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缺乏症从中医分型辨治

维生素缺乏症从中医分型辨治

展开全文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是指以皮肤黏膜改变,夜盲,免疫功能损伤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维生素B缺乏病(vitamin B deficiency,又称核黄素缺乏病)是指以舌炎,唇炎,口角火,阴囊炎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烟酸缺乏病(pellagra deficiency)是指以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缺乏病和烟酸缺乏病虽不是同一种疾病,但其病证表现从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则基本相同,所以将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缺乏病和烟酸缺乏病合并讨论。

㈠脾气痰湿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腹胀。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形体消瘦,或不思饮食,或气短,畏光,或眼痛,或角膜干燥软化,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与二陈汤合方。

㈡肝肾阴亏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腰酸。

2.辨证要点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形体消瘦,或两目干涩,或潮热,或盗汗,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肝肾,化生阴津;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与二至

丸合方。

㈢肾阳亏损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腰酸。

2.辨证要点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畏寒怕冷,或目无光泽,或两目干涩,或自汗,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肾阳,化生阳气;可选用右归丸与理中丸合方。

㈣痰热瘀滞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

2.辨证要点肢体烦重,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滑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沉,或两目晦暗,或身热,或不思饮食,或脘腹痞满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贝母瓜蒌散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㈠脾胃痰热证(维生素B2缺乏)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红斑,肿胀,丘疹,脘腹不适。

2.辨证要点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皮脂增多,或皮肤糜烂渗出,或不思饮食,或视力模糊,或畏光,或流泪,或目赤,或红斑覆盖脂状黄色鳞片,或丝状赘疣,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调理脾胃;可选用小陷胸汤与温胆汤合方。

㈥寒湿瘀滞证(维生素B2缺乏)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斑色暗红,肿胀,丘疹,脘腹不适。

2.辨证要点口腻不爽,舌质暗红瘀紫,苔白腻,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皮脂增多,或皮肤糜烂渗出,或不思饮食,或口角发白,或视力模糊,或畏光,或流泪,或目赤,或红斑覆盖脂状黄色鳞片,或丝状赘疣,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散寒燥湿,活血化瘀;可选用通脉四逆汤、平胃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㈦虚热瘀滞证(维生素B2缺乏)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红斑,肿胀,丘疹。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五心烦热,或局部灼热疼痛,或不思饮食,或视力模糊,或畏光,或流泪,或目赤,或红斑覆盖脂状黄色鳞片,或丝状赘疣,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滋阴,活血化瘀;可选用黄连阿胶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㈧心肾阴虚,瘀血阻滞证(烟酸缺乏)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粗厚,裂纹,脱屑,记忆力减退,腰酸。

2.辨证要点五心烦热,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潮热,或盗汗,或口腔溃烂,或舌肿胀,或吞咽困难,或皮肤角化过度,或定向障碍,或肢体齿轮状强直,或精神错乱,或肢端感觉迟钝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心肾,活血化瘀;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与失笑散合方。

㈨心肾阳虚,瘀血阻滞证(烟酸缺乏)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粗厚,裂纹,脱屑,记忆力减退,腰酸。

2.辨证要点手足不温,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畏寒怕冷,或自汗,或口腔溃烂,或舌水胀,或吞咽困难,或皮肤角化过度,或定向障碍,或肢体齿轮状强直,或精神错乱,或肢端感觉迟钝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肾,活血化瘀;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温经汤合方。

㈩阴阳俱虚,瘀血阻滞证(烟酸缺乏)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粗厚,裂纹,脱屑,记忆力减退,腰酸。

2.辨证要点手足不温,或五心烦热,舌质红瘀紫,少苔,或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畏寒怕冷,或潮热,或盗汗,或自汗,或口腔溃烂,或舌水胀,或吞咽困难,或皮肤角化过度,或定向障碍,或肢体齿轮状强直,或精神错乱,或肢端感觉迟钝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阳,交通心肾,活血化瘀;可选用地黄饮子与失笑散合方。

维生素缺乏症从中医分型辨治

维生素缺乏症从中医分型辨治 展开全文 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 A deficiency)是指以皮肤黏膜改变,夜盲,免疫功能损伤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维生素B缺乏病(vitamin B deficiency,又称核黄素缺乏病)是指以舌炎,唇炎,口角火,阴囊炎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烟酸缺乏病(pellagra deficiency)是指以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为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缺乏病和烟酸缺乏病虽不是同一种疾病,但其病证表现从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则基本相同,所以将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缺乏病和烟酸缺乏病合并讨论。 ㈠脾气痰湿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腹胀。 2.辨证要点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形体消瘦,或不思饮食,或气短,畏光,或眼痛,或角膜干燥软化,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与二陈汤合方。 ㈡肝肾阴亏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腰酸。 2.辨证要点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形体消瘦,或两目干涩,或潮热,或盗汗,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肝肾,化生阴津;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与二至

丸合方。 ㈢肾阳亏损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腰酸。 2.辨证要点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畏寒怕冷,或目无光泽,或两目干涩,或自汗,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肾阳,化生阳气;可选用右归丸与理中丸合方。 ㈣痰热瘀滞证(维生素A缺乏病)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干燥粗糙,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 2.辨证要点肢体烦重,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滑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沉,或两目晦暗,或身热,或不思饮食,或脘腹痞满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贝母瓜蒌散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㈠脾胃痰热证(维生素B2缺乏)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皮肤红斑,肿胀,丘疹,脘腹不适。 2.辨证要点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皮脂增多,或皮肤糜烂渗出,或不思饮食,或视力模糊,或畏光,或流泪,或目赤,或红斑覆盖脂状黄色鳞片,或丝状赘疣,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调理脾胃;可选用小陷胸汤与温胆汤合方。

