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韦莎莎)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韦莎莎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内容解析

反比例函数是这一学段教材安排的最后一类函数,与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过程一样,我们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后,研究它的图象和性质。通过图象,可以直观地得到函数的性质,结合解析式,可以进一步认识函数的性质。图象和解析式结合研究函数的性质是数形结合的重要方面。研究函数的图象,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形状、位置;研究函数的性质,是对函数描述的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类比研究二次函数2

ax

y=()0≠a图象和性质的过程,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研究,我们也是根据k的正负进行分类。重点研究k>0时的情形,先从具体的k值:6,12等开始,逐步归纳k>0时,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完全类比k>0时的研究,我们研究k<0时的情况,同样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我们仍然采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要对k的正负性予以区别,体现分类思想;在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在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思路是:类比前面研究函数的方法,确定从k>0和k<0两种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是选取特殊的反比例函数,通过“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再通过对图象的探究,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加以应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解析式,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会根据解析式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2)在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究其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会根据解析式使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图象特征,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类比画二次函数2

ax

y=()0≠a的方法,分k>0和k<0两种情况;在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时,体会“数”与“形”的相互转化:解析式与图象;通过具体的图象并结合解析式,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授课班级的学生刚上九年级,基础扎实,思维灵活,具备一定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已有所发展,能按照教学的要求有意识地较长时间地观察,但观察和表达的精确性,深入性不够。抽象思维处于发展期,同时形象思维还时有表现,其抽象思维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会用描点法绘制函数图象,能够借助函数图象描述出函数的性质,能够理解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常遇到如下问题:

(1)“列表”选点时x的取值缺乏代表性,容易忽略x≠0的条件;

(2)“连线”时,由于前面所学函数图象是直线或抛物线,容易使学生产生知识上的负迁移,把双曲线跨象限连接;

(3)对双曲线与x轴、y轴“越来越靠近”但不相交的趋势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有针对性的引导,注意从解析式的分析入手,让学生先进行“数”(x≠0,y≠0,k≠0)、“式”(解析式中x,y的反比例关系)的分析,进而过渡到对“形”(图象)的认识。

在前面学习函数图象的时候,学生已经历过观察、分析图象特征,抽象、概括函数性质的过程,对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通过类比方法,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究性质,从方法上不会存在障碍。但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二次函数图象相比,具有自变量取值不为0的特殊性,函数在x=0没有定义,对图象不过x=0这一点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转化关系,以“数”与“形”的转化为途径,展开探究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x≠0的理解,以及结合解析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几何画板。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学习导入

复习提问 (1)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什么样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2)大家以前还学过哪些函数?研究这些函数时,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的?

(3)我们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接下来还应研究它哪方面的知识呢?

(4)回顾对二次函数2ax y =()0≠a 的图象和性质的探究过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研究二次函数 2ax y =()0≠a 的图象和性质的方法和过程,进而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x

k y =中比例 系数k ≠0,那么应该如何分类讨论?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解析式的形式和自变量、函数值、k 值的取值范围。结合复习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复习二次函数2ax y =()0≠a 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过程时,先对a 的正负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再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接着观察图象的特征(形状、位置、变化趋势等),最后归纳得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类比这一过程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探究一】 同桌分工,分别画出反比例函数x

y 6=与x y 12=的图象. 师生活动:(1)学生独立操作,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教师巡视,收集并展示学生画出的典型图象.

(2)针对所展示的作图里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完善和补充。教师适时提问:选取自变量的值时,要注意什么?连线时要注意什么?图象延伸的趋势是怎样的?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教师小结作图的注意事项,并通过课件演示作图规范。

设计意图:图象是直观地描述和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通过经历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可以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

