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见案例及解析

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见案例及解析

案例一:单侧听力损失

案例:听力筛查显示单耳未通过,听力诊断为单侧重度听力损失。但是这种孩子对声音是有反应的。所以,有一些家长往往会忽视这一结果,甚至选择放弃听力诊断和随访。

分析:家长之所以做出以上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相关听力知识以及听力筛查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到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单侧听力损失的严重性。

据美国的一份研究显示:无论孩子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如何,单侧听力损失的小孩,在语言综合测验和口头表达的分数都比正常听力的孩子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这种言语表达上的缺陷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对策:对于筛查结果显示是“单侧未通过”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配合进一步的诊断,确定产生听力损失的原因,确定听力损失类型,然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随访和早期干预(如接受语言方面的培训)。

案例二:听力检测结果显示“低频好,高频不好”

案例:有些孩子听力筛查未通过,听力确诊为高频听力下降,而对低频声音有反应。这一测试结果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孩子只是对一些比较低的、粗的声音有反应,而对于一些比较尖、细的声音没有反应。遇到这一情况的家长,往往不会认为孩子的听力有问题,而是认为这种问题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消退。

分析:显然,孩子是存在听力损伤的,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出现说话时口齿不清楚,或不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等问题。另外,案例中提到的家长显然是缺乏对相关听力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孩子听力发展状况的细致观察。

对策:家长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早期干预措施,配戴助听器并接受语言方面的训练。

案例三: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也可能存在听力损伤

案例:临床显示:有些孩子在做听力筛查时显示“通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力水平会出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甚至会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

分析:当前,大部分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的是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这两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听力检测应该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如听力筛查耳声发射显示“通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显示“未通过”时,不能完全排除听神经病的可能性。如果单纯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即使检查结果显示“通过”,也要警惕听神经病的存在,因为这时有可能漏诊了听神经病。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听神经病中听性脑干反应最大输出无反应,60%-70%可记录到耳声发射,也就是说,耳声发射筛查可显示“通过”。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遗传性耳聋都发生在出生时,其中一部分在儿童期甚至在成人才出现耳聋,所以,某些婴幼儿虽然已经通过了听力筛查,但是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如有耳聋家族史、出生时有缺氧、黄疸等等,这类婴幼儿可能会发生迟发型听力损失,只有随访才能早期发现。

对策: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有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筛查仍应结合听力行为观察,3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做连续的听力学和医学观察,以及交往技能发育学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小儿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

案例四: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不一定表示有听力障碍

案例:临床显示:有些孩子经过初筛甚至是复筛都显示未通过。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有时是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一些外在因素会影响到测试结果,并不是新生儿真正有听力问题,如新生儿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检查时新生儿动得比较厉害,新生儿因为鼻堵而呼吸不畅,周围环境有噪声等,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通不过。

措施:在等待接受复筛和听力诊断期间,家长不用过于心焦,这段时间最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新生儿的感冒发热和呛奶,减少鼻堵,以减少中耳积液的机会。

同时,对于有中耳积液的孩子,听力诊断时可能显示有听力损伤,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中耳积液会被吸收或者排掉,这时,孩子的听力就会好转。所以,对于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更要进行专业诊断,同时做好后期的随访工作,以便尽早采取措施。

案例五:确诊后家长没有及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案例:在临床中会发现,即便有的新生儿被确认患有听力损失,家长也不会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分析:这与家长的观念和对耳聋的认识有关。一方面,家长寄希望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听力会好起来,另一方面,家长往往不能接受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配戴助听设备这一现实,在家长的观念中,孩子配戴助听器是不被社会认同的。所以,有一部分家长会选择孩子年龄大后再进行干预。而这时,往往就错过了最佳干预年龄。

措施:应该加强防聋治聋概念在家长中的宣传,让家长意识到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因为家长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康复效果。

第二篇: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 1800字

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对儿童的听力障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及《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2009—2015)》,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筛查对象

凡在我市出生3天后的新生儿,均为筛查对象。具有下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

(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二)有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庭史;

(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的患儿;

(四)细菌性脑膜炎;

(五)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六)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七)高胆红素血症具备临床换血治疗指征;

(八)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九)Apgar评分1分钟4分内或5分钟6分内;

(十)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

(十一)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或遗传病。

二、初筛单位的确定

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凡经长春市卫生局审批获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行许可证》(助产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在达到《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后,均应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初筛工作。

三、筛查单位设施基本要求

(一)初筛单位需配备筛查型耳声发射仪(OAE);复筛单位需配备快速脑干诱发电位仪(AABR)。

(二)初筛单位要求在产科疗区设一间相对安静、整洁、单独用于听力筛查的诊室,不需要做特殊的隔音处理,能够保持室内安静,配备诊查床和办公桌椅,面积应在15平米以上。

四、人员要求

从事听力障碍筛查的人员,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在取得技术考核合格证后方能上岗操作。

五、筛查程序和要求

(一)初筛

1、新生儿出生3-5天内,产科的听力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障碍筛查,由新生儿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见附件1),筛查后将“长

