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铁兵教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

曲铁兵教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

1 手术体位和消毒铺巾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体位采取仰卧位,麻醉可以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在手术侧肢体的膝关节后方横行放置一个胶垫或沙袋,以使手术中屈膝时患肢的足部得到支撑而便于操作(图1)。

当使用止血带时,为了减少对术中膝关节及髌骨的运动轨迹评估时的影响,应尽量将止血带靠近大腿近端包扎固定,消毒范围要从止血带向下包括足部在内的整个下肢。足部可以在消毒以后用一只无菌手套套上,以利于手术时能够清楚辨认踝关节解剖标志(图2)。不使用止血带时的消毒范围应从脐下方到整个下肢。由于患者的呼吸气流会因麻醉师的移动将其带到手术区,增加手术感染的机会,因此,铺巾时应该将麻醉区完全隔离(图3)。

手术无菌贴膜的粘贴方法应该是屈膝时粘贴膝关节前方,尽量伸膝时粘贴关节的后方。这样能够避免术前标定的手术切口发生移位,同时也能够避免安装试模或假体时由于后方贴膜的紧张导致的假性伸膝障碍。准备一个如同枕头大小的无菌包裹,在需要屈膝时垫在膝关节后方,需要伸膝时垫在踝关节后方。建议在切开皮肤和缝合伤口时,使用屈膝位置操作。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小手术后伤口的张力。

患肢驱血后的止血带充气压力一般在320~350毫米汞柱之间(或者千帕)。时间控制在90分钟之内。

2 手术入路

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术入路是膝关节正前方入路(即Inssal’s切口),皮肤切口于膝前正中髌上3~5 cm处向下至胫骨结节内侧。膝屈曲位纵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伸膝装置显露后,取膝前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关节囊。

具体操作方法:沿髌上股四头肌腱与股内侧肌交界处的腱性组织切开,向远经髌骨内缘至髌韧带内侧及胫骨结节内侧切开。髌旁保留0.5 cm的腱性组织,以便缝合。切开髌前脂肪垫内侧,尽量保留髌韧带下脂肪垫,如果有严重的髌前滑膜病变,可以切除髌前滑膜部分保留髌下脂肪垫。于胫骨前内侧做关节面下0.5~1.0 cm前内侧的骨膜剥离,切断内外侧半月板前角并其沿边缘切除前半部分,切断前交叉韧带胫骨附丽点(图4)。如选用PCL 替代型的活动平台全膝关节假体,可将PCL同时切断。但是,活动平台假体多需要保留PCL。伸直膝关节,牵开显露关节腔,检查关节的滑膜情况,如有明显的炎性改变可予以切除。将股骨滑车前侧上方的组织切除,显露出股骨远端前皮质,以便股骨假体的安放以及股骨截骨前定位器的准确安放。

3 股骨及胫骨截骨

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股骨、胫骨截骨时髓内、髓外定位的准确,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前,应行下肢负重位全长中立位正位X线检查,并拍摄膝关节的侧位及髌骨轴位片。最好能有胫骨的矢状位X线片。其目的是明确下肢各解剖轴线和机械轴线的相关角度,为术中定位及确定相应的截骨角度,也为恢复下肢正常的对线及假体的正确安放提供参考。

在以往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上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即间隙技术和等量截骨技术。我们提倡等量截骨技术,但最好将两种技术整合到一起。具体的方法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行等量截骨,确定股骨轴位的正确旋转位置,选择合适的截骨大小型号行股骨前、后方截骨,通过评估内外侧及屈伸间隙平衡状态,使用“软组织平衡技术”行必要的内外侧、后关节囊及PCL等软组织松解来平衡各个间隙。若仍然无法平衡屈伸间隙,再通过调节股骨远端截骨量或选择假体大小等方法解决。

关于膝关节的截骨顺序,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及关节置换所用截骨器械的要求而不同。但是活动平台假体置换不同,由于为了进行胫骨截骨时获得保留PCL的空间,同时按照股骨截骨以后的状况也可以来考量胫骨截骨,因此我们建议最好先进行股骨侧截骨。然而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只要遵循严格对线、充分平衡软组织、恢复关节稳定等原则,截骨顺序并不十分重要。相比较而言,先行股骨截骨比先行胫骨截骨手术操作更方便些。

4 股骨截骨

股骨截骨在冠状位其远端截骨应垂直于下肢机械轴(股骨头中心至踝关节踝穴的中心)。在轴位应对股骨远

端行适当的外旋截骨,以平衡因胫骨平台垂直于下肢机械轴,而非按照生理性内翻做截骨,将出现屈曲间隙的内外侧不对等。

由于股骨头中心在术中较难准确定位,除非无法完成髓内定位等特殊情况,股骨的髓外定位很少被采用或仅作为截骨定位是否准确的验证。正常的股骨解剖轴与机械轴存在5°~10°股骨外翻角(图5)。术前测量股骨中立位全长正位片可获得股骨远端截骨的外翻角度。同时也可从标准的股骨正侧位片上,确定股骨的髓内定位的开孔位置。

通常股骨髓内定位的入髓点在股骨轴位上位于股骨髁间窝上0.5~1.0 cm略偏内侧,即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股骨附着点前方1 cm处,但这个开孔位置可依据术前标准X线片髓腔情况略做调整。外翻角度一般定在5°~8°。如果术前下肢X线全长片显示股骨干存在明显的弯曲时,术者需判断股骨干是否因患者下肢内、外翻畸形或摆放位置不正确出现在股骨内、外旋位,而不是中立位摄片。这种情况会明显改变股骨外翻角,术者可按常规入髓及定外翻角。如确实存在中立位的股骨畸形,术者需调整入髓点及外翻截骨角度,或改用髓外定位。股骨截骨入髓扩孔时可将远端开口处略扩大,保持钻头沿股骨髓腔无阻力进入,髓内定位杆尽量插入股骨近端髓腔,通过峡部。确定股骨的截骨外翻角度,股骨远端截骨导板至少接触股骨远端一侧远端髁面,截骨厚度等同股骨假体远端厚度。即在股骨远端没有明显软骨和骨质缺损的情况下,按照截骨导板正常截骨。

股骨前后面截骨,首先需通过测量股骨前后径确定合适的股骨假体大小。安装股骨型号测量器,探针尖端位于股骨前方外侧皮质最高点,检查测量器是否与股骨后髁接触,读取测量结果。当所测量到的读数在两个型号之间时,选择大号假体。这是因为活动平台假体多要求保留PCL,大的股骨假体能够提供更大的PCL活动空间,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关节截面承载,我们建议在有能力处理软组织平衡的情况下,测量型号在两个型号之间时最好选用大号的假体进行股骨截骨。当需要调整屈曲间隙或前后截骨量时,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假体大小。但是,很多人建议当测量型号在两个型号之间时,选择略小一号的股骨假体。其主要理由是,希望通过选择小号假体来获得更大一些的屈曲间隙,从而获得术后更好的屈膝度。然而这样的措施又将产生另外的问题。