的感性认识。列表时,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到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即x ≠0)。同时,所取的点既要使自变量的取值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至于使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太大或太小,以便于描点和全面反映图象的特征;连线时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顺次连接各点,注意图象末端的延伸和延伸的趋势,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学生作图容易出现图象末端延伸趋势有误的问题,结合作图实例的对比,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从解析式的分析入手,让学生先进行“数”( x ≠0,y ≠0,k ≠0)或“式”(解析式中x ,y 的反比例关系)的分析,进而过渡到对“形”(图象)的认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双曲线与x 轴、y 轴“越来越靠近”但不相交的趋势。同时为探究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问题1 观察反比例函数x

y 6=和x y 12=的图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学生代表发表观点和看法,互相交流和补充,形成统一的认识。教师引导和评价,给出双曲线的名称.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形”的特征,类比对二次函数2ax y =()0≠a 图象和性质的学习,容易观察得到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和变化趋势,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形成初步的印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性质,且九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强,适当放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学生充分交流,既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热情,又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注意把握好“度”,对双曲线的渐进性、对称性以及相对于原点的位置等等,若学生有所发现,教师给予肯定,但不作基本要求。

问题2 你能由列表中数值的关系,或者由函数解析式来解释这些性质吗?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和评价. 设计意图:函数的表示法有解析式法、列表法和图象法。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从图象上较容易整体把握函数的性质,但是难以深入局部和细节;而解析式可以对函数性质进行无限“解读”,但不够直观。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归纳得到函数的性质后,引导学生结合列表中数值的关系,或者观察解析式的特点,去解释说明这些性质,这样结合函数图象和解析式去研究函数的性质,既深化了学生对函数性质的认识,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追问1 对于一般的k >0的反比例函数,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呢?

师生活动:学生猜想,教师演示几何画板,在k >0的前提下赋予不同的k 值,

学生观察所得到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变化中的规律性”。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演示,验证猜想,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归纳得到k >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问题 3 猜想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和性质是怎样的呢?你是怎么猜的?

师生活动:学生猜想,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猜想,使学生巩固在探究一中获得的经验和思考方法。同时,引出对k <0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探究。

【探究二】 请类比刚才的探究过程,探究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和性质,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追问1 类比k >0的情况,你能归纳k <0时函数的性质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选一个k <0的反比例函数,借鉴画反比例函数x y 6=或x y 12=的图象的经验,自主画出函数图象,教师巡视指导。作图完成后,展示作品,学生说出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教师演示几何画板,赋予k 不同的负值,引导学生发现“变化中的规律性”。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使学生巩固作图经验。同时,在总结说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对图象的观察、感知、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经历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

问题4 反比例函数x

y 6=与x 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不同点? 追问1 不同点由什么决定?

师生活动:教师启发学生对比、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反比例系数k 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这两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为总结反比例函数x

k y =

()0≠k 的图象和性质做准备。

【小结归纳】

函数图象形状

图象位置

变化趋势

x

k

y=

师生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应用新知

(1)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是().

(2)如图所示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A. x

y5

=

B. 3

2+

=x

y

C.

x

y

4

=

D.

x

y

3

-

=第(2)题图第(3)题(3)填空:

①反比例函数

x

y

5

=的图象在第______象限.

②反比例函数

x

k

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____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 的增大而______.

师生活动:师生问答,引导学生关注各题对应考查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4.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各环节的

x

y

O x

y

O

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

(1)这节课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反比例函数?

(2)在这些环节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从中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梳理知识脉络,归纳知识点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反比例函数x y 8=的图象位于( )。 (A )第一、第二象限 (B )第一、第三象限

(C )第二、第三象限 (D )第二、第四象限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 y =与x

y 1-=的图象大致是( )。

3.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使得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这个函数可以是__________;若点P 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则点P 的坐标可以是_________。(分别写出一个即可)