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转诊单”(附件2)一联粘贴在产妇病历(“粘贴辅助检查结果”)位置,并在《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本》(见附件3)中做好相关登记,妥善保存,另一联由新生儿家长保存。

2、初筛未通过者,筛查人员应及时告知新生儿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42-49天内到复筛单位进行复查,并做好耐心、

细致的解释工作。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初筛结果即使正常,也要告知家长应密切注意新生儿听性行为发育情况,(主要观察婴幼儿对不同频率、强度声音做出的反应,可在小儿背后两侧无规律的发出声响,观察小儿是否转头向给声侧。将给小儿的声刺激与另一种特定的无关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适当结合,经多次训练后形成听觉条件反射,以此判断其听力)。出生后3年内每6个月到长春市妇幼保健所随访一次。

3、没有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助产机构应告知新生儿家长,新生儿出生后3-5天内带转诊卡片(附件4)(最迟不超过42天),到长春市妇幼保健所进行听力障碍筛查的初筛。

(二)复筛

指定长春市妇幼保健所为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单位,承担全市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工作,并将复筛阳性的新生儿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确诊。

1、复筛人员需填写: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复查报告单,一联粘贴在《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复查登记本》上,并做好相关登记,另一联由新生儿家长保存。

2、复筛未通过的,复查人员应告知新生儿家长于出生后 3个月内进一步诊断,并填写《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复查报告单》,并在《长春市新生儿听力诊断筛查复查登记本》上详细登记相关信息,由复查单位保存。

六、保证措施

(一)组织管理

1、长春市卫生局负责全市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工作的监督管理与

综合协调工作。

2、长春市妇幼保健所负责全市听力障碍初筛、复筛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等工作。

3、各级助产单位要按规定要求,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工作,并做好登记、报告、转诊和宣教工作。

(二)健康教育及培训

各地应有计划的在报纸、电视等有关媒体宣传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意义及有关医学常识,要在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儿科及社区等处设立宣传栏或张贴宣传画,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基层儿保医生应利用新生儿访视的机会将印有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内容的情况简介、宣传单发放到孕妇及家属手中,并做好咨询及健康教育工作。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指南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指南 小儿听力筛选这一概念为Down及Sterrit(1964)提出,应用唤醒(arousal)反应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行为筛选。1972年美国言语听力学会(ASHA)等联合会议推荐对听力高危儿进行筛选,并于1982年认定7项听力高危因素,建议这些高危儿应在生后3-6月进行筛选,对不能通过筛选者进一步作听力测试,并继续追踪观察。1993年美国NIH召开“婴幼儿听力减退早期确定”会议,一致认为只对听力高危儿筛选可能有50%~60%先天性耳聋被遗漏或误导,因而推荐对全部新生儿进行筛选。 第一节国内外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概述 一、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及早期发现、干预的意义。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的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在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病率约为0.1%。国内尚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现有研究结果与次相仿。根据调查,每1000名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1名~3名听力障碍。我国现有0岁~7岁聋儿80万人,每年还以3万名的速率递增。世界各国的情况也大致相仿,为此,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发

表声明,倡导新生儿听力筛查,要求至少在出生3个月内对所有新生儿或婴儿进行听力筛查。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成立了防聋机构,发起世界范围内的防聋运动。听力筛查的意义是对一个特定群体通过简单快捷测定方法,并根据特定指标来区分或发现其中有高度可疑病态的个体或亚群,并需要进一步行确定诊断或追踪观察。其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 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那么,听力障碍发现的早与晚,与患儿最终的语言发育状况有什么关联呢? 研究结果发现:①听力障碍在6月龄前被发现者语言理解商(receptive language quotient)和语言表达商(expressive language quotient)明显高于6个月后被发现者,得分差值达20分,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②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在6月龄前被发现,且患儿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干预后,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 ③早期发现的轻度听力损害患儿和早期发现的极重度听力损害患儿相比,语言发育水平没有显著差别。我国由于以往听力障碍的患儿在新生儿期未行听力筛查,其听力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往往到了4岁~5岁尚不会说话时才被发现有听力问题,但已过了学习语言最佳时机,从而导致他们的言语和语言功能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常常有严重的行为问题,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由此造成对国家的负担、对家庭的负担

