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训练(附答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训练(附答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训练(附答案)

一、选择题

1.(2018?济宁中考)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2.(2019?原创题)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3.(2018?广东中考)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八股取士

4.(2018?改编题)《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以下不属于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

A.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B.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标准货币

C.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

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5.(2018?天门中考)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6.(2018?南昌模拟)近年来,人们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发现了孔子的图像和生平介绍,另外还在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论语》,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这主要是跟当时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哪一思想政策有关(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尊孔复古”7.(2018?广东中考)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8.(2018?上饶广丰模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

A.亚历山大东征 B.张骞通西域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玄奘西游

9.(2018?衡阳中考)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 D.宣政院

10.(2018?宜春模拟)“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ì,不生草木的沙石地),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1.(2018?赣州模拟)全国统一以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隶书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

12.(2018?原创题)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了郡县

制;西汉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这两项措施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3.(2019?原创题)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汉朝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汉朝的核桃、葡萄等植物通过这条路传到西方。( )

三、综合题

14.(2019?原创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汉与乌孙联姻成功。……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从骠侯赵破奴带属国骑兵及郡兵数万攻姑师、楼兰……”“在河西开设四郡,肃清东西交通的大道后,西汉便开始在西域的中心地带屯田,确立经营西域的根据地。”

——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三见图二、图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概括其结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经营西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秦皇汉武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秦汉史》著述中所选史料内容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谁的著作。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丝绸之路

1.(2019?改编题)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文字

⑤设立刺史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

2.(2018?福建中考)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3.(2019?原创题)2018年7月,“全球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对于深化丝路城市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汉时期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西亚、欧洲

D.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一带一路”建设

4.(2018?江西模拟)下列材料摘编自2017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

(1)请说说“丝绸之路”得名的原因。在“丝绸之路”开通的过程

中谁做出了重大贡献?材料一中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祆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2)根据材料二,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A 2.D 3.B 4.D 5.A 6.C 7.A 8.B 9.C 10.B 11.F 12.F 13.F

14.(1)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组织结构完善,行政职能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权力集中。

(2) 派使节、进行战争、设郡县、屯田等。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对西域(或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促进了西汉大一统王朝的发展。

(3) 秦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钱穆。理由:钱穆所引用的是刻石,属于文物,能见证当事

人秦始皇所做的事,属于第一手资料;而翦伯赞的叙述是根据其他史料而形成的历史记述,属于第二手资料。

(4) 大一统,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加练预测】

1.A 2.C 3.D

4.(1) 因运输丝绸产品、瓷器、茶叶而得名。张骞。海上丝绸之路。

(2) 兼容并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制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丝绸之路是中国对欧亚乃至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丝绸之路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丝绸之路影响深远,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罗马 时间跨度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古希腊:克里特文明—公元 前146年 古罗马:罗马城修建-1453 年东罗马灭亡 特征农耕文明海洋文明 表现政治文明 (1)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 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主体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 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3)对外关系由主动开放走向闭 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古代希腊辉煌的奴隶制 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代议 制的渊源 (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制度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 献,也是近现代法律的源头 (3)海外扩张,航海和海外 贸易发展 经济文明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 济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手工 业、商业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 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1)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 工商业发达,推动了雅典民主 政治的兴起与繁荣 (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 张、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罗 马法律不断演变完善 思想文明 (1)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 影响深远 (2)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科技 文化繁荣 古希腊从智者学派到苏格 拉底等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 探索的主体,成为近代人文主 义思想的发源地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1.先秦 (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____________”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________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2.秦汉 (1)秦朝:确立____________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____________,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后来,汉武帝颁布“__________”,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二、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 (1)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转变;汉代出现犁壁和二牛一人犁耕法;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经营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____________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3)土地制度:历经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商周时期________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2.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西汉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第2课时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学习资料专题 第2课时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1.(2018·宜宾二诊)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解析:选A。题干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话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神话皇权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夏商周三代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故D项错误。 2.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解析:选B。材料“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治关系,表明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不涉及破坏、摧毁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的德行,故C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血缘,故D项错误。 3.(2018·大庆模拟)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解析:选C。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反映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含解析)

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 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 解析:选A 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宗法传统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极力推广分封制,且秦朝推行郡县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昆明一中测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解析:选C A项说法绝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 解析:选C 依据所学,秦朝郡县制下,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而非地方推荐,故A项错误;秦朝时采用“殿最”制考核官员,而非世代镇守,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县令由皇帝任命,而非郡守任命,故D项错误。 4.(2019·长郡中学调研)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

