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斗酒渭城边——李白《送杨子》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斗酒渭城边——李白《送杨子》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斗酒渭城边——李白《送杨子》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斗酒渭城边——李白《送杨子》赏析

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释】

1.斗:计容积的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里形容饮酒之多。

2.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3.垆头:酒坊,酒家。

4.醑(x):美酒。

【译文】

渭城边上我们纵酒言别,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满树的梨花就像积雪那样洁白,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临分别时,送上策马的长鞭。盼望着你到达颍上,那时候新月也应该变圆了。

【写作背景】

本诗一说为唐朝诗人岑参。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溶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雪、杨叶、马鞭、壶醑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像。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才有;梨花是温暖的,春天才有。用雪来比喻梨花,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体现对友人豪迈豁达的祝愿。

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诗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宕开一笔,铺陈叙述。李白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这是李白对朋友的不舍,也是李白个性的写照。

酒是李白诗文的一大母题,诗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浇愁,酒早已成为了李白诗的象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或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甚至有直接以酒肆之名为诗题的《金陵酒肆留别》,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酒的意象在李白诗中大量出现。

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梨花喻雪,在古代诗文中多有出现,同样出名的还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颔联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而梨花、杨叶的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的形象美的特点,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迎风摇曳。然而这美好的春景中却蕴藏着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美好的春日风光却无人陪伴自己欣赏。

此外杨叶即柳叶,柳留谐音,古人折柳相送的传统由来已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送别诗歌与众不同,往往能够将分别之情写成普遍化的集体感受。在这首《送别》中,没有提到送别的友人到底是谁,却把自己的深情厚谊寄托在梨花杨叶这些意象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颈联惜别倾壶醑,临分增马鞭这句是全诗的点题之句,诗文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

的——送别友人。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这是男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没有温婉的语言,也没有依依惜别的柔情,只是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马上赠鞭,以示纪念。同样也是男人的赠别,尽管舍不得却故作豪迈。

尾联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目送友人颍上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这在李白诗文中同样很常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写目的地之景而浮想联翩,因景生情,因景结情,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吧,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的寄托。无论何时何地的人们在送别之时,都会产生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挥手再三别,临歧空断肠的共鸣。我想,诗人也会担忧友人旅途的劳顿吧!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五千年的积淀,一言概括则为雅。无论是送别,还是思念,古人都将自己的浓情蜜意寄于诗文中。古典诗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送别诗在这颗颗明珠上闪烁着一缕缕的光芒。在交通发达、通讯便捷的今天,没有劳劳亭、长亭这些专门为送别而建造的场所,离别之情已显弥足珍贵,不用鸿雁传书,也没有古人的离愁别恨。现在的我们也许只有从古诗词中才能感受到离别的伤感了吧!

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阅读训练】

1.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6分)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说明。(5分)

3.李白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赏析这两联诗句,比较其所运用的手法、所描写的对象、所创造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

运用比喻、夸张(对偶)、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2分)

2.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鉴赏阅读答案__

送杨子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古诗词鉴赏。(2分)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2分)

3.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李诗描写的对象是梨花,岑诗描写的对象是雪。(1分)李诗以梨花似雪、杨叶如烟,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春景图,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2分)岑诗将胡天飞雪描写得如春天的烂漫梨花,表现出边塞奇特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情怀。(2分)

古代诗词中酒的别称(终审稿)

古代诗词中酒的别称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无不对酒这一佳饮挥毫渲染,顾盼流连。于是,酒不再单调地被称为酒,它被赋予了数不胜数的美称爱誉,在诗赋曲词中酝酿,在笙歌夜舞下醇香。 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 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谢逸《闻幼盘弟归喜而有作二首其二》)”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就把酒称作“般若汤”。苏轼《东坡志林·道释》:“僧谓酒为般若汤。”窦革《酒谱·异域九》:“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给甘肃皇台酒题词“香醇般若汤”。 3、杯中物:“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潜《三责子》)“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 4、壶中物:“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张祜《题上饶亭》)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 5、忘忧物:“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晋陶潜《饮酒之七》)“劳将箸下忘忧物,寄与江下爱酒翁。”(唐白居易《钱湖洲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斗酒相次寄道无因同饮聊咏所怀》)酒能使人忘掉忧愁烦恼,故以“忘忧物”为酒的代称。 6、红友:“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小酌红酒》)“留君且住,唤红友传杯,青援剪烛,伴我夜深语。”(清朱彝尊《迈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游皖口》词)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 7、钓诗钩、扫愁帚:“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苏轼《洞庭春色》)古时诗人借酒激发诗兴,解忧消愁,故称酒为“钓诗钩”、“扫愁帚”。 8、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杜甫《拨闷》)“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苏轼《洞庭春色》)“春”为岁之首,又喻大地生机勃勃,万物更新,从而引发人们的希望与向往。唐人好以“春”为酒的代称。《国史补》云:酒有郢之富春,乌程之若下春,萦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