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见案例及解析

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见案例及解析 案例一:单侧听力损失 案例:听力筛查显示单耳未通过,听力诊断为单侧重度听力损失。但是这种孩子对声音是有反应的。所以,有一些家长往往会忽视这一结果,甚至选择放弃听力诊断和随访。 分析:家长之所以做出以上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相关听力知识以及听力筛查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到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单侧听力损失的严重性。 据美国的一份研究显示:无论孩子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如何,单侧听力损失的小孩,在语言综合测验和口头表达的分数都比正常听力的孩子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这种言语表达上的缺陷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对策:对于筛查结果显示是“单侧未通过”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配合进一步的诊断,确定产生听力损失的原因,确定听力损失类型,然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随访和早期干预(如接受语言方面的培训)。 案例二:听力检测结果显示“低频好,高频不好” 案例:有些孩子听力筛查未通过,听力确诊为高频听力下降,而对低频声音有反应。这一测试结果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孩子只是对一些比较低的、粗的声音有反应,而对于一些比较尖、细的声音没有反应。遇到这一情况的家长,往往不会认为孩子的听力有问题,而是认为这种问题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消退。 分析:显然,孩子是存在听力损伤的,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出现说话时口齿不清楚,或不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等问题。另外,案例中提到的家长显然是缺乏对相关听力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孩子听力发展状况的细致观察。 对策:家长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早期干预措施,配戴助听器并接受语言方面的训练。 案例三: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也可能存在听力损伤

439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临床分析论文

439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障碍发病率筛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早期干预。方法:采用美国gsi(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诱发畸变耳声发射法,通过初筛、复筛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结果:初筛率90%,初筛未通过率5.8%,复筛率90.1%,复筛未通过率40.5%,最终确诊率3‰。?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工作,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早期采取干预治疗和康复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93-01 clinical analysis of measured results on 4394 cases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luo wei yan,li-hong liu,zou huiying,lin danyang,zhong wenxian (shenzhen long gangqu people hospital guangdong shenzhen 518172)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carries on the hearing barrier disease incidence rate to the newborn to sieve looks up, understands this disease the formation rate, and carries 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method: uses the gsi 70 automatic ear sound launch hearing which american gsi (gresson - the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一)发病率: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内的统计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这就意味着每年有2~6万严重听损伤儿出生,其致残比例超过任何常见的先天残病。 (二)听力障碍对言语发育的影响: 1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幼儿一般在4-9月,最迟不超过11月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 2 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 3.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历史与现状 ㈠. 新生儿听力筛查历史: 发现用传统的高危家庭登录管理的办法只能发现约50%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通过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㈡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

1999年,杭州会议,中国残联、卫生部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并将这项工作明确为卫生部门的工作职责之一。此后,在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先后开始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2004年10月南京会议部署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策略 1.新生儿听力筛查包含:全体人群筛查 universal screening;目标人群筛查targeted screening。当前所说是新生儿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 2.普遍筛查贯彻的原则: ⑴普遍筛查包括正常产房和NICU的所有新生儿都应在出院前接受听力筛查。 ⑵3个月内接受诊断所有未通过复筛的小儿,在三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医学和听力学评价,最高转诊率为4%。 ⑶6个月内接受干预。 ⑷跟踪和随访。 ⑸权益保障 ⑹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⑺质量控制 ⑻多学科合作从广义上说,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优生工程,它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及运作模式等都应包含在内,涉及多个专业和学科,组织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要远远大于其它新生儿疾病的筛查,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多学科的协调与合作。 不同科系的医学任务及其责任简述如下: ⅰ.耳鼻喉-头颈外科:它的评估应当包括临床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以及涉及到耳、头部、面部和颈部的检查,以及可能与儿童期听损伤相关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色素沉着)、眼、心脏、肾脏和甲状腺的实验室检查; 耳科学检查;另外,耳科学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14265例结果论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14265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分析产生听力损失相关因素,以期早期干预,降低发病率。方法:初筛、复筛均采用耳声发射仪,对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选在生后48~72小时进行,复筛选在生后1个月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6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评估、医学诊断,并对该时间段在儿科nicu住院治疗、高危因素依次为: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和窒息的200例新生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正常新生儿需初筛14265人,实际初筛13550人,初筛率950%(13550/14265),初筛通过率911%(12340/13550);需要复筛1210人,实际复筛1101人,复筛率910%(1101/1210),复筛通过率820%(903/1101)。高危新生儿需初筛200人,实际初筛200人,初筛通过率640%(128/200);需要复筛72人,实际复筛72,复筛通过率431%(31/72)。正常新生儿初筛、复筛通过率与高危新生儿初筛、复筛通过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须将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耳声发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损失;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因素结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5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sievestothenewbornhearinglook sup,understoodthenewbornlossofhearingthemorbidityconditio n,theanalysishasthelossofhearingcorrelationfactor,bytheti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在中国据调查有6000余万残疾人近半数是听力残疾的聋哑人,人数居五类残疾之首,而其中200万是聋儿,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病率已达0.6%。 婴幼儿听力损失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聋哑。同时,语言发育的滞后还可影响儿童心理、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儿童语言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在0~3岁,而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一般在小儿2岁以后才能发现听力障碍,错过了儿童语言快速发育的时期,会延误康复的最佳时机。因此,实施听觉监测,能够对大多数听力损伤患儿进行早期诊断,进而有效地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尽可能地减低听损伤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新出生的小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听力学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全体受试者分为通过筛查和未通过筛查两个群体。未通过筛查人群为可疑听损伤人群,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以及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 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是通过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一般仅用5~10分钟就可以完成测试。新生儿在出生后3天内要接受听力初次筛查,未通过者则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若仍未通过则应及时进行诊断性检查。若患者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听力下降,应在出生后6个月内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康复治疗,到3岁时几乎与一个正常听力的同龄孩子没有太大区别,其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早期鉴别听力损伤,才能在新生儿听力发展时,予以必要的语言训练,使孩子的语言、语音和智力得以正常发展。 医学干预:根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治疗干预 1.清除耳道盯聍 2.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3.先天性外耳及中耳发育畸形 4. 验佩助听器 5.人工耳蜗的植入 6.康复训练:听功能训练;言语和语言功能训练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结果分析和解决措施(不必太担心)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结果分析和解决措施 (不用太担心)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可以说,父母都会心急如焚。问医生,医生只会按照流程说,该怎么办怎么办,不会跟你说许多专业知识。问别人,别人通常也只会安慰性的说,大多数都没事的,会好的。可是,毕竟没有专业知识甚至连普通的知识都没有,正因为心里没有个底,连一根救命稻草都抓不住,所以才愈发的心里恐慌。不知道多少父母为此提心吊胆过,担惊受怕过。有的父母整日泪流满面,有的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那一刻心情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最明白。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家宝宝三个月时三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同悲伤痛苦过,那种焦虑急迫,无以言表。当时几乎翻遍了整个网络,竟然连一份像样的材料都找不到,无以依凭,真是急迫又无奈。回想当初,多少的煎熬,时至今日,我把有关的事项逐一说明,能为大家打个底气,增个希望,愿大家能作以参考。 一、第一次筛查未通过(出生第三天)宝宝出生的第一天晚上,我放置躺椅(那种椅子可以放下来做床)的时候,不小心撞出一声巨响,隔壁邻床的宝宝都被吓哭了,她也是同一天出生的,可是我家的宝宝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心里惊疑,莫非耳朵听不见,这么大的声音,就在他边上,他都没反应,而邻床的都有强烈的反应。但是我想,也许小孩反应迟缓,刚好又睡的香喷喷的,所以没反应的。到了出生第三天,进行第一次听力筛查的时候,我在边上

