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护理常规

疝气护理常规

因先天肾精不足,后天脾胃失养,久咳,便秘,强力负重,腹壁外伤,久病衰老等原因造成脾失健云,肌肉失养;肝不濡筋,筋脉驰纵,脏器通过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成。多发生于腹部,分为腹外疝和腹内疝。病位多在腹股沟。腹外疝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疝块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能否回纳,有无肠梗阻征象。

2.心理状况的评估。

3.辨证肝郁气滞证、中气下陷证、寒湿凝滞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观察疝块是否可回纳,如患者出现明显腹痛,疝块增大不能回纳,及时报告医生。

(3)手术患者术后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减轻伤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刀口处压沙袋6小时,防止刀口出血。

2.用药护理口服中药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为主,故服药期间保持情绪舒畅尤为重要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富含纤维素,以保持大便通畅。

(2)紧急手术者应予禁食。

(3)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可进流食,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的患者术后禁食,肠功能恢复后可进流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普食。

4.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5.临证护理

(1)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外,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增高因素者均应相应处理,待症状控制后再手术;吸烟者应术前2周戒烟;注意保暖防止外感;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嵌顿性及绞窄性疝需行紧急手术。应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治疗。

6、并发症护理

(1)切口感染

1)配合医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刀口有红、肿、热、痛时用马黄酊湿敷换药,同时配合TDP神灯照射。

2)饮食宜高蛋白营养饮食。

3)合理应用抗菌药。

(2)尿潴留

1)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诱导排尿。

2)尿潴留在6小时以上,经诱导、针刺无效者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尿管。

(三)辩证施护

1、肝郁气滞证

(1)宜食食物: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露、茉莉茶、橘子、大头菜、胡萝卜等。

忌食食物:滋腻味厚而阻滞气机的食物:如栗子、红枣、花生等,具有收涩作用,妨碍气机升降和运行的食物,如石榴、乌梅等。

(2)针灸:取关元、气海。用灸法。

2、中气下陷证

(1)食疗: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2)针灸:取气海、中都、太冲等,毫针法,用泄法。

3、寒湿凝滞证

(1)橘核、山楂核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有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

(2)腹痛时可将生香附60克,食盐60克,酒醋炒热,布包敷于患处。

(3)针灸:取关元、三阴交、气海。毫针刺,用泻法,加灸。

(四)健康指导

1、使用疝补片的患者术后24小时可离床活动。

2、注意劳逸结合,术后三个月内不宜参加体力劳动,不能提举重物。

3、预防增加腹压的因素:咳嗽、喷嚏、排尿困难、便秘、提重物。故避风寒,防感冒;多饮水,多吃好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

4、若疝复发,应及时治疗。

食管裂孔疝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食管裂孔疝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主要病变为膈食管裂孔扩大、环绕食管之膈肌薄弱,致使腹腔段食管、贲门和胃底随腹压增高经宽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到纵隔内。 【护理常规】 1.术前 (1)病情观察及护理:观察患儿精神、哭声及腹部情况,密切观察患儿消化道症状,如呕吐、排便等情况,判断患儿有无肠梗阻。观察呕吐明显者有无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记司24h 出入量。观察患儿有无心力衰竭等循环系统症状。 (2)呼吸道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旁应备负压吸引装置,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饮食与营养:病情严重、反复呕吐者应禁食、保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呕吐不明显、全身情况好者可进食,注意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不良的患儿,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4)体位与活动:患侧半卧位休息,以改善呼吸状况。 2.术后 (1)病情观察及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等情况,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观察腹部体征,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及腹痛等。

