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

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

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东京:

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

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

临安:

大内御苑:后苑

行宫御苑:德寿宫

私园:

洛阳私家园林较多

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

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

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江南:私园一般于西湖一带,南段园林、中段园林、北段园林

北宋建沧浪亭

文人园林:(萌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

寺观园林:多于宋建成灵隐寺、净慈寺

公共园林:浙江楠溪江苍塘

金:中都(北京)

大宁宫(寿宁宫)

西苑(最大、内有琼华岛)

卢沟桥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二期: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

背景:商品经济长足发展,文化艺术纷呈。

造园著作:明王象晋《群芳谱》、清初陈淏子《花镜》、明计成《园冶》、《一家言》李渔、《长物志》文震亨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元明】)、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与市民园林分庭抗礼。

特征小结:出现地方风格,标志成熟时期百花争艳格局的带来

重点园林介绍:

元代皇家园林:大宁宫基址上增建

明代的皇家园林:西苑、御花园(又名“后苑”)、慈宁宫花园

清初:

大内御苑: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江南私家园林:

扬州八大园:影园、休园、嘉树园、五亩之园、王洗马园、卞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

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上海:豫园

北京私园:万柳堂(廉园)、清华园、勺园

寺观园林:香山寺、圆静寺、碧云寺、大承天护圣寺(后为功德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终结期:清末(公元1736-1911年) 背景: 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岭南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紫禁城四大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 行宫御苑:静宜园、静明园、南苑

离宫御苑: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避暑山庄、清漪园

江南私家园林:(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又有太湖石等造园材料);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但主要集中在扬州和苏州两地。

扬州:(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的黄金时代) ; 片石山房、个园、寄啸山庄、小盘谷、余园、瘦西湖 苏州:(同治以后,江南地区的私家造园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太湖附近的苏州) ; 留园、拙政园、狮子林、

网师园

海宁:安澜园

上海:豫园(保存着江南园林中最大的一座黄石假山)

北京私园: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北京私家造园活动兴盛的原因:一是在明代和清初汲取江南造

园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北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问条件,所形成的地方风格已臻于成熟和定型的境地。二是继康、乾盛世之后,大量官僚、王公贵戚集聚北京,也大兴宅园。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私家园林的类型:王府花园、会馆园林如半亩园,萃锦园

岭南园林: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古称南岳。汉代,岭南地区已出现民间的私家园林;清

初,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又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清中叶以后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

1、琐碎知识

2、各时期总结

3、重点园林介绍

城市:人类文明的产物,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物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环境>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相对隔离。

园林:在一定地段,利用改造天然地貌或人为开辟,结合植物栽植与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代替大自然满足人们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求。

园林四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风格:规整式、自然式

园林的功能:

生产、狩猎、游玩(游山玩水)、观赏、休憩、祭祀

世界园林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从自然>亲和关系,特点:生产作用,共同管理、共同享受,主观实用、客观观赏功能

第二阶段:理性适应,园林产生,风格: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2、封闭、内向型3、视觉景观美、精神陶冶为目的,非社会4、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制造

第三阶段:资源掠夺,特点:1、出现向外开放的公共公园2、转换为开放的外向型3、具有了环境效率与社会效益4、由现代的职业造园师设计完成。

第四阶段:共生关系,确立生态园林目标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园林:关于园林相关文字的出现及“瑶池”与“悬圃”的神话

欧洲园林:《圣经》中的“伊甸园”

伊斯兰园林: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按基址分: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限制因素少,艺术含量高。0.5-3公顷。人工山水园乃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自然山水园(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局部或整体用园使用。

按隶属关系: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寺观园林(附属园林及寺观内绿化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皇家园林为主流]、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开始兴起]{初步确立园林美学思想} 、全盛期隋唐(公元589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魏晋南北朝之后皇家园林分:大内御苑(相当于皇家的私家园林)

离宫御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

行宫御苑(偶游憩或断驻足等)

——960年)[所有的风格特征已形成]、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成熟二期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终结期清末(公元1736-1911年)

中国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3、诗画情趣

4、意境蕴含

奥姆斯特德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 费城斐蒙公园/ 布鲁克林前景公园/ 波士顿公园林荫路系统/ 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 芝加哥世博会

