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仪——2张图让你明白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2张图让你明白听力筛查

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妈妈们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例如:“我家宝宝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办?”“听力筛查复筛是什么时候检查?”“医生让做新生儿听力筛查,一定要做吗?”“做新生儿听力筛查会不会有辐射啊?”等等问题。下面康奈尔专家用两张图为您解答。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

目前我国使用的听力筛查仪器,主要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1.耳声发射: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和诱发性耳声发射,后者按刺激的类型分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频率刺激耳声发射。耳声发射是一项无创伤性技术,操作简便,测试两耳仅需要10分钟。新生儿听力筛查常用这种方法。

2.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技术:通过专用测试探头实现的快速、无创的ABR检测方法。全面检查新生儿耳蜗、听神经传导通路、脑干的功能状态。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最好采用OAE和/或AABR联合进行听力筛查,以免漏筛本病。

康奈尔听力筛查仪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检查仪器,采用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一般仅用5~10分钟就可以完成测试。该方法简单易行,费用较低,容易推广。

图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流程图

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制度 一、爱婴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室工作制度 1. 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 2. 自觉遵守组织纪律,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有事先申请获批准后方可休假。 3. 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认真对待每一位新生儿,做到文明礼貌、耐心细致。 4. 上班时保持环境整洁,穿工作服配戴好胸牌。 5.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6. 贵重仪器妥善保管,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7. 保持筛查室的卫生清洁。 8. 加强安全管理,下班时关好水源电源、门窗方可离开。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保密制度 1、认真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使新生儿的监护人做到知情同意,没有强迫或操纵,受检者也不受侮辱及歧视。 2、认真妥善地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资料的保存和保密工作。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泄露新生儿及其监护人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电话、地址以及筛查结果等。 3、只有在新

生儿的监护人授权时,方可公开有关信息。 4、监护人必须持有效的证明文件,方可查询其新生儿的听力结果,如须复印相关文件,还须到医教科办理必要的手续。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管理和校准制度 1、听力筛查仪使用前,需先进行自校准、维护和保养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2、操作者必须严格按仪器操作程序文件进行操作,保证仪器正常的使用寿命。 3、平常要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均须按要求放入专用包内,防止振动、摔坏,并进行使用情况的登记或记录。 4、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每半年或一年必须对仪器或计量器具进行专业校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仪器校准报告。

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

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 的发生率约0.1‰—0.3‰。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 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3岁前是儿童听力 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筛查,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对听力 障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减 少因听力问题造成的残疾,使聋儿聋而不哑。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对象: (一)筛查对象: 1、出生72-120小时(3-5天内)进行初次筛查。 2、出生时在医院未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次筛查未通过的。 3、3岁以下婴幼儿有下列高危因素之一者。 ①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超过24小时。 ②有听力障碍家族史 ③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引 起宫内感染。

④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⑤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⑥患高胆红素血症。 ⑦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⑧患细菌性脑膜炎 ⑨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4分。 ⑩使用人工呼吸机超过5天。 ⑾临床怀疑存在与听力障碍或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 综合症。 (二)诊断对象 筛查或复查未通过者应于出生3个月、6个月进行二次诊断。 三.筛查、诊断方法 1、筛查:采用耳声发射法(TEOAE) 2、诊断:筛查或复查未通过者,经耳声发射(TEOAE、 OPOAE)、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力学及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和提 出处理意见。 四.筛查结果

