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

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场所中,存在各种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本文将帮助读者了解作业场所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

1.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设施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例如,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机器设备夹住、撞击或挤压。

2.电气危险

电气危险包括静电、浪涌、接地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触电、电击或火灾等事故。例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未正确接地、未使用绝缘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电气危险。

3.化学物质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危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等,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员工中毒、灼伤或损伤神经系统;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腐蚀、眼睛损伤等。

4.噪音和振动

噪音和振动可能对员工的听力、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烦躁和疲劳;长时间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手部震颤、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损伤。

5.高温和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暑、电器短路等。例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中暑;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器设备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6.辐射和电磁暴露

辐射和电磁暴露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灼伤、神经衰弱等。例如,接触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员工皮肤灼伤;长时间接触电磁场可能导致员工神经衰弱、失眠等。

7.运动物体的伤害

运动物体的伤害包括撞击、挤压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操作机器时未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运动物体撞击或挤压。

8.滑跌和跌落危险

滑跌和跌落危险可能会导致骨折、窒息等,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例如,未使用安全梯、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可能导致员工从高处跌落;地面积水、油污等可能导致员工滑跌。

9. 窒息和溺水危险

窒息和溺水危险主要发生在密闭空间或水下作业时,可能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密闭空间内缺乏氧气、救援设备等可能导致员工窒息;水下作业时未穿戴救生设备、未做好防护措施等可能导致员工溺水。

9.粉尘和烟雾危害

粉尘和烟雾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眼睛损伤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员工患上尘肺病;接触有毒烟雾可能导致员工中毒。

11.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毒、灼伤等。例如,接触腐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中毒;长时间接触刺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呼吸系统受损。

12. 易燃和爆炸性物质易燃和爆炸性物质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存放易燃物品时未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火灾;使用爆炸性物质时未进行安全评估和防护措施可能导致爆炸。

13. 尖锐边角和粗糙表面尖锐边角和粗糙表面可能会对员工的身体造成创伤和皮肤过敏等危害。例如,操作过程中接触尖锐边角可能导致员工受伤;长时间接触粗糙表面可能导致员工皮肤过敏。

14. 哽咽和窒息危险哽咽和窒息危险包括食物堵塞、空间不足等,可能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进食时未注意细嚼慢咽可能导致哽咽;密闭空间内空气流通不畅可能导致窒息。

15. 结构不稳定和不安全结构不稳定和不安全可能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建筑结构存在缺陷可能导致坍塌;使用不安全的设备和工具可能导致意外事故。

16. 照明不足或过度曝光照明不足或过度曝光可能会对员工的视觉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一、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类。 生产过程——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4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l.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7)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辐射、激光辐射、微波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 (8)运动物危害(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危害)。 (9)明火危害。 (10)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 (11)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 (12)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3)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4)有害光照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化工行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基本概念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疾病、、有害因素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发生特定危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1)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能发生的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识别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1、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 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 有害的作业环境; 4)安全管理缺陷。 2、危险、有害因素的表现形式(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和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弃物等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3、危险、有害因素类别 (一)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划分: 1. 不安全行为有13大类:(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7)攀、坐不安全位置(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附件:见不安全行为分类 2.不安全状态有4大类:(物质条件:火灾、爆炸性物质泄露;毒性物质等;)(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 3.有害的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前言 作业场所是指矿山、地下工程、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装卸货场、运输企业等具有危险性的场所。在这些场所工作,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危害,例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毒物危害等等。因此,作业场所的安全非常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作业场所危害,以及如何辨识它们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 常见危害 高空坠落 高空坠落是指从高处跌落,通常发生在建筑工地、矿山、装卸货场等作业场所。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高空坠落的原因通常有三种:(1)人员失误导致(例如没有使用安全带、爬上不稳定的梯子等);(2)设备问题(例如脚手架不牢固、安全带老化等);(3)自然灾害(例如风暴、地震等)。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工厂、工程建设、矿山等作业场所。机械伤害可能来自于旋转部件、传送带、起重机等。机械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机械设备的速度、运动轨迹、材料和重量等因素。