截骨定位有前定位与后定位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前定位法是将定位针放置在股骨远端前皮质的高点处(一般是外侧),从而获得合适的前截骨面。其优点是前皮质不易过切,但股骨后侧在假体前后径不匹配时会影响屈曲间隙,需要做进一步的软组织平衡或股骨远端截骨。后定位法是以标定后髁最低点,适量外旋后,进行后髁截骨。其优点是可获得很好的屈伸间隙平衡,但前皮质容易过切,将增加骨折风险,或截骨过少影响髌股关节的功能。为了减少股骨前皮质过切的风险,目前股骨截骨大多采用截骨导板前皮质截骨时后屈3°截骨。两种方法的取舍,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及经验来确定。一般而言前定位方法更为常用,多数厂家提供的活动平台膝关节表面置换操作器械该类型。然而,对于保留PCL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要求不影响关节线前提下,精确平衡屈伸间隙时,后定位方法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由于胫骨平台存在3°~5°生理内翻。正常情况下,当垂直于下肢机械轴做胫骨平台截骨后,股骨后髁等量截骨会造成屈曲位外侧韧带结构松弛。为了形成一个矩形的屈曲间隙,通常是通过对股骨行外旋截骨来获得。应用这种方法不仅平衡了屈曲位的内、外侧间隙,同时明显改善了髌骨轨迹,减少了髌股关节的并发症。

确定合适股骨外旋截骨角度有几种方法。虽然传统的以股骨后髁轴线固定外旋3°截骨常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当股骨后髁破坏或发育不良时,截骨的旋转角度将发生明显变化。如膝外翻股骨后外侧髁破损,导致股骨假体内旋位放置。股骨滑槽最凹处到髁间最深处连线(anteroposterior axis,AP)(Whitesside线)是确定股骨外旋截骨的另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它是屈膝90°时股骨滑车的最低点与股骨髁间窝顶点的连线。它通常与股骨内外上髁连线垂直,术中也比较容易确定。不过,当股骨髁或滑车发育不良时,AP线会发生改变。另外,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股骨滑车会出现磨损,股骨髁间窝会因骨赘和骨缺损的原因使AP线难以准确标定。Inssal 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手术方法:胫骨截骨后,屈曲位拉紧内外侧副韧带,使股骨后髁平行胫骨截骨面截骨,在获得矩形屈曲间隙的同时,股骨远端得到相应的外旋截骨。按照这种方法标记的外旋截骨轴线即所谓的“Inssal轴线”。不可否认,在理论上这是一条非常科学的股骨外旋截骨轴线轴线。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容易受到截骨前软组织平衡及撑开时内外侧韧带张力调整不适当的影响,任何有经验的医生在对股骨截骨的操作中仍然可能产生客观上的异常旋转,因此,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较差。故我们相对应用较少,只是将它做为一个参考方法。

我们采用平行股骨内外髁的“外科轴线”(surgical epicondylar axis,SEA)进行股骨旋转截骨,这是目前公认可重复性高、能够较为准确确定股骨外旋的最常用方法。外科轴线是股骨外上髁骨性最突出点与内上髁的骨性凹陷(即内侧副韧带浅层和深层附着处凹陷)之间的连线。内外上髁是内外侧副韧带的附着点,其连线基本上与膝关节的屈曲轴相重合并在膝关节的屈曲过程中垂直于胫骨长轴。术中外上髁较易确认,内上髁凹陷需用手指的指甲仔细触摸,必要时可将内侧副韧带略做显露确认。很多西方学者根据对西方人体质的研究,认为该轴线基本和Whitesside线平行,外旋大约是3°左右。但是,我们通过对450个中国成人膝关节的研究发现,这条轴线比Whitesside线还要外旋大约2.58°,即如果采取西方人的3°外旋的截骨方法,按照股骨外科轴线进行截骨的外旋度大约是5.58°。这就是说,中国人股骨髁的外旋度要大于西方人。我们还发现,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

人,该轴线的变异都很小,即使关节面有严重骨缺损和大量骨赘增生时都不会影响到这条轴线。

由于胫骨近端与股骨远端个体的解剖差异较大,有些骨性标志也不太明确,股骨旋转定位相对难以精确。术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及习惯使用一种方法或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确保股骨假体放置在外旋位,而绝不能置于内旋位。术前CT测量股骨后髁角可为股骨外旋提供参考。尤其是在应用髁定位固定3°外旋的方法时。

5 胫骨截骨

同股骨远端截骨一样,在冠状位上理想的胫骨平台截骨平面应垂直于胫骨机械轴。有关胫骨截骨的后倾角度大小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很多文献报告,正常的胫骨平台骨性结构存在3°~10°后倾,但如果将半月板考虑在内,胫骨近端表面基本上是垂直于胫骨的长轴。由于少量后倾有利于膝关节的屈曲功能以及可通过后倾截骨适当调整屈曲间隙,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矢状位面保留3°~5°的后倾。这通过调整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前后距离或有些器械自带的不同后倾截骨导向器获得。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胫骨后倾截骨时必须将截骨导向器放置在中立位。否则置于外旋位截骨将导致截骨面的后内侧倾斜,从而出现内翻及各间隙不平衡。反之,置于内旋位截骨将导致截骨面的后外侧倾斜而出现外翻及各间隙不平衡。

在矢状位上胫骨平台后倾角截骨时应保留平台最接近生理性的合适后倾。Moller曾经指出:胫骨假体放置和术前平台倾斜决定胫骨假体关节形成接触的位置,当置入与原始胫骨关节面倾斜度相等的假体时,将获得一个最佳中心关节。没有一定后倾的胫骨平台术后假体容易松动。负的后倾角将使得胫骨假体前倾,导致平台前面负荷加大,并导致随着屈曲到股骨回位时PCL紧张,使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僵硬。后倾角过小也会使后滚运动

