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教案

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中辅助线的添加和对性质2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导入一:如图1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图1

教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是否都具有上述所概括的特征?学生思考.

导入二: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问题:(1)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后,由代表给出结论,最后老师给出完整的问题结论:

(1)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2)满足轴对称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问题1: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折一折,上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吗?由此你能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进一步补充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问题2: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和性质2.对于性质1,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

(1)你能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2)结合所画的图形,你认为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的思路是什么?

(3)如何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呢?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2进行证明,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 已知:△ABC 中,AB=AC. 求证:∠B=∠C.

你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性质1吗? 总结:要证角相等需要证明三角形全等,可以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的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问题3:性质2可以分解为三个命题,你能分别证明吗?本节课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和顶角的平分线”.

学生分小组分别证明,教师注意辅导.

问题4: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顾,并思考问题,教师总结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三、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2.在△ABC 中, 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得的锐角为50°,则底角的大小为___.

3.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C 的度数.

A

B D

C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等腰三角形以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3)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五、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边对等角 性质2:三线合一

13.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3.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等腰三角形判定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导入: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判定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现在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判定方法.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问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回答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进行证明. 问题2:问题1的结论中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又分别是什么?如何证明这个命题?

命题的题设: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 已知:如图1,在△ABC 中,∠B=∠C.求证:AB =AC.

图1

图2

证法1:如图1,作△ABC 的角平分线AD. 在△BAD 和△CAD 中,{∠B =∠C,

∠1=∠2,AD =AD,

∴ △BAD ≌△CAD(AAS).∴ AB=AC.

证法2:如图1,作△ABC 的边BC 上的高AD. ∵ AD 是BC 边上的高,∴ ∠ADB=∠ADC. 在△BAD 和△CAD 中,{∠B =∠C,

∠ADB =∠ADC,AD =AD,

∴ △BAD ≌△CAD(AAS).∴ AB=AC.

证法3:如图2,作△ABC 的中线AD ,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F.

在△DBE 和△DCF 中, {BD =DC,

∠B =∠C,∠BED =∠CFD,

∴ △DBE ≌△DCF(AAS),∴ DE=DF. 又DE ⊥AB,DF ⊥AC ,∴ ∠1=∠2. 在△ABD 和△ACD 中,{∠B =∠C,

∠1=∠2,AD =AD,

∴△ABD ≌△ACD(AAS),∴ AB=AC.

教师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符号语言:∵在△ABC 中,∠B=∠C,∴AB=AC.

思考: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区别?

例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3,∠CAE 是△ABC 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图3 图4

证明:∵AD∥BC,

∴∠1=∠B( ),

∠2=∠C( ).

而已知∠1=∠2,∴∠B=∠C.

∴AB=AC( ).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 ,底边上的高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学生先思考作图步骤,教师再讲解规范作图方法.

作法:如图4,

(1)作线段AB=a;

(2)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

(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

(4)连接AC,BC,则△ABC 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三、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且它恰好等于一个不相邻的内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

2.在△ABC中,已知∠A=36°,∠DBC=36°,∠C=72°,则∠DBC=_____ ,

∠BDC=_____,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比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条件与结论是对调的,运用逆向思维观察和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

五、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角对等边

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等边三角形判定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导入:出示有关等边三角形的图片:

图1 2

图3

这些图片中物体的设计理念都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你发现了吗?它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问题1:请分别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结合你画的图形说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等边三角形有三条相等的边,而一般等腰三角形只有两条相等的边.联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问题2:研究三角形我们一般要看三角形的边、角、对称性等.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 从边的角度:两腰相等;从角的角度:等边对等角; 从对称性的角度:是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 问题3: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填出等边三角形对应的结论吗?

问题4:通过填表,我们不难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

师生共同写出本题的已知和求证,学生独立证明,教师巡回辅导. 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B=∠C=60°.

证明:∵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BC =AC ,BC =AB.

E

D

A C

B

∴∠A =∠B,∠A =∠C.

