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的识别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和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充分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并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少事故的目的。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讲,是安全评价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隐患的检查手段;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害的后果打基础。

二、重要概念

危险--这意味着系统中出现意外后果的可能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即:

R=f(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事故的严重程度;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们的健康并引发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识别方法和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分类及编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

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

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

设备设施的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保护装置和设施的缺陷、防护不当、支

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外露带电部件、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

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噪声、其他

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振动、其他

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

(7)动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移动物体的其他危险)。

(8)明火危险。

(9)可能导致烧伤的高温物质的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

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可能导致冻伤的低温物质的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

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粉尘和气溶胶)。

(12)工作环境的不利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

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

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险(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险(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

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危害和危险。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

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粉尘和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和气

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

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危害、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5种;

(1)致癌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癌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

(3)致癌动物。

(4)致癌植物。

(5)其他生物危害、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危害、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5种;

(1)负荷超限(物理过载、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

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操作。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危害、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命令错误等5种;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命令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监控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形成性危险和危害。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工作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

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风险因素

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打击人体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

发的物体打击。如施工现场未戴安全帽,操作机床工件紧固不牢,堆

物超高,吊扇附落等。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行驶引起的人身伤害和物体倒塌、

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

发生的事故。如超载、超速、道路有障碍物,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机加工零

件与人体直接接触引起的夹伤、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

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如操作旋转机床戴

手套,空压机防护罩破损,刀具缺陷,超长料伸出机床尾端缺保护,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操作冲床时手伸进冲压模等。

4、起重伤害:是指使用起重机械(行车、引钩、葫芦等)起重伤

害事故。如吊钩缺陷,超负荷吊运、吊索具缺陷、歪拉斜吊、限位失灵、吊物重心偏离,吊物缺口未垫物,配合失误、指挥信号错误,人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等。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设备接地不良,超越高电压安全防护区域,电器箱框未封闭,电焊机绝缘不良,

移动电焊机未切断电源,手持式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装置,停电作业

未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建筑物防雷接地失效等。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渗透性淹溺。如

暴雨等特殊天气溺水,景观湖无防护措施人员不慎落水等。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内外灼伤)、物理的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

外灼伤),不包括电烧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如蒸汽阀门泄漏、蒸汽

管道破裂,焊割火星飞溅,焚烧炉操作不当,硫酸泄漏,打开过热炉

时人正对观察孔等。

8、火灾。如涂装区域明火,违反动火作业规定,危险化学品泄漏,木工间遇明火,电线短路,电器设备过载,在危险化学品仓库(或油库)附近吸烟等。

9、高处坠落,指高处作业时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触电坠事故。如登高作业未系安全带,安全带系在不牢靠物件上,活动梯构件

破损,深坑无护栏,升降机护栏缺损,登高作业夫人监护等。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

结构稳定性失效引起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

置物倒塌,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炸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指矿山、井下、隧道运营中的人员伤亡。

12、渗透性,同上。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

储存期间发生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指矿山、井下作业瓦斯突然爆炸。

16、锅炉爆炸。如压力表失灵,安全阀失灵,水位仪故障,锅炉

水不符合标准要求,违章操作锅炉等。

17、容器爆炸。如储气罐、计量槽、设备缺陷导致的油分离器和

其他容器、爱热、操作失误等而引起的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窒息。如煤气泄漏,入罐检修等。

20、其他伤害,指除上述因素外的其他风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等。

按照职业健康分类,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治疗方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您还可以列出提醒以供参考,如:

(1)走路时地面又湿又滑;

(2)走路时地上有油;

(3)行走时地面上有障碍物;

(4)走路时分心;

(5)净空不足;

(6)可吸入物质;

(7)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8)楼梯上没有扶手或扶手损坏;

(9)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造成伤害的物质;

(10)有害能量(噪声、振动、放射等)对人体的危害;

(11)过热环境;

(12)过冷环境;

(13)工作场所照明不良;

(14)涂料生产投料期间吸入粉尘;

