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二)》单元测试1

第六章证明(二)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角是70°,则其余两角分别为_________.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8,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3.如图1,△ABC中,∠C=90°,AM平分∠CAB,CM=20 cm,则点M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

图1 图2

4.如图2,等边△ABC中,F是AB中点,EF⊥AC于E,若△ABC的边长为10,则AE=_________,AE∶EC=_________.

5.如图3,△ABC中,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E,交AB于D,若AB=10 cm,AC=6 cm,则△ACD的周长为_________.

图3 图4

6.如图4,∠C=90°,∠ABC=75°,∠CDB=30°,若BC=3 cm,则AD=_________ cm.

7.如图5,B在AC上,D在CE上,AD=BD=BC,∠ACE=25°,∠ADE=_________.

图5

图6

8.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边长是1 cm ,那么它斜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cm. 9.如图6,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分别取OQ =OP ,OT =OS ,PT 和QS 相交于点C ,则图中共有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10.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逆命题是_________命题.

11.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c =a (b -c ),则这个三角形(按边分类)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

二、选择题

12.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3,则它的边长为( ) A.4

B.3

C.2

D.5

1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 °,那么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

A.2

90 n

B.90-2

n

C.2

n D.90°-n °

14.下列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 =3,b =4,c =5 B.a =1,b =

34,c =3

5

C.a =9,b =12,c =15

D.a =3,b =2,c =5

15.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自然数,则它的面积为( ) A.6

B.7.5

C.10

D.12

16.△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 cm ,最长边AB 的长是( )

A.5 cm

B.6 cm

C.5 cm

D.8 cm

17.如图7,△ABC 中,AB =AC ,BC =BD ,AD =DE =EB ,则∠A 的度数为( )

图7

A.55°

B.45°

C.36°

D.30°

18.等腰△ABC 中,AC =2BC ,周长为60,则BC 的长为( ) A.15

B.12

C.15或12

D.以上都不正确

19.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是5 cm 、12 cm ,其斜边上的高是( ) A.13 cm

B.

13

30

cm

C.

13

60

cm

D.9 cm

20.直角三角形中,以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30和20,则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25

B.50

C.100

D.60

2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 ,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腰上的高是( ) A.

2

3a B.

3

3 a C.

6

3a D.

2

1a 2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23.等腰三角形ABC 中,∠A =120°,BC 中点为D ,过D 作DE ⊥AB 于E ,AE =4 cm ,则AD 等于( )

A.8 cm

B.7 cm

C.6 cm

D.4 cm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边及一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如图8,AB ⊥CD ,△ABD 、△BCE 都是等腰三角形,如果CD =8,BE =3,那么AC 长为( )

图8

A.8

B.5

C.3

D.34

26.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下图9,其中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图9

A.4

B.3

C.2

D.1

27.下列定理中逆定理不存在的是( ) A.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B.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8.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4+26,斜边上中线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A.5

B.2

C.

4

5

D.1

三、解答题

29.已知:如图10,AB =AC ,DE ∥AC ,求证:△DBE 是等腰三角形.

图10

30.已知:如图11,在Rt △ABC 中,∠C =90°,∠BAD =

2

1

∠BAC ,过点D 作DE ⊥AB ,DE 恰好是∠ADB 的平分线,求证:CD =2

1

DB .

图11

3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n 2+n ,n +21和n 2+n +21

(n >0),求证: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2.如图12,△ABC 中,AB =AC ,∠1=∠2,求证:AD 平分∠BA C.

图12

33.如图13,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与边面内作等边△ABD,连结DC,以DC当边作等边△DCE,B、E在C、D的同侧,若AB=2,求BE 的长.

图13

*34.①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A=30°,求∠NMB的大小.

②如果将①中的∠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大小.

③你感到存在什么样的规律性?试证明.(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④将①中的∠A改为钝角,对这个问题规律性的认识是否需要加以修改?

参考答案

一、1.55°,55°或70°,40° 2.18或21 3.20 cm 4.2

5

1∶3 5.16 cm 6.6 7.75° 8.