很担心的看着仪器变动。除了右耳一刹那间的出现三个格子外,两耳几乎连一个格子都没有,仪器几乎没反应。医生说四个格子才过关;宝宝右耳可能要比左耳好;大部分宝宝第一次听力筛查都能通过,未通过的少,我翻看了一下医生的记录本,的确,未通过的少;医生又说像这样几乎连一个格子都没有的很少,人家宝宝未通过的也都能出现三个格子。医生说不要急,大多数在出生42天第二次筛查会通过的。当然这些话都是我问医生,医生才说的。当时我犹如五雷轰顶,大脑一片茫然。怎么会连一个格子也没有呢?如果是耳聋,还有可能是重度耳聋,连助听器都不行。当时事情多,因为忙碌,减轻了一点忧虑,而且心里还存有希望,毕竟希望并没有完全破灭,我在心里说,42天后再说吧。心里没底,翻看了很多资料,相信大家此刻也会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但是网上的信息乱七八糟,甚至相互违背。比如有的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又说说是隐性遗传,各种说法,而且还各种自信。我看了多种专业相关知识,总结如下:其实只要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听力损伤。而且这种因素是无限多个的,到现在都不能完全摸清。网上各种说法,之所以还各种自信,其实 并不是他们故意说错的,反而他们认为是对的,这完全受制于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就像一个小学生只知道地球是圆的,到了初中生就知道地球是球体,高中生就明白地球并不是球体而是椭球体,到了大学就明白地球其实也不是椭球体,而是不规则的椭球体,到了研究生,就要求更高了,地球的形状需要用数据来说明了。同