(2)呼吸道的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旁应备负压吸引器,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给予氧气吸入。 (3)饮食与营养:禁食,给予静脉营养,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输注全血或血浆。患儿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宜采取逐渐增加的原则,先给予温水少许,若患儿无呕吐,腹胀,给予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4)体位与活动:麻醉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麻醉清醒6h后,协助患儿取半卧位,卧床休息期间定时协助患儿翻身。生命体征稳定后视患儿情况早期下床活动,活动时注意防止引流管滑脱。 (5)胃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执行胃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常规。 (6)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经胸手术注意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积气。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讲解患侧半卧位的目的。 2.饮食指导合理饮食,喂养时注意防止患儿呕吐误吸。 3.用药指导告知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带药者遵医嘱按时服药。 4.心理指导告知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讲解禁食及胃肠减压的目的。注意保护各管道,防

腹股沟疝病人的护理

腹股沟疝病人的护理 第一篇:腹股沟疝病人的护理 腹股沟疝病人的护理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分型与临床表现】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腹股沟斜疝分型 一、可复性疝:基本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 二、滑动性斜疝:往往表现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黏连。 三、嵌顿性疝: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多数患者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四、绞窄性疝:临床症状多较严重。患者腹痛剧烈且呈持续性;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不对称腹胀,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体征。 ◆腹股沟直疝 主要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当站立时,疝块即刻出现,平卧时消失。肿块不进入阴囊,由于直疝颈部宽大,极少嵌顿。还纳后可在腹股沟三角区直接扪及腹壁缺损,咳嗽时指尖有膨胀性冲击感。用手指在腹壁外紧压内环,让患者起立咳嗽,仍有疝块出现,可与斜疝鉴别。

【诊断】 绝大多数的腹股沟疝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医生的查体就可以确诊,如果疝气比较小,表现不典型,可以通过B超检查就基本可以确诊。 【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了解并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腹胀、便秘及排尿困难等可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情况,指导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突出的疝是否可以回纳,有无腹痛,是否发生嵌顿和绞窄。 4.活动和休息术前避免剧烈活动或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较严重,可多平躺休息或床上活动。 5.肠道准备术前一日晚给予甘油灌肠剂110ml灌肠,了解排便情况。术前一日进清淡饮食,术前禁食10小时,禁水4-6小时。 6.术前放臵尿管避免术中损伤膀胱,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避免术后出现尿潴留。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患者返回病房后,平卧位,予以心电监护4-6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切口敷料情况。腹股沟山术中可能损伤膀胱造成术后血尿。发现患者尿色有改变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留取标本送检。 2.体位 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可床上活动。如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第一日可下地活动,如为传统疝修补术,应卧床3天再下地活动。老年人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时间。 3.预防血肿和阴囊水肿 术后一般在切口处加压盐袋1Kg6-8小时左右,减少切口渗血。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患者可用绷带托起阴囊,以防止或减少切口渗出液流入阴囊引起肿胀。

腹股沟斜疝护理常规

腹股沟斜疝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疼痛 2.体液不足 3.PC:术后阴囊水肿 4.切口感染 5.留置导尿护理 6.预防腹内压增高 7.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血糖、疼痛评分 2.有无过敏史:青霉素、头孢类、碘剂、食物等 3.个人史:有无吸烟、饮酒 4.心理、社会、精神资料收集 6.排泄系统:大小便是否正常 8.体重、营养状况、进食情况 9.消化系统基础疾病史及过去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10.早期症状:腹股沟区是否出现一肿块,平卧后是否能回纳;有无明显腹痛 持续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和疼痛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 4.病情及主要症状 4.1评估腹股沟区肿块,局部有无坠胀感 4.2有无明显腹痛,疝块有无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等嵌顿 疝和绞窄性疝的发生 5.大便通畅情况及有无咳嗽、喷嚏等感冒症状 6.实验室检查:CBC、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7.影像学检查:CXR、B超等 8.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输液、麻醉等 2.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疼痛 3.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4.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 7.腹股沟切口敷料及切口愈合情况 8.留置导尿管量、色、性质 9.大便通畅情况及有无咳嗽、喷嚏等感冒症状 10.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11.并发症:有无出血、感染、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12.放射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B超、CXR、CBC、CX7等 13.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一般干预措施 1.告知巨大疝者减少活动,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防止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2. 嵌顿性及绞窄性疝者应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备血、抗感染等术前准备。 3.心理支持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释护理操作。 4. 告知患者要治疗腹内压增高的原因,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 5. 告知患者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 腹腔时,应考虑可能发生疝嵌顿,需立即报告医生并接受治疗。 术后干预措施 1.体位与活动