22或2

1

9.4 10.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真 11.等腰

二、12.A 13.C 14.D 15.A 16.D 17.B 18.B 19.C 20.B 21.D 22.D 23.A 24.C 25.D 26.B 27.D 28.B

三、29.略 30.略 31.略 32.略 33.1

34.①15° ②35° ③AB 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BC 所夹的锐角等于∠A 的一半 ④不需要修改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图形与证明》(1)小结+测试题

数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单元测试题 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数列2,5,11,20,,47,x …中的x 等于( ) A .28 B .32 C .33 D .27 2.设,,(,0),a b c ∈-∞则111 ,,a b c b c a +++( ) A .都不大于2- B .都不小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3.已知正六边形ABCDEF ,在下列表达式①EC CD BC ++;②DC BC +2; ③+;④-2中,与等价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函数]2 ,0[)44sin(3)(π π 在+ =x x f 内( ) A .只有最大值 B .只有最小值 C .只有最大值或只有最小值 D .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 5.如果821,,a a a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0≠d ,则( ) A .5481a a a a > B .5481a a a a < C .5481a a a a +>+ D .5481a a a a = 6. 若234342423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0x x x ===,则x y z ++=( ) A .123 B .105 C .89 D .58 7.函数x y 1= 在点4=x 处的导数是 ( ) A .81 B .81- C .161 D .16 1 - 二、填空题 1.从222576543,3432,11=++++=++=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_____。 2.已知实数0≠a ,且函数)1 2()1()(2a x x a x f +-+=有最小值1-,则 a =__________。

《证明(二)》单元测试1

第六章证明(二)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角是70°,则其余两角分别为_________.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8,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3.如图1,△ABC中,∠C=90°,AM平分∠CAB,CM=20 cm,则点M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 图1 图2 4.如图2,等边△ABC中,F是AB中点,EF⊥AC于E,若△ABC的边长为10,则AE=_________,AE∶EC=_________. 5.如图3,△ABC中,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E,交AB于D,若AB=10 cm,AC=6 cm,则△ACD的周长为_________. 图3 图4 6.如图4,∠C=90°,∠ABC=75°,∠CDB=30°,若BC=3 cm,则AD=_________ cm. 7.如图5,B在AC上,D在CE上,AD=BD=BC,∠ACE=25°,∠ADE=_________.

图5 图6 8.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边长是1 cm ,那么它斜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cm. 9.如图6,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分别取OQ =OP ,OT =OS ,PT 和QS 相交于点C ,则图中共有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10.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逆命题是_________命题. 11.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c =a (b -c ),则这个三角形(按边分类)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 二、选择题 12.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3,则它的边长为( ) A.4 B.3 C.2 D.5 1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 °,那么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 A.2 90 n B.90-2 n C.2 n D.90°-n ° 14.下列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 =3,b =4,c =5 B.a =1,b = 34,c =3 5 C.a =9,b =12,c =15 D.a =3,b =2,c =5 15.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自然数,则它的面积为( ) A.6 B.7.5 C.10 D.12 16.△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 cm ,最长边AB 的长是( ) A.5 cm B.6 cm C.5 cm D.8 cm

2020年浙教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浙教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 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错误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若等腰△ABC中有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A.40°B.100°C.40°或100°D.40°或70°3.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A.有两个角分别为20°,120° B.有两个角分别为40°,80° C.有两个角分别为30°,60° D.有两个角分别为50°,80° 4.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60°B.每个内角都小于60° C.有一个内角大于60°D.每个内角都大于60° 5.下面算式中,每个汉字代表0,l,2,…,9中的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算式中的乘数应是() A.2B.3C.4D.≥5 6.如图所示,∠MON=45°,点P为∠MON内一点,点P关于OM、ON对称的对称点分别为点P1、P2,连接OP、OP1、OP2、PP1、PP2、P1P2,P1P2分别与OM、ON交于点 A、B,连接AP,BP,则∠APB的度数为()