(15)焊接过程中的烟雾吸收和排放;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因素、电气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窒息性气体、高温高湿环境、噪声和振动、照明和色彩、粉尘和毒物、高处作业风险、地下作业风险、海上作业风险以及特殊设备操作风险等方面。 一、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在生产、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中毒、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等。此外,化学物质的泄漏和爆炸也可能会对作业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二、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也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高温可能会引起中暑和热射病等疾病;低温可能会引起冻伤和寒战等疾病;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疾病;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会引起DNA损伤和癌症等疾病。 三、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机械设备的运转可能会导致夹击、卷入、碰撞等事故的发生。此外,机械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等损失。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电气因素 电气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电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此外,电气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电击

等事故的发生。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五、放射性因素 放射性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危害的发生。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起癌症和遗传变异等疾病。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六、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流感、肺炎和食物中毒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生物因素的危害。 七、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都可能导致窒息事故的发生。长期接触窒息性气体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的身体损伤和健康问题,如贫血、眩晕和昏迷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窒息性气体的危害。 八、高温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暑和身体疲劳等问题。此外,高温高湿环境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高温高湿环境的安全性。 九、噪声和振动 噪声和振动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物理有害因素之一。长期暴露在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问题。此外,噪声和振动还可能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危害程度。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前言 作业场所是指矿山、地下工程、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装卸货场、运输企业等具有危险性的场所。在这些场所工作,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危害,例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毒物危害等等。因此,作业场所的安全非常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作业场所危害,以及如何辨识它们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 常见危害 高空坠落 高空坠落是指从高处跌落,通常发生在建筑工地、矿山、装卸货场等作业场所。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高空坠落的原因通常有三种:(1)人员失误导致(例如没有使用安全带、爬上不稳定的梯子等);(2)设备问题(例如脚手架不牢固、安全带老化等);(3)自然灾害(例如风暴、地震等)。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工厂、工程建设、矿山等作业场所。机械伤害可能来自于旋转部件、传送带、起重机等。机械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机械设备的速度、运动轨迹、材料和重量等因素。

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是指电流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电力公司、工厂、建筑工地等作业场所。电气伤害可能来自于高电压接线、不可触碰的 电线、短路等。电气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压、电流大小、工作时间、伤口的位置等。 化学危害 化学危害是指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发生在危险化学品 生产企业、实验室等场所。化学危害可能来自于有害物质的接触、吸入、食入等。化学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有害物质的类型、浓度、时 间以及暴露途径等。 辨识和控制危害的方法 辨识危险 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危害辨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场所的特点和结构(如建筑、机械设备、危险化学品 等) 2.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湿度等) 3.工作场所所处的位置(如建筑高度、地下深度、距离、周 围环境等) 4.工作人员的资质和工作经验 5.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 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场所中,存在各种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本文将帮助读者了解作业场所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 1.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设施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例如,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机器设备夹住、撞击或挤压。 2.电气危险 电气危险包括静电、浪涌、接地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触电、电击或火灾等事故。例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未正确接地、未使用绝缘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电气危险。 3.化学物质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危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等,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员工中毒、灼伤或损伤神经系统;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腐蚀、眼睛损伤等。 4.噪音和振动 噪音和振动可能对员工的听力、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烦躁和疲劳;长时间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手部震颤、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损伤。 5.高温和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暑、电器短路等。例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中暑;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器设备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6.