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发现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发现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发现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衡山镇中心学校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1、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1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过程

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小

小学科学教案:《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晶体的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 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2.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放大镜教案

学习内容1、放大镜总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2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习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学习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学习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

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 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 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 --"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 教学反思 时间: 教研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学习内容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总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3、2

放大镜实验例子

放大镜实验例子 篇一:放大镜点燃火柴的实验 放大镜点燃火柴的实验 我今天和妈妈做了一个放大镜点燃火柴的实验。我准备好的材料是:放大镜和一盒火柴。我先找一个太阳充足的地方,将火柴放在一个角落,手持放大镜,将太阳光聚焦至火柴头处,可怎么也点不燃,我以为放大镜是点不燃火柴的,妈妈和我分析了一下,原来是因为要用放大镜聚焦出来的亮点对准火柴,而且要垂直太阳光,还要放在干燥处。其实放大镜与火柴头的距离就是放大镜的焦距。我又试了一次,一秒火柴就点燃了。妈妈告诉我:这是利用了放大镜{凸透镜}的聚焦原理。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可将受潮或被水浸湿后晒干的的火柴点燃,并且火柴头的磷燃点低,容易点燃所以才这么快就点燃了。其他易燃物也可以点燃但是没有火柴这么快。后来我查看了一些资料发现用放大镜(凸透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易燃的引火物(腐木、布中抽出的纱线、撕成薄片的干树皮、干木屑等)取火,早已为人所熟知。此外,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还 可将受潮或被水浸湿后晒干的火柴点燃,由此可见放大镜是一种重要的引火工具。小小的放大镜竟然能点燃火柴,真是意想不到的呀!让我们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和聪明智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思考,多实

验多探究,探知更多世界的奇妙。 篇二: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篇三:放大镜实验教案 放大镜 实验课题:放大镜指导教师:范厚兴 实验类别:学生分组时间:20XX年3月29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 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 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 鸣矣河小学田静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 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 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

六年级科学下册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科版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

_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一)教案_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

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上课!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几年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 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 2、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较差,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碱面、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四种物质的小颗粒。 生分别观察糖、味精、盐、碱面,在肉眼下和在放大镜下发生的变化?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碱面、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碱面、味精这四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案放大镜 【教学目标】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正确方法。 3、通过观察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4、通过平面玻璃与凸透镜的对比及理论推理,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直径(大小)无关,通过用水滴制作不同凸度的放大镜活动,知道放大的倍数与凸度有关。 5、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教学重点】 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放大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教学难点】 通过平面玻璃与凸透镜的对比与推理及用水滴制作不同凸度的放大镜活动,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直径(大小)无关,与凸度有关。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两个不同直径的放大镜、报纸、载玻片、铁圈、玻璃片、滴管、水、半球型的透明容器等 演示材料:放大镜、圆形的玻璃片、烧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在黑板上写一个1,问:让它变大,怎么办? 生:加1、……,末尾添0 师:在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作“增加”和“扩大”。 一:谈话导入,前测放大镜知识 出示放大镜,问:今天我们研究什么? 生:放大镜。 师: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用? 生:放大物体。…… 师:刚才有同学说,“能放大物体”,对吗? 生:…… 出示一样物品演示(棒棒糖,自言自语:太小了,不够我一口吃的,用放大镜把它放大

一点)……问:放大的是什么? 生:(放大的是物体的影像) 二: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操作 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放大图像的。 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同桌一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另一位同学观察他是怎么使用放大镜的,交换角色再做一做。 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 生: 师: (想好了再说,语言再简洁些) 生: 师:你演示一下。 学生边演示边说明方法。 教师通过追问引出:移动的是什么?不动的是什么?(教师引出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一般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物体两种方法。)怎样做可以使物体的影像变大,怎样做可以使物体的影像变小?是不是可以把物体无限地放大? 师:放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放大物体的影像就会出现变形和模糊,所以每一个放大镜都有一个最大放大倍数,理论上放大倍数最大的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5倍左右。 三、观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 师:放大镜让我们观察到了微小的世界,放大镜有结构什么特点?你们再观察一下,并摸一摸,等会儿我请四个同学把你认为放大镜最大的特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 请四个同学上台画下来,并请他们说一说。 生:(中间厚两边薄、透明)板书 师:把这两个特点合在一起,为放大镜取一个新的名字,你认为叫什么比较合适? 引出“凸透镜”,问“凸”怎么写?说“凸”的写法。 四、模拟尝试,制作更多放大镜 师:你家里有放大镜吗?如果要在家里制作一个放大镜,制作的材料必须具有怎样的特点?

放大镜下的晶体重点知识

放大镜下的晶体 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立方体、金字塔、针……。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一、填空。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3、许多岩石是由(晶体)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2、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3、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4、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5、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6、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就不是晶体。(×) 7、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8、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9、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0、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二、选择题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 B )。 A、固体 B、晶体 C、立体 2、海水蒸发得到盐的( A ) A、晶体 B、液体 C、气体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的(B )组成。 A、粒子 B、晶体 C、矿体 4、白糖的晶体形状是( A ) A、立方体 B、圆柱体 C、伞状 填空 1、像食盐这样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组成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研究表明,昆虫的( C )就是他们的“鼻子”。 A、复眼 B、口器 C 、触角 2、雪花晶体形状是( C )的。 A、四边形 B、三角形 C、六边形 3、下列物体中,不具备放大功能的( A ) A、金属球 B、透明的玻璃球 C、装上水的圆柱形烧杯 1、冰也能制成放大物体的放大镜。(√)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3、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放大镜镜面面积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5、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6、晶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有规则的。(√) 7、透过球形透明体去观察物体,被观察物体的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下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尺寸放大镜操作指引

