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摘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其术后感染、静脉血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亦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目前术后所出现的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法及经验进行概括性总结。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综述近年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有效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恢复膝关节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经成为膝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膝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其他一些非化脓性关节病后期的有效治疗措施,被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接受。TKA能够解除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术后的诸多并发症却困扰着大家。人工膝关节假体种类繁多,按置换范围可分为单髁型、全髁型,按固定方式可分为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按限制程度又分为限制型、非限制型,根据关节面是固定还是旋转分为固定型、旋转平台型。笔者就目前术后并发症预防、治疗方法及经验做一综述。

1 感染

人工TKA后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感染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引起感染的原因如下:患者体内的感染性病灶;术中因手术操作不当,或手术室细菌污染;患者体质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关节内注射类固醇类消炎药史等);手术时间长短及是否双膝置换、术中剥离程度等。邹士平等[1]通过术前各种预防措施及术后的全身抗生素应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理术、二期假体再植术等方式用于TKA患者203例,发生感染6例。张德洪等[2]采用关节镜治疗人工TKA后感染患者30例,其与开放清创术相比,具有清创术出血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感染治愈率无明显降低的优点。程斌等[3]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出个性化的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治疗人工TKA后感染,能提高关节活动度,限制瘢痕形成,避免软组织挛缩,提高了间隔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二期翻修。

2 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是人工TKA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继发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和致命性肺栓塞、脑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目前,临床对DVT预防与治疗主要采用中西药

的应用和早期护理干预。樊书新[4]给予弹力袜使用和低分子肝素预防TKA后DVT的形成,取得很好的疗效。李佩佳等[5]针对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TKA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者较后者更有效、更安全。李翰林等[6]运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或夫西地酸钠口服配合保留假体清创,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或低毒性感染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李书良等[7]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防治TKA后深静脉血栓30例,疗效可靠,且价格低廉。庞灵等[8]运用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训练预防TKA后DVT的形成,取得显著疗效。

3 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麻痹是TKA术后罕见,但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0.3%~4.0%[9]。研究认为,造成麻痹的原因包括:①膝关节外翻屈曲畸形;②伤口血肿压迫;③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④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及术后加压包扎过紧;⑤手术操作不当引起的直接损伤;⑥后期假体松动或聚乙烯垫的磨损及移位压迫腓总神经;⑦周围神经病变病史,脊髓病史,椎板切除手术史。因此,手术医师应该了解腓总神经麻痹的具体原因,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层次与毗邻是防止腓总神经麻痹的基本要求,同时应该掌握在关节畸形、不同程度屈曲畸形时,包括腓总神经在内的局部解剖结构的相应变化;手术过程中谨慎规范操作,可以有效预防损伤的发生。

4 术后疼痛

慢性疼痛是TKA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降低手术满意度的重要原因。Kurtz等[10]报道,约19.8%的患者在行TKA后1年仍有持续性疼痛。计忠伟等[11]总结其原因:①关节外因素:髋关节病变导致的膝关节牵涉痛,腰椎病变神经源性疼痛,其他关节外因素(神经瘤及血管疾病、股四头肌肌腱炎、髌韧带肌腱炎、胫骨髌骨疲劳骨折、假体周围骨折、异位骨化等)。②关节内因素:感染膝关节粘连、僵硬,复发性膝关节内积血;髌骨软骨溶解,金属过敏、膝关节不稳,假体安放位置不良及假体失败,伸膝装置问题,软组织因素。③患者自身特性(年龄、性别、心理)。目前,对于慢性疼痛的预防与治疗,主要是通过术前术后镇痛药物应用、中医药应用、物理疗法等方式,并取得满意效果。王小刚等[12]应用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吗啡+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稀释)有效缓解全膝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秦维龙等[13]应用中医药镇痛方案(中药内服+推拿+电针)可以减少运动状态疼痛,改善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5 假体周围骨折

TKA后周围骨折可以包括股骨、胫骨和髌骨,最常见的是股骨髁上的骨折。假体周围骨折大多都与骨质丢失和假体松动造成膝关节不稳有关,摔伤也是引起骨折的一个重要原因。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目标是在患者无痛的情况下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原本的力线结构和活动范围(> 90°),改善骨质丢失要比关节置换翻修术要重要。对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保守治疗(牵引、石膏或支具固定)、手术治疗。以常见的股骨髁上骨折为例,保守治疗主要针对骨折无移位、骨量较好以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现阶段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可选择髁钢板、逆行交锁髓内钉、锁定钢板及翻修手术等内固定器械[14]。熊建等[15]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ISS)结合植骨及早期功能锻炼治疗TKA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李付彬等[16]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TKA后股骨假体周围Kim分型中的ⅠB型骨折,初步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因此,在处理此类并发症的时候,要认真分析骨折的具体情况,秉承治疗原则及目的,合理选用治疗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甚至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6 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是TKA后发生率相对较低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尤其表现在上下楼梯、坐下及起立困难。李为[17]认为,实现人工TKA后

