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校德育模式

创新学校德育模式

一、学校德育教育中面临的学生问题

中小学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在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时期正是一个人人品性格与心态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也尤为重要。可是当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许多的负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生价值多元化

社会西方负面思想的大量侵袭,思想活跃的中小学生们在价值取向上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必然会引起他们在价值评判上的多元化,值选择趋于个体化,价值目标趋向功利化,产生了较强的片面化倾向,而这种倾向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导致过于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产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另外当下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为人处事均以是否满足自身利益为度量衡,漠视他人和集体利益,自私狭隘,缺乏作为一名祖国的培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时候如果不对大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很容易使他们陷入价值选择的误区。

(二)道德诚信有所滑坡

在学习上面我们的中小学生很大一部分不能够认真用心去学习一门课,完成一门作业。受网络一些投机取巧的思想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竟然开始公开花钱让学习好的同学代写自己的作业,代替自己考试、上课。小到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办不到与人交往爱说谎、平时抄作业大到考试作弊、偷窃行为等等,这么小的年纪能够想到这样子的方法,无一不是受社会和网络的影响。比如学校中普遍存在的评估和测评基本上就是学校串通学生和老师一起蒙骗检查团,老师在做课时往往还会安排自己的学生做“托”把要回答的问题事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说谎与不诚信。种种行为无一不是在抹黑我们国家的教育,玷污自己学到的知识,损害我们中小学生的良好形象。所以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我们国家在每一个学校时刻都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失信于民,这种行为必然加剧经济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信任缺失。

(三)理想信念模糊

理想信念是是中国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但目前部分中小学生出现了令人堪忧的倾向: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再是那么端正了,多数学生是这样子说的:我的理想是做个有钱人;我的理想是开个宝马车;我的理想是做个明星,可以赚很多钱;还有学生说他得理想是找很多女朋友,等等。这些中小学生的理想正式体现了再他们的思维里面这些是重要的,呢么这就严重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他们出现了重物质利益,淡理想信念;重个人利益,轻社会责任的情况。他们不能端正自己的三观,由此我们不得不对我国能否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表示出疑虑和担心。

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师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短数字,概括出教师风范。“学高为师”是说教师必须业

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学教育能力。“身正为范”是说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加重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丰富的思想和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孩子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涌进孩子的眼睛,在他们心灵的底片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气质、性格、爱好、服饰、发型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往往潜移默化的。为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都必须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动、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尤其是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给学生具体、真切、生动的感染,切实做好榜样,学生才可能亲其师而信其道,真正起到“身正为范”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以知识为载体的“知识经济”风靡全球,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相应的道德素质,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德育在现代教学中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

三、树立立德树人思想,创新育人模式

德育工作如此之重要,作为一所先进性学校,我们是要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首位。当下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期待学校德育工作做的更好。

(一)提升德育教育课程的地位

1.很多学校都存在德育课程被强占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德育课程不受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反映,让老师和同学从心理上不重视德育课程。我们学校或多或少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要出台硬性的保障德育课程的措施,德育课程教学的正常运行。同时重视起来德育工作还要将其从理论转化为实践,要“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校门,帮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

2.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团委,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比如:抓住我们学校的特色,少先队可以组织“讲卫生”、“爱环保”、“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等主题日活动;团委充分利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教处利用校会,各种比赛,操行评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只有这些中小学德育机构真正运转起来,才能切实地保证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建设高素质德育教育队伍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能给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教师应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界限,处处教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教育人。”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充满师爱。老师要多把工作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能和他们打成一片,真心地关心爱护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信任你,并且愿意你交流。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给他们一定的引导并且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规劝。并且作为教师要及时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心理和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的作用。教师还要遵纪守法,淡化物欲,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社会荣辱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三)促进家庭教育,抓好德育工作

转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确思想。借鉴中外家庭教育的经验,根据当今的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家庭育人目标,即做“四有”新人,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想方设法阻止家长的不良行为、思想传播给子女,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设置障碍。让黄、赌、毒远离家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明白,家长应当平等对待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化家庭环境,让孩子耳濡目染,一开始就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中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想要取得长足而有效的成就仅仅以上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是需要整个教育体制的革新与应试教育的改革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个方面的协助,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操之过急,只要对德育教育足够重视并渗透在日常教学辅导活动中,对中小学生德育的培养一定会取得长足而可喜的成果。

