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因素、电气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窒息性气体、高温高湿环境、噪声和振动、照明和色彩、粉尘和毒物、高处作业风险、地下作业风险、海上作业风险以及特殊设备操作风险等方面。

一、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在生产、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中毒、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等。此外,化学物质的泄漏和爆炸也可能会对作业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二、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也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高温可能会引起中暑和热射病等疾病;低温可能会引起冻伤和寒战等疾病;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疾病;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会引起DNA损伤和癌症等疾病。

三、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机械设备的运转可能会导致夹击、卷入、碰撞等事故的发生。此外,机械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等损失。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电气因素

电气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电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此外,电气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电击

等事故的发生。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五、放射性因素

放射性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危害的发生。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起癌症和遗传变异等疾病。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六、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流感、肺炎和食物中毒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生物因素的危害。

七、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都可能导致窒息事故的发生。长期接触窒息性气体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的身体损伤和健康问题,如贫血、眩晕和昏迷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窒息性气体的危害。

八、高温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暑和身体疲劳等问题。此外,高温高湿环境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高温高湿环境的安全性。

九、噪声和振动

噪声和振动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物理有害因素之一。长期暴露在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问题。此外,噪声和振动还可能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危害程度。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因素、电气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窒息性气体、高温高湿环境、噪声和振动、照明和色彩、粉尘和毒物、高处作业风险、地下作业风险、海上作业风险以及特殊设备操作风险等方面。 一、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在生产、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中毒、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等。此外,化学物质的泄漏和爆炸也可能会对作业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二、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也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高温可能会引起中暑和热射病等疾病;低温可能会引起冻伤和寒战等疾病;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疾病;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会引起DNA损伤和癌症等疾病。 三、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机械设备的运转可能会导致夹击、卷入、碰撞等事故的发生。此外,机械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等损失。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电气因素 电气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电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此外,电气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电击

等事故的发生。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五、放射性因素 放射性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危害的发生。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起癌症和遗传变异等疾病。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六、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流感、肺炎和食物中毒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生物因素的危害。 七、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都可能导致窒息事故的发生。长期接触窒息性气体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的身体损伤和健康问题,如贫血、眩晕和昏迷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窒息性气体的危害。 八、高温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暑和身体疲劳等问题。此外,高温高湿环境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高温高湿环境的安全性。 九、噪声和振动 噪声和振动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物理有害因素之一。长期暴露在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问题。此外,噪声和振动还可能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危害程度。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前言 作业场所是指矿山、地下工程、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装卸货场、运输企业等具有危险性的场所。在这些场所工作,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危害,例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毒物危害等等。因此,作业场所的安全非常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作业场所危害,以及如何辨识它们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 常见危害 高空坠落 高空坠落是指从高处跌落,通常发生在建筑工地、矿山、装卸货场等作业场所。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高空坠落的原因通常有三种:(1)人员失误导致(例如没有使用安全带、爬上不稳定的梯子等);(2)设备问题(例如脚手架不牢固、安全带老化等);(3)自然灾害(例如风暴、地震等)。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工厂、工程建设、矿山等作业场所。机械伤害可能来自于旋转部件、传送带、起重机等。机械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机械设备的速度、运动轨迹、材料和重量等因素。