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焦虑症状症状及治疗方法

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焦虑症状症状及治疗方法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焦虑症状及治疗方法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必备营养素,它在身体的正常运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生素缺乏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焦虑症状的出现。本文将探讨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焦虑症状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焦虑症状 1. 维生素B缺乏引发的焦虑症状 维生素B群包括B1、B2、B3、B5、B6、B9和B12等,它们在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B的缺乏可能导致焦虑症状的发生,如紧张、易怒、失眠等。此外,维生素B6缺乏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例如手脚发麻、疼痛等。 2. 维生素C缺乏引发的焦虑症状 维生素C不仅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还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维生素C缺乏时,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从而引发焦虑症状。一些研究还发现,维生素C的摄入与情绪的稳定密切相关,长期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焦虑症状的加剧。 3. 维生素D缺乏引发的焦虑症状 维生素D是在日光照射下人体皮肤合成的一种维生素。它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时,可能导致大脑中多巴胺

和血清素等重要神经递质的水平下降,从而引发焦虑症状。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焦虑和抑郁症的关联性较高。 二、维生素缺乏引起焦虑症状的治疗方法 1. 补充维生素B群 若出现焦虑症状,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群。可以通过饮食来摄入 维生素B,如瘦肉、鱼、豆类及坚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B。此外,也可以考虑口服维生素B复合片或注射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 增加维生素C摄入 为了预防和改善焦虑症状,应确保足够的维生素C摄入量。新鲜水 果如柑橘类、草莓、奇异果和菠菜等蔬菜都富含维生素C。通过增加 这些食物的摄入,可以有效补充维生素C。 3. 合理补充维生素D 缺乏维生素D时,可以适当增加日光照射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此外,维生素D也存在于食物中,如鱼类、蛋黄、奶制品和酵母等富 含维生素D的食物可以作为补充。 总结起来,维生素缺乏可能导致焦虑症状的出现,特别是维生素B、C和D的缺乏。为了预防和改善焦虑症状,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合理补 充维生素,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使用维生素补充剂。但需注意, 维生素的补充应该是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并倡导均衡饮食的原则。

各种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各种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由于现在人群缺乏各种维生素的现象有所增加,而很多人对有关维生素的知识还认识不多,因此,我特发这个帖子来增加人们的一点感性认识,因为涉及的维生素很多,所以很长,朋友们可以收藏后再看。 维生素A缺乏症: 易患人群:学龄前儿童 维生素A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皮肤干燥、脱屑、粗糙,继而发生丘疹,好发于上臂外侧及下肢伸侧、肩部、臀部、背部及后颈部;由于呼吸道上皮发生角化,气管、支气管易受感染,幼儿还可引起支气管肺炎 眼部表现:常表现为暗适应能力下降,即当从光亮的环境突然进入到黑暗处时,人的眼睛看清楚暗处物体的时间延长。严重者在暗光下无法看清物体,成为夜盲症,俗称"雀目眼"。严重维生素A缺乏者还可引起干眼病,表现为结膜干燥,儿童可出现结膜皱摺,结膜增生变厚。有时眼睛角膜外侧与眼球平行线上形成一个底边向内的三角形或圆形、椭圆形的斑点,颜色呈灰白色或银白色,状如细小的肥皂泡,擦不去,称为"毕脱氏斑"。眼球结膜和角膜光泽减退,泪液分泌减少,或不分泌泪液。更严重的可引起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完全失明。 维生素A缺乏症的预防:

注意平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和/或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因为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同样可起到预防维生素A缺乏的作用;也可选用适当的维生素A强化食品 维生素A的主要食物来源: 膳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视黄醇,例如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其它动物内脏等;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富含胡萝卜素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油菜、辣椒、番茄和橘等。 几种常见食物的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含量(mg/100g) 食物名称维生素A 食物名称胡萝卜素 猪肝 4972 胡萝卜 4010 鸡肝 10414 菠菜 2920 奶油 1042 油菜 620 鸡蛋 310 西兰花 7210 瘦猪肉 44 橘子 1660 * 1mg维生素A=1.0mg视黄醇当量 1mg β-胡萝卜素=0.167mg视黄醇当量

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 中医临床优势病种论著 湖南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博 士导师李凡成 灼口综合征,以往也称为舌灼痛、舌痛、舌灼感、口腔感觉异常、口舌感觉异常、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对本病而言都不是规范性命名。灼口综合征是以口腔内不同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由精神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常见病,也可视为身心疾病或“心身综合征”。引起口腔内疼痛或异常感的病因较多,主要有局部器质性因素、全身性因素,以及精神性因素。精神性因素可以诱发人体心理与生理状态正负效应失衡,导致病人过度紧张、情绪改变,从而引起或加重口腔不适症状。本病也可由器质性因素、全身性因素与精神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是口腔科临床常见多发病,成人多见,尤以中年女性居多。在20~69岁人口中,其发病率约3.7%,女性发病数是男性发病数的七倍,最主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本病称为舌痛。《灵枢·经脉》说:“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但古代文献对舌痛的论述不是很多,一般从“火”认识,分虚、实两端,以虚火为多。《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说:

“病之无形说是火,但疼不肿是也。”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有三类致病因素,一是局部病变因素,包括:(1)接触性过敏。口腔义齿及口腔填充材料中很多成分可以作为过敏原引起疼痛感。(2)义齿。可能由于戴义齿的适应性过程中,舌部空间少,咬合位置不适合及垂直距离增加有关。但也有人认为烧灼感不过是由于义齿在口腔粘膜上简单摩擦所产生的副作用。(3)感染。最常见的是真菌感染。(4)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残根、残冠、锐利的牙齿边缘、不良修复体等均可引起,口腔修复体中不同金属间产生的流电刺激也是局部刺激因素之一。二是全身性病变因素,如激素水平变化(如更年期)、缺铁性贫血、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清铁与锌含量低下、药物性副作用、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胃肠功能紊乱,等)、外周神经生理病理改变及微循环障碍、舍古林综合征、唾液流率减少与化学成分的改变。三是精神性因素。精神紧张、焦虑、人际关系紧张、遭受精神刺激、恐癌症、疑病症、抑郁症等往往可以引起或加重口舌疼痛不适症状,或成为灼口综合征的结果。精神因素还可造成口腔不良习惯,如磨牙症、紧咬牙、咬颊、伸舌,反复拉舌自检查等,以致引起口腔肌肉的紧张、疼痛,从而导致本病。 中医学认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十二经脉中,除足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缺乏症 一维生素B简介 维生素B(Vitamin B)也作维他命B,是某些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维生素B曾经被认为是像维生素C那样具有单一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但是后来的研究证明它其实是一组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于是它的成员有了各自的名称,如维生素B1,而维生素B是一个总称,有的时候也被称为维生素B族、维生素B杂或维生素B复合群。维生素B都是水溶性维生素,它们是协同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促进红血球的产生,预防贫血发生)。维生素B缺乏症,是指因缺乏维生素B而导致的症状。维生素B族有十二种以上,被世界一致公认的有九种,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补充。B族是所有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全是辅酶,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因此被列为一个家族。所有的维生素B必须同时发挥作用,称为VB的融合作用。单独摄入某种VB,由于细胞的活动增加,从而使对其它VB的需求跟着增加,所以各种VB 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木桶原理”。罗杰.威廉博士指出,所有细胞对VB的需求完全相同。 维生素B有:维生素B1硫胺维生素B2核黄素(构成FMN、FAD)维生素B3 烟酸维生素PP、(构成NAD、NADP)维生素B5泛酸(遍多酸)烟碱酸、尼古丁酸维生素B6吡哆醇类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维生素B7 生物素(维生素H)维生素B9 蝶酰谷氨酸、叶酸、维生素M、叶精维生素B12钴胺素氰钴胺、辅酶B12 此外,还有维生素B族的胆碱和肌醇通常也归为人类必需维生素。还有一些物质也被称为维生素B,但是请注意它们有些是以上人类必需维生素的别称,有些不是人类必需维生素,甚至不是营养物质:维生素B4 腺嘌呤维生素B7* 异丁苯丙酸商品名“布洛芬”,经常被称为维生素I维生素B8腺嘌呤核苷酸维生素B10通常为叶酸和其他维生素B的混合物,也被称为维生素R维生素B11 水杨酸也被称为维生素S维生素B13 通常为叶酸或乳清酸(4-羟基尿嘧啶)维生素B14 维生素B10和维生素B11的混合物维生素B15 泛配子酸被称为潘氨酸维生素B16 N-二甲基甘氨酸维生素B17苦杏仁苷或被称为扁桃苷、苦杏仁甙维生素B22 被称为是芦荟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维生素B-c 维生素B9的别称维生素B-h 环己六醇肌醇的别称维生素B-t 三甲基羟基丁酰甜菜碱肉毒碱的别称维生素B-w 生物素的别称维生素B-x 对氨基苯甲酸维生素B族的主要食物来源比较相近,主要有酵母、谷物、动物肝脏等。 二、维生素B缺乏的常见症状 口角炎:双侧口角湿白糜烂或溃疡,并见有横形裂沟,可向粘膜和皮肤延伸1cm左右,其上覆盖黄痂,影响张口、说话、进食。唇炎:唇微肿,唇红干燥,脱屑、皲裂,或剥脱糜烂、疼痛、有灼热感。舌炎:早期舌有干燥感、灼热感或刺痛,然后舌体肿大,呈鲜红色(品红),菌状乳头肿胀、充血。接着先是丝状乳头,继而菌状乳头萎缩消失,使舌面变得光滑、发亮呈萎缩性舌炎,有的患者可见舌面裂纹或小溃疡。有的患者可出现口腔粘膜溃疡。烟酸缺乏(糙皮病):出现严重的舌炎,全舌或部分舌粘膜呈亮红色、早期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肥大,以后丝状乳头,继而菌状乳头萎缩,舌面发红、光亮、呈牛肉红色,对创伤或其他刺激特别敏感,易患创伤性溃疡,可有舌灼痛、触痛、甚至自发性痛。除舌受累外,还可出现一般的口炎、易发生龈炎、牙周炎、坏死性龈炎或龈口炎,亦可事并维生素B2缺乏,可早期出现口角炎、唇炎等症状。脚气病:由于缺乏维生素B1造成的,有传染性;皮肤溃烂:发痒,红肿;失眠:神经衰弱,易做梦。 婴儿多为急性发病,以神经系统为主者称脑型脚气病;出现心功能不全者称心型(冲心型)脚气病;以水肿症状显著者称水肿型脚气病。亦可数型症状同时出现。年长儿则以水肿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要表现。此外,维生素B1缺乏,口腔粘膜可有高度敏感,颌面部有神经痛样的疼痛等,维生素B6及泛酸、叶酸的缺额均可产生舌炎、口腔粘膜炎等损害。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全身治疗。 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进食量不足:偏食,膳食调配不合理,摄入减少;吸收障碍:胃肠、肝胆疾病,利用减少;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期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正常肠道内细菌可合成vitK、vitB6、vitPP、生物素、泛酸、叶酸,长期服用抗生素,可抑制细菌合成抗生素;生物体的特异缺陷:缺乏内源性因子影响vitB12的吸收,慢性肝肾病影响vitD不被羟化为活性vitD,导致vitD缺乏;维生素之间的拮抗作用。 三、维生素B1缺乏病 折叠1、维生素B1缺乏病释义 就是脚气病,是因水溶性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全身疾病,以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组织水肿、心脏扩大、循环失调及胃肠症状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生在以白米为主食的地区,治疗及时可完全恢复。 折叠2、维生素B1缺乏病发现史 我国早在公元前若干年就知道脚气病,其特征是消瘦和下肢麻木。公元七世纪,我国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方》中对本病症状、临床类型、防治方法等做过详述,把脚气病分为肿、不肿、脚气入心三型,并指出“常服谷皮煎汤可防治”。在欧洲1592年首次记录脚气病。1873年观察到欧洲船员脚气病例比来自东印度群岛新兵少得多,于是其减少新兵饮食粳米用量,结果降低脚气病发生率。1880年日本海军发现当时日本海军脚气病蔓延,尤其远洋航行发病率更高,1882年日本有人发现在米饭中加入麦麸,副食中加入牛奶和肉类则效果显著。1897年荷兰进行传染媒介实验,发现用吃剩白米饭喂养家禽就得这种病。1900年荷兰人从米糠中分离出一种天然抗脚气病物质。1926年首次从米糠分离出纯结晶形式硫胺素。1936年在新泽西州合成硫胺素,接着命名为维生素B1.。 折叠3、维生素B1缺乏病病因 摄入不足。维生素B1存在于谷物的表皮和胚芽中,但是带皮和胚芽的谷物不易保存,食物加工时去皮和胚芽导致维生素B1大量流失,每天摄入量低于0.2mg是,即可发病。

