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取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高温灼烫

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

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2、高温环境作业受到热辐射危害。热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系统变化,因此,有中暑危险。

且高温环境作业,接触炽热物易引起灼烫危险。

3噪声危害

该项目的噪声振动源主要为带锯机、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以及金属切割修磨等作业产生的工作噪声。

噪声会引起人员的心理恐惧、烦躁,同时对安全报警信号起一定的掩蔽作用,容易造成生产事故。且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噪声可引起耳鸣、耳痛等症状,严重时能引起听力减退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并有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症。

4高处坠落

1、伤害方式

桥式起重机械检修、维护过程中或车间顶部维护作业时,需进行登高作业,登高作业可能造成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事故。

2、原因分析

如果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如支撑基础下沉或损坏,安装、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结构失效或不平衡,梯面不防滑等;操作者负重爬高,攀登方式不规范或未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都可能造成操作者滑跌和高处坠落事故。

更换厂房内照明灯时,如登高用具等存在缺陷或现场监护人履职不力,登高人员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在其它作业工作面距坠落基准面高度大于2m的登高作业中,工业直梯防护不力或无防护,在登高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造成脚打滑而形成事故,也可能由于直梯焊接质量不佳导致断裂,而造成人员坠落。在登高后,如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未系牢,因为天气原因,如风大等影响下,且无其它安全防护措施或存在缺陷、现场监护人履职不力,也可能造成人员高处坠落。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因素、电气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窒息性气体、高温高湿环境、噪声和振动、照明和色彩、粉尘和毒物、高处作业风险、地下作业风险、海上作业风险以及特殊设备操作风险等方面。 一、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在生产、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中毒、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等。此外,化学物质的泄漏和爆炸也可能会对作业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二、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也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高温可能会引起中暑和热射病等疾病;低温可能会引起冻伤和寒战等疾病;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疾病;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会引起DNA损伤和癌症等疾病。 三、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机械设备的运转可能会导致夹击、卷入、碰撞等事故的发生。此外,机械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等损失。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电气因素 电气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电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此外,电气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电击

等事故的发生。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五、放射性因素 放射性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危害的发生。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起癌症和遗传变异等疾病。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六、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流感、肺炎和食物中毒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生物因素的危害。 七、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都可能导致窒息事故的发生。长期接触窒息性气体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的身体损伤和健康问题,如贫血、眩晕和昏迷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免受窒息性气体的危害。 八、高温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暑和身体疲劳等问题。此外,高温高湿环境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高温高湿环境的安全性。 九、噪声和振动 噪声和振动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物理有害因素之一。长期暴露在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问题。此外,噪声和振动还可能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危害程度。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前言 作业场所是指矿山、地下工程、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装卸货场、运输企业等具有危险性的场所。在这些场所工作,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危害,例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毒物危害等等。因此,作业场所的安全非常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作业场所危害,以及如何辨识它们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 常见危害 高空坠落 高空坠落是指从高处跌落,通常发生在建筑工地、矿山、装卸货场等作业场所。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高空坠落的原因通常有三种:(1)人员失误导致(例如没有使用安全带、爬上不稳定的梯子等);(2)设备问题(例如脚手架不牢固、安全带老化等);(3)自然灾害(例如风暴、地震等)。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工厂、工程建设、矿山等作业场所。机械伤害可能来自于旋转部件、传送带、起重机等。机械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机械设备的速度、运动轨迹、材料和重量等因素。

