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筛查方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知识的10问10答

1.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的为0.1%。国内类似的统计数据不多,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其中的中、重度以上者0.05%。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月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呀呀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用传统的高危家庭登录管理的办法只能发现约50%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通过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2.听力筛查的历史和现状如何?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9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1990 年,在美国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资助下,罗得岛首先成立听力评价中心。其任务是系统评价用耳声发射法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可行性,开新生儿听力筛查之先。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议,在出生的最初3个月内应对每一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尽管当时对这一建议实施的可行性颇有争议,但是提出的所有适龄儿都要接受听力筛查的概念还是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1994 年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f infant Hearing,JCIH)发表声明,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听力障碍的婴儿,指出所有听力障碍的婴儿都应该在3个月前被发现,6个月前予以干预。此后,新生儿筛查在美国各州迅速推广,科罗拉多、夏威夷和德克萨斯三州报告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成本效益关系、转诊率和随访结果。1996年在美国国家卫生部妇幼卫生局的资助下,建立了Marion Downs国家婴儿听力中心(Marion Downs National Center for Infant Hearing,MDNH),其目的是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全美各州的推广和开展,以达到在2000年全美国出生的新生儿中有25%接受听力筛查的目标。至1997年,全美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总数已经从1990年的4个增加到127个,项目遍布于31个州。

欧共体国家在90年代后期开始联手进行多中心研究。结果指出,尽管欧共体国家体制各异,但每个国家对推广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均刻不容缓,以使得子孙后代在新世纪能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多的机遇。

3.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运用听觉生理测听方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常用的方法有耳声发射法和听觉诱发电位。

(1)耳声发射法

耳声发射是通常声波传入内耳的逆过程,即产生于耳蜗的声能经中耳结构再穿过鼓膜,进入耳蜗的外毛细胞,然后由外毛细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记录得到。耳声发射根据其有无外界声刺激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OAE)。后者按刺激的类型分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otoacoustic emission of distortion produce,DPOAE)和频率刺激耳声发射(stimulus-frequency otoacoustic emission,SFOAE)三种。

耳声发射与内耳功能密切有关,任何损害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因素使听力损害超过40dBHL 时,都能导致耳声发射明显减弱或消失。这是耳声发射作为听力筛查方法的理论基础。而且,耳声发射是一项无创伤性技术,操作简便,测试两耳仅需要10分钟,这也符合作为筛查性技术的条件。

由于几乎所有正常耳都能引出TEOAE和DPOAE,而S0AE只有在50-60%的正常耳能记录到。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实践中常用TEOAE和DPOAE。

TEOAE是通过放在外耳道中的微音器检测耳蜗对声音刺激所产生的声波.直接从总体上对耳蜗基底膜的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短声刺激〔Click〕诱发外毛细胞,使其发射出能量,这一刺激诱发出的能量主要是广谱、高频的能量。TEOAE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的耳声发射能量(dB);重复率(Reproducibility);各频率的耳声发射以及信噪之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dB))。判断是否通过TEOAE耳声发射主要观察两个指标:总的耳声发射能量大于或等于噪声3dB;重复率大于或等于50%。

DPOAE通过对不同频段基底膜功能评估的总和,来评价耳蜗总体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纯音刺激(其频率之比为1:1.2)诱发出不同频率外毛细胞的耳声发射能量,其频进范围为 250、 500、1000 、2000、3000、40O0Hz。判断是否通过DPOAE 耳声发射的指标为:各单个频率的通过为DPOAE大于等于噪音5dB;总的DPOAE 通过为6个频段中有4个通过。否则为需进一步复查。

研究表明,应用 DPOAE和 TEOAE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通常它们最终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但前者比后者显示了更好的频率特异性。因此,在围产期听力学中,DPOAE技术可以与TPOAE 技术一样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且前者可能对新生儿的听力进分频率评估。

(2)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也称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客观听力测定的又一种方法。它是短声(Click)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的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通过测量波形、波幅和潜伏期,分析脑干的功能和听力受损的程度。和耳声发射法相比ABR不但能反映听力有无损害,而且可反映听力受损的程度。但操作相对繁琐,每例测定时间需40分钟左右,因此作为筛查方法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发展了快速筛查ABR的方法(即设置在35dB为界,通过或者没有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操作繁琐的弊端。

4.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如何?

判定筛查方法是否可靠的指标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性是指尽可能将有问题的对象都筛查出来的能力;而特异性是指尽可能使没有问题的对象都能通过筛查试验的能力。筛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越高,则越接近理想状态。

Lutman等研究了TEOAE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敏感度,发现比例为80%左右。据研究者分析,不能筛查出所有阳性对象的原因是,TEOAE在筛查的时间段内不能正确反映听力的状况;对TEOAE 测定结果的理解不正确;被筛查对象在测定时的听力确实是正常的,其听力损害可能是后来才发生的。与此同时,Mason还用ABR进行一项类似的研究,发现单侧和双侧的敏感度分别是90%和82%;单侧和双侧的特异度分别是93%和98%。Jocobson等报道的筛查性AB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达100%和96%。作为筛查性工具,无论是TEOAE还是ABR,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已毋容置疑。但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正常并不能排除听力异常,更何况有部分婴儿可能因为一些后天性和继发性的原因而在后来导致听力障碍。

5.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效性评价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可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

一项回顾性研究对120名听力障碍儿童进行了4年的随访,这些儿童的听力损害从轻度至极重度不等。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或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程度。听力损害发生在语言学习期以后的病例,其语言发育程度最好。这一结果也为Strong等的回顾性研究所证实。

前瞻性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 Colorado进行的研究。 Yoshinaga-Itano等随访了15O 例不同程度、不同年龄被发现的听力障碍儿童。研究对象的年龄在12-36个月,其中约有50%

的听力障碍在6月龄前被发现。在随访期间,以适当的发育和语言量表对所有对象的发育和语言能力进行评价。

6.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虽没有统一的技术路线,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各自情况的方案。但一般不应偏离以下的框架。

7.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

罗得岛的研究筛查了1546名正常新生儿和304例从NICU出院的新生儿,总共发现6例新生儿有双侧重度听力障碍,4例新生儿有单侧极重度和重度听力障碍,1例单侧中度听力障碍。双侧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3.24‰;单侧和双侧中、重度听力障碍发生率为5.95‰。在正常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29‰;在NICU出院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3.16‰。在后来的报道中,筛查的新生儿总数为4253名,其中3658名正常新生儿,595例从NICU出院的新生儿,两组合计单侧和双侧中、重度听力障碍发生应为5.90‰。

科罗拉多的研究进行于1993–1995年,在22家医院用筛查性ABR筛查了21000名新生儿。有1500名(7%)新生儿没有通过初次筛查,其中的147例后来证实系听力障碍。新生儿单侧和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4‰。在后续报道中,研究范围扩大到26 家医院,研究对象为41796名

新生儿,有2709名新生儿没有通过初次筛查,其中的1296名新生儿完成了诊断性随访,最终发现94例系听力障碍。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

