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重复畸形(97-2003)

合集下载

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1例报道

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1例报道

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1例报道标签:食管;先天性;重复畸形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发育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1-2]。

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更为少见[3-5],现将所见病例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

因返酸、呕吐、胸骨后疼痛、食道异物感2月余来科就诊。

上消化道造影所见:吞服钡剂后,食管中段后方有一与食管平行的长约5 cm 长管状影,末端呈盲管状,管壁光整,中段食管部分向左移位。

X线诊断: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

2 讨论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又称先天性食管囊肿、肠源性囊肿、食管憩室、前肠囊肿、前肠源性囊肿等[4,6-7]。

1711年Blasius报道了第一例重复囊肿[8]。

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学说:(1)胚胎期肠管腔化过程异常;(2)肠管憩室形成学说;(3)外胚层与内胚层(神经索)粘连学说;(4)尾端孪生畸形(或称部分双胎)学说等[2]。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系在胚胎发育时空化不全、各空化腔不能融合所致[5,9]。

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起源于胚胎期前肠[4,6,7,10-11],胚胎第3周以前食管与气管为同一管腔,即前肠[4]。

胚胎第6周将单一的腔分为前后两个腔,即气管和食管。

此期前肠发育异常而分离出部分食管组织残留在纵隔障内,并继续生长、空化,形成食管重复[4]。

一般情况下,两食管之间没有通道,故称双食管畸形。

此类食管畸形取决于两个食管的联合壁分离的程度[12],若重复食管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与食管联合则成为壁内憩室,如果两端均与另一食管腔不通则为盲端,则可形成囊肿[4,10,13-14]。

先天性食管重复畸形大体表现为3种不同类型:(1)囊肿型:此型多见,成球形、椭圆形或多囊形状,附着在食管侧壁上,多与食管不相通。

此型又分为壁内型和壁外型两种。

(2)管状型:在正常食管的一侧有与食管平行的异常管状结构,其一端或两端与食管相通或完全不通,本型少见。

本文病例属于管状型。

(3)憩室型:在食管上向外突起呈憩室样与正常食管相通,外面为与正常食管壁相连的食管外膜和肌层,腔内衬以黏膜[10-14]。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症状,尤其是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的早期症状,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有什么表现?得了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会怎样?以及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有哪些并发病症,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常见症状:吞咽困难、腹胀、便血*一、症状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症状不典型,大多数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或呼吸道症状。

1.消化道梗阻囊状或管状畸形均可压迫肠腔,是造成梗阻的主要原因。

表现:反复呕吐和腹胀,位于回盲端的重复畸形有时于右下腹部可触及。

肠系膜内较大囊肿可发生扭转,也可引起肠扭转而造成绞窄性肠梗阻。

回盲部肠壁内囊肿可引起肠套叠。

胃及十二指肠之囊状畸形常较小,但在新生儿期可引起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

表现:左上腹可触及囊性肿物,伴呕吐,可呕血或便血。

2.消化道出血管状重复畸形开口于正常肠腔内者,如有迷生的胃黏膜,常可继发消化性溃疡。

表现:出血甚至穿孔,反复呕血及便血,以致贫血。

3.位于胸腔内的消化道重复畸形表现:可引起脏器受压症状,食管受压可发生吞咽困难,呼吸道受压可出现咳嗽、气喘、青紫等症状,新生儿期可出现呼吸窘迫。

如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可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

囊状畸形如有胃黏膜可引起溃疡,向食管或气管破溃,出现咯血或呕血。

*二、诊断标准临床上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本病:①腹部触及囊性肿块,尤其是长管状肿块;②婴幼儿以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就诊者;③查不到原因的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尤其是伴有血便者;④上述情况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先天性畸形可作为疑诊本病的线索。

B超探查发现长管状囊性肿块;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纤维内窥镜检查亦有利于确诊。

钡剂检查往往呈阴性表现,但见到肠腔内圆形充填缺损或肠壁上有压迹或钡剂进入畸形囊腔,显示畸形及范围而得出诊断。

出血病例可进行99mtco4或99mtckbc,腹部同位素示踪扫描也有助于诊断。

食管重复畸形是怎么回事?

