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金属资源保护

8.3金属资源保护
8.3金属资源保护

8.3金属资源保护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

A.铁丝不变化

B.铁丝逐渐消失

C.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易生锈

B.葡萄糖(C6H12O6)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4.2018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海,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

B.刷防锈漆

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D.给某些部位涂油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包括下列的()

A.合理开采矿物B.寻找金属替代品

C.回收利用金属D.禁止使用铁制品

6.如图,通过实验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丙

B.①②中使用煮沸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

C.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①②③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

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8.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C.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9.“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

10.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比在干燥空气中更易腐蚀C.合金中只有金属元素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

12.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13.下列有关金属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B.钢是纯铁

C.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14.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B.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15.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A .

B .

C .

D .

16.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蚀最慢的是()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D.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17.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18.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19.下列方法中不能防止锅铁腐蚀的是()

A.表层镀锌B.食盐水浸泡C.制成合金D.表层涂油

20.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金属防护栏表面涂刷油漆目的是隔绝空气防止腐蚀

B.生活污水、农药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C.“洗洁精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扇煤炉能增大空气进入量

2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22.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中的铁钉明显生锈

B.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C.③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严重

D.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火或水蒸气)直接接触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3.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性.

(2)实验室有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兴趣小组同学欲验证铝、铁和铜的活泼行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请补充实验具体操作).

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3)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对金属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a、齿轮表面涂油

b、将钢材深埋保存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车圈镀铬.

8.3金属资源保护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D;2.B;3.D;4.C;5.D;6.A;7.B;8.C;9.A;10.B;11.B;12.D;13.C;14.C;15.D;16.A;17.B;18.B;19.B;20.C;21.C;22.C;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3.延展;有红色固体析出;将铝片插入A试管的剩余溶液中;2Al+3CuSO4=Al2(SO4)3+3Cu;铝>铁>铜;bc;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优秀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些常见的含铁、铝、铜等的金属矿物质。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知识点梳理 一、几种主要的金属矿物——矿石 金属资源的存在方式: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化合物性质较活泼,所以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 矿石:工业上把能提炼金属的矿物叫矿石。 常见矿石名称与其主要成分: 二、铁的冶炼 1.钢铁生产的发展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古代和中世纪的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们就开始了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成了我国最主要的金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1亿吨,跃居世界首位。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仪器:铁架台(2个)、硬质玻璃管、单孔橡皮赛(2个)、酒精灯、试管、酒精喷灯、双孔橡皮赛、导气管。 (2)药品:氧化铁粉末、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气体

(3)装置图: (4)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并固定;③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④给氧化铁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5)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6)化学方程式: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2CO+O 2 点燃 2CO 2 Ca(OH)2+CO 2=CaCO 3↓+H 2O (7)注意事项:与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一样,即先通入CO 再加热,实验完毕,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 至试管冷却。 (8)尾气处理:因CO 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在空气中,处理的原则是将CO 燃烧掉转化为无毒的CO 2或收集备用。 3. 工业炼铁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还原剂(CO )将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3)主要设备:高炉 (4)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C+O 2 点燃 CO 2 2CO+O 2 点燃 2CO 2 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CaCO 3 高温 CaO+CO 2↑ CaO+SiO 2 高温 CaSiO 3 注意: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 知识点三 含杂质化学反应的计算 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 X 纯物质质量分数 4.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将含杂质的物质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2)将纯净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各种矿物的图片,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金属资源概况(板书) 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含量 二、铁的冶炼(板书) 1、铁的冶炼史 2、铁的冶炼 [探究与活动] 铁的冶炼 讨论:如何将铁矿石炼成铁?以赤铁矿为原料可能使用的方案: 方案一:加热使Fe 2O 3发生分解反应 方案二: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 2O 3中的“O ” 方案评价: 方案一:要使Fe 2O 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 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 2O 3分解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 进行,成本太高。 方案二:比较切实可行, 讨论:选用什么物质才能使Fe 2O 3失去“O ”呢? 讲解:H 2、C 、CO 等都符合条件,考虑经济效益等因素,一般选用C 或CO 反应原理Fe 2O 3 +3CO==3CO 2+2 Fe 多媒体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多媒体演示:高炉炼铁过程。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高温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的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4.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5.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设备:高炉3.原理:3CO+Fe2O3高温 2Fe+3CO2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 解: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 设: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160 2×56 800t x 562160?=x t 800 x= 160 800562t ? ?=560t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60t÷96%=583t 答: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有水和氧气 2.防锈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 (二)金属资源保护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 防止金属的腐蚀 2. 金属的回收利用 3. 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 寻找代替品:如塑料等

