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损伤模型

细胞损伤模型
细胞损伤模型

一、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建立(CCl4和H2O2)

1大鼠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大鼠4%戊巴比妥麻醉,门静脉插管,先以无钙灌流液灌流,继以37℃通入O2的Ⅳ型胶原酶灌流液继续循环灌流15 min。将肝脏移至一平皿内,轻轻撕去肝包膜后,加入含5%小牛血清的清洗液,用吸管吹打成单个肝细胞悬液,200目尼龙网过滤,低速离心(500 r·min-1,1 min,4℃)弃上清,同法用清洗液反复洗3次。然后用完全1640培养液(内含10%小牛血清,105U·L-1青霉素,100 mg·L-1链霉素和10 mg·L-1胰岛素)制成1×109个·L-1肝细胞悬液。分离的肝细胞经0.6%台盼蓝拒染法测得细胞活力大于90%,高碘酸雪夫反应显示糖原法鉴定99%为肝实质细胞。

将上述肝细胞悬液分别加入24孔(每孔1 ml)和96孔(每孔0.1 ml)培养板中,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16 h后可见肝细胞贴壁于培养板孔底上生长。

2CCl4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的建立肝细胞培养12 h后,吸弃上清,更换培养液并加入不同浓度的CCl4〔(1~16mmol·L-1),以少量的二甲亚砜助溶,二甲亚砜终浓度为0.1%(体积分数)〕,作用不同时间(1~12 h)后,收集24孔板中培养上清检测AST,以及肝细胞的MDA含量和GSHpx活性;同步测定96孔板中培养肝细胞的MTT 反应。根据检测结果制备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的量效和时效曲线。选择最造损伤浓度和损伤时间制备肝细胞的损伤模型,同时设溶媒对照组,每组至少设3个复孔。

3H2O2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的建立同法更换培养液,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0.2~3.2 mmol·L-1),作用不同时间(0.5~4 h)后,收集24孔板中培养上清检测ALT,测定肝细胞的MDA含量;同步测定96孔板中培养肝细胞的MTT反应。根据检测结果制备H2O2诱导肝细胞损伤的量效和时效曲线,选择最适损伤浓度和损伤时间制备肝细胞的损伤模型,同时设溶媒对照组,每组至少设3个复孔。

4检测指标

(1)AST、ALT的测定培养的肝细胞经离心(1 800 r·min-1,10 min)后收集上清,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测定上清液中AST和(或)ALT活性,结果以U·(106 cell)-1表示。

(2)肝细胞增殖试验采用MTT比色法。

(3)肝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测定先制备GSH标准曲线。弃肝细胞培养上清,加入0.2%Triton-100水溶液0.5 ml,混匀,2 min后,离心(2 5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肝细胞样品)0.4 ml,另设样品空白管,非酶反应管和试剂空白管,加入各种试剂。混匀后立即计时,静置12 min后,以样品空白管调零点,于423 nm波长处读得吸光度(A)值。在GSH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GSH波度。GSHpx 酶活力单位是在37℃,pH6.5条件下,每106个肝细胞、每分钟使GSH浓度下降1 μmol 为1个酶活力单位。计算公式为:GSHpx活力单位=([GSH]非酶管-[GSH]样品管-[GSH]试剂空白管)/3。结果以U·(106 cell)-1表示。

(4 )肝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先制备MDA标准曲线。弃肝细胞培养上清,加入生理盐水1 ml,混匀,移入离心管中,离心(2 500 r·min-1,10 min),弃上清,

加15%TCA 2 ml,破坏细胞并沉淀蛋白质,加入0.67%TBA 2 ml,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根据样本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浓度,结果以nmol·(106 cell)-1表示。

(5)数据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变量间相互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

二、体内肝损伤模型(酒精)

1、材料纯系SD雄性大鼠,体重180g~200 g,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食用酒精选用北京酿酒总厂出品的56度红星二锅头。

2、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饲养在23℃~25℃室内,自由进食、进水;根据大鼠体重,A、B、C、D组每日用56°红星二锅头白酒以10ml/1Kg分别灌胃0、4周、8周和12周;E组于酒精灌胃12周后,停止灌胃4周。大鼠通过股动脉采血处死,收集血浆和肝脏标本。

3、主要指标检测

(1)肝功能:应用日立717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

(2)氧化抗氧化物质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分别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3)大鼠肝脏病理检查: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肝脏,称重后一部分以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作病理,作常规石蜡切块并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用半定量法分别判定脂肪变性、及酒精性肝炎炎症活动度

三、四氯化碳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

原代培养的正常大鼠肝细胞培养24h(贴壁良好)后,置培养皿于一密闭的塑料盒,内置四氯化碳0.4M容积,37度90min,造成肝细胞损伤的模型,后转入正常培养,进行下一步实验。(即熏蒸法)

肝细胞培养12h后,吸弃上清,更换培养液并加入CCL4 8mM(事先用DMSO溶解,DMSO 终浓度1%),作用6h后收集24孔板中培养上清检测AST以及肝细胞MDA含量盒GSHpx 活性,评价损伤程度。(常用方法)