复道:上面封闭,下面开启,共两层

甬道:穿宫苑区,两侧加筑墙垣。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北魏:杨衒《洛阳伽蓝记》

佛学于宋代完全汉化

四大发明于宋朝完成

北京西湖十景:泉液流珠、湖水铺玉、平沙落雁、浅涧立鹤、葭白摇风、莲红坠雨、秋波登碧、月浪流光、洞积春云、壁翻晓照

明代皇帝多信奉道教。

魏晋南北朝后的皇家造园在一定程度上面受风水学说的影响。

乾隆后期造园风格:总体布局比较灵活,虽非均匀对称,但亦主次分明,中轴线突出>突出宫廷的严谨性。

即后称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特征总结:

生成期总结:

1、生成期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

2、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在模仿皇园);

3、功能由早期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后期游憩、观赏为主;

4、建筑物稀疏,未与三要素有密切关系;规划粗放;

5、虽本于自然,但未高于自然;

6、园林内审美经营出于低级水平,造园活动并未完全到达艺术创作水平。

转折期:

1、与生成期相比:规模由大变小;造景由神秘色彩转为自然气氛;创作手法由写实转为写意与写实

相结合

2、再现自然→表现自然

3、设计由粗放变为细致

4、游赏成为主导或唯一功能

5、建筑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联系密切

6、宫纳入都城规划中

7、造园活动完全升华至创作

全盛期总结:

1、皇家园林“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三类型的形成;园林规模宏大;艺术审美方面提升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上代有升华,刻画典型性格及细致处理。

3、普及寺观园林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反过来促进寺观的世俗化。

4、公共园林开始普及←公园滥觞于东晋。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与手法更加灵活运用。

6、山水诗,画,园林三艺术相互渗透

中国古典园林第三特征:诗画情趣已经形成;意象蕴涵出于朦胧阶段。

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于“相地”独具慧眼,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

成熟期一期总结:

1、三大类型中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园林全面“文人化”

2、皇家园林较多的受私家文人园林影响

3、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术,理水已几乎能模拟全部水体

4、写意写实已完全转化为写意

5、三类型蓬勃发展,到达顶尖境界

成熟期二期总结:

1、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致私园达艺术顶峰。

2、造园家的涌现,江南造园达艺术高峰又一标志

3、名人山水画写意创作为主体,同时也促进了造园艺术

4、皇家规模又开始宏大,气派又见浓郁,更显皇家气氛。

5、公共园林普遍出现,虽不是主流,但见其开放性。

终结期总结:

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末世的盛衰消长。乾、嘉两朝,达到后期大型园林历史上的高峰境界。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设计有许多创新,全面地引进江南民间的枣造园技艺,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融揉。

2、民间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种风格。私家园林的乡土化意味着造园活动的普及化。私家园林的造园精化荟萃于宅园;市民文化的勃兴影响士人,更多地在城市中造园,反应私家造园由“自然化”为主演变为“人工化”为主的倾向。文人园林随人广泛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但特点逐渐消融于流俗之中。

3、造园倾向于“娱于园”。园林转变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过分追求形式美和技巧性的艺术思想的影响;园林里面的建筑密度较大,山石用量较多>大量用建筑来围合、分割空间,增加了人工的意味,助长了园林创作的形式主义倾向,有悖于风景式园林的主旨。

4、公共园林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没有得到社会上的关注,始终处在较低级的层面,尚未成熟。

5、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

6、西方园林文化进入中国,只是局部与细部上面,并未引起总体上面的变化。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保持完整的体系。

重点园林:

皇家园林:

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

一、【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万寿山(翁山)、昆明湖(西湖)为主体的天然山水园}。规模大小:约295公顷。

二、建清漪园的原因:

1、 北京西北郊诸园中,圆明园、畅春园为平地而起的人工

山水园(缺乏天然山水的基础),静宜园纯为山地园林,静明园以山景而兼有小型水景之胜,(缺少开阔的大水面)。西湖(昆明湖)为北京西北郊最大的天然湖。且清漪园造园基址在圆明园与静明园之间。若建起则能构成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园林集群。 2、 西湖周边的景色优美。

3、 翁山西湖是空白地,能给乾隆设计。

建园的借口:1、为母后祝寿,圆静寺废址>大报恩延寿寺,改为万寿山2、西北郊水系治理>“一池三山”【治镜阁、南湖岛、藻鉴堂】。

三、总体布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略师其意,不舍己之所长”)。

以万寿山为界:前山前湖(88%,万寿山南坡、昆明湖)、后山后湖(12%) 四、园内重点建筑 前山前湖:

