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教学设计: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一、温故互查

1.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如何判断等边三角形?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80-81完成以下问题:

1.在课本图中,哪些是已知条件?拼出的△ABD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

由.

2.①定理:在__________ 中,若是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______等于 _______的一半.

②完成定理的证明过程:

已知:在Rt△ ABC中,∠ C=90°,∠ BAC=30°.

求证: ________________ .

A

C B

③将你的证明过程与同学交流并显现.

3.思虑课本例题5,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 D是斜梁 AB的中点,立柱 BC、DE垂直于横梁 AC,,

∠A=30°,立柱 BC、 D E 要多长?

B

D

A E C

由“∠ A=30°”可想到用运所学定理.∠ A是哪些直角三角形的角?它所对的直角边是什

么?

三、自学检测

1.在 Rt △DEF中,∠ D=90°,∠ E=30°, DF=3cm,则 EF=__________.

2.在△ ABC中,∠ A:∠ B:∠ C=1: 2:3,若 AB=a,则 BC=

3. Rt △ ABC 中,∠ C= 90°,∠ B = 2∠A ,则∠ A =_____,∠ B=_____,AB=___BC

4.已知如图,△ABC中,∠ ACB=90°, CD是高,∠ A=30°.①求:∠ BCD的度数 .

②求证 AB=3BD

C

B D A

四、牢固训练

1.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0°,则此三角形中腰与底边的关系()

A. 腰大于底边

B.腰小于底边

C. 腰等于底边

D.不能够确定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则腰上的高为。

3.∠ C= 90°, D 是 CA的延伸线上一点,

∠BDC= 15°,且 AD= AB,则 BC=AD.

CAD

4.如图,一艘轮船以15 海里 /时的速度由南向北航行,在 A 处测得小岛P 在北偏西15°方向上,两小时后,轮船在 B 处测得小岛P 在北偏西30°方向上.在小岛周围18 海里内有暗礁,若轮船不改变方向仍连续向前航行,问:有无触礁的危险?并说明你的原由.

5.“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是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

30°”这句话正确吗?说说原由。.

6.在△ ABC中,AB=AC,∠ BAC=120° ,AC 的垂直均分线EF 交 AC于点 E,交 BC于点 F.求证:BF=2CF.

A

五、拓展延伸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 D、E 分别是 AC、BC上的点,且 AD=CE,AE 与 BD订交于点P,BF⊥ AE于点 F

求证 :BP=2PF

A

D

P

F

C

B E

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1]

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里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二课时内容,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主要解决直角三角形函数时,将应用它及相似形的性质,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它是我们最常见的三角形,也是最特殊的的三角形。用的最多的三角形。在中考中常会考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自做──发现──猜想──证明──应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做──发现──猜想──证明──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应用.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三、说学生: 我们从七年级开始就采用五自教学法,开展小组建设,六位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不断地磨合,能够互相帮助。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每个人都有在小组里展示的机会,遇到不会做的题,都优等生几遍的讲解,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睡觉的学生没有了,学困生的自信一点一点的增加,对于今天的课,当学生把性质定理证明之后学习应用就很简单了,因此自学的例题我就放手让孩子们去展示。 四、说教法 用五自教学法让学生自做,通过画、折、剪,一边复习等边三级形的性质一边发现两个全等的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从而探究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说出理由,通过拼图,引导学生熟悉轴对称,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自做----发现----猜想,归纳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理论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通过自学例题让兵教兵使学生学会定理的应用,然后通过自测熟练定理的应用,紧接着进行自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最后自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说学法 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做——自学——自测——自纠——自悟”的模式展开教学。 五、教学过程

2020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学案13.3.2《等边三角形》(含答案)

13.3.2等边三角形 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预习 阅读教材“思考及例4”,完成预习内容. 知识探究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定义:等边三角形的________都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________,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________.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________都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____________为等边三角形. 自学反馈 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角形ABC中,AB=AC=2,∠A=60°,则BC=________. 3.课本练习第1、2小题. 活动1小组讨论 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ABE≌△CAD; (2)求∠BFD的度数. 解:(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AE=∠DCA=60°,AB=AC. 在△ABE与△CAD中, ∵AB=AC,∠BAE=∠ACD,AE=CD, ∴△ABE≌△CAD. (2)∵△ABE≌△CAD,∴∠ABE=∠DAC. ∵∠BAF+∠DAC=∠BAC=60°, ∠BFD=∠ABE+∠BAF, ∴∠BFD=∠BAF+∠DAC=60°. 点拨: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SAS证全等,然后利用全等的性质求∠BFD的度数. 课堂小结 对于等边三角形,它属于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特殊到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三线合一”的性质就更能不受限制,淋漓尽致地发挥了.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导学案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导学案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记住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能利用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能利用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 2.等边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 3.等边三角形各边_____________ 三线合一. 〔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即时巩固: 两个含有30°的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 【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阅读课本80页探究,回答下面问题. 如图〔1〕,将两个含有30°角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你 能借助这个图形, 找到Rt△ABC的直角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 系吗? 图〔1〕