辐射和电磁暴露 辐射和电磁暴露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灼伤、神经衰弱等。例如,接触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员工皮肤灼伤;长时间接触电磁场可能导致员工神经衰弱、失眠等。 7.运动物体的伤害 运动物体的伤害包括撞击、挤压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操作机器时未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运动物体撞击或挤压。 8.滑跌和跌落危险 滑跌和跌落危险可能会导致骨折、窒息等,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例如,未使用安全梯、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可能导致员工从高处跌落;地面积水、油污等可能导致员工滑跌。 9. 窒息和溺水危险 窒息和溺水危险主要发生在密闭空间或水下作业时,可能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密闭空间内缺乏氧气、救援设备等可能导致员工窒息;水下作业时未穿戴救生设备、未做好防护措施等可能导致员工溺水。 9.粉尘和烟雾危害 粉尘和烟雾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眼睛损伤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员工患上尘肺病;接触有毒烟雾可能导致员工中毒。 11.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毒、灼伤等。例如,接触腐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中毒;长时间接触刺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呼吸系统受损。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的风险因素。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本文将详细介绍现场调查、经验判断、直接观察、测试检验、类比分析、专家评审、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FT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识别方法。 一、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一种深入了解作业环境实际情况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调查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二、经验判断 经验判断是指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准确判断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三、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对作业环境进行实地观察,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观察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对作业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测试检验 测试检验是指通过实验或检测手段,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测试检验应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以便准确检测出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因素。 五、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是指通过对比类似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对当前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类比分析应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案例,以便准确预测当前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六、专家评审 专家评审是指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专家评审应选择具有权威性和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便为作业环境提供准确的安全评估。 七、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HAZOP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操作性差错。通过HAZOP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事故树分析(FTA) FTA是一种用于分析事故因果关系的工具,通过对事故进行层层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FTA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九、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FMEA是一种预测系统或组件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的方法。通过FMEA 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系统失效的危险、有害因素。 十、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是一种在作业前对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预先分析和识别的工具。通过PHA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以上各种识别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确保准确识别出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等级,保障作业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 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 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 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 4.通风换气;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 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8.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 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 等等。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 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在职业 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噪音可能引起聋或 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 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有 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 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 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重物的移动可能引发挤压、劳损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搬运重物,确保使用正确的装备和姿势,以减少受到的伤害。 在职业环境中需要警惕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同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湿度和辐射等。 A.噪声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工业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三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及频率。 B.振动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震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C.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性热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业炉窑,如冶炼炉、焦炉、加热炉、锅炉等 电热设备,如电阻炉、工频炉等 高温工件(如铸锻件)、高温液体(如导热油、热水)等