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是指电流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电力公司、工厂、建筑工地等作业场所。电气伤害可能来自于高电压接线、不可触碰的 电线、短路等。电气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压、电流大小、工作时间、伤口的位置等。 化学危害 化学危害是指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发生在危险化学品 生产企业、实验室等场所。化学危害可能来自于有害物质的接触、吸入、食入等。化学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有害物质的类型、浓度、时 间以及暴露途径等。 辨识和控制危害的方法 辨识危险 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危害辨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场所的特点和结构(如建筑、机械设备、危险化学品 等) 2.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湿度等) 3.工作场所所处的位置(如建筑高度、地下深度、距离、周 围环境等) 4.工作人员的资质和工作经验 5.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 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场所中,存在各种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本文将帮助读者了解作业场所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 1.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设施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例如,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机器设备夹住、撞击或挤压。 2.电气危险 电气危险包括静电、浪涌、接地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触电、电击或火灾等事故。例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未正确接地、未使用绝缘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电气危险。 3.化学物质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危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等,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员工中毒、灼伤或损伤神经系统;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腐蚀、眼睛损伤等。 4.噪音和振动 噪音和振动可能对员工的听力、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烦躁和疲劳;长时间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手部震颤、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损伤。 5.高温和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暑、电器短路等。例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中暑;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器设备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6.辐射和电磁暴露 辐射和电磁暴露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灼伤、神经衰弱等。例如,接触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员工皮肤灼伤;长时间接触电磁场可能导致员工神经衰弱、失眠等。 7.运动物体的伤害 运动物体的伤害包括撞击、挤压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操作机器时未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运动物体撞击或挤压。 8.滑跌和跌落危险 滑跌和跌落危险可能会导致骨折、窒息等,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例如,未使用安全梯、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可能导致员工从高处跌落;地面积水、油污等可能导致员工滑跌。 9. 窒息和溺水危险 窒息和溺水危险主要发生在密闭空间或水下作业时,可能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密闭空间内缺乏氧气、救援设备等可能导致员工窒息;水下作业时未穿戴救生设备、未做好防护措施等可能导致员工溺水。 9.粉尘和烟雾危害 粉尘和烟雾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眼睛损伤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员工患上尘肺病;接触有毒烟雾可能导致员工中毒。 11.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毒、灼伤等。例如,接触腐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中毒;长时间接触刺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呼吸系统受损。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的风险因素。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本文将详细介绍现场调查、经验判断、直接观察、测试检验、类比分析、专家评审、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FT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识别方法。 一、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一种深入了解作业环境实际情况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调查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二、经验判断 经验判断是指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准确判断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三、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对作业环境进行实地观察,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观察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对作业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测试检验 测试检验是指通过实验或检测手段,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测试检验应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以便准确检测出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因素。 五、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是指通过对比类似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对当前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类比分析应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案例,以便准确预测当前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六、专家评审 专家评审是指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专家评审应选择具有权威性和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便为作业环境提供准确的安全评估。 七、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HAZOP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操作性差错。通过HAZOP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事故树分析(FTA) FTA是一种用于分析事故因果关系的工具,通过对事故进行层层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FTA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九、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FMEA是一种预测系统或组件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的方法。通过FMEA 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系统失效的危险、有害因素。 十、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是一种在作业前对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预先分析和识别的工具。通过PHA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以上各种识别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确保准确识别出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等级,保障作业安全。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湿度和辐射等。 A.噪声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工业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三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及频率。 B.振动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震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C.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性热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业炉窑,如冶炼炉、焦炉、加热炉、锅炉等 电热设备,如电阻炉、工频炉等 高温工件(如铸锻件)、高温液体(如导热油、热水)等

高温气体,如蒸汽、热风、热烟气等 高温危害 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可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形转变,甚至引起破裂引发事故 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 高温环境可使火灾危险性增大 温度、湿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有物表面绝热层,表面的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 是否采取了防灼伤、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取了空调措施; 是否采取了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 D.辐射的危险有害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化学反应、金属加工、医疗设备、测量与控制等领域,接触和使用各种辐射能的场合越来越多,存在着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伤害则由αβX r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保证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前提 之一,识别这些因素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并处理好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因素,从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下面本 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物理因素的识别 物理因素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的与身体相关的能够作用在身体的 外部力量,主要包括温度、噪声、震动、辐射、光照、气压、电磁 辐射等。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对于某些环境中辐射的情况,可以利用电离辐射剂量仪等直接测量分析; 2.对于热、寒、噪声等因素进行评估,减轻影响,如合理利用 隔音设备、穿戴防护服等; 3.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暴露,如通过声级计、照 度计、温度计等依据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分析。 二、化学因素的识别 化学因素是指产生有害的固、液、气、蒸汽及有毒物质等化学 体系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在进行有毒化学品工作时,应当注意以下 几点: 1.充分了解有毒化学品的性质特征,掌握其危害程度和特征, 以及应急措施等;

2.适时地对生产加工用到的有毒化工品进行检测与评估; 3.建立安全的化学作业预案,如穿着适合的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毒化学品; 4.要求工人在接触过有毒化学品和物料之后洗手和洗脸。 三、生物因素的识别 生物因素是指昆虫、寄生虫、致病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因素。对生物危害的识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危害,防范疾病的发生; 2.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常规维护消毒,如对医院、饲养场采取消毒措施; 3.对于高风险区进行特别监测,有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四、人为因素的识别 人为因素是指工作中的错误和疏忽、疲劳和紧张、心理压力和个体素质等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最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因此我们也需要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人员管理模式,同时不断完善考勤、奖惩等管理制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工人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之具备强烈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人对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视。