李白与酒(2)

李白与酒(2) 一 李白写酒名篇《月下独酌四首》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李白饮酒的情态及其对酒和饮酒的看法。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花间饮,月下舞,气氛热烈,情绪乐观。在醉中、在狂歌劲舞中,诗人想象着自己飘然成仙,所以和月和影相约在遥远的云汉相会。自醉方能醉人。表面上看,诗人“举杯邀明月”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孤独凄凉。不仅狂饮、痛饮,李白还要为自己狂饮、痛饮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晋书;天文志上》说:“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卷十一)《神异经》说:“西北荒中有酒泉,人饮此酒,酒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樽,取一樽,复一樽出,与天地同休,无乾时,饮此酒人,不死长生。”(《艺文类聚》卷七十二)诗人说,不光是人喜欢酒,连天地都喜欢酒,否则,天上就不会有酒旗星,地上也不会有酒泉的存在了。天地既然同时爱酒,那么好酒好饮就自然不愧对天地了。在诗人看来,不饮酒既有悖于自然常理,也有悖于人性、人情。《三国志;徐邈传》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诗人说清如“圣人”、浊如“贤人”的各种酒既已尝过,那又何必求什么神仙呢?饮三杯即通

李白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其一[1]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饮,影徒⑸随我身。 暂伴月将⑹影,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乱⑼。 醒时同交欢⑽,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⑾,相期⑿邈⒀云汉⒁。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解】: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⑷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⑿相期:相约会。 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注解】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 摘要:李白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被人们称为“诗仙”、“酒仙”,他的诗中有酒,因酒成诗,诗与酒成为李白一生的精彩写照。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确遭奸人阻挠,他生性浪漫却率被现实打击,这些都让他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文化;酒;诗;李白;政治;性格 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悠久,对这一习俗的记载,先秦以来已屡见不鲜,商人的嗜酒已成为共识。而饮酒之风真正的在中国盛行起来当属魏晋时期。这一方面是因为魏晋时期中国的酿酒工艺有了巨大的发展,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魏晋时期所涌现出的一批饮酒为乐的名士。名士当中最著名的当属竹林七贤,阮咸,阮籍,嵇康,山涛在当时都以饮酒著名,当然还有被后人称为酒神的刘伶。魏晋名士的饮酒多半是由于政治原因所致,他们不愿与权贵妥协才出此下策,同时酒和药又是他们达到“自然”的媒介。魏晋名士通过饮酒当进入“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是神是仙,是与常人不同的智者,在这个世界中他们的身心和思想得到解放,刘伶就曾写出过《酒神颂》这样的经典之作。七贤之后的名士们虽然也是饮酒放浪,但是他们已经不能与七贤相提

并论,他们没有七贤的风度与文才更没有潇洒放纵的心境,只能说他们是效仿而已。魏晋之后经过南北朝的祸乱,中国终于得以统一于隋唐,恰恰就是在盛唐时期一位酒中仙人跃然而出,他就是李白。李白的文才,酒量,心境与七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在理想追求和政治抱负上,李白与竹林七贤相比要更加的积极,尽管他们的结局和境遇那么相似。作为一位诗人,李白与酒同生共死,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诗,而没有了李白的诗,酒又显得那么淡薄无味,以致于后人同时把李白称为“诗仙”和“酒仙”。 李白二十五、六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曾漫游各地。天宝初年,贺知章敬仰其文才,推荐给唐玄宗,后司职翰林,作为侍从草拟公文。不足两年,因怃杨贵妃被谗言而辞官离京。途中李白彷徨苦闷,乘着酒意,一篇传诵甚广的力作《月下独酌》便应运而生。诗人独自在外,于月色满地的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邀月对影,结伴成三人,时而同饮,时而欢歌,载歌载舞,宛如友人聚会放歌畅饮,不亦乐乎。与月光、影子成群同饮共舞,这,当然是诗人的一种幻觉而已,或许李白喝了不少酒而酩酊大醉,开始梦游了吧。然而,李白当时毕竟是“暂伴月将影”,而非“行乐及春”、“永结无情”,因此,诗中字里行间显露其“借酒浇愁”、“抽刀断水”的伤感之情。 当李白遭受了一连串挫折之后,回望曾经所走过之路,个人抱负仍无着落,才华不得舒展,因而“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了远大的