缺乏维生素的病症

缺乏维生素的病症

维生素是一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的种类较多,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维生素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维生素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原料,也不是人体的能源物质、维生素大部分是人体各种脢的辅脢辅基,通过脢的作用来调控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维生素中绝大部分在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需每日从膳食中取得。当膳食中维生素的供给量不足食或者供给量足够但身体消化吸收障碍时,会造成人体维生素不足或缺乏,从而引起物质代谢失调,发生人体维生素不足症或缺乏症。但是维生素若服用过量也会引起一定的中毒反应,称为维生素过多症。 维生素的命名尚不统一,而维生素分类仅依其溶解性不同而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包含维生素A、D、E、K,在膳食中这些维生素与脂类共存,其吸收需要胆汁酸盐的帮助,能在体内储存。 水溶性维生素包含维生素B1、B2、B6、B12、C数种,平时称为B族和C族维生素,共同特点是易溶于水,过多时从尿中排出体外,不易储存,需经常供给。 (一)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 维生素A是1939年发现的,直到最近十余年才对维生素A的代谢变化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的肝脏、蛋黄、牛奶等中。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植物中含有维生素A的前体化合物及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A原丰富的食物有菠菜、胡萝卜、油菜、水果中的杏、柿等。维生素A对热对光均不稳定,易于氧化破坏。是应注意的特点之一。 维生素A的作用很多,主要有: (1)促进生长发育。婴幼儿若缺乏维生素则发生生长缓慢发育停滞现象。 (2)维生素A能维持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组织的完整性。维生素A不足或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增生及过度角化。维生素A缺乏时,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上皮过度增生、角化。皮肤和黏膜干燥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临床上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泪线上皮角化,使眼结膜和角膜干燥,称为干眼病。严重时眼结膜、角膜经常发炎,甚至发生角膜软化、溃疡、穿孔从而导致失明。 (3)维生素A参与暗视觉的作用,人眼的视网膜对弱光的感旋光性取决于视紫红质的浓度。若维生素A缺乏,即可导致视紫红质合成受阻,眼的暗适应能力迅速下降甚至丧失造成『夜盲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以眼及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最早出现眼结合膜及角膜干燥、角膜软化,又称“干眼病”、“角膜软化症”。患儿傍晚视力减退,故又称“夜盲症”。VA缺乏症被列为四大营养缺乏症之一。 (一)病因: 1.摄入不足 若长期单用脱脂乳、豆浆及淀粉类食物,又不添加富维生素A的食物可导致维生素A缺乏。 2.吸收减少 若长期腹泻、慢性痢疾、肠结核、胰腺疾病、肝胆疾病等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饮食中长期缺乏脂及或长期摄入矿物油(如液体石蜡等),也能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3.排泄增加 恶性肿瘤、泌尿系统疾病可增加维生素A的排泄。锌缺乏时,也可发生维生素A缺乏。 4.需要量增加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小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增加,而补充不足时可发生维生素A缺乏。 (二)临床表现: 眼部症状出现最早。首先出现夜盲症,继而眼结膜干燥,

自觉眼部发干不适,经常眨眼,有时畏光,泪少。近角膜旁有白色泡沫小白斑,固定在角膜上,不易擦去,称为毕脱斑,病情进展时,角膜混浊而软化,形成溃疡,重者发生穿孔,治愈后留白翳,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皮肤干燥,脱屑,角化增生。发育落后,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脆薄。呼吸道及(或)泌尿道上皮细胞有改变者可引起呼吸道及泌尿道反复感染。 (三)预防 主要供给小儿足量的维生素A。食物中如胡萝卜泥,豆类食品,蛋黄及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A较丰富。早产儿吸收脂肪及维生素A的能力较弱,宜早授浓缩维生素A,但应用浓缩品时,切忌过量而致中毒。也可食用强化食品如强化维生素A的牛奶、饼干、饮料冲剂、乳化液等。 (四)治疗 1.消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调整饮食,给予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丰富的饮食。 2.维生素A治疗服鱼肝油或其他浓缩的维生素A制剂。 3.眼局部治疗。 《维生素A缺乏症》