A.45°B.90°C.135°D.150° 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CD上,若∠BAD =α,则∠ACB的度数为() A.45°B.α﹣45°C.αD.90°﹣α8.以下是几种垃圾分类的图标,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 C.D. 9.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是() A.B.C.D.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证明(二)》测试卷

雅畈中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证明(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由∠1=∠2,BC=DC,AC=EC,得△ABC≌△EDC的根据是() A、SAS B、ASA C、AAS D、SSS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A、4 B、10 C、4或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如图,EA⊥AB,BC⊥AB,EA=AB=2BC,D为AB中点,有以下结论: (1)DE=AC;(2)DE⊥AC;(3)∠CAB=30°;(4)∠EAF=∠ADE。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1),(3) B、(2),(3) C、(3),(4) D、(1),(2),(4) 5、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A、2 B、3 C、4 D、5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6、设M表示直角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Q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是() 7、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cm B、6cm C、8 cm D、10cm 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0° 9、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那么该条件不可以是() A、BB′⊥AC B、BC=B′C C、∠ACB=∠ACB′ D、∠ABC=∠AB′C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

第一章《证明(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证明(二)》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C.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D.两条边和一条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4,另一边为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7 B.22 C.13 D.17或22 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 A.75o或15o B.30o或60o C.75o D.30o 4.在R t △ABC 中,已知∠C =90o,∠A =30o,BD 是∠B 的平分线,AC =18,则BD 的值为( ) A.33 B.9 C.12 D.6 5.如图,△ABC 中,∠ACB =090,BE 平分∠ABC ,DE ⊥AB ,垂足为D ,如果AC = 3cm ,那么AE + DE 的值为( ) A.2cm B.3 cm C.4 cm D.5 cm 6.如图,在△ABC 中,∠A =50°,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D ,则∠DBC 的度数是( ) D.25° 7.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相 交于F ,若BF=AC ,则∠ABC 的大小是( ) A.40° B.45° C.50° D.60° 8.如图,小明从A 地沿北偏东30°方向走100m ,到B 地再从B 地向西走200m 到C 地,这时小明离A 地( ) A.150m B.1003 m C.100m D.503 m

二、细心填一填(第小题4分,共32分) 9.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那么顶角是 度. 10. 如图3,P 是∠AOB 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PC ⊥OA 于点C ,PD ⊥OB 于点D . 11.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 12. 在△ABC 中,边AB ,BC ,A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P ,则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 . 13.已知, 在△ABC 中,AB =AC =5㎝,AD 平分∠BAC ,若BD =3㎝,则AD = ㎝. 14.已知,在R t △ABC 中,∠C =90o,∠A =30°,AB +BC =12 cm ,则AB =__________cm. 15.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若AB =13,AC =8,则BD 2-DC 2= ; 16.如图,A B C △和D C E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 D ,则B D 的长为 . 三、用心做一做(共56分) 17.(8分) 如图已知∠AOB 内有两点,M ,N .求作一点P ,使点P 在∠AOB 两边距离相等,且到点M ,N 的距离也相等,保留作图痕迹并完成填空. 解:(1)连结 ; 作 垂直平分线CD . (2)作∠AOB 的 OE 与CD 交于点 , 所以点 就是要找的点. A D B E

《第1章 证明(二)》2013年成都市重点中学单元测试卷(一)

《第1章证明(二)》2013年成都市重点中学单 元测试卷(一)

《第1章证明(二)》2013年成都市重点中学单 元测试卷(一) 一、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2?金堂县一模)在联欢晚会上,有A、B、C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一个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使他们抢坐到凳子的机会相等,试想想凳子应放在△ABC的三条 _________线的交点最适当. 2.(3分)(2003?吉林)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cm2. 3.(3分)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时,假设“_________”,则与“_________”矛盾,所以原命题正确. 4.(3分)如图,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30°,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9时30分到达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60°,那么当船继续航行,_________时_________分测得灯塔C在正西方向. 5.(3分)一架云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的底端离墙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_________米. 6.(3分)撑伞时,把伞“两侧的伞骨”和支架分别看作AB、AC和DB、DC,始终有AB=AC,DB=DC,请大家考