与李白诗情有关的三个关键字酒﹑月﹑剑

与李白诗情有关的三个关键字:酒﹑月﹑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题记 通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描写酒﹑月﹑剑等意象的可谓比比皆是;综观李白的人生,我们也可以看到,酒﹑月﹑剑及与之相关的诗几乎包含了他生命的全部。因此,要读懂李白,就应该从这三个关键字入手。月亮最富有诗意,最让他心旌摇动,才思不绝;饮酒能涤荡他胸中的块垒,消愁释怀;舞剑是他外部的摧发,个性得以张扬;所以,他写起诗来,往往落笔天外,纵横捭阖,清新俊逸,自然天成。 唐诗是诗歌的珠穆朗玛峰,而李白又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因此,可以说,李白就是巅峰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多首,相对许多多产诗人来说并不算多,但他的诗作却熠熠生辉, “光芒万古长”。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出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李白一生怀有远大的抱负,且积极进取,他总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从《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诗篇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就是代表。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之下被玄宗召入长安,短暂的长安生活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济苍生”的伟大抱负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于是,难以言状的痛苦与愤懑郁积其胸。“愤怒出好诗,情乱出文学。”他愤怒了,感情错乱了。于是,便有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著名诗篇。它们或仰怀古人雄,或逸兴壮思飞,或自悲身世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此后,李白过着流浪漂泊的生活,他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表达出了他那种酷爱自由、放荡不羁的情怀。回归大自然,热切拥抱大自然才是他的归宿。那奇险的山川与他那不羁的性格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完成了他傲岸人格的升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诗人以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尽情地挥洒,摄人心魄。美妙奇幻的仙境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深沉的苦闷与抑郁烟消云散,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晴天霹雳,振聋发聩。 李白是豪放的、浪漫的,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有反映现实主义的力作,如《塞下曲》、《战城南》、《丁都护歌》等。他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终其一生,他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去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他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李白来说,诗就是他的事业。他热爱这一事业,创作是他的第一需要。他以诗畅情,用诗呐喊。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梦也写诗。诗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以诗获宠,因诗获罪;以诗进,以诗退;进亦忧,退亦忧,是那样淡泊自然。他用生命的激情铸就了他昂扬的风采,用优美的诗篇昭示了大唐气象。也许,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其“诗仙”的美誉实属当之无愧。 在他的诗篇中,酒、月、剑等意象为何反复出现?其实,这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酒豪、月柔、剑烈分别体现了他的豪气、仙气、任侠气。

《古典诗词鉴赏》期末复习

《古典诗词鉴赏》期末复习 考核重点 教材各章节概述 先秦诗歌概述 《诗经》概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尊为《诗经》。 《诗经》分类 ?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作品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即土风,指带有诸候各国地方色彩的乐歌,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160 篇。艺术性比较高,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是正的意思,即正声。包括大雅、小雅两部分。诗歌内容多与时政有关。 ?颂,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分周、鲁、商三颂。 《诗经》艺术手法 ?赋、比、兴是前人根据《诗经》作品概括出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和风、雅、颂一起,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阵直叙;比,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是触物兴词。赋、比、兴三种手法,往往交相使用。 《诗经》的语言形式 ?四言为主的句式。四言诗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而迫促。通篇如是,会有呆板单调的感觉。 ?重章叠句、叠字。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能使节奏舒卷徐缓,读来回环往复,利于抒情和增强音乐性,并补四言节奏迫促之局限。 《诗经》代表作品 ?《关雎》 ?《蒹葭》 ?《氓》 楚辞概况 ?战国后期,楚国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屈原,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就是后世所说的“楚辞”。楚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句子长短不一,句式灵活,多用兮字。 屈原 ?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青壮年时很受楚怀王的信任。但他后来被谗见疏,不被怀王信任了,以后又被流放,虽后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直到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 ?“风”“骚”并举:国风;离骚。 《古诗十九首》 ?情感类型: ?宦游失意士子的悲哀; ?与士子远游相对应地是妻子困守家园,思妇的伤别念远; ?对年命短暂的悲哀,忧生惧死的情绪。 建安文学 ?汉献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建安”,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这稍前和稍后一段时期内的文学,一般统称为“建安文学”。“文学的自觉时代”。

