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经济学各章复习要点 (1)

电子商务经济学各章复习要点 (1)
电子商务经济学各章复习要点 (1)

一、名词解释

1、电子商务市场;Strader的定义:

电子商务市场系统是允许参与交易的买方和卖方交换所要交易的商品及其价格信息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为实现交易的所有步骤提供电子化的、在线的支持。电子商务市场是包括电子商务市场系统、在线交易者、在线交易商品、在线交易活动在内的市场。

Kalakota与Whinston、Zwass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最早从技术层面开始,逐步发展到商品与交易流程层面,然后上升到企业与市场层面,最后是宏观经济层面。

2、电子商务经济学

谢康先生的定义:

电子商务经济学是将电子商务市场或在线市场作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经济学分支学科,或者说,电子商务经济学就是以电子商务的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3、外部性的定义:

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给他人带来非自愿的成本或收益,即成本或收益被强加于他人身上,而这种成本或收益并未由引起增加成本或接受收益的人加以偿付。

4、价格弹性,就是因为价格(自变量)的变动引起其他经济量(因变量)的变动,后者相应于价格的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通常用价格弹性加以衡量。

5、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一方面,会引起相同功能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反向的变化,这种效应就是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同时也会引起消费者的相对收入水平发生反向的运动,即当商品的价格降低时,相对收入水平变高,当商品的价格升高时,相对收入水平降低,这种效应就是收入效应。6、价值链,

是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生产者结成的相互联结并使价值增值的经济链条。电子商务经济中的价值链现象已经渗透到软、硬件生产和网络服务的各个方面。

7、差别规模经济,

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在差别产品、灵活制造、小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规模经济。

二、简答题

1、电子商务中的边际效用递增规律

它是由电子商务条件下消费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电子商务消费的锁定性。

(2)、电子商务的网络外部性特点。

(3)、电子商务消费规模的正反馈性特点。

2、电子商务中的边际报酬递增规律的表现;

(1)、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随网络规模的扩大呈递减趋势。

(2)、网络信息价值具有累积增值和传递效应。

(3)、网络信息容量与信息成本成反向变化的趋势。

(4)、边际收益递增的动力是创新。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方式

它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电子商务突破了工业生产资源稀缺性限制。

(2)、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

最后,电子商务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一、名词解释

1、完全信息;所谓完全信息,就是市场参与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2、不完全信息;指由于人们对现实中的经济信息难以完全了解并且某些经济行为人故意隐瞒事实、掩盖真实信息,使得不同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完全信息。

3、非对称信息;如果市场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不完全信息问题就变得更加明显了,我们称此时的市场信息为非对称信息。

4、逆向选择

是指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接受合约的人一般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的过程偏离信息缺乏者的愿望。

5、道德风险

指交易合同达成以后,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道德风险由于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不能承担行动的全部后果引起的市场交易各方效用冲突,最终导致市场低效。

二、简答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垄断企业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讲,为获取搜索的最大收益,必须确定搜索信息量的大小。当搜索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搜索利益。

电子商务环境下垄断企业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变化;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消费者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在电子市场中价格差异仍然存在,消费者的搜索仍然能够带来收益,差异原因是品牌、产品属性或者是厂商的差异化战略。

实意质量信息;通过实物方式传递给买方的商品质量信息,与商品本身密切相关。

象征质量信息;通过语言、文字、图表、图像等方式传递给买方的商品质量信息。

1、电子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1)电子市场实意质量信息的传递,不能感知质量,影响购买决策

(2)卖方信誉、信息扩散有效性与质量信息发布

(3)买方的有限理性,象征超载实意匮乏

2、电子市场的逆向选择的原因;

(1)网络产品质量检验的不易检验性,

(2)网络厂商身份的不易识别性

(3)网络产品质量评价的主观性

(4)网络生产者的多样性

电子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的结论;

逆向选择造成商品质量逐步下降这个过程,说明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商品才能成交;在极端情况下,市场可能根本不存在,交易的帕累托改进不能实现。因此,在电子市场中,质量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商品质量依赖于价格,较低的价格诱导出较低的质量。

信号显示;信号传递是信息优势方主动向信息劣势方传递其所需要的信息。

信号甄别;信号甄别是信息劣势方主动搜集和筛选信息。

3、电子市场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1)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根本原因

(2)电子市场交易中信用的缺失

(3)电子市场中的惩罚激励机制不够

三、论述:

1、电子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对市场的影响;与传统市场比较,电子市场所存在的由于产品的质量不确定引发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而且更加严重。原因一是数字产品多为经验产品,二是在电子化市场上销售商的身份也很难辨认。