过度或前后滑动,并可导致胫骨假体前后方的“跷跷板”效应。后倾角过大将导致切除PCL胫骨附着点,也会因为过分切除了胫骨后侧导致膝关节屈曲时不稳定。

胫骨平台的后倾角包括平台骨性后倾角和半月板后倾角。我们研究证实,中国成人膝关节半月板后倾角大约是3°。由于各个膝关节假体的生产厂家考虑到平台后倾因素,生产的聚乙烯衬垫一般都带有3°左右的后倾,因此,在TKA手术中没有必要考虑半月板的后倾因素。关于胫骨平台的骨性后倾,学者们大都接受参考内侧平台的后倾角,因为内侧平台是膝关节的主要负重面。大多数西方人报告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是3°~10°,因此,按照西方人特点设计的手术理念都告诫术者:胫骨平台的后倾截骨角度应该是3°~7°,国内很多医生在手术中多采用这个理念进行胫骨平台截骨。但是,我们通过对450个中国成人膝关节的研究发现:国人正常成人胫骨平台的骨性后倾角平均是11.3°±4.5°,而且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由于活动平台假体对于平台的后倾要求很高,合适的平台后倾角将直接影响到TKA术后的功能。因此我们建议,中国人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尤其是活动平台TKA手术)应该按照10°的后倾角度进行平台截骨。但是,最好的后倾角当然是最接近个体生理的后倾角。为此,我们采用术前在X线平片上测量的方法(Danzig方法)确定患者的个性实际后倾角进行手术。

为了准确完成胫骨的截骨,术中需外翻髌骨、极度屈曲膝关节,将胫骨外旋并向前半脱位以充分显露胫骨平台。

一般情况下,胫骨的脱出显露仅需要胫骨平台下前内侧少量的骨膜剥离和内、外侧软组织牵开以及在平台后缘通过拉勾辅助来完成。如有必要,尤其是在内翻畸形的情况下,可松解平台下内侧及后内侧结构,这可包括内侧副韧带浅层等结构,来获得胫骨平台的显露。但在膝外翻畸形时,内侧结构不可做过多剥离松解,否则加大内外侧间隙的不平衡。在不需要通过松解内侧结构来平衡内外侧间隙时,我们通常仅在内侧胫骨平台下做少量的骨膜下剥离之后,在内外侧、后侧韧带及软组织被牵开保护的情况下,通过电锯不同角度的移动来完成截骨。

根据术者的习惯、膝关节的解剖特点以及截骨定位器械的不同,胫骨近端的截骨,可以采用髓外或髓内定位系统,也可以两者联合使用。无论髓外或髓内定位系统均应在冠状位上通过胫骨平台中心与踝关节中心,并通过或平行胫骨机械轴。胫骨平台中心髓内定位的入点位于前交叉韧带胫骨附丽点或髁间前脊的前外侧。踝关节真正中心是在内外踝尖中心偏内侧5~10 mm处。由于胫骨时常存在畸形,髓内定位较易出现偏差。髓外定位因解剖标志明确,易于操作并定位准确,现已被广泛应用。

胫骨近端截骨厚度是根据使用的膝关节胫骨假体厚度来决定。由于存在聚乙烯垫片的磨损问题,一般不主张使用薄于10 mm的组配型聚乙烯垫片(包括金属托的厚度)。故通常在胫骨近端截除10 mm以上等同于胫骨假体厚度的骨质。虽然胫骨近端的骨质因截骨厚度的增加强度会有所减弱,但有研究表明只有截骨厚度超过20 mm时,骨质的强度才会明显减弱。

胫骨近端截骨厚度通常以胫骨内、外平台表面病变受累最少的一侧标定。截骨时注意摆锯的切割方向及速度,注意不要损伤髌腱、内侧副韧带及后侧关节囊等组织。在行保留PCL的胫骨截骨时,应该清楚PCL在胫骨近端分前后两束附着于胫骨平台的后侧中部及胫骨近端后侧,需注意保护。我们的方法是控制摆锯在中部不切割胫骨后缘,用骨刀将前束止点打断,移除胫骨平台截骨块,完成胫骨截骨。

6 假体定位

现在常规应用的各种膝关节假体系统,股骨侧与胫骨侧均可分别选择假体型号进行安装。通常股骨与胫骨假体应按截骨前后实际测量的大小,安放在相应的解剖位置上。最好与截骨后的股骨髁边缘、胫骨平台边缘相吻合。虽然应用旋转平台的膝关节系统可容受一定程度的股骨与胫骨假体旋转位置的不良放置,但这容易增加膝关节内外侧韧带及软组织在屈伸运动中张力的不平衡,可能出现疼痛等相关问题而影响膝关节功能。

由于股骨侧截骨时已经确定了股骨的外旋,如无特殊情况,股骨假体居中放置股骨远端内外髁上,即沿股骨中远端长轴放置。在应用PCL保留型假体时,居中放置更有利于发挥PCL功能,减少膝关节屈伸时出现抬升位移(lift-off)的情况。

由于胫骨侧假体的不良旋转位置会影响到髌骨的运动轨迹。故在确定胫骨假体大小的同时,确定胫骨假体旋转位置显得更为重要。通常是将胫骨假体中心的前缘置于胫骨结节内1/3的位置上。也可将股骨试模及无固定柱的胫骨假体试模放入,通过被动活动膝关节观察髌骨的运动轨迹,调整胫骨假体的位置。我们是采取前一方法确定胫骨假体位置。在胫骨结节内1/4处标定胫骨假体安放的旋转位置,测量及确定假体大小时可允许假体在后外

侧有少量的悬出(使用对称性设计的假体较易出现),但不要有前内、内侧的悬出。此时及安装假体时均用髓外定位杆检查胫骨安放的力线。通过胫骨试模确定好胫骨假体安放位置后,做出胫骨假体的固定孔。

7 髌骨准备

髌骨置换的原则是要保留髌骨足够的骨性厚度以承载髌骨假体,安装假体后的髌骨总厚度需与髌骨原来厚度相当或略薄一些,安装髌骨假体位置应略偏内。髌骨软骨、髌骨轨迹基本正常的病例应无需置换髌骨,但对于髌骨表面磨损严重以及炎性关节病变的病例,髌骨置换与否一直存在着争议。我们在以往的TKA手术中测量髌骨厚度通常在18~21 mm左右,如行髌骨置换很难保留足够的髌骨骨性厚度,而且绝大部分的患者均为骨性关节炎,少有严重的滑膜炎性病变,因此,我们常规不行髌骨置换。如果术中见髌骨边缘增生明显,表面变形、磨损严重,我们仅清除边缘骨赘、修整髌骨表面,做髌骨成形术。对伴有炎性关节病变病例,我们做髌骨成形术同时,行彻底的炎性滑膜切除。到目前为止,我们短期的临床随访结果满意,患者没有明确抱怨髌前有疼痛情况。以往的研究也明确证实,不置换髌骨同样能达到好的临床效果。

8 保留PCL的技术

在TKA术中,PCL保留和张力平衡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特别在一些严重膝关节畸变的病历中,是否保留PCL,争议也很多。