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病,硫胺素缺乏病 )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病,硫胺素缺乏病)的临床表 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一、概述: 建议就诊于内分泌科。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即硫胺素(Thiamine)是硫胺素焦磷酸盐(TPP)的前体。TPP是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脱羧反应的重要辅酶,也是红细胞酮醇基转移酶的辅酶,此外,对脑细胞活性与神经冲动传导亦有一定关系。一旦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症状,称之为脚气病(Beriberi)。 二、临床表现: 1、婴儿脚气病发病常很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称脑型;突发心力衰竭者称心型。年长儿症状近似成人,以水肿和多发性神经炎为主。年长儿患周围性神经炎者呈现蹲踞时起立困难、膝反射消失、挤压腓肠肌疼痛。 2、常有乏力、精神萎倦、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伴腹痛、腹胀、体重减轻、生长发育滞迟等。可早期出现下肢踝部水肿,甚至延至全身,或伴发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3、常先表现烦躁不安、哭声嘶哑,以至失音,继而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喂食呛咳、嗜睡,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有时昏迷惊厥可突然发生。 4、常突发心力衰竭,婴儿烦躁不安、尖叫、呛咳、气促、出冷

汗、唇指(趾)青紫。 5、孕母缺乏维生素B1,新生儿可患先天性脚气病,表现为哭声无力、神情萎靡、吸吮力弱、水肿、嗜睡。早期维生素B1缺乏可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体重减轻等。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典型的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症状。 (一)神经系统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称为”干性脚气病“(dry beriberi)。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典型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受损。起病多从肢体 三、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维生素B1负荷试验尿中排出量减少。 2、血液丙酮酸、硫胺素检查。血丙酮酸、乳酸浓度增高;红细胞转酮酶活性降低。 3、心电图检查。实验室诊断包括测定血及尿中丙酮酸及硫胺素浓度,或测定红细胞中转酮酶活力以辅助诊断。常用的为以下二种:①测定尿中硫胺素排泄量:尿中维生素B1分泌量随摄入量变化,故测定维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量对评价人体内硫胺素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易受服用利尿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测定方法有多种,最敏感的是高效液相HPLC(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方法。采集24h尿标本比随意取一次尿样本结果可靠。此外,还可通过肠道外一次给予5mg维生素B1负荷,然后在4小时内测定尿中排泄量。如4小时排泄量《20μg为维生素B1缺乏者。该方法可用于估计组织中维生素B1缺乏的程度。②红细胞转酮酶试验:硫胺素部

维生素C缺乏病

【疾病名 称】 维生素C缺乏病 【英文名 称】 vitamin C deficiency 【别名】scurvy;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scorbutus;ascorbic acid deficiency;avitaminosis C;坏血症;抗坏血酸缺乏;抗坏血酸缺乏病;维生素C 营养缺陷病 【类别】骨科/骨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患/维生素过多或缺乏所致的骨关节疾患 【 ICD 号】M90.8* 【概述】 维生素C缺乏病即坏血病(scurvy),系因长时期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抗坏血酸)、消化道吸收障碍或需要量增加所致。很多新鲜蔬菜及水果均含有维生素C,但加热至100℃后其可被破坏;牛奶煮沸后,维生素C也会被破坏 多见于8个月~2岁的幼儿,新生婴儿因尚存有来自母体的维生素C,仍能维持生后3个月的正常需要,甚少有发病者,只是在贮存的维生素C耗尽后才会发生。成人亦可发病,但罕见。目前,因营养条件的改善及卫生保健常识的普及,维生素C缺乏病已很少见。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蔬菜水果缺乏的地区。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嗜酒者和限制饮食的精神患者中。 【病因】 由于机体长时期缺少维生素C所致。 【发病机制】 在维生素C不足情况下,成骨活动受到抑制,成骨细胞不能正常形成类骨质,致使骨的生长发生障碍,在生长活跃的干骺端尤为显著。由于软骨细胞增殖缓慢,生长板预备钙化带破骨性吸收减少,使软骨内骨化过程受阻,但软骨的钙化仍正常进行,故预备钙化带加宽、致密,但较软弱。在生长板的骨干侧,由于旧骨不断被吸收,而新骨形成不足,骨小梁纤细而稀疏,骨皮质变薄。成骨细胞功能不良是细胞的 RNA活性消失所致。由于类骨质和新骨形成不良,以及破骨细胞功能正常和骨吸收不断进行,成骨细胞扁平,增厚的生长板骨干侧已钙化的骨小梁大小不规则,排列紊乱而呈网状,骨小梁脆弱,轻微外伤即可引起骨折和出血,修复不规则,可发生骨骺滑脱或完全移位。 在长骨骨干可发生骨膜下出血,常局限于长骨末端,出血量不等,可累及骨的全长,但关节腔出血少见。广泛的骨膜下血肿可形成致密的包壳,产生新骨,而包绕的旧骨干可逐渐被吸收。胀大的骨膜下血肿可压迫周围组织,并可使并列的骨如前臂尺、桡骨分开。 【临床表现】

维生素B族缺乏诊断详述

维生素B族缺乏诊断详述 *导读:维生素B族缺乏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病因:◆摄入不足 偏食者、减肥者、挑食的儿童以及常在外就餐的人,都可能因为摄入含有B族维生素的食物不够,而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从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 ◆需要量增加 处于某些特殊情况的人群,他们可能因为此时机体对B族维生素需要量的增加,导致B族维生素的缺乏,比如孕妇、高热者、高温条件下工作者、患病的人、长期酗酒者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长期酗酒的人,据研究发现,由于酒精在体内的正常代谢,必须依靠足量的B族维生素参与,因此,长期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供应不足。 肥胖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来减肥,这就使得他们一方面可能因为食物总体摄入减少,出现B族维生素缺乏;另一方面可能因为运动的增加,使机体对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加重B族维生素的缺乏。另外,因工作压力大而精神紧张的人,比如“朝五晚九”(早上5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者)族、“空中飞人”(经常长时间乘飞机者)族,以及手术后精神紧张的人,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以改善、调节精神状