浅谈李白与酒

浅谈李白与酒 【摘要】若论酒中仙人,当之无愧的自然是诗仙李白。李白一生放荡不羁,诗作甚丰,他大多数的传世名篇都是在半醉半梦中写就的,他一生以酒会友,以友舒怀,以酒为朋,嗜酒如命。他借酒助兴,酒中作诗,诗中有酒,酒诗颇具深意。李白将人生体味诉诸于酒,由酒来激发,以诗来张扬,诗歌因奇绝的想象与酒的醇香而获得了生命的品质。他将酒与诗的完美结合,以瑰丽肆意谱了一曲“酒神颂”,把整个盛唐带上了浪漫主义的巅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千年不衰。本文就其酒诗进行分类探讨,寻找其诗酒诗创作的思想很源、人生价值取向及酒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酒诗送别郁结糊涂豪情太白精神 一、别友酒诗 古人与友分别时,均要饮酒设宴,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祝愿等思想感情。李白将离别的心情倾在酒杯中为友人壮行,如《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此诗饯别风格平淡、自然朴质。天宝三年,由于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生活使他看清了朝廷的腐败,常醉酒狂放,被玄宗疏远,最后不得不自请放还。次年,与杜甫第二次分别时,做《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中别后重逢,又举杯相送,表达出了人生

的悲欢离合,感慨世事艰辛。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与自京放还的孟浩然相见时所作《赠孟浩然》。其中孟把酒赏月,常常醉于月色中,盛唐的繁荣激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科举的失败造成政治上的失意,最后归隐。这同样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在开元年间第一次到长安求仕,同样失意而归,最后寄情山水,不得不漫游祖国的江河山川,虽已是“文窃四海声”,但却落得“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中。 二、糊涂酒诗 当李白历尽沧桑之后,就会在酒中思考现实,追求人生的契机,产生了难得糊涂、及时行乐的心理思想。这偏重于消解不快,平衡心理。首当其冲的是《把酒问月》。此诗饮酒问月,与苏轼的《水歌调头》风格相似.。在广袤的时空中思考宇宙人生:何时有月亮?想象嫦娥与谁为邻?从而发出了宇宙之恒、人之渺小:今人古人皆流水!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与自由。对自身一定的解脱。故有“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感慨。 又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写自己因李璘之事长流夜郎。“借巴陵无限酒”醉倒在洞庭湖的秋天,淋漓尽致表露出内心的悲愤苦闷,报国无门,就抚平了作者苦痛与创伤。 在李白传世名篇《行路难》中,对历史的观照中重新发现现实,从而发出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赠新平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新平少年 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鞴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注:李白天宝三年(744)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及此诗,他蒙冤上书自白,并恳求裴长史引荐。但裴氏听信流言,拒绝了他的要求。李白遂决意西入长安寻求出路。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自认为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同时也是自比眼前的遭遇有 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B. 后十句由咏史转入言志,“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表明自己处境困顿,但仍 怀高洁之志。 C. 最后四句以猛虎、雄鹰自比,说明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 有如被缚的雄鹰,不能展翅腾越,搏击长空之志无法实现。 D. 本诗咏史言志,赋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目前困境,一展雄才的内心情感。 16.本诗选取了韩信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绘春天的景致,也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对照,正所谓“春愁隔夜生”。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出了水天辉映、星月晶莹的美景。 (3)秦观的《鹊桥仙》中“▲,▲”两句,写出了恋人相聚时的情意缠绵和相会的时光美好短暂。 (4)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形神兼备,描摹了箜篌乐声清脆悲

李白 诗歌鉴赏之谈酒

李白酒诗赏 李白自幼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鉴,并好行侠。曾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饮酒给他饮出个“傲万户侯”的千首诗,饮出了“酒仙”和“诗仙”的千古美名,也饮出了达官权贵对他的白眼。总之,李白的喜怒哀乐都与喝酒密切相关,他的终生都与酒接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写了许多饮酒诗,,颇为人们喜爱,民间又有“太白遗风”的酒帘流传后世。李白自诩,“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