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讲先秦秦汉时期一、全国卷考情分析

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具有创新性。与前几年历史试题相比,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有所降低,试题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就考查形式来说,文字性材料居大多数,文字性材料可分为表述性文字材料和原始性文字材料,选择题以表述性材料为主,非选择题以原始性材料为主。 3.就设问形式来说,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背景类、原因类、说明类、比较类、影响类,非选择题以概括类、影响类、原因类为主。 4.就考查范围来说,全国卷比较注重中国史的考查;政治、经济和思想试题。 二、主干知识深度理解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一般由联盟议事会选举产生,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禅让制”。启在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建立了夏王朝,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公共权力”日益蜕变为个人及家族权力的结果。夏王朝建立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管理机关被彻底改造为维护夏后氏王权的国家机器,因而有学者认为“启的夺权是质变,是野蛮与文明、部落制度与国家的分野”。 2.分封制 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统治据点就是“封国”,众多的封国之主就是“诸侯”。被封的诸侯在本国内同样对其属下进行分封,是为“卿大夫”;卿大夫继续分封,是为“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衰落。秦朝建立后,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被废除。但是秦之后的王朝,仍有少数实行过分封制,但这主要是分封制的残余了。 3.宗法制 所谓宗法制,就是处理同一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宗法制源自父系家长制。 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在宗法制度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是一种等级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每一等级的大小宗关系,都是政治上的领导与服从关系。因此,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从而也成为政治上的共主。 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也使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这是周人统治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220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对外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 五、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 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1.先秦 (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____________”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________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2.秦汉

高考历史知识点秦汉时期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知识点秦汉时期 高考历史知识点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 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上几度出现强盛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本阶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为 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并在思想 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来源:examda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 的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自景帝开始削藩,又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初步削弱王国的势力。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从根本上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是西汉解决王国问题最关键的步骤。随之又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王国问题至此得到 根本解决。为以思想上的统一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 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其主要原因在于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这是东 汉一朝政治上的突出特点。豪强地主指在政治上享有特权,在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 而且世代相传具有特殊身份的大地主,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 中央或地方政权,还拥有私人武装,是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来源:examda ★经济:本阶段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 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统治者吸取 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如西汉初年针对秦的暴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年针对西汉后期至新朝严重的奴婢问题,汉光武帝注意整顿吏治,并下九道释放奴 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经过几代的治理,以及劳动人民 的辛勤创造,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1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教案)

秦汉时期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 秦朝的统一:战国时期,_______经过_______变法,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____六国。公元前_____年,秦王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_______。 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采用“_____ ”称号,全国的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_____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②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①构成:在中央,设置____、____和____三个最高官职。____之下还有诸卿。②职能: ____为百官之首,帮皇帝处理全国的____; ____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全国____ ; ____ 负责军事。③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____ , ____ ,军政大权操纵在____手中。 ④运行方式: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____ 、 ____和____进行朝议,最后由____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下重大事情的____ 。 (3)郡县制:①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由____直接管辖。②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___,对下督责___,定期向__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__或___,主要任务是治理___,管理___、___、狱讼和___。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___。③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____直接有效的控制。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A.对秦朝的影响:①巩固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B.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汉承秦制: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____ 、 ____并存。西汉武帝颁布“____”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 汉朝选官制度:汉朝选官主要实行_________,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二、经济 1、农业:汉朝以后, ____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官营手工业: ①冶金:如两汉的____ 和____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____工具 ②制瓷:____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____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____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____ 。 3、商业:①“市”的形成与发展: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

10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八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本节学习重点: 1、秦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2、科技成就; 3、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特点; 4、佛教传入的时间和道教兴起的时间、主要经典; 5、《史记》和《汉书》; 6、汉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7、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1、历史地位:① ② 2、特点:① 统一性:A、 B、 多样性: ② 原因: 表现: ③——科技领先世界 A、 B、 C、 ④,表现出 背景: 表现:A、 B、 C、 二、先进的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①西汉:A、 B、 ②东汉:张衡:A、对作了 B、发明测定方位的,比欧洲早 2、数学:《九章算术》:①成书时间: ②历史地位:A、 B、 3、医学:①《黄帝内经》:成书时间: 历史地位:A、 B、 ②《神农本草经》:成书时间: 历史地位:

③名医华佗:时间: 成就:A、擅长,被誉为 B、发明,比西方早 ④名医张仲景:时间: 成就: 评价: 4、造纸术:①发明过程:A、西汉前期——表现:出土的纸是目 前 B、105年造纸术,造出植物纤维纸,人称 ②向外传播:A、 B、 C、 ③发明意义:A、 B、 C、 三、哲学的发展 1、西汉:对儒学的发展 ①思想:A、 B、 C、 ②核心: 2、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 ①著作: ②思想:A、 B、 C、 四、宗教:形成新格局 1、佛教的传入:①,佛教经传入中国内地。 ②派使臣到求佛法,请来两为高僧并为他们建造了 2、道教的兴起:①兴起时间: ②形成途径: ③主要经典: ④主要学说: 五:史学的巨大成就 1、《史记》:①作者: ②体例: ③内容:

2、《汉书》:①时间: ②作者: ③体例: ④内容: 六、文学的新成就 1、汉赋:①特点: ②缺点: ③西汉:A、特点: B、代表作: ④东汉:A、特点: B、代表作: 2、乐府诗: 七、雕塑与绘画 1、雕塑:① ② ③ 2、绘画:① ② ①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 ②秦汉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 先进: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影响: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 。 气势恢宏:如万里长城、秦陵兵马桶、《史记》等。 ①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日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1700多年。 :东汉著,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所著《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擅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麻醉药,早西方1600多年。 。 8世纪传中亚,并经阿拉伯传至非洲和欧洲。 统一前提下 风格多样 东汉

秦汉时期测试题

秦汉时期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3、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 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 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 4、“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D.行省制5、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8、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12)10简内容是(正面):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朝发展(历代君主及其成就)

秦朝发展(君主)

大骆远走西陲,在今天甘肃天水县附近建立城邑养马,名为西犬丘。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当时的申侯原为申戎,招安后(外交)处境尴尬,大骆娶其女联姻,生子大成。但另一个名叫非子的儿子更有能力,为了不破坏成的嫡长子继承西犬丘。周孝王在西犬丘附近,封了非子一小块地,允许其筑城,名为秦邑,非子成为天子的附庸,是第一个秦人。 秦侯(前857——前848年在位)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 秦仲(前845年—前822)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因为牵制犬戎,周宣王加封秦仲(非子的曾孙)为大夫。公元前824年,犬戎率大军攻打秦人,秦仲战死。 秦庄公嬴也(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秦仲长子秦其)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 秦襄公嬴开(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竫公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宪公)嬴立(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秦宪公继位之初,居于西新邑,后从西新邑迁居平阳(今陕西省陈仓区);并相继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消灭西戎小国荡氏。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5岁即位,在位6年被杀。秦出子是秦

初中必备历史知识点:秦汉时期

初中必备历史知识点: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

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

新人教版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教案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1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 1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2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成就 1冶金业 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2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纺织业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图示总结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 3.古代商业 (1)商业发展 1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2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 1.秦朝“焚书坑儒”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3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

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教案

单元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 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1)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 当时社会的主 宰。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道家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三、思想文化:(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数学、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知识整合】 一、秦朝的大一统 1.秦朝统一 (1)历史背景: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彻底。 (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定都咸阳。 2.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或条件 A、政治前提: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秦朝, 实现了国家统一。 B、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分散性,需要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 C、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 D、思想来源:法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E、实践条件: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并证明法家思想的可行性。 (2)目的:巩固政权,维护大一统。 (3)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4)秦朝巩固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学思归纳 ●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基本矛盾、演变趋势、发展历程及基本评价如何? ●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测试卷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人是() A.夏启 B.秦始皇 C.项羽 D.刘邦 2.秦朝都城咸阳的一位商人,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货物,他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3.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4.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 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 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5.仔细观察下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牧野之战 6.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A.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 B.秦朝法律严酷 C.当时市场竞争激烈 D.日常生活中提倡文明礼貌 7.“文景之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汉文帝和汉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有很大的关系

8.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萧条 D.人心思安 9.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③统治者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文中“上”指的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 1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墨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12.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下列物产中,不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是() A.石榴 B.核桃 C.水稻 D.苜蓿 14.史学研究者在评价它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恒河、两河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它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是指()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通西域 15.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被称为() A.太尉 B.丞相 C.西域都护 D.御史大夫 16.下列哪一项属于汉光武帝为缓和民族矛盾采取的措施() A.北击匈奴 B.惩处贪官污吏 C.减轻刑法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7.下列关于东汉后期走向衰败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光武帝下令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D.黄巾起义的打击 18.下图是汉武帝开庭议事的场景,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的现状得到了缓解,主要得益于下面哪一个人物做出的重大贡献() 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学习资料专题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①皇帝制度 a.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b.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c.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②三公九卿制度 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c.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d.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 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 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②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高考动态与对策】 对于先秦时期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政治史与文化史。政治史主要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分封制与宗法制。经济史主要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文化史则侧重于“百家争鸣”现象的考查。 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关系,特别是宗法制的影响;二是识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并区分各个流派的思想特征;三是注意中西历史比较分析,如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对比分析。 近几年高考查对秦汉时期历史知识点考查主要是侧重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思想上的新儒学。 复习备考应注意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的内容与特征的把握,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与特点,并理解其影响。此外,需结合秦汉时期的经济的发展,认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综合把握相关考点。 【热点重点强化】 一、政治部分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三个特点 一是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二是尚未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三是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2.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秦之际政治10大变化 (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5)产生方式:世袭—任命。(6)选官标准:血缘—才能。 (7)任职时间:终身—任期。(8)经济来源:封邑—俸禄。 (9)高度集权:没有—实现。(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 3.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2)皇权至上:皇帝大权独揽,皇位世袭制。 (3)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4)中央官制为三公九卿制度,彼此分工、相互配合、互不统属、互相牵制。(5)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5.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关键点 宗法制是商周时期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有严格的规定和很强的约束力。宗法观念是保留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理念和思想,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和制度约束力。宗法制度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而消失,但宗法观念至今存在。在解题过程中,如果看到以下字眼,那么一般都与宗法制有关。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6.分封制和宗法制不同点及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