1、“通过”――表示在您孩子的外耳道记录到正常的耳声发射反应,说明您孩子的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急性传染病、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和噪音等,因此要继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 2、“未通过”――表示在您孩子的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可能是孩子的听力有问题,也可能是测试时环境噪音过大(噪音大于30dB),或婴儿耳道内分泌物堵塞,或存在中耳病变,因此需要复查。同时患儿父母要留心观察患儿的听性行为(对声音的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流程图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 一、电测听仪类型 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 (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 (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 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 至10000Hz 即足够。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 为中心的11 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这11 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 和10000。(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 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 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四)充分满足听力测试的声能量是: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而强度的衰减和提升起码要有1dB、5dB 两个阶。 (五)测试信号的显现,要有高质量的开关特性,不同时间间隔的通断控制,不同增量的幅度调制。 鉴于上述要求,目前的电测听仪主要工作原理是:纯音振荡器产生气、骨导所需要的高精度正弦信号,频率误差<±3%,80 年代以后的机器多采用CPU 控制的,由运放、A/D 转换器构成的数控振荡器。幅度调制往往是通过相关电路对该部分电路的控制实现的。由于光耦合开关无触点,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自身噪音,所以测试信号的引出均采用光耦合开关,满足临床要求的测试对光耦开关的要求是:不小于60dB 的信号通断比,满足10ms<TKG<50ms 的开关特性。时间调制一般是通过相关电路对此开关的控制实现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OTL 电路,其作用为最终的电声器件提供足够的电能量,保障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的最大输出,且谐波失真分别<3%、5%。衰减器作为仪器的末级,即要完成测试信号5dB、1dB 阶的升降(目前大部分仪器该值可自定)又要匹配耳机、骨导器、音箱等负载。传声放大器是语言测听及医患沟通等声信号的前级处理。掩盖功能电路包括:白噪音振荡器、窄带滤波器、功放及衰减器,最终向患者提供以测试信号为中心频率,满足功率要求的白噪声、窄带噪声。 听力计是测定个体对各种频率感受性大小的仪器,通过与正常听觉相比,就可确定被试的听力损失情况。心理学上的听力计通常都是指纯音听力计。使用时,仪器主件自动提供由弱到强的各种频率刺激,自动变换频率,测听时被试戴上封闭隔音的耳机,当听到声音时,即按键,仪器可根据被试反应直接绘出可听度曲线。在医学上经常使用听力计来检查听力和测量听力的损失,听力损失的程度是用低于正常阈限的分贝数来衡量的。听力测定能评定一个人的听觉。因此,它在听力保护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 三、测试方法 纯音听阈测试包括气导听阈及骨导听阈测试两种,一般先测试气导,然后测骨导。检查从lkHz 开始,

听力筛查仪的使用说明

听力筛查仪的使用说明 听力筛查仪是一种硬件与软件合一的仪器, 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和无创伤性等特点, 在新生儿听力功能检测中具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 因此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但测试结果容易受环境噪音、新生儿外耳道、中耳的特殊生理特点以及测试时状态的影响, 尤其是在出生24 h后,新生儿外耳道胎脂、分泌物和中耳羊水等胎性残留物会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衰减, 从而影响测试的通过率。另外耳塞放置与外耳道轴线不一致或环境条件不理想、仪器不稳定都可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结果。假阳性可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增加产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使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听力问题, 给家庭带来不安、焦虑和担心, 尽管护理人员进行解释说明, 但有时仍然不能打消产妇的疑虑, 担心婴儿一定有问题。这实际上对产妇的康复很不利, 甚至潜在诱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过多的假阳性还可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 增加产妇及家属的就诊次数和费用等。 采用西奈SN系列听力筛查仪对223例新生儿做实验,实验结果证明:随着新生儿天龄的增加,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初筛通过率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果中24 h及48 h听力筛查通过率较低, 仅为52.16% 及75.87%, 可能与新生儿外耳道胎脂堵塞、中耳羊水未吸收有关;72 h 通过率较高为92.95%, 因此出生后72 h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此时采用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筛查最佳。 采用拉耳廓方法与常规听力筛查方法比较, 拉耳廓方法听力筛查通过率高,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 由于新生儿外耳道为软骨结构, 受到挤压由外而内向前上方弯曲, 所以放置探头时, 应向后下方牵拉耳廓, 使耳道变直, 这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使用听力筛查仪时采用拉耳廓方法最佳。 对于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 应在出院前复查1次,仍未通过者在出院后42天需再次复查, 以确诊有无听力障碍, 便于早期干预性治疗。 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仪使用的最佳时间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新生儿,保证宝宝的健康,减少妈妈们的担心。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应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应用当一个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上之时,我们总是用各种方式来保护、照顾和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检查就是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检测新生儿的听力是否正常,以尽早把握治疗时机。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常规的听力筛查方式 常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式有三个:观察法、ABR法和OAE 法。其中,观察法是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听觉反应,例如他们是否能够对声音产生反应,或者是否愿意转向声源来确定他们的听力状况。ABR法(脑干听觉反应)则是通过电极测量脑干反应来检测听觉通路的功能,而OAE法(耳廓声反应)则是通过检测耳廓反射来确定是否有内耳损伤。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听力筛查,都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发现不正常的结果,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优势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使用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检测出内耳损伤或各种听力障碍,例如耳聋或听力弱。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将会对孩子的语言、认知和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可能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例如遗传性耳聋或其他先天性缺陷,在这样的情况下,准确的初步评估可能会指导更深入的评估。 除此之外,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可以早期干预,即在孩子的听力问题出现之前便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在孩子的语言发育阶段使用助听器、进行听力康复等对于孩子的语言发育和认知能力均起到积极作用。其中,早期干预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带来最大的益处,减少听力问题对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标准,规定了新生儿必须要进行听力筛查,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听力筛查技术也