的最大屈曲度与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手术技术、特殊的假体设计,以及患者术后积极的锻炼等因素有重要关系。术前屈曲活动越好,术后越容易丢失屈曲度;反而是术前屈曲度较差的患者,术后能增加屈曲度。李梁等[18]采用髌外侧小切口辅助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初次TKA后早期发生膝关节僵硬,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潘骏等[19]根据引起僵硬的原因分别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关节镜下松解、切开松解和关节翻修等方法处理,效果满意。

7 小结与展望

目前,人工TKA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其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于关节外科医生也极具挑战性。虽然随着成功率的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不断上升、手术医师的技术不断娴熟,在并发症的诊疗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此类手术仍存在着高风险且近远期并发症多见。因此,要求广大临床医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严格手术适应证,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8 参考文献

[1] 邹士平,宋树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及预防[J].中医正骨,2007,19(8):28-29.

[2] 张德洪,许建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应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44-45.

[3] 程斌,姚小涛,丁真奇,等.个性化制作骨水泥间隔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2):1225-1226.

[4] 樊书新.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56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95-96.

[5] Li PJ,GaoYL,Wang DC,et al.Curative effect of rivaroxaban versu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to prevent deep venous thrombosis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2012(11):

998-1000.

[6] 李翰林,童培建.利福平联合用药配合保留假体清创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及低毒性感染[J].中医正骨,2015,27(9):56-58.

[7] 李书良,高书图.益气活血通络汤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5,27(7):85-86.

[8] 庞灵,李桂杰,赵航.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训练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4(18):4039-4040.

[9] Nercessian OA,Ugwonali OF,Park S.Peroneal nerve pals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05,20(8):1068-1073.

[10] Kurtz SM,Ong KL,Lau E,et al.International survey of primary and revision total knee replacement[J].Int Orthop,2011,35(12):1783-1789.

[11] 计忠伟,包倪荣,赵建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J].中国骨伤,2014,27(11):970-974.

[12] 王小刚,刘珂,张振,等.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2):1244-1245.

[13] 秦维龙,孟庆才,方锐,等.中医药镇痛方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0):43-44.

[14] 李晓淼,王伟力.全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3):2527-2530.

[15] 熊建,付中国,张殿英,等.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714-717.

[16] 李付彬,王庆东,徐向峰,等.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11):58-59.

可编辑修改

[17] 李为.如何实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最大屈曲度[J].武警医学,2012,23(11):921-924.

[18] 李梁,吴海山,吴宇黎,等.小切口辅助手法松解治疗TKA术后关节僵硬[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0):898-901.

[19] 潘骏,武??森,Philippe Neyret.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治疗[J].中医正骨,2010,22(5):31-33.

收稿日期:2015-12-01;修回日期:2016-02-29

. .

.

精选word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 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尽管许多治疗方法都被用来治疗已经发展到 晚期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但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仍然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旨在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影响因素,以 及该手术的优缺点。 一、疗效分析: 1.手术成功率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相对简单和安全的手术,具有很高的成 功率。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发展到晚期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手术成功率高达90%以 上。 2.缓解疼痛。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通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缓解疼痛。一项研究发现,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从手术前的8.6分下降到了 手术后的1.2分,术后恢复效果显著。 3.提高功能。除了缓解疼痛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一项研究发现,在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步态、爬楼、下蹲等功能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术后并发症率低。尽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但并发症率比 较低。一项研究发现,手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 5.长期疗效稳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一直得到认可。一项研究发现,10 年随访后,85%的患者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二、影响因素: 1.患者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手术难度和风险就越高,所以在选择手术方式时 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病情。 2.骨质疏松。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易于破裂和松动,手术成功率低于正常患者。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骨密度进行评估。 3.手术技术。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技术。手术前应选择 有经验的专业医生进行行。 三、优缺点: 1.优点: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 引言 膝关节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为了评估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本研究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选取了100名膝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平均年龄为65岁。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将患者随机 分为两组,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手术组接受膝关节 置换手术,对照组接受非手术治疗。 结果 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手术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手术 组的疼痛VAS评分从术前的8.5±1.2降至术后的1.4±0.8,而 对照组的VAS评分从术前的8.3±1.0降至术后的5.1±1.3。手 术组的活动功能显著改善,KSS评分从术前的45.2±5.6升至 术后的89.3±9.4,而对照组的KSS评分则从术前的45.8±4.9 升至术后的58.1±7.2。手术组的满意度更高,80%的患者表示 非常满意手术结果,20%的患者表示满意,对照组中只有10%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90%的患者表示不满意。术后并发症方