四、醋氨酚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

肝细胞培养24h后,用清洗液洗2次,培养液洗1次,然后换以20mM醋氨酚的培养液,继续培养12h,取培养液,进行下一步实验。

五、过氧化氢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

肝细胞培养24h后,吸弃上清液,更换培养液并加入H2O2 0.6mM,作用1h后,收集24孔板中的培养上清液检测AST活性和MDA含量。

六、氰化钾缺氧肝细胞损伤模型

肝细胞培养24h后,贴壁生长良好的肝细胞中加入氰化钾2.5mM,继续培养2h,定量检测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以及酶的活性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本模型可以更好的模拟缺氧损伤。

七、硫代乙酰胺(TTA)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

肝细胞预培养24h后,贴壁生长良好的肝细胞中加入TTA0.18mM,继续培养48h,肝细胞大量损伤和坏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造成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

八、内毒素体外损伤肝细胞模型

贴壁生长良好的肝细胞中加入内毒素70uL/mL,置37度,5%CO2培养此时上清LDH活性升高造成肝细胞损伤模型,造成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

九、半乳糖胺(GalN)体外损伤模型

分离肝细胞,预培养12-24h后,待细胞贴壁生长均匀后,加入5mMGalN的肝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1.5h,测定培养上清液中ALT,ALT显著升高时,肝细胞造模成功。

十、帕金森体外模型

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MPTP损伤模型

l实验操作:实验采用胚胎龄14一16天的大鼠,剖子宫取胎,取胎鼠中脑腹侧区。可将多个胚胎来源的组织收集在一起,置Fl2培养基(Gibco)至35mm的培养皿中,以细剪刀剪碎。将2ml含0.125%的胰酶的F12加入到组织中,该混合物于37℃孵育10分钟后,加入DNase I(Sigma)至终浓度80ng/m1,继续于37oC孵育10分钟。消化后的组织以尖端被火抛光的移液管轻轻吹打8次。该细胞悬液以种植培养基稀释(种植培养基:MEM,补充以2mm谷氨酰胺,6mg/ml葡萄糖,1mg/ml谷胱甘肽,10 units /ml青霉素,10ul/ml链霉素和7.5%胎牛血清)。细胞然后种植于35mm的预先以10ug /m1 po1y1ysine (Sigma)和2.5ug/ml merosin(Chemicon)铺底的培养皿中,种植密度为50,000细胞/cm2。培养16小时后,培养基换为无血清培养基。该培养基为F12和basa1Eag1e’s medium,补充以33mM葡萄糖,2mM谷氨酰胺,15 mM碳酸氢钠,10mM HEPES(pH7.0),1ug/ml谷胱甘肽,20ug/ml胰岛素,100ug/ml 转铁蛋白,60uM腐胺,20nM孕酮,20nM亚硒酸钠(NaSe),30nM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5 unit/ml青霉素和0.5mg/ml链霉素。

毒物处理:于第4天以1uMMP+处理48小时。然后进行分析。

模型评价: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TH阳性细胞的数目和形态。

体外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6-OHDA损伤模型

采用上述方法选择胎鼠,分离中脑腹侧部,解剖显微镜下仔细剔除脑膜和血管,用高糖T-BSS反复冲洗涤之七遍。并将组织剪碎,移入0.25%胰蛋白酶溶液中,37oC振荡消化30分钟,后加入血清数滴终止消化,用吸管轻轻吹打后,加入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混匀,1000rpm,10min离心收集细胞,反复2次,后加入含血清的完全DMEM培养液悬浮细胞,过220目不锈钢筛网使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将约3×106个细胞接种人事先涂有多聚赖氨酸的35mm的六孔培养板中,置37oC、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待细胞完全贴壁时,置换旧培养液,以后每隔2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培养至第六天时加入100uM的6-OHDA处理3小时后吸出。在相应备孔中加入完全DMEM培养液洗涤2遍,再加入完全DMEM培养液继续置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采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TH阳性细胞,确立6-OHDA对体外培养的多已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十一、Aβ损伤模型

取出生1-2d的乳鼠,用麻醉剂处死。在D-hanks液中取大脑并分离海马组织,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细胞悬液,胎盘蓝染色进行死活细胞记数,将细胞以5×105/ml的密度接种于预先经L-多聚赖氨酸处理的96孔和24孔培养板,其中24孔板中预先放置有盖玻片。细胞维持在培养液中,置入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全换液,接种当天为第一天,每3d半量更换培养液一次,培养第3天时加入阿糖胞苷,终浓度为10μmol/L,以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24h后更换全部培养液继续培养,第10天进行细胞造模,开始实验。

也可以用PC12细胞株,常规培养

Aβ产物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建立细胞模型:

选择Aβ25-35片段,用三蒸水配制成100μmol??L-1,过滤,分装,-20℃冻存;使用前老化处理并配制成所需浓度。(将Aβ25-35溶解在DMSO中,在用DMEM稀释,置于37℃下孵育7-14天,即为老化状态)。

细胞模型建立:加入浓度为20??mol/L的Aβ25-35,接触24h,诱导建立AD细胞模型.

