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至第三章名词解释

1.园林(广义):为了弥补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隔离而人工创设的第二自然。

2.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三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创造这一环境的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一般称为造园。

3.天然山水园:修建在城市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以天然山水植被部分或全部作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植和建筑营造。

4.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5.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又称苑、宫苑、苑囿、御苑等。按建设位置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6.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林。亦称园、元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等。

7.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8.苑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有狩猎、生产、军事训练功能,已具备园林雏形。9.沙丘苑台:建于公元前11世纪,是苑台结合的标志,除圈养栽培通神望天外,也是具有游观娱乐功能的场所。

10.灵台、灵囿、灵沼: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时间为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为周文王修建,被史学家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大规模园林雏形。

11.姑苏台:春秋战国时期,姑苏台宫苑建筑装饰华丽考究,囿内还开天池,造龙舟,做水嬉,听琴音,闻花香,因此是一座游赏功能很强的园林。

12.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模拟神仙境界,表明皇家园林又多了求仙的功能。

13.未央宫:西汉,位于长安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其总体布局由外宫、后宫组成,其园林区内是沧池,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兰池宫的影响,其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14.西汉上林苑:汉武帝三年,就秦的上林苑加以扩建而成的范围辽阔的天然山水园,其中建有山水、植物、动物、苑、台、观和一些生产基地,具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

15.建章宫:公元前104年,是上林苑十二宫之一。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16.一池三山:汉武帝时在建章宫内开凿大池名叫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为后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17.魏晋风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名士们以纵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解放。其行为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

18.铜雀园:三国时期建在邺城,是一座具有军事堡垒性质的皇家园林,除宫殿建筑外还有铜雀台、冰井台、金虎台。

19.张伦宅园:北魏时期大官僚张伦的城市私家园林,园中主景为土石筑叠而成的大假山景阳山,已经开始运用写意的创作手法。

20.谢灵运庄园:东晋门阀士族谢灵运加的庄园别墅,分为南北两居,南居为庄园的主体,规划布局上与山水风景相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1.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13.5公里,有亭翼然,不过并非当年的兰亭原址。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有历史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四至五章名词解释

1.三重环套:隋代大兴城的总体规划保持了北魏洛阳的主要特点而又有所创新,呈宫城、皇城、大城三重环套的配置形制。

2.大明宫:唐代相对独立的宫城,呈典型的南宫北苑的宫苑分置的格局,与兴庆宫曲江池有双重夹城相连。宫廷区大量殿堂均位于南北中轴线上,苑林区中央为太液池,池中蓬莱山,遍种花木。

3.禁苑:禁苑在长安宫城之北,即隋代大兴苑,唐代改称禁苑。它实际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三部分,故又称三苑。禁苑范围辽阔:东界产水、北枕渭河,西面包括汉长安故城,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北墙。

4.兴庆宫:在长安皇城之东南兴庆坊,宫廷区共有中东西三路跨院,为北宫南苑格局。苑林区以龙池为中心,主体建筑有“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等,“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5.华清宫:北宫南苑格局的规模宏大的离宫御苑,是长安大内想联系的政治中心。宫城分东、中、西三路,有十六处温泉池,莲花汤为御用汤池。苑林区建筑结合地貌规划,除天然植被外,还进行大量人工绿化种植。

6.履道坊宅园:白居易为自己建造的城市私园,他著《池上篇》详尽描述此园的内容。此园经费心筹划,造园目的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清心幽雅的格调和“城市山林”的气氛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

7.辋川别业:唐代由诗人王维所建造的郊野私园,整体布局以自然山水取胜,

建筑形象朴素,布局疏朗,是一个抒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园林。

8.亭:在汉代本是建筑驿站,到两晋时演变为一种风景建筑。亭的建置提供了遮风挡雨、稍事休息的地方,也称为点景的手段,逐渐又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9.寿山艮岳: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艮岳的建园工作宋徽宗亲自参与,是北宋皇家园林杰作,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是继西汉太液池之后又一里程碑,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情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10.东京四苑:东京的四座行宫御苑,分别为琼林苑、玉津园、宜春园、金明池。