术中我们切除PCL的前束,保留其后束,并清除周围骨赘及部分分离与其粘连的后关节囊。术中的POLO test 确定PCL的平衡张力:将安置试模后的膝关节屈曲90?,水平向前拔拉胫骨平台试模(Pullout),试模无向前移位,PCL无过于松弛;屈膝120?过程中,胫骨平台试模前方无张开,PCL无过于紧张。

如果PCL过度紧张,张力调整十分重要。增加胫骨侧的截骨仅适用于屈伸间隙均紧张的情况。如果仅屈膝时紧张,胫骨侧截骨将导致伸膝时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可适度增加胫骨的后倾截骨。

胫骨平台后倾角正常值约为3?~7?之间,后倾截骨角度依赖于假体的设计。如果胫骨后倾截骨角度超过10?,很可能切断PCL胫骨侧的附丽点。因此,我们仅松解PCL前束,约为PCL纤维束直径总量的20%,即可获得良好的PCL张力平衡。

9 假体测试与安装

软组织平衡与股骨、胫骨截骨以及髌骨准备完成后,安装所有假体试模。首先检查试模安放后大小及位置是否合适,标定下肢的体表标志确定下肢对线是否正确,在伸直及屈曲位评估膝关节侧方、前后的稳定情况;之后通过被动屈伸关节判断胫骨、股骨试模有无屈伸及旋转异常,上述检查中如发现问题,术中需根据情况通过松解软组织、调整试模位置或大小、加减垫片厚度,甚至重新截骨加以修正。最后用“无拇指试验”测试髌骨轨迹。

具体方法是在被动屈伸膝关节过程中,术者无需用拇指按压髌骨,髌骨能在股骨滑车槽内平滑移动,内侧缘始终与股骨滑车保持接触而无外翻。为了防止股四头肌在测试时松弛,可用巾钳沿长轴方向做辅助牵拉。如髌骨在测试时有明显的外移或外翻,术中可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方法是在髌骨的外侧从关节内沿纵轴方向切开外

侧支持带,也可行多点刺切法进行松解,操作时注意保护膝外上支动脉。

用脉冲冲洗器仔细冲洗截骨面后,干燥骨面。首先将骨水泥涂抹于胫骨截骨面及胫骨假体上,在胫骨面上沿固定孔打入假体,清除多余的骨水泥,检查确认胫骨假体位置、力线及后倾,安放聚乙烯垫片;股骨侧安放假体时,仅放少量的骨水泥在股骨假体的后髁上,注意在股骨截骨面上不要把骨水泥涂抹在股骨后髁面上,以防骨水泥进入后关节囊难以取出,放入假体时注意股骨假体的内外、前后的位置。打入胫骨及股骨假体的力量要适当,以免造成胫骨平台和股骨髁的骨折或塌陷,出现假体移位、对线异常。假体固定完成后,再次检查确定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假体位置、下肢对线以及髌骨轨迹。

10 伤口引流与闭合包扎

膝关节置换术的伤口缝合必须仔细认真,它直接影响着术后伤口的愈合和功能锻炼及恢复。放置引流管后,我们通常用吸收线分别在屈曲位间断缝合关节囊,皮下组织,屈曲位入针,伸直位打结,最后闭合伤口。包扎伤口时,我们用厚棉垫加压包扎患肢,之后整个下肢用弹力绷带缠绕。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要点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一、手术切口 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 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 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 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行胫骨平台的切骨。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需要按照术前X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股骨髓腔内。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位或伸直位的内、外侧张口程度不应超过2mm. 10、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复位。观察: a)下肢伸直位轴线是否满意; b)胫骨平台试模的中心点是否与胫骨平台中点一致; c)膝关节是否能够完全伸直; d)髌骨轨道是否满意; e)屈曲度位和伸直位手指触摸内侧副韧带是否过紧。 11、按照厂商提供的器械完成胫骨平台的操作,在打桩前要标记胫骨平台中点(胫骨结节中内1/3处)。 四、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 如果试模复位后髌骨轨道不满意,应该在边松解边测试的条件下做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尽量保持滑膜层的完整。 五、清理髌骨下方和上方的软组织,防止手术后的挤压和弹响。 1.双下肢全长X线片 2.应尽量通过股骨,胫骨的X线片测出股骨远端外翻角,确定胫骨轴线相对平台中心是否存在偏移,平台后倾角三个关键参数。 另外,纠正大部分骨科医生在股骨远端髁部截骨第一刀时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导向杆插入股骨髓腔后,调整外翻角时,同时应该对截骨板进行旋转矫正,以使截骨板与髁上线(insall线)平行,或者与whiteside线垂直,或者与胫骨轴线垂直(该方法仅在软组织相对平衡,无明显后髁骨缺损时使用),这样才可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与股骨力线完全重合。可能比较难理解,这其实是一个空间轴线的对应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平面的垂线)与股骨机械轴完全重合需要立体感才能想明白,也可以称之为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旋转对线。关于这个要点的强调,纵观多个厂家的膝关节置换操作手册,目前只看到Depuy的操作手册中提到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截骨板旋转对线,其余包括zimmer,Link等均未提及。

膝关节置换手术原理

膝关节置换手术原理 膝关节置换手术,也被称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或损伤。该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手术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考虑:严重的骨关节炎、膝关节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关节畸形或其他严重的膝关节问题。手术的目标是通过替换受损的关节表面,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和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手术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膝关节附近做一个切口,以便进入关节。 3. 骨切割:受损的骨头和软骨会被移除,为人工关节的安装腾出空间。通常情况下,股骨和胫骨的末端会被切割,以便安装人工关节。 4. 人工关节安装:外科医生会将人工关节组件安装到切割的骨头上。这些组件通常由金属和塑料材料制成,以模拟天然关节的功能。 5. 关节调整:一旦人工关节安装完毕,外科医生会进行关节的调整,

以确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运动范围。 6. 切口缝合:手术结束后,外科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包扎。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原理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人工关节的材料和设计经过精心选择,以确保其与周围组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帮助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力量。 尽管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手术,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松动或脱位等。因此,在决定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充分讨论手术的利弊。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替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手术的成功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确操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对于那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膝关节疾病患者来说,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带来显著的改善和疼痛缓解。