2、你能用所学的知识验证以上结论吗? 方法1:如图(2),△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BC 于D ,∠BAD= °,BD= BC= AB 。 方法2:如图(3),△ABC 中,延长BC 到D 使BD=AB ,连接AD ,那么△ABD 是 三角形, BC=1\2 =1\2 。 归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0,那么它所对的 等于 的一半。 3、课本81页例题5:如图〔4〕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 C 、DE 要多长?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 ,BC=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 . 解: 思考题:如图,要把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均匀分给甲、乙、丙三家农户 去种植,如果∠C =90°,∠A =30°,要使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请你试着分一分,在图上画出来. 【概括提炼,课堂小结】 中还会经常用到,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0,那么它所对的 等于 的一半。 【当堂达标,拓展延伸】 D C A E B 图〔4〕 A C B D 图〔2〕 B A D C 图〔3〕 C A 图〔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3.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设计

13. 3.2等边三角形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能够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习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难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一、知识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板书)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合。)三线 合一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平分线、底边 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二、新课学习 教材79页——80页13.3.2等边三角形(板书) 本节课主要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都相等的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板书) 底≠腰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腰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板书) (1)学生自主探究79页“思考”中第一个问题 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很容易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如果AB=AC=BC,则 ∵AB=AC ∴∠B=∠C 又∵AC=BC ∴∠B=∠A ∴∠A=∠B=∠C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得: ∵∠A+∠B+∠C=180° ∴∠A=∠B=∠C=60° 归纳: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板书) (2)完成教材80页第1题,并得出轴对称及三线合一的性质。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定义:三边相等==>等边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反过来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 第2课时 1.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 A.6米B.9米 C.12米D.15米 2.某市在旧城绿化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所示的△ABC空地上种植草皮优化环境,已知∠A=150°,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 A.300a元B.150a元 C.450a元D.225a元 3.在△ABC中,∠A: ∠B: ∠C=1:2:3,若AB=10,则BC =___________ . 4.如图,Rt△ABC中,∠A= 30°,AB+BC=12cm,则AB=______cm.

5. 在△ABC中,∠C=90°,∠B=15°,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E=5,则求AC的长. 6. 在△ABC中,AB=AC,∠BAC=120° ,D是BC的中点,DE⊥AB于E点,求证:BE=3EA. 7.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为BC,AC上的点,且CD=AE,AD、BE相交于点P,BQ⊥AD于点Q,求证:BP=2PQ.

参考答案: 1.B 2.B 3.5 4.8 5. 解:连接AE,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BE=AE,∴∠EAB=∠B=15°,∴∠AEC=∠EAB+∠B=30°. ∵∠C=90°, ∴AC= 1 2AE= 1 2 BE=2.5. 6. 证明:∵AB=AC,∠BAC=120°,∴∠B=∠C=30°.∵ D是BC的中点,∴AD⊥BC. ∴∠ADC=90°,∠BAD=∠DAC=60°. ∴AB=2AD. ∵DE⊥AB,∴∠AED=90°, ∴∠ADE=30°,∴AD=2AE. ∴AB=4AE,∴BE=3AE. 7.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 2、通过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如图,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二、探究新知 1、思考: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吗?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引导学生作辅助线:作BC边上的高AD或作∠BAC的平分线AD,然后证明△ABD≌△ACD 2、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三、巩固新知 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练习: 1、如图,∠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2、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四、应用新知 1、用尺规画一个底为a,底边上的高为b的等腰三角形(要求:写出已知和求作,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 求作: 2、如图,AF是△ABC的角平分线,BD⊥AF交AF的延长线于点D,DE∥AC交AB于点E,求证:AE=BE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几种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你能总结一下吗? 六、作业 教材习题12.3 第9、10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十三章三角形 13.3 等腰三角形 13.3.2 等边三角形 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习目标:1.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一、知识链接 1.三条边都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二、新知预习 . 要点归纳:_______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自学自测

