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答案版)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答案版)
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答案版)

信息经济学

1.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中,随着投入的持续增加,收入的增长呈怎样的变化趋势?

答: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中,随着投入的持续增加,收入的增长是不断扩大的。

2.关于信息属性和特点的学习描述。

信息的特征:

(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

(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

(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

(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

(5)信息具有可生产性、经济性

3.关于博弈几种均衡的学习。

博弈的四个均衡概念: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

斯纳什均衡。

4、什么是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5、在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时,需要将其变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通常采取什么方法?

使用海萨尼转换的方法。引入一个虚拟的参与人“自然”,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决定参与人的特征(如成本函数),参与人知道自己的特征,其他参与人不知道。这样不完全信息博弈就转换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可以利用标准的分析技术进行分析。

6、在信贷市场上,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不明确,要靠自己提炼。)

答:在信贷市场上也存在逆向选择,并且这种逆向选择将导致信贷配给。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上的一种现象。信贷配给主要是指如下两种情况:一是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中部分人获得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被拒绝的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获得贷款;二是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部分地得到满足。有些经济学家或者将信贷配给解释为一种暂时的信贷市场非均衡现象,或者将其解释为政府干预的结果。但是,在斯蒂格利茨和韦斯看来,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一般来说,银行的期望收益取决于两个因素:贷款利率和借款人还款的概率。因此,银行不仅关心利率水平,而且关心贷款的风险。当银行不能观察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提高利率会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这是—种逆向选择行为,或者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这是一种道德风险行为。逆向选择行为将导致信贷市场的低效率,甚至导致信贷市场消失;道德风险行为将使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

7.股票选择权的定义和作用.

答:定义:股票选择权是股东给经理的一种承诺,允许经理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而股票的价格则固定在给予承诺时的价格水平。

作用:激励经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8.何谓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

是信息内容本身所构成的信息有序化集合,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

既包括信息内容本身,又包括有关提供信息的设施、设备、组织、人员和资金等。即

信息资源及与其有关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成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9.信息需求弹性与信息供给方收益及信息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关系.

1)当信息需求缺乏弹性时,信息产品价格变动对供给方总收益的影响:对于信息供给方来说,其生产的某种信息产品如需求缺乏弹性时,其价格的上升会增加供给方收益,其价格的下降则不会增加其收益。

2)当信息需求富有弹性时,信息产品价格变动对供给方总收益的影响:对于信息供给方来说,其生产的某种信息产品如需求富有弹性时,其价格的轻微上升就会使需求量大幅度降低,则其总收益减少;当其价格轻微下降时,则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其总收益增加。

3)当信息需求具有单位弹性时,信息产品价格变动对供给方总收益的影响:对于信息供给方,其生产的某种信息产品具有单位弹性时,其价格变动幅度与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相等,所以价格的上升或者下降不会引起总收益的变化。

10、什么是信息消费的外部性?

信息消费的外部性是指信息消费过程中,信息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周围的他人或社会,但是该信息消费主体并未因此而给予相应的补偿或者取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一个信息消费主体在消费信息、信息产品或者信息服务时,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效用,而且也给其他人或者社会带来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就是信息消费的外部性。(根据其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将信息消费的外部性划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11、微软公司的Office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获取了办公市场大约90%的份额,其采取的是

什么样的定价策略?

信息商品的等价策略有:多重定价、捆绑定价、歧视定价、拉姻齐价格。

微软公司的Office采用捆绑销售方式和捆绑定价的方式,以及,歧视定价的方式。对于不同群体采用不同价格。例如:个人,企业以及高校教授和科研工作者的购买价格大不一样。

微软采用以上定价策略,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它充分利用了信息商品的一些独有特性。

第一,利用了信息商品的外部效应特性。

第二,利用了信息商品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性。

第三,利用了信息商品的匹配特性。

第四,利用了信息商品的高科技属性。

第五,利用了信息商品的体验性特性。

12、信息用户的成本构成。

答:(1)质能消耗费用

信息用户为了获取与利用信息商品,有时也需要购置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也需要消耗一些物质材料和能源,但这类费用相对较少,不是信息用户成本的主要部分。

(2)购买信息商品和接受信息服务所消耗的费用

用户在购买信息商品或接受商品化的信息服务时,要直接向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交付费用,这就是用户购买信息商品和接受信息服务所消耗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也包括获取信息时的通信费用和差旅费。

(3)时间成本

是指用户在获取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折算的费用,实际上是用户在获取和利用信息商品中的劳动力消耗费用,有些时间成本界于机会成本范畴。

13.在商品经济下,信息市场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答:根据对信息商品市场运行机制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其运行机制具体分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机制、利润机制、控制机制等。(内容需自己提炼,具体展开见课本)

14.什么是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

15.在考虑信息商品市场的风险机制时,风险的承担者通常哪些?

(1)信息生产者(2)信息经营者(3)信息用户

16、检验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时,我们通常认为这种配置达到的较好状态是什么?

答:理想状态的信息资源配置是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实现政治上的公平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17、由于“天气预报”这类信息资源的配置存在“搭便车”行为,从帕累托效率来看,采

用公共产权安排更为可行,哪种理论持这一观点?

标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

由于信息产品的“外部效果”,以及“消费的非排他性”所导致的“搭便车”行为,私有产权的履行和保护费用较高,市场机制会造成这类资源的生产不足,即私人市场提供的信息产品数量可能小于最优值。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观点来看,信息产品的公共产权安排更为有效。

18、什么是信息商品?

答:信息商品是用来交换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信息产品。信息商品按照加工的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一次信息商品、二次信息商品、三次信息商品。信息商品按照载体可分为两大类:有形的信息商品和无形的信息商品。前者又分为出版物、机读产品、研究报告和声像产品;后者又分为文献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等。

19、什么是信息经济?

答: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20.信息技术通常包括哪些?

(1)微电子技术(2)通信技术(3)计算机技术(4)感测技术

1)光纤通信技术

2)异步传输模式

3)移动通信技术

4)IP技术

5)卫星技术

21.信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三个方面?