面,手术组有两例深部感染,三例肺栓塞,对照组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讨论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疼痛,并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也更高。然而,术后并发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手术组发生的深部感染和肺栓塞虽然比例较低,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结论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手术风险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随访观察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研究长期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Smith J, Jones A.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Nursing Standard. 2016; 31(9):44-49. 2. White W. Metal-on-metal bearing surface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5; 46(2):248-253. 3. Kim T, Kang J.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valgus knee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研究 进展 【摘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利用人工材料置换损坏关节以矫正 肢体力线平衡的一种手术,该术式主要适用于关节疼痛严重、出现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起居的患者,比如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 性关节炎及股骨远端病变等。通过该术式,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和变形,提升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从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如 果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会导致膝关节粘连、僵硬、活动度差等,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人工全系关节置换术 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加,我国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数 也在逐渐增多,该手术安全、有效,相比较传统手术,具有多方面优势。比如出 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因此得到了临床的一致认可。相关研究资料显示[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只为关节功能改善提供条件,要想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康复和功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关系到今后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因此, 术后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对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手术效果等均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以下就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院 内康复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行走与步态训练等) 及院后康复训练展开相关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院内康复训练 1.1术后肌力训练 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术后肌力训练是康复训练中的一个 重要项目,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组织粘连与挛缩,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的稳定性[2]。术后早期进行肌力训练,能促进患肢周围血液循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观察与预防。方法对24例34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应用药物、功能锻炼 等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经4月~3年的随访,据美国1989年膝关节外科学的评分标准,均达到80分以上,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 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因严重膝关节炎而引起疼痛的患者,此类患者 可能伴有膝关节的畸形、不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严重障碍等,经保守治疗无效 或效果不显著[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 膝关节畸形,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很大 程度上缓解了膝关节疾病患者的痛苦,但其术后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并成为医护 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对于如何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医疗界已经展开大量研究。现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预防作一 综述。我院自 2005年至2013年共开展了24例 34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现报告 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性 1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8.6岁(50岁~78岁),均 为晚期骨性关节炎。其中双膝15例,单膝9例,均合并内翻畸形,伴屈曲畸形 10例,合并高血压病史 13 例,合并糖尿病史7例,均行Ⅰ期置换。患者均存在 严重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膝关节负重位 X线显示:严重 退行性改变,内侧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符合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适应证。 1.2 治疗方法 术前对病人进行评估,调整病人一般情况,要求病人戒烟,停止服用激素术 前合理的肌力训练等。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满意后,采用膝关节正中切口,髌旁内 侧入路,外翻脱位髌骨,松解髌股韧带,截骨后确认伸屈间隙平衡,安放假体, 置管引流,关闭切口。术后给于相应处理,(1)患肢穿抗血栓压力袜,应用低 分子肝素钠7d~10d,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2)应用抗生素7日预防感染,使用奥美拉唑3d预防应激性溃疡,使用消炎痛栓止痛;(3)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 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第 3 天开始用CPM 机功能锻炼,第4天下地扶习步器活动;(4)术后14d~16d拆线;(5)出院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90℃~120℃,院外继续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2 结果 经6月~3年的随访,患者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伤口感染,脂肪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示膝关节假体 位置、力线良好,假体无松动迹象。据美国1989年膝关节外科学的评分标准 (注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其中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范围18分,肌 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不稳定10分。总分85以上为优,70分~84分为良,60分~69分为可,60分以下为差)。24例患者总分均达到80分以上,效果满意。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然而,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患者经常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等问题。康复治疗对 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本文综述了全膝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功能障碍和慢性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据估计,每1000名成年人中有125名患者,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膝关节是 最常见的受累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良好选择,其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技术和假体材料的使用寿命。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 康复的重点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术侧下肢肌力,使患者具有独立生活和参 与活动的能力。 1.国内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这是近 年来中国开展的最有效的联合重建行动之一。其目的是矫正关节畸形,重建关节 稳定性,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关节置 换术。临床实践证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中短期随访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接近90%。1989年,国外研究报道,全 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症状改善率在7年内达到98.8%,在10年内达到97.3%,在15年内达到90.6%。因此,对于患有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中青年患者, 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多次关节切开或关节镜清创且症状没有改善的患者,应实施全 膝关节置换术。 1.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 2.1术前预康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摘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其术后感染、静脉血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亦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目前术后所出现的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法及经验进行概括性总结。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综述近年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有效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恢复膝关节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经成为膝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膝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其他一些非化脓性关节病后期的有效治疗措施,被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接受。TKA能够解除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术后的诸多并发症却困扰着大家。人工膝关节假体种类繁多,按置换范围可分为单髁型、全髁型,按固定方式可分为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按限制程度又分为限制型、非限制型,根据关节面是固定还是旋转分为固定型、旋转平台型。笔者就目前术后并发症预防、治疗方法及经验做一综述。