创新学校德育模式

创新学校德育模式 一、学校德育教育中面临的学生问题 中小学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在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时期正是一个人人品性格与心态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也尤为重要。可是当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许多的负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生价值多元化 社会西方负面思想的大量侵袭,思想活跃的中小学生们在价值取向上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必然会引起他们在价值评判上的多元化,值选择趋于个体化,价值目标趋向功利化,产生了较强的片面化倾向,而这种倾向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导致过于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产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另外当下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为人处事均以是否满足自身利益为度量衡,漠视他人和集体利益,自私狭隘,缺乏作为一名祖国的培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时候如果不对大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很容易使他们陷入价值选择的误区。 (二)道德诚信有所滑坡 在学习上面我们的中小学生很大一部分不能够认真用心去学习一门课,完成一门作业。受网络一些投机取巧的思想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竟然开始公开花钱让学习好的同学代写自己的作业,代替自己考试、上课。小到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办不到与人交往爱说谎、平时抄作业大到考试作弊、偷窃行为等等,这么小的年纪能够想到这样子的方法,无一不是受社会和网络的影响。比如学校中普遍存在的评估和测评基本上就是学校串通学生和老师一起蒙骗检查团,老师在做课时往往还会安排自己的学生做“托”把要回答的问题事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说谎与不诚信。种种行为无一不是在抹黑我们国家的教育,玷污自己学到的知识,损害我们中小学生的良好形象。所以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我们国家在每一个学校时刻都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失信于民,这种行为必然加剧经济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信任缺失。 (三)理想信念模糊 理想信念是是中国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但目前部分中小学生出现了令人堪忧的倾向: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再是那么端正了,多数学生是这样子说的:我的理想是做个有钱人;我的理想是开个宝马车;我的理想是做个明星,可以赚很多钱;还有学生说他得理想是找很多女朋友,等等。这些中小学生的理想正式体现了再他们的思维里面这些是重要的,呢么这就严重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他们出现了重物质利益,淡理想信念;重个人利益,轻社会责任的情况。他们不能端正自己的三观,由此我们不得不对我国能否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表示出疑虑和担心。 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师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短数字,概括出教师风范。“学高为师”是说教师必须业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3篇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3篇Innovativ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school moral educati 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3篇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文 2、篇章2: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文 3、篇章3: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文 德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尴尬领域,学校德育的总体低效 和无序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怎样做好德育工作的实施呢?下面 是小泰整理的一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篇章1: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 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精神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为先的德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成立德育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员:王金标、彭新建、史献云、徐红涛及各班班主任。 (一)、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改进育人观念和管理模式) 1、以育人为本,由高大空远走向近小亲实。德育的实质 在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选择策划组织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以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载体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 2、德育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于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 负面影响的因素在增大,因此,提倡德育开放,即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未来开放、帮助学生“在社会大泳池中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举措及经验分享。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举措及经验分享。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德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多方面能力。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举措,并分享一些经验。 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需要我们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一些学校通过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一些学校也在学生德育教育中采用游戏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互动性 德育教育的互动性是很重要的,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一些学校通过组织辩论赛、德育竞赛和社区同行教研等活动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德育教学模式是创新的重点,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方式。一些学校开设“品德讲堂”,每周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感悟,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一些学校也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来提

