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

响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

响及护理方法。方法:纳入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三天的VAS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明显低于常规组

患者(t=9.675;P<0.05),术后2周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

于常规组患者(t=9.232;P<0.05),护理满意度为95.2%,与常规组患者的84.8%比较差异明显(x2=5.345;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

痛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术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

机体痛苦,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继髋关节置换术后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膝关节疾病治疗

方法,适应症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实践应用发现,该种治

疗方法的手术优良率可达90%以上,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膝关节疾病患者选择采用该种方

法治疗[2]。但临床观察发现,该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创伤性较大,术后早期患者会伴有不同程

度的肿胀和疼痛,机体痛苦严重,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3]。为此,我院本次研究对全膝关

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肿胀、疼痛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术后护理方法,现做出以下整理报道。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66例患者均为单膝患病,疾病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9例,其他3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66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中,男性

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60.9±1.6)岁,常规组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4±1.5)岁。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

不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P>0.05)。我院本次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

者知晓我院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已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采用我院骨科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包括饮食指导、机体锻炼、环

境护理等。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

实施以下几项护理内容:①心理护理:术后多数患者因机体痛苦严重,易产生焦虑、烦躁等

负面心理情绪。为此,我院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转移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教会患者

缓解疼痛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难关。②体位护理:术后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术后早期

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做一些肢体运动,避免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③康复训练:根

据患者恢复情况,确定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时,坚持循序渐进,多给予

患者鼓励,并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患者劳累。④健康教育:为患者发放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告知患者术后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2.2研究方法

术后三天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术后2周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计

算公式为: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1+满意例数×0.9+不满意例数×0.5)÷总例数×100%。

1.3评价标准

1.3.1 VAS疼痛评分标准

VAS疼痛评分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采用0~10共11个数字进行表示,其中0分为无痛,10分

为最痛,参考轻度疼痛评分为(2.57±1.04)分,中度疼痛评分为(5.18±1.41),重度疼痛评

分为(8.41±1.35)分。

1.3.2 Lysholm评分标准

Lysholm评分是评价膝关节整体功能的评分系统,共包括8个评价维度,分别为跛行(5分)、疼痛(25分)、支撑(5分)、交锁(15分)、肿胀(10分)、稳定性(25分)、爬楼梯(10分)、下蹲(5分),总分值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优。

1.4统计学方法

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计数指标和量性指标分别采用(n;%)和( ±s)表示,x2和t检验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VAS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三天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为(4.61±0.82)分,常规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

为(7.26±0.91)分,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明显(t=9.675;P=0.000)。

2.2 Lysholm评分比较

术后两周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60.5±5.3)分,常规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45.6±4.9)分,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32;P=0.000)。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统计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2%,高于常规组的84.8%(P<0.05),见讨论

李云霞[4]等经临床研究发现,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我院本次研究发现,术后3天VAS疼痛评分高的患者,其术后2周

的Lysholm评分低于术后3天VAS疼痛评分低的患者,表明术后关节疼痛和肿胀可对膝关节

功能恢复产生影响,与李云霞等的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武迪[5]等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这

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发现,术后给予患者优质的临床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促进患

者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为此,我院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应用发现通过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因机体痛苦产生的负面情绪,通过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通过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有效避免了压疮、深静脉血栓

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疼痛会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影响,术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痛苦,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楼敏燕,李坚.严重膝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48-49

[2]孙勇军,杜渐.循证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2,

25(1):81-83.

[3]武迪,段敏,王卫青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28-129,134.

[4]李云霞,龚雅萍,邱瑾等.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2):19-23.