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资料

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资料 XXX 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资料之一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儿童出生后48小时即可用简便无创的方法及时发现听力障碍,为进行早期干预创造条件,因此,开展微创听力普查对于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二、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背景及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以美国为代表,开始推荐高危因素登记筛查。1993年,XXX建议,在出生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起,北京、山东、浙江、南京等省市相继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2000年,XXX、卫生部等10个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004年,卫生部制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07年12月,XXX、卫生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提出2015年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的目标: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新生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配戴(含人工耳蜗植入)率达90%。2009年,卫生部正式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现和康复。 每对年轻怙恃都盼望本人的孩子健康心爱,假如太晚发觉听觉障碍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日后的语言、身心发展,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听力筛检快速、轻易、安全、无副作用。我们呼吁社会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予以重视,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一、电测听仪类型 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 (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 (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 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 至10000Hz 即足够。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 为中心的11 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这11 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 3000、4000、6000、8000 和10000。(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 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 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通过”不等于听力正常 问题 我儿子今年3岁,因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听力的问题影响了语言发育。我们不明白,孩子出生的时候进行过听力筛查,而且听力正常,为什么现在听力却不正常了?湖南小李 答复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发现先天性耳聋的首选手段,一般在婴儿出生后24~36小时进行(48~72小时进行最佳),由听力筛查技术人员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对其听力进行初步检查。 目前,听力筛查主要采用耳声发射(OAE)技术,5~10分钟即可完成双耳测试,敏感度及特异度可达到95%以上。影响OAE筛查结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使OAE 的传入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从而导致OAE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因此,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 2.新生儿中耳积液是0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患儿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 3.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会出现假阳性。

4.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为什么说OAE初筛“通过”,并不意味着听力完全正常呢?这是因为OAE与内耳功能密切相关。任何损害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因素使听力损害超过40dBHL时,都能导致OAE明显减弱或消失。OAE主要是用于检查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状态的,它不能完全反映耳蜗以及蜗后听神经通路的功能。当OAE显示“通过”时,不能完全排除听神经病的可能性。如果单纯用OAE进行听力筛查,即使检查结果显示“通过”,也要警惕听神经病的存在,因为这时有可能漏诊了听神经病的患儿。 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听神经病中60%~70%是OAE筛查显示“通过”的。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遗传性耳聋均在出生时即发生,其中一部分在儿童期甚至在成人才出现耳聋,所以,某些婴幼儿虽然已经通过了听力筛查,但是具有听力障碍或言语——语言发育延迟的危险因素,如有耳聋家族史、出生时有缺氧等,这类婴幼儿有着较高的听损伤或言语——语言病理的发病率。因此,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筛查仍应结合听力行为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小儿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