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是指电流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电力公司、工厂、建筑工地等作业场所。电气伤害可能来自于高电压接线、不可触碰的 电线、短路等。电气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压、电流大小、工作时间、伤口的位置等。 化学危害 化学危害是指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发生在危险化学品 生产企业、实验室等场所。化学危害可能来自于有害物质的接触、吸入、食入等。化学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有害物质的类型、浓度、时 间以及暴露途径等。 辨识和控制危害的方法 辨识危险 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危害辨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场所的特点和结构(如建筑、机械设备、危险化学品 等) 2.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湿度等) 3.工作场所所处的位置(如建筑高度、地下深度、距离、周 围环境等) 4.工作人员的资质和工作经验 5.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第二课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危害及危害识别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缺陷。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1.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2.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4.暴露于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 6.设备的腐蚀、缺陷等; 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危害识别的范围 ◆人、机、物(原材料、机械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直接与间接危险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为。 安全规则: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定等 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品(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未使用防护品。12、不安全装束。13、其它 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危险化学品 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管理缺陷; 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机工效学)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 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场所中,存在各种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本文将帮助读者了解作业场所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 1.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设施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例如,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机器设备夹住、撞击或挤压。 2.电气危险 电气危险包括静电、浪涌、接地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触电、电击或火灾等事故。例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未正确接地、未使用绝缘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电气危险。 3.化学物质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危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等,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员工中毒、灼伤或损伤神经系统;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腐蚀、眼睛损伤等。 4.噪音和振动 噪音和振动可能对员工的听力、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烦躁和疲劳;长时间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手部震颤、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损伤。 5.高温和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暑、电器短路等。例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中暑;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器设备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6.辐射和电磁暴露 辐射和电磁暴露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灼伤、神经衰弱等。例如,接触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员工皮肤灼伤;长时间接触电磁场可能导致员工神经衰弱、失眠等。 7.运动物体的伤害 运动物体的伤害包括撞击、挤压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操作机器时未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运动物体撞击或挤压。 8.滑跌和跌落危险 滑跌和跌落危险可能会导致骨折、窒息等,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例如,未使用安全梯、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可能导致员工从高处跌落;地面积水、油污等可能导致员工滑跌。 9. 窒息和溺水危险 窒息和溺水危险主要发生在密闭空间或水下作业时,可能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密闭空间内缺乏氧气、救援设备等可能导致员工窒息;水下作业时未穿戴救生设备、未做好防护措施等可能导致员工溺水。 9.粉尘和烟雾危害 粉尘和烟雾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眼睛损伤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员工患上尘肺病;接触有毒烟雾可能导致员工中毒。 11.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毒、灼伤等。例如,接触腐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中毒;长时间接触刺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呼吸系统受损。

案例分析一:辨识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

案例分析一:辨识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 一、按照GB6441事故类型:分为20类 案例分析二、针对现场某事故,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按照类别分类:(先对事故进行类别的鉴定,然后制定安全对策措施) 1、机械伤害: ①本质安全技术:避免尖锐凸角,保证安全距离,控制物理量限值,采用安全电压;②限制机械应力,提高材料、物质安全性; ③履行人机安全学原则(4点),平台位置、装置布置; ④防止气动、液压系统,电气危害; ⑤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⑤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2、车辆伤害:①车辆安全要求:主动、被动安全性;②道路安全技术;③人员与车辆的检验; 3、起重伤害:①十大安全装置;②起重作业“十不吊”;③起重设施检验维护;