1.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A的度数是() A.30°B.45°C.60°D.90° 2.已知△ABC中,∠A=∠B=60°,AB=3 cm,则△ABC的周长为______cm. 3.△ABC中,AB=AC,∠A=∠C,则∠B=______度.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已知:AB=AC=BC, 求证:∠A=∠B=∠C= 60°. 问题2:等边三角形有“三线合一”的性质吗?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 结论: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所对角的平分线都“三线合一”. 要点归纳: 例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E是AC上一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E,DE,若∠ABE=40°,BE=DE,求∠CED的度数. 方法总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都是60°,这个性质常应用在求三角形角度的问题上,一般需结合“等边对等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教案与反思

13.3.2等边三角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将两个大小相同的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较长直角边靠在一起且直角顶点重合),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你能借助拼图找到直角尺的较短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教师演示) 本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一个性质. 2.学习目标: (1)运用等边三角形能推导出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能运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学习重、难点: 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推导.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数量关系”.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借助30°角的三角尺进行拼图实验,再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分析. (4)探究提纲: ①操作: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能,将60°角所对的边重合,则两直角组成平角,两30°角组成60°角,

且两条斜边相等,所以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②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证明:如图,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则∠BAD=1 2 ∠BAC=30°, BD=1 2 BC= 1 2 AB. ③把上述结论用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分别表述出来. 文字语言: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 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在Rt△ABC中,∠B=90°,∠A=30°,则BC=1 2 AC. 2.自学:学生结合探究提纲进行自主探究.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能否从拼图中得出结论及证明过程的书写是否得当规范. 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先找出图形中相等的段,然后再找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 4.强化: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文字表述及几何表述). (2)练习:Rt△ABC中,∠C=90°,∠B=2∠A,∠B和∠A各是多少度?边AB 与BC之间有什么关系? ∵∠B+∠A=180°-∠C=90°,∠B=2∠A, ∴∠B=60°,∠A=30°.∴AB=2BC.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目录 第11章三角形(8)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11.1.1 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11.2.1 三角形的内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11.3.1 多边形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1)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1整式的乘法(6)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4.1.2 幂的乘方14.1.3 积的乘方14.1.4 整式的乘法14.2 乘法公式(3)14.2.1 平方差公式14.2.2 完全平方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4.3 因式分解(3)14.3.1 提公因式法14.3.2 公式法 阅读与思考型式子的分解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12.1 全等三角形(1)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第15章分式(15)15.1 分式(4) 15.1.1 从分数到分式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5.2 分式的运算(6)15.2.1 分式的乘除15.2.2 分式的加减15.2.3 整数指数幂

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5.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复习小结(2) 第13章轴对称(14)13.1 轴对称(3)13.1.1 轴对称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3.2 画轴对称图形(2) 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13.3 等腰三角形(5)13.3.1 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2)数学活动 复习小结(2) 164 页第1 页共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边 一、新课导入 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 2、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二、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三、研读课本 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研读一、认真阅读课本(P63至P64“探究”前,时间:5分钟)要求: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一边阅读一边完成检测一。检测练习一、 1、的图形叫三角形。 2、如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点A,B,C是三角形的,∠ A、∠ B、∠ C是,叫做,简称。 3、用符号语言表示上图的三角形。B顶点是的三角形,记作,读作:。 4、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 5、三角形按边可分为 研读二、认真阅读课本(P64“探究”,时间:3分钟)

13.3.2 等边三角形-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原卷版)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 3.2等边三角形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为BC上一点,在AC上取一点D,使AD=AP,且∠APD=70°,则∠PAB的度数是 A.10°B.15°C.20°D.25° 2.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8个B.10个C.11个D.12个 3.如图,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当PA=CQ 时,连接PQ交AC于点D,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PD=DQ B.DE=1 2 AC C.AE=1 2 CQ D.PQ⊥AB 4.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内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5.下面几种三角形:①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②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③一条边上的高也是这条边上的中线的三角形;④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4个B.3个