检测指标:MTT LDH 凋亡细胞内钙离子以及SOD等

十二、抑郁症的体外模型

抑郁等精神疾患的发生可能与过量GC对海马的选择性损伤有关,但机理不明,Heuser和Cosi等报道可能是由于高浓度GC导致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降低造成的,而抗抑郁剂不仅使GC受体上调,HPA轴反馈恢复正常,而且使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升高,达到治疗目的.PC12细胞株为大鼠嗜铬细胞克隆化细胞株,分化的PC12细胞有典型的神经细胞特征,其胞膜上GC受体表达丰富[6].本文根据文献方法以高浓度皮质酮(corticosterone)模拟抑郁及焦虑症神经细胞损伤状态

实验操作(MTT法测定细胞存活力)

嗜铬细胞瘤株PC12细胞.用含5%胎牛血清及5%马血清的DMEM培养基(含青霉素钠200kU.L-1,链霉素100mg.L-1pH7.4)调细胞密度为2x108L-1接种于预先用多聚赖氨酸(0.1g.L-1)处理过的96孔培养板,每孔10LL,放入CO2孵箱,培养3~4d,待细胞长满孔底后即可用于实验.参照文献方法,稍加修改,吸去细胞液换上含有相应浓度药物及0.2mmol.L-1皮质酮的无血清DMEM(对照组不含任何药品),培养48h,吸去培养液,用D2Hanks液洗2遍,每孔加入含0.5g#L-1MTT的无血清DMEM培养4h后吸去培养液,每孔加入10%十二烷基硫酸钠100LL,待蓝色颗粒完全溶解(约12~16h),用多孔扫描分光光度计测定标本在57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570nm)值,用于定量反映活细胞数.

十三、125I-UdR致C6胶质瘤细胞损伤的模型

1、材料:125I-UdR购自中科院北京原子能所,放化纯度>95%。脱氧腺苷(AdR)、脱氧鸟苷(GdR)、脱氧胞苷(CdR)、脱氧尿苷(UdR)均为Sigma公司产品。

2、方法

(1)细胞培养:当癌细胞贴壁生长超过瓶壁的70%,用胰蛋白酶消化30-40s,传代培养。肿瘤细胞每3-4d传代1次。在50ml培养瓶中,细胞数达2×106个细胞后,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细胞存活实验。

(2)细胞存活实验:将制备好的细胞按1×105个/ml细胞接种于25ml的培养瓶中,培养20小时,实验组加入125I-UdR74KBq/ml及不同浓度的AUCG(10μM、20μM、30μM、50μM、80μM)再共同孵育24h后,100倍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收集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接种于25ml的培养瓶中,2-3d后换液,8-9d后细胞集落形成,每个剂量点设复瓶4瓶,同时设对照组未加AUCG,另设空白组,均为4个复瓶。计算细胞存活分数,绘制细胞存活曲线。

3、检测方法

(1)采用TEM技术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上述细胞用3%戊二醛固定后,PBS漂洗,1%锇酸固定1h,经包埋处理,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TEM)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2)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收集加入125I-UdR74KBq/ml+AUCG30μM后培养24h的C6细胞2×105个,2500rpm离心5min,去上清,加入裂解液,重悬细胞后,再加蛋白酶K消化30min,用等体积的平衡酚抽提两次,加入2倍体积的冰乙醇置-20℃2h,离心

去上清,以75%的冰乙醇洗涤两次后,加双蒸水溶解DNA,取8μl DNA溶液及上样缓冲液2μl上样稀释,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40min,将凝胶板在紫外光下,观察照相。

(3)流式细胞分析

十四、内皮细胞损伤模型

1、细胞因子损伤模型

将内皮细胞铺板后待即将单层融合时,换无血清或低血清培养基,加入细胞因子如IL-2,TNF-alpha、IFN等,共同孵育一段时间,或者加入药物与之共孵育,或者加细胞因子之前先加入药物孵育后,再加细胞因子,结束后测一些指标如MTT、LDH、NO、等等看药物对细胞因子损伤的保护作用。也可采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浓度来观察。

2、缺氧-再供氧损伤模型

也是先将内皮细胞铺板后待即将单层融合时,换无血清或低血清培养基,先将细胞置于95%N2和5%的CO2的混合气的缺氧槽环境中注意保持37度的温度,用耗氧仪持续监测缺氧槽中的氧分压,使之保持在0.5 KP左右,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移入正常的培养环境,可观察不同的缺氧时间、不同的给氧时间对内皮细胞形态功能的影响,也可结合药物观察,入上所述。

此外,内皮细胞的损伤模型尚有双氧水损伤模型、氧自由基损伤模型、氧化型脂蛋白损伤模型、等等。最后提及一点,楼上说的ox-LDL损伤模型的浓度不是很准确,因为从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来看,oxLDL(10-50ug/ml)的浓度一般不会损伤内皮细胞尤其是内皮细胞系,如ECV304,恰恰相反,的浓度的ox-LDL会促进细胞的增值,国内有人报道,ox-LDL造成ECV304凋亡的浓度一般为150ug/ml~200ug/ml,也有用100g/ml的。