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是指电流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通常发生在电力公司、工厂、建筑工地等作业场所。电气伤害可能来自于高电压接线、不可触碰的 电线、短路等。电气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压、电流大小、工作时间、伤口的位置等。 化学危害 化学危害是指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发生在危险化学品 生产企业、实验室等场所。化学危害可能来自于有害物质的接触、吸入、食入等。化学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有害物质的类型、浓度、时 间以及暴露途径等。 辨识和控制危害的方法 辨识危险 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危害辨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场所的特点和结构(如建筑、机械设备、危险化学品 等) 2.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湿度等) 3.工作场所所处的位置(如建筑高度、地下深度、距离、周 围环境等) 4.工作人员的资质和工作经验 5.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在工作场所给劳动者造成身体伤害、职业病等危害的一切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包括机械安全、化学、物理、人因及生物等方面。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防范职业伤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1、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检查,观察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情况等,以及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职业健康检查法 职业健康检查法是指通过对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作业内容等,以及劳动者身体状况、职业病检查情况,从而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3、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是指通过请职业卫生、安全技术等领域的专家进行 评价,通过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有 害因素进行评估和识别。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具体步骤 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了解工厂情况 首先应了解工厂生产产品、生产工艺、员工数量、劳动强度、 劳动环境等情况。并收集工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工程图纸、技术资料、安全生产卫生检测记录等材料。 2、现场查看 在对工厂进行现场观察时,应对设备、场地、工艺流程、物料、维修和保养、固定设施、动力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3、调查问卷和访问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问员工,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 看法和评价,掌握员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认识,从而更 准确地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估。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 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主要是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 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作业场所中,存在各种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本文将帮助读者了解作业场所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 1.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设施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例如,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机器设备夹住、撞击或挤压。 2.电气危险 电气危险包括静电、浪涌、接地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触电、电击或火灾等事故。例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未正确接地、未使用绝缘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电气危险。 3.化学物质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危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等,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员工中毒、灼伤或损伤神经系统;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腐蚀、眼睛损伤等。 4.噪音和振动 噪音和振动可能对员工的听力、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烦躁和疲劳;长时间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手部震颤、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损伤。 5.高温和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暑、电器短路等。例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中暑;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器设备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6.辐射和电磁暴露 辐射和电磁暴露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灼伤、神经衰弱等。例如,接触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员工皮肤灼伤;长时间接触电磁场可能导致员工神经衰弱、失眠等。 7.运动物体的伤害 运动物体的伤害包括撞击、挤压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操作机器时未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运动物体撞击或挤压。 8.滑跌和跌落危险 滑跌和跌落危险可能会导致骨折、窒息等,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例如,未使用安全梯、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可能导致员工从高处跌落;地面积水、油污等可能导致员工滑跌。 9. 窒息和溺水危险 窒息和溺水危险主要发生在密闭空间或水下作业时,可能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密闭空间内缺乏氧气、救援设备等可能导致员工窒息;水下作业时未穿戴救生设备、未做好防护措施等可能导致员工溺水。 9.粉尘和烟雾危害 粉尘和烟雾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眼睛损伤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员工患上尘肺病;接触有毒烟雾可能导致员工中毒。 11.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 腐蚀性和刺激性气体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毒、灼伤等。例如,接触腐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中毒;长时间接触刺激性气体可能导致员工呼吸系统受损。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的风险因素。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本文将详细介绍现场调查、经验判断、直接观察、测试检验、类比分析、专家评审、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FT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识别方法。 一、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一种深入了解作业环境实际情况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调查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二、经验判断 经验判断是指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准确判断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三、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对作业环境进行实地观察,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观察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对作业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测试检验 测试检验是指通过实验或检测手段,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测试检验应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以便准确检测出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因素。 五、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是指通过对比类似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对当前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类比分析应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案例,以便准确预测当前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六、专家评审 专家评审是指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专家评审应选择具有权威性和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便为作业环境提供准确的安全评估。 七、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HAZOP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操作性差错。通过HAZOP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事故树分析(FTA) FTA是一种用于分析事故因果关系的工具,通过对事故进行层层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FTA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九、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FMEA是一种预测系统或组件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的方法。通过FMEA 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系统失效的危险、有害因素。 十、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是一种在作业前对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预先分析和识别的工具。通过PHA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以上各种识别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确保准确识别出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等级,保障作业安全。

案例分析一:辨识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

案例分析一:辨识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 一、按照GB6441事故类型:分为20类 案例分析二、针对现场某事故,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按照类别分类:(先对事故进行类别的鉴定,然后制定安全对策措施) 1、机械伤害: ①本质安全技术:避免尖锐凸角,保证安全距离,控制物理量限值,采用安全电压;②限制机械应力,提高材料、物质安全性; ③履行人机安全学原则(4点),平台位置、装置布置; ④防止气动、液压系统,电气危害; ⑤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⑤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2、车辆伤害:①车辆安全要求:主动、被动安全性;②道路安全技术;③人员与车辆的检验; 3、起重伤害:①十大安全装置;②起重作业“十不吊”;③起重设施检验维护;