[5]张翠娜,刘冰,任银萍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4):30-31.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治疗膝关节功能丧失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1]。通过人工膝关节置换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消除痛苦,同时还能够为患者提供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学功能[2]。长期以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广大的膝关节病变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优良率能够达到90%以上[3]。目前,如何通过医护合作提高患者的功能成为了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本文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疼痛及功能的影响,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期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研究目标 1.2.1描述护理干预后,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1.2.2描述护理干预后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90°时间。 1.2.3描述护理干预后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1.3相关定义 膝关节置换:众所周知,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最重要的关节,能够为行走、奔跑提供基础。膝关节的生理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功能较多,是主要的负重关节。膝关节置换主要是针对膝关节功能消失或者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等患者,通过将变病的膝关节替换为人工制作的关节模型,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保持一定的行走和负重能力。膝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情况,提高膝关节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 护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美国护理学会对护理的概念进行了统一的定义,即“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护理的具体工作就是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给与一定的照护[5]。护理工作更加注重护理人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所参与的行为。现阶段的护理则是属于广义的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相应的照护工作,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接受治疗,保证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疼痛:疼痛实质上是一种感觉,能够使人觉得情绪低落或者令人不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身体存在实质性损伤或者炎症反应,能够给患者或伤员造成强烈的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然而,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患者经常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等问题。康复治疗对 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本文综述了全膝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功能障碍和慢性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据估计,每1000名成年人中有125名患者,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膝关节是 最常见的受累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良好选择,其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技术和假体材料的使用寿命。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 康复的重点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术侧下肢肌力,使患者具有独立生活和参 与活动的能力。 1.国内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这是近 年来中国开展的最有效的联合重建行动之一。其目的是矫正关节畸形,重建关节 稳定性,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关节置 换术。临床实践证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中短期随访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接近90%。1989年,国外研究报道,全 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症状改善率在7年内达到98.8%,在10年内达到97.3%,在15年内达到90.6%。因此,对于患有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中青年患者, 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多次关节切开或关节镜清创且症状没有改善的患者,应实施全 膝关节置换术。 1.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 2.1术前预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 响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 响及护理方法。方法:纳入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三天的VAS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明显低于常规组 患者(t=9.675;P<0.05),术后2周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 于常规组患者(t=9.232;P<0.05),护理满意度为95.2%,与常规组患者的84.8%比较差异明显(x2=5.345;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 痛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术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 机体痛苦,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继髋关节置换术后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膝关节疾病治疗 方法,适应症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等[1]。实践应用发现,该种治 疗方法的手术优良率可达90%以上,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膝关节疾病患者选择采用该种方 法治疗[2]。但临床观察发现,该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创伤性较大,术后早期患者会伴有不同程 度的肿胀和疼痛,机体痛苦严重,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3]。为此,我院本次研究对全膝关 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肿胀、疼痛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术后护理方法,现做出以下整理报道。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66例患者均为单膝患病,疾病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9例,其他3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66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中,男性 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60.9±1.6)岁,常规组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4±1.5)岁。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 不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P>0.05)。我院本次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 者知晓我院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已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采用我院骨科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包括饮食指导、机体锻炼、环 境护理等。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 实施以下几项护理内容:①心理护理:术后多数患者因机体痛苦严重,易产生焦虑、烦躁等 负面心理情绪。为此,我院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转移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教会患者 缓解疼痛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难关。②体位护理:术后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术后早期 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做一些肢体运动,避免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③康复训练:根 据患者恢复情况,确定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时,坚持循序渐进,多给予 患者鼓励,并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患者劳累。④健康教育:为患者发放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告知患者术后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2.2研究方法 术后三天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术后2周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计 算公式为: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1+满意例数×0.9+不满意例数×0.5)÷总例数×100%。 1.3评价标准 1.3.1 VAS疼痛评分标准 VAS疼痛评分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采用0~10共11个数字进行表示,其中0分为无痛,10分

(完整版)骨科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骨科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7-02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可引起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凝血系统及胃肠道等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1]。术后剧烈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而且还严重影响术后康复,甚至造成手术失败[2]。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并减轻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术后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本文就骨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发展做如下综述。 1 疼痛的定义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害。也有人将疼痛定义为:影响人的各个层次的高度个体化的经历,可导致整体生活质量下降。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3]。 2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