11.《洛阳名园记》:宋人李格非所写,记述他所亲历的比较著名于当时的园林十九处,其中私家园林十八处,这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详实。12.沧浪亭:宋苏禹钦将苏州城南一废园改建而成,园中北山建一亭名沧浪亭,园林内容简单,很富于野趣,后几经改进内容有所丰富,至今仍为苏州名园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至第七章名词解释

1.人本思潮:明中叶以后,知识界出现一股人本主义浪漫思潮,以生活享乐为主要目标的市民园林与以陶冶性情的士流园林分庭抗礼的局面。

2.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以绘画知名,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计成著《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3.张南垣(张涟):名涟,原籍江苏华亭,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晚年徙居嘉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

4.山子张:张然,清代。字陶庵,张南垣之子,主持营造多处名园。应聘到北京,遂成为北方著名的叠山世家——山子张。

5.《园冶》:作者计成,成书于公元1631年,刊行于1634年,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叠山、选石、借景。

6.《长物志》:明文震亨著,对园林有比较系统的见解,是当时文人园林观的代表。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

7.《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明李渔,字笠翁。其他见资料。

8.三山五园:乾隆时期,北京西郊形成的一个庞大的皇家园林集群,包括圆明

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9.濠濮涧——画舫斋:北海西苑一处独立景区,分四部分,自南向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富于变化,有起结开合韵律,把自然山水景观的典型缩移与人工的建置交替的展开在这个地段。

10.静明园

11.避暑山庄

12.文园狮子林:避暑山庄中一处园中园,参照元代画家绘的狮子林图卷和苏州名园狮子林建,由清淑斋、文园、狮子林三个各具不同样式又组合为有机整体的三个院落组成,成品字型排列。

13.圆明园

14.西洋楼

15.留园:清末苏州私园,分三区,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取胜。既有山水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庭园、院、天井等,集园林空间之大成。

16.拙政园: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大型宅院,分三部分,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园林空间既有划分,主次分明,又通过游览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

17.清华园

18.框景:李渔《一家言》中称之为无心画尺幅窗,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

19.意境: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的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20.余荫山房:岭南名园,受到西方影响,总体布局两个几何形状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植物繁茂,建筑内外畅透,雕饰丰富。

自考版

考过一次加粗,第二次标红,第三次加背景色

?景观

干扰:指平静的终端、正常过程的打扰或妨碍。

持久性生态系统在一定边界范围内,保持恒定或维持某一特定状态的持续时间。(百度)

绪论

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园林:以城市为中心,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高度艺术的手法,结合建筑、交通工具等人为外在物质,通过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在城市中以及城市的周围建立一个人与人工构筑物质及自然和谐共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他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的相互关系,即研究以人工栽植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和自然的或半自然的植物群体等所共同组成的园林生物群落与其相应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活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体内环境:对于植物来讲,体内环境是指植物体内各个组成部分如叶片、茎干、根系等的内部结构。

环境容量(补充):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者书上p192)

植被:生物圈中的植物层统称为植被。

半自然环境:介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类型,是指通过人工调控管理自然环境,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的环境。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创建并受人类强烈干预的环境。

生态因子(分为什么):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生态环境:在任何一个综合性环境中,都包含很多生态因子,其性质、特性和强度等方面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的生态因子之间彼此相互组合、相互制约,形成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为不同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

物种的生态可塑性:生物对周围环境各种变化的适应程度,称为物种的生态可塑性。

生态幅(补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上下限之间的范围)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与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在有的环境条件下,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的数量过少或过多,超出其它因子的补偿作用和生物本身的忍耐限度,就会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这些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适应: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形成了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收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这种现象称为生态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生活型)

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异适应。(生态型)适应组合:植物的生态适应方式取决于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在一般逆境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常并不限于一种单一的机制,往往要涉及到一组(或一整套)彼此相互关联的适应方式,甚至存在协同和增效作用。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方式就称为适应组合。

驯化:植物对于某一环境条件的适应是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表现为范围的扩大、缩小和移动,使植物的这种适应改变的过程就是驯化的过程。

第二章

温室效应(补充):地表介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因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最终会导致地表升温,地表升温后又将向外辐射一部分热量,而此时被辐射的波长大气对此不传播,而造成大气升温,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果。

生理辐射:植物一般只吸收300-750nm之间的太阳辐射,这部分辐射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称之为生理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光合效应有意义的辐射通常认为在380-710nm