夏威夷的研究在1家医院内进行,用筛查性ABR的方法共筛查5年内出生的 10372名新生儿。415名新生儿未能通过初次筛查,其中的15名新生儿后来证实为听力障碍。15例听力障碍中, 3例属轻度, 8例属中度,2例属重度,2例极重度。15例听力障碍中,7名系NICU出院病人,其听力受损程度均在中度以上。正常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9‰,而NICU出院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5‰。

Lutman等在英国的8家医院研究了7500名NICU和具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218例未能通过首次筛查,其中47例证实有双侧听力障碍。

例如,上海市自2002年3月开始在全市19个区县按照卫生局统一要求同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所有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幼儿均被转诊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进行确诊并干预。2002年底,全市共筛查了56191例新生儿,初筛率为83.35%。初次筛查有7040名新生儿没有通过,初筛阳性率12.53%。4500人参加了42天复筛,复筛率63.92%。其中468人没有通过复筛,复筛阳性率10.40%。2003年初筛率继续上升,全年共筛查82662人,筛查率93.93%,比2002年高出10.58个百分点。9435名新生儿没有通过初筛,初筛阳性率11.41%。参加复筛人数为5988人,复筛率63.47%。801个孩子没有通过复筛,复筛阳性率13.38%。2006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筛查新生儿5328人,711人单耳或双耳听力未达标,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达12%-18%。

不难看出,各国各研究所报道的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有所差异。据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于:(1)筛查对象不一。有些研究以正常新生儿作为筛查对象,有些以NICU出院新生儿和其他高危儿童作为筛查对象,有些兼而有之。(2)听力障碍的定义不一。有些研究所谓的听力障碍仅包括双侧听力障碍,而有些则包括单侧听力障碍;有些研究所谓的听力障碍仅包括中重度以上的听力障碍,而有些也包括轻度听力障碍;有些研究仅指感觉神经性听力障碍,而有些也包括传导性听力障碍。

8.听力障碍对语言和智商的影响如何?

听力障碍在6月龄前被发现者语言理解商(receptive language quotient)和语合表达商(expressive language quotient)明显高于6个月后被发现者,得分差值达20 分,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与后来语言发育水平的关系不受性别、是否伴随其他畸形、社会经济状况(SES)等的影响。

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在6月龄前被发现,且患儿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干预后。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

早期发现的轻度听力损害患儿和早期发现的极重度听力损害患儿相比,语言发育水平没有显著差别。

另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类似前瞻性研究将对象分为3组。第一组5例系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者,但在6月龄前被发现,并得到干预。第二组是听力正常的对照组。第三组12名也系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者,但在2岁以后才被发现。研究结果是:第一组儿童的语言发育能力接近正常水平(第二组)。第三组的语言发育能力明显落后于第一组和第二组。这一研究再次证明了,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是预防听力损害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唯一重要因素。

9.湖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怎样开展?

为了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今年初,湖北省卫生厅基妇处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通知》,根据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制定了《湖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实施方案》,全省于3月3日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按照《湖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省卫生厅将于3月份成立省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技术指导组;3月3日举行了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各市(州)卫生局对本辖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和诊断机构进行考核认定,并于3月底上报省卫生厅备案;4-5月份举办全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班;6-7月份省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各地听力诊断机构进行论证评估。到2007年12月,每个县(市、区)至少要有一所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每个市(州)至少要有一所新生儿听力诊断机构,使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提高儿童健康素质。

湖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已经成立,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培训及第三方监督评估;参与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对各筛查机构和诊断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并就相应工作提出干预措施和政策建议。

湖北省卫生厅已批复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筹建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

10.丹麦奥迪康OtoRead-OAE新生儿听力筛查仪

丹麦奥迪康成立于1904年,并全身心致力于听力关怀事业一个世纪的丹麦奥迪康是全球久负盛名的研发、生产高品质听力设备的专业集团,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产品涵盖整个听力学领域的专业集团。产品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设备、听力诊断仪器、各类助听器、调频培训系统、听力辅助产品等。

丹麦奥迪康听力集团在科研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其旗下最大的听力研究中心坐落在丹麦哥本哈根的艾瑞克斯姆堡,中心拥有全球唯一的、展品最全的听力设备博物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听力学图书馆和一个最先进、最大规模的听力学研究实验室。同时丹麦奥迪康也是唯一拥有自主设计集成电路生产公司的听力集团,也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家应用机器人实现助听器全自动生产的公司,另外丹麦奥迪康听力设备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纯进口产品。

如同瑞士手表最著名,提到听力设备当之无愧数丹麦的最好!丹麦奥迪康听力设备百分百源自丹麦纯进口,品牌卓越,性能非凡!奥迪康关心的是人而不仅仅是人的耳朵,奥迪康还提供全新的听力解决方案,其宗旨是帮助您更好的享受生活,为您带来真正的聆听享受。全球超过数百

万的用户及听力专家公认:“奥迪康是听力领域当之无愧的领航者,并彻底改善听力损失人士的生活质量!”

为配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经国内外广泛调研优化筛选,广州优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特向您推荐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主导设备“丹麦奥迪康OtoRead-OA E听力筛查仪”。该听力筛查仪具有以下特点:

▲丹麦原装进口,价格合理。是目前国际上同类产品中最新、最灵敏、最准确的听力筛查设备。

▲该仪器用于从新生儿到成人的客观听力筛查测试。

▲灵活的多种测试组合模式,可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TEOAE(瞬态声刺激耳声发射)、DPOA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其他临床更宽频率测试。

▲具有独特的防噪抗干扰测试能力。在一般噪音环境下均能正常工作,不需建隔音室和特殊房间。

▲设计轻巧(仅300克)、便于携带(配有精美便携包)、操作简单,一个医生便可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仪器自动校准,测试速度极短:TEOAE和DPOAE典型值7秒。

▲仪器上有4个操作键,显示统计波形、测试进程、TEOAE、DPOAE水平、噪音水平。

▲具有数据接口,可与计算机连接,并可打印、显示和储存数据。

▲大屏幕LCD液晶显示器,可控背光。

▲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注册证。

▲具有国际质量保证。获得国际质量及安全标准认证书、CE欧盟质量认证文件。

▲丹麦奥迪康维修服务本地化。

▲特别适用于妇幼保健院(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丹麦奥迪康----因为专业所以值得信赖!!