婴儿保健护理知识: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 一般在正规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都会在医院的要求下接受听力筛查。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6至12个月是语言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早期发现听力损伤的问题,那么早期干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病情,能够让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而目前只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那么该何时进行听力筛查呢? 通常是在出生48小时后接受初次听力筛查,初次筛查没有通过,要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接受复筛。如果复筛没有通过,要在42天至3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 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伤者,要在6个月内接受干预。被确诊为听力损失的患儿经跟踪随访,有的戴上了助听器,有的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与治疗,那么,言语发育基本上不会受明显影响。 如果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否就可以安枕无忧呢? 其实不然,因为新生儿即便通过了听力筛查,后天的一些因素也可能造成其听力障碍。比如,孩子摔倒撞击头部、噪音刺激、使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奎宁等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感冒高烧等都可能会造成健康的宝宝出现听力问 题。 可见,一旦新生儿出生,父母就要十分留意,如发现孩子对自己刻意发出的声音没有一丝反应、说话晚吐字不清楚,就应该注意了。另外,孩子喜欢挠耳朵或是容易摔跤,都有可能是因为耳朵出现一些问题造成的,应该赶快带孩子到耳鼻喉科检查。新爸爸新妈妈要做个细心的父母,留意宝宝的任何举动或变化,就可以让宝宝免受很多可能的伤 害。9招教你如何逗笑哭闹的宝宝 宝宝哭闹不止,这无疑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尤其是新生儿,他们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哭闹的频率会更大一些。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室外,宝宝的哭闹有的时候毫无征兆,不仅会让父母摸不着头脑,还会让场面有些尴尬。 现在,专家为你提供9个小窍门,让你快速逗笑正在哭闹的宝宝。 1、为宝宝换个环境 让宝宝远离哭泣的地方,换了新的环境,宝宝就会被周围的风景所吸引,一会儿便忘记了哭泣。 2、宝宝可能饿了或者渴了 宝宝哭闹最多的原因便是饿了或者渴了,这些简单的需求宝宝还没有能力直接表达,只能通过哭闹引起家长的注意。 新生儿大概三小时喂奶一次,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喝奶量与频率推测哭闹是否是因为饥饿引起的,或者是口渴引起的。如果是这个原因,给宝宝喂奶或者喂水,可以有效的满足宝宝的需求。 3、用玩具吸引宝宝 用玩具吸引宝宝也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家长可以选择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通过玩具的光亮、声音等方面,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4、拥抱宝宝 宝宝尤其是新生儿,对周围的环境会感到陌生,因此容易缺乏安全感,从而引起哭闹。父母可以在宝宝突然大哭的时候抱起宝宝,轻声呼唤宝宝的名字,告诉他爸爸妈妈在这里,同时要与宝宝对视,将对他的关爱通过眼神传递给他,让宝宝温暖和踏实。 5、通过安抚闹嘴缓解焦虑 若宝宝大哭不止,家长可以考虑为他塞一个安抚闹嘴。不过应该注意,给宝宝的奶嘴都应该是经过消毒的。 6、与宝宝做游戏 家长可以通过与宝宝做游戏的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例如拿手帕与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或者给宝宝扮一个好玩的鬼脸,或者搞怪的动作,宝宝一般看到有意思的事物会非常高兴的。 7、宝爸宝妈自身情绪 宝宝很容易受到别人心情的影响,例如有的时候父母比较烦躁,这种情况下,宝宝被烦躁情绪所影响,因此,父母也要时刻保持好心情。 8、欣赏周围的风景 室外的环境总会比室内有意思的多,因此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宝宝抱出屋内,欣赏外面的风景,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宝宝看到有意思的事物后,很快便会破涕为笑的。 9、通过音乐缓解宝宝的情绪 大多数宝宝喜欢听音乐,无论是玩具带有的歌曲,还是舒缓的轻音乐,宝宝都会被吸引,从而忘掉不开心的事情。

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通过”不等于听力正常 问题 我儿子今年3岁,因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听力的问题影响了语言发育。我们不明白,孩子出生的时候进行过听力筛查,而且听力正常,为什么现在听力却不正常了?湖南小李 答复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发现先天性耳聋的首选手段,一般在婴儿出生后24~36小时进行(48~72小时进行最佳),由听力筛查技术人员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对其听力进行初步检查。 目前,听力筛查主要采用耳声发射(OAE)技术,5~10分钟即可完成双耳测试,敏感度及特异度可达到95%以上。影响OAE筛查结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使OAE 的传入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从而导致OAE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因此,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 2.新生儿中耳积液是0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患儿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 3.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会出现假阳性。

4.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为什么说OAE初筛“通过”,并不意味着听力完全正常呢?这是因为OAE与内耳功能密切相关。任何损害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因素使听力损害超过40dBHL时,都能导致OAE明显减弱或消失。OAE主要是用于检查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状态的,它不能完全反映耳蜗以及蜗后听神经通路的功能。当OAE显示“通过”时,不能完全排除听神经病的可能性。如果单纯用OAE进行听力筛查,即使检查结果显示“通过”,也要警惕听神经病的存在,因为这时有可能漏诊了听神经病的患儿。 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听神经病中60%~70%是OAE筛查显示“通过”的。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遗传性耳聋均在出生时即发生,其中一部分在儿童期甚至在成人才出现耳聋,所以,某些婴幼儿虽然已经通过了听力筛查,但是具有听力障碍或言语——语言发育延迟的危险因素,如有耳聋家族史、出生时有缺氧等,这类婴幼儿有着较高的听损伤或言语——语言病理的发病率。因此,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筛查仍应结合听力行为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小儿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