腹部疝的护理常规

腹部疝的护理常规 腹部疝指腹部脏器通过腹壁薄处向体表突出。常见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临床表现为病人、行走、劳动或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向体表突出,平卧休息时可推送其回纳至腹腔,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若疝内容物不能还纳人腹腔,可造成嵌顿或绞窄疝,产生剧烈疼痛、局部压痛及肠梗阻症状。 【临床表现】 1、腹股沟斜疝 (1)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或阴囊有可复性肿块,偶有腹胀。 (2)难复性斜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局部胀痛,可有上腹不适、纳差、便秘。 (3)嵌顿性斜疝: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平卧或手推疝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压痛明显,还可伴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4)绞窄性疝:在疝块嵌顿的基础上,局部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甚至形成阴囊肠瘘,全身可有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出现脓毒血症。 2、腹股沟直疝 站立时腹股沟内侧耻骨联合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状肿块,平卧时自行回纳。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健康史,评估患者是否吸烟,有无咳嗽、便秘、手术等病史,腹外疝是否反复发作。

2、评估疝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能否回纳、有无肠梗阻或肠绞窄佂象。 3、评估患者对腹外疝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无焦虑等心理。 【治疗原则】 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局部用医用疝带压迫或托起。 2、手术治疗基本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手术方术:(1)传统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2)无张力疝修补术(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护理措施】 术前 1、按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保暖,防止感冒,劝告戒烟。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加大腹压,防止疝嵌顿。 4、术前嘱病人排空尿液,以免损伤膀胱。 5、对嵌顿性或绞窄性腹外疝,合并有肠梗阻的病人应急诊手术,在积极术前准备同时,应建立输液通道,应用抗生素,适当备血及胃肠减压。 术后 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平卧位,膝部垫枕,使髋部微屈,以减轻切口部不适、疼痛。 3、腹股沟区用沙袋压迫24 小时,并用提睾带托起阴囊,以防水肿或血肿形成。 4、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腹外疝护理常规

腹外疝护理常规 一、概述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组织器官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包块。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易复性疝在腹股沟区突出,偶有胀痛,开始时只在站立、行走、劳动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肿块可自行回纳或消失。如果疝块突然增大,胀痛触痛明显,肿块不能回纳,提示有嵌顿,当发展为绞窄性疝时,全身症状加重,可有毒血症的表现。 【治疗要点】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术前护理 1、消除腹内压增高因素:如咳嗽、排尿困难、便秘,应戒烟、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按规定范围备皮,防止术后切口感染。腹股沟与会阴部皮肤皱褶多,应剔除阴毛。不能损伤皮肤。 3、绞窄性、嵌顿性疝或合并肠梗阻病人入院后给予积极术前准备。 4、其它同外科围手术期的术前护理。 三、术后护理 (一)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耐受力下降有关。 2、潜在并发症:术后疝复发、局部血肿,肠管坏死、出血。 (二)护理措施

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阴囊松弛、位置低,渗血易积聚于此。为了避免阴囊内积血和促进淋巴回流,可用丁字带或小枕托高阴囊。切口置lkg砂袋压迫或置负压管引流,防止出血及水肿形成。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治疗肠管坏死、梗阻、穿孔等并发症。 3、体位平卧,胭窝垫一软枕,髋关节微屈。减轻伤口张力,利于伤口愈合,减轻疼痛。 4、活动与休息术后3~5天坐起。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预防腹内压增高。术后注意保暖、继续保持大便通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伤口两侧,并及时应用药物治疗。 5、健康教育 (1)适当活动,3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 (2)继续预防增加腹内压。