食管重复畸形是怎么回事?

食管重复畸形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食管重复畸形的病理病因,食管重复畸形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食管重复畸形病因*一、发病原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上消化道从实性期进化到空泡阶段时,其空泡化过程发生紊乱,未能与正常消化道融合、贯通,而最后在胸部形成单囊或多囊,且与食管密切相连,即成为食管重复畸形。

如遗留单一的空泡,则形成圆形囊肿样重复畸形,若几个空泡串在一起沿食管纵轴生长,即形成管腔状重复畸形。

*二、发病机制1.病理形态 Smith等对气管和食管的分离过程进行显微摄影研究,注意到从食管或气管胚基来源的少数细胞移位进入中胚叶组织中去,变为食管或者这些组织以外的肌肉外膜。

如果上述细胞有极少数遗留下来并且继续生长,通过内胚叶细胞的刺激作用,便可能形成某些畸形。

而重复畸形的位置取决于这群细胞从原始胚基分离的远近度,而移位上皮的形态不同,其形成畸形的类型不同。

在病理解剖上,重复畸形一般有2个食管腔,畸形管内膜多为异位胃黏膜,有时可见少量胰腺组织。

胃黏膜分泌胃酸,常致消化性溃疡、出血。

囊壁中层为平滑肌,外层是浆膜层。

囊肿亦可和食管共壁,不易分开,无浆膜。

2.病理分型根据囊肿形态及病理特点,临床分以下几种类型:(1)单一囊肿型:临床多见。

形态不一,但整体结构为一大囊。

(2)多发囊肿型:纵隔脊柱前缘或两旁有多个孤立的囊肿,有的亦可发生在前纵隔。

(3)管腔型:位于胸部的食管囊肿下段呈一细管道,穿过膈肌入腹腔与肠道交通。

(4)胸、腹多段重复型:除胸部有食管囊肿外,腹腔肠管亦可间隔发生多段重复畸形。

(5)憩室型:极少见。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食管重复畸形病因,食管重复畸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食管重复畸形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食管重复畸形”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怎样治疗?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怎样治疗?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应该吃什么药。

*新生儿消化道重复症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本病一经诊断即应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视畸形的解剖情况而不同。

①重复肠管与其依附的正常肠管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小肠,结肠重复畸形及部分胃重复畸形。

因为重复畸形与正常肠管系同一血管供应。

本组11例行囊肿与相对应肠管切除,然后作肠端端吻合。

②单纯重复畸形切除术:适用于与食管不相通又无粘连的重复畸形。

本组1例食管胃重复畸形,先按右胸腔肿物单纯切除,术后1个月因上腹部囊肿再入院,术中证实为胃重复畸形,切除囊肿而治愈。

③开窗式内引流术:适用于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将重复畸形与相邻的十二指肠壁部分切除,使两者互相沟通。

④中隔部分切除术:适用于管状重复畸形及部分胃重复畸形。

使双腔变为单腔,有利于肠腔内容物通畅排出。

二、婴幼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手术体会本文收集1991~1996年本院收治的消化道重复畸形患儿16例,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2例;年龄1月以内11例,1~2个月3例,2~3个月2例,均为足月儿,出生时体重≥2.5 kg。

其中3例有窒息史,以肠梗阻就诊者8例,腹部包块5例,血便、呼吸困难、腹膜炎各1例。

病变部位在食道胃1例,十二指肠2例,其中1例经食道裂孔进入胸腔,空回肠5例,回盲部7例。

1.2x线检查钡灌肠7例,其中有4例明确诊断;气灌肠1例为肠套叠未复位;气腹1例;静脉肾盂造影3例均正常。

1.3手术及病检结果术中发现肠壁囊肿2例,肠外囊肿型7例,肠外管状型6例,巨大憩室型1例。

11例行重复段肠切除肠吻合术;3例行囊肿切除;1例开窗内引流,1例中隔部分切除术。

成活14例,术后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

术后病理报告:7例为迷走胃粘膜,余为小肠、十二指肠、直肠及食道粘膜。

2讨论消化道重复畸形一般分为囊肿型与管状型。

食管重复畸形是怎么引起的?