听力筛查之高危新生儿

高危新生儿系指对听力损失具有高度危险因素的新生儿(生后28天以内)。美国儿科学会下属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亦受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和眼科学会管辖)。于1973年、1982年、1990年和1994年先后发表过四次声明(亦称白皮书),其中就高危儿做过比较明确的阐述。2000年该委员会又对其前四次声明中提出的高危因素进行修正,并且建议:在无法对全部新生儿开展听力筛选的发展中国家及偏僻地区,要求对具有下列听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实施听力筛选。 1、一种需要住进新生儿急重症病房(NICU)48h的疾病或状态;在2000年以前的《形势报告》中,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列举了五种新生儿急重症病房的病症,具体内容如下:a.患儿体重小于1500g;b.高胆红素血症,其胆红素水平超出换血所要求的指标;c.细菌性脑膜炎;d.患儿出生后表现严重的功能低下,包括在生后5min 内Apgar评分0~3或者生后10min内不能进行自主呼吸的及生后肌张力低下一直持续到2h的患儿;e.过长的机械给氧时间,等于或大于10天者均属此列,如持续性肺压力过大的患儿。 2、与已知合并感音神经性和/或传导性听损伤综合症相关的征症或其他发现。 3、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损伤的家族史。 4、头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和外耳道的外形异常,上口唇垂直沟(人中)消失,发际线低下等。 5、患儿母体具有宫内感染的b病史,已确诊的或尚未确诊的与感觉——神经性听损伤有关的疾病,如毒浆体原虫病,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尿症,疱疹。

6、耳毒性用药,不仅限制在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5天以上的用药,亦包括与氨基糖苷类结合使用的环形利尿剂。

2023新生儿听筛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2023新生儿听筛理论知识考核 一、单选题 1.《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是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单选题] * A.1999 B.2000 C.2008 D.2009√ 2.苯丙酮尿症治疗方法有()[单选题] * A.高苯丙氨酸饮食治疗 B.高蛋白饮食治疗 C.高糖饮食 D.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 3.根据2020年《山东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试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釆血的时间是出生()小时后[单选题] * A.12 B.24 C.48√ D.72 4.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年内每年至少随访()次()[单选题] *

B.2、3 C.3、1√ D.3 、2 5.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是()[单选题] * A.1-3‰√ B.3-6‰ C.6-8‰ D.8-10‰ 6.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时间是?()[单选题] * A.出生24小时后至出院前√ B.出生72小时后7天内 C.出生24-48小时 D.生后28天内 7.《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强调知情告知义务,要求新生儿听力筛查遵循()和()的原则()[单选题] * A.自愿知情同意√ B.告知选择 C.强制知情同意 D.法制强制 8.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单选题] *

B.6月内 C.42天内√ D.1月内 9.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可分为()[单选题] * A.通过未通过√ B.正常异常 C.耳聪耳聋 D.正常未通过 10.对于各种原因未及时釆血的新生儿,一般釆血时间不超过出生后()天[单选题] * A.7天 B.10天 C.15天 D.20天√ 11.新生儿疾病筛查釆血时间()[单选题] * A.出生24小时后 B.出生48小时后√ C.出生72小时后 D.出生12小时后 12.滤纸干血片应当在采集后及时递送,最迟不超过几个工作日()[单选题] * A.4 B.5√

听力筛查培训试题

听力筛查培训试题 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 1、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见技术是耳声发射和快速脑干诱发 电位。 2、在尚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应 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48天内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 机构完成听力筛查。 3、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3个月前明确诊断并予以干预,中度听力障碍6个月前明确诊断并予以干预。轻度听力障碍1 岁前明确诊断并予以干预。 4、常见的耳廓形态畸形有垂耳、杯状耳、耳轮畸形、招 风耳、猿耳、耳轮脚横嵴、复合畸形等;可治疗的耳廓结构畸形是隐耳。 5、耳声发射产生部位是耳蜗。 6、人类耳蜗不同部位感受不同频率,蜗顶感受低频的声音,蜗底感受高频的声音,人耳可听的频带范围约为20Hz至Hz。

7、鼓室内拥有人体最小的一组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8、最早进行听力筛查的国家是美国。 9、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鼓膜的逆向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它主要反映外毛细胞部分的功能。 10、听阈在26-40分贝,即轻度听损者可选配小功率助听器;听阈在41-60分贝,即中度听损者可选配中功率助听器;听阈在61-80分贝,即重度听损者可选配大功率助听器;听阈大于80分贝者可选用特大功率助听器。 二、选择题(单选题) 1.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的危害不包括(C)。 A.聋哑 B.语言发育迟缓 C.生长发育迟缓 D.心理障碍 2.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是千分之(B)。 A.6-8 B.1-3 C.3-6 D.9-12 3.新生儿出生后(D)可以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听力障碍。 A.6小时 B.24小时 C.72小时 D.48小时 4.在听力计上测得某耳1 kHz的听阈为30dB,用符号表示为(C)。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胡秀珍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2(023)007 【摘要】目的明确本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筛查型耳 声发射仪对2011年8月~2012年4月对196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正常足月儿组初筛通过率为90.07% (1497/1662),复筛通过率为9455%(156/165);高危儿组的初筛通过率为63.13%(125/298),复筛通过率为24.66%(18/73),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适天数应在新生儿出生后3d 或3d以上,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初筛通过率明显提高.本次听力筛查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20例(1.02%);其中高危儿组13例(4.36%),正常足月儿听力障碍7例(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必须重视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管理;对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加强随访、定期检查;对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及早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总页数】3页(P865-867) 【作者】胡秀珍 【作者单位】南充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04