∴∠A =∠B =∠C .

∵∠A +∠B +∠C =180°,

∴∠A =∠B =∠C =60°.

问题5:利用所学知识判断,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画出等边三角形的所有对称轴.

问题6:等边三角形除了用定义(即用边)来判定以外,能否利用角来判定呢?

思考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满足什么条件是等边三角形?

思考2: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是等边三角形?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最后师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1.从边的角度(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从角的角度: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如图2,△ABC 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

∵DE∥BC,∴∠ADE=∠B,∠AED=∠C,

∴∠A=∠ADE=∠AED.

∴△ADE是等边三角形.

三、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已知△ABC中,∠A=∠B=60°,AB=3 cm,则△ABC的周长____.

2.△ABC是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5 cm且∠A=60°,则BC=_______.

3.如图3△ABC是等边三角形,若点D,E在边AC,AB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DE∥BC,结论还成立吗?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相比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共有几种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研究三角形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三条边相等

2.三个内角都相等,都为60°

3.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条边相等(定义)

2.三个角相等

3.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探索并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导入一:图1是一个三角尺,且∠A=30°,请用刻度尺测量AB与BC的长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比较把你得出的结论与大家分享.你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关系吗?

图1 图2

导入二:将两个相同的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如图2,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出Rt△ABC的直角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问题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若沿着其中一条对称轴折叠,能产生什么特殊图形?问题2:这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相比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它有什么特殊性质?

学生思考问题,并比较各个角、各条边的关系,完成导学案.

教师总结:(1)对折后能形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分别是30°和60°,并且斜边长是30°角所对

直角边长的两倍.

问题3:如图3所示,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能拼出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等边三角形吗?请说说你的方法.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含30°角的直角△ABC的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与斜边长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

图3 4

学生利用三角板动手操作,并归纳自己发现的规律,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问题4:请说一说你猜想的命题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并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出来.并思考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请进行证明.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在导学案中完成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4,在Rt△ABC 中,∠C =90°,∠A =30°,求证:BC=1

AB.

2

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符号语言:∵ 在Rt △ABC 中,∠C=90°,∠A=30°,

∴ BC=1

2AB.

例 如图5所示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 m ,∠A=30°,立柱BC ,DE 要多长.

图5

解:∵ DE ⊥AC ,BC ⊥

AC ,∠A=30°,

∴ BC=12AB ,DE=1

2AD. ∴ BC=1

2×7.4=3.7(m).

又AD=12

AB ,∴ DE=12

AD=1

2

×3.7=1.85(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 ,DE 的长是1.85 m. 三、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如图6,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

图6

图7

2.如图7,在△ABC 中,∠C=90°,∠ABC=60°,BD 平分∠ABC ,若AD=6,则CD 等于( ).

A .3

B .4

C .5

D .6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Rt △ABC 中,∠C=90°,∠A=30°,BC=1

2

AB.

3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材简析:本课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已经它们的特征。教材先给出有两条边相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各条边的长,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两条边相等,然后概括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接着通过用纸对折简出等腰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最后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相等。认识等边深刻系的编排与等腰三角形类似,其中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都相等的特征是让学生在对折中发现的。 教学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角的名称,知道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相等。 2、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剪刀、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关于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识? 1、按角分成三种角 2、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减;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减…… 二、认识等腰三角形: 1、比较老师手边的两块三角板,他们有什么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 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块三角板的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而另一块三角板的角和边都不相同。) 指出:像这种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叫它“等腰三角形” 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它的对角线,沿对角线剪开;展开 观察:这样剪出来的三角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等腰三角形。想一想:为什么要对折后再剪呢?(这样剪出来的两条边肯定是相等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题6中的3个三角形。 提问:它们都是什么三角形? 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按角的特点来分,三角形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角的方面对三角形进行研究,这节课,我们将从边的角度来考察三角形。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等腰三角形