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月下独酌》虽全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句句藏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了额度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在花好月圆的良宵,酒兴大发,却无亲朋好友共饮,只好邀天上月亮和月下身影共饮,且饮且歌且舞直至酩酊大醉,在“春日醉起言志”中,借酒浇愁被表达的更明白透彻:“处世若大梦,胡为老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月明,曲尽已忘情。”胸怀济世之志的李白怀才不遇,又遭谗逐,一生坎坷,不禁产生“醉酒当歌,人生几何”之感,不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前四句在消极颓废中可以想见李白内心的愁苦,以及借酒消愁的心情。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年轻朋友们多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自己早年东游扬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可见李白是一位轻财重义,交游极广的诗人。这次,

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年论文 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唐莉敏学号:201121010134 论文题目: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 指导教师:张芹职称:副教授 2012年12月22日

摘要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尤其是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饱读诗书,受儒释道及其他思想的影响,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性格。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其内心情感的酒意象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个性张扬、魅力无限又极其苦闷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酒;意象;启示

目录 一、引言 (1) 二、正文........................................... (2) (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2)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2) 2、诗歌的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2) (1)内视性 (2) (2)象征性 (2) (3)多义性 (2) (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3) 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3)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 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4) 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5) 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5 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5) 三、结语 (6) 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5) 1、浓郁的诗酒情结 (5) 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5)

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文化大国,而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璀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酒”作为一种符号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其本身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观,而且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 一、诗酒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字中的一大奇迹,其历史悠悠数千年,其内涵之深厚非其他古老文字能比拟。酒与汉语文化结缘也是深厚的,酿成香溢的“文化美酒”。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远古时期,酒便已经出现。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史记》中记载: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酒与“久”谐音,所以无论是亲朋宴会,过节人们都要以酒助兴,举杯畅饮。自然古典诗歌中酒出现了一种以酒意命名的创作。 酒是最重要的饮料之一,人们充分享受饮酒的愉悦与美感,并创造造出一系列有关的汉字。甲骨文中有“酉”字即“酒”字,《说文》中关于酉部的字有数十个,有的关于制造,有的关于酒质,有的关于饮者状态,不一而足。而汉语中反映、记录酒文化的词语、成语、典故、谚语更是数不胜数。 二、先秦时期的诗酒文化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例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推杯换盏之际,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还有先秦时期的《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中原有寂,庶民采之。螟岭有子,踝赢负之。教诲尔子,式榖似之。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唐寅《把酒对月歌》诗词赏析

唐寅《把酒对月歌》诗词赏析 把酒对月歌 明代: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一作:桃花)译文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 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注释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并引以自况。“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贝煜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侧面说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古典诗词赏析:李白《秋风词》赏析

古典诗词赏析:李白《秋风词》赏析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落叶聚还(hu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n):牵绊,牵扯,牵挂。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

李白与酒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李白的佚事之多在古代文人中是屈指可数的,而他的佚事有不少与酒有关。李白的诗飘逸潇洒,自为高格,其喝酒的风度也不同凡响,颇有品位。不论嗜酒还是醉酒,都使人赏心悦目,久久回味。李白有诗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汪伦是桃花潭当地的一个农民,因久慕李白的诗名,颇想与李白相见,就书信一封给李白,信中说:“我这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君何不来一游?”李白收信后,赶来汪伦家,并不见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说:十里桃花是指十里桃花潭,万家酒店是本酒店店名。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在汪伦家连住几天,两人成为好友。李白性格豪爽,向来不把钱财当一回事。李白出身商人之家,家境富裕。出川时,携不少钱财,一路施舍,途不过半,囊中已空。嗜洒是李白的一大爱好。李白诗《将进酒》有这样的句子:“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君同销万古愁。”何等爽快、慷慨,为一醉方休,连好马、贵重的皮衣都可拿去换酒。何况,是主人的马和衣。李白喝酒,无人对饮,也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酉阳杂俎》有一则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佚事,说唐玄宗闻李白名播海内,便召见李白。李白进殿气宇轩昂,气度非凡。唐玄宗见状顿觉失去帝王之尊,便命李白脱靴。李白把脚伸向高力士,说:“脱靴。”高力士立为脱之。李白入朝廷做了翰林侍奉,没有实事,政治报负没法实现,每日沉湎于酒。有时玄宗令他撰乐词,他醉不可支,只得令人用水浇醒。醒来,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见《唐国史补》)因此,时有“醉圣“的称号。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酒醉中所做文章,竟毫无错误,与不醉人议事,结果皆不出他的见解。(见《开元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载,兴庆宫沉香亭牡丹盛开,均花中异品。一日,玄宗与贵妃前来赏花,李龟年率梨园众弟人演唱助兴。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篇。李白乘醉而来,立赋词三首,其一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恨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词毕,玄宗十分满意,由此待李白殊厚。事后,高力士因脱靴事耿耿于怀,就对杨贵妃说:“李学士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杨贵妃深以为然。后玄宗三次要为李白加官,均受阻于贵妃。不过李白后来去官离开,跟唱酒误事也有关系。?唐才子传》载李白醉骑毛驴闯华阴县衙的事也颇有趣,因笔者已在《雪夜上华山》一文中提及,此处就从略了。最后,要提及李白的死。史载李白62岁死于疾病,而《唐才子传》又说了个颇为离奇的醉酒故事: 说李白晚年好黄老之术,曾度牛渚矶,见水中一轮晧月,乃乘醉下水捞月,沉溺而死。李白一生与诗、酒为伴,豪爽不羁,又好交游,生时就以诗和人品名满天下,不象杜甫生时名气尚不大,因此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佚事,有实有虚,都寄予了当时和后来人们对他的景仰和喜爱。这里只选择了与酒有关的几则佚事,与文友共享。