4.已知双曲线x

m y 1-=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1.解析式:()0≠=k x

k y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初中数学优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韦莎莎)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韦莎莎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内容解析 反比例函数是这一学段教材安排的最后一类函数,与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过程一样,我们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后,研究它的图象和性质。通过图象,可以直观地得到函数的性质,结合解析式,可以进一步认识函数的性质。图象和解析式结合研究函数的性质是数形结合的重要方面。研究函数的图象,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形状、位置;研究函数的性质,是对函数描述的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类比研究二次函数2 ax y=()0≠a图象和性质的过程,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研究,我们也是根据k的正负进行分类。重点研究k>0时的情形,先从具体的k值:6,12等开始,逐步归纳k>0时,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完全类比k>0时的研究,我们研究k<0时的情况,同样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我们仍然采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要对k的正负性予以区别,体现分类思想;在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在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思路是:类比前面研究函数的方法,确定从k>0和k<0两种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是选取特殊的反比例函数,通过“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再通过对图象的探究,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加以应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解析式,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会根据解析式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 (2)在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究其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优质课教案)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蒲岐中学章青海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简单图象入手,步步引入,逐渐掌握解决本节例题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解决创新型问题 2、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与深入应用 二、教学流程 (一) 简单图象导入,温故知新 教师: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看屏幕. 如图,问题1.如图在Rt△ABC中,∠B=90°,AB=2、BC=1, 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及一般情况三角形会求哪些结论?引出面积为反比例函数的引入作铺垫。 问(2)将Rt△ABC如图放入直角坐标系中;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当直角坐标系与简单几何图形结合,点线都可以用代数 知识来表示,充分理解直角坐标系是数形结合很好的工具。 .借助哪个函数工具可以画出和它面积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引入反比例函数,复习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的求法,充分理解掌握k=xy 面积不变性,认识应用的基本图形,为等积法解决原题作铺垫。 问(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到点D,使得以A 、B 、C 、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比较自然的引出(0,-1);(4,1)又可以得出直线y= 2 1x -1,从数学思想看也复习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4).如图反比例函数y= x 4 与一次函数y=2 1x -1交于C,D 两点 你能提出一个新问题吗?并尝试解决. 设计意图:预设3副图解决三类常见问题求交点,求三角形面积及大小比较 让学生总结方法技巧 问(5). 直线y=21x-1与x 轴交于点B,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y=x 4于点C,连接AC 你能判断三角形ABC 的形状吗?(创新型综合问题) 设计意图:还是让学生观察图形特征,总结 点规律,为解决原题作基础。 二、原题再现

新北师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6.2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 题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1.经历观察、归纳、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使学生从整体上领会 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 教学重 点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 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 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后 记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备注 一、观察联想、探究新知 观察反比例函数x y x y x y 6,4,2=== 的图象,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探索:(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值的增大,y 的值是怎样 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 轴相交吗?可能与y 轴 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大胆发言,发表见解。

二、自主探究、领悟规律 议一议 考察当k =-2,-4,-6时,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和修正。 性质: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想一想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 、Q ,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1S ;过点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2S ,1S 和2S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操作。 三、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 1、2 四、课堂总结

《反比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物理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了反比例函数概念和性质后的巩固和提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科书通过研究电功率、杠杆、压强等物理学中的实际问题,把蕴含在其中的两个反比例关系的比例函数抽象出来,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分析,深化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提高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并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物理学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方法:感悟有那个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物理学中的实际问题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2阻力F2和阻力臂L2一定,动力F1和动力臂L1之间的关系;3压力F一定,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与我们所学的什么函数相同?F1=F2˙L2/L1 P=F/S 合作探究出示例题1 例1 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 可调节的,其范围为 110~ 220 Ω.已知电压为 220 V, 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 示. (1)功率 P 与电阻 R 有怎 样的函数关系? (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 围多少? 第一个问题学 生独立完成, 第二个问题小 组讨论。 明确电压一 定时,电阻 是影响电功 率大小的原 因。 学以致用 结合例1,想一想为什么收 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 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 小组讨论,展 示 通过例1 所 学知识解答 生活中问 题。 R U

最新2019-2020年度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全章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第二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 4.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5.理解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6.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经历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函数图像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4.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 1.通过探索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用反比例函数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模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函数知识是初中代数的核心内容,反比例函数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初中学生必需体会和掌握的三种函数基本形式之一.对函数的认识需要经历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过程,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像的初步知识,以及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简单应用等基础上,类比研究一次函数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图像、性质及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丰富函数模型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提高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研究二次函数积累更多的经验. 本章内容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引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重点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画特殊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归纳出一般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加强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本章内容,从图像上直观观察函数的变化规律,整体把握函数的性质,而解析式是对函数性质的无限“解读”,但抽象不直观,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函数的性质. 本章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及应用,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生成过程.根据学生的特点,依照前边学过的函数为基础,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本章内容,重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差异和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作为重要的数学模型,在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从图像中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能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根据反比例函数图像特征及其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与其他函数结合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