【相关文献】 1.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 [J], 李丹慧;吴丹 2.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及耳声发射联合使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临床意义 [J], 史冬梅;益欢欢;史霞;张耀东;冯瑞玲 3.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及耳声发射联合使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临床意义 [J], 史冬梅;益欢欢;史霞;张耀东;冯瑞玲 4.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听力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黄钻娣;凌琴音;周轶 5.TEOAE技术联合AABR检查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J], 勾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总结

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总结1 从一月份至十月份我院已筛查新生儿新生儿听力筛查266人,其中没通过过42人(其中1人,住院号:15420,姓名李艳红之子,出生后左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右耳通过。后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同期转院未做筛查3人以外,其余100%。 总之这个项目工作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对此我院就此项工作发展提出三级预防方案即在重点怀疑和高危人群中,大力开展普及遗传性耳聋知识科普教育的一级预防,主要实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听力障碍胎儿出生的二级预防。同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听力障碍的'第三级预防工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有听力残疾儿童康复率,减少残疾发生而努力。 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总结2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减少婴幼儿死亡和儿童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举措,对提高人口素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以及听力筛查作为了解新生儿的两项重要筛查项目,在产科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现将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落实以及进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1、20xx年完成目标:本院从一月份至十月份分娩人数269人,活产数269人,实筛查人数为266人,除3人新生儿转院外,其余筛查率为100%. 2、疾病筛查工作的学习情况 我院妇幼相关人员参加了由上级医院组织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

NICU新生儿听力随访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NICU新生儿听力随访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NICU新生儿听力随访困难的原因。方法:通过柳州市卫生信 息系统把2015下半年在我院NICU住院的听力初筛未通过的470名新生儿信息导出,在宝宝42天内提前电话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最后归纳总结分析。结果:120例新生儿拒绝回院随访,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认识 不够充分。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健康教育在听力随访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NICU;听力筛查;随访;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226-02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世 范围内陆续展开,如今,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确诊、干预以及追踪随访已经成为 个系统化的社会工程。筛查手段和策略的不断改进和创新,逐步实现了新生儿聋 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但随访工作始终是困扰筛查人员的一大难题,即 使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最成熟的美国,未通过初次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儿童中, 几乎有一半“随访缺失”[1]。因此,为提高我院高危儿听力随访率,我们对随访记 录归纳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下半在我院NICU住院的听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470例。 1.2 方法 通过柳州市卫生信息系统把2015年在我院NICU住院的听力初筛未通过的 470名新生儿信息导出,在宝宝42天内提前电话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最后归纳 总结分析。 2.结果 在120例新生儿听力随访记录中,有20例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不够重视,有的留的号码是错误的,或者更换了号码无法联系,很少主动与听力筛查机构联系;有20例家长认为孩子听力好,没有问题,不需要进行复筛;有20例家长对 听力筛查缺乏了解,当被随访告知孩子听力初筛未通过时显得很茫然,对什么是 听力筛查,进行听力筛查的原因、时间的了解欠佳,未意识到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家长对筛查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对要求回院复查的依从性不高,造成筛查未通过 者不能按时检查和进行听力学评估;有50例家长认为孩子对声音有反应就代表 听力是正常的,存在侥幸心理;有10例家认为就算筛查出听力异常也没有确切 的治疗方案,从而缺乏回院进行听力学检查的积极性。 3.讨论 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如果随访率低,失访率偏高,就得不到听力损失最 终的发病情况,更得不出准确的发病率,这样将大大影响流行病学数据的真实性 和可靠性,也无法对筛查方式和筛查策略进行合理的评价,所以随访依然是新生 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本次研究总结提示家长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相 关知识的认知度影响新生儿听力随访的依从性,在临床工作中要使随访工作能顺 利开展与家长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因此,对家长成功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 育是提高随访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每位入院的孕产妇都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 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母婴保健法中规定的内容,进行新生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509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 未通过者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筛,可疑者转至我院听力诊断中心采用听性 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筛查率91.4%;初筛通过4242例,未通过851例,初筛通过率83.29%;复筛率93.88%,复筛通过758例占94.86%,未通过41例,35例接受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6例失访。最终12例确诊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我市广大群众中已深入人心。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围产保健工作与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管理减少与新生儿听力障碍有关的高危因素可使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进一步下降。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耳声发射听力损失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028-02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缺陷,先天性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越为1‰-3‰[1],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降低听力障碍对患儿带来的影响,有效的减少聋哑残疾起重要作用。我院自2006年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随着筛查工 作的逐步推广,近几年我院出生新生儿筛查率已达90%以上,本文收集2010年1月—2012年02月之间,在本院分娩的557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02月之间,在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出生新生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力普遍筛查。 1.2 研究方法 1.2.1 筛查仪器采用美国GSI-70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 1.2.2 筛查方法:初次筛查及42天复查在安静的妇产科病房完成。每次均在 新生儿吃过奶处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时进行。筛查测试前测试者要洗手,选用合适探头,探头部用75%酒精擦拭消毒。耳用棉签常规清洁耳道,以防外耳道 分泌物影响测试结果。仪器自动显示“PASS”为通过。对初筛出现“REFER”或“NOISE”者于复筛。若仍出现“REFER”则为不通过,需进行ABR检查。 1.2.3 筛查程序:对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于生后72h内进行DPOAE初筛。对住 入NICU的病理新生儿,出院前行DPOAE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3月龄前到我院听力诊断中心ABR诊断性测定。[2] 2 结果 2.1 我院同期出生活产儿5572例,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者共5093例,接受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的人数占开展筛查的产院所有新生儿总数的91.4%,其中初筛通过4242例,有851例未通过初筛,初筛通过率8 3.29%。未通过者予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的婴儿799例,复筛率93.88%,复筛通过758例,通过率9 4.86%,未通过41例,35例接受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6例失访。最终12例确诊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36‰ (12/5093)。 3 讨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影响因素探析