十五、神经胶质细胞的制备和培养

1)取新生一周内大鼠,碘酒、酒精浸泡消毒后快速断头;

2)用眼科剪和镊剪除皮肤和颅骨,分离皮肤和颅骨时用不同的器具,弯剪剪取部分大脑皮层至60mm培养皿,培养皿内提前放置D-Hanks溶液;

3)解剖镜下取出脑膜及血管,转移组织至另一盛有D-Hanks溶液的器皿,将组织剪碎为1mm3左右的小块,然后小心转移至带螺帽的离心管内;

4)0.125%胰酶消化15-30分钟,以含10%胎(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巴氏吸管吹打,100目筛网机械过滤,制备混合细胞悬液;

5)计数,调整细胞密度,根据需求按适当密度种植于培养瓶或皿内;

6)放置于含5%CO2的37℃恒温培养箱,2-3天后换液,去除死亡及未贴壁细胞,以后

每3-4日换液一次;

7)约两周后当细胞基本铺满时可在培养液中加用二丁酸环腺苷(dBcAMP,0.25mmol/L),该物质被认为有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小胶质细胞生长等作用;

8)根据细胞生长状况对培养细胞进行传代,多数文献建议用传代3-5次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实验,但一般不在换液或传代的当天;

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尚需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础上进一步纯化,具体可参阅McCarthy和Giulian等的方法。

十六、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1. 高脂+STZ法:

SD大鼠购进后,适应环境2周。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STZ组,每组10只。

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饮食,其中碳水化合物60%,蛋白质22%,脂肪10%,其他8%。高脂饮食组及糖尿病组:喂以高脂饮食,其中碳水化合物40%,蛋白质13%,脂肪40%,其他7%。糖尿病组高脂饮食喂养4个月后,一次性腹腔注射STZ15mg(kg·bw),其他两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并继续高脂喂养。注射STZ前及注射后10d,分别测体重(BW)、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胰岛素(FSI),注射前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大鼠空腹10~12h,尾静脉取血后(0h),给予葡萄糖2g(kg·bw)灌胃,然后0.5、1及2h尾静脉取血,分别测血糖及胰岛素。

2. 脂肪乳+四氧嘧啶法:

脂肪乳的制备猪油占20 g ,甲基硫氧嘧啶1 g ,胆固醇5 g ,谷氨酸钠1 g ,蔗糖5 g ,果糖5 g ,吐温80 20 ml ,丙二醇30 ml ,加水定容至100 ml , 配成脂肪乳。