4、五类爆炸: ①防爆电气设备; ②六项防爆原则; ③七项爆炸控制;(另有篇章专门总结) ④阻火隔爆技术:工业阻火器、主动式、被动式隔爆装置、其他(单向阀、阻火阀、火星熄灭器) ⑤防爆泄压技术: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 5、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中毒窒息、淹溺、灼烫、坍塌:个体防护 6、触电: ①直接接触防护:绝缘、屏护、间距; ②间接接触防护:IT(保护接地)、TT、TN(保护接零)系统 ③直接兼间接防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④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线路; 7、火灾: ①九项防火原则:替、密、风、惰、材、控、蔓、抑、器 ②点火源控制:摩擦、撞击、静电、雷电、明火、电火花、绝热压缩、化学热、 8、放炮、冒顶片帮、透水(煤矿专有,一般不考) 案例分析三、火灾爆炸发生条件/三要素影响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一、火灾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二、爆炸三要素:点火源、爆炸极限、相对密闭空间三、影响爆炸极限的五大因素: ①温度:升高——极限变宽,上限变高、下限降低;②压力:0.1-2MPa:上限影响大;>2MPa,同时影响; 压力升高,变宽,降低,变窄;窄到上下限重合,压力成为临界压力; ③惰性介质:增加,变窄 ④爆炸容器:临界直径,最大灭火间距50mm ⑤点火源:活化能量、加热面积、作用时间;四、混合气体爆炸极限(L)的计算:(牢记) L(混合)=100/(V1/L1)+ (V2/L2) V(其他在混合气中所占比例) L(气体爆炸极限)L(下)=100/4.76(N-1)+1 L(下)=100/4.76/4N+1 N(分子数) 案例分析四、某装置/设备/生产过程/作业活动应有的安全附件/安全设备/应急装备 一、起重机械的十大安全装置: ①(四位1)位置限制调整装置:上升、运行、偏斜、缓冲; ②(三风2)防风防爬装置:夹轨、铁鞋、锚定装置; ③(三倾回3)防后倾、回转装置:单主梁安全钩、臂架防后倾、防回转;④(两限4、5)起重量限制、力矩限制; ⑤(三防6、7、8)防坠安全器、导电滑线防护、防碰装置;⑥(两警9、10)登机信号警告按钮、危险电压报警器;二、锅炉八大安全附件: ①(两阀1、2)安全阀、排污阀;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 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 等等。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 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在职业 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噪音可能引起聋或 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 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有 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 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 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重物的移动可能引发挤压、劳损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搬运重物,确保使用正确的装备和姿势,以减少受到的伤害。 在职业环境中需要警惕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同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 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 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 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 4.通风换气;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 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8.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健康损害或设备损坏。为了确保作业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心理生理和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识别。 1.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振动和噪音等。 高温: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中暑、脱水等风险。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还可能导致热射病和器官损伤。 低温:在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冻伤、失温等风险。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下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肌肉损伤。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白指病、雷诺氏综合征等疾病。振动还可能导致手部肌肉疲劳和功能障碍。 噪音:噪音可导致工作人员听力受损,长期接触噪音还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等健康问题。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等物质。 易燃物质:如汽油、酒精等,遇到明火或高温时易发生燃烧,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 易爆物质:如氢气、氨气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破坏和伤害。 剧毒物质:如氰化物、有机磷等,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摄入导致中毒,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细菌: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肺炎、败血症等疾病。 病毒: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能引起工作人员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寄生虫:如血吸虫、蛔虫等,可能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4.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安全装置失效等。 设备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安全装置失效:安全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阀等失效,可能增加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5.电气因素 电气因素包括触电、漏电等。 触电:不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或接触带电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触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漏电:电线破损、电气设备漏电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触电,危及生命安全。 6.心理生理因素 心理生理因素包括心理压力、疲劳等。 心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健康。 疲劳: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疲劳,降低警觉性和工作效率,增加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7.其他因素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危险物品、自然灾害等。 危险物品:某些危险物品如腐蚀品、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作业环境造成破坏,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在作业场所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将详细介绍作业场所中的危害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化学因素 作业场所中常常存在各种化学物质,如酸、碱、有毒气体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腐蚀皮肤、刺激呼吸道、导致中毒等。因此,在作业场所中应加强对化学物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工作人员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2.物理因素 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也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例如,噪音、振动、高温、低温等都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些物理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如使用降噪设备、提供减震装置、设置通风设施等。 3.生物因素 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某些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对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4.人机工效 作业场所中的人机工效问题也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例如,操作不适应、过度疲劳、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引发事故。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操作培训和健康监测,提高人机工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5.紧急情况 作业场所中的紧急情况也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威胁。例如,火灾、泄漏、地震等紧急情况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6.人员因素