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31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收集其相关资料,对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其中女婴的通过率为85.96%,男婴的通过率为82.6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右耳的通过率为96.02%,左耳的通过率为87.04%,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正常新生儿的通过率为94.11%,带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通过率为68.59%,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包括性别、耳别以及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的性别、耳别以及高危因素是影响其听力筛查通过率的主要因素,对新生儿应进行常规的听力筛查,并重点放在高危新生儿身上,以便及时发现并尽早治疗。 标签: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影响因素 听力能力是人类重要的感官能力,新生儿常常会出现听力障碍的功能缺陷性疾病,新生儿早期听力出现障碍,对其后期在语言上的发育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1]。想要降低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的概率,只有尽早地发现并及时治疗才是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2]。为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31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听力筛查,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31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1196例,女婴1119例。所有新生儿中经过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结果为阴性的有1985例,结果为阳性的有330例。 1.2 筛查方法 筛查仪器为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仪与便携式耳声发射仪(丹麦M adsen公司)。新生儿出生三天后,医护人员对其双侧外耳道进行清洗,由经过统一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对所有婴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测试仪选择1.5~6.0kHz的4个或6个频率,其中耳声发射的刺激强度为65/55dB SPL,信噪比大于或等7dB。需要注意的是,听力测试必须在婴儿处于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下进行,且每名婴儿均检查双耳。 1.3 高危因素调查方法 根据《临床听力学》附表制定听力损伤高危因素调查问卷,对每个新生儿家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操作及结果解读考核试题及答案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操作及结果解读考核试题 一、选择题 1. 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时间是?()[单选题] * A、出生48小时后至出院前√ B、出生72小时后7天内 C、出生24-48小时 D、生后28天内 2.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强调知情告知义务,要求新生听力筛查遵循( )和( )的原则。 A、自愿知情同意√ B、告知选择 C、强制知情同意 D、法制强制 3.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单选题] * A、3月内√ B、6月内 C、42天内 D、1月内 4. 在尚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单选题] *

A、1月龄内 B、6月龄内 C、42天内 D、3月龄内√ 5. 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的危害不包括()[单选题] * A.聋哑 B.语言发育迟缓 C.生长发育迟缓√ D.心理障碍 6. 新生儿出生后()可以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听力障碍[单选题] * A.6小时 B.24小时 C.72小时 D.48小时√ 7. 广东省最新《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控方案》()颁布[单选题] * A.2009年 B.2019年 C.2020年 D.2021年√ 8. 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是千分之()[单选题] * A.6~8 B.1~3√

C.3~6 D.9~12 9. 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开始选配助听器干预[单选题] * A.6 月龄内√ B.8月龄内 C.3 月龄内 D.12月龄内 10.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可分为()[单选题] * A.通过未通过√ B.正常异常 C.耳聪耳聋 D.正常未通过 二、选择题(多选题) 11. 听力筛查的对象()[多选题] * A.新生儿√ B.婴幼儿√ C.学龄前儿童√ D.青春期儿童 12.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可为()[多选题] * A、通过√

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

听力筛查O A E报告单解释您能看懂听力报告单吗它可不是简单的“通过”或“未通过”,里面可有大内容啊. “通过”:宝宝双耳听力筛查显示“通过”,说明宝宝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家长必须继续关注宝宝的听力和言语发育情况,要计划预防接种、避免急性传染病、避免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噪声、外伤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通过”了听力筛查,但如果有下列情况,一定不可大意,要在出生42天后至3个月里进行听力复筛,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8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9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0体外膜肺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 11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 12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未通过”:表示在可能是宝宝听力有问题,也可能是婴儿耳道分泌物阻塞或环境噪声过大影响测试结果,这种情况需要在出生42天至3个月进行听力复筛.如果宝宝听力复查仍未通过,请尽快做听力学的诊断,判断病因和预后,早做治疗,让孩子尽早康复.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小知识 1.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婴儿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 2.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 5.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 6.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 7.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