7.(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E是CD的中点,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ABF重合,则EF=_________. 8.(3分)印度数学家拜斯迦罗(公元1114~1185年)的著作中有个有趣的“荷花问题”: 湖静浪平六月天,荷花半尺出水面; 忽来一阵狂风急,吹倒花儿水中偃. 湖面之上不复见,入秋渔翁始发现; 残花离根二尺遥,试问水深尺若干? 即:如图,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朵荷花高出水面半尺,忽然一阵狂风把荷花吹倒在水中淹没了.到了秋天,渔翁发现,淹没在水中的残花离根部有二尺远,试问水深是多少尺?答:_________尺. 9.(3分)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主楼梯上铺设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元,主楼梯道宽2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_________元. 10.(3分)如图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若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则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_________. 二、选一选.(每题3分,共15分)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 1.已知EF是△EBC的角平分线,FD⊥EB于D,且FD=3cm,则点F到EC的距离是()A.2cm B.3cm C.4cm D.6cm 2.已知命题:“若a为实数,则a2=a”.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命题A是假命题”的反例的是() A.a=1B.a=0 C.a=﹣1﹣k(k为实数)D.a=﹣1﹣k2(k为实数) 3.如图,在△ABC中,∠A=36°,AB=AC,BD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0 个B.1 个C.2 个D.3 个 4.如图,在△ABC中,AB=AC,BC=5,AB=11,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AC于点D,则△BCD的周长是() A.16B.6C.27D.18 5.如图,在∠MON中,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M于点A,交射线ON于点B,再分别以A,B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MON的内部交于点C,作射线OC.若OA=10,AB=12,则点B到AC的距离为()

A.B.C.10D.12 6.如图,在△ABC中,∠C=90°,∠B=30°,点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连接AD,则△ACD与△ADB的面积比为() A.1B.C.D. 7.如图,在△ABC中,∠ABC=60°,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则线段BE的长为() A.B.2C.3D.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2OB,在坐标轴上取一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9.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OC上一点,PN⊥OB于点N,点M是线段ON上一点.已知OM=3,ON=5,点D为OA上一点若满足PD=PM,则OD的长度为()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单元测试题(一)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单元测试题(一)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二次函数y=-x2+6x+3的图象顶点为_______ __对称轴为_______ __. 2.抛物线y=x2-3x-4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__. 3.由y=2x2和y=2x2+4x-5的顶点坐标和二次项系数可以得出y=2x2+4x-5的图象可由y=2x2的图象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再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4、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下,则: a+b+c_______0,a-b+c__________0.2a+b________0 5.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为(2,1),形状与抛物线y=-2x2相同,这个函数解析式为______ _ _____. 6.二次函数y=2x2-x ,当x____ ___时y随x增大而增大,当x ____ _____时,y随x 增大而减小. 7.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在y轴上,则a.b.c中一定有__ _=0. 8.已知抛物线y=ax2+bx,当a>0,b<0时,它的图象经过象限.二.解答题:( 70分) 9.(12分)根据下列条件求关于x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x=3时,y最小值=-1,且图象过(0,7). (2)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x1=-3,x2=1时,且与y轴交点为(0,-2). 10.(18分)某旅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每提高2元,则减少10张床位租出,为了投资少而获利大,每床每晚应收费多少元?

高中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卷[1]

高中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卷[1]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高二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与函数x y =为相同函数的是 ( ) A.2 x y = B.x x y 2 = C.x e y ln = D.x y 2log 2= 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 ) A.“若33a b ⋅=⋅,则a b =”类推出“若00a b ⋅=⋅,则a b =” B.“若()a b c ac bc +=+”类推出“()a b c ac bc ⋅=⋅” C.“若()a b c ac bc +=+” 类推出“ a b a b c c c +=+ (c ≠0)” D.“n n a a b =n (b )” 类推出“n n a a b +=+n (b )” 3、 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 ⊆/平面α, 直线⊂a 平面α,直线b ∥平面α,则直线b ∥直线a ”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 )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5、当=n 1,2,3,4,5,6时,比较n 2和2n 的大小并猜想 ( ) A.1≥n 时,22n n > B. 3≥n 时,22n n > C. 4≥n 时,22n n > D. 5≥n 时,22n n > 6、已知"1""1",,22≤+≤∈y x xy R y x 是则的 ( )