生存质量[4]。于凤伟[5]提出,严重的疼痛常常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耽误病情的恢复。持续的疼痛还能引起失眠、体重降低、便秘、高血压、紧张和抑郁等情绪。杨丹等[6]表明,随着疼痛的加重,各项生活指标的分值都在下降,说明疼痛越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越大。 3 疼痛评估的方法 3.1 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 AS)该方法由日本学者发明,是应用最广泛的单维测量工具。但需要抽象思维,用笔标记线时需要必要的感觉、运动及知觉能力,应用于老年人时不成功应答率较高。 3.2 数字分级法(NRS)此法既简单又容易掌握,护士可以用来宣教,但缺点是分度不精确,有时患者难以对自己的疼痛定位。陆小英[7]等指出有些患者疼痛已经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可评分仅为2~3分。 3.3“长海痛尺”评估法“长海痛尺”是将NRS和VRS 有机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杨金菊等[8]认为,“长海痛尺”简单、便捷、结果准确,同时能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并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而且患者容易理解,医生、护士也容易掌握。但对于某些特殊的患者,如儿童、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还需要辅助一些其他的评估方式。 4 影响评估疼痛的因素 4. 1 护士对疼痛知识的缺乏护士是接触病人最多、最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 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2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在我院进行手术诊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0例,且依据诊治方案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各为40例,将实施关节镜手术诊治的纳入对照组,同时将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诊治的纳入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更高,在术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明显更高,且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运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降低疼痛感,有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观察 前言: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复发率。该病通常好发于中老年患者,治疗周期较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近年来常 用的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治疗的适应征,以及完善术前准备,可在术后取得较为 满意的成果[1]。故本次研究将探讨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且在 不同的治疗方案中,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 1. 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膝关节 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 =22:18,患者的年龄介于58-74岁,平均年龄值为(66.34±1.12)岁,患病时

间介于2-10个月,平均患病时间值为(6.67±1.14)个月,损伤部位:17例为 左膝,17例为右膝,6例为双膝;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21:19,患者的年 龄介于59-73岁,平均年龄值为(66.45±1.22)岁,患病时间介于2-11个月, 平均患病时间值为(6.87±1.12)个月,损伤部位:18例为左膝,16例为右膝,6例为双膝。 选取标准:80例患者均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均通过临床CT以及MRI等相关检查确诊,均已排除手术禁忌症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原发性膝关节功能 障碍史、自身严重心血管疾病史、自身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史、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史、凝血功能障碍史以及存在精神异常无法配合的患者。两组患者的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关节镜手术。主要步骤:完善术前准备,嘱患者取仰卧位,采 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采用关节镜对病变部位进行探查以及掌握,观察是否出现移位、增生以及滑膜病变等。然后在关节镜直视下,进行半月板软骨组织的修复, 对增生组织进行刨削,同时清理骨赘。在清理完成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 在术后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同时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观察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具体步骤包括: ①完善术前准备,进行膝关节的核磁共振以及X线检查等,对膝关节病变情 况进行了解。然后嘱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并采用连硬麻醉方式。实施 手术治疗。②术中处理:与患者的膝关节前正中位置做一切口,并于胫骨结节内缘,绕过髌骨进入关节位置,根据患者的关节情况,将半月板、交叉韧带等组织 进行切除,松解软组织,并将膝关节力线角度进行矫正。在矫正完成后,清除骨 质碎片,然后将膝关节假体进行安装,填充骨水泥,同时需保留髌骨,最后需将 止血带进行松除,同时于膝关节以及髌上囊两侧注入混合液,以保证充分黏合, 最后置入负压引流管,完成手术。③术后处理:术后需采用冰敷进行消肿处理, 并在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后,拔除引流管,同时给予抗感染以及抗凝等药物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临床一种行之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关节畸形情况,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1] 。然而,如果术后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将会导致膝关节屈伸度达不到生理需求,甚至发展为膝关节强直,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手术前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膝关节;护理;康复指导 前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膝部疾患日益增加,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其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自2019年 8 月~ 2020年12月年以来,我科收治了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8例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了耐心细致、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取本院自 2019年 8 月~ 2020年 12月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病例 8例,本组 8例均为女性,年龄55 ~ 65 岁,均为类风湿性骨性关节炎,其中 3例行单侧、2例行双侧膝关节置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此类病人病程较长,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又害怕手术失败等复杂的心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恐惧。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介绍过去成功的例子。并强调只有加强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功