将灌胃脂肪乳10 d 的Wistar 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两次给药法成模率较高,第一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 - 1 ,第二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 - 1)。注射容积为0.2 ml·kg - 1 。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23T09:21:11.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2期作者:朱恒延郭燕君(通讯作者) [导读]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为AD的生物性特征和预防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010-02 Research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Zhu Hengyan,Guo Yanjun (communications author) Medical College of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China 【Abstract】Animal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eeking f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animal models commonly us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providing help fo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of AD.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Animal model; Research progress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记忆缺失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前发病称早老性家族性痴呆;65岁后发病称迟发的老年性痴呆。典型病理变化为细胞外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形成的老年斑块,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1]。AD分为早发的家族性AD(Familial AD,FAD)和迟发的散发性 AD(Sporadic AD,SAD)。SAD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和环境有关。胰岛素通路和能量代谢障碍、糖尿病,脑外伤,神经炎症反应以及Apo Eε4等位基因等都是AD的危险因素[2]。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治疗AD的方法及药物。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建立与AD发病机制接近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着重探讨与AD相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现状及特点作一综述。 1.AD相关的转基因模型的特点 研究证实多数 FAD患者是由PSEN1突变所致[3],PSEN1第4~12外显子之间是主要基因突变位点,近年来,研究者们建立了几种AD PSEN1基因突变的转基因模型,包括PSEN1(A246E)[4]、PSEN1(M146L)[4]、PSEN1(M146V)[4]、PSEN1(P264L)[4]、 PSEN1(P117L)[4]、PSEN1-YAC[4]等。研究者们发现携带人PSEN1突变的转基因AD小鼠不能模拟出FAD的典型特征,因此转入人PSEN1基因突变的同时加入PSEN2其他突变基因,用这种方法成功建立了十多种转基因AD小鼠,而且十多种AD转基因小鼠都能能表现出FAD部分神经病理学特征和行为学上的改变。目前AD转基因小鼠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经典的动物模型,但是已知的这些PSEN1转基因模型小鼠同时不能模拟FAD的全部神经行为学和病理学特征。灵长类动物由于在生理结构和生物化学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因此急需建立一种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探索这种模型是否能够更好的模拟FAD的多种神经行为学及病理学的特征。 2.F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进步和灵长类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成为可能[5]。由于从发病机制上看FAD是由APP或PSEN1、PSEN2突变所致,专家们尝试将结合其他突变基因(PSEN2、APP和 MAPT) 和PSEN1突变来建立FAD转基因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上述方法在理论上能够模拟出FAD的发病原因和疾病特征,而且可以通过遗传保种,在建立模型动物群体方面表现出优势。但是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面临严峻的问题:(1)转入AD致病基因的灵长类非人转基因动物通常需十几年才呈现AD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学和行为学改变,灵长类动物模型效率低、成本高,尚未见成功模型报道;(2)短期难以开展对转基因的个体开展临床病理鉴定和行为学的评价。PSEN1在灵长类动物中非常保守。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中AD基因突变是否与人类相似方面的研究较少。John J.Ely发现一只黑猩猩PSEN1突变[5],其PSEN1突变的特征未知;与其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未突变PSEN1黑猩猩相比,其是否出现神经退行性病理改变和行为学变化均不知道;其子代是否有PSEN1基因突变、行为学及病理变化是否出现等还没有报道。 目前AD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迫切需要能模拟AD经典病理变化的理想动物模型,以前建立在啮齿类的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不能全面体现AD的病例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全部改变。目前被大家所认可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也有待完善。利用基因筛选和基因修饰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对于进一步明确发病机理,AD药物的治疗、开发和筛选,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Grundke-Iqbal I,Iqbal K,Tung YC,et.al.Abnormal phosphoryl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tau(tau) in Alzheimer cytoskeletal patholog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3(13):4913-4917. [2] Iqbal K,Grundke-Iqbal I.Alzheimer's disease,a multifactorial disorder seeking multitherapies.Alzheimers Dement 6(5):420-424. [3] Ballard C,Gauthier S,Corbett A,et al.Alzheimer’s disease[J].Lancet 2011,377(9770):1019-1031. [4] Wen P H,Shao X,Shao Z,et al.Overexpression of wild type but not an FAD mutant presenilin-1 promotes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us of adult mice[J].Neurobiol Dis,2002,10(1):8-19. [5] Chan A W.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in biomedical research[J].ILAR J,2013,54(2):211-223. [6] Joseph M.Erwin P RH J.One Gerontology:Advancing Understanding of Aging through Studies of Great Apes and Other Primates[M].Aging in Nonhuman Primates,Erwin Jm H P,Basel:Interdiscipl Top Gerontol,Karger,2002:31,1-2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C37173);嘉兴学院南湖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NH85178445);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JB039)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彦双朱淑霞王永利作者单位: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学校(刘彦双);河北武警总队医院(朱淑霞);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王永利)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 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是进行防治肝损伤药物研究的前提。目前,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主要有生物性、免疫性、化学性等方法,生物学方法要求实验条件高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免疫方法是造成免疫肝损伤,主要用于通过免疫机制而抗肝损伤的药物研究。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性肝毒物质,如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硫代乙酰胺、黄曲霉素等致肝损伤。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药理实验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定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保肝降酶新药的药理实验,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是其他任何肝损伤模型无法比拟的,故目前研究抗肝损伤新药常采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动物模型。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1.1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四氯化碳(CCl4 )溶于精致植物油,配制0.1%浓度,按10ml.kg小鼠腹腔注射,12~24h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总蛋白(TP)、白蛋白(A)、,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D)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或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反映肝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于CCl 4 肝毒的作用机制,存在多种假设,但都一致公认,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主要机制。CCl 4在体内可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代谢激活,生成两个活性自由基(CCl 3 O 2 和Cl)及一系列氧活性物,可与肝细胞质膜或亚细胞结构的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膜磷脂大量降解,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引起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1]。另外,CCl 4 的代谢产物能迅速与细胞成分如胞内脂质、蛋白、核脂质、核蛋白和DNA等多种大分子发生不可逆的共价结合而导致细胞死亡,特别是当自由基作用于DNA时,损伤核糖和碱基,使核酸直接破坏引起DNA链的断裂或DNA 链与蛋白间交联,影响其信息传递功能以及转录和复制特性。在CCl 4 代谢产物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和共价结合的双重作用下,导致膜脂质流动性降低、钙泵抑制、谷胱甘肽活性抑制、肝微粒和线粒体功能丧失、肝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及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损伤加剧[2]。 1.2 D-氨基半乳糖性肝损伤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g.L的D-氨基半乳糖 (D-galactosanine,D-GalN)溶液,大鼠或小鼠腹腔注射600~900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染毒24-48h后处死动物,检查肝功能、病理及脂质过氧化指标[3,4]。Keppler 首先于1968年应用D-GaLN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D-GaLN在肝细胞内代谢,首先与尿苷酸(UDP)结合成尿苷二磷酸半乳糖(LIDP-GalN),并在肝细胞内聚集,由于这种结合的速度大大超过尿苷酸的生物合成速度,致使尿苷酸耗竭,进而导致依赖其进行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和糖脂等物质减少,限制了细胞器的再生及酶的生成和补充,使细胞器受损,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均出现异常,甚至死亡。另外D-GaLN还可以引起肝细胞内Ca 2+ 增多,