(400-700nm)之间,称之为光合有效辐射,大体和可见光相当。

太阳辐射量:一定时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和作用不断增强,到某一光强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也称作收支平衡点。

光饱和点:到一定值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和强度也不继续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黄化:植物在不利的光环境下而表现出来的形态构造上的变化成为黄化。

光周期、光周期效应:光周期是一天内白昼和黑夜交替的时数。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的发生取决于光周期的长短及其变换,植物对光周期的这种反应称为光周期效应。

临界光周期:植物受光周期影响而表现为不开花状态的光照长度界限,称为临界日长或临界光周期。

长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大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殖而不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小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殖而不开花的植物。

中间型植物:昼夜长短对该类植物影响不大,该类植物的开花主要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植物属于此类。

光能利用率:指单位地面上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第三章

温度年较差:即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差值是衡量温度季节变化的指标。

气温日较差:即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来衡量温度的昼夜变化。

节律性变温: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称为节律性变温。

温周期现象:植物随着昼夜、季节等有规律的温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日温周期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昼夜变温,是指一天内温度随着昼夜的交替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季温周期现象:也称为季节变温,是一年中温度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层积: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发芽,这个低温的过程叫做层积。

春化作用:有些花卉在开花前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刺激,才具有开花的潜力,这种经过低温处理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物候、物候期、物候线: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

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之为物侯。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发生的发芽、生长、孕蕾、开花、结实、成熟、落叶等在形态上显示出各种物侯现象的时期称为物候期,或称为物侯阶段。把同一天出现同一物侯现象的地点连成一条线,称之为物侯线。

冷害、霜害、冻害:冷害也称寒害,是指0℃以上的低温对植物体产生的伤害。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造成的植物伤害称霜害。冻害:当植物体受到冰点以下的低温胁迫,使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为冻害。

冻拔:由于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因为水结冰时体积增加约9%,因此随着冻土层的不断加厚、膨大、会连带苗木上举,解冻后,根系裸露地面,严重时会倒地死亡这种现象叫冻拔或冻举。

冻裂:温度较低时,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使树木受光面迅速升温,在不照射或入夜后气温迅速下降,使树木受光面和背光面产生较大温差,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又称冻旱,是指尽管土壤水分充足但由于土壤低温或土壤溶液盐分浓度高而使植物根系吸收不到水分,地上部分因气温较高却不断蒸腾失水所引起的水分失调致使叶片变黄、枝条受损甚至整株苗木生长受抑制乃至死亡的现象。

日灼:指幼苗或树木因强烈太阳照射和相应的高温而产生的灼伤现象。(分为根茎灼烧、树皮灼烧看一下)

根茎灼烧:又称干灼,是指当幼嫩苗木的根茎部位与高温表土相接触时,苗木根茎部的疏导组织和形成层即被灼烧,严重时导致苗木死亡的现象。

积温:植物生长发育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而且还要求持续一定的日数,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在这一期间累积的热量总量,就是通常说的积温。

三基点温度:温暖度对植物生长表现为三基点温度,即生长最适温度、生长的低温极限与生长的高温极限。(若将分布考虑入内,还需增加2个基点,即致死低温和致死高温)

植物生长最适温度:指植物生长速度最快时的温度,通常形成健壮植株的温度并不是植物生长最适温度。(最适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即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生物学零度:指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指特定温度为生物学零度的积温。

第四章

相对湿度:是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最大水汽压之比。

饱和差:是大气中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植物体的水分平衡:指植物体水分收入和水分支出之间的平衡。(植物吸水、失水分为什么?)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叫蒸腾作用。

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的统称。

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面以下,与大气完全隔绝的植物属于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叶子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为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植物的茎叶大部分挺神在水面以上的植物为挺水植物。

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统称为陆地植物。

湿生植物:适于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长时间的水分不足,抗旱力最弱的陆生植物。(分为阴性/阳性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是比较适应生长在中等水湿条件下的植物。

旱生植物:是指在干旱环境下生活,能避开、忍受或适应干旱以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

短命/避旱/保水型/耗水型/耐旱植物(看一眼就行不重要)

水污染:是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

树冠截留:在降水过程中,雨水等能以薄膜的形式保留在植物体表面、树皮的裂缝、针叶树的角隅等处,从而可以保持一部分水分,这部分水分的大部分再被重新蒸发而返回到大气中,这种现象称为树冠截留。