金属资源保护

金属资源保护 发表时间:2017-09-04T16:41:15.07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作者:张连福彭玉梅 [导读] 教材简要地介绍了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张连福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彭玉梅 课标要求及分析: 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内容是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学习水平是了解。 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学习内容是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学习水平是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铁的冶炼,第二部分为金属资源的保护,本课时学习第二部分金属资源的保护。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数字,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探究活动“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归纳总结出:铁钉锈蚀的条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通过讨论进一步巩固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结论进行应用。关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教材首先以图示的方法给出了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形象地说明了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教材简要地介绍了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对于铁制品容易生锈的事实较为熟悉,对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也有所认识,还知道金属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 劣势:学生对于铁制品生锈的原因还缺乏较全面的了解,对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也不是全都清楚,对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尚缺乏全面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标“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和教材分析“通过探究活动‘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归纳总结出:铁钉锈蚀的条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1.防止金属的腐蚀方法。依据课标“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和教材分析“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2.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依据课标“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及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铁制品生锈的原因还缺乏较全面的了解,对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也不是全都清楚,对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学生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 2、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资料等方法,学生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3、通过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的分析、读图8-25及讨论,学生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流程: 环节一、预习交流(预设时间4分钟) 师:提供两份材料和相应图片,指出金属资源的宝贵。 资料一: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 资料二: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 40%。 提问: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学生看资料、思考、回答。 【点评:整合教材,通过具体数字,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环节二、问题导学(预设时间15分钟) 引入新课:人类需要保护金属资源(板书:二、课题金属资源保护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学生提前一周准备实验) 师:一周前我们共同做了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实验,通过一周的观察现在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各小组代表:试管1:生锈。试管2:不生锈。试管3:不生锈。 结: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师:我们回顾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试管2中为什么要用煮沸过的蒸馏水,且要加入植物油? 2、试管3中为什么要将空气干燥?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点评:学生实验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的关键,培养学生实验中认真、细致、严谨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提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起保护里层铝的作用。铁锈是否也能保护里层的铁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8页正文第一段后回答。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引入,介绍地球上 及我国金属资源情况。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3、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整体,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材料、资料、准备演示实验8-3、课件制作 实验用品:具支试管20×15(3支)、铁架台(2)、酒精灯(2个)、防风罩一个、磁铁浓硫酸、甲酸、澄清的石灰水等。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查找金属资源的有关资料:金属矿石图片、我国金属资源的分布、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 [教学过程] 一、铁的冶炼

分析实验现象,完成反应方程式。介绍炼铁的原理 课件展示—我国钢铁产量变化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 一.铁的冶炼 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 解一: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 设: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160 2×56 800t x 562160 =x t 800