食管重复畸形是怎么引起的?

食管重复畸形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上消化道从实性期进化到空泡阶段时,其空泡化过程发生紊乱,未能与正常消化道融合、贯通,而最后在胸部形成单囊或多囊,且与食管密切相连,即成为食管重复畸形。

如遗留单一的空泡,则形成圆形囊肿样重复畸形,若几个空泡串在一起沿食管纵轴生长,即形成管腔状重复畸形。

(二)发病机制
1.病理形态Smith等对气管和食管的分离过程进行显微摄影研究,注意到从食管或气管胚基来源的少数细胞移位进入中胚叶组织中去,变为食管或者这些组织以外的肌肉外膜。

如果上述细胞有极少数遗留下来并且继续生长,通过内胚叶细胞的刺激作用,便可能形成某些畸形。

而重复畸形的位置取决于这群细胞从原始胚基分离的远近度,而移位上皮的形态不同,其形成畸形的类型不同。

在病理解剖上,重复畸形一般有2个食管腔,畸形管内膜多为异位胃黏膜,有时可见少量胰腺组织。

胃黏膜分泌胃酸,常致消化性溃疡、出血。

囊壁中层为平滑肌,外层是浆膜层。

囊肿亦可和食管共壁,不易分开,无浆膜。

2.病理分型根据囊肿形态及病理特点,临床分以下几种类型:
(1)单一囊肿型:临床多见。

形态不一,但整体结构为一大囊。

(2)多发囊肿型:纵隔脊柱前缘或两旁有多个孤立的囊肿,有的
亦可发生在前纵隔。

(3)管腔型:位于胸部的食管囊肿下段呈一细管道,穿过膈肌入腹腔与肠道交通。

(4)胸、腹多段重复型:除胸部有食管囊肿外,腹腔肠管亦可间隔发生多段重复畸形。

(5)憩室型:极少见。

肠重复畸形CT诊断

肠重复畸形CT诊断

肠重复畸形CT诊断肠重复畸形又称肠囊肿、肠源性囊肿、巨大憩室、包含囊肿、重复回肠等。

Keibel在1905年报道过重复畸形,而“消化道重复畸形”一词由Ladd等在1937年首先提出,是指附着于消化道的一侧,具有与消化道相同特征的囊肿状或管状空腔结构,其可发生于口底到肛门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1,2,3],好发于回肠(可占 61.7%),可位于肠系膜侧或肠系膜对侧[4,5],其次是食管、结肠、十二指肠、胃、直肠等,其中以十二指肠及小肠最常见。

肠重复畸形多发生在婴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出血[6]、腹泻、体重减低等。

肠重复畸形的形状常为球形、椭圆形或管状,与消化道相通或不通。

组织病理学三大特征:附着于消化道、腔内壁有消化道上皮、壁内有发育良好的平滑肌结构。

根据病灶形态不同,CT影像学表现分四型:(1)肠壁囊肿型,位于肠壁肌层或粘膜下,该段肠管向外突出形成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可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2)肠外囊肿型,囊肿附于肠壁一侧与正常肠管不相通;(3)肠外管状型,在正常肠管系膜平行管状肿块,一端或两端与肠管相通;(4)憩室型,呈囊袋状与管腔相通,囊肿型最为常见[7]。

肠重复畸形表现为低密度,CT值介于水或软组织之间,合并出血可有液-液平面,与肠道相通时,囊内可见气体和肠道内对比剂;增强扫描: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壁可见特征性改变—“双环晕轮征”(内环为囊壁水肿黏膜和黏液组成的低密度环,外环位完整肌层构成的高密度环)。