况。 ◆加工烹调方式不当 食物中加碱、炒煮时间过长、将蔬菜置放于阳光下、大米加工过分精细、煮饭时淘米次数过多等都可能造成B族维生素的破坏,从而导致机体B族维生素的缺乏。 ◆胃肠疾患 有腹泻、肝脏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出现B族维生素的缺乏,需要适当补充。 补充原则是:①应在医师指导下补充;②按复合维生素B片的药品推荐剂量进行补充,不可随意自行扩大剂量。 鉴别诊断:与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C两类)缺乏的症状与疾病区别。 维生素A 1.维生素A是视觉细胞内感受弱光的物质-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在视觉细胞内由 11-顺视黄醛(retinal)与不同的视蛋白(opsin)组成视色素。在感受强光的锥状细胞内有视红质、视青质及视蓝质,杆状细胞内有感受弱光或暗光的视紫红质。当视紫红质感光时,视色素中的11一顺视黄醛在发生的光异构作用下转变成全反视黄醛,并与视蛋白分离而失色。全反式视黄醛可经异构酶作用缓慢地重新异化成为11一顺视黄醛,但大部分被还原成全反视黄醇,经血流至肝变成11一顺视黄醇,而后再随血流返回视网膜氧化成11-顺视黄醛,合成视色素。在这个视循环中会造

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最全版)

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最全版) 维生素A(Vit A)缺乏症是指机体所有形式和任何程度的Vit A不足的表现,包括临床型Vit A缺乏、亚临床型Vit A缺乏及可疑亚临床型Vit A 缺乏(或边缘型Vit A缺乏)。目前全球学龄前儿童Vit A缺乏发生率大约有1.9亿,孕妇Vit A缺乏发生率约为1900万,大部分来自非洲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我国学龄前儿童Vit A缺乏为9%~11%,可疑亚临床型Vit A缺乏为30%~40%。2000年、2005年及2008年本课题组调查重庆近郊地区可疑亚临床Vit A缺乏发生率分别为42.50%、26.00%和22.64%[1,2,3]。婴幼儿、儿童及孕妇均是Vit A缺乏易感人群[4]。Vit A 缺乏不仅会影响儿童视觉功能及生长发育,还会损害免疫功能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重点消灭疾病之一。营养素补充是目前公认的改善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有效途径。但Vit A是脂溶性维生素,过大剂量补充易发生中毒,因此,安全、有效的预防及治疗Vit A缺乏有重要意义。现以WHO和国际Vit A顾问组(IVACG)制定的Vit A补充干预方案为基础,结合本课题组近20年的专项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推荐Vit A缺乏诊断、预防与治疗方案如下。 1 Vit A来源及膳食推荐摄入量 Vit A主要有两大来源,一类是动物性食物的视黄酯,如乳类、蛋类和动物内脏中含量丰富,另一类是植物类食物中能成为Vit A原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其中β-胡萝卜素的Vit A活性最高,在深色蔬菜和水果

中医治疗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

中医治疗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症,以钙磷代谢异常及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严重者发展成骨骼畸形。本病主要见于两岁以下婴幼儿。北方地区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发病率高于南方。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降低,且多数患儿属轻症。 古代中医文献中的“夜惊”、“汗证”、“五迟”、“五软”、“鸡胸”、“龟背”等病证中均有与本病相关的论述,可参照其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病因多属先天胎禀不足,肾气亏虚;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以致脏腑、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所致。 肾虚骨骼不充:肾虚则髓海不足,精气不充,骨化不全,骨骼软弱,以致坐立行走无力,头颅软化,囟门迟闭,牙齿晚出,甚至出现鸡胸、龟背等。 脾虚肌肉失养:脾虚则气血营卫亏损,不能化精微以充养肌肉、

四肢,致手足肢体失于濡养滋润而软弱无力。 脾肾不足,肝阳内扰:脾虚则肝旺,肾虚则肝失涵养,肝阳上亢,阳失潜藏,以致烦躁不安、情态乖张、夜啼、多汗、夜寐不宁。 辨证论治 1.脾肺气虚证 [证候] 形体虚胖,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多汗,发稀枕秃,囟门开大,肌肉松弛,大便不实,面色少华,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方药] 健脾补肺。人参五味子汤。主要药物: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炙甘草。自汗盗汗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大便不实者,加山药、扁豆、莲子肉健脾补肺;夜寐哭吵者,加夜交藤、合欢皮养心安神;易反复感冒者,加黄芪、防风补气固表。 2.脾虚肝旺证 [证候] 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发稀,多汗,纳呆,易惊易惕,甚

至抽搐,囟门迟闭,齿生较晚,坐立、行走无力。舌淡,苔薄,脉细弦。 [治法方药] 健脾平肝。益脾镇惊散加减。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朱砂、钩藤、灯心草、甘草。体虚多汗者,加五味子、龙骨、牡蛎生津固涩止汗;夜间哭吵者,加栀子、竹叶、夜交藤清心安神;睡中惊惕者,加蝉蜕、珍珠母息风镇惊;反复抽搐者,加全蝎、蜈蚣祛风镇痉。 3.脾肾亏损证 [证候] 神情淡漠,面白光虚烦,多汗肢软,头颅方大,出牙、坐立、行走迟缓,鸡胸龟背,肋骨串珠、外翻,下肢弯曲,或见漏斗胸等,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方药] 补肾填精。补天大造丸。主要药物: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黄芪、远志、白芍、山药、茯苓、枸杞、紫河车、龟板、鹿角、熟地黄。 经验方 1.佝偻汤