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例如“关爱环保”、“文明礼仪”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些素质。 四、注重德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德育教学的核心,我们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分类,通过系统化地将德育内容差分解构,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包容性,让学生在认识道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以上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创新举措的方案选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了解更全面的措施并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我们相信,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和科学系统的策划,才能够打造一个真正具有全面素质良好的学生群体。 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时,我们必须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际效果。通过不断地实践,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会越来越成熟。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简化教材内容,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教育共赢的目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的 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传统德育模式下,往往存在着一 些问题,比如僵化的教育方式、机械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所以,对德育工作 进行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从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改革德育工作的教育方式 传统德育工作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讲述、灌输教育内容,学生passively 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改革德 育工作的教育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工作需要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单向度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进行 互动,通过讨论、思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 析等互动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品德道德,懂得团队合作和分享。 德育工作需要通过情感教育予以实现。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 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处于成长期的时候,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 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在平凡中培养感恩之心,在逆境中做到坚韧不拔,在成功中学会谦虚。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懂得公平、宽容、善良等美德。 德育工作应当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的品性和道德情操都是不一样的,德育工作 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量身打造德育模式。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积极 暗示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于外向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引导其学习品德道 德。 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是其核心,如何创新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 的兴趣,是目前德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德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紧 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传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可以与现代社交礼仪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如何在 网络社交和真实社交中表现出合适的礼仪,培养学生应对不同场合的社交技能。 德育工作需要强化实践教育。德育工作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学生往往难以将 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实践教育需要引入到德育工作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品德道德。可 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责任和奉献。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如何发挥德 育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德育 教育,不断构建德育新模式,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理念为基础,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 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树立“人才的全面发展”理念,即教育是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 帮助他们在思想、品德、智力、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应该注重开展德育教育,营造育人氛围,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学校要围绕德育工作,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 德育环境,提高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 成优秀的学生品质和行为规范。 二、以目标为导向,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方法 学校应该确定相应的德育教育目标,以此为导向,探索出一套符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 况的德育教育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学生中心”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师生互动交流,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同时,学校也应该注 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受到规范、引导的同时, 也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最终达到优秀品质与行为规范的提高。 三、以课程为基础,构建德育教育新模式 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构建,课程是德育教育的具体载体。如何在课程中全方位 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是实现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德育教育要注重课程设置, 将德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学科中得到德育教育的践行。同时,要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引入社会热点及时发生的事件,让学生跟随时代步伐,拓展 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四、以行动为落实,推进德育教育新模式 德育教育的实践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广泛的实践和优秀的经验,探索并提出符合 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德育教育新模式。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入手,在服 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强化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推 动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模式的落实。 总之,德育教育的本质是从思想、意识、观念、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取向和行为规范。学校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探索符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德 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方案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方案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方案篇1 一、指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二、组织 成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设在德育处 办公室主任 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心理老师、各班主任、班主任、全体老师。 三、工作内容 1、 学校心理教师开通个人QQ、 2、召开 成立班级QQ群和班级博客,班主任每月召开一次 3、学校

设立并公开校长 4、全面开通“家校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全班学生家长建立QQ好友群,加强教师和家长的 5、实施 实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每位教师有针对性联系自己所教的3-5个学习或行为后进的学生,通过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个性化原则。 3、保密性原则。 4、疏导性原则。 5、人本化原则。 五、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制度。 2、建立 3、建立师生 4、建立导师工作分析制度。学校每月按年级、班级、小组等不同层次召开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

2、加强导师培训,确保施导效果。要切实加强对导师队伍的选定和培训工作,根据导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受导对象,全面开通“家校直通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位导师。 开设“师生交流”专栏,建立“师生交流”QQ群,选取本校的名教师、名班主任、专职心理教师等,将他们个人QQ、 3、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施导合力。各学校实施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区教育局工作要求及学校工作计划,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重视学生的习惯教育,突出道德检验和道德实践,形成以习惯养成为核心的德育文化思路。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主线,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做一个文明人,做一个文化人,做一个文雅人,培养健康快乐的学生。 二、工作思路 1、“一个核心”: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夯实常规,提升素养。 2、“两条主线”:加强校本德育和班级德育,彰显学校个性文化。 3、“三个重点”:通过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通过校本德育, 提高良好道德习惯的认识;通过班级德育,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主要工作 (一)规范德育管理,优化德育成效。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实践_,提高教师自身修养。认真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要求,做到廉洁从教,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不断组

中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中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主 要依靠课堂教学和规范制度,但面对当今社会快速变革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这种模式已经显得有些单一和僵化。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中学德育教育需要创新与实践。 首先,创新德育教育模式需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传统的德育教育强调 纪律、规范和服从,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性为目标,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决策和管理事务。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并鼓励学生自主组织社团活动和公益项目。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学生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定目标,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创新德育教育模式需要注重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 品德修养,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学业优秀、特长突出等方面。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应该将品德教育与学科教育、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体系。例如,可以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第三,创新德育教育模式需要注重社会实践。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内,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增长见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社会问题,并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学生能够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最后,创新德育教育模式需要注重个性化发展。每个中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德育教育不能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中学德育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优势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例如,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 导言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道德和品德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更是被寄予厚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下的需求,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德育模式来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本文将从立德树人的概念出发,探讨如何构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先是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还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立德树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智力、体魄和美德,促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卫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内容单一。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服从和遵纪守法,忽略了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2. 教育方法单一。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交互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教育效果单一。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追求学生的表面规范和行为习惯,忽略了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和思维习惯。 三、构建德育新模式的重点 构建德育新模式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1. 强调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德育教育应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强调德育与社会行为的融合。德育教育应该与社会行为相结合,使得学生不仅仅在学校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品德,还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特色德育方案(优秀18篇)