肠重复畸形的CT鉴别诊断:(1)肠系膜囊肿:囊壁一般多菲薄,形态不规则,可单房或多房,囊内可有分隔,多位于肠系膜根部,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一般CT可清晰显示,明确诊断[7]。

(2)腹腔脓肿:不规则局限性液性密度区,不均匀厚壁强化,周围炎性渗出,临床上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病史。

(3)梅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位于回肠系膜缘的对侧,距离回盲瓣30-90cm;组织学上有完整的肠管结构;灌肠造影表现为盲端囊,血管造影持续出现卵黄动脉。

先天性食管重复,先天性食管重复的症状,先天性食管重复治疗【专业知识】

先天性食管重复,先天性食管重复的症状,先天性食管重复治疗【专业知识】

先天性食管重复,先天性食管重复的症状,先天性食管重复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消化道重复畸形(duplication) 可以发生在咽部至肛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食管重复畸形此畸形指的是附着于食管侧壁的一个囊性或局限性管状膨大的空腔结构,约占消化道重复畸形20%。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本病是胚胎发育异常产生的畸形。

目前食管重复畸形发病机制仍不甚了解。

食管重复畸形的发生机制在早年曾有过空化不全、憩室形成和部分双胎等学说,从胚胎发育过程对畸形的原因作出了种种解释,但最为实际的是在1957年Smith在显微摄影中观察到的现象,他发现在胚胎4~5周气管和食管分开时,有少量从气管或食管胚胎基来的细胞团移位进入将来变成食管肌层的中胚叶组织中,以后进一步发展变成食管的肌肉外膜,如这些细胞团有少数遗留下来,在内胚叶细胞的刺激下,逐步发育起来就形成了一些畸形。

二、发病机制1.肉眼病理按其形态主要分为3种类型。

(1)囊肿型:大多数为此类型,呈球型、椭圆型或多囊型,附着在食管侧壁上,多数不与管腔相通,表面有纵行肌纤维,腔内充满被覆黏膜上皮分泌的透明或棕色黏液,随着分泌物的增多,囊肿逐渐增长。

如内壁主要成分是胃黏膜上皮,可分泌多量的胃酸,可引起囊壁溃疡、出血或穿孔。

此类型中一种在食管壁肌间,向食管腔内突出,称为壁内型。

另一种黏附在食管壁上向外突出为壁外型。

(2)管状型:在正常食管的一侧,有一与食管平行的异常管状空腔结构,其一端或两端与食管相通或完全不相通。

本型少见。

(3)憩室型:在食管上向外突起呈憩室样与正常食管相通,外面为与正常食管壁相连的食管外膜和肌层,腔内壁衬以黏膜,大多数为邻近的消化道黏膜,但也可部分或全部与远处胃肠道黏膜一样。

此型为重复畸形的一种变异。

2.镜下病理重复食管壁的结构与正常消化道相似,外面有两层平滑肌组织,外层纵行排列,内层环形排列。

再向内为黏膜下层及黏膜肌层,含有食管或支气管型腺体。

内壁多被覆完整的胃黏膜、纤毛上皮、鳞状上皮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等。

消化道畸形PPT课件

消化道畸形PPT课件

10
术前准备
• (一)绝对禁食,应用肠外营养 • (二)及时插入胃管,持续、有效的胃管负压吸引。 • (三)有效的护理:注意保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 适量给氧。 • (四)使用维生素K、抗生素治疗。
11
治疗
• 手术方式:一般闭锁盲端相距在2cm以内,可行一期食管吻合术。闭 锁盲端相距在2CM以上,部分通过浆肌层切开延长食管可达到一期吻 合,其它行行瘘管结扎及胃造口术, 2-3个月后延期行食管吻合或其 它食管替代术。
24
•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确切原因手术前常常难以明确,有赖于手术确 诊。据本组病例统计,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常见原因依次为肠旋转不 良、环状胰腺、十二指肠膜式闭锁,其他型十二指肠闭锁和异常索带 少见,其中2 种原因引起的梗阻占 8.8%。
25