建筑工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建筑工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1.引言 建筑工地是一个充满潜在危害的工作环境。为了保障工人的安 全和健康,必须认真辨识和控制工地上的危险有害因素。本文将介 绍建筑工地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2.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地中,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2.1.高处作业 危险因素:建筑工地上经常要进行高处作业,存在人员坠落的 风险。 控制措施:使用安全护栏、安全网和安全带等设备,为工人提 供稳固的支撑和保护。 2.2.吊装作业 危险因素:建筑工地上常有大型物体需要进行吊装,存在物体 滑落、坠落或碰撞的风险。

控制措施:确保吊装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合理安排吊装作业的 时间和位置,进行正确的吊装操作。 2.3.电气设备 危险因素:建筑工地上存在电气设备,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控制措施:布置合理的电源线路,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提供必要的绝缘设施并进行培训。 2.4.化学品危害 危险因素:建筑工地上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存在接触污染、吸 入有害气体或溶剂的风险。 控制措施: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提供个人防护装备, 进行必要的防护培训并设立化学品存储区。 2.5.噪音和震动 危险因素:建筑工地上存在噪音和震动,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和 其他健康问题。 控制措施:限制噪音和震动的时间和强度,提供有效的个人防 护设备,进行工人的健康监测。

2.6.爆破作业 危险因素:爆破作业可能导致飞石、灰尘以及冲击波等危害。 控制措施:制定详细的爆破作业方案,设置安全警戒区,确保工人远离危险区域。 3.结论 建筑工地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降低事故风险并提高工作效率。建筑企业应该重视安全管理,并定期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以确保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就是关于建筑工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的简要介绍。希望本文能够对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 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 等等。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 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在职业 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噪音可能引起聋或 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 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有 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 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 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重物的移动可能引发挤压、劳损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搬运重物,确保使用正确的装备和姿势,以减少受到的伤害。 在职业环境中需要警惕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同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 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 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 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 4.通风换气;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 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8.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健康损害或设备损坏。为了确保作业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心理生理和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识别。 1.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振动和噪音等。 高温: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中暑、脱水等风险。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还可能导致热射病和器官损伤。 低温:在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冻伤、失温等风险。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下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肌肉损伤。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白指病、雷诺氏综合征等疾病。振动还可能导致手部肌肉疲劳和功能障碍。 噪音:噪音可导致工作人员听力受损,长期接触噪音还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等健康问题。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等物质。 易燃物质:如汽油、酒精等,遇到明火或高温时易发生燃烧,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 易爆物质:如氢气、氨气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破坏和伤害。 剧毒物质:如氰化物、有机磷等,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摄入导致中毒,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细菌: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肺炎、败血症等疾病。 病毒: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能引起工作人员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寄生虫:如血吸虫、蛔虫等,可能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4.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安全装置失效等。 设备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安全装置失效:安全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阀等失效,可能增加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5.电气因素 电气因素包括触电、漏电等。 触电:不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或接触带电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触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漏电:电线破损、电气设备漏电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触电,危及生命安全。 6.心理生理因素 心理生理因素包括心理压力、疲劳等。 心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健康。 疲劳: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疲劳,降低警觉性和工作效率,增加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7.其他因素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危险物品、自然灾害等。 危险物品:某些危险物品如腐蚀品、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作业环境造成破坏,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或组合体,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因素。在工作中,遭遇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人身受伤、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因此,辨识和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详细探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毒气、有机化合物等。在识别化学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看危险有害物质的标识 •查询工作环境的安全数据表 •观察化学品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状态等特点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静电、高温、低温、高压等。在识别物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和震动水平 •进行电磁辐射测试 •检查高温、低温、高压等物理环境因素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有害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在识别生物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工作场所是否有昆虫、害虫、鼠类等生物存在 •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霉菌和细菌 •检查是否有有毒的植物生长于工作场所 二、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在辨识好危险有害因素后,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防止事故的发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是指使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技术控制措施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手段: •环境隔离和减少人员接触 •采用新型物料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 •采用防爆型、防辐射和防噪音设备等 2.行政控制措施 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制定行为准则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行政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会议和培训

有限环境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环境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 施 概述 ==== 有限环境作业中存在着一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身安全和环 境保护都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识别和预防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 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档将介绍有限环境作业中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 在有限环境作业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 化学物质:有些化学物质具有腐蚀性、毒性或易燃性等特点,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2.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人体 造成伤害。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可能引起感染或传 播疾病。