1.量一量。 引导:我们要观察三角形的边,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动手测量教材例题6中的三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在小组内交流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强调: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取整毫米数。 学生各自测量图形的边长,教师巡视,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2.汇报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结果?你们看一下每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小结: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 3.认识等腰三角形。 (1)教师指出: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板书)在刚才画的三角形上标出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标注:相等的两条边叫作腰,剩下的一条边叫作底,两腰与底的夹角叫作底角,另外一个角叫作顶角。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腰,两个底角。 (2)认一认: 指出上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在哪里。 指名学生上台指认。 4.探究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1)剪一剪。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最新5篇)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最新5篇)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概念。 2.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 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 2.难点: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章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1.三角形的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呢? 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如图:AB、BC、AC是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两边的公共点叫三角形的顶点。(如点A)三角形约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整个三角形表示为△ABC. A(顶点) 边 B C (2)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如△BAC. 每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三角形中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下图中△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它与内角△ACB相邻。 A 外角 B C D 与△ABC的内角△ACB相邻的外角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A D B C (2)指出△AD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ADC能写成△D吗?△ACD能写成△C吗?为什么? (3)有人说CD是△ACD和△BCD的公共的边,对吗?AD是△ACD和△ABC的公共边,对吗? (4)△BDC是△BCD的什么角?是△ACD的什么角?△BCD是△ACD的外角,对吗? (5)请你画出与△BCD的内角△B相邻的外角。 2.三角形按角分类。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用量角器或三角板加以验证。 1 2 3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3-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数学思考题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的三角形特点是什么?(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哪几种角?(周角、平角、钝角、直角和锐角)师:我们学习的三角形有这几种角的哪几类?(钝角、直角和锐角)师: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二、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一)探究按边来分 (1)按边来分类

师:我们探究了按角来给三角形进行分类,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师:把下面三角形按边分成两类。 小组讨论合作,集体汇报。 生1:??为一组,????为一组 生2:??为一组,????为一组 师:你为什么这么分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生:??为一组,??为一组,??为一组 师:请讲一讲你的理由,??三条边都相等,??只有两条边相等,??三条边都不相,等。 (2

等腰三角形 师:用直尺量一量等腰三角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用量角器量一量等腰三角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等的两个角叫做底角,另外一个角叫做顶角) (3)认识等边三角形

师:用直尺量一量等边三角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等边三角形的边都相等)用量角器量一量等边三角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而且都是60度,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4)认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教案

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中辅助线的添加和对性质2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导入一:如图1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图1 教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是否都具有上述所概括的特征?学生思考. 导入二: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问题:(1)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后,由代表给出结论,最后老师给出完整的问题结论: (1)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2)满足轴对称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问题1: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折一折,上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吗?由此你能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进一步补充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问题2: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和性质2.对于性质1,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 (1)你能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2)结合所画的图形,你认为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的思路是什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案、全解、试题全集(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全解、试题全集(附答案) 一. 教学内容: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加深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有一个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4、会用尺规作角平分线; 5、掌握角平分线的两个相关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三. 重点、难点: 1、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角平分线的两个定理的运用; 四. 知识要点与学习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1)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在△ABC中,AB=AC (1)若∠A=70°,则∠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若一个角为30°,则它的另外两内角分别为__________ (3)若一个角为100°,则它的另外两内角分别为_________ 解:(1)55°;55° (2)另外两内角分别为:75°,75°;30°,120° (3)40°,40° 小结:渗透分类思想,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 形》教案 教学内容: p.30~32 教材简析: 本课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已经它们的特征。教材先给出有两条边相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各条边的长,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两条边相等,然后概括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接着通过用纸对折简出等腰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最后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相等。认识等边深刻系的编排与等腰三角形类似,其中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都相等的特征是让学生在对折中发现的。 教学重点: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角的名称,知道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相等。 2、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剪刀、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关于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识? 1、按角分成三种角 2、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减;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减 二、认识等腰三角形 1、比较老师手边的两块三角板,他们有什么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 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块三角板的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而另一块三角板的角和边都不相同。) 指出:像这种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叫它等腰三角形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它的对角线,沿对角线剪开;展开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掌握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简便方法。 2. 教学内容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2.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3.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3. 教学过程 3.1 概念讲解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是底边两侧的两条边长度相等,也就是底边两侧的两个角度是相等的。 2.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是三个内角度都是相等的,每个角都是60度。 3.2 观察实验 让学生拿出尺子和图形纸,在图形纸上随意画一些三角形,并通过测量边长和角度来观察这些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3.3 判断方法 1.判断等腰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的两侧边长,如果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则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断等边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如果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则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4 练习与讨论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判断给定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还是等边三角形。然后进行讨论,解释不同的判断方法和答案的合理性。 4.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实验和练习题,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方法,以及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5.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例如正方形、矩形等。可以通过讨论和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和几何判断的能力。 6. 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判断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提高他们的几何判断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 小学数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定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 能够辨认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 能够根据角度和边长的关系计算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高度和面积。 教学重点: 1. 定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 学生能够辨认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 1. 计算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高度和面积。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白板笔、彩色笔、三角形模型、课件(PPT),计算器。