大报恩延寿寺:由南向北中轴线建筑群(中心建筑筑于前山前景,弥补了前山缺少起伏,呆板的不足,同时作为前山总体建筑布局的构图主体与重心的作用)。

平面效果:共有五条轴线(一、中轴线两侧,由近及远减少建筑布置,同时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二、以自中心而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过程来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强调建筑群体的严谨中寓变化的意趣)>前山建筑布局从 严整到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度、衔接和展开,散布于前山的所有建筑物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方形对位的效果。

立面效果:控制在等腰三角形中,利用前山比较陡峭的特点,五条中轴线的由近及远、由强而弱、由严整而自由的退晕式渐变关系。

延寿塔(仿杭州六和塔与南京大报恩延寿寺的外观)【拆除】>建佛香阁 南湖岛 连接 十七孔桥至东岸,藻鉴堂是昆明湖上最大的岛屿,另有治镜阁。 西堤模仿“苏堤六桥”,五座仿自扬州亭桥,一座为玉带桥。 后山后湖:

须弥灵境仿于桑耶寺。

惠山园(寄畅园为蓝本)>谐趣园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霁清轩

后溪河买卖街(270米) 四、造园意义

造园与水利结合比较成功的案例。

未建:西面以香山静宜园为中心,形成小西山东麓的风景小区;东面为万泉庄水系流域内的圆明、畅春园以及诸园;翁山、西湖、玉泉山。

建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珠峰、清漪园的宫廷区三者构成东西向的中轴线,在王东延伸交汇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点。

西湖(昆明湖)“环路十里为一郡之胜观”

避暑山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一、建于承德【康熙时期基本建成,乾隆扩建>“宫””苑“分开】{占地564公顷}

二、原因:当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好,也与清廷的重要政治活动“北巡”有直接的关系(不足,缺少大面积

水面)

三、总体布局:前宫后苑

1、宫廷区:正宫(澹泊敬诚殿>楠木殿)、松鹤斋、东宫

2、苑林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苑林区的总体布局: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 四、园内景点介绍:

1、湖泊景区:人工开凿,面积约43公顷;湖上8个岛屿,最大如意州4公顷;湖泊景区的面积不到全园

的六分之一,建筑却占了全园的一半以上。金山>模仿镇江金山;文园狮子林 2、平原景区:建筑密度低,意在突出其开阔的特点;植物配置丰富。 3、山岳景区占全园面积三分之二。

碧静堂:平面上曲折有致的布局,立面上高低错落、不对称但却均衡的构图效果。 秀起堂:充分利用山势之起伏,和删减交汇处的地貌特点,扬长避短地做建筑之布局。

五、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分为三大区:湖泊,山岳,平原景区。3,狮子

沟奇峰异石比较多,适用于借景。4,因水成景成为精彩部分。5,形成小气候。

六、造园意义:不仅是一座避暑的园林,也是塞外的一个政治中心。一定程度上渲染政治活动的气氛;作

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意图。

圆明园:

1, 离宫御苑,人工山水园,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中轴线布局。 2, 历史进程:

/原先是明代的一座私家园林(规模相当小,于前后湖之间).

/最初为雍正做皇子时的赐园,雍正三年开始扩建,雍正于此,畅春园于皇太后。位于畅春园的北面,扩建后为200余公顷。

/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乾隆时期,在圆明园的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漪春园。圆明园、长春园、漪春园通称圆明园。景点四十. 雍正扩建:

1,新建一个宫廷区(第三进正大光明殿[宴请],正殿东侧为勤政亲贤殿[召见大臣) 2,北,东,西三面往外拓展,利用沼泽地改造为水网地带。

绪论

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 成熟期一 成熟期二 终结期 基础知识

3,东面的东湖扩为福海,沿福海周围开凿河道。

4,沿北宫墙的狭长地带,进行扩建(仿寿西湖[后期建成])

布局:基址顺应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面反映了风水学说(天下山脉发于昆仑,河川流向趋势自西北流向东南)的影响。

3, 布局:

(1)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

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最大的一处是“九洲清晏”。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后湖的景观特点,幽静。布局于变化中略具均齐严谨。