(1)劳动资料的网络化(说的详细一点就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的网络化)(2)劳动者从事的信息劳动的虚拟化(3)劳动对象的数字化

22、目前,形成企业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1)面向企业或组织机构的内部实体的管理。它使企业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及计划管理工作得到改进,从而提高生产率并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2)面向外部实体的信息服务。它通过信息加工或生产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而获利。

23、什么是信息生产力?

信息生产力是创造、采集、处理、使用信息并获得信息资料的水平和力量。

信息作为现在生产的要素之一,与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基础。它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导向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程度、改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素质与协调性等方面来发挥其生产力功能的。

信息在生产力系统的作用:

1、信息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与前几个时期相比,“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模型有

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1)形成了完备的劳动工具体系。

(2)劳动工具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智能化。

(3)劳动者获得空前的解放。

2、信息要素的生产力功能:

(1)信息要素通过与劳动力要素相互作用,增加其它生产要素的信息含量,从而提

高生产力系统水平和利用效率。

(2)信息要素通过与生产力系统中的决策群相互作用,导向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提高生产力。

(3)信息要素通过与生产管理者的相互作用,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间的可知性和

透明度,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度与运动增量。

(4)信息要素的社会化作用,有利于协调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3、第三代生产力的主体——信息生产力。以下五个力复合后即形成了信息合力。联

结力,调控力,决策力,辐射力,再生产力。

信息生产力的特点:

1.信息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特点

(1)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的网络化

(2)劳动者从事的信息劳动的虚拟化

(3)劳动对象的数字化

2.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生产力的如下特征

(1)信息生产力的虚拟性

(2)信息生产力扩散的快速性

(3)信息生产力的渗透性及由此决定的价值凸现性

3.对信息生产力的动态分析

认识信息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最主要的是要从动态的角度来把握。只有从动态的视角才能如实地反映信息的结构和功能。从动态的角度上看,信息生产力的内涵可以被认为包含下列内容:

(1)信息生产力的动力系统

(2)信息生产力动态过程

(3)信息生产力运动的周期

24、信息系统成本大致可分为哪些?

答:为方便计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成本进行划分。

(1)按信息系统成本的功能划分:根据成本的功能可划分为开发成本、初始成本、操作成本、维修成本等。

(2)按信息系统成本的经济用途,即成本项目划分:用于信息系统的全部费用,按其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各种具体的费用项目即“成本项目”。而按照费用发生的环节和用途

计算考核的成本就是“项目成本”。

(3)按信息系统成本在生产中的变动程度划分:

①固定成本(是指一定限度内不随信息产品的数量变动和服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②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信息生产和服务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25.信息产业的产出形态是什么?

答:信息产业的产出形态是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动。这种产品和劳动是非物质的,无形的,是物质产业无法生产的。这种产品和劳动一般不能直接独立对社会发生作用,它或者要经过信息消费者的再劳动或者要和物质生产相结合才能产生效益和增值。这也是其他产业所没有的,是信息产业区别于非信息产业的本质特征。

26.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的依据是什么?

波拉特以是否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为特征,将信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劳务的为第一信息部门,不直接向社会、只向组织内部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的为第二信息部门。

27.什么是IUP模型?

IUP模型是一种信息经济测度方法。它是多变量、多层次的信息环境评估模型,包括反映一个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利用潜在能力的各种变量共230个。其中27%反映国家的基本条件,20%反映信息的需求和使用,53%反映信息资源和活动。这230个变量按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进行分组,产生出21个结构组和17个功能组,分别属于3个结构子集和6个功能子集。

该模型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①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得出各变量的无量纲的值;

②按不同的组合方式求其某一部分或全体的算术平均值,即产生一系列的IUP指数,

有的是分组IUP指数,有的是总的IUP指数。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指数称作信息因子EF--IUP指数,是有关变量组加权平均的综合结果,其权重是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的。

28、马克鲁普对信息产业进行测算时,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答:最终需求法。

29、目前来看,什么是信息化的最高层次?

社会信息化是最高层次。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向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这样几个层次和阶段。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化是最基本的,是企业信息化的表现,产品的信息化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各类企业的信息化产生了产业的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建立在企业及其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而产业组成经济,所以有经济的信息化。经济是社会的基础,为向信息社会演变,需推进经济信息化与产业信息化的互动。(书P392)

30、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答: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给出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提高效益和发展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的变革过程,是信息技术从一般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是企业在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结构调整、资源拓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也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能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31.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是什么?

答: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提高效益和发展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的变革过程,是信息技术从一般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传统管理向现

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是企业在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结构调整、资源拓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也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能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内涵:目标,手段,涉及的部门,支持层,功能,组成。

注:该题目未找到明确答案。

32.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什么?

信息和通信技术

33.什么是信息生态学?

研究人类生存的信息环境、社会及组织(企业、学校、机构等)与信息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人类用以指导、协调信息社会自身发展与整个自然界(自然、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34、信息经济有别与传统经济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5、根据信息的层次性,什么信息在组织机构的价值最大?

从信息商品的所属层次划分:

一次信息商品市场

主要经营人们在科研、生产和管理等活动中的成果,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技术市场,它提供各种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

二次信息商品市场和三次信息商品市场主要以信息工作成果和信息系统提供的产品为交换对象。

二次信息商品市场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各种信息技术用于信息加工处理和存贮传输所形成的信息商品的流通领域。

三次信息商品市场

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支持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等。

36、了解信息商品市场的特征。

答:(1)信息商品市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信息商品市场形态的隐蔽性

(3)信息商品市场交易广域性

(4)信息商品市场具有双重性

(5)信息市场垄断因素的主导性

(6)信息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具有扩张性

(7)信息商品市场的管理更具科学性

(8)信息服务方式多样性

(9)信息用户扩大性

(10)信息商品销售的特殊性

37.什么是信息不确定?

答:信息不确定是指信息的来源、内容、以及真伪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不能确切的判定其可靠性、完整性和有用性的状况。简单的说,是指一种不明确的信息状态,而我

们每个人不同程度的需要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38.信息需求缺乏弹性时,其价格怎样变化才会减少信息供给方的收益?

下降

39.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什么是代理人和委托人?

代理人:掌握信息多、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

委托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

40、什么是期权?