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说课稿

金属资源保护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前两节课在内容上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金属腐蚀条件的探究,使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再介绍废金属的遗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的化学素养切实得到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阶段学生的认知基础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对“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等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小组内同学合作也较为默契,希望老师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为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探究习惯的养成,本课题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和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策略第一次对物质进行较系统的探究,掌握金属腐蚀的条件、影响生锈的外界因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和原理; 2、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进行素材收集、实验设计、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学会课后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实践调查等获取知识的方法; 3、初步学会小论文的撰写与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在小组探究实验及交流讨论中的合作学习态度; 2、通过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的阅读、调查实践等探究过程的体会,逐步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钢铁锈蚀的条件及金属防护的方法; 难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 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问题发现、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实践应用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营造一种学生思维激发、主动探究、勇于交流、善于表达的和谐教学氛围,在一步一步的情感升华中突破难点,最后在和谐而又充满爱的气氛中完成本课题的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音乐、图片、动画、影片片段、铁钉生锈实验 2、学生准备:收集生锈的铁制品、分小组探究铁钉生锈条件并做好记录 (二)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播放《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回放影片《泰坦尼克号》的沉船过程,展示“渡江轮”的生锈图片,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教师引导进入新课——《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2、实物呈现,提出问题 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事先收集到的不同的生锈的铁制品,由各小组代表提出他们所发现的问题。 (此过程应在课前组织学生在同组内交流搜集到的事实材料,课堂上则尽量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展示,对他们的参与进行及时的鼓励,帮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教案)

第2课时金属资源保护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一些废弃金属对环境会造成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重点】 1.铁的锈蚀条件及其防护。 2.金属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 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吗?我们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然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大问题。 【课件展示】 多媒体播放视频——钢铁的锈蚀和危害 【活动与探究】

让学生分组将一周前做的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展示给大家,交流说明操作方法,记录现象,分析归纳出结论。 【交流归纳】 1.实验步骤:第一支试管中铁钉一半在空气中,一半在水中;第二支试管中铁钉完全浸没在刚煮过的蒸馏水中,上面盖一层植物油;第三支试管中,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2.实验现象:一周后第一支试管中铁钉生锈,且在水与空气的界面处生锈最严重;第二支和第三支试管中铁钉均没有生锈。 3.实验结论:铁生锈实质是铁、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 是Fe 20 3 ?xH 2 0,结构疏松,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 【讨论回答】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请你提出可以用什么方法或思路来防止铁生锈? 2.讨论自行车各部件分别采用什么防锈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归纳总结】 防锈的方法: 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 2.表面涂油、油漆或表面镀上其他耐腐蚀的金属。 3.通过化学反应使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4.制成合金如不锈钢。 【过渡】 上面我们讨论分析了铁制品的锈蚀和防护,对金属资源,除了采取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使金属资源得到保护呢? 【阅读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 18~P 19 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保护金属资源? 2.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哪些? 3.回收金属,有哪些现实意义? 【归纳总结】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 1.防止金属的腐蚀; 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3.合理开采金属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铁制品腐蚀和防护,同时讨论了金属资源的保护问题。 金属资源不可再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资源呈日益短缺之势,故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希望大家能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习,且能将来利用你的智慧找出更多的金属代用品,从而使我们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的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一些废弃金属对环境会造成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4.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5.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5.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 解: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 设: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160 2×56 800t x 562160?=x t 800 x= 160 800562t ? ?=560t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60t÷96%=583t 答: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金属的利用和保护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 A.FeO B.Fe2O3C.Fe3O4D.FeCO3 2.为了防止铁受腐蚀,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在金属铁制品表面涂上油B.在铁制品表面涂上金属锌 C.把铁制品浸在水里使它与空气隔绝D.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与干燥 3.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 ) ①涂油②刷油漆③砂纸擦④镀铬⑤水洗⑥烤蓝 A.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①④ 4.①氧气②空气③生铁④赤铁矿⑤石灰石⑥生石灰⑦无烟煤.⑧焦炭,炼铁高炉中投放的基本原料是以上物质的哪几种( ) A .①③⑤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⑥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说法中,你不赞成的是( ) A.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B.地球上除少数的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 D.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都是保护都都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铁、铝、铜均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B.早在商朝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C.把生铁炼成钢就是把生铁中的杂质全部氧化除去 D.赤铁矿、菱铁矿、黄铜矿、磁铁矿都是铁的合金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 C.焦炭、石灰石、氧化亚铁、赤铁矿均为炼铁的直接原料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8.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黄铁矿B.菱铁矿 C.不锈钢D.含氧质量分数为30%的氧化铁 9.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含铁的质量分数为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数目为( ) A.1 B.2 C.4 D.3 10.将8.4g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跟一定质量的铁的氧化物恰好完全反应,得到黑色粉11.2g,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Fe3O4B.FeO C.Fe2O3D.FeCO3 11.欲使Fe2O3与Fe3O4两种物质中含有等质量的铁元素,则Fe2O3与Fe3O4的质量比为( ) A.20∶29 B.30∶29 C.29∶30 D.3∶4 12.某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 A.60% B..96%C.80%D.75% 13.欲冶炼含铁96%生铁336t,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多少(杂质中不含铁)? 能力提高 14.Fe2O3与Fe3O4两物质的质量相等,则Fe2O3和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0∶29 B.30:∶29 C.87∶80 D.29∶30 15.在高温条件下8.4g一氧化碳跟17.4g铁的氧化物恰好完全反应,则该铁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课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投影仪(或录像机、图片等)、矿物标本(或图片)。 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金属资源概况及铁的冶炼和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第二课时: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及金属资源的保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或用投影如下图展示)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8.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 课时)教案 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教学,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强烈感受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并结合“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 动去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认识到金 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以便于让学生懂 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 难点: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与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题内容;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钉锈蚀”实验,观察并记录 铁钉锈蚀情况。收集的有关金属回收利用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二、金属资源保护

