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

教学模式介绍:

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素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或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够发掘自身潜力,战胜学习数学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设计思路说明:

反比例函数是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获得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作为起始课,肯定也是由实际问题开始引入,抽象归纳出概念,再对概念进行辨析理解,而后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第一环节“观察分析,导入新知”,类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引入,用教材的思考栏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每个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第二环节“联系归纳,建立模型”,通过问题2和追问,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再从表达式的变形和问题1中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新函数中的两个变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从而命名“反比例函数”,最后归纳完善概念;第三环节“辨析概念,体会运用”,问题3各种函数形式的给出让学生进行判断,强化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也强化反比例函数中的两个变量乘积为定值的基本特征,问题4对比正比例函数,让学生从解析式上对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两个变量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第四环节“运用新知,培养能力”,例题的分析讲解给学生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做了示范和归纳,问题5是例题的变式,也是对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需要用到“整体意识”。

整体上符合学生对新概念的建构、认识和运用的过程,以旧引新,分层设置问题,各个突破。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既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又加强对反比例变化规律的认识。从函数角度看,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从反比例变化规律看,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变量的乘积始终为定值。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是反比例函数的特征。

前面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时,我们都是通过大量实例归纳得出它们的解析式,给出概念,然后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对反比例函数的研究,也是遵循这种过程。在这第一节课,通过对现实生活和数学中问题的分析,发现变量间的反比例关系,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再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对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具体实例,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本节课的研究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成反比例的特征。

(2)更通过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额解析式。

(3)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数学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抽象得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6.1.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 (单位:℃)与冷冻时间t (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 ;②3xy =1;③y =1-2x ;④y =x 2 .反比例函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①y =3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 =1可化为y =13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③y =1-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 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 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 (k 为常数,k ≠0),y =kx -1(k 为常数,k ≠0)或xy =k (k 为常数,k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 =(2m +m -1)x 2m +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 2m 2+3m -3=-1,2m 2+m -1≠0,然后求解即可. 解:∵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 ⎪⎨⎪⎧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 反比例函数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创设 同一条铁路线上,由于不同车次列车运行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有快又慢,由s=vt可知,在路程s一定的前提下,平均速度v与运行时间t成反比例,从函数角度来看,平均速度v随运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表示为v=s/t(s为常数),这类函数就是本章要研究的反比例函数. 与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类似,我们将在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复习知识 1.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 2.反比例关系:小学里我们知道:如果两个变量x、y满足xy=k(k为常数,k≠0),那么x、y就成为反比例关系.例如,速度v、时间t与路程s之间满足vt=s,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与时间t就成反比例关系. 3.分式的定义. 4.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三、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引入新知 活动1 思考: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 463 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随宽x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 反比例函数教案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2)小明去批发铅笔||,铅笔单价为0.3元||,问总价w 与购买数量n 之间的关系. (3)面积为26平方厘米的矩形的长a 与宽b 的关系. (4)某天的气温变化图T 与t 关系: (5)正方形的周长C 与边长a 之间的关系. (6)冷冻一个0C 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C ||,则物体温度T 与时间t 的关系. (7)中国的人口数y 与年份x 之间的关系: (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y 与底角度数x 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口统计表 年份 x 人口数 y ∕亿 1984 10.34 1989 11.06 199 11.76 2019 12.52 (2)0.3w n =; (3)26a b ?=或26 a b = 或26b a = (4)图像; (5)4C a =; (6)2T t =-; (7)表格; (8)1802y x =-或 2180x y +=; (9)108.7 y n =. 整理: (1)1463v t ?=; (2) 0.3w n =; (3)26a b ?=; (4) 4C a =; (5)2T t =-; (6)2180x y +=; (7)108.7n y ?=. 小组内谈论交流||,一是对所 解析式的形式展 现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为“分类”做好准备.