(2)圆明园的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中央三个小岛上设置景点“蓬岛瑶台”,福海四周及外围,分布着近20处景点。其中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是模拟杭州西湖十景之三。

(3)圆明园的北面,呈狭长形地带,形成一个单独的景区,是一条从西到东蜿蜒流过的河道。共建置有十余组建筑群,显示水村野居风光,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

圆明园规划设计特点:有许多新意和开创性成就,但建筑密度较高,同时某些地段景点过于密集,甚至有些景点的模拟过于矫揉造作之感。

园明三园的景观布局:

①模拟江南风景的意趣,有的甚至直接仿写某些著名的山水名胜;

②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

③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而加以变异,有些小园林甚至直接以江南某园为创作蓝本;

④再现道家传说中仙园琼阁、佛经所描绘的梵天乐土形象。

⑤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

⑥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内容,或者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

广大地区,三分区:西区以香山为主题,包括附近的山系及东麓的平地;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沼泽地。

4, 造园特点:

园明三园景观特点:

(1)以水景为主,因水而成趣。水面大、中、小有机结合。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2)建筑,总计一百二十余处,其中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形式多样。

(3)叠山理水,与建筑形成有机穿插嵌合。以求多样变化的形式。

(4)植物,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全部景点的六分之一。

(5)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例,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分别为,安澜园(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

长春园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

景点布局,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景区占全园的绝大部分,大水面以岛堤划分为若干水域。主体建筑群是淳化轩。

长春园的南景区,建筑比较疏朗,山水布局、水域划分均很得体,在造园艺术上,比圆明园要高出一筹。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3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园林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一、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二、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三、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的社会;四、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一、针对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逐渐被蚕食和破坏的情况,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爱惜它,关怀它。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 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三、“天人感应”说。 “寄情山水”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英——士人的永恒的山水情结。 “崇尚隐逸”抱负不见重于政者,或者不愿取媚于流俗,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之品格和自由之精神,乃避开现实生活,到深山野林里长期隐居起来,过着常人难于忍受的艰辛生活。(崇尚隐逸能力有限总结的可能有问题,书本P16) 崇尚隐逸与寄情山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的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的隐逸行为的最广大的载体。诸如此类的隐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尤其是郊野别墅园的大发展。历来许多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营造园林,从规划布局、叠山理水的理念直到具体的物镜和意境的塑造,无不表现出园主人对隐逸的憧憬,这类园林甚至可以称为隐士园了。诸如此类的情况,又综合的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化,它与山水文化密切关联着,仿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8、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自的定义)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有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10、意境的三种表述方式 (一)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二)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结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三)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

园林史(自己整理的课堂笔记)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广义园林: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配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世界园林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以生产为目的的果木蔬圃 农业文明阶段——统治阶级的乐园,宗教及神话的物化场所 工业文明阶段——公共、开放、专业化,城市园林化 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 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以基址选择划分&以隶属关系划分)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局部进行改造或完全将天然山水苑围作为建园基址 皇家园林:隶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古籍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私家园林:民间的官僚、贵族、缙绅所私有。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 其他园林:衙署、祠堂、书院、会馆、公共。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美与建筑美融糅;诗画情趣;意境的蕴涵。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起源:1园林雏形 (1)囿——狩猎、栽培、圈养 (2)台——通神、望天。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中主要建筑物。 (3)园圃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2风景式的发展方向的确立 天宫崇拜 山岳灵石园林物态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灵水灵物崇拜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必得思想意识形态因素(对自然的尊敬与喜爱) 神仙思想 主要园林实例 殷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前身 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东周:台囿结合,以台为重 楚国章花台a又名“章华宫”主体建筑章华台,四台相连,俗称“三休台”b宫苑“高台榭”的典型c山环水抱:人工开凿大型水体 吴国姑苏台:a位于阖阊(今苏州)一带b因山成台,联台为宫c内有“海灵馆”、“馆娃阁”、“春宵宫”、“天池”等宫观池馆d观赏太湖e夫差、勾践、西施——响廊裥。采香经秦封建帝国建立,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皇家园林。主要宫苑建设: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