防锈方法的确定,可以结合第七单元学过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运用知识的思路:了解反应的条件——促进或破坏反应的条件——达到某一目的。

[板书设计]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实验报告: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水和氧气 3.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 (二)金属资源保护 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1.防止金属的腐蚀; 2.金属的回收利用; 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课堂评价练习] 一、选择题 1.据估计每年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下列防锈措施中不正确 ...的是() ①涂油②刷漆③砂纸④镀金属⑤经常用雨水冲洗⑥烤蓝 A.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④ 2.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说法中,你不赞成的是() A.地球上除少数不活泼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和环境 D.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3.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蚀最慢的是()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 二、简答题 4.将一根干燥的铁丝弯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并将其两端分 别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甲中和盛有植物油的烧杯乙中,放 置数天后,观察铁丝A,B,C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是否相 同?若有不同则三处各有什么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 5.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睛框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

金属资源保护(导学案)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 课前自主学习 明确课标要求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拓展: 铁生锈与铝生锈的区别:(1)铁生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xH 2O )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覆盖在铝表面,从而保护里层的铝不再与氧气等反应,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规律总结: 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为:使钢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只要消除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防止钢铁锈蚀。 规律总结: 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因此,人们应当重视金属资源的保护,合理开采 金属矿物。

教学板书铁钉完全浸没在刚煮过的蒸馏水中,上面盖一层植物油;第三支试管中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2)实验现象:一周后第一支试管中铁钉生锈,且在水与空气的界面处生锈最严重;第二支试管和第三支试管中铁钉均没有生锈。 (3)实验结论:铁在与水和空气(O2)同时接触时易生锈,且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2.铁制品的防护措施 (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洁净。 (2)为其穿层耐腐蚀的外衣(如涂油、刷漆等)。 (3)制成合金(如不锈钢)。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途径 1.防止金属的腐蚀。 2.回收和利用废旧金属。 3.合理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铁制品腐蚀和防护,同时讨论了金属资源的保护问题。 金属资源不可再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资源呈日益短缺之势,故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希望大家能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习,且能将来利用你的智慧找出更多的金属代用品,从而使我们不再为金属资源的匮乏而发愁。 课堂析疑解难 教材习题解答 练习与应用(P21) 2.铁钉在(2)、(3)两种情况下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了复 杂的化学反应,在干燥的空气中没有(或缺少)水,植物油中没有氧气和水。 3.(1)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缺少水分。 (2)用干布擦掉水分,保持自行车干燥,擦干后用带油的布擦,在自行车 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水分不易侵入,可以防止铁生锈。如果不擦掉水分,直 接用带油的布擦,不仅不易擦干,而且还容易将水覆盖在油层下面,使铁生锈。 \[提示:ZnCO3分解生成ZnO,ZnO与C反应生成Zn。\] 7.提示:从使用后擦拭干净、保持干燥、涂油等方法进行比较。例如: 菜刀、水果刀:擦拭干净,涂上植物油。 剪刀:擦拭干净,保持干燥。 铁制农具:擦拭干净,涂上黄油或机油。 易错提醒: 铁燃烧与铁生锈的实质 相同,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 但也有区别:铁燃烧是剧烈 的氧化反应,条件是铁丝在 氧气(并非空气)中燃烧, 其产物是Fe3O4,呈黑色; 而铁生锈则属于缓慢氧化, 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 触,其产物是铁锈,主要成 分是Fe2O3·xH2O,呈红褐 色。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课前组织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内容,让学生记录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结果,并从中应道学生如何由实验来分析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 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教学,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强烈感受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并结合“调查与研究”,使学生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去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 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以便 于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 难点: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与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题内容;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钉锈蚀”实验,观 察并记录铁钉锈蚀情况。收集的有关金属回收利用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二、金属资源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防锈方法的确定,可以结合第七单元学过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