4、五类爆炸: ①防爆电气设备; ②六项防爆原则; ③七项爆炸控制;(另有篇章专门总结) ④阻火隔爆技术:工业阻火器、主动式、被动式隔爆装置、其他(单向阀、阻火阀、火星熄灭器) ⑤防爆泄压技术: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 5、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中毒窒息、淹溺、灼烫、坍塌:个体防护 6、触电: ①直接接触防护:绝缘、屏护、间距; ②间接接触防护:IT(保护接地)、TT、TN(保护接零)系统 ③直接兼间接防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④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线路; 7、火灾: ①九项防火原则:替、密、风、惰、材、控、蔓、抑、器 ②点火源控制:摩擦、撞击、静电、雷电、明火、电火花、绝热压缩、化学热、 8、放炮、冒顶片帮、透水(煤矿专有,一般不考) 案例分析三、火灾爆炸发生条件/三要素影响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一、火灾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二、爆炸三要素:点火源、爆炸极限、相对密闭空间三、影响爆炸极限的五大因素: ①温度:升高——极限变宽,上限变高、下限降低;②压力:0.1-2MPa:上限影响大;>2MPa,同时影响; 压力升高,变宽,降低,变窄;窄到上下限重合,压力成为临界压力; ③惰性介质:增加,变窄 ④爆炸容器:临界直径,最大灭火间距50mm ⑤点火源:活化能量、加热面积、作用时间;四、混合气体爆炸极限(L)的计算:(牢记) L(混合)=100/(V1/L1)+ (V2/L2) V(其他在混合气中所占比例) L(气体爆炸极限)L(下)=100/4.76(N-1)+1 L(下)=100/4.76/4N+1 N(分子数) 案例分析四、某装置/设备/生产过程/作业活动应有的安全附件/安全设备/应急装备 一、起重机械的十大安全装置: ①(四位1)位置限制调整装置:上升、运行、偏斜、缓冲; ②(三风2)防风防爬装置:夹轨、铁鞋、锚定装置; ③(三倾回3)防后倾、回转装置:单主梁安全钩、臂架防后倾、防回转;④(两限4、5)起重量限制、力矩限制; ⑤(三防6、7、8)防坠安全器、导电滑线防护、防碰装置;⑥(两警9、10)登机信号警告按钮、危险电压报警器;二、锅炉八大安全附件: ①(两阀1、2)安全阀、排污阀;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或组合体,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因素。在工作中,遭遇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人身受伤、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因此,辨识和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详细探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毒气、有机化合物等。在识别化学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看危险有害物质的标识 •查询工作环境的安全数据表 •观察化学品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状态等特点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静电、高温、低温、高压等。在识别物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和震动水平 •进行电磁辐射测试 •检查高温、低温、高压等物理环境因素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有害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在识别生物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工作场所是否有昆虫、害虫、鼠类等生物存在 •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霉菌和细菌 •检查是否有有毒的植物生长于工作场所 二、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在辨识好危险有害因素后,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防止事故的发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是指使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技术控制措施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手段: •环境隔离和减少人员接触 •采用新型物料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 •采用防爆型、防辐射和防噪音设备等 2.行政控制措施 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制定行为准则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行政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会议和培训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物理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物理有害因素辨识物理性有害因素除了激光是用人工产生以外,生产和工作环境中其他常见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接触的。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绝大多数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在残留。对物理性有害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针对物理性有害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将其降低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条件允许时使其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则更好。 3.1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 指数大于或等于25℃的作业。 3.1.1高温作业的来源及职业接触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湿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种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具有高温度、热辐射比较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气象条件特点的主要工作场所。主要职业接触是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2)高温高湿作业:是具有高温、高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气象特点的生产工作场所。主要职业接触是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熏煮车间、潮

湿的深矿井、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 (3)夏季露天作业:如建筑、搬运、露天采矿以及各种农田劳动等。 高温和强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直接辐射作业,还受到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3.1.2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体温调节、水量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分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心率、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消化道缺血、胃分泌物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淀粉酶活性下降,造成消化不良或者其他胃肠疾病增加;高温条件下若水量供应不足可使尿液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等。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 (2)热适应 是指人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可适应或耐受的现象。此时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汗量增加,汗液中的无机盐含量减少,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心率明显下降。此外,机体热适应后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即热应激蛋白,可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及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及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讲是为了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充分地识别,并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少事故的目的。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讲,是安全评价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隐患的检查手段;能够充分认识到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害的后果打基础。 二、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即: R=f(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 (7)动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