维生素A缺乏症诊疗规范2023版

维生素A缺乏症诊疗规范2023版 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Adeficiency)目前仍是不发达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小年龄儿童)的主要营养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除了皮肤、黏膜改变和夜盲外,还可能由于免疫功能损伤,导致易感性上升。我国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和贫困地区仍有群体流行,亚临床状态缺乏现象还相当普遍。 【食物来源与代谢】 维生素A的化学名为视黄醇(retino1.),在动物性食物如乳类、蛋类和动物内脏中含量丰富,在不发达地区由于此类食物供应较少,往往要依靠以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CarOtene)作为维生素A的重要供应来源。胡萝卜素在深色蔬菜中含量较高,其中最具有维生素A生物活性的是-胡萝卜素,但其在人类肠道中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大约仅为维生素A的1.∕60无论胡萝卜素还是维生素A,在小肠细胞中转化成棕桐酸酯后均与乳糜微粒结合,通过淋巴系统入血行然后转运到肝脏。在肝脏中再酯化为棕桐酸酯后储存。当周围靶组织需要维生素A时,肝脏中的维生素A棕植]酸酯经酯酶水解为醇式后,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1.bindingprotein,RBP)结合,再与前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后释放入血,经血行转运至靶组织。进入靶组织细胞后,维生素A立即与细胞内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维生素A在体内氧化后转变为视黄酸(retinoicacid),视黄酸是维生素A在体内发生多种生物作用的重要活性形式,如维持上皮细胞活性、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等。 【病因】 1.膳食摄入因素动物性食物和深色蔬菜中富含维生素A,如果长期缺乏此类食物,可能导致维生素A缺乏。 2.消化吸收因素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其与胡萝卜素在小肠的消化吸收都依靠胆盐的帮助,膳食中脂肪含量与它们的吸收也有密切的联系。胰腺炎或胆石症引起胆汁和胰腺酶分泌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过低,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粥样泻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都可以影响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 3.储存利用因素任何影响肝脏功能的疾病都会影响维生素A在体内的储存量,造成维生素A缺乏。一些消耗性传染病,尤其是麻疹、猩红热、肺炎和结核病等都会使体内的维生素A存储消耗殆尽,摄入量则往往因食欲减退或消化功能紊乱而明显减少,两者的综合结果势必导致维生素A缺乏症发生。 4.年龄因素维生素A缺乏症在4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其主要原因是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新生儿血清和肝脏中的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

维生素 B 缺乏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维生素 B 缺乏症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维生素 B 缺乏症概述 维生素 B 缺乏症(Vitamin B deficiency)是指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 B 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维生素 B 族包括维生素 B1、B2、B6、B12、烟酸(维生素 PP)及叶酸,它们不是组成机体结构的物质,也不是供能物质,但参与体内辅酶的组成,调节物质代谢,有溶于水的特性,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过剩则由尿排泄,不存储体内,故须每日供给,若缺乏可出现临床症状。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经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改善。 英文名称:Vitamin B deficiency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体重减轻、发绀、出冷汗、口角糜烂、结膜充血、畏光、流泪、表情呆滞、易激惹、失眠、嗜睡、色素沉着 主要病因:维生素 B 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利用障碍、分解排泄增加 检查项目:血液维生素 B1水平测定、尿中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核黄素测定、血维生素 B6测定、血浆5-磷酸吡哆醛(PLP)测定、尿4-吡哆酸测定、烟酸尿代谢产物测定、血清叶酸含量、血清维生素 B12水平检测 重要提醒:维生素 B1缺乏症可引起神经、循环等系统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需及时治疗。 临床分类:根据缺乏维生素 B 种类不同,可分为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

素 B2缺乏症、维生素 B6缺乏症、维生素 B12缺乏症、烟酸缺乏症、叶酸缺乏症。 二、维生素 B 缺乏症的发病特点 三、维生素 B 缺乏症的病因 病因总述:本病系缺乏维生素 B 所致,主要原因为维生素 B 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利用障碍、分解排泄增加等。此外,某些药物因素,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基本病因: 1、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1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重要营养要素之一,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 B1缺乏症的病因主要有维生素 B1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利用障碍、分解排泄增加。 2、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可由维生素B2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机体需要量增多所致,部分药物或治疗手段也可能引起维生素B2的缺乏。 3、维生素 B6缺乏症维生素 B6缺乏症主要由于膳食结构、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药物(如异烟肼、环丝氨酸、L-多巴等)及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所致。

『秘方集锦』儿科:维主素D缺乏佝偻病(秘方数:4)