中外园林史题库分析

园林史试题集 一、填空 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 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着中首先提出的. 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 ,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 ,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 ;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着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 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 ,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 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着名的帝王苑囿, 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太液池、方丈、蓬莱、瀛洲 ; 试写出唐代着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 ,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着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 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园; 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 ; 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 钱伯斯 _;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亚、西亚、欧洲园林 ; 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城市私园和郊外别业 ; 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菜园,药草园是生产庭园,而回廊式中庭属于装饰庭园; 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 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规则式 , 自然式 , 混合式 ; 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公元589—960 时期; 周定王时期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汉代上林苑将囿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浓郁的诗画情趣充盈其 中;园林意境深邃高雅。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特点:园林的规模较小,未见有生产、经济方面的记载,其重点已经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由山水植物等造园要素综合而成的景观,其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的人工园林造景,已较多运用写意手法,把秦汉以来注重的写实手法变为写实与写意手法相结合。皇家园林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个别御苑由当代著名文人参与经营。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一、总体规划宏伟壮观二、重视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三、将江南园林的技艺全面应用于皇家园林之中四、蕴含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私家园林的规模从汉代的宏大变为这一时期的小型模型,意味着园林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飞跃。造园的创作方法从单纯的写实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过渡,也是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 中原地区私家园林特点:游园一般是定期向市民开放,主要供公卿士大夫进行宴集,游赏等活动。洛阳私家园林多以花木成景取胜,相对而言山池,建筑多为陪衬。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掺以少许石料。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舒朗。 宋明以来私家园林特点:园居活动频繁。宅院性质有了变化居住生活与园林享受进一步相结合。明代与清初是叠山技术发展黄金时代。园林植物更注重其配置的艺术效果,不太重视栽培技术。宋代开始运用景题,赋予园林以标题的性质。造园活动虽十分广泛,实践经验却未能总结,造园理论趋于萎缩。 宋代文人园特点:简远,景象简约意境深远;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雅致,文人文化的精髓;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景观相契合,两相结合,浑然一体,园林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借助于林的形式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意境。 宋代造园活动主要成就:一、私家造园活动突出,文人园林大为兴盛。二公共园林造园活动更加活跃,虽不是主流,但比唐代更为普遍。三、造园四要素置石叠石技术成熟,理水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全部水体形象,园艺技术发达,设计手法臻于成熟。四、宋代已完成写意山水园塑造。五,宋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发展,不仅数量超过前代,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封造极的境地。 圆明园:第一,山水。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大部分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第二,建筑。绝大多特点数都是游赏、宴饮的园林建筑,形态大多小巧玲珑、千姿百态,空间组合上以院落为基调与自然空间地形、地貌相结合等第三,植物。种植种类众多,专事花草花匠300人,以植物命题的景点也不少于150处 空中花园特点:向高空发展,选当地树种,像空中花园。 伊斯兰园林特点:十字形水系布局,有规则的种树;栽培大量香花,地毯代替花园;庭院四周筑围墙,四角有瞭望守卫塔。 古埃及园林特点:一、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增加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二、重视园林小气候的改善。三、花木互相搭配,种类丰富多变。四、大多建造临近水源的平地,强烈人工气息;多呈方形或矩形,总体布局有统一构图采用中州对称,给人以均衡稳定的感受。五、浓厚的宗教色彩。 古希腊特点:园林布局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均衡稳定规则式园林。 古罗马特点: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后逐渐加强园林观赏、装饰、娱乐性。山坡建园,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台地园。规则式园林形式,井然有序。重视植物造型运用。花卉种植除一般花台花池形式外,开始有蔷薇专类园。兴起了迷园建造热潮。采用矮篱围合的几何形花坛种植

园林史总结

一、世界园林的三大系统:中国园林、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三、中国历史上(现存的)最大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答:1、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不同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五、一池三山产生于汉朝上林苑建章宫;分别代表东海及海上三座仙山。 六、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 七、圆明园由哪三个园组成:圆明园、畅春园、绮春园。 八、唐代著名的二座别墅园:浣花溪草堂(杜甫草堂)和辋川别业 九、伊斯兰造园的“十字水渠”代表哪四条生命之河:水、乳、酒、蜜。[返回] 十、北京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十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公元前11世纪的囿、台、园圃。 十二、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建成。[返回] 十三、避暑山庄苑林区包括哪三个部分,创作意图是 答:包括: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创作意图:1、表现“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政治意图 2、以清王朝为中心的多民族大帝国的缩影。 3、象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十四、扬州个园四季假山分别用什么材料? 答:春山用石笋、夏山用太湖石、秋山用黄石、冬山用雪石。 十五、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代表及代表作:安德列*勒洛特(Andre Le Notre)沃勒*维贡特庄园[返回] 十六、颐和园前山景区规划布局特点 答:1、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十分突出且明确,中轴线两侧由近及远逐渐减少建筑物的密度和分量,同时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以自中心而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 过程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强调建筑群体的严谨中寓变化的意趣,由于五条轴线的如此安排, 也控制了整个前山景区的所有建筑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