证明(二)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

第一章 证明(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周长为cm 13,其中一边长为cm 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 )cm 7(B )cm 3(C )cm 7或cm 3(D )cm 5 2.如图1,P 在AB 上,AD =AC ,BD =BC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 (A )1 (B )2 (C )3 (D )4 3.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 对顶角相等 (B )若a =b ,则|a |=|b | (C ) 末位是零的整数能被5整除 (D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如图2,△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上的高,∠BAC 的平分线AF 交CD 于点E ,则△CEF 必为(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这腰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 (A )30° (B )60° (C )30°或150° (D )60°或120° 6.若三角形的一边等于另一边的一半,那么这边所对的角度为( ) (A )30 (B )45° (C )60° (D )无法确定 7.如图3,∠A O P =∠B O P =15°,PC ∥O A ,PD ⊥O A 若PC =4,则PD 的长为( ) A .4 B .2 C .1 D .3 8.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5,要使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为( ) (A )3 (B )41 (C )3或31 (D )3或41 9.如图4,在△ABC 中,∠C =90°,∠B =3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于点D ,点E 为垂足,若BD =cm 10,则DC 等于( )(A )cm 4(B )cm 5 (C )cm 6(D )cm 7 10.如图5所示由4个全等的有一个角等于30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大正方形 的边长为2,则中间小正方 形的边长为( )A .8 B .4 C .232- D . 13- 二、填空题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则其顶角为 . 12.在△ABC 中,已知∠A =80°,则∠B 、∠C 的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 . 13.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 第一步应假设______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2 B.15 C.12或15 D.18 2.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的度数是() A.18°B.24°C.30°D.36° 3.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 作射线OC.由此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 A.AAS B.SAS C.ASA D.SSS 4.如图,△AEB、△AFC中,∠E=∠F,∠B=∠C,AE=A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EAM=∠FAN B.BE=CF C.△ACN≌△ABM D.CD=DN 5.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4,底角为β.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边长分别为4,5,它们的夹角为β B.两个角是β,它们的夹边为4

C.三条边长分别是4,5,5 D.两条边长是5,一个角是β 6.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BD=CE B.AD=AE C.DA=DE D.BE=CD 二、填空题 7.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0°,则∠C=. 8.在等腰三角形中,马彪同学做了如下研究:已知一个角是60°,则另两个角是唯一确定的(60°,60°),已知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也是唯一确定的(45°,45°),已知一个角是120°,则另两个角也是唯一确定的(30°,30°).由此马彪同学得出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也是唯一确定的.马彪同学的结论是的.(填“正确”或“错误”) 9.如图所示,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正方形的顶点B、D作BF⊥a于点F,DE⊥a于点E,若DE=8,BF=5,则EF的长为. 10.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章_多边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章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卷(1)一、填空(共21分) 1. 8米=________分米 8平方米=________平方分米 400厘米=________分米 400平方厘米=________平方分米 5700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米 12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厘米 450000平方厘米=________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米。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其中________表示高。 3.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__.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图形的底 ________,三角形的高与拼成的图形的高________,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________. 4.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5.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26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________. 6. 底边长6米,高4米的三角形25个,面积一共是________平方米。 7. 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与高相等,下底长8分米,比上底长2分米,梯形面积是 ________平方分米。 8.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如果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 ________平方米。 9. 一个梯形的高是8厘米,下底是9厘米,面积是56平方厘米,它的上底是________厘米。 10.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40厘米,是高的3倍,又比下底短60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________平方分米。 二、选择(共4分)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余下的面积与剪去的面积比较,()A.余下的面积大 B.剪去的面积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0平方米,高是8米,求底的算式是()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2020年单元测试卷(一)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2020年单元测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D=α,且AE=AD,则∠EDC=() A.αB.αC.αD.α 2.如图,△ABC中,D为AB的中点,BE⊥AC,垂足为E.若DE=4,AE=6,则BE的长度是() A.10B.C.8D. 3.到△ABC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交点. A.三边中线B.三条角平分线 C.三边上高D.三边垂直平分线 4.如图,△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AE=3cm,△ADC的周长为9cm,则△ABC的周长是() A.10cm B.12cm C.15cm D.17cm 5.如图,AC=AD,BC=BD,则有() A.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B.CD垂直平分AB