1 感染 人工TKA后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感染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引起感染的原因如下:患者体内的感染性病灶;术中因手术操作不当,或手术室细菌污染;患者体质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关节内注射类固醇类消炎药史等);手术时间长短及是否双膝置换、术中剥离程度等。邹士平等[1]通过术前各种预防措施及术后的全身抗生素应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理术、二期假体再植术等方式用于TKA患者203例,发生感染6例。张德洪等[2]采用关节镜治疗人工TKA后感染患者30例,其与开放清创术相比,具有清创术出血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感染治愈率无明显降低的优点。程斌等[3]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出个性化的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治疗人工TKA后感染,能提高关节活动度,限制瘢痕形成,避免软组织挛缩,提高了间隔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二期翻修。 2 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是人工TKA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继发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和致命性肺栓塞、脑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目前,临床对DVT预防与治疗主要采用中西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电子版),第4卷,第7期,2022年7月,中国临床医生(电子版),2022年7月15日,第4卷,第71045号 综述 蔡竹云史长贵鲍哲明苏家灿 感染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 后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不仅要经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要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对于骨科医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由于tka患者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假体在体内留存时间 增长所带来的持续性感染风险,未来tka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还将有所上升[1]。人工 关节周围的感染与细菌在菌膜内生长大有关系,菌膜能 [2] 保护膜中的细菌不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因此,生长在假体上的生物 膜形成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远强于普通细菌,这也是单靠非手术治疗难以彻底根除假体 周围感染的主要原因。从以前的报告中可以发现,它与TKA后的感染相似 [2]关的患者因素有很多,如营养不良、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肥胖、糖尿病、 恶性肿瘤、异体输血、晚期的hiv感染等 一、术前因素。目前,国际上许多学者对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各种流行 病学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1畅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一直被认为是一项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berba ri等以462例患有tka或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 同等数量的进行过手术而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的[3]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在术前因素中,恶性肿瘤(or3畅1,95% ci1畅3~7畅2)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关联性较强。由于肿瘤产物(包括异位激素 的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的 原因,可引起以关节病变为表现的副肿瘤综合征,可能与tka术后感染有关。另外针对 肿瘤的一些治疗可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也有增加tka术后感染的可能。 Chan et al.2 diabetes:Bolognesi等[5][4]在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后,指出高血糖会增加糖尿病患者(TKA)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胶原合成障碍和白 细胞功能低下可能是创伤愈合障碍的原因。伤口愈合时间的延长会增加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据信,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溃疡和其他皮肤溃疡。TKA术后皮肤溃疡可能导致感染。 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讨论摘要 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效果。方法对32例38膝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美国HSS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3.75%,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及对关节内外翻及屈曲畸形的矫正和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同时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全膝关节置换术(TKR)为严重膝骨关节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4月~2007年12月行TKR 32例38膝 讨论 1 TKR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严重的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老年患者[1];各种无菌性膝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少数创伤性关节炎等;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骨软骨坏死性疾病。禁忌证: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膝关节已长期融合于功能位,无疼痛和畸形等症状。相对禁忌证包括年纪轻、术后活动很多、肥胖、手术耐受力差者及有较严重的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与膝关节结核治愈者。 3.2 影响TKR疗效的因素①下肢解剖力线:恢复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是TKR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进行任何一种类型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时,必须保持或重建正常下肢力线,以使假体固定界面,应力分布均匀,并恢复膝关节韧带作用力的生理性平衡。术前常规摄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对关节的内、外翻角度进行仔细测量,为术中的截骨提供依据。安装假体时注意轴线与旋转中心的一致性以及髌骨运动轨迹,防止关节屈伸时发生脱位。②膝关节内外翻的处理:膝内翻是膝骨关节病晚期的主要表现之一,本组病例中内翻患者为27例,占8 4.38%,术前内翻角度平均为9.5°(4°~23°),其中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及半脱位。我们认为对于膝内翻畸形的关节置换,除准确的截骨外,正确的韧带松解及软组织平衡是手术的关键。有研究表明[3],软组织失衡性内翻是膝关节内翻角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手术中我们特别注意内侧胫骨平台周围软组织的松解,自胫骨结节上缘至胫骨平台沿内侧骨膜下剥离内侧副韧带及软组织直至胫骨内侧嵴,然后彻底清除内侧骨赘,只有彻底清除骨赘,才能真正松解内侧副韧带,达到软组织平衡,并使得胫骨托安置在正确位置,防止假体柄向内侧移位,避免因胫骨假体没有准确安置在负重中心而引起的胫骨假体早期松动。当假体试模安装完成后还可作最后的平衡调整。外翻畸形应注意外侧副韧带及后关节囊松解,同样需切除外侧骨赘,一般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如果髌骨出现半脱位,则需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4]。③胫骨近端骨缺损被认为是TKR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内翻病例中我们遇到骨缺损病例11例,占34.38%,均伴有胫骨平台后内侧骨缺损,均为非包容性倾斜型。缺损高度3.3~8.1mm(平均 5.7mm),手术中我们采用自体胫骨移植的方法[1],先将缺损区修剪成台阶状水平型骨缺损,再将截下的胫骨平台骨块修整与其匹配后植入,骨水泥固定。11例均获随访,平均22个月(13~36个月),未发现有自体移植骨的吸收、不愈合、骨折和胫骨假体松动。另外,台湾于载九教授认为内翻选膝关节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外翻则选外侧入路,边切边松解软组织及清除骨赘,这样方便省时,亦能很好解决关节内、外翻的松解及软组织的平衡问题,2008我院施行了9例,效果很好。 关于髌骨置换至今仍有争议。不论髌骨置换与否,都产生同样的髌骨关节并发症。本组病例均未置换髌骨,术中切断隐神经髌下分支,同时将髌骨周缘骨赘咬除,并以电刀在髌骨周缘烧灼一圈,术后无一例出现髌骨不适。笔者认为,TKR没有必要常规置换髌骨,只要求术中