答:期权(Options)是一种在未来采取某项行动的权利,是一种选择权;期权是这样一种合约,合约的持有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权利,但没有义务(可以但不一定)按照合约规定的价格购买或卖出某项资产。

4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表述方式。

在战略式表述中,所有参与人同时选择各自的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决定每个参与人的支付。

例子:

42、信息市场的主体结构。

答:一般认为信息商品市场结构是由信息商品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和管理方四个方面组成的。信息商品市场的主体是指监护信息商品这一客体进入市场,并使之发生市场交易关系的当事人。供给方是信息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需求方是信息商品的消费者;中介方是信息商品市场中的经纪人;管理方是信息市场的监督者和执法者。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且它们之间只有保持合理的结构和一定的稳定性、层次性,才能保持信息商品市场正常运行和充分发挥其功能。

43.信息资源的特性。

答: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

1)生产性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离不开必要地生产要素的投入。

2)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根本的特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能自由取用的。

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经济活动相结合,使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渗透能性,可以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44.什么是不完全信息?

在经济活动中,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全部信息的信息状态称为信息不完全,这种状态下的信息称为不完全信息。

45.信息生产力动态过程表现是什么?

信息生产力流动的全球性、流向的多维性、流向的层级性

46、信息系统成本测算的准确信容易把握吗?

答:信息系统成本测算是指根据待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成本特征及当前能够获得的有关数据,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水平和变动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然而,信息系统成本测算目前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测算的理论和技术也很不成熟。

47、信息产业的产业形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产业活动的客体即员工劳动的对象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的信息,产业的劳动力结构是以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等脑力劳动者为主体。

48、什么是非合作博弈?

答: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是专门研究博弈如何出现均衡的规律的学科。当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如果当事人不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则是非合作博弈。

49.计算湖北省综合信息产业力时应考虑哪些要素,具体的计算表达式是什么?如何量化其中的诸要素指标?

答:综合信息产业力主要由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力、信息产品的开发力、信息产业生产力、信息资源流通力、信息资源利用力及信息产业平衡力等力度组成,这6种力又由许多具体指标组成。

该题目是一个实例运用题。

一、考虑的因素及具体的表达式

1)因素: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力、信息产品的开发力、信息产业生产力、信息资源流通力、信息资源利用力及信息产业平衡力等力度

2)表达式:

函数关系式

设综合信息产业力的6个力——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在力、信息产品开发力、信息产业生产力、信息资源流通力、信息资源利用力及信息产业平衡力等n个结构要素x1,x2,x3,…,xn作为变量并组成投入量,则综合信息产业力的实际产出量Yt为:

Yt = F(x1,x2,x3,…,xn,t)

式中:t——时间变量;

x1,x2,x3,…,xn——t的函数。

这是综合信息产业力函数的一般形式。

通过系统分析,可以从信息产业综合构成要素中归纳出影响大的三个变量:

变量意义

“硬”变量Ht 信息产业的潜在力、信息产品开发力、信息产业生产力

和信息资源流通力

“软”变量St 是信息资源利用力

“协同”变量Kt 指信息产业平衡力

Yt = F(Ht,St,Kt)

综合信息产业力是运用动力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业发展潜在力和实力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k?m?a ,综合信息产业力可表示为:

E—Ht·St·Kt (13.10)

式中:Ht——信息产业力的“质量”;

St——信息产业力的“加速度”,它决定信息产业力

“硬”指标的有效发挥程度;

Kt——协同系数。

二、指标量化

1)“硬”变量的计算采用指数法

2)“软”变量采用专家评分法

3)“协同”变量采用权重分配系数法

4)对于一些不确定的要素量化则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

50.根据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划分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是如何用该方法计算一级信息部门产值和二级信息部门增加值的?

波拉特以是否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为特征,将信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劳务的为第一信息部门,不直接向社会、只向组织内部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的为第二信息部门。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波拉特在确定一级信息部门的过程中,有些产业如计算机产业、电信产业等可以直接从制造业中划分出来,但是,有些产业是难以划分的,需要做具体的调查来确定信息生产与服务的分额。波拉特在其专著中以金融、内科医生事务所、不动产和建筑业四个产业为例做了具体的说明。

?在确定了一级信息部门的基础上,波拉特分别采用最终需求法和增加值法测算了信息部门的产值。

?对二级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是把这类不直接进入市场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价值,看作是由这些产品和服务在生产时所消耗的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职员的价值所构成。

?二级信息部门的增加值由

①在非信息行业就业的信息劳动者的收入;

②非信息行业购入信息资本的折旧。

我国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市在测算一级信息部门增加值时,基本上都采用了收入法

我国有多个研究案例根据波拉特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对二级信息部门的增加值采用如下的估算公式:

二级信息部门增加值=二级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入+二级信息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二级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人数*(人均工资+人均固定资产折旧)

5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成本费用的测算内容。

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使用及维护成本、人才培训费用、准备费用

52、列举两种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并加以简要说明。

答: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综合评判法、数据包络法、德尔菲法、神经网络法等。

(1)层次分析法。该方法从系统观点出发,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将这些因素按一定的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顺序。

(2)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利用集合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将模糊信息数值化以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是一种模糊综合决策的数学工具,在难以用精确数学方法描述的复杂系统问题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3)灰色综合评判法。一个实际运行的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些信息是可知的,有的信息知道得不准或完全不知,但是尽管客观系统表象复杂,数据离散,信息不完全,其中必然潜伏着某些内在的规律,系统中各因素总是相互联系的。

(4)数据包络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通过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

相对效率来定量做出评价。数据包络法可以用来评价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对信息企业的效益评价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5)德尔菲法。依据一定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

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6)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是由许多简单的信息处理单元组成,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

能力,还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的特性,并且能从近似的、不确定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知识环境中做出决策,可以避开人为计取权重和计算相关系数等环节。

53、简述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对信息职业的分类,及其从业概况。

由于信息职业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统计各种信息职业人数,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将

信息职业化分成四大类:

一、信息生产者,包括科技人员、信息采集与咨询人员、市场调查与协调人员等

二、信息处理者,包括管理监督人员、信息处理控制与管理者、文秘与相关的办公人

员等。

三、信息分配者,包括各类信息传播工作者。

四、信息基础建设者,包括各类信息设备的操作者。

其中,各个国家的信息处理者在信息劳动者中占有最高比例,其次是信息生产者,再

次是信息分配者和信息基础建设者。(书P344)

54、分析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影响途径。

答:1)信息产业的发展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更新成为可能,并使企业的生产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2)信息产业中某些行业的协调发展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使生产的发展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为可能(3)信息产业所提供的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使传统产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提高了传统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益,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失误。(4)信息产业中房地产管理、行政机关等部门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必需的资金保证、风险补偿等机制(5)信息产业中信息基础设施制造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设备,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

55.简析信息消费过程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信息消费过程中,信息消费商品的供需状况、消费主体状况、消费环境状况等都会对信息消费活动产生影响。1.影响信息消费的环境因素有:国际、国内信息消费环境因素;一般信息消费环境因素。2.影响信息消费的供给因素:信息产品因素、信息市场因素、信息产业因素。3.影响信息消费的需求因素:信息消费者的时间及精力因素、信息消费的成本因素、消费者的信息素质因素、信息消费的不可逆性及示范效应因素、信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因素。

56 试述信息要素的生产力功能。

1)信息要素通过与劳动力要素相互作用,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信息含量,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水平和利用率。

1)信息要素通过与生产力系统中的决策群相互作用,导向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提高生产力。

2)信息要素通过与生产管理者的相互作用,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间的可知性和透明度,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度与运动增量。

3)信息要素的社会化作用,有利于协调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57、假设在市场上存在两个企业1和2,Q i和C i分为第i个企业的产量和成本,其逆需求函

数为P(Q)=2-(Q1+Q2)。企业1的单位成本为C1=1,企业2的成本可能是C2L=3/4或C2H=5/4,企业1只知道C2=C2L的可能性是1/2。试求该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的贝叶斯均衡。(P77)与课本上的一摸一样

58.用逆向归纳法求解下面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在第三阶段,参与人1的最优选择是U;在第二阶段,参与人2知道,如果自己选择R,参与人将在第三阶段选择U,这样自己-将得到0的支付,而如果选择L 将得到1的支付,因此参与人2在第二阶段的最优选择是L;在第一阶段,如果参与人1选择U将得到2的支付,如果参与人1选择D,参与人2在第二阶段选择L,从而参与人得到1的支付,因此,理性的参与人1在第一阶段将选择U。这样,该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U, ),均衡路径为1-U-(2,0)

59、某公司为了掌握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利用达到的水平和效率,通过调研和收集专家意见得到如下数据:

表某公司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指标数值及其权重分配

数值指标调查取值满意值不允许值权重P

信息资源开发效率(K) 62.5 80.0 30.0 3.0

信息资源投入效率(T) 41.0 74.0 17.0 2.5

信息资源利用效率(L) 60.6 91.0 29.0 3.5

环境协调度(H) 50.0 100.0 40.0 1.0

请用功效系数法测算和评价该公司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

60、根据下表中的统计指标对某一年度我国某地区信息资源宏观配置进行调查:

表地区信息资源宏观配置指标体系

代码信息资源配置指标代码信息资源配置指标

N1 N2 N3 N4 N5 N6 N7 N8

数据库数量

专利和商标数量

图书报刊出版数量

视听产品生产数量

计算机拥有量

文化设施拥有量

新闻设施拥有量

娱乐设施拥有量

N9

N10

N11

N12

N13

N14

N15

邮电设施拥有量

通信设施拥有量

识字人数

中小学、高等教育在校人数

科研人员数

政府部门人数

咨询机构人数

1

2

1

U D

L R

U D

(2,0)

(1,1)

(3,0)(0,2)

(1)试分析上表中用来说明地区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处理能力的指标各有哪些?

(2)若该地区的人口总数为M,则如何计算其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解: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简称R值,R=R1+R2

R1为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2为基本信息资源发展潜力

R2=S1+S2;

S1为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S2为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

R1=(P1+ P2+ P3+ P4)/M;M为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

其中,P1到P4分别表示:数据库数量,专利和商标数量,图书报刊出版数量,视听产品生产数量(生产能力)

S1= (Q1+ Q2 +Q3+ Q4+ Q5+ Q6)/M

其中,Q1到Q6分别表示:计算机拥有量,文化设施拥有量,新闻设施拥有量,娱乐设施拥有量,邮电设施拥有量,通信设施拥有量(储备能力)

S2=(T1+ T2+ T3+ T4+ T5)/M

其中,T1 到T5分别表示:测度范围内的识字人数,中小学、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科研人员数,政府部门人数,咨询机构人数。(处理能力)

大家根据公式自己算吧

61.在最优激励合同设计中,假设代理人努力工作时a=1,偷懒或不努力时a=0,对此委托人无法直接观察。工作给代理人带来的负效用相当于数量为C(a)的货币损失,且有C(1)=k>0,C(0)=0。委托人无法知道代理人的努力,但可直接观察到代理人的产出D,且这个产出并不完全取决于代理人的努力。二者的关系如下表:

表代理人不同产出水平的概率分布

努力程度

产出水平

a=1 a=0

高产出(D H)低产出(D L)

P H P L 1-P H1-P L

其中,0<P L<P H<1,D H>D L。当高产出水平D H时,委托人支付给代理人工资为W H,否则为W L,代理人的机会成本为W0,W H>W L。效用是收入的函数,用U表示,且代理人的保留效用为U0=U(W0)。在代理人为风险规避,委托人为风险中性时,请写出最优激励合同中的参与约束条件、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和最优合同特征表达式。

答:此题目是书上的原题。具体过程在这里就不写了。过程很复杂,建议自己自学。62.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两种类型的劳动者,即高能力劳动者H型和低能力劳动者L型,二者接受教育程度为e,前者接受教育的成本为C H=e/2,而后者接受教育的成本为C L =e。雇主观测不到雇员的能力,但设一特定教育程度e*,并根据雇员接受教育程度来支付工资,当e>e*时,认为其为H型,支付工资W=2,当e<e*时,认为其为L型,支付工资W=1。若该模型的均衡是:低能力劳动者选择不接受教育,高能力劳动者选择接受教育。那么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信号传递的分离均衡