颠覆传统建模!3D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诞生了!可巧妙模拟人脑,为痴呆治疗带来重大进步

颠覆传统建模!3D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诞生了!可巧妙模拟人脑,为痴呆治疗带来重大进步 原创2018-06-28 订阅号APExBIO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的表现特征为痴呆,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以65岁为界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在于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的积累,磷酸化tau的形成,神经胶质细胞的超活化和神经元的丢失。然而人们对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知之甚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一种理想的AD模型。 对于体外模型,理想的情况是能够重演AD病理过程的三大点:Aβ的累积,磷酸化tau的聚集和神经炎性,即重演AD患者大脑中多级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的AD神经元模型不包括由小神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变化。近日,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的Park等人建立了一个3D的AD体外模型,这是一个微流体装置,里面装载了含人类神经元(neurons)、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的3D培养物。3D微流体模型呈现出与生理相关的大脑环境,可以重演AD的病理过程,揭示了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潜在重要炎症机制。该论文题目为“A 3D human triculture system modeling neurodegeneration and neu roinflamm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在线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王福根, 孙静霞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杭州市,310014 刊名: 中国药房 英文刊名:CHINA PHARMACY 年,卷(期):2006,17(9)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10条) 1.Xu JQ;Lee G;Wang HM Limited role for CXC chem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naphthylisothiocyanate-induced liver injury[外文期刊] 2004(03) 2.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化学性及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方法学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5(01) 3.Ayoub SS;Botting RM;Goorha S Acetaminophen-induced hypothermia in mice is mediated by a 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1 gene-derived protein[外文期刊] 2004(30) 4.Yasuda M;Okabe T;Itoh J Differentiation of necrotic cell death with or without lysosomal activation:application of acute liver injury model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 and dimethylnitrosamine(DMN)[外文期刊] 2000(10) 5.Horn TL;Bhattacharjee A;Schook LB Altered hepatis mrna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genes during dimethylnitrosamine exposure[外文期刊] 2000(02) 6.Wang T;Shankar K;Ronis M Potentiation of thioacetamide liver injury in diabetic rat is due to induced CYP2E1[外文期刊] 2000(02) 7.Kin WH;Hong F;Radaeva S Statl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LPS/ D-galactosanine-induced liver apoptosis and injury 2003(06) 8.Kaneko Y;Harada M;Kawano T Angmentation of Va14NKT cell-mediated cytotexicity by interleukin4 in an autocrine mechanism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canavalina-indued hepatitis[外文期刊] 2000(01) 9.赵冬梅;刘耕陶双环醇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肝细胞核DNA损伤保护作用[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01(14) 10.邱英锋;缪晓辉;蔡雄卡介苗加脂多糖建立的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05)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王志彬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分析-附70例报告[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9) 2.吴玉强.邓家刚.钟正贤.杨兴.WU Yu-qiang.DENG Jia-gang.ZHONG Zheng-xian.YANG Xing铁包金提取物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 3.禄保平.白娟.江若霞.Lu Baoping.Bai Juan.Jiang Ruoxia以常用中西药物建立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分析与探讨[期刊论文]-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 4.马丽娜.华碧春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2011,07(2) 引证文献(12条) 1.徐伟.宋倩倩.苗双.刘宁宁.马健.王振勇青蒿素对CCl4致犬急性肝损伤模型抗氧化指标的时效影响[期刊论文]-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9(4)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一、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四氯化碳(CCl4 )是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CCl4的毒性主要与其活性代谢产物有关.在肝内CCl4惊NADPH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引起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肝细胞损伤坏死.三氯甲基自由基还能抑制细胞膜和微粒体膜上该泵的活性,食Ca2+内流增加,从而引起细胞中毒死亡;三氯甲基自由基能与蛋白质形成共价键,损害线粒体,使还原型辅酶Ⅰ(NADH)及ATP在肝内生成减少,脂肪酸氧化抑制,影响肝脏能量生成障碍,并使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在肝细胞内蓄积. [实验动物] 体重18-22g的小鼠、体重150-180的大鼠或体重4-45kg的家兔. [操作方法] 用CCl4 在不同动物可以多种方法引起急性肝损伤.一般用花生油将CCl4 稀释为所需浓度. CCl4 致急性肝损伤所需剂量和用法见表8-1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 CCl4肝损伤模型是最常用的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 好,价格低廉。 2.CCl4剂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动物中毒死亡。