教学过程: Step 1.教师导入(五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三角形模型,并询问:这些三角形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如果能够回答出相同之处,则进行总结,如果没有,则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最后,告诉学生今天的主题是关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Step 2.理论学习(十分钟) 教师以PPT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 形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辨认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Step 3.实践操作(二十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让学生测量出它的底边长和等腰边长,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它的高度和面积。教师再用白色粉笔分别教学等边三角形的高度和面积的计算方式。 教师随机提问学生,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其他的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高度和面积。 Step 4.情景演练(十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进行竞赛。每队组员一共有五分钟的时间,要尽可能快速地回答所有问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十个题目,让每个小组代表轮流回答题目。 题目以应用为主,例如“一张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8cm,则它的高度为多少?”,“一张等腰三角形的等腰线为8cm,底边长为15cm,则它的面积为多少?”等等。 Step 5.总结疑问(五分钟) 教师根据表现情况以及小组本次比赛的成绩,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Step 6.作业布置(两分钟) 布置作业,并向学生强调:用心做好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巩固所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同时,也提醒学生要按时提交作业。 教学方法: 1. 探究法:通过对三角形模型的观察和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 演示法:通过PPT的演示,让学生明确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四年级数学教案——《等腰、等边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教案——《等腰、等边三角形》 教学内容:等腰、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和高--教材第136-137页的内容,练习三十一3-11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边。 2.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会用直尺和三角板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重、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正确作三角形的高,建立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并指出垂足。(指名板演,其它同学在草稿本上画) 怎样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指出你桌上的红色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按三角形角的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了三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边的特点。

2.教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用尺量一量桌上每一个红色的三角形的每一条边,比较一下边的长短,然后说说你发现这些三角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点? (2)学生量完后指名说,老师揭示: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 (3)老师强调:在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板书)(4)把等腰三角形再折一折,使两腰重合,再观察一下。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外,还有什么相等?(两底角相等) (5)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就是看这个三角形中有没有两条边相等,可以量,可以折起来比) (6)请大家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判断一下你桌上的蓝色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7)学生活动。 (8)指名学生汇报结果。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怎样折的?老师指出:这种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板书:等边三角形) (9)折一折,你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点?老师指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内容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 科书P30~32页例题以及“想想做 做”1~7题和你知道吗? 共几 课时 6 课 型 新授 课 第几 课时 5 三维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 和角的名称,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能正确判断。 2.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锻炼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难点: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资源 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原有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空间观念等。 例题中的三角形实物,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剪刀等 预习设计1.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等腰三角形。(参照书上30页例1) 2.用一张正方形纸剪一个等边三角形。(参照书上30页例2)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 调整 与反思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出示菜单1 (1)度量三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通过测量我发现了()。 【板块一】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块二】 1.(1)展示例1中的三个三角形提问:这3个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2)研究它们的角,我们发现它们属于不同的三角形,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2)完成填空: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剪一剪,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讨论:为什么剪出来的图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4)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2.认识等边三角形: (1)观察例2的三角形 猜测交流测量验证:三条边都相等 (2)自主阅读书中的方法、步骤 (要做到三条边都相等) 仿照书中的方法做 思考交流 (沿不同方向对折:可以互相提示) 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交流 (三个角也都相等) 观察示意图,回忆操作过程,交流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 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8分钟)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交流。 今天我们来研究它们的边 你们测量的结果如何? 叙述:这3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相等。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3)现在我们一起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做一个三角形,看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巡视 你们剪出的是等腰三角形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4)出示图 等腰三角形哪两条边叫腰,哪条边叫底? 哪儿的角是底角?哪个角是顶角? (1)出示例2的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怎样? (2)现在请大家按书中的操作要求,剪一个等边三角形,有信心做好吗?巡视适时指导 不用其他工具你能检验自己剪出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边三角形吗? 提问:通过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这样剪出的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板块三】 1.指名回答(结合学生中认为警示牌 也是等腰三角形,说明等边三角形 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引导学生结合正方形的特点理解说明: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