4. 人为因素:包括不正确操作、不当使用设备、缺乏培训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 ======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有限环境作业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 做好危险分析:在进行有限环境作业前,应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呼吸器、防护服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3. 做好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的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修理和更换。 4. 加强培训和意识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和防控意识。 5.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行为,如超负荷操作、未经许可使用设备等。 结论

==== 在有限环境作业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和防范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做好危险分析、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设备维护、培训和意识教育以及遵循操作规程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人身安全和环境。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指在工作场所或日常生活中,辨认出可能对 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 消除这些威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 要内容。 1.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 在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之前,了解其类型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1.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量化或测量的因素,比如噪音、震动、辐射、气压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例如耳膜 破裂、听力下降、震颤性疾病等。 1.2.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是指那些有害物质或气体,例如氧化物、酸类、毒性气 体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眼、皮肤、呼吸系统等部位的损伤或中毒。 1.3.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导致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因素,例如尘土、粉尘、动植物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感染疾病、过敏反 应等。

1.4.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对个体或群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如工作压力、人际冲突、恐惧、孤独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心理健 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估方法也不同。常用的评估方 法包括: 2.1. 测量法 测量法是对物理性因素进行评估的常用方法。例如使用噪音计、风 速计、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来评估该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2.2.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对化学性因素进行评估的方法。例如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分析有毒物质的浓度和种类。 2.3. 健康调查法 健康调查法是对生物性因素进行评估的方法。例如通过对员工的健 康状况进行调查和观察,来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性危险因素。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用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作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高温灼烫 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 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2、高温环境作业受到热辐射危害。热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系统变化,因此,有中暑危

险。 且高温环境作业,接触炽烈物易引起灼烫危险。 3噪声危害 该项目的噪声振动源主要为带锯机、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以及金 属切割修磨等作业产生的工作噪声。 噪声会引起人员的心理恐惧、烦躁,同时对安全报警信号起一定的掩蔽作用,容易造成生产事故。且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 噪声可引起耳鸣、耳痛等症状,严重时能引起听力减退和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并有显然的神经衰弱综合症。 4高处坠落 1、伤害方式 桥式起重机械检修、维护过程中或车间顶部维护作业时,必须进行登高作业,登高作业可能造成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事故。 2、原因分析 如果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制定缺陷,如支撑基础下沉或损坏,安装、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结构失效或不平衡,梯面不防滑等; 操负重爬高,攀登方式不规范或未按规定使用劳作防护用品等, 都可能造成操滑跌和高处坠落事故。 改换厂房内照明灯时,如登高用具等存在缺陷或现场监护人履职不利,登高人员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及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和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

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生产工艺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2.对照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识别 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六)主要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作为一个工作者,了解与识别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保护个人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发生率。本文将细致分析危险因素的种类及识别方法。 危险因素的种类 1.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光照、辐射、高温、低温等。 噪声与振动会引发耳鸣、听力下降、失聪等症状;过强的光照会刺激眼睛并导致失明;辐射会引起辐射性疾病,如肿瘤、罹患遗传病等;高温、低温会导致中暑、烫伤、冻伤等。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吸入有毒气体、接触有毒物质、食入有毒食品等。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包括皮肤过敏、呼吸困难、导致机体功能异常、嗅觉变差、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疾病。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危害。严重的生物危害可能会导致疾病、感染或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4.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人力、设备、技术等方面可能引发的问题。 如个人使用不当、缺乏专业知识以及安全技巧、未使用耐用工具 和设备、不良的工作环境等。 危险因素的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 观察工作场所从而得知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常见观察指标包 括环境的气味、声音、温度、湿度等。每位工作者都应该熟悉自己工 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如何安全作业工作。 通过化验分析 通过对空气、水、土壤、生产原料或制出品的化学和生物学分析等,得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含量和类型,以便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化验可以帮助识别误食、接触或吸入化学或生物危害所造成的伤害。 通过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可以检测空气中是否存在不同成分的气体,烟雾、毒气、 放射线、粉尘颗粒等,检测仪器也可以检测噪声、振动等。 通过其它方式 还有一些方法可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如:修改工艺流程、提供义 诊服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增加环境保护设备等。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及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及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讲是为了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充分地识别,并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少事故的目的。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讲,是安全评价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隐患的检查手段;能够充分认识到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害的后果打基础。 二、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即: R=f(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 (7)动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附件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

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