丹麦奥迪康中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719211110.html,

丹麦奥迪康英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719211110.html,

新生儿听力筛查

郭梦和(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广州 510282)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出生常见的功能缺陷之一。国外资料报道,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1-3‰,双侧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2‰,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4‰。在我国,听力言语残疾居五类残疾之首,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人2057万,0-7岁的聋哑儿童约74万,且以每年约2-4万新发生的聋儿递增,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其中双侧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6‰。由于2-3岁是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而严重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将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认知和情感的发育,如此高的发生率和巨大的发病群体不但影响个人和家庭,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为了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并及时干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一、发展概况

1970年美国成立了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f Infant Hearing, JCIH),专门讨论新生儿听力检查方面的问题,并发表声明呼吁尽早确认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JCIH于1972年列举了5条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提出了高危因素登记(High Risk Register, HRR)听力筛查的观点,后经过多次补充,至1990年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共达10条,还建议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其出院前进行,最迟不晚于3个月,初步奠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表题为《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的声明,提出所有适龄儿都要接受听力筛查,

同时强调全面的干预和处理的必要性,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由高危因素登记向全面普查转变的里程碑

-。此后,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在美国纽约州、罗得岛等多个州迅速开展,大量研究证实了通过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和聋儿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自2000年春季起,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法律支持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JCIH在2000年形势报告《早期听力检测干预的原则和指导方针》中确定了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UNHS)的内涵,同时该报告还具体提出了对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确诊和干预措施,基本确立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原则和标准。

欧洲国家在90年代后期开始联手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多中心研究,并日趋成熟。1998年意大利米兰欧洲耳鼻咽喉科协会、儿科协会、聋儿康复协会联合发表声明,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机、方法、监测以及干预措施均提出了详细的指南。

我国卫生部在2001年《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发现、早干预”的口号,指出实施早期干预工作对于防聋治聋的积极意义。国内近年来已有不少单位开始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进行系统的研究,但开展筛查的范围十分有限,同时所采用的方法尚无严格统一的规范和质量控制。

二、筛查方法:

(一)、行为观察测听(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 BOA)

行为观察测听是以人出生后先天固有的对声响能作出一定反应的特性为基础,观察受试儿与声刺激一致的反射性行为反应,即非条件反射听力检查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不易建立听觉条件反射的4-6个月以下的婴儿。试验应在安静环境或隔音室进行,常用的方法有声响反应测试、童床动感图(cribogram)及新生儿听觉反应摇篮(neonatal auditory response cradle)等。测试信号选择复合声较纯音更有效,同时测试时应避免视觉或触觉的介入,此外测试者应排除主观偏见。有研究显示BOA 特异度可达87.5-93.2%,灵敏度最高达62.5%。BOA几乎可检出全部有较明显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假阳性率极低,且不受仪器条件限制,可在婴幼儿言语发育前检出听力损失。但需要较高的声刺激才有较明确的反应,对轻度听力损失敏感性差,且受环境、婴儿状态以及观察者判断偏倚等因素影响,对发育迟缓的婴幼儿检查困难,故只能大致评估被测婴儿的听力状况。同时测试需要一套适当的方法和训练有素的测听人员及规范化的场地,对人力和物力耗费较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JCIH)均不推荐行为观察测听作为一线方法用于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二)、听觉生理测听

JCIH在2000年形势报告《早期听力检测干预的原则和指导方针》中强调必须运用客观的听觉生理测听方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常用的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这两种技术是无损伤性的生理活动记录技术,而这些生理活动构成正常听功能的机制,并且在新生儿亦是容易被记录到的,同时耳声发射(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两种生理活动量度与外周听敏度的等级呈高度相关。

1.耳声发射法(otoacoustic emission , OAE)

耳声发射产生于耳蜗外毛细胞的主动机械活动经中耳传声结构在外耳道记录得到,最早由英国人Kemp于1978年发现(地震研究)。

耳声发射的理论基础:

(1)耳蜗的双向换能器

(2)耳蜗的非线性特性

(3)基底膜的逆行行波特性

(4)外毛细胞的主动机械能动性

耳声发射据其有无外界声刺激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OAE)。后者按刺激的类型分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ustic emission,DPOAE)和频率刺激耳声发射(stimulus frequency otoacustic emission,SFOAE)三种。

耳声发射与内耳听觉功能密切相关,任何损害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因素使听力损害超过40dBHL 时,都能导致耳声发射明显减弱或消失,这是耳声发射用于检查感音性听损伤(即蜗性听损伤)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耳声发射是声波传入内耳的逆向过程,故对于耳蜗正常的传导性听损伤耳声发射

也可能出现异常。耳声发射是一项无创伤性技术,操件简便,完成两耳测试仅需10分钟左右,这也符合作为筛查性技术的条件。新生儿听力筛查常用TEOAE和DPOAE。

TEOAE是耳蜗受到外界短暂脉冲声刺激后经过一定潜伏期、以一定形式释放出的声频能量,通过放在外耳道中的微音器收集并检测到,从总体上对耳蜗基底膜的功能进行评价。TEOAE可在相对安静的房间内进行,环境噪声强度小于40dB(A)即可,一般主张在新生儿出生3天后检查,多选择新生儿进食后入睡或安静时进行。常采用60dBSPL短声刺激(Click),诱发外毛细胞使其发射出能量,这一刺激诱发出的能量主要是广谱、高频的能量。TEOAE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的耳声发射反应能量(Response ,dBSPL)、重复率(Reproducibility)、各分析频率的耳声发射反应能量以及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Lutman等研究表明TEOAE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敏感度在80%左右。

DPOAE是指当耳蜗受到一个以上频率的声音刺激时,由于其主动机制的非线性活动特点,将产生各种形式的畸变,因此在其释放返回到外耳道的耳声发射中含有刺激声频率之外的其他畸变频率。DPOAE通过对不同频段基底膜功能评估的总和来评价耳蜗总体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两个有一定频比关

系的连续纯音(一般其频率之比f

1:f

2

=1.1~1.5)诱发出不同频率外毛细胞的耳声发射能量。DPOAE

出现于与刺激频率f

1和f

2

有关的固定频率上(如2f

1

-f

2

或f

2

-f

1

等),在频谱上表现为纯音样的窄带

谱峰。观察指标为各反应频率DPOAE的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一般认为,TEOAE与DP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通常它们最终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但DPOAE 有较好的频率特异性。由于耳声发射(OAE)通过耳蜗外毛细胞产生,所以OAE不能检查出神经(第Ⅷ对颅神经及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异常,具有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或者神经传导异常(neural conduction disorder)而未合并感音性听功能障碍的婴幼儿采用OAE方法将不能被检查出来。

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优点:

(1)生后即可测到,生后3天检出率可达到90%;

(2)省时,一般10分钟以内可以测完;

(3)方便,仪器可携带性,不需要屏蔽。

耳声发射的局限性:

(1)只能反映耳蜗的情况,不能反映整个听觉系统的完整性;

(2)易受到外耳道胎脂、中耳腔羊水的影响,以及中耳、鼓膜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3)过强刺激造成伪迹,造成假阴性;

(4)不能作为阈值。

2.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听性脑干反应(ABR)是声刺激引起听神经和脑干各级神经核的电反应,能表达出耳蜗、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活动,上世纪70年代即应用于临床听力检查,是一种客观的听力测定方法。一般采用短声(Click)刺激,从头皮电极上记录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通过测量波形、波幅和潜伏

期分析脑干的功能和听力受损的程度。使用这种技术作为听性反应阈值的量度时,短声诱发的ABR在1000至4000 Hz频率范围的听敏度呈高度相关,一般以能引出可重复的波Ⅴ的最小声压级作为ABR

的阈值。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标准一般为ABR阈值≤35 dBnHL。当不存在外周(如中耳或耳蜗)听损伤的情况下,ABR能检查出听神经病和神经传导异常。

ABR的原理:

(1)有关的电生理学基本概念

l 神经生物电的来源:膜电位、离子学说、动作电位

l 容积导体

l 计算机叠加平均原理:同步信号,信噪比= N·A/B

(2)仪器设备和测试条件:

l 隔声屏蔽室:空气隔声40dB,二层砖,中间隔开10-15cm。环境噪声<28dB(A);

l 屏蔽用紫铜网-隔开高频;白铁皮-隔开低频;

l 声刺激:短声、短音、短纯音、Logon等。声衰减器输出:SPL、HL。

(3)滤波器设置:

高通80~100Hz 低通 1500~3000Hz

叠加平均次数:ABR 1000~2000次

(4) ABR及各波的来源

我们的数据(20例平均值):

l Ⅰ波:听神经动作电位 1.58ms

l Ⅱ波:耳蜗核 2.74ms

l Ⅲ波:上橄榄核 3.78ms

l Ⅳ波:外侧丘系 4.98ms

l Ⅴ波:下丘 5.63ms

l Ⅵ波:内膝状体 7.2ms

l Ⅶ波:听放射 8.62ms

ABR各波潜伏期

40正常耳短声诱发的ABR各波平均潜伏期(ms)

波别75dB 65dB 55dB 45dB 35dB 25dB 15dB

Ⅰ 1.74 1.90 2.14 2.47 2.83

Ⅱ 2.75 2.92 3.12 3.37

Ⅲ 3.82 3.94 4.15 4.54 5.0 5.42 5.71

Ⅳ 5.0 5.18 5.23 5.37

Ⅴ 5.64 5.76 5.95 6.29 6.70 7.19 7.75

Ⅵ7.16 7.36 7.57 7.95 8.45 8.875 9.45

Ⅶ8.75 8.98 9.40 9.71 10.35

波间期:

l Ⅰ~Ⅴ波间期>4.5ms为异常;

l 双耳Ⅰ~Ⅴ波间期差的临床意义较大,>0.4ms为异常。

记录ABR的电极设置:

l 皮肤处理:使皮肤交流阻抗<5KΩ;

l 记录电极:前额正中发际下;

l 参考电极:同侧耳垂;

l 接地电极:对侧颞部或对侧耳垂。

(5) ABR的临床应用

1、客观听阈测定:用于婴幼儿及不合作的成人的客观测听、鉴别语言障碍原因、鉴别

器质性或功能性聋;

2、中枢病变的诊断:听神经瘤、脑干病变、脑干肿瘤、多发性硬化、肝豆状核变性、

脑出血、脑白质营养不良、脑外伤、判断脑细胞死亡程度、昏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3、鉴别耳聋病变部位:

a) 传导性聋:Ⅴ波反应阈提高但阈值处潜伏期在正常范围;

b) 有重振现象的耳聋,如梅尼埃病:Ⅴ波反应阈提高,但在阈上20dB

以内的声刺激下,潜伏期缩短,并达到正常值。

不同的声刺激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

(6) ABR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优点:

l 能同时反映从耳蜗到听觉脑干中枢的整体情况;

l 具有可靠的阈值;

l 可以观察到新生儿听觉通路的发育情况。

(7) ABR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局限性:

l 在刚出生的新生儿阳性率较低,一般到3个月以后听觉系统发育比较成熟;

l 耗时较长,40分钟以上;

l 缺乏频率特性,不能发现低频听力损失,因此作为筛查方法有局限性;

l 需在有屏蔽设备的隔声室内,要求婴儿安静或睡眠状态。

3.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

由于常规ABR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如上述的诸多不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常规ABR的基础上

发展出了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AABR采用35dBnHL的短声刺激,频谱范围700/750~5000Hz,刺激声相位交替,应用模板吻合检测算法从EEG中提取ABR的波V,将获得的波形与模板进行统计比较得到概率比(LR),产生结果“通过”或“不通过”。Stewart等的研究报道AABR用于婴儿听力普查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5-99.7%。和常规ABR相比,AABR无需专职的听力学家监督或解释结果,并且为便携式、非侵入性检查,对环境要求不高,平均检测时间少;同时对本底噪声和肌源性活动有伪迹剔除系统,还对中耳渗出和外耳道碎屑的影响非常小,因此AABR是一种非常准确、快捷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但AABR对于低频或非常高频的听力损失不敏感,对于听神经病需联合应用ABR和OAE。

三、筛查策略:

(一)社区健康调查

社区健康调查最初于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实施,由健康保健人员到婴儿家里进行筛查,给予一定的声刺激,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费时且假阳性率较高,这一方法逐渐被淘汰。近来有研究者对耳声发射初查结果阳性而复查结果阴性的婴儿进行社区跟踪调查,用来评价其听觉及言语发育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社区调查,问卷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问卷法是通过问询表,向家长了解婴儿对日常各种不同种类和强度声音的反应来进行一线听力筛查的方法。该方法无需特殊设备,只需问卷设计科学、合理,便于理解和填写,若能对家长进行认真培训,就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该方法较为粗糙,但在无条件开展客观测听的地区,仍不失为一种经济、实惠和有效的策略。

(二)高危因素登记听力筛查

JCIH2000年形势报告已不再推荐高危因素登记(High Risk Register,HRR)作为听力筛查的策略,因为HRR仅能筛查出大约50%的听损伤婴幼儿,但该报告也指出HRR对于那些因资金来源限制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HS)程序发展的地区可能还是有意义的。同时,因为出生时听力正常的新生儿尚不能排除迟发性或获得性听损伤,HRR对于识别需用进行连续听力学/医学监测和观察的婴幼儿有帮助。

JCIH在2000年形势报告中对1994年公布的危险指标进行了修改,包括:

(a)一种需要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48小时或长于48小时的疾病或状态;

(b)与已知合并感音神经性和/或传导性听损伤综合征相关的症征或其他发现;

(c)儿童期永久性的感音神经性听损伤的家族史;

(d)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和外耳道的形态异常;

(e)孕母子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风疹。

HRR要求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必须在听力学家的监督下行听力筛查,一般在出生后出院前进入筛查,最迟不晚于3个月。对于筛查未获通过的新生儿应及时复查并进行听力学和医学评价,以及长期随访和听损伤确诊。

(三)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JCIH 2000年形势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的内涵:所有婴幼儿都要接受使用生理学测试方法的听力筛查;接受常规护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进入听力筛查程序;在其他场所出生(包括家庭出生)的新生儿,亦要在出生后1个月内进入或转交给听力中心进行听力筛查;所有重症护理的新生儿或婴幼儿,出院前要进入听力筛查。该报告同时指出:所有未通过出生后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或再筛查)的婴幼儿,要在3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医学评价,从而确定听损伤的诊断;凡属具有永久性听损伤(诊断)的婴幼儿都要在6个月内接受多项跨学科的干预性服务;凡是已通过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但具有听觉障碍和(或)言语和语言发育延迟危险指标的婴幼儿,都要接受连续的听力学和医学观察,以及交往技能发育的监测;另外,具有迟发性、进行性或者波动性听损伤相关指标的婴幼儿,以及神经听觉传导障碍和/或脑干听觉通路功能异常的婴幼儿亦应当接受监测。

JCIH对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程序确定了目标性听损伤(targeted hearing loss),即:永久性双侧或单侧的,感音性或传导性的听损伤,在言语频率识别区(一般500至4000Hz)内,其听损伤程度平均30~40dB或高于这一数值。指出必须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去检查并识别出全部具有目标性听损伤的新生儿和婴幼儿,推荐耳声发射(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两项技术用于UNHS。