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 尽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远较全髋困难,但只要选择设计满意的假体、合适的病例、正确的手术技术和术前后处理,肯定能获得预期的成功。现就有关进展作一介绍。 1、手术指征 迄今为止,仍很难提出明确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指征。不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或其它非感染性关节炎,如关节疼痛并有明显破坏,均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但应考虑以下三点:(1)病人年龄最好大于60岁,(2)体重不超过80kg,但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使用情况作出选择。除年龄外,患者生活的质量也是决定手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血友病、骨骼发育不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多关节病变,人工关节置换常能极好补偿这些年龄患者的严重功能障碍。 2、假体选择 目前市售人工膝关节假体种类繁多,按置换范围假体可分单髁、全髁型,按固定方式分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按限制程度又分限制型、非限制型。我们认为:(1)大多数病人可选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2)年纪轻,骨质量较好的病人可选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3)经验不足者尽量多选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即使非骨水泥型假体,尤其是胫骨平台假体,欧美多数人仍然采用骨水泥固定。单髁置换术的适应症为:(1)年龄大于60岁,(2)屈曲挛缩小于5。:(3)内外翻畸形小于15。,(4)交叉韧带完好;(5)另一室负重区无明显软骨糜烂。限制性假体,如绞链式的Guepar型、Sphero—centric型(图1)和Herbert型等,极少用于初次膝置换术病人,仅适用于再次人工膝置换术或骨肿瘤切除重建术,有严重骨质缺损,膝周软组织破坏、关节稳定差等病例。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目前绝大部分膝畸形、关节不稳病人都能通过少限制型、非限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得到纠正,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趋向于使用这种假体,特别是初次置换的病人.这类假体品种最多,按假体限制程度由高至低排列,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主要有三类,即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后方稳定型,侧副韧带稳定型(以全髁型为代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保留膝后交叉韧带,目前仍有争议。钴合金和钛合金是目前人工膝关节中最为常用的两种金属,几乎占据全部膝假体市场。虽然两者在抗疲劳强度、弹性模量、耐磨性等方面有某些差异,其临床效果基本相似。但有极少数人对钛合金过敏,应在术前询问是否有对钛金属眼镜架或手表壳过敏史。胫骨平台可调式假体是专门为伴有骨缺损的病人设计,通过在胫骨平台下嵌入不同角度的楔状金属块,纠正胫骨平台骨质缺损,特别是周边部位楔状骨缺损,而不适应于中央型骨缺损的病人。髌骨置换问题尚有争议,不主张常规置换髌骨至今仍为欧洲骨科界广泛接受。他们认为,髌骨置换术后残存髌骨骨组织强度减弱,易并发骨折。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州骨科医生则认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常规置换髌骨。他们的临床资料表明,髌骨置换术后其骨折发生率并非想象的那么高,另外,这些病人术后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未置换髌骨组。 3、手术技术 恢复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是全膝人工关节成形术获得成功唯一的重要因素,所有作者都同意进行任何一种类型膝关节置换时,必须保持或重建正常下肢力线,以使假体固定界面应力分布均匀,并恢复膝关节韧带作用力的生理性平衡。人工膝关节通用安装器械能保证正确的骨切割、满意的假体位置和正确下肢力线。应注意以下注意事项:1、如有可能胫骨切面应通过软骨下骨;2、单髁置换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进展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进展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矫形手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疼痛或活动受限。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导致膝关节功能的丧失,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器械材料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更新改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人对生活质量、观念的改变,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人数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翻修等问题也接踵而来。客观上也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增加该手术方面的认识,从而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医疗服务。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了解术前患者的健康状况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我们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适应证[1]。临床比较: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最佳年龄应是60~70岁,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年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制定的术前手术耐力评定标准对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该标准有术前生活自理能力、心血管疾病、年龄、肾功能、血糖等9项综合评定标准。刘洁珍[2]认为术前健康综合评分>90分者并发症发生率为零,6分,通知医生采取相应镇痛补救措施,30分后再次观察评估。表格对疼痛发生的时间点和原因可进行详尽的记录。临床实践发现,术后4~6h麻醉效果逐渐消退时,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增高,不使用镇痛泵的患者尤为明显,使用不同镇痛泵的患者亦有相应的评分增高。提示,在这个时间点,应早期进行镇痛干预。可以加大自控镇痛泵的流量或通知医生使用补救镇痛药物等。通过及时的评估和处理,大部分患者的疼痛评分迅速下降。放松疗法可有效地减轻晚期疼痛,如给患者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为患者读书,放电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安排患者最亲近的人陪伴;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13]。以上方法均应取得患者的配合,可重复交替使用。 2.5预防感染术后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引起术后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①直接发生于术中的污染、术后切口感染;②留置引流管导致;③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经血行传播导致[14]。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及早发现和控制可能的易感因素。术前常规给患者注射抗生索也是预防术后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术后条件允许可置患者于单人间,用紫外线消毒2次/d,30min/次。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若有污染及时更换。使用抗生素时现配现用,严密观察体温和伤口疼痛情况。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每日尿道口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如渗出较多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可改善皮肤、关节腔环境,减少深部感染的发病率。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5d,患者主诉切口疼痛加重、伴体温升高、脉快、白细胞增高、局部红肿、压痛,应即时通知医生处理[15]。此外还要增加营养的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 2.6预防深静脉血栓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研究进展