对消费者的影响;由于电子市场的可选择性及失败经历的记忆加上电子市场中的商品特性使得客户购买的忠诚度降低,商家将客户保留在一个市场上的难度加大,“柠檬问题”。对商家的影响;拥有优质产品的卖者不能象传统企业那样简单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竞争力,商家建立品牌信誉的可能性降低

对网络支付的影响;交易者无法对交易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特别是对支付是否安全、可靠持怀疑态度。

2、电子市场道德风险的规避机制

(1)、建立委托—代理机制

a、通过法律的约束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

b、由公正机构搜集各企业的资料编辑成档案,信息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价,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排名,最后将各数据库模块进行整合,以供买者查询分析,从而使买者的购买决策趋于理性,减少由于对企业或产品不了解而错误购买的可能性。

(2)、加大对电子商务中不诚实经营者的惩罚力度

(3)、提高经营者欺诈被发现的概率

(4)、完善信用制度

(5)、减少客户损失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讨价还价

是买卖双方经过一轮或多轮相互削价过程最终确定的价格。

2、标签价格(posted price)

消费者在商场、超市购买物品时通常要按照标签上由卖主事先标示好的价格付钱,这个价格即为标签价格(posted price)或者明码标价(menu price) 。

3、拍卖

就是通过特定的规则集,根据参与者对某特定资源的投标值,决定该资源的价格和资源的分配方式。

传统拍卖主要有英式(English auction)和荷兰式(Dutch auction)两种。

4、服务价值链

指企业以顾客满意为手段,在向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价值活动的有序结合,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通过向顾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来创造价值。

网上拍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应用广泛且成本低廉的互联网作为中介,因此,网上拍卖有许多网络经济的特征,从以下的表可以清楚的比较网上拍卖与传统拍卖的区别:

二、简答题

1.网上拍卖的类型

(1)单物品拍卖

(2)多物品拍卖

(3)网上采购拍卖

2、网上拍卖的特点

网上拍卖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应用广泛且成本低廉的互联网作为中介,因此,网

上拍卖有许多网络经济的特征。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搜索成本:

信息是有代价的,获得信息要付出金钱与时间,这就是搜索信息的成本。

2、电子商务信任:

庞川(2003)研究B2C环境下的网络信任问题,他提出信任的定义是:“在不确定的交易环境下,交易的一方根据自己的理性分析和主观判断,认为并期望交易的另一方将遵从既定规则,做出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交易行为。

二、简答题

1.在线C2C拍卖网站制度信任体系的构成?

实名认证机制

信任认证机制

支付托管机制

交易安全基金

2、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者搜索成本减少的表现?

(1)减少时间和交通成本

(2)收集和比较更多的信息

(3)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

(4)增加信息交流

三、论述:

1、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

网站因素:第一,网上购物的便捷性

第二,网上购物的安全性

第三,网上信息的真实性

产品因素:第一,产品价格

第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第三,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消费者因素:第一,人口统计类变量,如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第二,消费者知识经验型变量,如网络使用频率、网上购物经历、产品知识、网络知识等

第三,消费者心理特质类变量,如风险态度、购物导向等

2、建立电子商务信任制度的途径?

(1)设计规范的购买程序

(2)设计规范的网站界面

(3)营造熟悉的商务氛围

(4)电子商务相关法律

(5)第三方认证

(6)担保

(7)承诺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产品差异化:

经济学定义的差异化产品是指基本用途和特性充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2、价格歧视:

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时,则认为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

3、网络外部性:

(1)经济学原理认为:越稀缺的商品价值越大,因此很多传统产品没有网络外部性或者说是具有负的外部性。

(2)外部性有正的和负的两种效果,网络外部性往往是正的而不是负的;

(3)网络正外部性产生了正反馈;

(4)网络外部性是梅特卡夫(Metcalfe)法则的本质。梅特卡夫法则指出,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

二、简答题

1.电子商务中新产品开发的方式

个性化定制

推出适合网络用户的新产品

对现有产品功能的补充

2.厂商要实行价格歧视需配备的条件

价格歧视必须在相互分离的市场下进行

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力

厂商能够了解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意愿或者能力

3.网络营销的模式主要有几种?有何特点和区别?

B2C:厂商对消费者直接销售

B2B:厂商对厂商销售

C2C:个人对个人的集体议价

利用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

网络市场的虚拟性和细分性

销售渠道简化,交易成本降低

网络营销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三、论述:

1、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主要定价方法?

低位定价法

竞争定价法

声誉定价法

差异化定价法

捆绑销售与搭售定价法

折扣定价法

使用定价法

2、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举出一些侵权行为的实例,并说明每个实例是侵犯了哪种知识产权?