绪论 一、园林的定义: 1、建筑学家童寯《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度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 2、造园学家陈植《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中国大百科全书》 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隶属关系分 1)皇家园林: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2)私家园林: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 3)寺观园林:佛寺、道观 非主流园林:1)衙署园林、2)公馆园林、3)书园园林、4)茶楼酒肆、5)祠堂园林 2、按地方风格: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 3.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 4、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①生成期:殷、周、秦、汉;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③全盛期:隋、唐;④成熟前期:两宋;⑤成熟期:元明清。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 园林生成期 1、“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台”: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囿+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的殷末周初);“园圃”: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2、“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狩猎所获禽兽的场所。<诗经>毛苌注:“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说文>释囿为“苑有垣也”。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周礼>:囿游,囿之离宫,小苑观处也。 3、台,即用土堆筑的方形高台。《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说文解字》:“台,观,四方而高者也。”……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白虎通·释台》“考天人之际,查阴阳之会,揆星度之验”。台还可以登高远眺,具有一定的游观功能。 4、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毛传:“园,所以树木也。”圃:《说文解字》:“种菜曰圃。”

中国园林史 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1)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 (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最早出现“园林”一词) (3)园林全盛期:隋唐 (4)园林成熟期(一):宋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5)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 观之类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研究园林史的意义:研究我国及国外各国园林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色,系统地 总结园林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发展现代园林,使其为人类 精神文明服务,更好地使人有美和艺术上的享受。 3.构成园林4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PS:植被:1)古典园林植物一律采用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不必 规范化,也无需行列式; 2)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而植物配制有助于环境气氛的形成;(虽 由人作,宛自天开) 3)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植的 一贯手法(春来看柳,踏雪赏梅,夏日荷蒲熏风,秋景桂香四溢=>直接利用树 木花卉的生长规律来造景) PS:1).“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蓄池; 2).叠石假山:写意/相形~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公元前11世 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囿”是王室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其建置与帝王狩猎活动也有直接的关系,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其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其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后修筑高台、模拟圣天。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种菜的地方。台、囿、园圃都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2.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游,观)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 然环境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除了社会因素之外,还有3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利用大自然各种资源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君子比德思想(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而山的稳重与忍者的敦厚相似,山中蕴藏万物可施惠于人,正体现仁者的品质) 神仙思想(原始宗教中的鬼神崇拜、山岳崇拜与老庄代价学说的融糅混杂的产物,东海仙山(蓬莱一带)和昆仑山) 3.总结——先秦时代的园林已有了组成风景的设施:穿沼凿池,土山筑台,自然山水的造 园风格出现倪端;此外此时的园林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囿了:构亭营桥,植花树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具备。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立意、情趣、动态序列及选景手法上的共同之处,归纳出中国古典园林的6个艺术特点,并从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和诗情画意的人文审美角度来看,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人化的自然”,在满足某些功利目的的同时,具有宝贵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从观赏、总结和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构景要素,通过巧妙绝笔的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融情于景,构思新颖,让人们觉得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樟、兰、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文人的意趣。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在园中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中实现目的。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曲水徊,似分还连的追求上。文震亨在《长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之有血脉。 在园林艺术中,纯粹的人为景观亭台楼阁,虽然对追求“人化自然”的园林来说不是主要要素,但是某些具体景区中还是可以成为主景的。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如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无论哪种类型的建筑物,其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疏密、高下,都随园景主题需要而随机应变。这就要求:造型轻巧淡推不求瑰玮庄严,装修精致灵动不求富丽华瞻,空间开敞流通不求封闭森严。另外色彩和质感对于园林来说也是重要的。红色热烈,蓝色沉静,金色华贵,白色洁净,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调。造园者为了模仿自然,体现文人的志趣,基本采取了自然色态。质感有两种:一种是材料本身的,比如木材温馨,玻璃通透,石材古朴;另有一种则来自对材料的处理,比如石材打磨得粗糙就厚重粗犷,打磨得光洁就文雅华贵。不同的质感也有着不同的美感。这些不同的美感在园之山、水、建筑物、花草树木中均有所表现。可见,