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6、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三角形 (第5课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学准备:例题中的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主动发现 1、认识等腰三角形。 讲述: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量一量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纪录下来。学生操作。 2、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是相等的。师小结:向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 3、出示图,提问:照下面的方法剪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3、出示等腰三角形,介绍各部分名称。 讲述: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出两个底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二、认识等边三角形 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 学生小组活动,要求:通过量一量,看看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教师个别辅导学生。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相等。师小结:像这样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学生照样子用一张正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介绍剪的方法。弄清三个角的关系。 3、提问:等边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相等。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第2题,学生独立操作,可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说清楚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第3题,学生先按要求画,再依次说明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还可怎么分类?第4题,通过画图,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 第5、 6、7题,指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四、全课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阅读“你知道吗?”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角的名称,知道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相等。 2.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剪刀、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关于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识?1.按角分成三种三角形。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四年级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 角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一些特性,能正确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2.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能画出底边上的高。 3.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等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能画出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 三根小棒(其中两根长度相等),三角尺,两张长方形纸,剪刀;学生准备钉子板和橡皮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垂线。 (1)下面哪几组里两条直线垂直?为什么? (2)过已知点画直线的垂线。(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 2.口答。 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和几个顶点?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等腰三角形。 (1)围三角形。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根小棒。比一比,其中有几根是长度相等的。 大家用这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同时指名学生上黑板摆) 提问:我们围成的这个三角形里,有几条边是相等的? 指出:这是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2)比较三条边的长度。 再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本第126页第二节下面的两个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比一比每个三角形里三条边的长,看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共同特点。 (3)讨论后小结归纳。

大家想一想,刚才摆的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这里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又有什么特点,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三角形的相同的特点是什么?(板书:两条边相等) 概括:我们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板书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4)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126页第4节内容。 现在,老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请同学们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2.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跟老师一起来剪一个三角形。 按下列过程领学生剪三角形: (对折)(画线)(剪下)(再对折) ①②⑧④⑤ 剪成④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要求每个学生一边指一边分别说腰、底、顶角、底角。 再对折成⑤,让学生指一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提问:这两个底角的大小怎样? (2)说一说下面哪几个是等腰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5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丨苏教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3-85页例6、例7、“练一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和这学期的学习中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角,所以比较容易进一步建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表象并形成概念。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在教学中需要在动手环节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强化表象认识,进一步探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目标预设: a.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b.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学等活动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质疑的精神;通过了解伟大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的作品,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 老师: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是猜谜语大王!老师这有个谜语,谁敢挑战一下?看! (PPT呈现谜语:学问不简单,稳定性能强。三竿首尾连,形状像座山。)学生兴趣盎然,踊跃发言。 老师:我们一起看下谜底!你们真的很擅长猜谜语啊!对,这就是三角形!三角形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很大的学问!古今中外,人们运用三角形的特性建造了很多伟大的建筑。一起欣赏下。