3:CCl4是无色澄清的有毒液体,有特殊气味,难溶于水。CCl4 一般用花生油、橄榄油、豆油等植物油混合成所需浓度,有时也可与矿物油(如液体石蜡)混合。以植物油为例,10%CCl4的配制方法是:取5ml植物油和5g阿拉伯胶,置于乳钵中研匀,再加lOml纯CCl4。研匀,然后加蒸馏水lO~15ml调成乳状,最后加蒸馏水至lOOml,用前摇匀。 4.用CCl4复制肝损伤模型的主要缺点是,不同动物个体肝损伤的程度差异较大. 还有研究表明,小鼠接受CCl4后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血清ALT等生化指标改变的相关性不如大鼠好。 5 CCl4 液体和蒸气可以从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注意防护. 二、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引起急性肝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D-半乳糖胺本身并无毒性,也不直接损伤肝细胞。它是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的干扰剂,进入体内后与磷酸尿苷结合,形成磷酸尿苷一半乳糖胺复合物,致使磷酸尿苷耗竭。从而使依赖其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脂糖等物质的合成受抑制,限制了细胞器及酶的生成和补充,细胞器、生物膜受损、钙离子内流,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另外,D-半乳糖胺引起细胞膜损伤可能与细胞膜中糖成分的改变有关,即己糖代替了中性糖介人细胞膜,导致膜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本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其病变仅限于肝脏,在引起肝坏死的剂量下, 不引起其他脏器病变,对实验人员安全.因此D-半乳糖胺肝损伤模型是目前 公认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的较好模型. 2.造成机性肝损伤所需D-半乳糖胺的剂量.因实验动物的状态和实验要求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使用200、400、500或850mg/kg体重,预实验时应摸索确定。 小鼠对D-半乳糖胺不甚敏感,腹腔和皮一卜注射的常用剂量均为800mg/kg体 重。 3.D-半乳糖胺与CCl4所致肝损伤的组织学改变明显不同。CCl4损伤主要表现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区大量肝细胞坏死和出血,脂肪变性十分明显;而D-半乳 糖胺引起的损伤则呈弥漫性、多发性片状坏死,脂肪变性不如CCl4明显,细 胞内有大量PAS染色阳性的毒性颗粒,嗜酸性小体较多见,与人类病毒性肝炎 的肝伤类似. 三、硫代乙酰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原理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原理及模型建立 一些肝毒索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肝衰竭的诱导。目前常用的肝毒素主要有 D.Gal、醋氨酚、CCl4等。D.Gal肝损伤模型的病理改变与人类病毒性肝炎的 病理改变较为接近,肝外毒性不明显,剂量范围易控制,但有潜在的不可逆 性,同时因为D.Gal价格昂贵,大型动物猪或犬建立模型时所用剂量较大,重 复率并不十分理想,也无临床相关的药物中毒,所以限制了它在大型动物造模 方面的应用。CCl4是一种对肝细胞有严重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目前认为其导致肝损伤 的主要机制与四氯化碳自身和其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CCl4在肝内经细胞色素 P450 2El代谢产生毒性代谢产物。CCl4自身的溶酶作用可导致肝细胞损伤, 但这仅限于高浓度的CCl4。CCl4的自由基导致肝损害的过程被认为是主要的机 制。榍文海等报道用杂种犬,将cache与等量花生油混合溶液,以0.9ml/kg一 次腹腔注射建立犬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结果,注射CCl4后犬里进行性肝功 能衰竭表现,第72 h血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 间延长,血糖降低,(均P<0.01);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波型。第7d病理检查显 示:肝细胞大片溶解坏死,网状支架大部分存在,肝细胞轻度增生。暴发性肝 功能衰竭形成率为93.0%。动物48~96h死亡率73.O%,14d内肝损害明显恢复。 动物一般表现,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表明,整个动物染毒过程,近似于人类的 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过程。本模型具有以下特点:①动物受损后,经充分的 时间,可以恢复到用药前水平,模型具有可逆性;②受损动物以72h为死亡高 峰,第5d开始恢复,终点十分明确;③实验动物肝功能衰竭时间与死亡时间有 一定间隔,具有适用性和可控制性;④CCl4经济可行,注意保护,对实验人员 毒性不大,较为安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400ppm,7小时/天,5天/周,173天,部分动物127天后勤部死亡,肝肾肿大,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肾小管上皮退行性病变。 Keywords: ?antioxidants; ?caspases; ?carbon tetrachloride; ?liver damage; ?chondroitin-4-sulphate; ?NF-κB;

各类肝损伤模型的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形,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发病过程:病毒侵入机体后,进入肝细胞复制,继而释放入血,并在肝细胞表面留下特异性病毒抗原,此抗原与肝细胞膜结合,使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发生改变。 肝细胞变性: 1、细胞水肿 2、嗜酸性变 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 2、溶解性坏死 3、炎细胞浸润 4、肝细胞再生 酒精性肝病 发病机制: 1、还原型辅酶I(NADH)/辅酶I(NAD)比值增高乙醇氧化脱氢过程使NAD转变为NADH,导致NADH/NAD比值增高,进而引起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引进脂肪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2、乙醛和自由基的损害作用乙醛是乙醇的中间代谢产