中国古典园林史--1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圣经》“伊甸园”】、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天园”】、中国园林体系【“瑶池”、“悬圃”】 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 各园林体系以及众多风格的园林,按照山、水、植物、建筑四者的构配方式来加以归纳,有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前者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后者的规划则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临摹。 前者的代表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国园林史后者的典型 第一章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 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的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 特点: 1.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2.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3.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完成 对第二阶段园林的总结: 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史论文

中外园林史论文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的重要一派。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本文意在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的研究分析寻求二者的契合点。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理念与手法并将其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探索适用于我国现代景观的设计方法及弘扬继承民族文化,为现代景观设计寻找依据,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作用;传承发展;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园林则是其中较特别的一项。我国造园的历史极古,据其可考者,从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早期的园林多为种植果木菜蔬之地,或是圈养禽兽之所,且为帝王所有,其目的以舒畅身心为主。到了思想史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由于人对自然的关系由敬畏转变为敬爱,诸侯造园亦渐普遍。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建阿房宫,规模之宏大与装饰之华丽,为前所未有。汉朝时期私人造园渐渐兴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愈见亲密,私园中模拟自然成为风尚,布置均甚精美。魏晋南北朝时,社会秩序黑暗,当时寺观园也很多,文人为避乱的缘故,渐有山林之想,因此要求清净优雅,远离尘嚣纷扰之地,故建庭院作为自然的象征。隋朝统一乱局,官家的离宫苑囿规模大,尤其是隋炀帝的西苑,更是极尽奢靡华丽。但私家庭院却是在唐朝才渐渐达到高峰,王维与蓝田辋川地设台阁作花园,其所绘之辋川图亦可说是庭院的设计图。唐朝的活泼充满生机的风气传至宋朝。同时,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许多文人、画师不仅寓诗于山水画中,更建庭院融诗情画意于园中,因此形成三度空间的自然山水园。元朝因是异族统治,士人多追求精神层次的境界,庭院成为其表现人格,抒发胸怀的场所,因此庭院之中更重情趣,云林堂和狮子林均为很好的代表。明朝继承唐宋之余绪,庭院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因为缺少创新的原动力,故规模不大。因此庭院设计日趋专业化,且技巧也更成熟,北方也渐渐发展园林,但因自然条件的不足,多为凿方池、架高桥,结构简单。清朝造园已相当普遍,达官贵族固然是亭台楼阁、山池花木从容游宴,而即使寻常的家庭也多少在小院中栽植花木,或盆景。江南的造园手法亦因乾隆皇帝巡江南被带回京师,用于宫廷苑囿中。 二、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所谓景,是指物质世界内的一切可以观摩的事物,泛指环境,大到山川大地,河流湖泊,小到一林一草,一树一花,都可谓景;所谓观,是指人处于环境之内,对于环境的整体感受。那又同时包含了有形的触觉与无形的知觉。景观设计就是依照特定的思想内涵、审美趋向、社会功能所做的景观规划。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 大自然的造化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需要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 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 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 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则人认为: ?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 界。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园林组成要素:建筑——建筑营造 ?山石——筑山 ?水体——理水 植物——植物配置 封建农业文明园林特点(作用): 1)为统治阶级服务 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 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 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 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作用): 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 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同时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 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夏、殷、周 秦、汉——————园林的生成期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两宋——————————园林的成熟初期 元明清——————————园林的成熟后期 1、园林的生成期主要内容介绍(殷周秦汉): ?1)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1200多年。 ?2)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重在秦汉时期(如上林苑) ?3)形成了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囿、台 ?4)形成了三个重要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 式方向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中国园林史发展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 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 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 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及园林特点? 一、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概述: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特点: 1.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概述: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特点: 1.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的功能。 3.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城,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三、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中国古典园林史--2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第一节总说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一池三山:瑶池,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 1 第三节商、周 商代和西周是典型的奴隶制国家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贵族园林”。他们尚未完全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但却是后者的前身。

概括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概括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长期以来与汉文化一脉相承,其发展折射了中国古典传统美学与艺术欣赏的发展。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欢迎阅读! 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 1.:片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 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如“核桃,,“紫纹桃”等等。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二)唐宋时期。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