第六章

一、简答题

1.简答网络电子信息中介的种类

目前网络主要有以下三种电子信息中介目录服务商

搜索引擎

虚拟社区

2.简答电子商务形势下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1)以提高服务增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

(2)以获取规模效益为目标的定制物流服务。

(3)以培育新的客户群为目标的个性化物流服务。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正外部性效应的一种,是指一个人得自某种商品的效用取决于其他消费者消费的数量。

大多数数字产品的网络外部性是显著的,只有一名用户的网络是毫无价值的,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产生了网络外部性

例如:办公软件电脑游戏电话和电子邮件

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用户倾向于选择市场份额较高的数字产品,以享受网络外部性带来的增值,同时避免与他人所用产品的不兼容等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企业的竞争战略产生的影响:迅速占领市场就成为其超越盈利目标的首要选择。

企业策略:免费赠送或降低价格的策略

2、差别化定价:

也叫价格歧视,就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

3、一级价格歧视

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产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从消费者行为理论已知,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如果厂商已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即已知消费者对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厂商就可以按此价格逐个制定商品价格。

4、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和[[消费者]]确定的[[价格]]。在二级价格歧视下,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间,而是不同的产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日常生活中,二级价格歧视比较普遍,公共事业部门普遍地采用这种形式的价格歧视,如电力公司实行的分段定价等。二级价格歧视主要适用于那些容易度量和记录的劳务,如煤气、电力、水、电话通讯等的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的阐析==

5、三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实际中的例子很多,如同一种产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价格不一样,黄金时间和非黄金的

广告费不一样等。

问题:

市面上新出了一款游戏光碟,如果标价为80元,可能只有那些对电脑游戏狂热、急需尝鲜的年轻人才会去购买;如果定价为20元,就可能会吸引大量偶尔玩玩电脑游戏的人去购买。

但此时,供应商却失去了向第一类顾客索取高价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选择定价策略呢?

答案:

这主要取决于各类顾客的数量。如果有100个急需的顾客,300个偶尔使用的顾客,定价80元就会有100个顾客购买,而定价20元则会有400个(300+100)顾客购买。

在两种模式下,供应商的销售收入都是8000元。但是,如果偶尔使用者超过300,20元的定价就会产生更多的收入。

简答

一、差别化定价

个性化定价(一级价格歧视)

个性化定价是指基于数字产品的物理特性的可改变性的一种需求定价策略。厂商可以进行数字产品定制化和个性化销售,根据顾客的地理位置、人口特征、收入特征以及顾客对数字产品的认同及要求不同,为每一顾客定制一种产品,向每一位顾客收取的价格刚好等于其意愿支付最高价格。

现实中个性化定价困难:

一方面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并不能满足个性化定制的要求,或者满足要求却大幅度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随之增加反而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效用价值比。另一方面难以知道某人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即使知道每个人愿意支付的最大价格,也难以防止那些价值评价高的消费者以低价购买。再者,要确切了解消费者内在的个性消费特征并不容易

互联网环境中个性化定价易实现:

一对一营销

充分了解消费者对我们的信息产品的兴趣所在,通过消费者在网络上的点击率、搜索习惯以及他们的注册信息等来分析顾客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可以根据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不同评价、不同购买习惯以及其他特征来实行不同的价格。

版本划分(二级价格歧视)

版本划分就是提供一个数字产品系列,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版本,当顾客消费一个低级的版本X1时,收费P1;当消费者再购买高一点版本X2时,收费P2……这样数字产品供应商就可获得比单一定价P1更多的销售收人,这样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就可以使其数字产品的总价值最大化。

版本划分依据:时间延迟、用户界面、图片分辨率、操作速度、格式、容量、完整性、技术和服务支持等

版本划分重要原则:要有一个完整的版本系列,高端数字产品,中档产品和低档数字产品同时存在,档次分明;价格、性能差异大,引导顾客向中档靠拢

群体定价(三级价格歧视):更合理、更有效

即根据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不同偏好把消费者分成不同的组,对不同的组确定不同的价格。群体定价最常见的原因是不同群体成员在价格敏感性上表现出的系统性差异,向他们提供不同的价格,厂商就有利可图。

群体定价的关键在于怎样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并且使这种差异化是可辨识的,就是使消费者按其消费意愿,把自己归于不同的群体,避免高端客户用低价来购买信息产品。

实现方式:①延迟手段②功能歧视③情感价值歧视

延迟手段

将信息毫无迟滞地销售给高端客户,推迟销售给低端客户。这是利用时间上的区分,将对时间的敏感性不同的客户群区分开来,向对时间敏感性强的消费群收取较高价格,反之,收取较低价格。在延迟手段中,必须使由于时间差异造成的产品差异足够大。