C.AB垂直平分CD D.CD平分∠ACB 6.如图所示,已知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 A.40°B.70°C.30°D.50° 7.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5cm,△ABD的周长为18cm,则△ABC的周长为() A.23cm B.28cm C.13cm D.18cm 8.如图,在△ABC中,DE是边AC的垂直平分线,AE=5cm,△ABD的周长为26cm,则△ABC的周长为() A.32B.29C.38D.36 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连接EF交AD于G.下列结论: ①AD垂直平分EF;②EF垂直平分AD;③AD平分∠EDF;④当∠BAC为60°时,AG=3DG,其中不 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A.1B.2C.3D.4 10.如图,在△ABC中,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D,交BC于E,已知AB=3、AC=5、BC=7.那么△ABD 的周长为()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达标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35分) 1.下列四组数均为线段的长度,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B.3,5,7C.3,4,5D.4,6,8 2.如图,Rt△ABC中,∠C=90°,AD是∠BAC的角平分线,若BC=10cm,BD=6cm,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A.6cm B.5cm C.4cm D.3cm 3.如图,在△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C=10,AC=14,则△BCD的周长为() A.14B.24C.10D.26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2,3),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AOP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共有()个 A.6B.7C.8D.9 5.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C上一点,将△ABD沿线段BD翻折,使得点A落在A'处,若∠A'BC=28°,则∠CBD=()

A.15°B.16°C.18°D.20° 6.如图,在△ABC中,∠C=90°,AB=2BC,BD平分∠ABC,BD=2,则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点C到直线BD的距离为1B.点D到直线AB的距离为1 C.点A到直线BD的距离为D.点B到直线AC的距离为 7.如图,△ABC中,∠ABC、∠FCA的角平分线BP、CP交于点P,延长BA、BC,PM⊥BE于M,PN⊥BF于N,则下列结论:①AP平分∠EAC;②∠ABC+2∠APC=180°; ③∠BAC=2∠BPC;④S△P AC=S△MAP+S△NCP.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35分) 8.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8c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第三边长为cm. 9.如图,在△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为. 10.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点作DE∥BC,分别交AB、AC于D、F,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如图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三点均在格点上,结论错误的是( ) A .AB=25 B .∠BAC=90° C .ABC S 10= D .点A 到直线BC 的 距离是2 2.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将BCD △连续翻折两次,C 点的对应点E 点落在边AB 上,B 点的对应点F 点恰好落在边AC 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18,2A AD BD ∠=︒= B .18,A AD B C B D ∠=︒=+ C .20,2A AD BD ∠=︒= D .20,A AD BC BD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不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不相等; ②三角形两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③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有1个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⑤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有1个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 )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无理数包含正无理数、零和负无理数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为n 2﹣1和2n ,则斜边长为n 2+1;