(二)金属资源保护

[板书设计]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实验报告: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水和氧气 3.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二)金属资源保护 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1.防止金属的腐蚀; 2.金属的回收利用; 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的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4.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5.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 解: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 设: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160 2×56 800t x 562160?=x t 800 x= 160 800562t ??=560t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560t÷96%=583t 答: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 护》教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铁生锈的条件探究,让学生知道铁锈蚀的条件,并体验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让学生找出防止铁锈蚀的原理和方法。 3、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知道保护金属资源的几种有效途径,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并找出防止铁锈蚀的原理;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来证明铁生锈的条件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金属资源的保护。为什么要保护金属资源呢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中的金属都怎么了 学生回答:生锈 【提问】说的对。金属生锈说明它被腐蚀了,那你能猜到全世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占其年产量的多少呢 学生猜测回答: 【过渡】猜的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资料。

资料:据有关报道,现在全世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约一亿吨,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全球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7000亿美元。 【强调】一亿吨、20%~40%,7000亿美元,这些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啊那我们要如何来保护金属资源呢 学生回答:防止金属腐蚀。 【过渡】对!为了更好的保护金属资源,我们就要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引出课题并板书)。 【过渡】你知道目前年产量最大的金属是哪种么 学生回答:铁。 【过渡】说的对!所以我们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的就是铁的锈蚀和防护。 【提问】铁锈蚀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与氧气反应。 【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条件呢 【提示】你觉得铁制品在干燥的环境中还是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锈蚀 学生回答:潮湿的环境中。 【提问】恩,说的很对。那你猜一猜,铁锈蚀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学生回答:铁锈蚀需要氧气和水。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说课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说课的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来阐述该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题三的第一课时。整个课题三内容之所以放在前面2节课的结尾,是对前面2个课题的总结衍生也是理论基础到生活实际的升华。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为金属资源的概况和铁的冶炼,铁作为常见的金属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物质,但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清楚其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以及冶炼方式。学习这节课,首先通过与上节课金属活动顺序表联系,让学生能够了解各种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又通过对实验室还原氧化铁及高炉炼铁的了解,使学生了解铁矿石能被还原成铁。这样一来,学生对常见的铁有了更深克的认识,并且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在小组探究实验及交流讨论中的合作学习态度;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个学期对“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学习,学生对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熟悉了简

8.3金属资源保护

8.3金属资源保护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 A.铁丝不变化 B.铁丝逐渐消失 C.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易生锈 B.葡萄糖(C6H12O6)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4.2018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海,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 B.刷防锈漆 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D.给某些部位涂油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包括下列的() A.合理开采矿物B.寻找金属替代品 C.回收利用金属D.禁止使用铁制品 6.如图,通过实验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丙 B.①②中使用煮沸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 C.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①②③对比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 7.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8.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C.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9.“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