疝气手术护理常规

疝气手术护理常规 (以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为例) 人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自其正常的解剖位置、部位,经由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区域、裂孔、间隙或缺损进入另一部分和位置,被称为疝。发生于腹部的疝被称为腹疝,腹疝又被分为腹内疝和腹外疝。腹外疝定义是:腹腔内的组织和脏器连同腹膜的壁层,经腹壁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向体表突出。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斜疝的疝囊是经腹壁下血管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形成的,并可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腹股沟斜疝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咳嗽、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尤以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 各种斜疝的修补原则都是使疝出的腹膜及内容物还纳腹腔,并修复内环以防复发。 1.解剖

1、适应症 易发性和难复性斜疝均应行手术治疗。 2、禁忌症 (1)加腹内压的因素未能解除或缓解者 (2)其他系统有严重疾病,全身情况不适于手术者(3)手术区域或全身存在感染者 (4)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而逐渐强壮,故婴儿期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因此1岁以内的婴儿不主张手术。 一、用物准备 1、布类:铺布、大孔、手术衣 2、器械:瘤仔包 3、一次性物品:血垫1包、方纱1包、短电刀1把、吸引管(头)各1根、10#刀片1片、泰丝线1#4#7#各1包、8*20圆针1包、8*20角针1包、6*14圆针1包、手套按需准备。 备用:明胶海绵、可吸收2-0、3-0圆针各2包、疝补片

(外科自备)、6cm*10cm敷贴(外科自备) 二、体位: 仰卧位 三、消毒铺布 1、消毒液:安尔碘消毒 2、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上剑突平面,下至大腿中份,双侧至腋后线,包括双侧腹股沟。 3、铺布: (1)一张治疗巾折叠馒头状塞至阴囊下方(男性患者) (2)四张治疗巾1/4横折,按照会阴侧、对侧、头侧、近侧顺序铺于切口周围。 (3)两块中单铺于尾端及升降架托盘,一块中单遮盖头端。

脑疝护理常规

脑疝的护理常规 【概述】正常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 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 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 被挤到附近的 生理孔道或非生理孔道,使部分脑组织、神经及血管受压,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群,称为脑疝。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 【临床表现】1。脑疝小脑幕切迹疝(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形加剧,并有烦躁不安.(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这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此外,患侧还可有眼睑下垂、眼球外斜等。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这是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所弓起.(4)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重症医学科ICU急性脑疝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ICU急性脑疝护理常规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邻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一)临床表现 1、小脑幕切迹疝是因一侧幕上压力增高,使位于该侧小脑幕切迹缘的颞叶的海马回、钩回疝入小脑幕裂孔下方,故又称颞叶钩回疝。 1)颅内压力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躁动不安,频繁呕吐。 2)进行性意识障碍由于阻断了脑干内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通路,随脑疝的进展病人出现嗜睡、浅昏迷、深昏迷。3)瞳孔改变脑疝初期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致患侧瞳孔缩小,随着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并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斜。晚期,对侧动眼神经因脑干移位也受到推挤时,则相继出现类似变化。 4)运动障碍钩回直接压迫大脑脚,锥体束受累后,病变

后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 病理征阳性。 5)生命体征变化若脑疝不能及时解除,病情进一步发展,则病人出现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去大脑强直,血压骤降,脉搏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 2、枕骨大孔疝是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中,又称小脑扁桃体疝。由于颅后窝容积较小,对颅内高压的代偿能力也小,病情变化更快。病人常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病人早期即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二)护理要点 1、快速静脉输入甘露醇、山梨醇、呋塞米等强力脱水剂,并观察脱水效果。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准备气管插管盘及呼吸机,对呼吸功能障碍者,行人工辅助呼吸。 4、密切观察呼吸、心跳、瞳孔变化。 5、紧急做好术前特殊检查及术前准备。