手术是本病唯一的治疗方法。目前对引起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疾 病如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等在小儿外科已形 成一套较为公认的手术方式,我们必须根据术中解剖情况进行合理选 择。
16
临床表现
• 生后3-5周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喷射性呕吐,呕吐内容为白色奶块。 • 呕吐后仍有强烈的进食感。 • 体检见胃蠕动波,上腹部可及肥厚的幽门包块。
17
检查
• 1超声检查幽门管肌层 厚度≥4mm,长度 16mm, • 1钡餐检查幽门管呈鸟 嘴状改变。
18
19
鉴别诊断
• 喂养不当;胃食道返流;幽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
39病理及病生胎粪进入腹腔内剌激腹膜产生应激腹膜大量渗出纤维素腹腔内广泛粘连可形成假性囊肿或钙化灶可剌激产生大量渗液导致胎儿腹水但因羊水循环受阻导致羊水过多部分由于胎盘循环代偿而不引起胎儿发育障碍部分可羊水过多导致胎儿发育受阻出现早产或死胎等围产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s!!
鉴别诊断-肠系膜囊肿

肠系膜囊肿的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囊肿呈半透明 状,囊内贮有淡黄色淋巴液,囊壁无肌层组织,它 与伴行的肠管无共同血管,容易分离。肠重复畸形 有完整的肠壁,与正常肠壁紧紧贴附,并有共同血 管,不容易分离,钝性分离会损伤肠壁,尽管如此, 术前区分两者仍较困难,与梅克尔憩室的区分在于 畸形发生的部位,位于肠系膜缘者为重复畸形,而 梅克尔憩室则在系膜对侧缘。
临床表现

3.消化道出血
重复畸形粘膜组织中的异位胃粘膜和胰腺粘膜可 分泌盐酸和消化酶,使囊壁和附近肠壁黏膜破坏形成 溃疡,发生出血。根据重复畸形所在位置,表现为呕 血、柏油样血便、暗红色血便,严重者可导致贫血。
临床表现

4.肠坏死腹膜炎
重复畸形可引起肠扭转、肠套叠,囊肿亦可压迫 肠系膜血管使血管供血受阻,造成有关肠段的坏死, 重复畸形可由于炎症、继发感染、溃疡穿孔等导致腹 膜炎。
病理--病理类型
重复畸形按不同的形态分为两种: (1)囊肿型,约占80%,呈球形、卵圆形或囊形,大小不等, 巨大者可占据大部分的胸、腹腔。囊内分泌物潴留使囊壁紧 张,囊内压力增高产生胀痛与压痛。囊肿可分为;①肠外囊 肿型:依附在肠壁向外突出,早期不引起梗阻;②肠内囊肿 型:位于黏膜下层或肌层,向肠腔突出,多见于回盲瓣附近, 早期即可阻塞肠腔。 (2)管状型;管形重复畸形位于肠系膜附着缘,与正常肠 管平列走行,形成双腔管道,长度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不等, 有时延伸到大部小肠或整个结肠,如重复畸形的远端有孔道 则近端为盲端,如远端无通道,近端有交通口与正常肠管相 通,则分泌物潴留在重复的肠腔内,肠腔因积液而扩大。孤 立的重复畸形有单独的血管,可从肠系膜向外走向腹腔任何 部位。
临床表现

5.合并畸形
消化道重复畸形可与其他消化道畸形如肠闭锁、 肠旋转不良、梅克尔憩室、肛门闭锁和脐膨出等并存, 也可合并其他器官的重复如双子宫、双阴道、双尿道 等,而表现相应的症状。
不同部位的重复畸形各有不同的表现