曲铁兵教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

曲铁兵教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 1 手术体位和消毒铺巾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体位采取仰卧位,麻醉可以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在手术侧肢体的膝关节后方横行放置一个胶垫或沙袋,以使手术中屈膝时患肢的足部得到支撑而便于操作(图1)。 当使用止血带时,为了减少对术中膝关节及髌骨的运动轨迹评估时的影响,应尽量将止血带靠近大腿近端包扎固定,消毒范围要从止血带向下包括足部在内的整个下肢。足部可以在消毒以后用一只无菌手套套上,以利于手术时能够清楚辨认踝关节解剖标志(图2)。不使用止血带时的消毒范围应从脐下方到整个下肢。由于患者的呼吸气流会因麻醉师的移动将其带到手术区,增加手术感染的机会,因此,铺巾时应该将麻醉区完全隔离(图3)。 手术无菌贴膜的粘贴方法应该是屈膝时粘贴膝关节前方,尽量伸膝时粘贴关节的后方。这样能够避免术前标定的手术切口发生移位,同时也能够避免安装试模或假体时由于后方贴膜的紧张导致的假性伸膝障碍。准备一个如同枕头大小的无菌包裹,在需要屈膝时垫在膝关节后方,需要伸膝时垫在踝关节后方。建议在切开皮肤和缝合伤口时,使用屈膝位置操作。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小手术后伤口的张力。 患肢驱血后的止血带充气压力一般在320~350毫米汞柱之间(或者千帕)。时间控制在90分钟之内。

2 手术入路 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术入路是膝关节正前方入路(即Inssal’s切口),皮肤切口于膝前正中髌上3~5 cm处向下至胫骨结节内侧。膝屈曲位纵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伸膝装置显露后,取膝前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关节囊。 具体操作方法:沿髌上股四头肌腱与股内侧肌交界处的腱性组织切开,向远经髌骨内缘至髌韧带内侧及胫骨结节内侧切开。髌旁保留0.5 cm的腱性组织,以便缝合。切开髌前脂肪垫内侧,尽量保留髌韧带下脂肪垫,如果有严重的髌前滑膜病变,可以切除髌前滑膜部分保留髌下脂肪垫。于胫骨前内侧做关节面下0.5~1.0 cm前内侧的骨膜剥离,切断内外侧半月板前角并其沿边缘切除前半部分,切断前交叉韧带胫骨附丽点(图4)。如选用PCL 替代型的活动平台全膝关节假体,可将PCL同时切断。但是,活动平台假体多需要保留PCL。伸直膝关节,牵开显露关节腔,检查关节的滑膜情况,如有明显的炎性改变可予以切除。将股骨滑车前侧上方的组织切除,显露出股骨远端前皮质,以便股骨假体的安放以及股骨截骨前定位器的准确安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是人体最大与最重要的关节之一,膝关节的病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在老龄人群中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在关节专科的门诊病人中,因膝关节OA就诊的病人占门诊量中相当大的比例。既往治疗此类疾病主要依赖于各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但此类药物对严重的病例往往已不能奏效。对于严重退变的膝关节而言,如何最大限度地重建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重大课题。膝关节成形术(Knee Arthroplasty)正是这样一种关节功能的重建手术。尽管膝关节成形术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而真正成为骨科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外科手段则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即人工膝关节置换术(Knee Replacement)得以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在现代的骨科词汇中,全膝关节成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已经具有了相同的词义,而成为了通用的术语。 自70年代至今的20余年中,人工膝关节置换外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在设计理念、材料与生物力学研究、操作技术等方面都获得了许多进展,尤其是大量病例优良的随访结果令医生和患者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树立了信心。在现代关节外科领域,膝关节置换外科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

一。今天,在发达国家,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对严重的膝关节病变施行外科重建的常规手术方法。仅北美每年施行的TKA数量就达200,000例以上。同样,在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数量也已经相当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许多中心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最保守的估算,罹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应超过3000万,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例可以通过膝关节置换术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80年代初,人工膝关节置换外科在我国曾一度得到发展,但由于在假体材料、设计及配套器械以及手术技术、术后并发症控制等一系列的原因,我国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没能得到真正的普及,而仅在较少的医院开展这一手术。究其原因,一是早期国产假体在材料、设计、配套器械等方面的不够完善,二是膝关节置换的手术原则和操作技术及术后康复知识的不够普及,三是早期手术病例较高的失败率给医生和病人的心理挫折,而更重要的是现代膝关节置换外科领域的观念并未被广大的骨科医生所接受。许多医生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膝关节置换能否获得满意的疗效持怀疑态度,因而使大量有望通过关节置换术改善功能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以及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与恐惧手术的心理之间的平衡,主动要求施行关节置换的病例仅占具有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 膝关节疾病和损伤。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将患者的膝关节的损坏部分替换为人工关节,以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内容。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连接了大腿骨和小腿骨。它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同时还负责支撑和运动。然而,长期的使用和损伤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的退化和疾病,例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折等。 关节疾病通常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运动受限 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对于一些无效的保守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分为全膝关节置换和半膝关节置换两 种类型。全膝关节置换是将整个膝关节替换为人工关节,包括髌骨、股骨和胫骨。半膝关节置换则是仅替换受损的部分,一般是股骨和胫骨之间的关节。 膝关节置换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医生会做一个切口以暴露膝关节;然后,医生会移除受损的骨和软骨,并为人工关节的植入做好准备;接下来,医生会将人工关节部件粘贴或固定到相应的骨头上;最后,医生会关闭切口,并进行必要的缝合。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理疗,

以帮助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强度。一般来说,患者可以在术后几个月内恢复到正常的日常生活和运动活动。 尽管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手术,但并 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此项手术。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术前的评估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效果。 总的来说,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用的骨科手术,用于 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和损伤。通过置换受损的膝关节,患者可以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手术前的评估和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膝关节置换—你需要知道这些事情

膝关节置换—你需要知道这些事情 当膝关节炎患者病情发展到后期时,药物和康复治疗已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建议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手术,但是不是很了解相关的知识。例如膝关节置换是将整个膝关节全部换掉吗?置换 后的能达到预期效果吗?置换后有效使用时间有多久等等。 一、膝关节置换术的适用对象 1.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使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膝关节结构植入人体代替病损的 自体关节,帮助膝关节受损的患者重新获得正常膝关节功能。主要适用对象是患 者出现严重的关节疼痛、走路不稳、畸形,正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非手术 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2.膝关节置换手术主要针对患者膝部出现各种炎症性关节炎的情况,例如类 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患者会出现膝关节软骨进行性 衰弱、退变,病情发展严重时关节软骨会出现明显的进行性磨损、糜烂、溃烂, 关节滑膜的肿胀、渗出反应。随着关节软骨逐渐被侵蚀,缺乏衬垫的关节面相互 磨擦不断增多时,病人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关节僵硬、发炎、肿胀和疼痛,活动 度减少和骨质变形。当软骨被完全破坏,造成间隙消失,骨表面开始相互摩擦变形,裸露的骨表面之间会因磨擦而引起更严重的疼痛和变形,导致患者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外翻。 3.不是所有膝关节出现问题的患者都适宜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出现膝 关节周围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导致的肌无力,还有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大于60°时;伴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例如严重糖尿病、严重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但是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严重肌力减退、纤维性或骨性融合经过治疗 还是可以根据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 二、膝关节置换的方法和使用年限