学校特色德育方案(优秀18篇) 学校特色德育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加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 三、具体措施: 除充分发挥共青团、班主任的组织作用外,我校还必须注重以下“四个阵地”建设。 (一)校园环境阵地。 1、时刻保证校园环境整洁。 2、办好文化长廊,争取两周一更换内容。 3、美化校园内原有景点,书声广场,读书亭,智慧泉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景无时不成为鞭策、激励学生的眼睛。 4、校园广播建设,做到天天有内容。 (二)课堂教学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好各科知识的同时,收到德育熏陶。

(三)课外活动阵地。 1、组织学生读经诵典活动,阅读中华传统美德读本、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等书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美德意识。 2、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 3、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行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4、定期组织团员到象河福利院进行慰问演出,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 5、组织学生在后山林地进行植树劳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劳动等教育。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渗透。 (四)社区德育阵地。 1、利用家长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感恩演讲。 2、组织学生到盐池社区进行打扫街道等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社会的良好品行。 3、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学校特色德育方案篇2 为大力加强文明健康校园建设,学校以德育工作创新为总抓手,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

学校创新打造“12345”德育工作体系汇报

学校创新打造“12345”德育工作体系汇报“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德才兼备,方为栋梁。”学校深入学习落实《XX市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坚决贯彻《“三全育人”工作推进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打造“12345”德育工作体系,将德育灵魂渗透于育训结合、德技并修,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围绕“一个中心”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学校致力于答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即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育人,将全体教师纳入到德育工作队伍,努力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浓厚家国情怀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狠抓“两支队伍”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要以德育人,立德树人,就必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高素质的教师管理队伍以及一支模范带头的学生干部队伍。学校狠抓德育工作者

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学生会+文明督察队)建设,确保德育工作有效落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者“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精心选、科学育、严格管、合理用,构成德育工作者管理的完整流程、有效机制。学校坚持“全员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实施正副班主任、德育教研、德育考核等工作制度,班主任队伍人数占在职在岗教职工100%,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干部是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体力量,是联系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将遴选、培训和试岗任用有机结合,确保选拔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德”不能空谈,学校先后开展学生干部岗前培训、爱国主义主题观影、法制教育基地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培训活动,组织三校联合执勤、校园文明督察等活动,增强学生干部奉献精神,引导同学们在学生管理的大舞台上点燃激情之火,在挑战自我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三、依托“三个平台”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传统的德育模式主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但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模式需要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改善。因此,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中,需要通过对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探索,不断完善并促进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德育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学校德育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单方面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缺乏创新性,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力量,缺乏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三是缺乏系统性,不能将德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德育模式创新的理论探索 1.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创新 在德育模式创新中,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将德育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2.基于学生主体性的模式创新 德育模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开展个性化德育活动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3.基于全员参与的模式创新

学校德育模式要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形成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通过师生互动、家校合作等方式,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良好环境,实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 4.基于资源整合的模式创新 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机制。与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德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1.构建学校德育模式的组织体系 学校应设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师生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学校德育规划和计划,推动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 2.推进课程改革,融入德育内容 学校应推进课程改革,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课程中。通过设置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发展潜能的培养。通过综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探索,可以不断完