脑疝的护理常规

脑疝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病情观察: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肌张力及药物反应情况;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及意识障碍的程度;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弱或消失。 2.减少搬动,注意保持气道和静脉通畅,以防呼吸骤停。 3.适当约束患者以防躁动致坠床和自伤。 【护理措施】 一、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术前护理 1.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保持病室安静。 2.静脉输入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同时给予呋塞米40mg静注,每4~6h交替1次,尽快降低颅内压。 3.保持气道通畅,立即高流量给氧,6~8L/min,如果确诊枕骨大孔疝,应迅速准备穿刺用物,穿刺引流脑脊液,可恢复自主呼吸。 4.同时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给予心电监护,抢救应争分夺秒。 5.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部位已经确定的患者,情况紧急时配合医师先做穿刺临时降低颅内压。 6.需急诊手术者立即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如:配血、备皮、导尿等。 三、术后护理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30°,使用冰帽降低颅内压,保护脑功能。 2.保持气道通畅,遵医嘱吸氧,及时吸痰及湿化气道。 3.妥善固定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的变化及颜色变化,避免过度引流。 4.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记录血压动态变化。 5.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如压疮、口腔护理、尿管护理、气道护理、鼻饲等。 6.积极处理并发症。 7.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肌肉功能萎缩。 8.保持大便通畅,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 【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泻药或人工排便,避免用力排便造成再出血。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3.保持充足的睡眠,家人陪伴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 4.告知颅骨缺损的修补,一般在术后半年以后。 5.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一个月门诊随访。

脑疝护理常规

脑疝护理常规 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由于颅内压的极度增高,脑组织被挤压到压力较小的硬脑膜间隙或颅骨的生理孔道,引起嵌顿时就叫做脑疝。脑疝是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颅内压超过700cmH2O 持续1 h 即可引起脑疝。最常见两种类型,一种叫天幕裂孔疝,又叫颞叶疝、海马沟回疝;另一种叫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临床表现】 一、小脑幕切迹疝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形加剧,并有烦躁不安。 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这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此外,患侧还可有险下垂、眼球外斜等。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这是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所引起。 4、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

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二、枕骨大孔疝:病人常只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和颈项强直、疼痛,意识改变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三、大脑镰下疝:引起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等症状。 【治疗原则】 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 【护理评估】 1、密切观察脑疝的前驱症状,及时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 2、意识观察:评估GLS 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意识变化时脑疝出现前的重要表现。 3、瞳孔的监测:根据脑疝的五期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已属于脑疝中晚期。 4、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且洪大,呼吸深

腹外疝中医护理常规

疝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因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经腹壁薄弱或缺损向体表突出所致。 二、临床表现: 1、气滞证: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常因情绪波动、啼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2、寒湿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3、气虚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晕,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数。 三、临证(症)护理: 1、少腹坠痛可热敷局部。 2、咳嗽、排便时用力按压疝气处以减轻疼痛。 3、术后切口血肿,应予沙袋适当加压。 4、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较窄 性疝、巨大疝患者可适当延迟下床时间。 5、术后咳嗽时应用手掌扶持伤口,在增加腹压时稍稍用手掌压于切口。 6、卧床时膝下垫软枕使膝关节呈屈曲状,以松弛腹壁,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疼痛。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食物及蔬菜水果,忌食生冷、刺激之品。 2、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恢复期饮食调 养,多食补益气血之品,如大枣、山药等。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服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防止减弱滋补功效。 六、并发症的护理: 1、腹内压升高: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大小便。如必须咳嗽时用手掌扶持伤口, 在增加腹压时稍稍用手掌压于切口。 2、阴囊水肿:术后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 3、切口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4、尿潴留: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下腹部。 七、健康指导: 1、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认识疾病,治疗原有疾病,戒烟。 2、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尿、排便。 3、注意保暖,防止着凉,预防肺部感染,避免剧烈咳嗽等,以免造成腹内压增 高而导致疝复发。 4、适量活动,不可过劳,以散步打、极拳为宜,适当锻炼腹肌;切忌久站、久蹲。