能锻炼,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让患 者在术前了解一些相关的功能锻炼的知识,也有利于术后锻炼的配合,消除顾虑,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手术疗效,达到预期效果。 2.1.2 术前准备。(1)术前 3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2)禁食。术前8h禁食、4h禁饮。(3)皮肤准备。术前为患者做好术肢备皮,术晨用碘伏消毒膝关节,范围为膝关节上下 20cm,而后用纱垫包扎膝关节。(4)术前康复训练术前康复训练是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准备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术前应指导患者学习一下功能锻炼:①股四头肌练习:绷紧大腿肌肉,尽量伸直 膝关节,保持5-10秒钟。②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绷紧膝关节,稍稍抬起并保 持5-10秒钟,再慢慢放下。③踝泵练习:④指导正确使用拐杖。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1)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看伤口有无渗血,生命体征是否平稳。(2)抬高患肢20°~30°,保持患膝中立位,以利消除肿胀。(3)伤口处局部给予冰块冷敷 [2]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肿胀。(4) 弹力绷带护理术后伤口一般会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要确保弹力绷带包扎松 紧适宜,并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如果发现小腿及足部肿胀,麻木,疼痛及末梢循环不佳,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好处理。(5)疼痛的护理术后患者都 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需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必要时可遵医嘱追加使 用止痛药物。 2.2.2 术后功能训练 (1)手术当日护士可正确指导患肢做踝泵运动[3]。(2)术后 1d 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正确应用膝关节锻炼器(CPM)进行 膝关节的被动运动,可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及周围组织的粘连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起始角度为 0度到45度,以后每天增加 10度。开始持续活动 3到4 次/天, 以后 6到12次/天,运动速度不宜过快,循序渐进地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预 防关节水肿和挛缩。(3)术后 2~3d天辅助患肢直腿抬高训练,逐日增加抬腿次数,每次抬起要有5 s~10 s的停留。(4)术后 4~7d 使用膝关节锻炼器(CPM),活动度从 30度~40度,2 次/d,30~60min/次。逐日增加 5度~10度,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效果分 析 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科学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我院骨科科室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置 换术患者共计70例作为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分位对照组(n=35)和观察组 (n=5)。对照组运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及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对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护 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较好, 且膝关节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科学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术后的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提升预后效果。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对策 膝关节对于人类运动和行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承受着人体大部分的重量,一旦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会影响下肢功能,影响生活和工作。膝关节病变多 发于中老年人及体育运动人群,尤其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变形等导致膝关节发生 退行性病变,临床中一般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重建患者的膝关节, 改善其生理功能,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恢复下肢功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要 进行康复指导及康复护理,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逐步恢复,提升患者的术后预后 效果,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本次研究具体康复护理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我院骨科科室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 术患者共计70例作为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早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早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比常规组高,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疼痛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低,康复后HSS膝关节评分显著比常规组好,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标签: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膝关节为人体重要关节,老年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病或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后,可出现关节僵硬和屈伸障碍等,多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解除疼痛等不适感,还可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但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开展情况决定着康复效果,对预防远期并发症和恢复关节功能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就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早期组。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均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常规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5.73±5.28)岁。早期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5.29±5.15)岁。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护士以宣教为主,简单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必要性和注意要点相关知识的宣教,而康复护士主要负责康复事项宣教,协助患者进行康复,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加强对整个康复过程的监督。 1.2.2早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①健康教育:在术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说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通过成功案例的介绍,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告知术后切口疼痛为正常现象,随着康复进程疼痛可逐渐减轻。术前指导患者所有功能锻炼,穿弹力袜,教如何使用助行器。②饮食和环境护理:在术后6~8 h可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术后2 d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确保营养充足;戒烟戒酒,多饮水,预防大便干结;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③伤口观察:加强伤口观察,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减轻压迫,减轻疼痛感。伤口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④早期康复训练:术后第1 d进行屈膝锻炼,术后48 h内持续冰敷,48 h后每次做完功能锻炼都要冰敷10~15 min,且抬高患肢,休息时患肢给予过伸位。术后1 d可进行股