功能歧视

对高端客户提供更强的搜索能力,允许高端用户使用功能更强的数据库等,而低端客户就不能享受。关键:额外功能带来的效用对高端用户必须是显著的,并且必须与价格的差别相适应,否则,这种功能的差别将不被承认,高端用户就可能转而购买低价的产品。

情感价值歧视

不同的消费者,由于其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地位等的不同,对同一数字产品就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数字产品的生产商就可以通过赋予产品不同的文化内涵,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例:移动公司手机卡类别区分

二、简答题

1、产生盗版原因

(1)、数字产品特殊的成本结构

高固定成本、低复制成本、边际生产成本趋于零

在数字产品市场上,是一个原创者与多个盗版者共存的市场结构。在这样的市场中,原创者往往面临着盗版者激烈的价格竞争。因此,在原创者寻求了充分法律保护的市场中,原创者会占据大部分市场,反之则是盗版者的市场。

(2)、加剧盗版:互联网的资源共享特点与信息快速、大范围传递特点

当互联网没有进入商业化应用时,网络规模有限,原创者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和大规模的渠道网络,快速树立产品形象和把产品分销到消费者的周围。凭借时间优势,原创者可以获得市场领先者、品牌忠诚者、需求强烈者和耐心较差者等各类消费者。盗版者的生产时间较晚,并且渠道隐蔽性强等,都使他们在时间和规模上均处于劣势。当盗版者进入市场时,原创者已经收回了部分投资,有空间可以降低产品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盗版现象并不是很严重。

在互联网环境中,数字产品可以脱离光盘等存储介质,独立存在与传输。分销成本低、传播速度快;

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特点,为非营利性盗版提供了快速的、低成本的分销渠道。(3)、放任盗版:数字产品的网络外部性、需求规模效应

技术升级产生新产品,网络外部性促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新产品,而原创者最大化企业利润的高价格与标准化竞争战略的矛盾,使他们会默认盗版行为的存在;

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标准化成了数字产品生产者重要的竞争策略。消费者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的标准化战略;企业标准一旦成为行业标准,就能直接促进产品销售,数字产品公司通过增加消费者数量,来扩大它的网络规模,取得网络效应。

2、反盗版建议

(1)、增加消费者与盗版商的交易成本

数字产品生产者拥有技术、人员等专用资产,通过售后服务等方面,可以把数字产品销售与数字产品服务结合起来,使消费者的消费依赖于企业的专有资产,也使消费者与盗版

者的交易成本上升了。

例:杀毒软件

(2)、发展加密技术来防止盗版

加密技术使复制者与转售者需要更高的技术来解码数字产品。在互联网上,数字水印技术将数字、序列号、文字、图像标志等版权信息嵌入到多媒体数据中。企业可以通过数字水印,追踪互联网上产品被盗版的情况。数字水印技术不仅起到了版权保护的作用,还在真伪鉴别、隐藏通信、标志隐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数字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大规模的非法复制者和非法销售者,企业应该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企业的利益。执法机关也应该针对数字产品的新特点,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执法机关的技术水平,有效地追查新的非法行为,为数字产品生产者提供必要的保护。

三、论述:

1、论述数字产品一般经济特性

存货形态的无形性

生产过程的虚拟化

经验性产品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性

高附加值

使用价值的非排他性

个人偏好依赖性

时效性和累积效用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网络金融市场的定义

网络金融市场就可以定义为:借助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以进行各种金融活动的交易场所和交易关系的总和。

网络金融市场是传统金融市场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

2、电子货币:

巴塞尔委员会对电子货币做出定义为:电于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互联网)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储值”——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用来支付的价值,如Mondex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等。

“预付支付机制”——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由多组二进制数据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这一定义包含了电子货币中的在线交易和离线交易,是较为准确、完整的定义。而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电子货币在本质上并不是货币,它只是一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的无现金的支付机制。它比现金更安全、方便和快捷。

二、简答题

1、网络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网络金融市场的主体是指参与网上各种金融活动的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包括:资金的供给者、资金的需求者、中介机构、投机者和金融监管机构。

?资金的供给者通过购买各种有价证券和其它融资活动,把资金投入金融市场;

?资金的需求者,在金融市场上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以筹措资金;

?金融中介机构在网上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投机者通过网上金融交易活动获取买卖差价;

?金融监管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监督机构,负责制定网络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则并对金融风险实施监控。

?网络金融市场的客体是网络金融市场借以进行交易的工具,即金融工具。

金融交易是一种有偿的资金转移活动。为了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方便债权和所有权的转移,金融交易必须借助于金融工具进行。从性质上区分,金融工具包括债权债务凭证(如票据、债券)和所有权凭证(如股票),它们是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

?网络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根据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各自的不同需求来进行设计,它不仅包括传统金融工具,而且还包括各种衍生金融工具。