全膝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 一、膝关节的构成 (一)骨性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因此,在结构上膝关节是一个不完全的绞链式关节(incongruent or modified hinge joint):正常的膝关节具有约135°的屈曲和5-10°的过伸活动范围,在水平轴面上向内、外有约3°的旋转活动范围,此外,尚存在前后和侧向的小范围活动。 (二)半月板解剖

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

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 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滑液 膜炎症等为特征的退行性关节病变。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被认为是治疗膝骨关节炎末期的有效方法。然而,术后的本体感觉障碍已成为全膝关节置 换术的限制之一,这将影响术后康复的效果。本文将综述当前关于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 节置换术后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 术前评估对术后本体感觉的预测是至关重要的,术前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 括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估等。研究表明,术前疼痛评分与术后本体感觉的相关性强,术前疼痛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本体感觉障碍。此外,术前膝关节活动度的评估也 可以预测术后本体感觉的障碍,术前活动度受限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本体感觉障碍。 人工关节选型也是影响术后本体感觉的因素之一。目前,人工关节的选型包括单轴式、双轴式和旋转平台式。研究表明,相对于单轴式和双轴式,旋转平台式人工关节可以更好 地恢复本体感觉,因为旋转平台式人工关节可以更好地模拟自然膝关节的旋转运动。 手术操作技术也是影响术后本体感觉的因素之一。术后本体感觉障碍的出现可能与术 中损伤感觉神经有关。因此,术中的操作技术选用和术中损伤感觉神经的保护都是影响术 后本体感觉的因素。研究表明,术中神经保护技术可以减少术后本体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术后康复也是影响术后本体感觉的因素之一。术后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康 复训练和疼痛管理。术后恢复时,应该注意疼痛管理,避免过度使用药物以及进行积极的 物理治疗,这些对恢复术后本体感觉都有重要的作用。 综合以上论述,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本体感觉障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但是众多相关因素可以影响术后恢复的效果。术前评估、人工关节选型、手术操作技 术选用和术后康复管理都是影响术后本体感觉的重要因素,应该得到重视。除此之外,为 了更好地恢复术后的本体感觉,还需要从基础的神经解剖学及病变机制开展更深入的研 究。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摘要】 : 本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在引言中,介绍了疾病背景、手术介绍和研究目的。在涵盖了手 术前评估、手术后效果分析、术后康复措施、并发症风险和长期疗效 评估。结论部分总结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优势,给出了疗效分析结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手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为 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并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 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分析、手术前评估、手术后效果、术后康复、并发症风险、长期疗效评估、治疗优势、展望。 1. 引言 1.1 疾病背景 膝关节骨关节炎,又称膝关节病,是关节软骨及周围骨质的退行 性变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尤以老年人为多见。膝关节 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承担着支撑身体重量、行走、跑步等活动的

重要功能。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率逐 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功能 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注射治疗等,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全 膝关节置换术逐渐成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该手术通过 替换损坏的关节软骨和骨头,重建正常的关节结构,可以显著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手术介绍 手术介绍是指通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 术过程和技术。该手术是一种通过更换受损的膝关节组织和骨头来缓 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先进行局部 麻醉或全身麻醉,然后通过切开膝关节位置并移除损坏的软骨和骨头,接着将人工关节植入到膝关节,以替代受损部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通常被认为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经过专 业医生的精细操作和团队合作。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准确测量患 者的膝关节大小,选择合适的人工关节,并确保手术过程中维持良好 的膝关节稳定性。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通过该手术,患者可以 减轻疼痛,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并避免进一步关节损伤的风险。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临床一种行之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畸形情况,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1] 。然而,如果术后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将会导致膝关节屈伸度达不到生理需求,甚至发展为膝关节强直,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手术前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膝关节;护理;康复指导 前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膝部疾患日益增加,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其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自2019年 8 月~ 2020年12月年以来,我科收治了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8例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了耐心细致、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取本院自 2019年 8 月~ 2020年 12月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病例 8例,本组 8例均为女性,年龄55 ~ 65 岁,均为类风湿性骨性关节炎,其中 3例行单侧、2例行双侧膝关节置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此类病人病程较长,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又害怕手术失败等复杂的心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恐惧。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介绍过去成功的例子。并强调只有加强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功

能锻炼,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让患 者在术前了解一些相关的功能锻炼的知识,也有利于术后锻炼的配合,消除顾虑,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手术疗效,达到预期效果。 2.1.2 术前准备。(1)术前 3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2)禁食。术前8h禁食、4h禁饮。(3)皮肤准备。术前为患者做好术肢备皮,术晨用碘伏消毒膝关节,范围为膝关节上下 20cm,而后用纱垫包扎膝关节。(4)术前康复训练术前康复训练是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准备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术前应指导患者学习一下功能锻炼:①股四头肌练习:绷紧大腿肌肉,尽量伸直 膝关节,保持5-10秒钟。②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绷紧膝关节,稍稍抬起并保 持5-10秒钟,再慢慢放下。③踝泵练习:④指导正确使用拐杖。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1)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看伤口有无渗血,生命体征是否平稳。(2)抬高患肢20°~30°,保持患膝中立位,以利消除肿胀。(3)伤口处局部给予冰块冷敷 [2]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肿胀。(4) 弹力绷带护理术后伤口一般会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要确保弹力绷带包扎松 紧适宜,并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如果发现小腿及足部肿胀,麻木,疼痛及末梢循环不佳,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好处理。(5)疼痛的护理术后患者都 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需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必要时可遵医嘱追加使 用止痛药物。 2.2.2 术后功能训练 (1)手术当日护士可正确指导患肢做踝泵运动[3]。(2)术后 1d 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正确应用膝关节锻炼器(CPM)进行 膝关节的被动运动,可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及周围组织的粘连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起始角度为 0度到45度,以后每天增加 10度。开始持续活动 3到4 次/天, 以后 6到12次/天,运动速度不宜过快,循序渐进地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预 防关节水肿和挛缩。(3)术后 2~3d天辅助患肢直腿抬高训练,逐日增加抬腿次数,每次抬起要有5 s~10 s的停留。(4)术后 4~7d 使用膝关节锻炼器(CPM),活动度从 30度~40度,2 次/d,30~60min/次。逐日增加 5度~10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病的效果综合分析3900字(论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病的效果综合分析 目录 综合分析 (1) 1.严重膝关节病 (1) 2.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病的效果 (2) 2.1膝关节置换术 (2) 2.2适应症 (3) 2.3治疗效果 (4) 1.严重膝关节病 严重膝关节病主要包括膝骨关节炎(KOA)也称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这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膝关节病,更常见于四肢骨关节病,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1]。 临床症状出现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和运动限制性强,这也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并发症,比如四肢僵硬,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病人的残疾,会造成严重后果[2]。根据中医理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关节病,其原因包括肝肾功能障碍、寒湿入侵、经络闭塞等[3]。关节炎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病因。这种炎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上主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等[4]。膝关节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破坏和骨质增生。膝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尽管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对膝关节炎的病理机制进行了长期研究,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它影响着全世界2.5亿人。预计到2020年,KOA将成为导致残疾的第四大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KOA将大幅增加医疗支出,给全球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人口的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在20世纪显著增加。世纪,尤其是老年人。60岁以上的人中有50%有关节炎的X线表现,其中35%-50%有临床表现;超过75%的人有骨关节炎的迹象[5]。目前,我国有超过一亿的关节炎患者,大部分脊灰门诊都有老年膝关节感染,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于膝关节炎名称的记载并没有在中国古代医书中得到体现[6]。历史文献中常用的名字或物品记录病症,如“骨痹”、“膝部疼痛”等。这种疾病的症状一般被描述为“反复发作”或“痹”。中医认为这种疾病的病因更为复杂,与慢性应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全解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全解人工膝关节置换简介 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因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人们根据全身各关节的特点,为许多关节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是人工器官中疗效最好的。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且在逐渐增加中,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年龄在50岁以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已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稳定者。