尺寸放大镜操作指引 (ISO9001-2015) 1.0目的: 确保使用时得到正确的数据,保证使用者有一致的操作规范。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测用的尺寸放大镜。 3.0参考文件: 无 4.0职责: 品质部:尺寸测量放大镜的使用、保管,及日常维护。 技术部:负责对尺寸测量放大镜的外校、维修、及测量软件的安装维护等。 采购部:设备的购买,及设备出现异常技术不能处理时联络供应商处理。 5.0定义: 无 6.0程序: 6.1使用前确认 6.1.1确认尺寸测量放大镜是否在校正期限内;超出校正期限不可使用,必须送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 6.1.2检查电脑、尺寸测量放大镜是否连接OK,电源是否接通。 6.2使用方法 6.2.1打开电脑开关,将VM-2D软件U盘插入USB接口内。 6.2.2打开尺寸测量放大镜电源开关。

6.2.3双击电脑桌面上VM-2D图标,进入测量窗口。点击“测量工具”。 6.2.4将须测量物品放在尺寸测量放大镜投影区。根据所须测量的尺寸,在电脑显示窗口内选择对应图标。如下图: 6.2.5测量时须移动鼠标对所要测量的位置进行取点,不易取点时可通过右侧视频窗口辅助放大取点(如下图)。确认取点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取点完成后击鼠标右键即会显示测量数据。 6.2.6测量结果可通过右侧测量结果窗口查看。并记录在相应检验记录表内。 6.2.7使用后,将VM-2D软件U盘从电脑上安全删除,再将电脑正常关机。关闭尺寸测量放大镜电源开关。 6.3注意事项 测量人员只可依6.2使用方法使用尺寸测量放大镜,不可私自调动。如有异常须及时反馈上级联络技术人员处理,或反馈采购联络供应商处理。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等。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吗?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说一说你们眼中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是什么样的? 学生:这些物体都是白色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白糖、盐、碱面、味精这四种物质的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表上。 3、关于晶体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我们在烹调时使用的白糖、冰糖、食盐、味精等等都是晶体,只不过这些晶体是人工合成的。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3课时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途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放大镜实验教案

放大镜 实验课题:放大镜指导教师:范厚兴 实验类别:学生分组时间:2011年3月29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放大镜、柱形、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

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配套K12】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 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

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通过两个实验,观察晶体、制作晶体,并进行食盐记录。 3、通过欣赏各种晶体,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白糖、食盐,都为粗颗粒的)味精各1包、玻璃片1片、蜡烛1只、火柴1、试验单、书本。 师:制作的食盐和味精的晶体,浓盐水、滴管、采集的晶体标本PPT:各种晶体PPT ,观察和制作提示 教学流程: 一、观察常见的微小晶体,了解晶体的特征 1、引出研究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用放大镜来观察,我们今天继续用放大镜观察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物质,叫晶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白糖、食盐、味精他们都是晶体,谁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画这些晶体。

2、实验一:借助放大镜观察晶体 观察提示: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味精 思考:放大镜下的细微颗粒和肉眼看到的颗粒形状一样吗?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汇报,先介绍白糖的观察结果:小组长汇报后组员补充,汇报完后,询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了解大多数同学的观察情况,得出:白糖的颗粒形状是正方体。 依次介绍味精和食盐。 汇报完后请学生概括:谁能来总结性的说说观察的结果? 师提示:不同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同种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 生回答。 总结: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观察其它晶体,概括晶体的共同特征 二、自制晶体 实验二: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蜡烛、食盐溶液、味精溶液或白糖溶液、玻璃片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一)》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上课!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认识的范围。] 二、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 观察什么物质呢?看看桌面上,纸包里是什么?平时你们仔细观察过它们吗?用放大镜观察过它们吗?今天大家在课堂上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物质用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开始吧! 学生活动、汇报。 三、制作晶体 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石的晶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你们认为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此时,教者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参与讨论,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自由探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 我们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不过老师还有一些要求:(出示课件)记住了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放弃了原有的严肃、呆板的形象,而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是朋友的关系,这样,

六年级科学下册 放大镜下的晶体5教案 教科版 (2)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结构,知道有规则的几何外姓的固体就是晶体。 2.学习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晶体,并学会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晶体并学会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放大镜、食盐、白糖、味精、玻璃片 各种晶体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 讲述:这些固体物质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我们把它叫做晶体。 2.出示课题: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同学们看到的晶体,就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放大镜下的晶体》。 二、习新课 (一)美丽的晶体 1.讲述: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拿出来,用肉眼观察。 2.思考:描述你的观察 3.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刚才看到的材料 4.思考:和用肉眼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5. 画:观察到的形状 6.小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形体的固体,统称晶体。 (二)观看其他晶体图

讲述:除了上面说的材料,还可以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 1.雪花 2.水晶 3.维生素c 4.黄铜矿 (三)制作晶体 1.请大家准备好镜片,老师把制作的浓食盐溶液滴在镜片上,等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讲述:说到食盐,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画国画时,画漫天飞雪的方法之一,就是撒盐。一把盐撒下去,盐的颗粒吸水,留下的痕迹就和雪花差不多。所以说,盐,做菜时用,上课时用,画国画时也可以用,只要你动脑筋,它就会有用。 3.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怎样做一个更大的晶体呢?请同学们默读一下 P9最下面一段。为便于理解,老师把它归纳成四句,也就是分成四步: ①制作浓盐水溶液 ②过滤后倒入杯内 ③在溶液中悬吊一个小物体 ④静置几天后观察 4.小结: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按这个方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用放大镜再仔细观察。 三、课外延伸 了解有关晶体的知识,观察身边更多的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