(9)秀水村耕地面积108.7平方米 ||,则人均耕地面积y与这个村人口 数n的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小结: 1.函数概念(变化过程中||,两个变 量||,其中一个确定||,另一个有唯一 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2.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 写内容的答案||,二是通过小 组内的交流回顾上位概念函 数及其三种表现形式. 二、 材料 分析 加工 【问题2】为了研究便利||,我们对 材料进行加工: 1.只研究解析式||,图像与表格暂不 研究; 2.将变量移到等号的同一边||,重新 给式子编号; 3.观察整理后解析式的结构特征||, 将其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预设: 分类一: (6); (1)(2)(3)(4)(5) (7)「分类不完全」 分类二: (2)(4)(5)(6); (1)(3)(7)「按照已学 和未学分类||,但不完全」 分类三: (2)(4)(5); (6); 「设计意图」 对数据完成加工 ||,重新编号后||, 在之前学习的经 验基础上||,学生 通过观察解析的 共同结构||,已经 能够有序地对其 进行分类.再根据 学习“正比例函 数”的经验||,通 过小组内的探讨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教材简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象的初步知识,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与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类似,我们将在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中考的必考内容,题型灵活多变,有填空题、选择题,还有解答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教学指导 【本章重点】 1.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能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难点】 1.利用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解决有关问题. 2.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综合性问题.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类比思想、化归思想.本章类比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找出函数之间的异同点,从中体会数学中的类比、化归思想的作用. 2.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数(量)与形(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以体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所以解决有关反比例函数问题时,可以把函数图象与解析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问题更直观,而且更容易解决. 课时计划 26.1反比例函数3课时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课时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 2.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 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 1.如果两个变量x 、y 满足xy =k (k 为常数,k ≠0),那么x 、y 就成为反比例关系.例如,速度v 、时间t 与路程s 之间满足v t =s ,如果路程s 一定,那么速度v 与时间t 就成反比例关系. 2.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变量x 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3.形如y =k x (k 是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九年级数学下册26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函数,掌握如何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教材中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逐步从对具体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第一节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y =k x (k 为常数,k ≠0)的图象分布在两个象限,当k>0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当k<0时,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第二节的内容是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意做好与已学内容的衔接,还要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图象是直观地描述和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具体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本章的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时在这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教学约需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6.1 反比例函数3课时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课时 26.1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

初中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 教学模式介绍: 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素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或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够发掘自身潜力,战胜学习数学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设计思路说明: 反比例函数是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获得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作为起始课,肯定也是由实际问题开始引入,抽象归纳出概念,再对概念进行辨析理解,而后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第一环节“观察分析,导入新知”,类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引入,用教材的思考栏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每个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第二环节“联系归纳,建立模型”,通过问题2和追问,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再从表达式的变形和问题1中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新函数中的两个变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从而命名“反比例函数”,最后归纳完善概念;第三环节“辨析概念,体会运用”,问题3各种函数形式的给出让学生进行判断,强化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也强化反比例函数中的两个变量乘积为定值的基本特征,问题4对比正比例函数,让学生从解析式上对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两个变量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第四环节“运用新知,培养能力”,例题的分析讲解给学生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做了示范和归纳,问题5是例题的变式,也是对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需要用到“整体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向各位专家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 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首先提出问题 问题: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学习用品,单价y(元)与数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在课开头,我认为以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在很快的时间里说出显而易见的答案,便于增强学生学好本课的自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进行新知的学习。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 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情境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教学重点: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情境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哪些函数?并说出它们的一般形式. 学生回答:正比例函数(0) =+≠;二次函数 y kx b k y kx k =≠;一次函数(0) 2(0) =++≠ y ax bx c a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提问:上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你能尝试列出它们的函数解析式吗? 学生回答:上列问题中,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应该量每一个确定的值,另外一个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

量间具有函数关系,解析式分别为:4 14631000 1.6810,,.v y S t x n ⨯=== 三、思考探究: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概括一下这三个函数的特点吗?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都具有k y x = 的形式,且k 是非零常数. 教师指导总结:一般地,形如(0)k y k k x =≠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 思考: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和函数y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在k y x =中,自变量x 是分式k x 的分母,当0x =时,分式k x 无意义,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函数y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一下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还可以有哪些形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指导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① (0)k y k k x =≠为常数,;②(0)xy k k k =≠为常数,;③1(0)y kx k k -=≠为常数, 四:例题练习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6.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k y x = .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以求出常数k 的值. 解:(1)设k y x = .因为当x =2时,y =6,所以有62k =. 解得k =12. 因此12.y x = (2)把x =4代入12,y x =得12 3.4y ==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篇一:九年级下册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6.1反比例函数 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 定义: 等价形式: 篇二: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 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 比例函数关系式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 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

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篇三:26.1反比例函数教案 26.1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 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知识概览图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新课导引 【生活链接】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围 24m2的矩形饲养场(如右图所示),设它的一边长为x(m),求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区别反比例函数与成反比例关系;对比所得解析式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京沪线路全程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学生观看章前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平均速度v与时间t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这三者中哪些是变量,哪个是常量? (3)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4)能写出列车的平均速度v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个变量之间乘积为定值.(二)探索概念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2)北京市总面积为×104平方千米,人均占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