假设受教育程度用e来表示,且假设L型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教育的成本的关系为:C(L)=e,H型劳动者的教育成本为:C(H)=e/2。

雇主需要找出一个特定的教育程度e*。

所有教育水平大于e*的雇员都是高能力H型劳动者,小于e*的雇员都是低能力L型劳动者,即当雇主观察到一个雇员的受教育程度ee*就会认为该雇员属于H型,就支付W=2的工资。

激励相容约束可以表示为:

2-e*/2>1-0/2 对于高能力H型劳动者

1-0>2-e* 对于低能力L型劳动者

即e*应该满足:1

对于L型劳动者:

如果他接受较高的教育,即e>e*>1时,L型劳动者会得到2的工资,其净收益为2-e<1;

如果他选择接受较低的教育,即e

如果他选择不接受教育,收益就是工资1。所以,对于L型劳动者的最优选择就是不接受教育,这时能够获得最大收益1

对于H型劳动者:

如果他选择较高的教育,即2>e>e*时,H型劳动者的净收益为2-e/2>1;

如果他选择接受较低的教育,即e

如果他选择不接受教育,那么H型劳动者的净收益为1。

显然,对于H型劳动者的最优选择是接受较高的教育,即接受e>e*的教育水平。

e*的设定会将高能力H型劳动者与低能力L型劳动者分离开来。

63.分析常用的信息系统评价指标。

(1)一般性能指标,该部分指标有系统性能、系统费用、系统技术均等几个方面组成(2)专业性能指标,即为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内容质量、集合质量、表达质量、效用质量(3)效益指标,由战略效益、技术效益、具体运作效益等几个方面组成。64、试述我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

65、参考第四章内容。

66、如果你拥有一家职业规划咨询公司,面对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新生,你将如何利用就业信息市场为其提供合理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服务?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信息经济学》试题资料

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3、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 4、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5、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6、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我怎样是某人为我做事) 7、在博弈的诸要素中能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博弈结果的个人或组织,其目的是通过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水平的要素属于(局中人) 8、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属于(私人)信息 二、名词解释题 1、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2、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队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3、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热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5、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就是所有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全体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或收益函数完理解的博弈问题 6、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频段核技术,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7、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状态 8、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9、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10、共同知识:是指博弈的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并且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局中人知道局中人知道的信息 11、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义课后习题答案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义课后习题答案 张1.5 张1.6 假定消费者从价格低的厂商购买产品,如果两企业价格相同,就平分市场,如果企业i的价格高于另一企业,则企业i的需求量为0,反之,其它企业的需求量为0。因此,企业i的需求函数由下式给出: 从上述需求函数的可以看出,企业i绝不会将其价格定得高于其它企业;由于对称性,其它企业也不会将价格定的高于企业i,因此,博弈的均衡结果只可能是每家企业的价格都相同,即pi =pj。但是如果pi=pj>c那么每家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i只要将其价格略微低于其它企业就将获得整个市场的需求,而且利润也会上升至,。同样,其它企业也会采取相同的策略,如果此下去,直到每家厂商都不会选择降价策略,此时的均衡结果只可能是pi=pj=c。此时,企业i的需求函数为。 张1.8 张2.3 张2.4 张2.9 (1)由于古诺博弈的阶段均衡是,此时的利润为;若各家企业合作垄断市场,则此时的最优产量是,可求得,此时的利润

为,此时若有企业i背叛,其产量就是,其收益为。下面我们来看重复博弈下的古诺博弈。在这个博弈中,有两个博弈路径,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首先,在惩罚路径上,由于每个阶段参与企业选择的都是最优的产量,因此能够获得最优的收益,因此是均衡的。 其次,在合作路径上,只要合作的收益大于背叛的收益,则均衡也是可以实现的,这要求:,解得。 (2)伯川德博弈的阶段均衡是,此时参与者的利润均为0。若各企业合作,则此时的最优价格是:,此时,则,利润为。而若有企业i背叛,则其选择价格,其产量为Q,利润为。下面我们来看重复博弈下的伯川德博弈,在这个博弈中,也有两个博弈路径,我们分别讨论如下: 首先在惩罚路径上,由于每个阶段的企业选择都是眼前最优,因此,它能够实现均衡。 其次,在合作路径上,只要合作的收益大于背叛的收益,则均衡也是可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求得。 (3)伯川德博弈中的最低贴现因子小于古诺博弈中的贴现因子的原因在于其惩罚要严重的多,因此其对于耐心的要求也就要相对较小。 张3.4 类似的题: 张3.8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轮到行动时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进程的博弈。(参与者不能够完全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信息,也就是说当参与者做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2、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行动,但行动在后者并不知道 行动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的博弈。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3、一致预测性: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博弈结果会出现,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会成为博弈的最终结果。 4、纳什均衡:在博弈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 的最佳对策,也即 对任意 都成立,则称 为 的一个纳什均衡。 5、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6、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有很多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且代理人—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7、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 ,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8、 9、最优反应动态: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 10、复制动态: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 11、一个策略组合和相应的判断满足下列4个要求,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要求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对单节点信息集,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要求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 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即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行为及以后阶段的“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得益或期望得益最大。此处所谓“后续策略”即相应的博弈方在所 ),,(),(1),,(),,(理无限次重复限次重复博1 1n i i n i n x x G i e x G x x G e e G 均得益为什均衡,各博弈方的平完美纳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 次重复博弈,那么无限足够接近都成立,而对任意博弈方 果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表示用的纳什均衡的得益,记的静态博弈。用是一个完全信息:设δδ∞>},;,{11n n u u S S G =),(* *n i s s ),...,,(**1*1*n i i i s s s s +- ),...,,,(),...,,,(**1*1***1**1*n i ij i i i n i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 *n i s s G i j i S s ∈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 智慧树知到《信息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传统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A.对 B.· C.错 答案: 对 2、信息经济学假设人是非理性的。 A.对 B.、 C.错 答案: 错 3、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创立了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错 4、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者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A.对 B.》 C.错 答案: 对 5、阿克洛夫提出了“柠檬理论”。 A.对 B.( C.错 答案: 对 6、博弈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A.对 B.、 C.错 答案: 对 7、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一般都与先验分布有所差别,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A.对 B.] C.错 答案: 对 8、()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提出信息可以作为商品。 A.凡勃伦 B.) C.奈特 D.米塞斯 E.哈耶克 答案: 奈特 — 9、《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开创了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作者是 A.阿罗 B.范里安 C.马克卢普 D.) E.斯蒂格利茨 答案: 马克卢普 10、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逆向选择 B.~ C.道德风险