1.小肠重复畸形
占所有消化道重复畸形的50%左右,好发在 小肠的系膜侧。60%~70%婴幼儿期就有症状,患 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腹部肿块边界清楚,有 一定的活动度,包块时隐时现,若重复畸形内 积液进人正常肠管,肿块就会缩小或消失,肠 梗阻是常发表现:重复肠内积液大量潴留后压 迫附近肠管引起不全性梗阻,可有频繁呕吐; 回肠重复畸形可诱发肠扭转,小型肠内囊肿可 引起肠套叠;如同时伴有回结肠的总肠系膜, 可导致反复发作的肠系膜动脉压迫性肠梗阻; 巨大的重复肠管压迫肠系膜动静脉造成肠壁坏 死及绞窄性肠梗阻。肠道出血如大便带血或大 量出血也常见到。
病理--组织结构
重复畸形的肠壁有完整的粘膜和平滑肌构成,
平清肌纤维进人相邻的正常肠管无明显的界 限,黏膜层的结构与邻近的正常肠管多无不 同。但25%~30%的重复畸形有迷生的胃、胰 黏膜,异位的粘膜可分泌酸性胃液和含有消 化酶的稀液状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腐蚀肠 壁产生溃疡,引起肠壁的出血和穿孔。
消化道重复畸形
(alimentary tract duplication)
消化道重复畸形(alimentary tract duplication)

是指附于消化道系膜侧、具有与 消化道结构相同的球状或管状空 腔物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整 个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小 肠重复畸形较多,尤多见于回肠, 其次发生在食管、结肠、十二指 肠、胃和直肠,在临床上并不少 见。文献上曾有不同名称,如肠 源性囊肿、肠内囊肿、不典型梅 克尔憩室等,目前已普遍采用某 一部位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命名。

重复畸形多呈圆形、囊状或长管状结构。多数有完 整的粘膜和肌层,但与依附的正常肠壁有共同的浆 膜层,管状的重复畸形多数沿正常肠管走行。20%的 重复肠管与正常肠管有交通口、肠内容物可以流入 正常的肠腔,两者有共同的血液供应,有些重复畸 形在肠系膜间独立存在,形如孤立的肠管。偶有重 复畸形从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开始,穿过隔肌裂隙 向胸腔延伸,进人后纵隔形如“食管囊肿”。重复 畸形多为单个,偶有多个畸形同时发生。

不同部位的重复畸形各有不同的表现
3.结肠重复畸形 畸形肠管两端均与正常肠 管相通者无明显症状。盲闭 的重复畸形多呈长条状肿块, 患儿有大便障碍或便秘,压 迫邻近肠管后引起低位肠梗 阻。有时有鲜红色血便。结 肠重复畸形偶可伴发泌尿生 殖系或直肠、肛管的重复畸 形。

不同部位的重复畸形各有不同的表现
诊断



钡餐检查或钡剂灌肠:可显示肠腔有钡剂充盈缺损或肠 壁有受压切迹,有时钡剂进人异常囊腔,显示其形状、 部位和范围,正常肠管受压移位。 B超检查:判断重复畸形的部位、大小和性质,了解囊 肿内有无分泌物充盈,以及囊肿和消化道的相互关系, 有时通过仔细区分肠重复畸形和肠系膜囊肿的囊壁结构, B超偶尔可鉴别两者。 同位素99mTc扫描:肠重复畸形含有胃黏膜的出血病例, 用同位素99mTc扫描可显示造影剂浓集在异常肠腔。
病因:
脊索与原肠分高异常学说 胚胎期肠管再腔化异常学说 憩室学说 血管学说 尾端孪生学说
病理
从舌根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均可发生重
复畸形,但一般多见于回肠和空肠,约 占所有消化道重复畸形的50%以上,舌根 部最少见。重复畸形发生位置不同,形 成的畸形形态和结构也不完全相同。
病理--大体形态
治疗—手术治疗

3.囊肿开窗内引流术 十二指肠附近的肠重复畸形靠近胆道与胰腺。 强加分离会损伤附近的重要器官,将重复畸形与相 邻的十二指肠壁作部分切除,“开窗”引流能解除 囊肿内压力,两者相通后肠内容物可通畅引流。位 于直肠后侧的重复畸形也可切开直肠后壁,使两腔 互相沟通,如勉强分离常导致直肠壁破损。
临床表现