物,具有强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毒性作用。乙醇在肝细胞内受微粒体氧化系统作用产生自由基损伤肝细胞的膜系统,影响肝细胞功能。 3、刺激储脂细胞产生胶原此为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机制 4、乙醇的肝损伤作用乙醇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内微管、线粒体的功能和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蛋白质输出和脂肪代谢等。 病理变化:慢性酒精中毒主要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药物及中毒性肝损伤 1、口服避孕药、甲睾酮等引起肝内淤胆,小胆管及毛细胆管形成,并无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 2、氯丙嗪、硫尿嘧啶、红酶毒、酚噻嗪和磺胺等引起胆汁淤积又引起肝细胞坏死。 3、氟烷、对乙酰胺基酚、异烟肼、四环素等引起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伴有炎症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细胞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245345.html,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博田晶马宁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第14期 [摘要]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寻求治疗肝损伤药物的基础是如何建立疾病的动物模型,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有关肝损伤方面的文献,总结急性肝损伤、慢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的造模方法并探讨肝损伤的机制,现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肝损伤;急性;慢性;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5(b)-0038-04 Progress in animal models of liver injury XU Bo1 TIAN Jing1 MA Ning1 WU Wei-nan2 1. Experimental center,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13,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Jilin 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1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liver diseas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w to establish animal models of diseases is the basis of searching for drugs to treat liver injury, by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s about liver injury in recent years, to summarize the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models of acute liver injury, chronic liver injury,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alcoholic liver injury,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liver injury. [Key words] Liver injury; Acute; Chronic; Progress 近年來,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导致肝损伤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损伤、化学试剂引起的化学性肝损伤。由于个体免疫功能有所差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免疫功能弱的人群多数会发展成为慢性肝损伤,肝细胞不断遭到破坏,最终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免疫功能强的人群会发展成为急性肝损伤。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肝损伤机制和寻找治疗肝损伤药物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肝损伤提供新视角。 1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关键词】肝疾病;毒物,四氯化碳;醋氨酚;疾病模型,动物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变结果,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筛选保肝药物,探索保肝作用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作用原理、造模方法及其优缺点等研究进展作综述和探讨。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1.1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ccl4导致肝损伤的主要机制目前认为与其自身和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ccl4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进入机体后,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激活,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攻击肝脏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使得细胞膜、内质网膜发生氯烷化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细胞器;还能与膜脂质和蛋白质大分子进行共价结合,影响蛋白质代谢,并且破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钙离子内流增加,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肝细胞胞质中的可溶性酶渗出,细胞死亡[1]。 ccl4所致肝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肝损伤:赖力英等应用4 ml/kg ccl4剂量灌胃可诱发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率达85 %[2]。慢性肝损伤:zhang等采用2 ml/kg ccl4腹膜内注射sd大鼠,每周2次,持续9周可伴有肝细胞坏死和明显炎症的肝硬化[3]。ccl4导致肝损伤是经典模型之一,能准确反应肝细胞功能、代谢及形态学变化,重复性好且经济。但ccl4同时还损伤动物的心、脾、肺、肾、脑等器官,另外,蒸汽和液体可由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也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注意。 1.2 α 萘基异硫氰酸酯(α naphthylisot hiocyanate, anit) anit是一种间接肝毒剂,其主要损害是通过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致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胞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大量溢入血流,同时还导致胆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引起毛细胆管增生及小叶间胆管周围产生炎症,从而造成胆管阻塞,形成明显的胆汁淤积,并伴随以点状坏死为主的肝实质细胞损害,产生梗阻性黄疸,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分泌减少。 1.3 d 氨基半乳糖(d galactosamine, d galn ) d galn是一种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干扰剂,通过竞争生成二磷酸尿苷半乳糖使磷酸尿苷耗竭,导致肝细胞的rna和浆膜蛋白合成障碍,限制细胞器的再生及酶的生成和补充,使细胞器受损,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另外d galn还可以与肝实质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影响其完整性,引起肝细胞内ca2+增多,mg2+减少,抑制线粒体功能,激活磷脂酶,加速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因此mg2+/ca2+的比例失调也是d galn导致肝细胞不可逆损害的因素之一;加上使肝脏谷胱甘肽减少,并激活库普弗释放tnf α引起细胞凋亡[5]。 李梅等筛选d galn造模的最佳剂量,比较d galn造成的大、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稳定性,发现d galn 500 mg/kg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肝组织形态变化显著且死亡率低,更适用于保肝新药的筛选与评价[6]。d galn形成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是研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药物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其优点是该模型的病变仅限于肝脏,不涉及其它器官,症状、生物化学、组织学表现接近人,给药方便,重复性好,终点明确,具有可逆性,不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伤害,不需特殊的实验操作保护措施,对肝衰竭、肝性脑病、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评价研究有重要价值,但价格昂贵导致应用受限。 1.4 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 dmn是常见的致肝癌剂,它通过微粒体代谢,其中间产物与细胞核酸、蛋白质等结合可造成细胞内大分子损伤,诱发大鼠肝窦壁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导致过多增多和沉积,引起肝纤维化形成;同时促进窦内皮细胞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加重肝损伤,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 [7]。 1.5 硫代乙酰胺( thioacetamide,taa) taa具有直接肝毒性作用,摄入后可经肝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为taa硫氧化物,干扰细胞核内rna转移,影响蛋白质合成和酶活力,增加肝细胞核内dna合成及有丝分裂,促进肝硬化发展,同时激活肝细胞磷脂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