高温气体,如蒸汽、热风、热烟气等 高温危害 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可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形转变,甚至引起破裂引发事故 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 高温环境可使火灾危险性增大 温度、湿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有物表面绝热层,表面的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 是否采取了防灼伤、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取了空调措施; 是否采取了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 D.辐射的危险有害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化学反应、金属加工、医疗设备、测量与控制等领域,接触和使用各种辐射能的场合越来越多,存在着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伤害则由αβX r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用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作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高温灼烫 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 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2、高温环境作业受到热辐射危害。热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系统变化,因此,有中暑危

险。 且高温环境作业,接触炽烈物易引起灼烫危险。 3噪声危害 该项目的噪声振动源主要为带锯机、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以及金 属切割修磨等作业产生的工作噪声。 噪声会引起人员的心理恐惧、烦躁,同时对安全报警信号起一定的掩蔽作用,容易造成生产事故。且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 噪声可引起耳鸣、耳痛等症状,严重时能引起听力减退和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并有显然的神经衰弱综合症。 4高处坠落 1、伤害方式 桥式起重机械检修、维护过程中或车间顶部维护作业时,必须进行登高作业,登高作业可能造成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事故。 2、原因分析 如果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制定缺陷,如支撑基础下沉或损坏,安装、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结构失效或不平衡,梯面不防滑等; 操负重爬高,攀登方式不规范或未按规定使用劳作防护用品等, 都可能造成操滑跌和高处坠落事故。 改换厂房内照明灯时,如登高用具等存在缺陷或现场监护人履职不利,登高人员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或组合体,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因素。在工作中,遭遇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人身受伤、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因此,辨识和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详细探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毒气、有机化合物等。在识别化学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看危险有害物质的标识 •查询工作环境的安全数据表 •观察化学品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状态等特点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静电、高温、低温、高压等。在识别物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和震动水平 •进行电磁辐射测试 •检查高温、低温、高压等物理环境因素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有害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在识别生物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工作场所是否有昆虫、害虫、鼠类等生物存在 •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霉菌和细菌 •检查是否有有毒的植物生长于工作场所 二、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在辨识好危险有害因素后,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防止事故的发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是指使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技术控制措施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手段: •环境隔离和减少人员接触 •采用新型物料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 •采用防爆型、防辐射和防噪音设备等 2.行政控制措施 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制定行为准则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行政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会议和培训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健康损害或设备损坏。为了确保作业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心理生理和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识别。 1.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振动和噪音等。 高温: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中暑、脱水等风险。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还可能导致热射病和器官损伤。 低温:在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冻伤、失温等风险。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下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肌肉损伤。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白指病、雷诺氏综合征等疾病。振动还可能导致手部肌肉疲劳和功能障碍。 噪音:噪音可导致工作人员听力受损,长期接触噪音还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等健康问题。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等物质。 易燃物质:如汽油、酒精等,遇到明火或高温时易发生燃烧,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 易爆物质:如氢气、氨气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破坏和伤害。 剧毒物质:如氰化物、有机磷等,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摄入导致中毒,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细菌: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肺炎、败血症等疾病。 病毒: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能引起工作人员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寄生虫:如血吸虫、蛔虫等,可能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4.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安全装置失效等。 设备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安全装置失效:安全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阀等失效,可能增加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5.电气因素 电气因素包括触电、漏电等。 触电:不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或接触带电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触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漏电:电线破损、电气设备漏电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触电,危及生命安全。 6.心理生理因素 心理生理因素包括心理压力、疲劳等。 心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健康。 疲劳: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疲劳,降低警觉性和工作效率,增加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7.其他因素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危险物品、自然灾害等。 危险物品:某些危险物品如腐蚀品、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作业环境造成破坏,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在各种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在进行相关作业之前,需要对作业过程进行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 以确保作业的安全完成。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是指在某一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引 发某种意外事件或伤害的各种因素。这些风险和危害因素往往是来自 于作业环境、作业机器设备和作业操作人员等多方面的因素。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种类十分繁多,例如:高处坠落、机器 设备故障、电击、灼伤、烫伤、中毒、光化学损伤、接触感电、吸入 危险气体等等。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为了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科学的辨识,有 以下几个步骤: 1. 作业过程分析方法 作业过程分析是指对作业过程及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作业环境、作业机器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等各方 面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2. 事件链法 事件链法是通过分析某一事件的发展过程,逐步推断出事件的根本原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分析与作业有关的各种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危险和隐患源,进而推断出最终的事件结果。 3. 特识法 特识法是针对某一类型作业中所特有的风险和危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辨识出此类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风险评估法 风险评估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评估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因素。通过向有关方面收集各种信息,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在对作业过程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辨识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作业的安全完成。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取消或简化作业 当作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危险和危害因素时,应考虑取消或简化此次作业,避免出现危险事件,尽可能降低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程度。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 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资进行有用隔离; 4.透风换气;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戴氧气报警器; 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在作业场所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将详细介绍作业场所中的危害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化学因素 作业场所中常常存在各种化学物质,如酸、碱、有毒气体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腐蚀皮肤、刺激呼吸道、导致中毒等。因此,在作业场所中应加强对化学物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工作人员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2.物理因素 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也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例如,噪音、振动、高温、低温等都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些物理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如使用降噪设备、提供减震装置、设置通风设施等。 3.生物因素 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某些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对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4.人机工效 作业场所中的人机工效问题也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例如,操作不适应、过度疲劳、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引发事故。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操作培训和健康监测,提高人机工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5.紧急情况 作业场所中的紧急情况也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威胁。例如,火灾、泄漏、地震等紧急情况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6.人员因素