D.委托代理关系 E.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答案: 信息技术和网络外部性 | 第二章 1、期望效用法则中包含了对待风险的态度。 A.对 B.错 , 答案: 对 2、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凸向原点),他是风险厌恶的。 A.对 B.错 / 答案: 错 3、如果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用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则称为可保风险。 A.对 B.错 , 答案: 对 4、风险不能完全转移。 A.对 B.错 ' 答案: 错 5、信息可以看作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A.对 B.错 :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 一信息经济学试题 5 .市场信号分,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共20 ) 分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B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C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世纪60 年代A 20 50 年代B20 世纪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年代 C 20 世纪70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A 格罗斯曼1 .“柠檬”理论的柠檬是指()施蒂格利兹B A .旧货 C 莫里斯 B .二手货.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4 C .次品人是( )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B .斯彭斯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C .莫里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波拉特A .A .乌家培 马克卢普B .B .张守一 阿罗C .路C .银 ( ) 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6 ) 伯顿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A 卢卡纳尔顿B .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赖利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C ).信息经济学是(5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7 A .信息社会的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A B .信息产业经济学.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B ` 中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C .研究经济活动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风险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 6 )状态时(无知.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8 “” 更少的不确定内容A ..信息对称A 更多的不确定内容B ..信息不对称B 相同的不确定内容.C .信息不完全C )7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有(9 ).委托代理关系是( 生产法A . A .一种普遍关系 B .收入法B .仅指经济领域 .支出法C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市场参加者的信息可能呈现(8 .道德风险属于(10 )信息不完全,但信息对称A ..外生不确定性A 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完全B . B .内生不确定性 C .信息完全,但信息不对称.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C ).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是(9 )20 分,共4 二.简释(每题 居于信息优势方A ..信息经济学1

信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1、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每个局中人都有关于各方收益的全部知识,但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且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可以观察到此前其他局中人的行动 2、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现在如何让,局中人依法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3、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布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4、预期效用:是指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5、信息甄别: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简答题(25分) 1、请简单说明为什么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实在菜市场,而不是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商场上? 答:首先,在菜市场上,卖主和买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远远低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市场。其次,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卖主通常积累较多的搜寻和谈判经验。在耐用消费品市场上,买主及时有搜寻,也不会到每天进行搜寻的程度,其对耐用消费品的搜寻经验和信息将小于前者。最后,购买蔬菜几乎是每天都采取的建议好的,其搜寻的编边际成本低。购买耐用消费品往往是只采取一次的交易活动,搜寻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的战略为较弱。 2、广告竞争的效用表现在哪? 扩展或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加强价格离散。 价格广告的效用等于相当大部分的潜在购买者进行信息搜寻的效用。市场中生产者价格的离散幅度将被有效地约束。广告被用于减少那些高价格产品的价格离散幅度。 3、信息商品市场按组织形式分哪几类? 固定型信息商品市场、通信型信息商品市场、临时型信息商品市场、联营型信息商品市场。4、简述信息市场存在风险的原因。 答: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从其本质功能来讲,旨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经济主体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但由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依附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又以其独立形态成为经济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因而信息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风险。 (1)由于信息商品的时效性强,处于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低于生产完工时的使用价值。 (2)由于信息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供求关系的隐蔽性,信息商品的生产经营者面临着产品开发政策、市场营销决策失误的风险。 (3)由于信息商品生产的或然性,对于信息商品的投资者、生产者来说,还面临着投入大于产出的风险。 (4)在信息市场上,各经济主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刻面临着生存、发展与破产的考验,存在着给予与风险的选择。 5、如何区别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 答: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主要标志是人们一般所利用的产品属性。对于到底应该如何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应该根据用户利用产品属性来区分。对于既有物质成分又有信息成分的产品,人们既可以利用其物质属性也可以利用其信息属性,但我们可以根据人们一般主要利用的那种属性来确定产品是物质产品还是信息产品。 三、论述题(20分) 1、试分析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循环机制 答:信息化和工业化存在两种作业机制,促进基础和带动机制。 1)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第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工业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积累,第三:工业化促进对信息化的需求,第四,工业化促进人力资源从传统部门向新兴部门转移;第五,工业化为信息化技术的扩散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发展机遇。