在网络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对金融工具进行

自由选择。

网络金融市场的交易方式:

?网络金融市场的交易是“无纸化、无支票化、无凭证化”的交易,货币、金融合约为无形的电子数据,既不需要固定场所,也不需要交易双

方的直接接触。

网络金融市场的管理,既包括各国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市场健康运行所进行的管理,又包括国际金融组织为维护金额市场的正常秩序而进行的管理。网络金融市场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各国中央银行颁布的金融法规和国际金融组织制定的金融市场交易的监督措施。

2、网络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主体

?客体

?交易

?管理

3、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P234)

(1)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核心

?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建立电子货币系统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和保证。

?自从1995年10月美国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以来,相继推出各种电子货币如数字式货币(E-money)、数字式现金(E-Cash)、数字式信用卡(IC)等。

?德国商业银行正在筹划扩大网络银行服务,包括对中小企业提供网上贷款,并为这些企业购买技术、专利等实现电子货币结算。

?日本至少有10家银行正在试验网上电子货币结算系统,富士银行在1998年秋季推出第一家网络银行,初期服务包括使用现金卡购物、存款或转账及提供金融商品

咨询和投资咨询。

?许多国家正在发展适用于大笔网上交易的电子货币结算系统,并考虑筹划设立国

际性的网上交易电子货币结算中心,同时建立服务于网络银行的金融保险体系。2)电子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电子货币活跃和繁荣了商业,为零售业提供了商机。随着电子货币在日常生活领域的普及和作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上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零售业的经营范

围已无地域限制,消费者通过网络即可成为交易对象。

?电子货币刺激了消费,扩大了需求。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结算,对商家而言,瞬间即可低成本地收回贷款,因此可以放心地给顾客配送商品;对顾客

而言,省略了繁琐的支付手段,可以轻松地购物,因此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扩

大了社会需求。

3)电子货币降低银行业的经营成本

?对降低银行业的相关业务经营成本乃至对整个金融业的经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拥有成本竞争的优势。据统计,在美国互联网上进行货币

结算,每笔账单的成本只需1美分,而银行分理机构的处理每笔账单成本高达1.08

美元。

4)电子货币促进了整个金融业的经营创新

?首先,电子货币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创新,特别是与多媒体相关的信息、软件、计算机业营销结构的创新。信息或软件销售在收取电子货币的瞬间,通过微机终端,

即可将信息或软件商品从网上传递给顾客,相当于在网络上进行现货、现金交易,

因此,电子货币使商品流通的成本剧减甚至接近于零,为商家降价促销提供了条件。

?其次,电子货币促进了信息商品营销方式的创新,出现了对信息内容销售的新形式,使得可零售的信息内容细分化、计价单位小额化。

?以电子货币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商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不同的企业之间突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和业务领域,刺激和加剧了同业竞争,从

而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廉价优质的商品,提高对顾客的服务质量。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中考物理各章节详细复习要点