TKA 术后康复研究进展

TKA 术后康复研究进展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采用假体关节代替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关 节功能重建手术,可以显著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但TKA患者年龄普遍较高,术后易出现伸膝肌力下降、肌肉僵硬等,甚至有DVT、肺栓塞等并发症。一项调查[1]表明,83.7%患者术后需要康复器械使用指导,帮助其自主康复锻炼。因此术后科学护理 干预对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TKA术后康复方法 1.1持续被动锻炼。 持续被动锻炼(CPM)是用特定器械在较长时间使关节保持缓慢的被动运动,可防止关节 粘连,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研究表明[2],TKA术后应用CPM机时间越早膝 关节KSS评分越高。初次锻炼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不宜超过40°~45°,以防手术部位 氧供减少延缓愈合[3,4]。屈膝角度以5°~10°/d的速度逐渐增加,第1周可逐渐 增加到60°,第2周可达90°。 2冷热疗法 在术后尽早施行CPM的基础上[5],配合冷热疗法可减少术后出血、肿胀、疼痛,促进 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上述两种方法均可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量,改善膝关节功能。赵丽 敏[6]在施行CPM前先热敷患处20min,结果第3-7天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明显 增加。 1.3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主要技术包括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临床上部分患者疼痛耐受差,自觉训练意识 不强,将中医手法与CPM结合科保证训练质量[7]。此外,术后服用中药活血通络汤对 术后止痛、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有积极作用[8]。 2下肢康复效果 2.1主观指标。 2.1.1疼痛 TKA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妨碍患肢功能的恢复。研究表明,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 式是目前最佳的疼痛管理模式[9]。研究表明[1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认知、药物等联合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 1.2满意度 目前对于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仍没有专门的评估量表,多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评估。王永军[11]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了即将出院的患者,问卷内容涉及疾病教育、术前宣教、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护理技巧及沟通方式,结果表明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 较高。 2.1.3依从性 孙晓光[12]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TKA患者早期无痛康复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接受循 证护理的患者出院时HSS、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完全依从例数也多于对照组。 2.1.4生活质量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分析 目的:探討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加以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指标、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3、5、7 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90°时间与首次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为(92.05±4.96)分,高于对照组的(72.39±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合理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展开,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提高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预后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能力的优化做出充分保证。 当前对膝关节疾病患者在施以临床治疗期间,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为常见手段,主要为了对患者呈现出的关节畸形加以充分矫正,从而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度[1]。但是膝关节疾病患者完成手术后,较易呈现出疼痛症状,患者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应激反应,使得自身活动功能受到限制,从而无法对最终手术效果做出保证[2-3]。所以对于此类患者,针对其膝关节功能恢复加以促进,将疼痛压力加以解除,呈现出显著疗效。本文意在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来说明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年龄33~81岁;均未患有精神疾病。排除标准:肝脏、肾脏以及心脏功能不全患者;配合依从性较差患者。将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展开分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对照组在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基础护理模式,主要体现为在手术前开展健康指导工作以及手术后开展药物指导工作。观察组在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开展入院护理工作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入院后,安排责任护士积极完成疼痛评估工作以及疼痛教育工作。就镇痛新观念、疼痛忍受危害以及疼痛评分方法等着重讲解,从而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此外,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 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护理的要点。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患者。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下面是一些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护理的要点: 1. 术后休息与活动: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适当的休息,但也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鼓励患者根据医嘱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活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对膝关节造成额外的压力和损伤。 2. 疼痛管理: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正确给予止痛药物。此外,还可以使用物理疗法如冷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 3.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护理人员在更换敷料时要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如果伤口有渗液、红肿、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4. 深静脉血栓预防: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如进行早期活动、按摩、穿弹力袜等。同时,还可以根据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来

预防血栓的发生。 5. 饮食调理:术后病人需要均衡的饮食,以帮助伤口愈合和提供营养支持。应推荐病人摄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食或暴饮暴食。 6. 心理支持: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或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应对术后的不适和困难。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如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7. 定期复诊:术后病人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和随访。护理人员应与病人一起提前预约复诊时间,并在复诊前提醒患者准备相关检查资料。 8. 家庭护理:术后病人出院后,家庭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饮食调理、活动注意事项等。同时,还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并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护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42例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用出院指导,观察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结果术后15d后膝关节屈曲度达90°,关节活动度80°~100°,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80°~120°,切口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优良率达97.6%。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恢复关节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训练;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功能重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能显著解除患者影响其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使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但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必须实施专业科学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对42例(48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明显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例(50膝),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2~75岁,平均(51.5±5.5)岁。其中单膝置换34例,双膝置换8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行膝关节置换术者患者均有惧怕疼痛、担心巨额费,以及担忧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等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机理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使患者对手术及康复训练充