疝气的中西医护理及健康教育

疝气的中西医护理及健康教育 一.概念 体内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股疝等。二.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疝气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三.临床表现 (1)·腹股沟斜疝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称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人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病症者,称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hernia):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 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或籍闭性疝。 绞窄性疝( strangulated hernia):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痛。 (2).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及病症 病人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病症。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回纳腹腔而消失,故极少发生嵌顿。 2切口疝临床表现及病症 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是其主要病症,站立和用力时突出或明显,平卧时缩小或消失。疝块较大有较多的脏器和组织突出时,可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局部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多数切口疝内容物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可有不完全

腹股沟疝护理常规

腹股沟疝护理常规 (一)按外科、普通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二)护理关键点 1.疼痛。 2.便秘。 3.咳嗽。 4.肠缺血。 (三)护理评估 1.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相关内容。 2.是否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有无感冒。 3.腹股沟区是否出现肿块,平卧后肿块能否回纳;有无明显腹痛,腹部有无腹膜炎;疝块有无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等症状。 (四)护理措施 1.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相关内容。 2.疝块较大者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造成疝嵌顿。 3.嵌顿性或绞窄性疝患者,必要时应于术前放置胃肠减压管,以减轻腹胀、减少肠道毒素吸收,防止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 4.体位取平卧位,双下肢微屈,腘窝垫软枕,小砂袋加压伤口,以降低切口和腹壁张力。 5.活动行单纯疝修补的患者,不宜过早采用半坐卧位和离床活动,以免增加下腹部腹内压,一般术后3~5天可离床活动;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可早期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巨大疝者需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6.饮食一般患者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即可进半流饮食;嵌顿性疝及绞窄性疝患者,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需禁食至肠功能恢复。 7.预防阴囊血肿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于此处。术后用阴囊托或丁字带将阴囊托住,可预防发生阴囊血肿。 8.防止腹内压增高引起疝复发术后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咳嗽,嘱病人咳嗽时用手按压、保护伤口;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予开塞露塞肛,指导勿用力排便;观察术后排尿情况,出现尿潴留者可考虑予以导尿。 (五)健康教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冒、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 2.出院后仍应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若有疝复发,应及早回院治疗。

脑疝的护理常规

脑疝的护理常规 【概念】 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由于颅内压的极度增高,脑组织被挤压到压力较小的硬脑膜间隙或颅骨的生理孔道,引起嵌顿时就叫做脑疝。最常见两种类型,一种叫天幕裂孔疝,又叫颞叶疝、海马沟回疝;另一种叫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临床表现】 1.脑疝小脑幕切迹疝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形加剧,并有烦躁不安。(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 (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这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此外,患侧还可有眼睑下垂、眼球外斜等。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这是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所弓起。 (4)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2.脑疝枕骨大孔疝:病人常只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和颈项强直、疼痛,意识改变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3.脑疝大脑镰下疝:引起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等症状。 【观察要点】 ⒈密切观察脑疝的前驱症状,及时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脑疝是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颅内压超过700cmH2O持续1 h即可引起脑疝。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一旦患者有剧烈头痛且呈进行性加重和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警惕是脑疝前驱期。 ⒉意识观察: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意识变化是脑疝出现之前的重要表现。 ⒊瞳孔的监测:根据脑疝的五期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已属于脑疝中晚期。⒋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且洪大,呼吸深而慢,提示脑疝前驱期。若脑疝发展迅速,呼吸可突然停止,急性后颅内凹血肿时呼吸变慢有提示枕骨大孔疝的意义。 【护理要点】 一、急救护理 ⑴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激素应用。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 ⑵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⑶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②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肩外疝护理常规

