惮殃 兮,恐皇舆 ..之败绩。() 荃.不察余之中 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虽萎绝其亦何

伤兮,哀众芳 ..之芜 秽。() 两美 ..其必合 兮,孰信修而慕之。() 14.《离骚》中出 现了很多神话人 物,其中有“给太 阳驾车的 神” 、“给月 亮驾车的 神” ,另外还 有(任举2个)、 等。 15.《论语》主要记载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先秦时代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一部体散文集。 16.《学而》是《论语》的第篇,取为篇名。 1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18.《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 的思想。 19.《逍遥游》认为大至,小至蜩与学鸠,都是而不自由的,只有,达到无己、、的境界才是绝对自由,即逍遥游。 20.《逍遥游》善于用说理,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21.《逍遥游》中包含以下成语的句子是:“姑射神人” “尘垢秕糠”、“断发文身”。 22.出自《逍遥游》的成语除以上所列外还有(至少4个)、 、、等。 23.《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两个比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答案

题号:1 案)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本题分数:2 《郑伯克段于鄢》:“请京,使居之。”句中有三处省略,如果把省略的成分补足,正确的一项是()。 A、(共叔段)请京,(庄公)使(共叔段)居之。 B、(共叔段)请京,(庄公)使(姜氏)居之。 C、(姜氏)请京,(庄公)使(姜氏)居之。 D、(姜氏)请京,(庄公)使(共叔段)居之。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A、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B、感叹成为孔门弟子太难 C、孔子已逝,只能望孔子之门而兴叹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弟子们的言论中,孔子叹着气赞赏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下列选项中的“如”字,用法和“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字一样的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求,尔何如?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对句中“离”的解释确切的是()。 A、逃脱、避开 B、离散 C、遭受 D、经历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句中“时”的意思是()。 A、时常 B、按时 C、适时 D、及时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论语》“侍坐”章中,由于“其言不让”而被孔子“哂之”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a 说明: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1.诗经的基本知识概述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大家。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史传知识概述 我国古代史著卷帙浩繁,按编撰形式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一部自称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3.唐诗知识概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散文知识概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代表两汉最高成就的史传散文:司马迁的《史记》 百家争鸣不仅产生了诸子散文,也产生了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 5.新诗知识概述 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新月派代表: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代表:李金发抒情诗代表:冯至。散文诗代表;鲁迅。 6.小说知识概述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理论上通常认为,借助于艺术虚构,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活动环境进行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的分类有不同的原则,按用语来分,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文体来分,有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等等;不过现在通行的分类是分成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三种。《大学》 课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江西财经大学12-13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试题(A)

江西财经大学 12-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08052 A 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时间:110分钟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适用对象:12级本科班 一、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诗经》按乐曲性质的不同分成 __ _ 三大类。 2. 汉代乐府诗流传至今,大多收录在宋代人郭茂倩所编的 __ ___中。 3. 一般认为,《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 __ 。 4.《国学丛刊序》的作者是 __ _。 5. 汤显祖的主要作品有“临川四梦”,即 __ 、《紫钗记》、《邯 郸记》、《南柯记》。 6.雪满山中高士卧, __ 。 7. 玉容寂寞泪阑干, __ ___。 8. __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9. __ ,水随天去秋无际。 10. 江间波浪兼天涌, _ _ 。 二、词句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2.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3.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 4.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5.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梁启超《说希望》的主旨。 2.胡适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为大学毕业生开出哪三个方子? 3. 鲁迅在《风波》中刻画了哪些人物,揭示出什么深刻意蕴?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1. 论述朱熹《家训》的思想内涵。 五、阅读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第1页,共2页】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专科起点本科 《大学语文》课程入学考试 复习资料 (内部资料) 适用专业:专科升本科层次各文科专业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11月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专科升本科)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统一考试课程之一。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确保课程考核的质量,充分体现考核标准和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特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大学语文》课程统一考试大纲,

结合网考特点,修改而成本大纲。 大纲包括考核对象、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试方式与时间、试卷结构、题型示范、推荐教材等七个部分。 考试对象 考试对象是专科升本科学生。包括文史类专业考生,英语类专业考生,艺术类专业考生,法、医、教育类专业考生。 考试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在阅读文言文方面、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略低于中文类学生;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鉴赏;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各种常用的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一)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范的文字。 2.文字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3.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 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1.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 (2)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 3.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三)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鉴赏。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 (1)结合文体知识进行鉴赏。 (2)史传文学、小说,侧重于人物、结构、语言的鉴赏。 (3)诗词、散文,侧重于抒情、写景、状物、意象、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鉴赏。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 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代散文译成现代汉语。 考试内容与要求 内容: 议论文知识 一、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二、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三、秋水(节选)《庄子》 四、大同《礼记》 五、谏逐客书李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