各章节详细复习要点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第二章热现象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三章光的反射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第四章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章期末复习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什么是语言学 1.1.1定义 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1.1.2The scope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分支必考P2 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sounds, which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语音学)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in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ology. (音位学)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 are called morphology. (形态学) The study of how morphemes and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s called syntax(句法学)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is called semantics. (语义学)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use is called pragmatics. (语用学) 1.1.3 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成对的概念辨析差异必考P3 (1)Prescriptive and descriptive 规定与描写 If 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 if it aims to lay down rules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say, it is said to be prescriptive.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while modern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The task of linguists is supposed to describe the language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绪论 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 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 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 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禅让制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建立夏朝。 8、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朝后期。西周建立后,确立了一套体系完备、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周代文化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3、诸子百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有代表性的是那四家? 4、简述孔子或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流体力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理想流体:没有粘性的流体 2.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反抗改变原有运动状态的物理性质。 3.牛顿内摩擦力定律:流体内摩擦力T 的大小与液体性质有关,并与流速梯度和接触面A 成正比而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无关。 4.膨胀性:在压力不变条件下,流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的性质。 5.收缩性:在温度不变条件下,流体在压强作用下,体积缩小的性质。 6.牛顿流体:遵循牛顿粘性定律得流体。 二、填空题 1.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将随流体的(温度)改变而变化,但随流体的(压力)变化则不大。 2.动力粘度μ的国际单位是(s p a ?或帕·秒)物理单位是(达因·秒/厘米2或2 /cm s dyn ?)。 3.运动粘度的国际单位是(米2/秒、s m /2 ),物理单位是(沱 )。 4.流体就是各个(质点)之间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的连续介质。 5.理想流体是一种设想的没有(粘性)的流体,在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切应力), 即没有(摩擦力) 三、单选题 1. 不考虑流体粘性的流体称( )流体。 A A 理想 B 牛顿 C 非牛顿 D 实际 2.温度升高时,空气的粘性( ) B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运动粘度的单位是( ) B A .s/m 2 B .m 2/s C .N ?m 2/s D .N ?s/m 2 4.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的因素是( ) C A .切应力与速度 B .切应力与剪切变形 C .切应力与剪切变形速度 D .切应力与压强 5.200℃体积为2.5m 3的水,当温度升至800℃时,其体积变化率为( ) C 200℃时:1ρ=998.23kg/m 3; 800℃时: 2ρ=971.83kg/m 3 A .2.16% B .1.28% C .2.64% D .3.08% 6.温度升高时,水的粘性( )。 A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动力]粘度μ与运动粘度υ的关系为( )。 B A .υμρ= B .μυρ= C .ρυμ = D .μυ=P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作原则—— 基本点: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够顺利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具体内容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其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不超出不少于交际目的需要(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问多答少、言语晦涩、含混啰嗦等都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变异概说——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划一的统一体,语言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处于一种缓变的状态中。 语言在共时层面的差异称为语言的差异。 语言的变异受到三种情况的影响: (1)说话者的地区背景和社会背景(母语、教育程度、职业等) (2)产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景,需要采取什么言语表达方式和超语言特征 (3)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语言的变异分为三类: (1)地域变异:形成地域方言,即属于某一地域的群体使用的语言 (2社会变异:指不同社会地位、职业、行帮、种族、性别的区别在语言使用上产生的差异(3)功能变异:指说话人为了某一目的使受话人受到影响、产生反应而使用的言语方式 地域变异—— 语言的地域变异表现为地域方言,包括次方言,与之相对的有共同语和规范语言。 (方言—次方言—土语) 方言变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1、语音方面 闽方言、粤方言的变异较大,吴方言次之,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又次之。 2、词汇方面 主要表现为同一意义用不同词语表现。 3、语法方面 主要表现在词序、虚词方面。粤方言中这种双音节词中修饰性词素位于被修饰性词素之后,是语法上的一个特点。例如:客人—人客、干菜—菜干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汉语言发源地:黄河流域。秦汉以前,楚国南迁,吴方言、湘方言可能在东南部地区形成方言的形成除了由于移民、山川阻隔、政治经济的原因外,与异民族语言的接触和土著语言的混合也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的分化和产生变异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 方言发展的前途: 1、在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2、继续保持已有的地域差异状态,在地域范围内,优势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 3、由于共同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电子商务《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目录 01经济学基础 (2) 02电子商务概论 (7) 03电子商务英语 (16) 04计算机网络技术 (20) 05市场营销实务 (27) 06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 (32) 07 C语言程序设计 (36) 08经济数学 (41) 09 PHOTOSHOP (50) 10商务谈判与礼仪 (63) 11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 (67) 12电子商务与物流 (75) 13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 (79) 14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文写作 (85) 15 FLASH动画 (91) 16国际贸易实务 (96) 18应用数据库原理与 (109) 19管理学 (115) 20供应链管理 (119) 21消费心理学 (131) 22 客户关系管理 (136) 23 网络营销与策划 (143)

电子商务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授课学时:3学时/周,共48学时(讲授40课时,机动8课时) 课程学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3)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经济学的一般知识与原理,尤其是理解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 ●掌握经济学微观与宏观分析的一般方法 ●掌握生产者均衡与消费者均衡 ●掌握国家收入的核算方法 ●了解经济周期的运行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阐述经济现象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衡量企业生产均衡与消费者均衡 ●能够获得个人生活中的效用最大化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经济管理意识 ●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数字电路各章重点复习

同学们,数电这门课程考察的主要是一些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转 换,还有就是一些简单的逻辑公式的推理,常用公式的简单计算等等,不是 很难但考察多样,这部分课程不会很难,而且考察的题量也比较小,主要就 是一些逻辑运算和基本门电路的考察。 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知识要点 一、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二进制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此部分大家查阅一下课本,编者在此不列出具体公式了。) 二、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以及 5 种复合运算的图形符号、表达式和真值表:与、或、非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消去律: A + AB = A + B 多余项定律: AB + AC + BC = AB + AC 反演定律: AB = A + B 基本规则: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 四、逻辑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互相转换 逻辑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为:真值表、函数式、逻辑图 会从这三种中任一种推出其它二种 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示法:最小项的性质; 五、逻辑函数的化简:要求按步骤解答 1、 利用公式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2、 利用卡诺图对逻辑函数化简 3、 具有约束条件的逻辑函数化简 AB + AB = A A+ B = A ? B AB + AB = AB + A B 吸收律: A + AB = A 逻辑代数常用公式: 三、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基本规则