(完整版)诗词中的酒文化汇总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要目 ?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 五、吟诗读词唱曲说酒 ? 六、诗酒诗选 ?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佳作。 ?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建安诗人通过饮酒,倾吐出慷慨悲凉的生命之歌。 ? 酒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手段和工具。 ?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格调慷慨悲凉,深沉雄壮。 ? 它表达了曹操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抱负,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 虽然诗人感慨生命有限,但并不让人觉得消沉, ? 究其原因,乃在于他的“对酒当歌”——正是酒力的烘托,使诗人的慨叹得以升华。 ?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就是“酒”。 ?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得上“名士”的标准。 ?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程度。 ?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

浅谈白的诗酒人生 唐代一大诗人白,一生曲折坎坷,面对狂风暴雨血雨腥风,白这个痴狂之人,唯有用诗歌、用美酒来麻痹他的心灵,来显示他的洒脱。虽然白仗着他的才气,可以在皇帝,在权势,在恶势力面前, 适才放旷,但真正能让他心情解脱的,还是他的诗他的酒,白斗酒诗百篇,也是人们家喻户晓的,他几乎所有的诗、词、文、赋,皆是在酒后创作的,我们且看白的诗酒论人生。 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追求精神和个性解放;评击黑暗,蔑视权贵;渲泄心中的痛苦和悲愤;宣扬及时行乐和人生如梦。这些诗歌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有舒缓活泼的,也有慷慨悲凉的。这些诗歌在思想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别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切人点。 一、仕途失意,把酒咏志 《将进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负与自信。又充分展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深沉忧愤与绝望。它既苍凉悲慨,意气颓放又豪情满腹,壮气凌云。且看此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白闻听朝中之事后,忧患之心顿生。酒酣之后,他拔剑起舞,慨然悲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开篇诗句中的“昨日”不是仅指逝去的岁月,还指开元盛世的大好时光。而当白的宏伟理想尚未实现之时,这些充满希望之光的“昨日”便弃我而去,可见这两句包孕着作者对开元之治消逝和宏图大志未酬的痛惜感慨。当然也含有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惆怅。这里的“今日”也不是仅指眼前的岁月,而是指安史之乱前夕的国家衰乱时期。此时,白心郁结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报国无路之苦有增无减,使他深叹忧心烦乱,愤慨抑郁。此四句写饯别时的心绪,是作者对自己政治感受和世途境遇的艺术概括。 白被后世尊为诗仙,而此《将进酒》一诗,则是太白借酒消愁、以酒抒愤的名作!此诗成于太白被赐金放还长安之后,仕途中的伟大抱负无法施展,诗人只能借酒消愁。在这愁苦的意境中,诗人却从反面述说忧愁使人衰老,以黄河水之流逝联想时光蹉跎,而后,“人生得意须尽欢”,豪放的诗句表现了对权贵的不屑。依稀仿佛,还能看到太白轻蔑的笑。“古来圣贤皆寂寞”,又有一种哀愁。无言,却愈加悲伤。特别是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任情倾泻,真可谓“天然去雕饰”,酒这时已经不是单纯的酒已经成了一种象征。白诗歌中在写酒时都在言志或写壮志难酬后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恼,都是诗人那一颗积极愤世之心的具体体现。 在酒的世界里,白可尽情的游乐欢快,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何等自在逍遥,白的诗似一壶壶醇厚芳香的佳酿,多么沁人心脾啊!白借酒抒发自己的旷放豪情,表明对不合理的社会人生的藐视。“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梁园吟》),何等洒脱!白用酒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激烈壮怀、难平孤偾,发泄自己的郁勃不平之气和抑不住的万千悲慨。“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何等悲怆!白借酒展示自己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描述自己恣意行乐的放诞生活。“忆昔董糟丘,为余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何等痛快!白借酒向青天发问、对明月相邀,在对宇宙的遐想中探求人生哲理,在醉意朦胧中显露自己飘逸浪漫、孤高出尘的形象。“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且停杯一问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等潇洒!白借酒抛却尘世的一切琐屑和得失,忘情于山水,寄心