肩外疝护理常规 引言 肩外疝是指腹部脂肪或腹腔内器官通过肩胛下窝突出至肩膀的 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本文将介绍 肩外疝护理的常规方法,帮助患者进行可行的自我护理。 肩外疝护理常规 1. 了解肩外疝 了解肩外疝的病因、症状、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患者 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一问题。建议患者请教医生或专业人士,或参 考权威医学网站的相关资料。 2. 穿戴合适的护具 肩外疝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护具,如肩膀固定带 和疝气支架等。正确选择和穿戴护具可以减轻疼痛、减少疝气脱垂,并且有助于疝气的恢复。 3. 疝气康复体操

定期进行疝气康复体操对于肩外疝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疝气康复体操可以通过加强肩膀和腹肌的训练,缓解疝气的压力和症状,并促进疝囊的退缩。患者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体操,避免过度用力或不正确的动作。 4. 饮食调整 合理饮食对于肩外疝的治疗和预防也非常重要。患者应避免过饱或暴饮暴食,保持食物摄入的均衡和适量。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以促进肠胃蠕动,减轻便秘和肠胀气的不适。 5. 避免重复劳动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重复劳动,避免长时间持重,以减轻肩膀的负担。如果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工作,建议患者定期休息和活动肩膀,避免长时间静止造成疝气脱垂。 6. 定期复诊 肩外疝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专业人士的观察和评估。定期复诊有助于及时发现疝气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出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 心理支持 肩外疝对患者来说可能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肩外疝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结论 肩外疝护理的常规方法包括了解肩外疝、穿戴合适的护具、进行疝气康复体操、饮食调整、避免重复劳动、定期复诊以及心理支持。这些方法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在进行肩外疝护理时,应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并注意自身的体验和反馈,及时调整护理方法。

疝气中医护理常规

疝气 一、护理评估 1、疝块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能否回纳,有无肠梗阻征象。 2、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3、证型:气虚下陷证、肝郁气滞证、寒湿凝滞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进行。 (2)观察疝块是否可回纳,如出现明显腹痛,疝块增大不能回纳,及时报告医生。 (3)手术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切口沙袋加压,可于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减轻伤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压力; 阴囊托起以防水肿。 2、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肿物的位置、大小、颜色、疼痛及回纳情况: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2)消除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外,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升高因素者,待症状控制后再手术,吸烟者术前2周戒烟。 (3)嵌顿性及绞窄性疝需行紧急手术。应于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治疗。 (4)术后注意观察伤口、阴囊有无出血、血肿;生命体征的变化;排尿情况 3、用药护理口服中药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 4、饮食护理 (1)紧急手术者暂禁食。 (2)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者可进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以保持大便通畅。 5、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6、临证施护 1、恶心呕吐患者可穴位贴敷,取穴: 双侧内关穴。 2、术后肠道功能未恢复患者可艾灸,取穴: 中脘、神阙、关元等。 4、疼痛术前卧床休息以缓疼痛感,少腹坠痛可热敷局部; 5、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大小便,防止腹内压升高,如必须咳嗽时用手掌扶持压于伤口。 7、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 (1)慎起居,防感冒,注意气侯变化,避免六淫外袭。

疝气手术后恢复期间日常注意要点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一般常规护理。 2.术后平卧位,膝下垫枕,使够关节屈曲,阴囊抬高。 3.切口处置小沙袋,压迫24h。 5.术后第2d可进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 便药物。 7.术后卧床休息3d,3d后可起床但避免活动,7d后可适当活动。 三、健康指导 1.出院后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提重物、抬重物及持久站立等。 2.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笋等,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受凉感冒,防止咳嗽、打喷嚏致腹压升高导致病复发。 建议:主要是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避免支气管炎,因为这两种疾病会导致复发 疝气术后注意事项 中 饮食方面 1、手术后四小时内需禁食包括开水。