例1.1 利用公式法化简 F ( ABCD) = ABC + AB + AD + C + BD 解: F ( ABCD) = ABC + AB + AD + C + BD = AB + AB + AD + C + BD = B + AD + C + BD = B + D + AD + C = B+ D+C 例 1.2 利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约束条件为 ( A BC + C = A B + C ) ( AB + AB = B) ( B + BD = B + D) ( D + AD = D) Y ( ABCD ) = ∑ m(3、 6、、 ) 5、 7 10 1、 4 8) ∑ m(0、 2、、 一、三极管开、关状态 Y = A + BD 第二章 门电路知识要点 1、饱和、截止条件:截止: V be < V T , 饱和: i B > I BS = 2、反相器饱和、截止判断 二、基本门电路及其逻辑符号 与门、或非门、非门、与非门、OC 门、三态门、异或; 传输门、OC/OD 门及三态门的应用 三、门电路的外特性 1、输入端电阻特性:对 TTL 门电路而言,输入端通过电阻接地或低电平时,由于输入电流流过 该电阻,会在电阻上产生压降,当电阻大于开门电阻时,相当于逻辑高电平。 I CS β 解:函数 Y 的卡诺图如下: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

广州中考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1):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高中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网络图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网络归纳 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①依据:状态不同 过滤 ②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 ③举例:出去食盐中的泥沙 ①依据:挥发性不同 蒸发 ②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③举例: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NaCl ①依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结晶 ②把两种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开 ③举例:NaCl 和KNO 3的分离 物理方法 ①依据:沸点不同 蒸馏 ②把两种互溶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石油分离为汽油、煤油、柴油等。 ①依据:二者互补相容 分液 ②把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①依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萃取 ②把溶质从溶剂中提取到另一种另一种溶剂中 ③举例: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化学方法 沉淀法:如除去:SO 42-、Ca 2+、Mg 2+、等 方法 气化法:如除去CO 32+等 一、高考中常考的离子检验 ① 从外观观察其颜色、状态 步骤 ②配成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③用化学试剂检验 ①稀盐酸、BaCl 2溶液 SO 42- ②生成白色沉淀 化学 ③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方法 ①稀HNO 3、AgNO 3溶液 Cl - ②生成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 ③ AgNO 3+ NaCl=AgCl↓+NaNO 3

二、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 × M ×1000ρ ×溶质摩尔质量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知识网络归纳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统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程新杰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和特点 一.统计的三个基本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二.统计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现代统计学 三..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四.统计工作的几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的提拱和管理. 五..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 (1)大量观查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5)统计模型法. (5)统计推断法 六.统计方法的特点:(1) .从定性认识到定性认识(2) .从个体认识到总体认识.(3)从已知量的认识到未知量的推断 七.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就是我们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许多个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所组成.如:(它可以是全部的职工.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设备.所有生产的产品.全市的企业.所有的交通事故等等) 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体.(把所有的总体单位的组合在一些就行成了一个总体.) ★应明确.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的.它是随着我们所研究的目的.范围不同.是可以转化的.(原来的总体单位可以变成总体.原来的总位单位可以变给总体) 3.总体的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二.标志.变量和指标: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1)品质标志.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无法量化(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说明,如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份,产品品牌等)。 (2)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能够量化,(如职工的工龄、工资水平,企业的职工数、总产值、总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2.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 ☆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或变量值。) ☆就一个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而言,其具体表现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将标志与标志表现混为一谈。如对三个工人的月工资计算平均数,只能说是对三个标志表现或三个标志值(变量值)计算平均数,不能说对三个数量标志计算平均数,因为数量标志只有一个,即工人“月工资”。 3.标志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就叫标志值.(如人的身高这个数量标志.每个人的身高是不同的.有 1.7米.1.62米.在这里身高是标志.,而1.7米.1.65米就叫标志值) ★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是载体;统计标志依附于总体单位并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 4.变量和变量值: (1)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都叫变量. (2)变量值:数量标志的表现.及指标的具体数值都叫变量值..如某学生考的各科平均分65分.在这里平均分是数量标志,.而65分则是变量值.或标志值..又比如.把全市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全市平均每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350万元,在这里平均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变量.而350万元则是变量值或指标值) (3)变量的分类: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能用小数计量的变量是连续变量,(如企业的产值,人的体重.土地面积等);只能用整数表现的是离散变量,如职工人数.电视机的产量.) 5.统计指标: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1.正确理解统计指标时应注意:①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②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2.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主要区别是: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 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4.按指标的性质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数量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指标数值的大小是随着总体的范围大小而变化.是表明总体的广度.是外延指标.均有计量单位. ★数量指标可分:为标志值总量(变量值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数或频率总体)标志值总量是由各单位的标志标汇总而来的.总体单位总量就是一个总体内部个体的总数. ★数量指标按时间状态可分:时期指标(流量)和时点指标(存量). (2)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又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它们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指标. 三.统计数据的理化尺度种类.1定量数据(数量数据):包括(1).测量值数据.用量具测出的数据. (又叫连续数据).可以有小数.如身高.体重.温度等(2).计数值数据.用清点的方法得出的数据.只能用整数表示.(如学生人数.产品台数.) 2.定性数据(品质数据)包括 (1).排序数据.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用数字说明.但能排出现象的顺序.有优劣.好坏之分(如产品的等级。) (2).分类数据.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分类.不能排出现象的顺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如民族.职业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第一节,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统计调查的分类. 1.按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1) 统计报表由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的要是要求.自上而下的布置.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的一种调查方式 (2).专门调查:是为某一要求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语言学复习重点第一章