听力筛查仪——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仪——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仪——听力筛查 什么是听力筛查 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安静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快速、安全的检查。国内外报道表明,正常婴儿和高危因素婴儿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正常婴儿约为1%o~3‰,高危因素婴儿约为2%~4%。 诊断性听力评估 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应在3个月时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个月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即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应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耳鼻咽喉科检查及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行为测听及其它相关检查,必要时并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做出诊断。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听力再评估的时间和次数。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至少3岁内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1.测试时间:出生后3个月-6个月。 2.测试环境要求:环境噪声低于30dB(A)的隔声屏蔽室 3.客观听力检测项目包括:诊断性OAE,1kHz声导抗测试,短声及短纯音ABR,AERP,ASSR和骨导ABR等。 4.主观听力检测项目包括:小儿行为测听(BOA、VRA、PA、PTA),言语检测及听觉-言语发育评估表。 听损确诊后的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这是一完整的听力康复系统工程。干预措施为最后环节,是显示先天性耳聋康复成果的关键。采用何种方法以及何时进行干预,对患儿的听力、言语及语言康复很重要。干预包括医学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以及听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 1.医学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技术参数(精)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技术参数 一、 一、操作条件 存放温度:0 -40℃(32 -104℉) 操作温度: 5 -35℃(40 -95℉) 相对湿度:20 -80% 操作环境:人造抑制系统,在嘈杂的环境中依然能正常进行筛查工作。 二、技术参数 整体重量:含电池和探头:≤550g(19.4oz) 耗电:最大1.2W 电源管理:自动背景光控制,双水平电池省电控制 操作时间:充满电后可操作10小时以上 自动关机:停用15分钟后自动关机 CPU(中央处理器):16位固点数字处理信号,22.1 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AD/DA转换器:2通道AD,2通道DA 分辨率:16位 取样速率:变量 测试速度:TE和DP只需10秒,AABR需要不到1分钟 内存数据:128k字节内置闪存,永久记忆 数据存储时间:10年,电脑的存储数据可随时传至机器进行多次复查比较 实时时钟:自带电池,至少2年寿命 接口:至多115kbps RS232接口,红外线接口,调制解调器 显示器:128 ×64点阵,液晶显示可调背景光 按键盘:AccuScreen 5键 声音:按键滴答声和测试结束后发出的叮当声。 语言:至多6个用户可选操作语言,可通过服务人员上传语言到机器中。 探头:超轻探头

取样速率:16 k Hz 评估方法:AccuScreen二项式统计法 刺激类型:Click(非线性) 刺激速率:接近60Hz 显示:统计波形、测试进程、TEOAE水平、噪音水平 按键功能:变换显示、重新开始、停止 按键功能:跳过测试、重新开始、停止 操作模式:筛查和诊断两种模式 频率测试点:4个(2000Hz,2500Hz,3200Hz,4000Hz ) 与其他产品连接:通过NOAH可以与其他MADSEN产品进行连接使用 与电脑的连接:自带内存,可存储病人的测试结果,可直接连接专用打印机,并可连接电脑设置中文姓名打印报告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的操作方法及日常维护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的操作方法及日常维护 一、适用范围 l、住院分娩出院前的新生儿。 2、出生时未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 3、初次筛查没有通过的新生儿。 二、操作前准备 l、患者:取舒适体位,尽量保持安静和平静呼吸,避免活动和吞咽等动作。 2、环境:噪声尽量控制在40dB以下,最好在隔声室进行。 3、用物:听力筛查仪、导线、一次性电极片、皮肤清洁膏、棉签、弯盘、合适的耳塞套一个。 4、操作者自身准备:熟知听力筛查仪的操作及相关知识,着装整洁,洗手。 三、操作步骤 l、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 2、将患儿放至专用做筛查的房间。 3、连接导线。 4、开机,待机器自检,依次输入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5、清洁患儿的外耳道,若有不能清洁的需请耳鼻喉科会诊。 6、使用皮肤清洁膏,清洁患儿的前额、面颊及颈后。

7、连接电极片,并放至正确的位置。 8、待去除干扰后,将探头放入耳廓内,按“p”键开始检测(双耳分别测试 9、测试通过,按“√”键,并登记;若未通过,重新检测。 10、打印报告单。 11、患儿清洁皮肤,做好用物处理。 四、注意事项 l、测试过程中,探头应密闭地置于外耳道,其尖端小孔正对鼓膜。 2、不要使麦克风或扬声器的孑L道堵塞。 3、对连接探头的电缆应注意避免与受试者身体或其它物体摩擦产生噪声。 4、去除电干扰,注意仪器的电屏蔽和机壳的接地。 五、常见故障与处理 1、打开仪器时,屏幕无显示,指示灯不亮。 处理:应检查仪器是否有电,及时充电。 2、开始检测时,无波形或干扰太强而不能进行检测。 3、处理:再次使用皮肤清洁膏清洁皮肤或重新更换电极片。 3、检测不出,仪器无反应。 处理:检查电极片位置是否准确。 六、日常维护 l、定位放置,置于干燥处。 2、保持清洁无尘,定期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