摘要: 功能煅炼是确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模式、效果评定、康复运动方法的进展,强调了术后健康教育及功能煅炼的重要性。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骨科一次革命性进展[1].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和开展膝关节置换手术,临床上开展较多,目前尚无数据报道,但有研究证明,短期及中期随访时总的优良率为90%[2]。该手术常用于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患者。通过全膝关节置换,不仅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同时还能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该手术后患者在康复评定、心理康复、疼痛康复、功能锻炼等方面在国内尚未完全开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因为功能锻炼不到位,导致功能不能很好的恢复,严重者还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表现[3].笔者就国内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现状综述如下: 1 、术后康复模式 在欧美发达国家由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护士及社会工作者组成一个治疗小组共同负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等[4]。患者入院后即开展术前康复训练、手术体位训练、手术后康复宣教等。术后立刻开展早期临床康复,出院后继续康复锻炼,把锻炼及功能恢复有机而地结合起来,使患者更好、更快、更全面地得到康复,尽快回归社会。而国内患者通常在住院期间无专职康复师指导,康复工作主要由病房的医护人员承担。出院后患者在家中独立进行康复运动。随着康复理念的进步,国内康复模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唐士入[5]、朱璐珊[6]、杨毅华[7]等对院外延续护理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在国内,延续护理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护理模式,必将成为研究的新领域。 2、康复效果评定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定主要分为三大类:疾病特异性评估,目前最常用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简称膝关节评分系统,最具代表的是HSS评分) 。机能整体评估,主要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功能能力评估,主要采用6min行走实验及30s爬楼梯实验。

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摘要:接受骨科手术的骨科疾病患者在术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引发不同类型并发症的发生,据相关报道指出,老年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对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另外,由于骨科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且麻醉手术治疗方式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故对骨科患者的护理要求更高。本研究通过分析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特征情况患者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制定适宜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避免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现结果报道如 下。 关键词:骨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因素;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骨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来源于某医院电子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本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进行骨科手术的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纳入标准:骨科手术由该院接骨科进行;该次手术前无接受其他外科手术治疗;相关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相关资料不完整者;医源性骨折者;恶性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者。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从电子病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研究时间段的骨科手术患者信息,按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导出以下内容:(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