语言学复习重点第一章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 (本章主要讨论什么是语言,语言的功能是什么,语言的起源和分类,以及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1.1语言的本质——什么是语言? 单句小结,语言是一种用于人类交流的任意发声符号系统。人类特有的,用于交流)语言是系统的(强调:语言的双重性)解释:语言是系统化的。二元性:每种语言被组织成两个基本系统:一个声音系统和一个手段系统。语言是象征性的(强调:图标,索引,这是我第一次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没有办法,PPT这么说,我认为符号的理解应该是人们用符号来交流。这是因为: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指南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特殊手段) 语言学家感到厌烦,决定对这些混乱的符号进行分类。所以有:图标索引符号 3。语言是任意的 解释:手段和声音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词和宾语,词的形式和意义。索绪尔也提出,意义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但是,换句话说,发明这个词的人可以随意发明它,而你不能随意使用它。简而言之,你不能把桌子叫做猪。 4 .语言主要是有声的(语言是从一开始说的)有五个理由可以这样说: ①儿童在学会阅读和写作之前学会说话

(2)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学习语言(3)在人类历史上,有先说后写(4)写作是以语言为基础的(5)人们说得多写得少( 5)。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解释:因为,人类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1)置换199 (2)生产力或创造力:人类有能力生产和理解。 ③文化传播:学习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因素比动物交流更重要。 4结构复杂性语言的结构复杂无界动物交流系统是封闭的。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不知道该做什么。语言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事实。 语言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功能,一类是元功能,元功能(注:通用功能是专用的,特殊应用;元函数涵盖更广泛的更抽象的函数) 1。一般功能:指个人对语言的具体使用 英寸列出了7种一般功能: ①生理/表达/情绪功能心理学\ \表达\ \情绪功能:这种功能没有交际目的。但是他们允许我们释放内心的感受。 (2)阶段功能包含功能:语言可以用来建立或维持两个说话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例如,中国人说:“你吃过饭了吗?” ③记录功能记录功能:语言允许我们记录我们想记住的事情。地理调查、商业账户... ④识别功能:语言允许我们识别编号的对象和事件。长凳就是长凳)例如,给孩子取名 5 .推理功能:人们将依靠语言进行推理。口语和写作是思维的表现交

电子商务经济学基础

2 电子商务经济学基础 2.l 电子商务的传统经济学视角 数字经济的新特点: 1.即使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信息生产也不同于物质生产,其边际效益并非是递减的; 2.信息生产既要注重规模经济又要注重物质生产中不怎么强调的范围经济; 3.信息产品的交换具有与物质产品交换不同的非对称性,卖方并不因它的出卖而失去了自己的信息产品; 4.信息产品的分配往往同时就是信息的传播和共享过程; 5.信息产品的消费往往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过程等等。 2.1.1 电子商务蕴涵先进的生产力要素 1.生产力要素。 2.生产力软要素——信息 1)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其信息能力即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 2)使生产力中起积极作用的活跃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 3)使劳动对象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4)信息科技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社会和经济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强化 5)使组合、协调生产力有关要素以提高它们综合效益的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导致管理科技甚至也成了高科技 2.1.2 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作用范围的影响 1.边际效益递增规律 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性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因网络效应的作用而强化。 1)该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对其生产者无竞争性而对其使用者无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2)信息技术发展快、变化大、生命周期短; 3)需求往往是由供给创造的,产品受市场容量饱和的影响较小。 2.传统经济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由于物质和能量资源的有限性或稀缺性、技术进步的相对稳定性、市场容量的饱和性,当需求依靠供给来满足时,任一投人产出系统中,随着投人的增加边际产出(即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 2.1.3 对规模经济理论的影响 2.1.4 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理论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或物价k 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低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陪伴,而高失业率则与低通胀率同时并存 20世纪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相并存的“滞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