会计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5分)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只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递以财务信息为主的()。 A.经济效益B.经济活动C.经济分析D.经济信息 2.会计数据的收集是指对()的收集。 A.原始数据B.凭证数据C.账册数据D.报表数据 3.在电算化会计业务中,()不得使用工具软件来修改会计电算化操作作用的核算软件。 A.系统管理员B.非系统管理员C.操作员D.任何人 4.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具有很多相同点,其中不正确的有()。 A.错误更正的方法相同B.共同遵守会计法规 C.共同遵守会计准则 D.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5.电算化会计要遵循一系列的制度法规,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要遵循()。 A.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准则B.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制度 C.手工情况下的账簿形式D.电算化下的电算化制度 6.商品会计软件与专用软件相结合,即具有购买软件的费用省.先进.实用等优势.又可弥补()的缺陷。 A.费时B.不能充分满足管理需要 C.费力D.不能申请评审 7.通过会计数据处理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子系统是()。 A.会计数据处理子系统B.会计管理核算子系统 C.财务分析子系统 D.会计报表汇总子系统 8.电算化会计业务中,账务处理系统与其它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是通过()来实现的。 A.原始凭证的输入B.生成记账凭证 C.转账机制凭证 D.账页自动结转 9.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运动过程。 A.物流 B.信息流C.资金流D.数据流 10.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并配有熟练的()。 A.开发人员B.维护人员 C.操作人员D.服务人员 11.会计核算软件的会计数据输入可采用()方式。 A.键盘手工输入B.软盘输入 C.网络传输 D.三者皆可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 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与不变、唯一相对应,而不确定性与可变、可能相对应。 2、环境状态 用于描述决定经济决策可能结果的控制因素,也称事件状态或自然。 3、效用,就是满意程度,(是一种心里感受) 4、通常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可以用某种具体的概率值表示,那么, 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风险;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不能够(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的概率值表述出可能产生的结果,那么,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不确定性。 5、信息理论的定义 可以近似地表述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定义至少说明了一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定义反映了信息发生的基础与过程 (2)定义揭示了信息价值的基础所在 (3)定义揭示了信息与经济知识增长之间的关系 (4)定义表明,信息具有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 (5)定义说明了知识差在传递过程中必然存在绝对的损失(噪音、信息失真或误差)。 6、经济信息基本形式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同质信息与异质信息 7、完全信息 就是市场参与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8、完全市场 是指市场参加者对于环境(产品价格和质量)具有完全信息,市场参加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拥有任何希望获得的信息。完全市场假设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假设。显然,完全市场假设中的信息不可能成为商品,也没有市场价格,同时,信息在市场参加者之中不受任何形式阻滞而广泛及时地传播,使每个市场参加者都能同时接收到同样信息。9、不完全信息 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部分知识。(部分程度因市场参加者的不同而不同),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具有经济现实性,因为,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是需要花费成本代价的,并且市场通讯系统总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市场参加者也会施放市场噪声。因而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价格机制因此可能失灵。 10、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 我们可以将市场知识划分为公共知识(或公共信息)与个别知识(或私人信息)两种形式。 11、公共知识 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的所有的相关信息。市场公共信息的无度增加将会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 12、私人信息,又称为私有信息或个别知识,它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 13、对称信息 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对称的理解有时要求是反复和多重的,例如:你知道你妻子不知道你知道她知道你有外遇吗? 14、对称信息环境可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没有掌握有关信息的信息环境,即双方都处于“无知”状态;二是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 B .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C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 A 20 世纪6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 20 世纪70 年代 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 A 格罗斯曼 B 施蒂格利兹 C 莫里斯 4 .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人是( )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A .乌家培 B .张守一 C .银路 6 .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 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 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 7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 A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 B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 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8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无知”状态时() A .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 C .信息不完全 9 .委托代理关系是() A .一种普遍关系 B .仅指经济领域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 10 .道德风险属于() A .外生不确定性 B .内生不确定性 C .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 二.简释(每题 4 分,共20 ) 1 .信息经济学 2 .道德风险 3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5 .市场信号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柠檬” 理论的柠檬是指() A .旧货 B .二手货 C .次品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B .斯彭斯 C .莫里斯 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 A .波拉特 B .马克卢普 C .阿罗 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 ) A. 伯顿 B .卢卡纳尔顿 C .赖利 5 .信息经济学是() A .信息社会的经济学 B .信息产业经济学 C .研究经济活动` 中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 6 .风险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 A .更少的不确定内容 B .更多的不确定内容 C .相同的不确定内容 7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有()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8 .市场参加者的信息可能呈现() A .信息不完全,但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完全 C .信息完全,但信息不对称 9 .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是() A .居于信息优势方 B .居于信息劣势方 C .双方处在信息对称状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试题

期末复习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 1.逆向选择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克罗夫),信号发送理论的创始人是(斯彭斯) 2.股权转移中属于双向风险转移的是(置换式资产重组),股权转移中属于单向风险转移的是(股权拍卖) 3、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不安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方面 4、企业的信息结构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要表现为等级制度信息结构和(明珠制信息结构) 5、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分成制)不是一个有效激励机制,在对称信息条件下有小的激励机制又(收取租金)、(劳动工资)和(目标产量承包) 6、在传统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假设有(经纪人假设)和(安全信息假设) 7、(个人本身)是信息承包的首要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经济特征 8、逆向选择也被译为不利选择,有阿克罗夫1970年对美国的(柠檬)市场分析而来的 9、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的两种作用机制是(促进机制)和(带动机制) 10、信息需求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属于(派生性)需求 11、(交易区域化)是信息搜寻方式中最为古老的搜寻方式 1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统称为(柠檬市场) 13、基金管理者道德风险包括(净值操纵)、(操纵市场)、(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和(群体决策)等方面 14、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下的全部知识是属于(完全)信息15、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安全静态博弈) 16、差别价格拍卖又称为(第一价格拍卖),统一价格拍卖又称为(第二价格拍卖) 17、在拍卖中,买主寒假从一高价格开始,然后逐次下降明知道第一个竞买人应价是击槌成交,这种拍卖方式称为(价格下行拍卖|荷式拍卖) 18、在拍卖中,价格上行拍卖又称为增价拍卖,是指拍卖的竞价由低向高依次递增直到以最高价击槌成交的一种拍卖方式,其还可以称为(英式拍卖) 19、博弈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局中人)、(策略)、(收益)、(行动)、(信息)和(均衡) 20、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两类保险市场,主要是完全保险和(部分保险) 21、市场价格离散率的制约因素是(经营产品的商店数量)、(价格离散幅度D)(价格在商店中离散的概率分布u(p))。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价格在商店中离散的概率分布) 22、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两个时期,即(扩展时期)和(演进时期) 23、在经济环境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多样,其中信息流是指经济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与下一步决策具有密切联系的信息,其又称为(连续信息) 24、一般情况下,在搜寻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是达到最佳搜寻 25、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会不同,当市场参与者的效用随着收益的增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 1.信息经济学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 A ] A 归纳与演绎 B 概率统计 C 灰色理论 D 模糊数学 2.“囚徒的困境”奠定了何种博弈论的理论基础。[ D ] A 动态博弈论 B 静态博弈论 C 合作博弈论 D 非合作博弈论 3.微观信息经济学起始于 [ C ] 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4.博弈论又称为 [ A ] A 对策论 B 决策论 C 策略论 D 均衡论 5.所有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是[ B ] A 均衡问题 B 可信性问题 C 不定点问题 D 阶段问题 6.信息搜寻的最佳次数是[ B ] A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支出 B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支出 C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支出 D 有多种情况 7.博弈论又称为[ A ] A 对策论 B 决策论 C 策略论 D 均衡论 8.信息系统的效益评价法中属于运筹学方法的是 [ B ] A 费用效益分析法 B 数据包络分析 C 生产函数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9.逆向选择最早产生于[B ] A 产品市场 B 保险市场 C 资本市场 D 劳动力市场 10.IRR是什么情况下的贴现率[ D ] A NPV>0 B NPV>=0 C NPV<0 D NPV=0 11.信息也是一种特殊的[B ] A 数据 B 商品 C 符号 D 收入 12.现代化的核心是[ B ] A 农业化 B 工业化 C 商业化 D 市场化 13.委托代理模型的核心是[ A ] A激励B惩罚 C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D奖励和惩罚 14.信息市场的优势战略的核心是[ A ] A 向信息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信息商品 B 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 C 营销推广技术 D 公共宣传和人员推销技术 15.信息价格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信息价值。[ B ] A 无形的,不能表示 B 货币 C成本 D 收集信息的成本 16.参与者参与博弈的目的就是通过选择战略最大化自己的[ A ] A 收益 B 收入 C 效用 D 效益 17.以下属于市场失灵形式的是()。[ B ] A道德风险 B 信息资源配置失灵 C 信息决策失灵 D 信息渠道失灵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7.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部分答案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部分习题答案 如果图片不显示,用打印预览就可以了。 P127 第一题:领悟精神就可以了,而且每本书上都有这些例题,不找了。 第二题: UMD 为参与人1的战略,LMR 为参与人2的战略。前面的数字代表参与人1的得益,后面的代表参与人2的得益。 参与人2的R 战略严格优于M 战略,剔除参与人2的M 战略,参与人1的U 战略优于M 战略,剔除参与人1的M 战略,参与人1的U 战略优于D 战略,剔除参与人1的D 战略,参与人2的L 战略优于R 战略,剔除参与人2的R 战略。最后均衡为U ,L (4,3)。这样可能看不清,按照步骤一步步画出图就好多了。 第三题:恩爱型 厌恶型 用划线法解出,恩爱的都活着或者都死,厌恶的或者受罪,死了对方另一个人开心的不得了。 第四题:没有人会选择比原来少的钱,战略空间为{原来的钱,比原来多的钱}。支付为{0,原来的钱,比原来多的钱}。纳什均衡为选择原来的钱。要画图自己画画。 第五题:n 个企业,其中的一个方程:π1=q 1(a -(q 1+q 2+q 3……q n )-c ),其他的类似就可以了,然后求导数,结果为每个值都相等,q 1= q 2=……q n =(a-c)/(n+1)。或者先求出2个企业的然后3个企业的推一下就好了。