作业场所中的人员因素也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例如,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足、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7.环境影响 作业场所中的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例如,照明不足、通风不良、地面湿滑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工作环境的良好状态。 8.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应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作业场所中的危害辨识是确保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机工效、紧急情况、人员因素、环境影响和安全文化的全面了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物理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物理有害因素辨识物理性有害因素除了激光是用人工产生以外,生产和工作环境中其他常见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接触的。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绝大多数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在残留。对物理性有害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针对物理性有害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将其降低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条件允许时使其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则更好。 3.1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 指数大于或等于25℃的作业。 3.1.1高温作业的来源及职业接触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湿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种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具有高温度、热辐射比较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气象条件特点的主要工作场所。主要职业接触是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2)高温高湿作业:是具有高温、高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气象特点的生产工作场所。主要职业接触是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熏煮车间、潮

湿的深矿井、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 (3)夏季露天作业:如建筑、搬运、露天采矿以及各种农田劳动等。 高温和强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直接辐射作业,还受到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3.1.2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体温调节、水量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分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心率、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消化道缺血、胃分泌物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淀粉酶活性下降,造成消化不良或者其他胃肠疾病增加;高温条件下若水量供应不足可使尿液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等。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 (2)热适应 是指人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可适应或耐受的现象。此时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汗量增加,汗液中的无机盐含量减少,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心率明显下降。此外,机体热适应后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即热应激蛋白,可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指在工作场所或日常生活中,辨认出可能对 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 消除这些威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 要内容。 1.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 在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之前,了解其类型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1.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量化或测量的因素,比如噪音、震动、辐射、气压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例如耳膜 破裂、听力下降、震颤性疾病等。 1.2.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是指那些有害物质或气体,例如氧化物、酸类、毒性气 体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眼、皮肤、呼吸系统等部位的损伤或中毒。 1.3.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导致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因素,例如尘土、粉尘、动植物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感染疾病、过敏反 应等。

1.4.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对个体或群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如工作压力、人际冲突、恐惧、孤独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心理健 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估方法也不同。常用的评估方 法包括: 2.1. 测量法 测量法是对物理性因素进行评估的常用方法。例如使用噪音计、风 速计、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来评估该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2.2.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对化学性因素进行评估的方法。例如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分析有毒物质的浓度和种类。 2.3. 健康调查法 健康调查法是对生物性因素进行评估的方法。例如通过对员工的健 康状况进行调查和观察,来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性危险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及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和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

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生产工艺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2.对照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识别 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六)主要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防范措 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 1.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 2.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

3.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 5.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2.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资进行有用隔离; 4.透风换气;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戴氧气报警器; 6.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7.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保证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前提 之一,识别这些因素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并处理好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因素,从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下面本 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物理因素的识别 物理因素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的与身体相关的能够作用在身体的 外部力量,主要包括温度、噪声、震动、辐射、光照、气压、电磁 辐射等。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对于某些环境中辐射的情况,可以利用电离辐射剂量仪等直接测量分析; 2.对于热、寒、噪声等因素进行评估,减轻影响,如合理利用 隔音设备、穿戴防护服等; 3.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暴露,如通过声级计、照 度计、温度计等依据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分析。 二、化学因素的识别 化学因素是指产生有害的固、液、气、蒸汽及有毒物质等化学 体系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在进行有毒化学品工作时,应当注意以下 几点: 1.充分了解有毒化学品的性质特征,掌握其危害程度和特征, 以及应急措施等;