满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方法,减轻患者惧怕疼痛和依赖心理,早期开始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采用CPM机进行辅助训练者,应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说服、安慰、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焦虑等情绪,认真指导机器的操作方法,使其积极配合训练,早日恢复关节功能。 2.2术后护理病室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抬高患肢30°,可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肿胀。经常协助患者翻身,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室每日空气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2.2.2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伤口引流管情况,观察引流管道是否受压变形、引流液性质、颜色及引流量是否正常。膝关节处出现红、肿、热、痛,或患者感觉疼痛或发热时,为急性炎症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肢体肿胀、皮温升高、浅静脉曲张及皮张力增大等状况,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师。 2.2.3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关节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因此早期锻炼可迅速恢复关节功能。被动活动器练习术后第3d,可借助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髋膝关节屈曲被动锻炼。初次练习屈伸由0~30°开始,30min/次,逐渐增加到60min,角度增加5~10°/d的屈曲度数。1w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术后2w应达到110°,频率由慢到快,活动范围以患者无痛范围为准[1]。患者感到疼痛剧烈者,可根据医嘱给予口服、肌注或腰麻置管内注射镇痛药。术后2w手术切口及周围已纤维疤痕化,此期可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运动量。训练时间为3~4w。

膝关节置换术的个案护理

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意外脱管患者的护理 黄文莉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关节病变,改善关节功能,矫正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而术后的功能锻炼的恢复程度对患者能否达到正常生活取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于 2014年 10月收治一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第一天患者出现了镇痛泵意外脱管,依从性差,我们及时总结原因,改变宣教方式,提高其依从性,患者出院功能恢复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伴关节活动受限3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诊断:右膝骨性关节炎,Ⅱ型糖尿病,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1年,7年前做过左侧乳腺癌包块切除术。于 2014 年10月 22日入院治疗,做好术前准备于24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依从性差,拒绝伸直位,饮食不规律,术后第2天镇痛泵意外脱管,血糖控制不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7年前做过乳腺癌切除术,1年前又查出糖尿病,对未来生活很消极,并表示来做手术只是为了满足子女的孝心。对自身疾病不重视。我们针对患者这种心理状态,主动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长寿患者,增加其热爱生活的信心。同时介绍手术相关知识,让患者能配合治疗。

2.1.2 早期功能锻炼术前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踝关节的主动及抗阻屈伸练习,以及伸膝抬高和主动屈膝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练习床上大小便等。教会患者学会使用拐杖行走,患者均能复述锻炼要点及注意事项。 2.1.3 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药物过敏实验,完成患肢的皮肤准备。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及术中药物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糖情况并记录。观察患肢血供、足背动脉的搏动、皮温、颜色、感觉、运动等情况。饮食指导:告知糖尿病饮食原则,少量多餐,多饮水,并结合患者平时饮食习惯与患者一同制定其3餐饮食,协助患者控制血糖。体位: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患肢取抬高 15°~ 20°伸直困难,无法坚持,关节弯曲明显,经反复告知关节伸直对预后功能恢复重要性,术后第一天加用沙袋压膝盖,每天2次。术后1 - 2 d行压腿训练尽量将患腿伸直于床面使膝关节贴近床面并保持5 - 10 s 50 - 100次/ d 有利于锻炼膝关节伸直功能[1],患者关节3天后伸直良好。切口: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发热、疼痛及渗血情况。2.2.2 引流管的护理手术回病房及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切口引流管不能受压扭曲或折转成角,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通畅固定好。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切口渗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量、色、质正常,于术后第1天顺利拔管。术后第2天晚患者因睡眠不好,半夜翻身过程中镇痛泵意外脱管。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抬高患肢,促进静脉、淋巴回流,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皮肤温度、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创口加压包扎,置引流管l根,保持敷料清洁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记录,一般置24--48h,24h内引流液<50ml予以拔管。 2.2 肢体护理在患肢膝关节下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30~45。以后每天减少屈曲角度l0~l5。2~3d后予伸膝位放置,注意防止腓总神经过度牵拉而引起损伤,同时减少原来屈曲的软组织牵拉而引起的疼痛,对于术前屈曲畸形>6的患者,术后患肢予伸膝位石膏托固定2~3d,石膏拆除后在锻炼的同时用5特制沙袋间歇压膝关节,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出现伸展滞缺l3。 2.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常伴有皮肤菲薄、皮下脂肪明显减少,使皮肤血供减少,组织愈合能力差,感染的潜在危险增加。护理措施:限制陪客人数,病房定时通风换气,避免与创伤感染患者同住一病房;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有无红