关于UNHS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医疗单位报道的不尽相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推荐联合应用OAE与ABR。我国也有不少单位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积累了相关数据和实践经验。

婴幼儿筛查方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知识的10问10答 1.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的为0.1%。国内类似的统计数据不多,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其中的中、重度以上者0.05%。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月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呀呀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用传统的高危家庭登录管理的办法只能发现约50%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通过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2.听力筛查的历史和现状如何?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9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1990 年,在美国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的资助下,罗得岛首先成立听力评价中心。其任务是系统评价用耳声发射法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可行性,开新生儿听力筛查之先。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议,在出生的最初3个月内应对每一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尽管当时对这一建议实施的可行性颇有争议,但是提出的所有适龄儿都要接受听力筛查的概念还是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1994 年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f infant Hearing,JCIH)发表声明,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听力障碍的婴儿,指出所有听力障碍的婴儿都应该在3个月前被发现,6个月前予以干预。此后,新生儿筛查在美国各州迅速推广,科罗拉多、夏威夷和德克萨斯三州报告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成本效益关系、转诊率和随访结果。1996年在美国国家卫生部妇幼卫生局的资助下,建立了Marion Downs国家婴儿听力中心(Marion Downs National Center for Infant Hearing,MDNH),其目的是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全美各州的推广和开展,以达到在2000年全美国出生的新生儿中有25%接受听力筛查的目标。至1997年,全美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总数已经从1990年的4个增加到127个,项目遍布于31个州。

三月儿保检查项目

三月儿保检查项目 三月儿保是指婴儿出生后满3个月时进行的一次健康检查。这次检查是对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的综合评估,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下面将介绍三月儿保检查的具体项目和注意事项。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儿保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重和身长测量:医生会测量宝宝的体重和身长,并记录下来。体重增长和身长发育是评估婴儿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2. 头围测量:医生会使用一个软尺测量宝宝的头围。头围的测量可以反映婴儿的脑部发育情况。 3. 皮肤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宝宝的皮肤,检查是否有湿疹、红疹等皮肤问题。 4. 外生殖器检查:对男婴来说,医生会检查阴茎和睾丸的发育情况;对女婴来说,医生会检查外阴的发育情况。 二、发育评估 发育评估是判断婴儿是否按照正常的生长发育轨迹进行的重要步骤。医生会通过观察宝宝的动作、反应和语言发展情况等来评估宝宝的发育情况。 1. 社交性行为:医生会观察宝宝对人的反应,包括是否能保持眼神

接触、是否有社交性的微笑等。 2. 运动发展:医生会观察宝宝的运动能力,包括是否能翻身、抬头、伸手等。 3. 语言发展:医生会观察宝宝的语言能力,包括是否能发出声音、模仿音节等。 三、听力筛查 婴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和干预听力问题的重要手段。医生会使用特殊的设备对宝宝的听力进行筛查。 1. 耳廓反射:医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仪器,通过声音刺激观察宝宝的耳廓反射情况。 2. 听觉诱发电位:医生会在宝宝的头部贴上电极,通过播放声音来观察宝宝的听觉反应。 四、心肺听诊 心肺听诊是检查宝宝心脏和肺部功能的重要手段。医生会使用听诊器来听宝宝的心跳声和呼吸声。 1. 心脏听诊:医生会在宝宝的胸部不同位置使用听诊器,以检查心脏有无异常杂音。 2. 肺部听诊:医生会在宝宝的背部不同位置使用听诊器,以检查肺

新生儿筛查实施方案

新生儿筛查实施方案 引言: 新生儿筛查是一项旨在早期发现潜在疾病或疾病风险的检查程序。通过筛查,医生可以及早诊断和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可能导致终身残疾或死亡的疾病。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筛查的实施方案,包括目的、方法和操作流程。 一、目的: 新生儿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和治疗新生儿中的遗传性疾病。通过筛查,可以提前干预和治疗潜在的疾病,避免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新生儿筛查还可以为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教育,使父母了解潜在疾病的风险,以便他们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方法: 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新生儿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新生儿在出生后应按照计划接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

传染病。这些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结核疫苗、百白破疫苗等。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病的风险,保障其健康成长。 2. 健康检查 新生儿筛查包括对身体各个方面的检查,以确保婴儿的健康状况。医生会对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进行测量,并检查其皮肤、眼睛、耳朵、口腔和肛门等部位。此外,医生还会听婴儿的心跳,观察其吸奶和排便情况。通过健康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问题。 3. 基因筛查 基因筛查是新生儿筛查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检测婴儿遗传疾病的风险。通过采集婴儿的唾液或血液样本,医生可以对其基因组进行分析。目前,常见的基因筛查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基因筛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潜在的遗传疾病风险,并在需要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三、操作流程: 1. 预约和登记

父母在孕期或新生儿出生后应提前预约新生儿筛查。预约时需提供婴儿的基本信息和父母的联系方式,并了解筛查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医院会为父母登记婴儿的信息,并安排筛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2. 筛查项目的选择 根据婴儿的情况和家族病史,医生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选择适合的筛查项目。通常包括基因筛查、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 3. 采集样本和检测 在安排好的时间和地点,医生会采集婴儿的唾液或血液样本,并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通常在数天到数周内出具。 4. 结果解读和咨询 一旦检测结果出来,医生会与父母共同解读结果,并提供针对潜在问题的咨询和建议。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结论: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讲师:宛南鑫 一、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 二、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 1、苯丙酮尿症(PKU);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 3、6磷酸葡萄糖胱氢酶缺乏症(G6PD); 4、新生儿听力障碍。 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程序包括血片的采集、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全确诊治疗。 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阳性病全确诊治疗。 四、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 对社会:是一项减少婴幼儿死亡和儿童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举措。 对新生儿群体:是一项专项的保健技术服务。 对家庭:是一项家庭成员专项健康评价。 对新生儿个体:是一次非常必要的专项体检。 对提高人口素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五、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采血技术 1、采血目的:(1)筛查苯内酮尿症(PKU); (2)筛查甲状腺机能减症(CH);

(3)筛查6磷酸葡萄糖缺乏症(G6PD)。 2、发病机制: 分解苯丙氨酸羟化酶作用 (1)蛋白质酷氨酸多巴 苯丙酮酸苯乳酸黑色素多巴胺 (2)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功能不全致使甲状腺素分泌较少所致。 (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致。 3、血片采集的重要性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早重要的环节,血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检测结果,血片采集得不合格,就会出现假阴性或漏检或者假阴性,带来不必要的重复采血,同时带给监护人很大的精神负担。因为采血不合格而造成延误检测结果,影响及时治疗。 4、合格的血样标本应该是: (1)血斑值大于或等于8mm。 (2)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 (3)无污染、无损坏。 5、采血时所需材料 (1)标本卡(采血卡);(2)载血滤纸(S903号标本滤纸); (3)信息记录卡:记录新生儿筛查所需的基本信息;