危化品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化品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化品场所是指储存、制造或处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地方,因此其危险有害因素与普通场所不同,特别需要对危险有害因 素进行识别,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危化品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 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是危化品场所最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 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不同性质的危险化学品。在危化品场所中,危险化学品储藏、使用、运输等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 要通过对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性质、容器储存条件等方面进行识别。 2. 爆炸物品 危化品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爆炸物品主要包括炸药、火药等。这 些物品的运输、储藏、操作等环节都容易引发爆炸事故,因此需要 加强对其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3. 燃气 危化品场所中常常使用燃气作为能源,但燃气存在泄漏、燃烧 等风险。因此需要在燃气使用环节加强对其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做好监测、排气、维护等措施,避免燃气事故的发生。 4. 高处作业 为了存放和操作危险化学品,危化品场所中常常需要进行高处 作业。而高处作业风险较大,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因此需要进行高 处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等。

5. 电气设备 危化品场所中常常使用各类电气设备,如电缆、配电箱、开关箱等。但不当使用、维护电气设备会产生电气火灾、触电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更新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确保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 6. 环境污染 危化品场所中,往往存在液体、气体、固体废物处理等问题,这些废物的产生和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和民生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危化品场所中的废物产生、处理、运输等环节进行识别,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 危化品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非常多,需要在识别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施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施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高处坠落 在建设施工现场,高处坠落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等高于地面两米以上的施工作业场合,也适用于地面作业踏空失足跌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 高处坠落事故多是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以及使用不合格防护设施所致,如随意拆除、变更防护设施,使用不合格安全带、安全帽,在临边和洞口未设置防护栏及牢固盖板和安全网等。 高处坠落事故还是由于现场管理混乱,个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无证作业、违章作业以及麻痹大意所致,如未经培训擅自登高,配备了安全带却不固定,在屋顶和管道等湿滑平台工作时麻痹大意等等。 2、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由于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但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主要的伤害类型有高空物体坠落,地面作业时硬物、反弹物碰伤、撞击,运转设备的高速部件废除伤人,各类工具使用不当。 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设备设施缺陷,陈旧老化,安全性能差,无法承受突然增加的离心力,加上安全防护装置的不齐全,或损坏失灵等;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缺乏,临边和洞口防护栏、安全网安装盒设置不到位,材料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和建筑构件搭设未作固定等。二是未按规定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作业时未观察周边环境;高空作业、上层作业或坑内作业中操作方法错误等。三是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内容肤浅,不切合实际;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制贯彻不到位,安全交底不明确;现场管理混乱作业环境差,施工中立体交叉作业和违章作业等。 3、坍塌 坍塌事故是指建筑物、构建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常见的坍塌事故有: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

项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汇总

项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汇总根据对本项目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本项目主要 的危险有害因素是: 1、机械伤害:金属切割、起重机械、厂内运输、机械维修、冲压 作业等作业过程当中,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2、起重伤害:起重机械作业和管材的升降及起吊作业过程当中, 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3、火灾爆炸和中毒窒息:该项目在涂装生产过程当中,容易造成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的危险。 4、物体打击:机械设备操作、起重机械操作、机械维修、厂内运输、登高、装卸原料和产品等作业过程当中,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5、触电:在电气作业、机械设备操作、机械维修等过程当中,因 电气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原因或因遭受雷击(受雷击电流伤害)等,有造成人员触电伤害的危险。 6、车辆伤害:厂内道路及车间内物料、中间品、产品的运输过程 当中,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本项目次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是: 1雷电火灾:由于雷击电流及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静电电流、电弧、电火花、危险温度和明火等引燃能量,可能引燃可燃物质,而引发火 灾事故。

2、粉尘危害:该项目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金属切割修磨。 3、高温灼烫:该项目的热处理作业等场所为高温作业场所,易发生人员灼烫事故。 4、噪声危害:该项目的噪声、振动源主要为金属镗床加工机械、起重机、冲压机械、运输机械等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以及金属修磨、冲压、装卸钢管等作业产生的工作噪声和振动。 6、高处坠落:登高作业及厂房顶部作业、打扫卫生等高处作业、机动车人、货混装及起重机械维护保养、检测等作业过程当中,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7、在手工操作过程当中,由于搬、举、推、拉及运送重物时,可能导致操作者椎间盘损伤、韧带、肌肉损伤、挫伤、擦伤、割伤等其他伤害。