第六题:在静态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冒险将定价高于自己的单位成本C ,最终P=C ,利润为0。因为每个参与人都能预测到万一自己的定价高于C ,其他人定价为C 那么自己的利益就是负的(考虑到生产的成本无法回收)。就算两个企业之间有交流也是不可信的,最终将趋于P=C 。现实情况下一般寡头不会进入价格竞争,一定会取得一个P 1=P 2=P 均衡。此时利润不为零,双方将不在进行价格竞争。 第七题:设企业的成本相同为C ,企业1的价格为P 1,企业2的价格为P 2。 π1=(P 1-C)(a-P 1+P 2),π2=(P 2-C)(a-P 2+P 1)。一阶最优:a-2P 1+C+P 2=0,a-2P 2+C+P 1=0。 解得:P 1=P 2=a+C ,π1=π2=a 2。 第八题:不会! 到纳什均衡为(A,A,A),(A,B,A),(B,B,B),(A,C,C),(C,C,C)。 第十题: 无纯战略纳什均衡,设参与人1为P 1~P 4,参与人2为Q 1~Q 4。 得到:-Q 2+Q 4=Q 1-Q 3=Q 2-Q 4=-Q 1+Q 3,推出:Q 1=Q 2=Q 3=Q 4=1/4。同理P 1=P 2=P 3=P 4=1/4。以上述的概率在杆子,老虎,鸡,虫子中选择一个。

经济学基础教案讲义完整版

《经济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对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考核方法: 1、《经济学基础》于期末进行统一命题的考试,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 2、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学生对理论认识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3、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安春梅等:《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2.《微观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2001 3.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斯蒂格里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宋承先、许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本篇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并用此来分析具体经济现象,在初级经济学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了解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了解模型基本假设或条件与现实的关系,掌握数理分析方法。本门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微观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训练学生对现实问题抽象化、理论化的能力及经济思维习惯,通过理论和现实相联系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一些从复杂的现实过渡到简单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技巧。 教学内容: 本篇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由个体经济行为产生的经济理论。如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其中供求理论是基础,也是核心。 教学方法:

信息经济学-考试试题-简答题

《信息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简述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①信息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③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④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⑤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 2.简述信息资源的特征。 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共存(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的语义内容,一般是精神形态的。但是,信息资源必须借助于物质载体而存在,即使是无形的信息资源也有其物质载体);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无限性与有限性共存(信息的“储量”是无限的,是永不枯竭的。然而,信息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人们的特定需求来说又是有限的、稀缺的);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共存。(信息资源可以多次开发,反复使用,在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被消耗掉,反而会增加;但是,同一信息资源并不可以永久地被利用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资源会很快失去其开发、利用价值,即信息资源具有时效性。) 3.如何提高信息产品生产的效率? ①提高信息劳动者的素质;②加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③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 ⑤加强信息生产的组织管理; 4.试述信息产品商品化的意义。 ①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的发展。②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动力。③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实现信息社会化的有力保证。④信息的商品化也是提高全民信息意识的有力手段。 5.简述信息、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商品等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信息是广泛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信息资源。从主体论的角度出发,凡是对人类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都可以把它当作信息资源。 ②信息资源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存贮、传递等过程,凝结人类劳动,就变成了信息产品。与信息资源不同的是,信息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仅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只能是信息资源,而作为信息资源也可以具有价值,因此信息产品是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③由于人类生产能力的限制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往往是围绕已有成果而逐步扩展这一特性,信息产品是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信息生产领域,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