(4)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2,底边上的高为4,则腰长为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垂足为D ,若∠A =30°,BD =1,则AD 的 长为( ) A .3 B .2 C .3 D .23 6.如图,ABC 中,D 、E 为线段BE 上两点,且AC DC =,BA BE =,若52DAE BAC ∠=∠,则DAE ∠的度数为( ) A .40︒ B .45︒ C .50︒ D .60︒ 7.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2,3,4 C .4,5,6 D .()5,12,130a a a a > 8.如图,在ABC 中,90BAC ∠=︒,AD 是高,BE 是中线,CF 是角平分线,CF 交AD 于G ,交BE 于H .下列结论:①BE BCE S S =△A △;②2BAG ACF ∠=∠;③AFG AGF ∠=∠;④BH CH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如图,ABC 中,BAC 60∠=︒,BAC ∠的平分线AD 与边BC 的垂直平分线MD 相交于点D ,D 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D F AC ⊥于点F ,现有下列结论:①DE DF =;②DE DF AD +=;③DM 平分ADF ∠;④2AB AC AE +=.其中正确的有( )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 1.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AC BC ∠=︒≠.点P 是直角边所在直线上一点,若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的个数最多为( ) A .3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2.已知点P 是ABC 内一点,且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则P 点叫ABC 的费马点(Fermat point ).已经证明:在三个内角均小于120︒的ABC 中,当120APB APC BPC 时,P 就是ABC 的费马点.若点P 是腰长为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DEF 的费马点,则PD PE PF ++=( ) A .6 B .33+ C .63 D .9 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3,2),点P (m ,0),若△POA 是等腰三角形,则m 可取的值最多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 ,b ,且a ,b 满足3a -+|b ﹣4|=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7 B .10 C .11 D .10或11 5.如图,在ABC ∆中,AB AC =,120BAC ∠=︒,AD 是ABC ∆的中线,且6AD =,A E 是BAD ∠的角平分线,//D F AB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6.如图,在Rt ABC △中,CA CB =,D 为斜边AB 的中点,Rt EDF ∠在ABC 内绕点D 转动,分别交边AC ,BC 于点E ,F (点E 不与点A ,C 重合),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①45DEF ︒∠=;②222BF AE EF ;③2CD EF CD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 )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无理数包含正无理数、零和负无理数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为n 2﹣1和2n ,则斜边长为n 2+1; (4)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2,底边上的高为4,则腰长为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 和()n m n <,过锐角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 ) A .2220n mn m --= B .2220m mn n +-= C .2220m mn n --= D .2220m mn n -+= 9.如图,ACB △和DC 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ACB DCE ∠=∠=︒,点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CM 平分DCE ∠,连接BE .以下结论:①AD CE =; ②CM AE ⊥;③2AE BE CM =+;④//CM BE ,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如图,点B 是线段AC 上任意一点(点B 与点A ,C 不重合),分别以AB 、BC 为边在直线A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BCE ,AE 与BD 相交于点G 、CD 与BE 相交于点F ,AE 与CD 相交于点H ,连HB ,则下列结论:①AE CD =;②120AHC ∠=︒;③HB 平分AHC ∠;④CH EH BH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常考题)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 1.已知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OC ,以下四个结论:①AD =BE ;②△CPQ 是等边三角形;③AD ⊥BC ;④OC 平分∠AOE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如图,在ABC 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m 、(0,2)和(5,3),则当ABC 的周长最小时,m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3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不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不相等; ②三角形两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③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有1个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⑤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有1个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一腰上的高线长为4,则底边长是( ) A .3 B 20 C .320D 20805.如图,在Rt ABC △中,CA CB =,D 为斜边AB 的中点,Rt EDF ∠在ABC 内绕点D 转动,分别交边AC ,BC 于点 E , F (点E 不与点A ,C 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45DEF ︒∠=;②222BF AE EF ;③2CD EF CD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 ) (1)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无理数包含正无理数、零和负无理数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为n 2﹣1和2n ,则斜边长为n 2+1; (4)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2,底边上的高为4,则腰长为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如图,△ABC 和△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C =∠DAE =90°,BD ,CE 交于点F ,连接AF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D =CE B .BD ⊥CE C .AF 平分∠CA D D .∠AF E =45° 8.如图,过边长为3的等边ABC 的边AB 上一点P ,作PE AC ⊥于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PA CQ =时,连接PQ 交边AC 于点D ,则DE 的长为( ) A .13 B .12 C .32 D .2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BDC ∠=∠=︒,C ADB ∠=∠,点P 是BC 边上的一动点,连接DP ,若3AD =,则DP 的长不可能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