下料作业危险源辨识:涵盖多个方面

下料作业危险源辨识:涵盖多个方面 下料危险源辨识 下料作业是机械制造业和加工业中的基础环节,涉及对原材料进行切割、打磨、成型等处理。下料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源,如机械伤害、火灾和爆炸、高处坠落等,若不加以控制和防范,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本文将分别讨论下料危险源的各个方面。 1.机械伤害 下料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刀具、夹具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例如,操作卷扬机时,如果防护装置不完善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手指挤压、切断等伤害。此外,刀具的崩刃、设备故障也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2.火灾和爆炸 下料过程中涉及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源主要包括可燃材料、火花和飞溅等。切割、打磨过程中会产生火星和高温,如果与可燃材料接触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此外,如果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其泄漏或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3.高处坠落 下料过程中,作业人员可能需要在高处作业,因此存在高处坠落的风险。如果安全带、防滑鞋等个人防护装备不足或使用不当,容易导致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造成严重伤害。 4.触电和电击 下料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可能涉及电力驱动,因此存在触电和电击的风险。电缆、插头等设备的绝缘损坏或接地不良可能导致电击事故。此外,作业人员湿手操作设备或接触带电部件也可能引起触电事故。 5.空气污染

下料过程中,材料的切割和打磨会产生粉尘、烟气等污染物。如果通风不良或未正确处理废气废渣,可能导致空气污染问题。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人员可能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6.噪音和振动 下料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可能产生噪音和振动。长期暴露在高噪音和振动的环境中,作业人员可能出现听力损伤、手臂振动病等健康问题。此外,噪音和振动还可能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7. 辐射和微波 虽然下料过程本身不涉及放射性材料、雷达、无线电通讯等辐射和微波源,但作业人员可能在工作场所接触到这些设备或装置。长时间暴露在强辐射或微波环境中可能导致健康问题,例如头痛、失眠、白细胞减少等。 7.化学品泄漏 虽然下料过程不涉及化学品的生产或储存,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化学材料。如果化学品泄漏或误用,可能导致中毒、灼伤等事故。例如,涂料、溶剂等化学品如果未正确使用或储存,可能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9. 中毒和窒息 下料过程中,如果材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例如甲醛、苯等有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能导致中毒和窒息事故。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于粘合剂、涂料等材料中,如果未正确使用或通风不良,可能导致中毒和窒息风险。 10. 设备故障和缺陷 下料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可能存在故障和缺陷,例如刀具磨损、电机故障等。这些故障和缺陷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事故。为避免设备故障和缺陷带来的风险,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11. 安全装置失灵 下料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通常配备安全装置,例如防护罩、紧急停止按钮等。如果安全装置失灵或未正确使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转。 12. 劳动保护不足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化学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化学有害因素辨识以较小剂量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生产条件下,化学品经口中毒少见,往往是由于忽视了个人卫生(用受污染的手取吃食物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时,毒物直接吸入或沾染人体而引起的。尤其是在工业上用作清洗、去污、稀释、提取、黏合等用途的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有机溶剂多具挥发性、脂溶性和水溶性,因而此类化合物进入人体途径以吸入为主,也能经皮肤进入。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很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等;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毒物;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神经性、溶血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毒物等。一般将生产性毒物分为以下几类: (1)金属及类金属毒物 铅、锰、汞、镉、砷等 (2)刺激性气体 常见的有硫酸、盐酸、硝酸、铬酸、乙酸等无机酸和有机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光气、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等。 (3)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和甲烷等。

(4)有机溶剂 苯、正己烷、甲醇、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胺、联苯胺、三硝基甲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氯乙烯、丙烯腈等单体;磷酸二甲苯酯、偶氮二异丁腈等助剂。 (7)农药 有机磷、有机硫、有机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以及熏蒸剂等。 2.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职业接触 生产性毒物来自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到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形式存在与生产环境中。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例如原料的开采和提炼;加料和出料;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成品的处理、包装、生产环节中接触毒物:如化学管道的渗漏,物料输送管道发生堵塞;废料的回收和处理;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或冲料;化学物的采样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2.2生产性毒物所致健康损害 由于毒物种类繁多,毒物本身毒性及其毒作用特点,接