C .2个 D .1个 6.如图所示,△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BD =CE ,∠1=15°,则∠2的度数为 A .15° B .30° C .45° D .60°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7.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 BD 平分ABC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1CE =,30E ∠=︒,则BC =__________. 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等边三角形AEF 的顶点E 、F 分别在边BC 和CD 上,则∠AEB =_______度. 9.如图,已知OA =5,P 是射线ON 上的一个动点,∠AON =60°.当OP =_______时,△AOP 为等边三角形.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0.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为中线,延长BC 至E ,使DE =BD .求证: CE =1 2 BC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13.3.2 等边三角形 培优练习 (答案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13.3.2 等边三角形 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成钝角的度数是() A.105° B.120° C.135° D.150° 【答案】B 2.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命题是() (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cm,一边长为9 cm,则它的周长为17 cm或22 cm;(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 (3)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1)(2)(3)B.(1)(3)(5) C.(2)(4)(5)D.(4)(5) 【答案】D 3. 已知直线DE与不等边△ABC的两边AC,AB分别交于点D,E,若△CAB=60°,则图中△CDE+△BED=() A.180° B.210° C.240° D.270° 【答案】C 4. 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ACE△△DCB;△CM=CN;△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3个B.2个C.1个D.0个 【答案】B.

5. 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 A.6 B.12 C.32 D.64 【答案】C. 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AE与BD相交于点P,BF⊥AE于点F.若BP=4,则PF的长() A.2 B.3 C.1 D.8 【答案】A 7.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则∠AOB的度数是() A.25°B.30°C.35°D.40° 【答案】B。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 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如图所示: ∵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D,关于OB的对称点为C,∴PM=DM,OP=OD, ∠DOA=∠POA; ∵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C,∴PN=CN,OP=OC,∠COB=∠POB, ∴OC=OP=OD,∠AOB=∠COD, ∵△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PM+PN+MN=5,∴DM+CN+MN=5, 即CD=5=OP,∴OC=OD=CD,即△OCD是等边三角形, ∴∠COD=60°,∴∠AOB=30°;故选:B.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含有30度角 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doc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自主探究,发现并归纳得出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能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证明。 【教学重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自学导读】 一.温故知新 三边都相等.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三个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1(量一量). 自己动一动手 用刻度尺测量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短直角边,比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2(拼一拼).小组合作 将两个含有30°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 的直角边BC(30°角所对的)与斜边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活动3(证一证).你能证明这一性质吗? 已知:在△ABC 中,∠ACB=90°∠BAC=30°求证:BC= 2 1 AB 证明: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如图) 在△ABC 中,∠ACB=90°∠BAC=30°,则∠B=60°, ∴∠ACD=90°. 又∵AC=AC , ∴△ABC ≌△ADC(SAS). ∴AB=AD ∴△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C= 21BD= 2 1 AB . 导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发现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 三角尺.多媒体。 导学流程 一、揭示目标.(1分钟) 二、复习(2分钟)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以上三个问题既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复习,也是本节课的知识预备, 三、新课导学 自学指导1(10分钟) 活动1、用刻度尺测量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短直角边,比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首先从测量长度感知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活动2、将两个含有30°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 △ABC 的直角边BC (30°角所对的)与斜边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出来的结论,还要给予证明)。 活动3、你能证明这一性质吗? 追问; 将△ABC 怎样变化? (引导学生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使CD=BC,连接A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暑期课程跟踪——13.3.2等边三角形基础练习

13.3.2等边三角形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中,D,E是BC上两点,且BD=DE=AD=AE=EC.则∠BAC的度数是() A.90°B.108° C.120°D.135° 2.下列三角形: ①有两个角等于60°; 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 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 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D.①②③④ 3.一个三角形具备下列条件仍不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A.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对边的中线或高线 B.两边相等,有一个内角是60° C.两角相等,且两角的和是第三个角的2倍 D.三个内角都相等

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AC 边上,∠DBC =35°,则∠ADB 的度数为( ) A .25° B .60° C .85° D .95° 5.在ABC ∆中,,60,6AB AC A BC =∠=︒=,则AB 的值是( ) A.12 B.8 C.6 D.3 6.如图,将边长为5个单位的等边△ABC 沿边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则四边形AA’C’B 的周长为( ) A .22 B .23 C .24 D .25 7.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边的中点,点 E 在AC 的延长线上, 且∠CDE=30°.若DE 的长( )

. A B. C D. 8.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 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9.如图,P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连接PA、PB、PC,过P点分别作BC、AC、AB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则PD+PE+PF 等于() A. B. C.2 D.