2019届人教版 古典诗词鉴赏 单元测试 (9)

2019届人教版古典诗词鉴赏单元测试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载(745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作者用“葛洪”的典故对李白提出勉励,希望他能隐居求道、忘怀世事得失。 E.此诗简洁、概括,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2.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②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注:①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即喝醉了。②耆旧: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李诗首联即点题,“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爱” 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 B.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中“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两句,堪称李诗“白首卧松云”一句的生动注解。 C.从体裁来看,两首诗分别是律诗和绝句:从情感来看,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D.两位伟大诗人不约而同都用了“清”字来概括孟浩然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E.两首诗都给予了孟浩然以高度评价,一代诗仙和一代诗圣都为孟浩然作诗,可见作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实至名归。 4.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以上两首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重悼师芳 王闿运① 初月无端入玉棂,露痕如白又如青。 不成眉样②依明镜,遥想啼痕染素馨③。 自是长愁甘解脱,未应多慧语娉婷。 文姬死后知音少,吟尽伤心只自听。 【注释】①王闿运: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师芳:作者四女,婚姻不幸,嫁后早亡。②不成眉样:指年龄尚小。③馨:此处指作为饰物的花。

李白与酒(3)

李白与酒(3) 二 李白诗中还有一个颇具兴味的奇妙现象,就是月与酒在许多时候宛如孪生姊妹一样无法分离。在古人心目中,月是属于与太阳相对的阴柔之物,故又称“太阴”,酒则为阳。阴柔的月增添了李白的飘逸潇洒,阳刚的酒又助长了李白的豪迈快爽。正是这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奇妙的结合,构成李白诗、李白酒的又一特色。就连诗人自己在《杂题四则》中也说: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也。 楼虚月白,秋宇物化。于斯凭阑,身势飞动。非把酒自忘,此兴何极! 这里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物象的描写,而进入到了审美的极境。“惟真醉不自知,惟真痴不自觉”(邓逸梅《艺林散叶续编》),“人物两忘,身在世外”、“如濯魄于冰壶”、“身势飞动”的神奇感受,皆是酒与月相融相合而促成的、带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李白对于酒、月的厚爱,就不能真正了解李白和李白的诗。关于这一点,在李白生活的唐代,就已经引起了有见识、有眼力的诗评家和诗人的注意。如

晚唐诗人皮日休就说:“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七爱诗;李翰林》)。诗、酒、月对于李白来说,往往是三位一体的。 酒与月许多时候在李白笔下是浑融的,所传达出的情感是轻灵洒脱、飘然如仙的。在这类诗中构成的是心凝神释、物我两忘、超然出尘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闲适散淡、远致高情。“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这是一幅绝妙的“仙人醉酒步月图”。“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独酌》),舞月、鸣琴、酌酒,已使诗人忘情忘我,飘然物外。“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送韩侍御之广德》),要“乘”“揽”明月、“赊月色”,皆是由美酒激发的非李白莫属的奇想,诗人的浪漫情调、独特品格于此可见一斑。李白不惟是酒中仙,亦是诗中仙。 李白的诗很少静观,他笔下的景物是服从、服务于抒情的,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性。因此,诗人在月下酒中也不时透出那种如杜甫所说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的豪迈超旷、俊逸快爽。“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会宿》),痛饮百壶,以天地为衾枕,豪迈已极,狂放已极。“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醉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