2.四小时后,若肠胃蠕动正常,可先喝开水,若无呕吐或其它不适,则可进食软质及易消化食物。 3.为预防便秘及预防手术后可能的轻微发烧情况,请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活动方面 1.原则上可以正常的活动,但要避免腹部过度用力之动作,如厉害的咳嗽、哭闹、蹲姿、用力解便、剧烈之运动等。 2.为避免膀胱胀尿,切记请勿憋尿,但是若有小便解不出来或超过六至八小时未能解小便时,要适时向医护人员反映进而处理。 伤口方面 1.术后伤口绝对不可以沾水,所以暂勿洗澡,可用擦澡方式清洁身体,大约五、六天后视伤口愈合情形,再恢复正常洗澡。 2.请随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遵医嘱按时换药, 3.如果伤口出现出血、红、肿、热、痛、有渗出液、发高烧等情形时,请立即回医院诊治。 其它 1.请按时服止痛药,可适度减缓伤口疼痛的不适感。 2.遵医嘱到医院复诊。

3.若发现发烧38度以上不退,或伤口有分泌物,红肿、伤口裂开、患侧阴囊肿胀厉害,请立刻来院就诊。 4.男病患若发现有阴囊不正常的肿大或有再发性疝气时,请快速通知医护人员。 长对疝气术后护理措施的是否得当有关,有的家长对疝气术后注意事项的不了解,以至于有所疏忽,导致术后孩子又患上疝气。那么,疝气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专家为您介绍。 怎样防止疝气手术后疝气复发?专家介绍说,疝气术后注意事项要清楚以下几点: 1、手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或重体力劳动。3个月后若要进行,则用疝带保护,防止复发。 2、有效降低腹内压力:疝气修补手术后复发与持续的腹腔内压力升高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手术后,手术后应采用一切措施降低腹腔内的压力。 3、正确地护理手术后的患者:例如,为了减小术后患者腹壁的张力,可让患者半卧位,同时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使双膝关节略屈曲,这样腹部肌肉张力可明显减小。患者在进食活动时,在腹部系一条宽腹带,以抵消腹腔内的压力升高。患者在咳嗽、咳痰时,自己用双手或让其家属用手按压住腹部切口,以减轻腹腔内压力升高

腹股沟疝护理健康宣教

---------------------------------------------------------------最新资料推荐------------------------------------------------------ 腹股沟疝护理健康宣教 腹股沟疝的护理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 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大多数。 一.术前护理常规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 手术切口距会阴部较近,容易污染。 手术当天为患者剃除手术区皮肤的毛发和污垢,特别要注意老年患者脐孔内的污物,需彻底清除干净,避免术后切口感染; (2)抗生素皮试: 术中及术后患者需要应用抗生素消炎,故在手术前充分做好皮试准备; (3)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练习并根据不同情况患者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二.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术毕回病房后给予平卧位,膝下垫枕,使髋关节屈曲,阴囊抬高,常规置沙袋压迫伤口6-8h; (2)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3)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敷料外观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4)术后 6 h 可以下床活动。 2周后可参加体力劳动,但时间应控制在 30 min 内。 2、饮食的护理手术后 6 h 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半流质 1 / 3

饮食,第2 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嘱多进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 便秘、排尿困难,咳嗽等,与手术后果直接相关。 了解患者排便习惯,协助排便;例患者有便秘,给予服用缓泻药或开塞露通便。 3、并发症的护理(1)疼痛轻微伤口疼痛多无需特殊处理,疼痛明显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镇痛或应用镇痛泵镇痛,膝下垫小枕,防止牵拉引起的伤口疼痛。 (2)静脉血栓患者术中术后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松弛,血流缓慢,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因本手术术后无伤口及下肢牵涉痛,不需长期卧床,一般手术 6~12 h 后即应鼓励患者下床做肢体活动。 讲解下床活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活动的方法,说明下床活动能加强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疝复发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认识疾病,治疗原有基础疾病,戒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尿困难,注意保暖,防止着凉,预防肺部感染,防止用力排尿、排便、剧烈咳嗽等,以免造成腹内压增高而导致疝复发。 签名: 腹股沟疝健康宣教 1.临床表现腹股沟疝的症状与疝囊大小、病程长短、内容物性质均有关系。 患者在久站、咳嗽或用力时腹股沟区有块壮物突出,平卧后能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