会(ASA)分级、麻醉方式、心功能(NYHA)分级、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手 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低血压等。术中低血压指患者手术前(麻 醉前)血压作为基础值,围术期高血压为收缩压(SBP)较基础血压升高超过20%,围术期低血压为SBP较基础血压降低超过20%。(2)并发症,骨科手术患者术后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 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泌尿系统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 功能衰竭等;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急性胃肠道功能障碍、胃出血、肝功能异常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术后谵妄、术后脑功能障碍、脑出血等)、血液系 统并发症(包括肺栓塞、凝血功能异常等)、切口并发症以及其他并发症,如过 敏反应、感染性休克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某医院进行骨科手术患者654例,剔除相关资 料不齐全及不符合本研究分析条件者216例,本研究共纳入分析438例。患者年 龄16~75岁,平均(48.82±12.46)岁,其中男性280例,女性158例。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438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87例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9.86%。其 中男52例(占59.77%),女35例(占40.23%)。并发症主要为切口相关并发 症32例(36.78%),呼吸系统并发症25例(28.74%),心血管并发症21例(24.14%),消化系统并发症6例(6.90%),血液系统并发症1例(1.14%), 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2.30%)。 2.3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无关(P>0.05),与年龄、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合并心脏疾病、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ASA分级、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腱断裂的治疗进展及前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腱断裂的治疗进展及前景 髌腱断裂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常见但灾难性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17%。近年来,随着假体的不断发展、手术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术者的重视度的提高,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临床报道仍可见,国外报道较国内多,这可能与国外开展此手术较较早有关。 1病因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腱断裂直接原因为外伤,由于伸膝时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或膝关节极度屈曲时,髌腱被动拉长超过其承受张力而发生断裂。Trepte等[1]报道对两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发生股四头肌腱和髌韧带破裂,并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激素的应用可能是易发因素。Kempenaar 也同意此观点,同时指出较差的软组织质量也可能是诱因之一。而糖尿病也被公认为导致股四头肌腱和髌韧带的另一重要因素[2]。此外,术中操作粗暴,或器械误伤,及骨质、软组织平衡处理失当均可直接或间接致髌腱附着力减弱。特别是对于膝关节内翻畸形严重患者,为矫正畸形及恢复正常的下肢力线,术中必定使胫骨内侧髁骨丢失较多,致胫骨截骨面紧贴髌腱止点上缘,这也可能导致术后髌腱附着力减弱。 2临床诊断 髌腱断裂需早期诊断,否则直接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其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伸膝受限。查体可及髌腱断端有明显的压痛,髌腱正常轮廓消失,局部有空虚感(如肿胀严重则不易触及),伸膝无力、受限,伸膝抗阻力试验阳性,陈旧者可有股四头肌萎缩。X线片可显示髌骨高位,髌腱断裂影,或伴胫骨结节撕脱。 3治疗 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腱断裂,术前、术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3]。Parker 等认为适当的假体的选择和细致的手术技术,仍然是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疗效及避免术后伸膝装置发生破坏的关键。髌腱断裂一经发生直接影响术后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伸直功能减弱甚至消失,直接影响术后疗效,术前伸膝装置不完整或严重功能不全是膝关节置换术的绝对禁忌症。Vince[4]也把伸膝装置断裂归结为膝关节置换9大失败的原因之一。故髌腱断裂明确诊断后应立即手术。 3.1直接吻合季明华等[5]报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外伤致髌腱断裂1例,行髌腱止点重建术,术中对髌骨横行骨道、髌骨上缘与胫骨结节骨道进行双重钢丝减张,术后3d即开始被动屈膝关节练习(屈膝<90°)和股四头肌等训练,术后3w 主动关节功能锻炼并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复查关节活动度恢复术前水平,6个月膝关节活动强度基本正常,效果满意。张亚峰等[6]认为以强生爱惜邦不可吸收线代替钢丝减张缝合,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取钢处钢丝。对于新鲜断裂者,可利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病的效果综合分析3900字(论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病的效果综合分析 目录 综合分析 (1) 1.严重膝关节病 (1) 2.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病的效果 (2) 2.1膝关节置换术 (2) 2.2适应症 (3) 2.3治疗效果 (4) 1.严重膝关节病 严重膝关节病主要包括膝骨关节炎(KOA)也称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这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膝关节病,更常见于四肢骨关节病,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1]。 临床症状出现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和运动限制性强,这也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并发症,比如四肢僵硬,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病人的残疾,会造成严重后果[2]。根据中医理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关节病,其原因包括肝肾功能障碍、寒湿入侵、经络闭塞等[3]。关节炎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病因。这种炎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上主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等[4]。膝关节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破坏和骨质增生。膝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尽管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对膝关节炎的病理机制进行了长期研究,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它影响着全世界2.5亿人。预计到2020年,KOA将成为导致残疾的第四大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KOA将大幅增加医疗支出,给全球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人口的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在20世纪显著增加。世纪,尤其是老年人。60岁以上的人中有50%有关节炎的X线表现,其中35%-50%有临床表现;超过75%的人有骨关节炎的迹象[5]。目前,我国有超过一亿的关节炎患者,大部分脊灰门诊都有老年膝关节感染,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于膝关节炎名称的记载并没有在中国古代医书中得到体现[6]。历史文献中常用的名字或物品记录病症,如“骨痹”、“膝部疼痛”等。这种疾病的症状一般被描述为“反复发作”或“痹”。中医认为这种疾病的病因更为复杂,与慢性应

全膝关节置换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目前治疗各类原因所致的膝关节病变的有效办法之一,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技术的日趋成熟,手术适应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假体位置不良、假体周围骨折等,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妥善处理。 假体周围感染 感染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以及影像学资料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关节穿刺,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及培养检查,明确诊断并获取感染病原体,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 术前应排除活动感染,并积极治疗患者存在的各部位可能的隐匿感染,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精细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均为必要的预防措施。 假体周围感染治疗选择包括:单纯抗菌药物治疗、清创+更换部件、清创+一期翻修、清创+分期翻修、关节融合、截肢等。手术治疗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和彻底清创是关键。清创术时可考虑一期或二期假体置换。有关假体周围感染诊治具体方法可参考假体周围感染相关共识。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常与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和血管壁内膜受损有关。术后不必常规检查超声,但若出现明显下肢肿胀等表现,可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术后应采取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单纯物理康复方法或药物+物理康复预防方案。药物可选用抗凝药物,需注意预防血栓药物均