儿童发育问题的早期筛查方法

儿童发育问题的早期筛查方法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然而,在儿童发育 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发育延迟或其他潜在的发育障碍。因此,早期筛查儿童发育问题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儿童发 育问题早期筛查方法。 一、发育里程碑评估 发育里程碑评估是一种常见的早期筛查儿童发育问题的方法。这种 评估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是否达到正常的发育里程碑来判断 其发育是否存在异常。发育里程碑包括运动发育、语言发育、认知发 育等各个方面。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观察或与儿童互动等方式进行。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另一种常用的早期筛查儿童发育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儿 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观察其外貌、姿势、行走姿态 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儿童是否存在发育问题。此外,还可以 进行运动功能测试、神经系统检查等进一步的评估。 三、发育问卷调查 发育问卷调查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通过向儿童的家长 或看护人提供问卷,了解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性格、社交能力 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初步了解儿童的发育情况。常用的发育问卷包括 爱迪尔斯顿发育筛查问卷、丹尼尔斯发育问卷等。

四、神经发育评估 神经发育评估是一种专业的早期筛查方法,常由儿科医生、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士进行。通过对儿童的运动、运动反应、姿势、平衡等进行评估,可以判断其神经发育的正常与否。这种评估通常需要一些专业工具和设备,如反射锤、测力计等。 五、专业诊断 对于早期筛查出有潜在发育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专业诊断非常重要。儿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来确定儿童是否存在发育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对儿童发育问题进行早期筛查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采用合适的早期筛查方法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家长、教育者和医疗机构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儿童发育问题早期筛查方法的认识和应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方案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进一步提高我县人口素质,对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根据《陕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管理办法》和《商洛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方案(试行)》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筛查项目 (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包括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 二、目标任务 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建立疾病儿童的规范随访体系和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筛查机构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具备《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规定条件,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新生儿遗产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工作。 四、筛查对象 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筛查机构应对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遗传代谢病筛查。 无筛查条件的助产机构应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建议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进行筛查。 五、工作内容 (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主要包括知情告知、采血、 -18-

血样收集、疑似阳性患儿召回治疗和随访4部分。 1、知情告知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应当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对新生儿采血前,各助产机构项目执行人员对在本单位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监护人要做到100%的知情告知,及时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条件、方式、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方可对婴儿进行血样标本的采集。 2、采血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由助产机构承担,助产机构采血应当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充分哺乳后,按照卫生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血,制成血样标本,并做好血片登记和资料保存等工作。 3、血样收集 各级助产机构采集到的血样标本,在冰箱4℃以下保存,每周二送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心,由县新生儿筛查管理办公室统一集中保存登记,每周三送商洛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立即退回,并要求及时重新采集上报。 4、治疗随访 县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在接到市妇幼保健院筛查中心疑似阳性患儿电话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新生儿的监护人,督促其在收到通知后2-7日之内携婴儿到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复诊。市级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在复查采血后出具阳性诊断电话报告时,县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督促其监护人携婴儿到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确诊,并对筛查已确诊的阳性患儿定期进行跟踪随访,做好每位患儿治疗和随访资料的建档保存工作。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包括知情告知、听力测试、复筛阳性患儿转诊治疗和随访3部分。 1、知情告知 -18-

aabr 筛查条件

aabr 筛查条件 AABR筛查条件 引言: AABR(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是一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通过测量婴儿的听觉反应来判断其听力功能是否正常。本文将介绍AABR筛查条件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了解该筛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AABR筛查条件的定义 AABR筛查条件是指进行AABR听力筛查时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筛查设备、测试环境和测试对象等方面的要求。 1. 筛查设备: AABR筛查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音频发生器、电极和计算机等。音频发生器用于产生声音刺激,电极用于测量婴儿的听觉反应,计算机用于分析和记录数据。 2. 测试环境: AABR筛查需要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室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同时,测试室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适宜,以保证测试对象的舒适度。 3. 测试对象:

AABR筛查主要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一般为出生后48小时至6个月内的婴儿。测试对象应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因哭闹等因素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 二、AABR筛查条件的实施步骤 AABR筛查的实施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测试过程和结果评估等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要求。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AABR筛查之前,需要对筛查设备进行正确设置和校准,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同时,需要对测试环境进行检查,保证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2. 测试过程: (1)电极安装:将电极正确放置在测试对象的头部,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以获得准确的信号。 (2)刺激设置:根据测试对象的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如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等。 (3)刺激过程:通过音频发生器产生声音刺激,刺激的形式可以是声音脉冲或声音点击等。刺激时需要控制刺激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以获取可靠的测试结果。 (4)信号采集:测试过程中,电极将采集到婴儿的听觉反应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婴幼儿健康检查的方法

婴幼儿健康检查的方法 一、眼位检査 眼位检查的目的是要测知幼儿是否斜视。 斜视程度轻的为隐斜,程度重的为显斜。有些人认为只要幼儿视力正常,眼睛发生斜视问题不大,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斜视的幼儿不能双眼注视一个物体,如果同时用双眼看东四,就会发生视物成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斜视的眼睛经常处于抑制状态,日久天长便会形成弱视。因此, 应尽早对幼儿进行眼位检査 (-)角膜反光点检査法 幼儿背光而坐,检査者距其半米远,用手电灯光照射幼儿的两眼中间,让其双眼注视灯光,这时在幼儿的角膜上会出现反光点,仔细观察反光点的位宜,即可判断眼位是否正常。 如果反光点的位置在角膜中间,则为正位眼:若位于睡孔边缘,则为偏斜10〜15°C;位于睡孔缘与角膜缘之间,为偏斜25°C:位于角膜缘为偏斜45°C。 (二)两眼交替遮盖法 检査者与幼儿相向而坐,伸左手食指于幼儿眼前,手指的髙低位于小儿水平视线以内。让幼儿注视手指,与此同时,检查者以遮挡板或手掌遮盖幼儿的右眼,然后迅速遮盖左眼,在转遮左眼时, 要注意观察右眼眼球是否转动。 若右眼不动,则眼位正常;若右眼转动,可能为斜视。 然后用同样方法检査左眼。 二、视力检査 (-)视力检查的方法 不同年龄的儿童可选择不同方法或工具进行视力检查。 1. 3岁以下可采用客观观察法来判断视力。 3岁以下的孩子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有限,还不会配合医生检査视力,所以,常采用观察的方 法进行粗略检测。如下表:

2. 3〜5岁儿童因能配合大夫做一立的视力检查,因而可用儿童形象视力表或条栅视力卡来进行检査。 3. 5岁以上幼儿的检査方法比较多,可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儿童对数视力表、儿童图形视力表等检査视力。 (二)使用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 1. 检查前,要向幼儿讲解识別视标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如不能眯着眼看视标,不用被罩的眼偷看,在遮盖眼时不要用力压眼部,视图如果一时模糊,可休息1〜2分钟再检查等。 2. 远视力检查 令幼儿坐于距视力表5m处,头部正直,身体端正。先查右眼再查左眼。 检查者站于视力表一侧,用指点棒先指1.0行的视标,根据受检者的辨认情况适当地上移或下移。指点棒应点在每个视标的正下方0.5〜1.0cm处。每个视标的停留时间为3〜5秒钟,应将4个不同方向的视标(或各种图案的视标)都检查到。 如果受检眼能看淸1.0行的全部视标,则为正常视力,如果受检眼不足1.0,则为非正常视力。 3. 近视力检査 把近视力表放在幼儿眼前30cm处,如能看到1.0或1.0以上的视标,则为近视力正常。英他具体要求同远视力检查。 4. 注意事项 (1)视力表悬挂髙度应使1.0行视标与大多数受检者的眼同高。 (2)应在采光良好的房间内进行,最好能用人工照明的视力表箱(即在视力表的两旁装上20W 荧光灯各一支),照度要均匀,不耀眼。