『秘方集锦』儿科:维主素D缺乏佝偻病(秘方数:4) 维主素D缺乏佝偻病(秘方数: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婴儿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为特征,严重者产生骨骼畸形。在我国,此病北方比南方多见,尤以城乡缺乏户外活动的小儿为多。活动性病例在冬春季较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是生长中的骨骼改变及肌肉松弛,也可表现非特异性精神症状。骨骼改变主要有颅骨软化(乒乓头)、前囱闭合延迟(>18月者)、出牙延迟(>10月者)及佝偻腕、踝畸形、肋串珠、鸡胸、漏斗胸、哈里逊(沟),方颅、X 形或O形腿,肌肉松弛可见腹部膨隆(蛙腹),学坐时脊柱形成猫背后凸。神经精神症状可有多汗、夜惊、多哭吵。本病患儿可伴有其他营养缺乏及维生素缺乏,胸廓畸形及膈肌运动障碍使患儿易得肺炎,且病程迁延。少数患儿可发生手足搐搦症。 本病病因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接触阳光不足引起内源性维生素D3缺乏,摄入不足,引起外源性维生素D3不足以及生长过速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维生素D缺乏对钙、磷代谢和成骨局部都产生不良影响。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体征、X线及血液生化检查,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多汗、夜惊、颅骨软化、出牙延迟(3个月以上的乳儿若有颅骨软化可以疑诊为活动性佝偻病)及骨骼畸形。X线摄片是诊断本病的最可靠的依据,典型的活动期X线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骨干端成杯口状,边缘呈毛刷样,骨干脱钙。血生化检查主要是碱性磷酸酶增高,以及血钙、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 现代医学对本病活动期主要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现常用大剂量突击疗法,对后遗畸形用维生素D治疗无效,较轻的畸形能在小儿生长中自然矫正,明显的下肢畸形影响行走者,可于活动性停止后(大约在4岁以后)作矫形手术。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五迟五软”、“龟胸龟背”、“汗症”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本病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时间短,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主诉 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常有多汗、易惊、夜啼等表现,并致枕部脱发形成枕秃。 2.骨骼病变体征 (1)头部:因颅骨外层变薄而见颅骨软化,用手压枕部或顶骨后方有乒乓球感。囟门较大且关闭晚,顶骨与额骨可隆起成方颅、臀形颅。乳牙萌出迟。 (2)胸部:肋骨与软骨交接处膨大成串珠肋,重者向内可压迫肺脏。因肋骨变软,膈肌附着处牵引致成肋软沟或郝式沟及肋下缘外翻;胸骨及相邻软骨向前突出成鸡胸畸形,或胸骨下缘内陷成漏斗胸。 (3)脊柱:重症可有脊柱后弯或侧弯。 (4)骨盆:脊柱弯曲可伴骨盆畸形,入口变窄,前后径缩短,女孩成人后可致难产。 (5)四肢:各骨构膨大,腕、踝部最明显,成“手镯暠及“脚镯暠。因骨质软化,开始行走后,下肢骨不能支撑体重而变弯,成“O暠型腿或“X暠型腿。 (二)辅助检查 初期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激期血钙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治疗要点 治疗应以口服药物为主。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1.基本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或应用加入维生素D的婴儿配方奶粉,婴儿及时添加蛋黄、肝泥等,多晒太阳。早产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天出生的婴儿,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800U。 2.药物治疗激期根据病情轻重,口服维生素D胶丸,连用2~4周后根据临床和X线表现改为预防量,重症佝偻病患者或不能坚持口服者可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20万~30万U,2~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维生素D,同时每日口服元素钙200~500mg。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或婴儿手足搐搦症。因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导致血清钙离子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 主诉 患儿经常无其他原因而突然发生惊厥,惊厥时手足发生节律性抽动,面部肌肉痉挛,眼球上翻,大小便失禁。常有睡眠不安、易惊哭、出汗等神经兴奋表现。 诊断 (一)典型症状 1.惊厥一般为无热惊厥,突然发作,表现为肢体抽动、双眼上翻、面肌痉挛、意识暂时丧失、大小便失禁等。发作停止后多入睡,醒后活泼如常。 每日发作次数不定,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或更长。轻者仅有惊跳或短暂的眼球上翻,而意识清楚。多见于婴儿期。新生儿可只有屏气、面肌抽动或双眼凝视等。 2.手足搐搦以幼儿及儿童多见。表现为双手腕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贴近掌心,足踝关节伸直,足趾强直下曲,足底呈弓状。 3.喉痉挛主要见于婴儿。声门及喉部肌肉突发痉挛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喉鸣,严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6个月以内的小儿有时可表现为无热阵发性青紫,应高度警惕。 (二)隐性体征 1.面神经征(Chvostek征)用指尖或叩诊锤叩击颧弓和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阳性。正常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 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 1 微量元素与临床辨证诊断近几年来,人们对某些微量元素与中医临床某些证型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人体由许多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各有不同,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上者,如碳、氢、氧等称为宏量元素;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下者,称为微量元素。其中铁、锌、铜、锰、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等14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常人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水平。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微量元素也随之变化。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其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同时对中医辨证亦有一定参考价值。有研究表明[1]:阴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增高,锌/铜比值明显下降;阳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锌/铜比值的变化不及阴虚证患者明显;而阳虚证患者的血清锌低于正常人,其降低程度依次为正常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且各型之间均有显着差异。这与祖国医学所说的“久病及肾”的发病机理(脾阳虚病情较轻,肾阳虚病情较重,脾肾阳虚型病变已涉及脾、肾两脏),颇为一致。脾气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高于湿热证(实证),脾阳虚患者的血清铜、肾阳虚与肾阴虚患者的血清锌均有不同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微量元

素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微量元素在体内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具有高度的生化效应,其独特的生物学作用,与心血管、免疫等密切相关。有人[2]对冠心病气虚型、痰浊型、阴虚型患者与正常人发中锌、锰、镁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气虚证患者的锌、锰、镁及锌/铜比值降低,铜及铜/铁、铜/锰比值升高,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近几年来,有人对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湿热未尽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胆虚型、肝肾阴虚型、正虚血瘀型)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发现除正虚血瘀型组外,各型铁含量均有增高,尤以湿热未尽型含量最高。血清铁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有显着意义。各型锌的含量降低,特别是血清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或极显着性差异,且随慢性肝炎,由实转虚的病情发展,锌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此相反,铜含量则有升高倾向。 元素与中医药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宝,已有许多人研究了元素与中医的"症"之间, 元素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已取得不少令人关注的结果。 元素与中药之间的关系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中药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2. 中医辩证施治与微量元素的关系;3. 中药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4. 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疗效、作用机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5. 中药制剂、中药生产、中药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