著名园林案例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总结 一、总纲 西苑〔隋唐〕 艮岳〔两宋〕 沧浪亭〔两宋〕 畅春园〔清初〕 避暑山庄〔清〕 圆明园〔清〕 颐和园〔清〕 拙政园 个园 留园 余荫山房 狮子林 网师园 二、总结要点: 时间,设计师,特征,时期,所属分类 1、避暑山庄 时间: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局部,苑

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局部,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充分利用了原有自然山水的景观特色,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融南北园林风格于一炉, 传统自然山水园,追求自然情趣,以水取胜平面图〔P530〕 2、圆明园 时间:清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假设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假设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不仅聚集了江南假设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平面图〔P514〕 3、颐和园 时间:清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湖所组成, 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园中之园〞。具有皇家园林特, 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 真山似假便奇、水因桥而幻的山水之, 方方胜景、区区殊致的空间分割. 平面图〔P553〕 4、拙政园 分类:私家园林 特色:全园分分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和住宅四部份。中区主厅远香堂,小沧浪廊桥和水院;枇杷园见山楼,西区:鸳鸯厅,厅分为南面的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北面的三十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浮翠阁,东区现有景物多为新建,兰雪堂一组建筑和假山、水池亭榭、茶室等,水池建筑布置疏朗,又置大片草地,与传统造园手法迥异。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5、留园 分类: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造园风格因各地差异也各有特色,是东方园林的代表,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1中国园林历史发展的概况 从时间发展上讲,可分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近现代园林。中国 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中国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园林具有独特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按照纵向的历史发展分析,简述如下: 史籍记载的最早的园林形式是殷商时期建立的“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初期的园林目的是为了帝王狩猎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范围广阔,风景自然的“囿”来蓄养禽兽。用土堆筑成的“台”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在商末周初时期,不光帝王有囿,等而之下的奴隶主也有囿,只不过在规模大小上所区别。殷周时期的王、诸侯、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是皇家园林形成的前身,统称“贵族园林”,即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秦汉时期“囿”除游乐狩猎的活动内容外,在其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帝王寝居、静观活动的内容,形成了皇家园林的基本形式宫苑。其后帝王连续不断的营建宫、

苑,其中以秦最为有名的阿房宫和西汉最大的建章宫为代表。此时的私家园林仅是模仿皇家园林,尚无形成自己的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转折期。这个时期园林风 格得到了发展,园林形式变得多样。由于社会长期动乱,思想、文化、艺术等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文人雅士建造私园,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以山水为骨干作为园林布局的基础。如西晋石祟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南北朝时期道、佛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形成寺观园林。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而且逐步形成风景游览的圣地。这一时期皇家园林不如私家园林盛行,但势必影响到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从此以后,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与寺观园林三大园林并行发展。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全盛期。这个时期皇家园林的皇 家气派已经形成,不仅表现为规模宏大,而且反应园林在总体布局 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出现了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的代表作品。私家园林以文人参与造园,他们以诗入园、因画成景,把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融入于造园思想中,深化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观,为宋代文人园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寺观园林进一步世俗化,发挥出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促进原始旅游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宋代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前期。这个时期文人园林兴 盛成为古典园林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皇家园林较多的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寺观园林也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名词解释局部和填空题局部 1、园林: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园林史:园林及其相关因素发生、开展演变的历史 3、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 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 5、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 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 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7、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 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8、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 工,改造。关键在于选择基址。一般建在城镇附近的山野风景地带〔如避暑山庄〕 8、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 派和皇家至尊 9、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无论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不同 于皇家园林〔多为宅园,在邸宅后部,前宅后院。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 10、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多以栽培 名贵花木文闻名〔如杭州灵隐寺〕 1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12、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 13、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 1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 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16、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 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这种作为园林的雏形,称之为上古朴素的囿。17、台的定义:用土堆筑成的方形高台。功能是古代人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还可以登高远眺,欣赏风景。 〔如殷纣王沙丘苑台,文王灵囿,灵台〕 18、园圃的定义: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蔬菜的场地,除食用、药用外,也开展为欣赏用。 19、苑的定义:是在囿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苑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其主要目的已不仅是供狩猎,而是利 用自然与改造自然,注意自然景色与人工造景的观景内容的结合。叠山理水,聚山理水,聚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