3.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治愈2年以上,膝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心肺情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肢体无足癣及其他感染性病灶。 3.术前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术前拍双膝站立位X线片,以便根据下肢力线测量截骨厚度选配人工膝关节(图1)。 5.术前2天静脉应用抗生素。 人工膝关节置换材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候的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上止血带。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1.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暗语,自髌骨上方6~10cm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1~2cm (图2)。 2.切开皮肤、皮下构造及深筋膜,在筋膜下方向两侧游离皮瓣并牵开,显露股四头肌腱、髌骨及髌韧带止点(图3)。

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答

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答 在我国,膝关节置换手术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现其早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手术方式,它是缓解晚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活动的重要举措。下面就将大家关于膝关节置换手术常见疑问,以问答的形式列举如下: 问:什么是膝关节置换术? 答:“膝关节置换术”也叫做“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以仿生材料替代已经磨损的关节面软骨,使关节面重新变得光滑。一般只是将原有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去掉,用仿生代切掉的那部分关节面。很多人认为膝关节置换就是将整个膝关节“砍掉”,换上金属的关节,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膝关节表面置换就如同为患牙带上牙齿保护套一样,并不是将整个牙齿拔掉,膝关节的重要韧带等结构是保留的。 问:手术成功的可能有多少? 答:90%患者可以用到术后15年,85%的患者术后可以用到20年。 问:康复时间有多长? 答:术后每名病人的康复时间不同。但对大多初次接受膝关节手术的病人来说,一般住院4-5天,术后第2天就可以使用助行器行走,2周后便能自主完全负重行走。一般来说,3个月后就能逐渐恢复同正常人一样。 问:何时能够开始开车? 答:如果您术后正在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不能开车。通常,有些医生只有在4-6周看过病人后才允许他们开车。因此,仍需询问手术医生,并结合您自身情况而定。 问:何时可以恢复工作? 答:这取决于您的职业。如上班主要是坐着的话,那么大概1个月就可以恢复上班。如果工作体力要求较高,则需要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工作。但一定要注意避免摔倒,以防出现假体周围骨折。 问:术后可以做哪些活动?

答:只要可以承受,您可以恢复大部分的活动,包括行走、园艺等轻体力活动。最好的一些活动,比如游泳、骑固定自行车,有助于活动关节并锻炼肌肉力量。应该避免关节受到高冲击应力的运动,如跳跃、网球、篮球等重体力运动。 问:手术时间大约多久? 答:手术时间约60分钟(从切皮到缝皮),整个手术过程(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消毒、麻醉及术后麻醉恢复)约1.5 ~2小时。 问:手术后开刀伤口的旁边为什么会有麻麻的感觉? 答:因手术伤口使表皮神经受损,但不影响康复及日常活动,一般约1年后会逐渐消失。 问:何时能够冲凉? 答:如果伤口愈合良好,术口拆线后伤口完全愈合就可以冲凉,但不要搓揉术口。 问:何时拆除伤口缝线或缝合钉子? 答:一般在术后2周拆除缝线或者钉子,而糖尿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由于伤口愈合能力差,一般需要延长伤口拆线时间。 问:术后需要服用多长时间止痛药物呢? 答:通常需要服用3个月的止痛药物,但大多数病人1个月后,就可以停止服用一些作用较强的止痛药物,而改用一些非处方止痛药物。 问:康复期间能够饮酒吗? 答:由于术后常规会服用一些抗凝、止痛药物,甚至特殊情况下还要口服抗生素,因此一般不推荐饮酒。 问:术后是用冰袋还是热敷膝关节? 答:建议用冰袋间断外敷,每隔两小时敷一次,每次敷15-20分钟,可减轻关节的肿胀,建议冰敷三个月。 问:我能上下楼梯吗? 答:可以。刚开始时,上楼时先迈没有手术那条腿,下楼时先迈手术那条腿。两周后,当腿部的肌肉有力量并且关节活动改善后,可以更接近正常的方式上下楼训练,通常需要1个月的时间会恢复相对

20170508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曲铁兵,关节炎,关节置换,骨刺,滑膜炎

20170508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曲铁兵,关节炎,关节置换,骨刺, 滑膜炎 曲铁兵: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主任。 今天一开始专家便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病例故事:看上去很精神的刘女士患上了一种令人行动不便、痛不欲生的疾病,随着她病情的加重,刘女士在家中的生活都显得困难,下地走路也只能靠坐在凳子上,用双脚一点点的挪动,僵硬疼痛的折磨使得她最终完全无法行动。专家指出,带给她这些痛苦的背后元凶竟然是源于我们人体的“承重轴”损坏了!而由这个“承重轴”的损坏引发的疾病,已经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拥有超过一亿的患者,并且年龄越高,发病越多。如何全面破解让人生不如死的病痛?三大误区、三种方法究竟是什么?欲知详情,敬请关注《养生堂》特邀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主任曲铁兵,为您带来的《修复人体的“承重轴”》。 骨性关节炎在所有类型的关节炎中占到了90%,而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尤其青睐老年女性中的肥胖人群,其次是肥胖的老年男性和瘦弱的老年女性,并且家族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高危人群要想不发展为节目中刘女士那样痛苦的程度,早发现早预防很重要!如何做到早发现呢?专家在现场也给出了老年骨关节炎的四种早期现象。 图:常见关节炎类型