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写出解析式,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在每个问题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试说说理由. 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三)形成概念 问题1 观察上述两个问题中x y 1000=与n S 41068.1⨯=这两个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共同特点. ① 每个表达式中都有2个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1个常数; ② 表达式右面是分式形式且常数在分子位置、分母位置只有一个变量; 问题2 你能根据上述分析的特点给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吗? 板书定义: ♦ 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x 的 函数,k 叫做比例系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四)例题讲解 例1 下列函数中那些是关于变量y 与x 的反比例函数?并指出其k 值. (1)y = 4x (2)y = 3x -1 (3)y = 6x +1 (4)xy = 123 例题小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注意:下列各式均须满足k 为常数,k ≠0) (1)x k y =(x k y 1 ⋅=) (2)xy = k (3)y = kx -1 例2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 2时,y = 6.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 4时,求y 的值.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可设x k y =,把x = 2和y = 6代入上式,就可以解得常数k 的值. 解:(1)设x k y =(k ≠0),因为当x = 2时,y = 6,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 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 比例函数关系式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 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知能准备 【学习目标】1、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分析出简单的性质. 2、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研究函数有了一定的方法;即画出图像并根据图像研究其性质 【学思指导】教法:讲授法、对比法 学法:类比法、数形结合法 学科素养: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一些性质特征. 【 【课前预习】 1.若y=(21)(1) n n x -+ 是反比例函数,则n必须满足条件 n≠ 1 2 或n≠-1 . 2.用描点法画图象的步骤简单地说是列表、描点、连线. 3.试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2)y=1-2x.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课堂引讨——【展示互动】 问题:我们已知道,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y=k x (k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尝试]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画出反比例函数y=6 x 和y=- 6 x 的图象. 解:列表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6.1.1《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汕头市潮阳区和睦初级中学林朝蓉 课题名称: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执教年级:九年级(3)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式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要重点联系实际,让概念在实际的背景下形成,使学生体会到反比例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类比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反比例

函数,教学中进行类比、变化与对应等数学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与方法设计: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让概念和规律方法的获得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讨论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类比获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检验规律的正确性。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并逐步加深理解。教学中要提供直观背景展现反比例函数的经验来源,在获得反比例函数概念之后,经验背景将成为概念的某种直观解释或实际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提供思考或研究问题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目的:给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其中k ,b 为常数且k ≠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其中k 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为vt =1200,则t =v 1200 中,t 和v 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6.1.1反比例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 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根据题 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 数关系。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 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函 数的模型思想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2.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3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 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 y,则称x为,y叫x的. 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当 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求该直线的解析式. 以上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 (二)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1、上面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三个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反比例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函数的定义 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若给定其中一个变量x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 能举出实例吗? (要求学生完成) 例如,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的关系是y =0.4n,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 又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的关系为y=180-2x,y 是x的一次函数.等

2.问题导入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函数关系表示?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 (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三个问题,学生分析完成其关系式为) n s x y t v 41068.110001463⨯===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形成概念 老师问:观察以上思考题得出的三个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师作出归纳) n s x y t v 41068.110001463⨯===具有)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 师强调并解释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基本形式:1-=kx y k xy =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1. 挑战自我 下列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 是多少? 21121 4 x y xy x y x y x y ==-=-== 2. 火眼金精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 (题目及解答见多媒体)略 x y =

人教版9年级下册数学26.1.1 反比例函数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杭信一中何逸冬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 【情感态度】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 【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 反比例函数:形如y =k x (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试一试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解析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t(单位:h)随注速度v(单位: m3/h)的变化而变化; (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长方体的高h(单位:cm)随底面积S (单位:cm2 )的变化而变化. (3)—个物体重100牛,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1)、(2)、(3)题,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完成情况,肯定他们的成绩,提出个别同学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理解.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 时,y = 6. (1) 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 当x=4时,求y的值. 【分析】由于y是x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说其表达式为y =k x ,只须把x=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三、教学难点 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分析,引入新知 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学生观看前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平均速度v与时间t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这三者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 (3)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试说明理由。 (4)能写出列车的平均速度v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吗? 设计意图:结合章前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函数关系,激发探

究兴趣。 教师追问全程为s(单位:km)的同一条铁路线上,由于不同车次列车运行时间t(单位:h)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有快有慢。从比例角度看,平均速度v和时间t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平均速度v随列车的运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可用怎样函数关系式表示?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个变量之间乘积为定值的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知识,明确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再引导学生从函数角度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奠定基础。 问题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 1 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 1.68×104 km2 ,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 /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写出解析式病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在每个问题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时间,学生掌握较好; 2.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 ①本节课是概念课,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并能根据三种表达式确定函数解析式,尤其是一般式和“-1”式要对比归纳自变量x的指数. ②形如y与x的函数关系,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确 定k的值; ③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时,用旧知类比新知,降低难度,突破难点.

①一般式:y= (k(k为常数,k ≠0) ②乘积式:xy=k(k为常数,k≠0) ③“-1”式:y=kx-1(K为常数,k≠0) 二.研读课本—---形成概念 学生小组合作写出函数关系式并讨论:(找出共同点)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 以表示成的形式,那 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y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变量的相依关系,领会其概念? 三.探究归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共同探究得出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①一般式:(k为常数,k≠0); ②乘积式:xy=k(k为常数,k≠0); ③“-1”式:y=kx-1(k为常数,k≠0) 四.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应用 (概念的应用) 1.判断下列等式中哪些y是x的反比例函数? (1)y=4x(2) (3)xy=-2(4) (5)y=2x-1(6) (巩固提升)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1.定义: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 可以表示成的 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 红色粉笔标注:x≠0且y≠0 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①一般式: 那么 ②乘积式:xy=k(K为常数,K≠0) ③“-1”式:y=kx-1(K为常数,K≠0) 学生板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