建筑施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建筑施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从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使用电气工具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伤亡事故主要类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这四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占因工死亡人数总数的70-80%,被称为建设施工中的四大伤害。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物得增多而不断增加地下室的设计,土方大开挖的工作量增多,于是由于土方开挖时不按要求放坡或支护没有施工方案,支护不到位而造成土方坍塌的事故也逐渐增多,此外施工现场的活着隐患也必须引起重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对施工过程中村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如下: 1、高处坠落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很广,高处坠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与脚手架、吊篮处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以及悬空高处作业时发生。其次在“四口五临边”处,轻型屋面处坠落,还有些坠落事故是在拆除工程时和其它作业时发生。

2、物体打击 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凡在施工现场作业的人,都有被击中的可能,特别是在一个垂直平面下的上下交叉作业,最容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3、触电事故 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照明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触电事故主要是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违章使用电气用具,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等造成的。建筑施工工地条件比较恶劣,例如风吹、雨淋、日晒、水溅、沙土等均是不利条件,加之工地上机动车辆的运行和机械设备的应用,极易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凡此种均易导致电气故障的发生。 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数为非电气人员,缺乏用电安全知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设线路,这些因素凑在一起则易造成电击事故。

各行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各行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行业存在的危险源种类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辨识标准。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一、矿山行业 矿山行业是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矿尘爆炸、水灾、坍塌、滑坡、中毒窒息等。在辨识这些危险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保证矿井内空气流通; 2.矿井内的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存在漏电、 短路等隐患; 3.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是否牢固可靠,是否存在倾倒、坍塌 等隐患; 4.矿井内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否清楚,是否存在水灾隐患; 5.矿山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和安全管理漏洞。 二、化工行业 化工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之一,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化学品泄漏、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在辨识这些危险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是否存在泄漏隐患,泄漏后是 否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2.生产过程中的通风、排气等设施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有 害气体积聚的情况; 3.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存在爆炸、泄漏等隐 患; 4.化工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和安全管理漏洞。 三、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也是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在辨识这些危险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施工前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是否健全; 2.施工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存在坠落、倒塌等隐 患; 3.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物体打击等隐 患; 4.施工人员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和安全管理漏洞。 四、交通运输行业

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清单:涵盖多种潜在危险与环保隐患

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清单:涵 盖多种潜在危险与环保隐患 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中,存在许多可能对作业人员和环境带来危害的因素。本文将从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机械性危险、自然灾害、误操作、职业病危害、设备设施缺陷和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辨识和分析。 1.物理性危险 物理性危险主要指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等危险。例如,作业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可能会因防护不当或操作失误而发生坠落事故;机械伤害则可能由于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人员肢体损伤;触电则可能发生在电气设备操作过程中。 2.化学性危险 化学性危险主要指在作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有害气体和腐蚀性物质等。例如,在挖凿地下室等作业中,可能会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腐蚀皮肤或造成其他身体损伤。3.机械性危险 机械性危险主要指在作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传动部件、紧固件等故障或不当操作所带来的危险。例如,在操作挖掘机等机械设备时,如果操作不当或部件故障,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4.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对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造成的威胁。这些灾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以及工程进度受阻等情况。 5.误操作

误操作可能源于安全措施不到位、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作业人员操作失误或设备异常运行,从而带来危险。例如,在操作重型机械时,如果安全措施不足或设备故障,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6.职业病危害 在长期从事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中,作业人员可能会面临有害气体、噪声等职业病危害。例如,在地下室等密闭环境中,可能会存在有害气体,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同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也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听力造成损伤。 7.设备设施缺陷 设备设施缺陷可能会导致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的安全隐患。例如,安全网破损可能会使作业人员在发生意外时无法及时得到保护;设备老化可能会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事故。 8.环境污染 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废液、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和堆积,这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总结: 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业活动中,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机械性危险、自然灾害、误操作、职业病危害、设备设施缺陷和环境污染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分析,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