八年级初二上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 等边三角形》01(含答案)

13.3.2 等边三角形 一、单选题 1.如图,Rt△ABC 中,△C =90°,△B =30°,△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CD =BD 的长是( ) A .2 B . C .3 D .2.如图,//,AB CD AC E 为等边三角形,40DCE ∠=︒,则EAB ∠等于( ) A .40︒ B .30 C .20︒ D .15︒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C .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 .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如图,点B 是线段AC 上任意一点(点B 与点A ,C 不重合),分别以AB 、BC 为边在直线A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BCE ,AE 与BD 相交于点G 、CD 与BE 相交于点F ,AE 与CD 相交于点H ,连HB ,则下列结论:△AE CD =;△120AHC ∠=︒;△HB 平分AHC ∠;△ CH EH BH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5.如图,过边长为3的等边ABC 的边AB 上一点P ,作PE AC ⊥于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PA CQ =时,连接PQ 交边AC 于点D ,则DE 的长为( )

A .13 B .1 2 C .32 D .2 6.下列所叙述的三角形一定全等的是( ) A .边长相等的两个正三角形 B .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 .含有30°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7.如图,在ABC 中,30C ∠=︒,点D 是AC 的中点,DE AC ⊥交BC 于E ;点O 在DE 上,OA OB =,2OD =,4OE =,则BE 的长为( ) A .12 B .10 C .8 D .6 8.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O 为中线,延长BA 至D ,使AD AO =,则DOB ∠的度数为( ) A .105︒ B .120︒ C .135︒ D .150︒ 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D=AE ,BD=CE ,则△ACE 的度数是( )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3.2等边三角形 同步作业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3.2等边三角形 同步作业 一、单选题 1.如图在等边△ABC 中,O 为三条高线的交点,连结OB 、OC 那么∠BOC=( ) A .100° B .90° C .150° D .120° 2.下列不能断定ABC △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 A.60A ︒∠=,60B ︒∠= B.A B C ∠=∠=∠ C.AB AC =,60B ︒∠= D.AB BC =,A C ∠=∠ 3.在ABC ∆中,,60,6AB AC A BC =∠=︒=,则AB 的值是( ) A.12 B.8 C.6 D.3 4.如图,在△ABE 中,AE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BE 于点C ,∠E =30°,且AB =CE ,则∠BAE 的度数是( ) A .100° B .90° C .85° D .80° 5.如图,在ABC △中,4,6,60AB BC B ==∠=︒,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DEF ,连接DC ,则DC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6.下列三角形: ①有两个角等于60°;

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 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 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7.如图,P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连接PA、PB、PC,过P点分别作BC、AC、AB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则PD+PE+PF等于() A. B. C.2 D. 8.如图,等边△ABC的周长为18,且AD⊥BC于点D,那么AD的长为() A.3 B.4 C.D.6 ∠的内部,点P'与点P关于OB对称,点P"与点P关于OA对称,9.已知AOB30 ∠=,点P在AOB 则O,P',P"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10.如图,点D是等边△ABC的边AC上一点,以BD为边作等边△BDE,若BC=10,BD=8,则△ADE的周长为() A.14 B.16 C.18 D.2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cm,则斜边的长为( )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2.如图,BC=10cm,∠B=∠BAC=15°,AD⊥BC于点D,则AD的长为 (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于点D,点E在AC上,且AE=AD,则∠DEC的度数为( ) A. 105° B. 95° C. 85° D. 75° 4.如图,直线l1//l2,△ABC是等边三角形∠1=50°,则∠2的大小为( ) A. 60° B. 80° C. 70° D. 100° 5.如图,Rt△ABC中,∠ACB=90°,∠B=30°,CD是斜边AB上的高,AD=3则BD的长是( ) A. 12 B. 9 C. 6 D. 3 6.如图,直线l//m,等边△ABC的顶点B在直线m上,边BC与直线m所夹锐角为18°,则∠α的度数为( ) A. 60° B. 42° C. 36° D. 30° 7.如图,△ABC中,AB=AC,∠BAC=120∘,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C于

E,DE=2,则BC=( ) A. 8 B. 10 C. 12 D. 15 8.如图,四边形ABCD中∠C=30∘,∠B=90∘,∠ADC=120∘若AB=2,CD=8,则AD=( ) A. 4 B. 5 C. 6 D. 7 9.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的长是( ) A. 3 B. 4 C. 5 D. 6 10.如图,C为线段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在AB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CD和正三角形BCE,AE与BD 交于点F,AE与CD交于点G,BD与CE交于点H,连接GH.以下五个结论:①AE=BD②GH//AB③AD=DH ④GE=HB⑤∠AFD=60°一定成立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