1.肠梗阻
由于重复畸形中Leabharlann 分泌物不断增多,囊肿体积 増大使肠腔受压或造成阻塞,引起肠梗阻,或因重复 畸形的肿块诱发肠套叠而形成肠梗阻。患儿表现为阵 发性哭闹、呕吐、腹胀和便秘,是消化道重复畸形最 常见的井发症。
临床表现

2.肿块及伴发症状
临床上亦多见。重复畸形的腔内由于黏膜分泌积 聚大量粘液,并逐渐增大,形成肿块。在腹腔可触及 块状物,肿块为囊性、光滑、活动性较大,同时由于 肿块张力高,可使患儿感觉腹部不适或慢性间歇性腹 痛。在胸腔,肿块可引起胸部不适、胸痛、气促及发 绀等压迫症状。

4.直肠重复畸形
早期有进行性排便困难,排 便时肿块可从肛门突出,排便 后回缩,肿物表面有黏膜覆盖, 直肠指检在直肠后可触得囊性 肿块,重复畸形有时开口在会 阴部,粪便从会阴部瘘口挤出。
不同部位的重复畸形各有不同的表现

5.胃重复畸形
多位于胃大弯,其次在胃 后壁及胃小弯,是消化道重复 畸形中唯一可发生在系膜对侧 缘的类型。表现上腹部饱满, 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得肿物,呕 吐不含胆汁,偶有呕血,患儿 体重减轻有营养不良。新生儿 期的胃重复畸形症状与先天性 肥厚性幽门狭窄相似。
治疗—手术治疗

1.重复畸形及肠管部分切除术 由于重复畸形的肠壁与依附的正常肠管有共同 的血液供应,切除畸形肠管时会损伤正常肠管,很 难保留正常肠管,常需同时切除。
治疗—手术治疗

2.单纯重复畸形切除术 适用于孤立的囊肿型重复畸形,它与周围肠管 无共同的血液供应,有单独的壁层,有的悬垂于分 离的肠系膜可以单独切除,
治疗—手术治疗

4.囊壁部分切除术 沿胃大弯走行的重复畸形可切除部分壁层,使 两腔变成单腔,但不能损伤胃或结肠血管,尽量避 免作胃切除,有时可切除囊肿黏膜或腐蚀内壁
治疗—手术治疗
总结:小肠重复畸形一般采用重复畸形及肠管部分切除、 一期肠吻合术,部分孤立的囊肿型重复畸形行单纯重复 畸形切除术。起源于食管的胸腔消化道重复畸形,囊肿 切除有困难时,可作囊肿袋形缝合术;起源于小肠的胸 腔消化道重复畸形可经胸腹联合切口囊肿切除术。十二 指肠重复畸形一般难以完全切除,常采用囊肿开窗内引 流术,结肠重复畸形常进行重复畸形部分肠管切除、一 期吻合术,而直肠重复畸形一般仅作长形开窗引流术。 胃重复畸形可将胃重复部分及胃壁部分切除术,如畸形 涉及幽门或与胰腺组织紧密粘连,则仅作囊壁部分切除、 开窗引流术
不同部位的重复畸形各有不同的表现
2.胸腔消化道重复畸形 多位于后纵隔,压迫心肺和纵隔器官引 起咳嗽、发绀、呼吸困难、纵隔移位。压迫 食管造成食管梗阻和吞咽障碍。衬有胃黏膜 的囊肿腐蚀食管及肺组织产生炎症,纵隔炎 有发热、胸痛,囊肿穿破气管后患儿有咯血 或呕血。胸腔消化道重复畸形可有两种来源: ①食管重复畸形可形成圆形的孤立性囊肿, 依附在食管或支气管,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 重复畸形,穿过膈肌可达胸腔顶部或附于颈 椎,同时可伴发椎体融合、半椎体或脊柱裂, 息儿可同时有肺发育不全、食管闭锁或心脏 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