如何预防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专家也为我们带来了三大误区和三种终极解决方案。其中,老年人佩戴护膝要根据不同身体条件和运动方式进行选择。普通的护膝只适合日常生活中使用。而最有效的保护膝关节的运动就是直腿抬高,专家建议患者,每条腿每天做200次,可分多次完成。 由于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所以一旦发展到晚期只能靠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不过,如今这个手术已经发展为微创手术,就像给损坏的关节面打个补丁一样简单,并且患者的术后感受也会非常良好。 20170508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曲铁兵,关节炎,关节置换,骨刺,滑膜炎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已经彻底或者 部份丧失功能的关节,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其 关节功能的外科技术。 (一)三级甲等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骨科 1.骨科临床诊疗工作 15 年以上,床位 80 张以上,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骨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 2.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者专业学组,床位 20 张以上,具有在本院执业注册的从事关节外科的骨科医师队伍,每年完成各类关节外科的手术量不少于 500 例。 (三)手术室 1.手术室布局符合要求,使用面积 30 平方米以上。 2.达到 I 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洁净度:手术区 100 级、周边区 1000 级)。 3.配有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手术器械。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 C 臂 X 线机。 (四)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有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介入放射等专业科室或者专业人员,具备全身并发症的综合抢救和处理能力。 (五)具备人工关节手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设备、设施。 (六)其它设备基本要求 计算机 X 线断层摄影机(CT)、床边 X 线摄影机,核磁共振仪( MRI )。 (七)至少有 2 名具有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 (一)具有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师(术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2.有 15 年以上骨科临床工作经验,参预人工膝关节置换临床工作 5 年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骨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浙江省卫生厅认定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并在本院需要有 2 年以上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工作经历(或者是作为第一助手参加手术至少 10 例以上,并在上级医师任第一助手的台上指导下,作为“术者”实施手术至少 10 例),获得上级指导医师评价认可后,医院方许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 1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适应证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因严重膝关节炎而引起疼痛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伴有膝关节的畸形、不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严重障碍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临床上适应证主要包括: a) 膝关节各种炎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病变、血友病性关节炎等; b)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c) 静息状态的感染性关节炎; d) 部分老年患者的髌股关节炎; e) 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患等。 临床医师应全面考虑可能会引起下肢及膝关节疼痛的其他原因,并逐一加以排除。其中包括源于脊椎疾病的神经根性疼痛、同侧髋关节疾病的牵涉痛、外周血管疾病、半月板病变及膝关节软组织炎症等。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宜积极采取保守治疗,如减轻体重、改变活动方式、使用助行工具、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氨基葡萄糖类药物、关节内注射药物等。临床医师应同时熟悉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手术、膝关节融合术等其他术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不能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视为解决所有痛性膝关节疾患的唯一选择。 1.2 禁忌证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绝对禁忌证包括: a) 全身或局部存在任何活动性感染;

b) 伸膝装置不连续或严重功能丧失等。 此外,对于年轻、手术耐受力差、精神异常、无痛的膝关节融合、Charcot关节炎等以及术前存在其他可能对手术预后有不良影响因素的患者,可被视为相对禁忌证,应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2 术前评估 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应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诸方面进行全面、完善的评估。 2.1 病史及体格检查 手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详尽地包括关节局部和全身的体格检查。膝关节局部的体格检查包括步态、局部皮肤情况、既往手术切口、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下肢或膝关节有无畸形、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情况以及肌力情况等。 2.2 辅助检查 2.2.1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了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凝血状况、乙肝五项及HIV、梅毒抗体等常规化验外,还应根据患者本身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查。对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D-二聚体等的检查应加以重视,其不仅是完善术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随访有重要意义。 2.2.2 影像学检查 不同时间段影像学资料动态观察,可提供更多信息,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和进展程度。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 1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适应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因严重膝关节炎而引起疼痛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伴有膝关节的畸形、不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严重障碍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临床上适应证主要包括: a) 膝关节各种炎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病变、血友病性关节炎等; b)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c) 静息状态的感染性关节炎; d) 部分老年患者的髌股关节炎; e) 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患等。临床医师应全面考虑可能会引起下肢及膝关节疼痛的其他原因,并逐一加以排除。其中包括源于脊椎疾病的神经根性疼痛、同侧髋关节疾病的牵涉痛、外周血管疾病、半月板病变及膝关节软组织炎症等。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宜积极采取保守治疗,如减轻体重、改变活动方式、使用助行工具、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氨基葡萄糖类药物、关节内注射药物等。临床医师应同时熟悉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手术、膝关节融合术等其他术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不能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视为解决所有痛性膝关节疾患的唯一选择。 1.2 禁忌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绝对禁忌证包括: a) 全身或局部存在任何活动性感染; b) 伸膝装置不连续或严重功能丧失等。 此外,对于年轻、手术耐受力差、精神异常、无痛的膝关节融合、Charco关节炎

等以及术前存在其他可能对手术预后有不良影响因素的患者,可被视为相对禁忌证,应 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2 术前评估 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应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诸方面进行 全面、完善的评估。 2.1 病史及体格检查手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详尽地包括关节局部和全身的体格检查。膝关节局部的体格检查包括步态、局部皮肤情况、既往手术切口、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下肢或膝关节有无畸形、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情况以及肌力情况等。 2.2 辅助检查 2.2.1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了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凝血状况、乙 肝五项及HIV、梅毒抗体等常规化验外,还应根据患者本身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 检查。对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D-二聚体等的检查应加以重视,其不仅是完善术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随访有重要意义。 2.2.2 影像学检查不同时间段影像学资料动态观察,可提供更多信息,进一步了解病 变性质和进展程度。 222.1 X线检查 a)X线片的拍摄要求:术前膝关节X线片应常规包括站立位的前后位片、侧位片、髌骨切线位X线片以及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等。摄片时注意患者的体位应处于旋转中立位。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 术管理规范 起草专家组名单 顾问 邱贵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组长 王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卜海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义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志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王坤正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王韶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田晓滨贵州省人民医院 毕郑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曲铁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朱振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严世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张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沈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沈惠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 周一新北京积水潭医院 郑稼河南省人民医院

赵尔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赵建宁南京军区总医院 赵劲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贺良北京积水潭医院 胡懿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高忠礼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寇伯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曹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蒋青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裴福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包括全膝关节置换及部分膝关节置换技术,不包括膝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

及其它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以上,床位不少于50 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20 张。 (2)每年完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50 例以上。 2.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 1 间手术室达到I 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 100 级层流、周边区1000 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 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械。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 C 臂X 线机。 3.其它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三)具有专业骨科 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 2 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四)拟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新建或者新设骨科的三级医院,应当符合本规范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并向省级卫生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