2.适时地对生产加工用到的有毒化工品进行检测与评估; 3.建立安全的化学作业预案,如穿着适合的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毒化学品; 4.要求工人在接触过有毒化学品和物料之后洗手和洗脸。 三、生物因素的识别 生物因素是指昆虫、寄生虫、致病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因素。对生物危害的识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危害,防范疾病的发生; 2.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常规维护消毒,如对医院、饲养场采取消毒措施; 3.对于高风险区进行特别监测,有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四、人为因素的识别 人为因素是指工作中的错误和疏忽、疲劳和紧张、心理压力和个体素质等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最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因此我们也需要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人员管理模式,同时不断完善考勤、奖惩等管理制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工人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之具备强烈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人对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和查找, 对可能对工作者造成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GB/T 29001-2010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设备设施安全检查 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首先要对场所的设备进行检查,例如机器设备、照明设备、输送设备和通风设备等,检查其是否工作正常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要特别关注一些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和设备,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 行维修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2.化学物质危害评估 在一些生产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化学物质的危害,例如化学工厂、实验室等场所。因此,必须对化学物质进行评估,了解其对从 业人员的可能危害情况。评估化学物质危害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其 危害类别、危害物质特征、毒性级别等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安全天然环境评估 部分工作环境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威胁。例如,可能 会遭受雷击、洪水、地震、暴风雨等天灾。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

识时,要对工作场所所在区域的天然环境进行评估,掌握可能遭受 的天灾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4.人员行为安全风险识别 员工的行为也会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危险有害 因素辨识时,还要识别可能有的人员行为安全风险。例如,无意中 使机器设备操作不当、违反安全规定等行为,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 发生。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安全宣传,落实个人安全责任和作业规定,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5.心理因素危害评估 长期处于特殊环境的工作者可能受到一定的心理影响。因此, 对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危害因素进行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危害 因素可能包括单调重复、高强度压力、社会孤立、工作不确定性等 因素。通过评估,建立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机制,维护从业人员的 心理健康。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后,应及时制定各种措施,防范、 减少或消除有害、危险因素。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 全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预防意识和安全策略能力, 确保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在生产、工作及生活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的机械伤害包括夹具、刀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以及操作不慎导致的摔伤、砸伤等。为避免机械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操作前认真检查设备、工具等,确保其安全可靠。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 4.使用防护装置,如护手罩、安全带等,减少伤害程度。 二、坠落伤害 坠落伤害是指从高处跌落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的坠落伤害包括高空坠落、梯子滑倒等。为避免坠落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设计工作场所,减少高处作业的难度和风险。 2.使用安全可靠的登高设备,如梯子、脚手架等。 3.定期检查和维护登高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4.遵循高处作业规范,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三、电击伤害 电击伤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的电击伤害包括触电、雷击等。为避免电击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在雷电多发区设置避雷设施,减少雷击的风险。

4.对工作人员进行电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四、尘肺病 尘肺病是指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等。为避免尘肺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使用粉尘控制设备,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2.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如口罩、面罩等。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尘肺病患者。 4.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如加强通风、除尘等措施。 五、中毒、窒息 中毒、窒息是指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人体中毒或窒息的危害。常见的中毒、窒息包括煤气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等。为避免中毒、窒息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有毒物质进行严格管理,避免泄露和误用。 2.使用通风设备,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 3.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氧气面罩等。 4.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气体检测和分析,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六、高温、低温 高温、低温是指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常见的高温、低温包括中暑、冻伤等。为避免高温、低温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工作场所进行合理设计,避免高温或低温环境的影响。 2.使用降温或升温设备,确保工作场所的温度适宜。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 准版)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取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高温灼烫 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 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