(PPT呈现精美壮丽的三角形建筑,老师介绍这些建筑) 老师:人们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建立了所能漂浮在海上的学校。这个建筑你们认识吗?对,这是法国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这是约3000年前,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现代人也建造了一座金字塔,这是世界著名博物馆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你们知道这是谁设计的吗?这是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一手设计的,他被称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他设计的建筑有本世纪最美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 2、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像贝聿铭一样伟大的建筑师吗?(学生心之向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虽然现在不能像贝聿铭一样设计精美的建筑,但能运用三根小棒搭建一个三角形吗?谁来挑战下? (老师准备三份三根小棒,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各自搭建一个三角形) 老师:在这三位同学搭建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同学思考下: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拼成个三角形吗? (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言) 学生总结出:最短两个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才可以拼成个三角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入新课 老师:大家看!这三位同学已拼好了!同学们,我们观察下这三角形的三边,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有两条边相等。 老师:你是目测吗?目测准确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学生:┄┄ (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各种办法,还可直接比较小棒的长短) 老师:经过准确的比较,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是相等的。像这样,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自学等腰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你能辨别那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请打开书本到83页,辨别例6中的三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PPT出示自学提示) 教师:时间到!谁来说说你的结论?如果是等腰三角形,请指出它相等的两条边。(请三位学生上黑板介绍自己的结论)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说课设计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说课设计 等腰三角形 林奕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第三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又与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是研究等边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在生活中对等腰三角形也有了一定的体验,这为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供了实际背景。并且在前面已接触过轴对称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而等腰三角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其性质可通过折纸折叠发现,再利用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便可得证。]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学生对符号表示推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上一章“全等三角形”已经要求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推理证明,但本节课相对于上一章,推理依据多了,图形题目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例如用符号表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有些学生对用符号表示推理还停留在机械模仿的水平,因此在这里会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也存在概括不全面的问题。这时我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与提醒。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他们的性质,能用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论证、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4)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经验目标: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推理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同时,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之后学习等边三角形奠定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2.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本节课内容特点、初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在学习中会遇到的困难,确定其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符号表示及其应用。 三、教学法分析 对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将采用问题驱动式的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主动参与式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出本节内容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其性质可通过折纸折叠发现。故可先引导学生操作折纸活动,然后我会提出如下几个启发性问题,引出本节内容: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 AB=AC。 像这样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什么三角形?你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吗? 说一说等腰三角形各部位的名称。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索过程 学生们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对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作初步的回顾

四年级下数学苏教《5、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丁亚平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57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 丁亚平 教学内容:四下第83-85页例6、例7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5角 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认识等腰三角形的腰、顶角及底角.理解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通过测量、比较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观察、比较等活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回顾旧知。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它们是分别什么三角形?(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角形) 2.引入新课。 引入: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把三角形分为这样的三类。今天,我们根据边的特性继续研究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知道上节课三角形的分类是按角来分的,那么三角形除了可以按角来分,更可以按边的特点来分,潜移默化的教授分类思想。】 二、认识新知 1.认识等腰三角形。 (1) 量一量 出示例6 提出要求:观察每个三角形的边,先用尺子量一量,再看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交流:每个三角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比较每个三角形边的长度,你发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说明:像这样的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板书) (2)

介绍等腰三角形 追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一个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板书)。 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这两条相等的边都是它的腰。(图上板书:腰) 第三条边是它的底,(板书:底) 两条腰所夹的角是它的顶角(板书:顶角) 腰和底的两个夹角都是它的底角。(板书:底角) (3) 指一指 让学生和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例6的三角形中腰、底和每个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 交流:每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各在哪里?你是怎样找它的腰和底的? 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只有相等的两条边才是它的腰,另一条边是它的底。 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的夹角是顶角,其余两个角是底和腰的夹角,叫底角。 2.操作探究特征。 (1)剪一剪 刚才我们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先想一想能不能用这张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