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估方法

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估方法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家庭和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了解婴幼儿的发育状况 是父母和医生的重要任务,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宝宝的成长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估方法,帮助父母和医生更好地把握宝宝的健康发展。 一、婴幼儿生长曲线 婴幼儿生长曲线是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工具。常用的生长曲线包括身高、体重和头围的曲线。根据这些曲线,可以了解宝宝在同龄群体中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如果宝宝的生长曲线与同龄儿童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就需要进一步观察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干预。 二、测量身高体重 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是评估生长发育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测量身高可以使用身 高尺或儿童生长监测仪器,将宝宝的身高置于一个平坦的表面上,让宝宝站立或卧位,注意头部与脚部的对齐,然后用尺或仪器测量。测量体重可以用儿童体重秤,将宝宝放置在秤上,测得宝宝的体重。这些测量数据可以与婴幼儿生长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宝宝的生长状态是否正常。 三、发育评估量表 除了身高体重的测量,还有一些常用的发育评估量表。其中最常用的是丹佛发 育筛查量表。这个量表可以用来评估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包括语言、认知、运动和社会情绪行为等方面。通过与正常发育的婴幼儿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宝宝在不同方面的发育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水平。如果宝宝的发育水平与年龄相比存在差异,就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干预。 四、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对于宝宝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和发育 里程碑,发现一些异常迹象。例如,宝宝的运动能力是否与同龄儿童相符,宝宝的交流能力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宝宝存在某些异常,就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早期发现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宝宝的健康发展。 五、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稳定 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刺激,促进宝宝的身心发展。家长可以提供丰富的玩具和书籍,与宝宝互动,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等。此外,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注重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宝宝提供最佳的成长条件。 总结 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如生长曲线、测量身高体重、发育评估量 表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宝宝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家庭环境也对宝宝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注重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宝宝提供最佳的成长条件。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迎接美好的未来。

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

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了解其发育情况对于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士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以帮助家长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幼儿的发育进程。 一、运动发育评估 运动发育评估是对婴幼儿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检测与评估。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运动发育评估方法。 1. 爱杰尔量表(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s-ASQ) 爱杰尔量表是一项广泛应用于0至6岁儿童的评估工具,包含多个不同的领域,如通讯、粗大运动能力、细小运动能力、社交技能等。爱杰尔量表通过家长回答一系列关于孩子行为和技能的问题来进行评估。 2. 巴耶第儿童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 巴耶第儿童发育量表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婴幼儿发育评估工具,适用于1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该量表主要评估婴幼儿的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等能力。评分依据婴幼儿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的行为和能力水平。 二、认知发育评估

除了运动发育评估,认知发育评估也是了解婴幼儿发育情况的关键。以下是两个常用的认知发育评估方法。 1. 奥斯特巴德儿童发育量表(The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 奥斯特巴德儿童发育量表是一项普遍被使用的儿童认知发育评估工具,适用于0至6岁儿童。该量表包括社交能力、精细运动、大运动 和语言等四个领域的评估。 2. 格里菲斯发育量表(Griffiths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格里菲斯发育量表是一种可用于0至8岁儿童的评估工具,用于测 量儿童的认知和精细动作等发育领域。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在不同任 务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发育水平。 三、语言和沟通发育评估 语言和沟通发育评估对于婴幼儿的发育监测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两 个主要的评估方法。 1. 麦克阿瑟语言发展测验(MacArthur-Bates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ies) 麦克阿瑟语言发展测验是一种常用的婴幼儿语言发展评估工具,适 用于6个月至3岁儿童。该测验通过评估和记录儿童的语言和交流行为,来了解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 2. 符号-声音关联测验(Symbolic Play Test)

婴幼儿健康体检内容

婴幼儿健康体检内容 婴幼儿健康体检是确保孩子成长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婴幼儿的健康问题,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下面将从婴幼儿健康体检的目的、时间、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婴幼儿健康体检的目的 婴幼儿健康体检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体检,可以全面了解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视力、听力等方面的指标,并观察其生理、心理和社交发展情况。体检还可以检测婴幼儿是否存在遗传疾病、营养不良、贫血、心脏病等疾病,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二、婴幼儿健康体检的时间 婴幼儿的健康体检时间一般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新生儿期的体检一般在出生后的第1-3天进行,目的是检查婴儿的生理功能和疾病风险。婴儿期的体检一般是在满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主要是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预防常见疾病。幼儿期的体检一般是在2岁、3岁和4岁时进行,主要是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预防常见疾病。 三、婴幼儿健康体检的内容

婴幼儿健康体检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格发育评估:测量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并与同龄儿童进行对比,评估其体格发育是否正常。 2. 看诊和询问:医生会对婴幼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腹部触诊、口腔检查等。同时,医生还会询问婴幼儿的喂养情况、睡眠情况、大便情况等,以了解其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 3. 传染病筛查:体检时会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测量体温、观察皮肤是否有异常、检查婴幼儿的耳鼻喉等,以排除传染病的可能性。 4. 发育评估:医生会评估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交发展情况,包括观察婴幼儿的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等,以了解其发育情况是否正常。 5. 预防接种:体检时会给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包括疫苗接种和补充剂接种,以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婴幼儿健康体检的注意事项 在婴幼儿健康体检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提前预约:体检时需要提前预约,避免排队等待,确保体检的顺利进行。

婴幼儿病情筛查流程图

婴幼儿病情筛查流程图 本文档旨在提供婴幼儿病情筛查的流程图,帮助医务人员和家长了解婴幼儿病情筛查的步骤和重要环节。 1.新生儿筛查 1.1.出生后24-48小时内,医务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口腔检查。 1.2.根据婴儿的体格检查和食量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2.重点疾病筛查 2.1.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但不限于: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 2.2.根据婴儿的个人情况,执行相应的重点疾病筛查项目。 3.具体筛查项目

3.1.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3.1.1.医务人员通过听诊器对婴儿心脏进行听诊,检查是否有异常音。 3.1.2.如听诊异常,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例如心脏超声波检查。 3.2.先天性耳聋筛查: 3.2.1.通过婴儿听觉反应检测仪,分析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判断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3.2.2.如听力问题存在,建议进行更进一步的听力检查,例如脑干听觉反应检测。 3.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 3.3.1.通过检测婴儿的血液中TSH(甲状腺刺激素)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3.3.2.如TSH水平异常,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甲状腺功能检查,例如游离甲状腺激素测定。 4.筛查结果处理和咨询