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建议药物预防同时,采取机械性辅助措施,可包括肢体抬高、穿弹力袜、下肢主(被)动活动以及使用间歇性充气脉冲泵等。 术后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或由此而引起的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应请相关科室协助采取积极治疗。 切口愈合不良 表现为切口脂肪液化、拆线后切口裂开等。切口愈合不良与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局部情况及手术操作有关,其高危因素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糖尿病、肥胖、长期服用激素、吸烟饮酒等,术前应充分评估并预防。此外,手术或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切口周围软组织损伤过重、手术器械牵拉过度等,都将增加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神经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容易损伤的神经是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通常在术后即刻出现,也可能会延迟出现。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多个因素相关:①拉钩放置不当,钩尖部分划伤腓总神经;②术中为纠正残余屈曲角度或外翻畸形导致拉伸伤害;术后血肿压迫腓总神经或体位压迫;④膝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损伤神经;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⑥术后包扎过紧等。 因此术中应轻柔操作,假体植入前冲洗时也应注意防止膝过伸,防止损伤神经可能。当出现足下垂后,应立即移除加压性敷料并将膝关节屈曲20°~30°,局部冷敷同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和激素。如果处理后足下垂依然存在,可以进行超声检查神经连续性,核磁扫描以评估是否存在血肿等,必要时行神经电测试。保守治疗方案还包括物理治疗和使用辅助支具(避免长期足下垂导致跟腱挛缩)等。 血管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术血管损伤有四个主要原因:①患者有基础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等,在此基础上发生血管并发症;②应用止血带引起栓塞和供血不足,主要发生在股浅动脉;止血带放松时可导致动脉内膜剥脱,引起血流缓慢,继发血栓导致供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分为全身性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由膝关节置换所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有脂肪栓塞,心肌梗死,尿道感染等,但与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为少见。 一、腓总神经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5%,其症状多出现在术后头3天。腓总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胫前肌和趾长伸肌功能障碍。大多发生在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和(或)膝外翻的矫形过程中。 1.原因①术中拉钩对神经的直接挤压牵拉;②过度牵拉或延长下肢;③术后局部敷料、血肿、石膏压迫;④术后镇痛,肢体的敏感度下降,保护反射丧失,腓总神经受压后不易被患者察觉;⑤止血带使用不当,压力过髙或持续止血时间过长。 2.处理①保守治疗:解除所有敷料,使膝屈曲<30。,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②手术探查:如腓总神经受到进行性增大的血肿的压迫,或保守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无恢复,应进行手术,切开神经减压;③腓总神经在恢复前,使用踝-足支架,对足有支托,并进行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 3.预防①对有严重屈膝和(或)严重膝外翻畸形的病人,手术中要充分暴露,松解腓总神经,并加以保护;②术中对腓总神经避免直接牵拉挤压;③对膝有严重屈曲和(或)外翻畸形进行矫正时,为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对软组织要彻底松解,截骨要足够;④术后包扎制动时注意勿压腓总神经,尤其是术后采用硬膜外插管镇痛的病人,用软垫垫高臀部,防止下肢外旋,腓骨头受压。 二、伤口愈合不良 伤口愈合不良包括伤口边缘坏死,皮肤坏死,皮肤糜烂,窦道形成,切口裂开,血肿形成,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7%。

1.原因①周身因素:病人服用激素,糖尿病等皮肤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 ②手术局部因素;包括选择切口不当,皮下潜行剥离过多等。 2.处理一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迹象,应及时处理,方法:①血肿较小时可保守治疗,较大的予以清除;②切除伤口坏死的边缘,坏死皮肤,窦道,彻底清创闭合伤口。创面较大,直接闭合困难者可行植皮,用皮瓣,筋膜皮瓣和肌皮瓣转位覆盖。 3.预防①应作膝前正中切口或轻度弧形切口,对原手术切口尽可能沿用; ②手术操作尽量少作皮下潜行剥离,减少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③切口关闭前应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④闭合伤口时,膝关节应屈曲35度。以减少膝关节伸直时伤口边缘的张力;⑤皮肤条件较差者应延迟功能锻炼时间,放慢康复进度。 三、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折可发生在髌骨、胫骨干、股骨干、股骨髁或胫骨髁。 (一)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的发生率为0.1%〜8.5%,发生的原因:①髌骨假体安置位置不当,力线不正或有半脱位均可增加股四头肌张力和髌股压力;②髌骨截骨层切除过多,处理后的髌骨太薄,不足13mm;③髌骨血供破坏:在软组织松解过程中,误伤髌上外动脉可造成髌骨坏死或骨折;④膝部外伤,过度屈曲等使髌骨损伤。 1.处理髌骨骨折可分为上下极骨折,内外缘骨折,横断性骨折及水平剪切骨折四种,各种骨折的治疗方法是: (1)髌骨上下极骨折:未累及伸膝装置者,伸膝固定4周,反之则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伸膝装置。 (2)髌骨内外缘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伸膝位固定4周,移位较大者,切除骨折片,松解侧方支持带。 (3)髌骨中段横形骨折:如骨折不涉及骨-骨水泥界面,骨折无明显移位,伸膝位固定4〜6周;对髌骨假体松动,或有膝痛,伸膝功能障碍一年以上者,需行软组织松解,部分髌骨切除及伸膝装置修复等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