构建德育创新模式,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构建德育创新模式,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衡量德育教育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关健在于学生是否通过课堂学习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努力构建德育创新模式,增强了德育实效。 一、着力课堂,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型德育课模式。 德育课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我们在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教学中,主要实施的是三种模式,即讨论式模式:出示讲座题目一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组式模式:自我尝试学习----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实践式模式:教师公布实践要求----各人(分组进行实践)----汇报实践情况----得出实践结论。我们的养成教育研究做到了“五有”,即: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内容,有按时评价的制度,有评价结果的处理,有阶段小结和表彰制度。 二、创新形式,构建自主讲座式德育活动课模式。 在我校,德育活动课的表现形式为班队会、夕会、学校集会、户外活动、基地活动、参与各类考核等。各类活动课坚持自主讨论的基本形式,如班队会、夕会、户外活动,一般程序为:师生共商活动目的----学生讨论活动内容及方式----班主任或辅导员指点引导----师生小结收获,把学生始终置于主体地位,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一位班主任组织一次《我能行》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是这样进行的:由学生主持人宣布本次班会主题,学生人人动手动口,以我能行为内容充分展示自我----画画的,写字的,表演小品,唱歌的,弹奏乐曲的,小制作的,跳舞的,展示礼貌行为的,一时间,学生完全进入自主状态。教师据此与学生一道提示做人所需要的基本道德与素质,学生通过活动明白发展的意义。再如参与各类考核评价,日常行为规范分家、校考核两部分,先由学生对家、校各部分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班上自我介绍自评情况,再申请班级师生和家长对其进行考证,最后学生自我认同,归结优缺点,确定奋斗的方向;对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班级自我评价、学校对班级和办公室的考核评价,学校和班级都要吸

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选题依据 1、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在国外,“班级授课制”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描述的,他按照学生的年龄把学生分成了6个班级,并配上不同的教科书授课。美国学者杰克(Jackson)在著作《班级生活》(1968)中首次提出了“隐蔽课程”,其实就是针对的班级文化。俄国著名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里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班级的精神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在国内,王芳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着重指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激励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设;《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吴清勇)认为,班级环境的建设是最基本的,健全合理科学民主的制度建设尤为重要,而班级活动更是促进班级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著名学者唐惠芬强调新时期的班级文化建设要体现四化:人文化、自主化、个性化开放化。 2、核心概念的界定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指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 班级文化,它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的支撑点、落脚点和归宿,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是班级全体

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用和行为准则。它是班级所特有的、动态发展的一个系统。它分为“软、硬”文化两种。“软文化”是隐性的,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硬文化”更主要指环境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下,主要针对班级环境的创建,班级制度的创建、观念文化的创建和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创建。它是一种看不见却深深体会到的隐形文化,它在教室的角角落落都能感觉得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灵塑造,让学生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 德育创新,德育教育历来是社会所关注的大问题、难问题,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德育教学目标,所以这就要求德育要不断的创新,不能因循守旧。 3、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理论价值:本项研究是对以往研究理论的补充和提升,班级文化建设强调要从教育内涵的外延和发展出发,需要学校和教师及学生动用整合各种各样的资源,这就促使他们大量的学习。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更能把学校办成文化底蕴特别丰厚的特色品牌学校,培养一批品德境界高、业务能力强的名师,还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会生活、会生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研究对象:高一、高二年级抽取6个班级作为实

创新的学校德育活动方案(精品8篇)

创新的学校德育活动方案(精品8篇) 创新的学校德育活动方案篇1 一、工作目标 1、加强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一起来。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创建一支“爱岗敬业、精于教书、悉心育人”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明确教育目标,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敬业精神。 3、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施教和依法治教水平。 4、师德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保证集中学习不少于六学时。结合学习内容要求教师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积极开展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我为人师”作文竞赛、师德师风座谈会、典型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教师忌语”和家长评学校等活动,

深刻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化作自身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建设的开展。 2、在教师中开展“三爱”活动(爱岗、爱生、爱自己),树立学校、教师形象。(1)开展“爱岗位”活动。以“爱岗敬业、悉心育人”为主要内容,加强学校四风建设,重建教师的敬业精神。(2)开展“爱学生”活动。以“心系学生、奉献爱心”为主题,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重建教师的博爱心灵。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位教师要帮助一名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学困学生或特殊学生,要从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情绪变化等方面进行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3)开展“爱自己”活动。以“我为人师、为人师表”为内容展开师德大讨论,使教师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3、在学校领导干部中开展“关爱教师”活动。关注教师的生活,利用节假日走访教师家庭;关怀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教师感到学校的温暖,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 4、在开展“共学共育、一帮一助”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党员继续开展“六个一”活动。(联系好一名非党积极分子、上好一节示范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带好一名青年教师、转化好一名后进生、帮扶一名贫困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从学校实际出发,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自评、互评、学生参评、领导测评等形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评价。 7、学期末召开师德经验交流会,对工作中师德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学校将对本学期师德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完善师德制度,深化师德建设机制 1、进一步完善师德各项制度,进一步促进学校师德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