作业场所中的人员因素也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例如,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足、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7.环境影响 作业场所中的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例如,照明不足、通风不良、地面湿滑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工作环境的良好状态。 8.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应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作业场所中的危害辨识是确保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机工效、紧急情况、人员因素、环境影响和安全文化的全面了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是指可能致人伤害的物质、条件或活动,危害是指危险造成的人身、财产和环境等影响。在生产活动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辨识和分析方法,识别和评估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识别潜在的、可能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本质和特点,比如危险物品、能量源、机械设备、高处作业、噪声、震动、化学品等因素。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应该是全面而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实地勘查法:指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利用人的感觉、直觉等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和辨识。 2.问卷调查法:采用假定情形向运营方或作业人了解,并收集有关职业病、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 3.模拟法:通过对模型、图纸及人的行为进行模拟、试验,快速发现危险,避免由于突发事件而导致的损失。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是指根据辨识结果,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的本质、范围和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使隐患更好地暴露出来,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1. 危险的识别分析:对所有危险进行识别,并对其发展过程及 持续时间进行分析。 2. 危害的识别分析:对危险化为危害的条件、环境和物质等进 行深入分析,确认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发生率、持续性以及程度, 以便通过制定复合型预防策略来减少或消除危害。 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 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是指通过量化或定性的方法,将危险危害 因素的程度、发展速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估。危险危害因素 的评价包括以下内容: 1. 对危险危害因素的量化评估:通过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测量、计算和记录,得出数据,从而评估危险危害因素的程度,以便更好 地考虑危险危害的影响。 2. 对危险危害因素的定性评估:通过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特点 和影响,了解危险危害因素的组成、分布,以及其对人员、环境和 财产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制定更有效的防护策略。 3. 对危险危害因素的综合评价:通过综合量化和定性的评价结果,全面把握有关危险危害因素的特点、程度和影响区域。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包括危险的识别分析、危害的识 别分析和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 多角度地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使其更好地被暴露出来, 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按时间范围内的积存作用〕。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无论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危害物质和能量、危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危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一〕能量、危害物质 能量、危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必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危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2〕危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二〕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危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必需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危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危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并且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它们大部分是一些随机出现的现象或状态,很难推测它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是决定危险、危害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 〔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是一种随机事件。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熟悉程度、制定、制造、磨损、疲惫、老化、检查和修理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

最新整理作业环境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这些因素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同作业环境所存在的有害因素类型也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1)化学性因素 ①生产性粉尘 据有关资料,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中,尘肺约占60%。在有粉尘产生的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有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根据接触不同成分和浓度的粉尘,尘肺乂可分为矽肺(游离二氧化硅所致)、硅酸盐肺(如滑石肺、石棉肺,系硅酸盐所致)、煤肺(煤尘所致)、金届粉末沉着症、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②生产性蠹物 生产性化学蠹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蠹。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蠹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常见的生产性蠹物有: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漠、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正己烷、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铅、汞、砰等金届蠹物和类金届蠹物。蠹物引起中蠹是有条件的,与机体健康状态,蠹物的性质和剂量,以及作用方式、接触时间等都有关系。 (2)物理性因素 ①不良的气象条件 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幅射构成了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在强烈热幅射、高气温、气湿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作业,可能引起中暑。而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不仅可引起冻伤,还可增高感冒、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的发病率。 ②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 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微粒子,如α、β、&gammd|寸线和中子等,可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破坏。而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电磁场等。高频和无线电波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电磁场能量所转化的热量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高频电磁场和短波电磁场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失调,

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取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3.3.2高温灼烫 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 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2、高温环境作业受到热辐射危害。热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系统变化,因此,有中暑危险。 且高温环境作业,接触炽热物易引起灼烫危险。 3.3.3噪声危害 该项目的噪声振动源主要为带锯机、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以及金属切割修磨等作业产生的工作噪声。

噪声会引起人员的心理恐惧、烦躁,同时对安全报警信号起一定的掩蔽作用,容易造成生产事故。且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噪声可引起耳鸣、耳痛等症状,严重时能引起 听力减退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并有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症。 3.3.4高处坠落 1、伤害方式 桥式起重机械检修、维护过程中或车间顶部维护作业时,需进行登高作业,登高作业可能造成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事故。 2、原因分析 如果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如支撑基础下沉或损坏,安装、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结构失效或不平衡,梯面不防滑等;操作者负重爬高,攀登方式不规范或未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都可能造成操作者滑跌和高处坠落事故。 更换厂房内照明灯时,如登高用具等存在缺陷或现场监护人履职不力,登高人员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在其它作业工作面距坠落基准面高度大于2m的登高作业中,工业直梯防护不力或无防护,在登高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造成脚打滑而形成事故,也可能由于直梯焊接质量不佳导致断裂,而造成人员坠落。在登高后,如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未系牢,因为天气原因,如风大等影响下,且无其它安全防护措施或存在缺陷、现场监护人履职不力,也可能造成人员高处坠落。 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车(镗)床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车(镗)床是本项目的生产工艺工程中必须的加工设备,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机械设备运行部件;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发生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造成物的损

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工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