4.1.医务人员根据疾病筛查结果,分类进行处理,如需要进一 步治疗或观察等。 4.2.医务人员向家长提供婴幼儿病情筛查结果咨询和相关建议,解答其可能存在的疑问。 5.筛查结果跟踪与记录 5.1.医务人员根据婴幼儿的筛查结果,建立档案并进行记录。 5.2.如有必要,定期跟踪婴幼儿病情筛查结果,确保婴幼儿的 健康状况。 以上流程图为婴幼儿病情筛查的基本流程,医务人员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希望本文档能对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并 为婴幼儿疾病筛查提供指导。

儿保检查项目

儿保检查项目 随着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儿保检查项目变得越来越重要。儿保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在最早阶段发现疾病,实施科学治疗,防治疾病,提高儿童生存率。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儿保检查项目的知识,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健康。 一般来说,儿保检查项目包括生长发育检查、营养检查、口腔检查、眼科检查、心脏检查、脑神经检查、耳鼻喉检查、皮肤检查、骨骼检查、内分泌检查等。 首先,儿保检查要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检查,观察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及胸围等,以判断其生长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出现发育迟缓或异常。其次,要做营养检查,以评估婴儿营养状况,看是否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建议宝宝吃什么好,解决婴儿营养不良的问题。第三,要做口腔检查,以检查宝宝咀嚼期是否正常,或者有无口腔畸形,是否出现龋齿等情况,以保证婴儿日后发音正常。 此外,儿保检查要进行眼科检查,以检查有无复视、青光眼等眼病症,以及眼球是否发育正常,以确保婴儿能正常视物。同时,还要做心脏检查,筛查青少年期应检查的心脏病,提前发现和了解儿童的心脏状况。此外,还要进行脑神经检查,检查婴儿有无神经系统疾病,观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矫正发育迟缓的情况。 另外,要进行耳鼻喉检查,以排查宝宝有无外耳道堵塞、耳聋、扁桃体炎等情况,另外还要观察宝宝语言表达发育情况。此外,还要进行皮肤检查,以检查宝宝有无特殊病变,如疹痒、青紫等情况,以

确保宝宝肌肤健康。同时,要进行骨骼检查,检查宝宝骨骼发育情况,有无脊柱畸形、关节异常等情况。最后,要做内分泌检查,以筛查有无过敏体质、糖尿病等情况,早期发现,及时防治。 综上所述,儿保检查非常重要,可以发现宝宝的疾病,及时进行治疗,从而提高儿童的生存率。同时,儿保检查也可以帮助婴儿正常发育,保持健康,让宝宝健康成长。因此,父母一定要按照专业医生安排的儿保检查项目和时间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宝宝的病情,及时处理,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NBNA) 1. 内容及结构 这是吸取美国布雷泽尔顿的新生儿行为评价量表和法国阿米尔-梯桑(Amiel-Tison)神经运动测定方法的优点,结合我们自己的经验,于1990年建立的我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20项行为神经测查分为5个部分:即行为能力(6项)、被动肌张力(4项)、主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估价(3项)。每项评分为三个分度,即0分、1分和2分,满分为40分,35分以下为异常。 2.适用范围 NBNA方法只适用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需要等胎龄满40周后测查,因为早产儿肌张力较低,NBNA评分低下不能反映其正常与否。但早产儿可有视听反应。足月窒息儿可从生后3天开始测查,如果评分低于35分,第7天应重复,仍不正常者12~14天再测查,因为该日龄测查有评估预后的意义。 3.测查环境和检查者的训练 测查者应在新生儿两次喂奶中间进行,检查环境宜安静、半暗。测查室温应为22~27℃。检查在10分钟内完成。 测查者不可能单靠阅读资料或看录像学会合格的NBNA检查方法。掌握此方法必须通过传授、亲自操作,并接受数次辅导,最后通过合格检验,才能达到测查合格标准。总分误差不应超过2分。 4. NBNA在评估预测发育结局方面的临床应用 NBNA通过对生后满月内的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评估,可以早期有效预测各类高危足月儿(包括按纠正胎龄足月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结局。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 第一部分:新生儿行为能力共6项(1~6项)。 1.对光刺激反应减弱 也称对光刺激习惯化。在睡眠状态下(状态1和2),婴儿对手电筒短暂照射眼睛产生不愉快的反应后,重复光刺激有反应减弱的能力。此项测验就是检查这种反应减弱的能力。用2节1号电池的手电筒1个,手电光扫射新生儿两眼1秒,观察其反应。第1次反应终止后5 秒钟,再重复刺激,每次照射时间和手电筒距眼的距离相同。连续2 次反应减弱后停止测试,如不减弱,连续照射最多12次。如果新生儿对最初次刺激无反应或反应极小。可以松解包被和轻摇小床,以便使婴儿进入更适合于测试的状态。如果婴儿对下1次刺激有反应,以此次算作第1次刺激。如果几次刺激后仍无反应,则进入下一项检查,如果婴儿醒来或已经觉醒,必须停止项目测试,在1~2天内适当时间再测试。 评分方法:观察和记录反应减弱甚至消失的连续2次的前1次次数。0分≥11次;1分为7~10次;2分≤6次。 2. 对“咯咯”声反应减弱 此项测查新生儿对扰乱性听刺激抑制的能力。长方形小红塑料盒(8cmx3.5cmx3.5cm)内装有黄豆,摇动时发出“咯咯”声。在安静环境小儿对突然的“咯咯”声产生反应。测查应在睡眠状态(状态1和2)进行,距小儿约10~15cm处,响亮地垂直摇动“咯咯”声3次约1秒,小儿可产生惊跳,用力眨眼和呼吸改变等反应,等反应停止后5秒钟再重复刺激。连续2次反应减弱时停止测试,如不减弱,连续刺激最多12次。 观察和评分方法如第1项。

新婴儿疾病筛查技术及其应用

新婴儿疾病筛查技术及其应用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对新生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评估,早期发现和诊断潜在的遗传代谢疾病和先天性结构异常的方法。本文将主要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技术和应用。 一、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 1. 耳聋筛查技术: 耳聋在新生儿中是一种常见的隐患,而早期干预往往可以改善语言和听觉的发育。目前常用的耳聋筛查方法有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毛发声反射(OAE)等。 2.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筛查技术: 新生儿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等。常用的筛查技术有新生儿血斑试验、新生儿血清筛查、质谱筛查等。 3.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筛查技术: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新生儿中常见的结构性异常之一。目前常用的筛查技术有母亲产前超声检查、新生儿听诊、心脏病筛查等。 4. 其他筛查技术: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疾病筛查技术,还有一些特定疾病的筛查技术,如新生儿代谢性酮病筛查、新生儿低血糖筛查等。 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应用

1. 早期诊断和干预: 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可以在新生儿期尽早发现和诊断潜在的疾病,包括耳聋、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畸形等。早期诊断可以让医生在干预和治疗上更加及时和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果和并发症。 2. 遗传咨询和家族规划: 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可以提供宝宝的遗传疾病风险评估,帮助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筛查结果还可以影响家族的规划和决策,减少患病风险。 3. 公共卫生管理和预防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进行疾病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制定。通过对筛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提供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分布情况和趋势,从而指导公共卫生策略和资源配置。 4. 筛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新的筛查技术不仅能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还能简化操作流程和缩短筛查时间。同时,筛查技术的改进也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筛查的可行性和普适性。 总结: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新生儿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