网络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在不断涌现,那么网络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又是怎么样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旨在为大家带来关于德育新模式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德育新模式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德育新模式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 活动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将德育的目标与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机融合起来。 2、协同性。德育新模式倡导全员参与,学生、教师、家长、 社会资源各方合作协同,共建德育生态圈,创造更加优质的德育环境。 3、创新性。德育新模式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推出的,因 此天然具有创新性。它不仅可以创造更加鲜活生动的德育形式,也可以提高德育效果。 二、德育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1、线上线下结合。网络是德育的新平台,但传统的德育方式 依然不能替代。因此,德育新模式需要将线上和线下的德育活动相结合,打造一种全方位的德育方式。 2、个性化德育。传统德育模式依然以固定课程形式为主,很

难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德育新模式有着更大的个性化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参加适合自己的德育课程。 3、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在德育新模式中,是指通过网络技术,集合各方资源,以创新的方式来实现德育目标。这需要教师具备互联网思维,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三、德育新模式的实践案例 1、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校园管理方式,它可以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智慧校园也可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 2、微课堂。微课堂是一种小视频教学,在教学中融入音乐、动画等元素,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德育知识。这种模式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在网络上开放,供学生自主学习。 3、教育游戏。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新模式,将教育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儿童绘本《三体》的教育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科技、文化相关的知识。 四、德育新模式的推广策略 1、家长引导。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德育新模式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 第1篇示例: 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工作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强化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 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首先需要明确其目标定位。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为此,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师生互动、校风建设等方面都设置德育目标,并且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二、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德育专业化、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其次是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并建立健全德育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加强课程、德育志

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 手段,如建立德育APP、开设德育微课堂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 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四、加强德育与课程融合 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应该深化德育与课程的融合,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在语文课、历史课、自然课等多 种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感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 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加强德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 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 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 协同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 面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只有 不断借鉴经验、总结方法、创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 道德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希望全社会都能重 视德育工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此篇文章旨在探讨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重在表达对德育工作的 重视和积极探索】。 第2篇示例:

德育教育创新方案(优秀10篇)

德育教育创新方案(优秀10篇) 德育教育创新方案篇1 我们都知道,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看思想教育应从礼做起,从学礼到明礼再到行礼。一个人只有在幼年时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举止,将来才能在一个物质充裕、精神生活丰富的和谐社会中,塑造自身高贵的品行与综合素质,为社会贡献智慧和才华,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从而幸福一生。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素质教育大环境为保障,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教育深入到各种活动。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1、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3、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的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4、结合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为学生设立一个展示才能的小舞台,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结合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具体措施 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采取一定的评比、竞赛等措施,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开学之初,深入学生,掌握苗头,解决后倾向性问题。并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工作中,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为班级的利益着想,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思想,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_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 德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尴尬领域,学校德育的总体低效和无序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怎样做好德育工作的实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范文1 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精神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为先的德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组织机构 成立德育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兴卫 组员:王金标、彭新建、史献云、徐红涛及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措施 (一)、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改进育人观念和管理模式) 1、以育人为本,由高大空远走向近小亲实。德育的实质在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选择策划组织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以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载体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 2、德育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于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在增大,因此,提倡德育开放,即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未来开放、帮助学生“在社会大泳池中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 3、重视学生品德心理的研究,以“情”育人。认真地研究学生品德心理的矛盾性和多面性,因势利导,以“情”育人,才能收到良好

的育人效果。 4、注重班级建设和学生自我教育学校实行班级赏识奖励制度和综合评价制度。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评估、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 (二)实现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1、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昭示启迪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影响、文化熏陶的隐性育人过程。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构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等施加综合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营造积极育人环境。 2、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 1)、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三风建设。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探索新时期养成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我们结合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开展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活动。充分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升旗仪式等阵地,采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探索运用“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能创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教育氛围,为学校德育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展开陈述个人观点,进行评议,明确是非。 3)、在德育工作中,探索运用自我教育模式在学生中继续开展观看爱国、等优秀影片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