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同时观察有无胶布过敏及张力性水疱出现,注意体温变化。本组2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适当延长应用抗生素时间及白蛋白、血浆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后21d25 d痊愈出院。 2.3.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Stulber等报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经预防的患者发生率可高达84%护理重点是预防和早期发现DVT,术后早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血液淤滞,消除肿胀,可以预防DVT的发生;抬高患肢,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皮肤感觉情况,注意有无肿胀、浅静脉怒张、腓肠肌压痛、被动牵拉足趾痛等,必要时测量两下肢相同平面的周径以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术后2--3d引流管拔除、石膏拆除后开始予双下肢静脉泵治疗,每日2次,每次30min,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使用时必须确保充气袖带固定正确、松紧适宜。本组患者手术后患肢未出现腓肠肌压痛及被动牵拉足趾痛,出院前均行B超检查,无DVT发生。 2.3.3 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激素,胃肠道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还并发消化道溃疡,同时由于围手术期间精神焦虑、手术创伤的因素,也很容易诱发应激性溃疡。本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同时注意饮食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恶心、呕

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 锻炼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n =60 ) 与 观察组( n =60)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比较 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下 床活动时间、直腿抬高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 1d、 3d 、7d 时的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 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关 节活动度评分( ROM) 低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 HSS )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在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实施快速 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尽快 恢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应用 引言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急性发育的最佳选择。不完整的统计数据和 症状(如)支持了这一能力。夜间疼痛明显减少,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后患者有休息和运动疼痛,在地上上下楼梯。慢性关节不理想,还会增加术 后症状,如失眠、感恩、疼痛抑制失控、慢性疼痛、精神疾病等。这增加了治疗 时间,增加了病人回到医院的风险,增加了医疗保险费用、增加医疗诉讼的风 险。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我院收治的120 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8 例,女性22例;年龄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护理 我科2007年8月7日收治了1例严重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该手术创伤较大,易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右膝关节疼痛10余年,加重2年于2007年8月7日入院,患者患膝疼痛、肿胀、屈曲内翻畸形及伸屈功能障碍。膝关节X线片显示:严重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下肢力线异常、膝内翻。患者右膝关节行走疼痛严重、活动受限、下蹲明显受限,严重影响生活。患者有2年的脑血栓病史,但无明显后遗症。于8月14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右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历时5小时。术后予抗炎、右下肢弹力绷带捆绑、抗凝、对症处理,患肢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等措施,术后创口甲级愈合。 1.2结果: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HSS评分满分100分,其中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范围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不稳定10分。85分以上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尚可,60分以下为差。根据术前及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X线片股骨、胫骨轴线角度,检查膝关节前、后向及内、外向的稳定性。膝关节由术前40分提高到91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45度提高到95度。 2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1)床边心电监护48小时,每小时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2)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皮肤黏膜色泽及患者有无血容量不足的早期征象,如面色改变、烦躁、头晕等。(3)注意观察切口有否渗血、出血及引流量,正确记录尿量及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2.2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创腔放置引流管2根,据文献报道[1],高负压(79.8 kPa)吸引的切口引流量明显多于低负压(46.6 kPa)吸引,术后患者血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的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的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在于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刺激症状,改善下肢负重力线,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而且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1]。因此,做好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护理 疼痛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一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表现,疼痛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反映。在各种常见骨科手术的术后疼痛程度中,骨肿瘤手术,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截肢术等属于重度疼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疼痛,恢复关节稳定性,增大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1评估 准备做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因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导致膝关节变形、疼痛。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做好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 1.1自我评估法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长海痛尺”评估法。 1.2面部表情量表(facial scale)最常用的有Wong Ban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1.3行为测定法护士评估时常选择行为中的哭闹、惊叫、易受刺激、面部表情、言语表达、躯干运动、触摸伤口的企图、下肢运动等6项加以评估。 2超前镇痛 随着急性疼痛机制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超前镇痛”或”先发制镇痛”的新概念,常用的超前镇痛方法有硬膜外镇痛、外周神经阻滞,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小剂量氯胺酮或阿片类药物局部及全身使用[2]。打破传统按需给药的旧观念按时给药可使疼痛在未开始或刚开始时便得到控制,保持了体内有效药物浓度。塞来昔布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3]。可于术前48h、24h分别给塞来昔布200mg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