第五章

土壤肥力:土壤生长植物的能力。

土壤矿物:是土壤中各种无机固态矿物的总称。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形成的和外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阶段的各种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

非腐殖质:是由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残体、动植物残体的中间分解产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组成。

腐殖质:是经过生物有机质的分解和再合成作用而形成的一类稳定的含氮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土壤生物:是栖居在土壤(包括枯枝落叶层和枯草层)中的生物体的总称。

根际:就是植物根系与土壤的交界面,一般指距根面1~4mm的土壤范围。

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根瘤:是指植物根系被真菌以外的各种土壤微生物侵染而在根部形成的瘤突。

菌根:是高等植物的根尖与某种真菌形成的一种紧密共生体系。

毛管水:是在毛管力(弯月面力)作用下保持和移动的液态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

田间持水量:降雨或灌溉后,当多余的重力水全部排走,这时土壤所持的水量为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当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时,植物的吸水也就越来越困难,当土壤含水量低于一定的限度后,植物便发生永久性萎蔫,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土壤通气性:指土壤允许气体通过的能力。【土壤通气性取决于:大空隙的数量】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的现象或过程,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土壤紧实度:是指土壤紧实或疏松的程度,一般用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来表示。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由无机、有机、微生物等物质组成,土壤本身对一些有害物质的侵入有一个最大的容纳量,即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自净: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未达到土壤环境容量之前,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下,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有害物质的毒性,这种现象称为土壤自净。

土壤污染: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了土壤环境容量或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对土壤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第六章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区域、设施等。剂量(临界剂量):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造成的伤害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浓

度和持续的时间,也称之为剂量,刚好使园林植物受害的剂量称为临界剂量。

植物监测: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

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优缺点)

监测植物/指示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或指示植物。

增效作用:污染物的复合效应对植物的伤害随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混合而不同,有些污染物共同出现比单独出现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大,称之为增效作用。

拮抗作用:有些污染物混合时,会互相削弱,减轻对植物的危害,称之为拮抗作用。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就是园林植物的滞尘效应。常见防风林结构:紧密结构、稀疏结构、透风结构。

第二篇

种群:是指一定时空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它生物种群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种群密度:反映的是种群内个体的数量分布状况。【通常用种群粗密度和种群生态密度表示】

出生率(分生理/生态出生率):指种群增加的固有能力,是表示种群生殖状况的指标,它描述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情况。

自毒现象:指植物分泌的一种渗出物,对同种的实生苗有毒害作用。

死亡率(分生理/生态死亡率):以种群中单位时间每1000个个体的死亡数来表示。

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或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或配置状况。

【种间竞争分干涉性/利用性竞争。】

群落: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里各生物种群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组合结构单元,是自然界生物种集合、生活、发展、演替和提供生物生产力的基本单元。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

以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这些物种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

建群种:主要层的优势种。

附属种:群落中优势度较小的物种。

共建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由多个物种组成,这些物种称为共建种。

密度比

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和其多年生组织(植物的鳞茎、块茎、芽、根和种子的胚胎组织或分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生活型谱:指生活在一区域各生活型的植物种数占该地区全部种数的比值关系。层片: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种的组合成为层片。

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

群落的季相:主要层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使得群落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外貌,即为群落的季相。

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现象被称为边缘效应。(或百度:也叫边缘效应,它是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

边缘种:仅发生于交错区或原产于交错区的物种称为边缘种。

群落演替:一定区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其他植物群落,被其它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演替顶级(补充):任何一类演替系列,虽然发展速度不同,最终结果总是达到稳定阶段的植被,这个终点称为演替顶级。

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锁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可以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即为食物网。物质循环:指生态系统中构成生命有机体的物质元素以及构成非生命的物质元素的传递和转化的动态过程。

生态位:(尤金奥德姆)定义: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或埃尔顿定义:物种在其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强调该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

演替:某一地区的生物群落在遭受某种干扰后其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变化称为生

态演替,简称演替。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一个生态复合体。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控(或人为调控)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生态恢复:指根据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

第三篇

化感作用: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影响临近植物(包括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表现为人口增多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地区居民的生活、居住方式等变化及其衍生的后果。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随着人类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城市环境:主要是指除人以外的其它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体的集合,(因此,城市环境又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城市地质:是城市所处位置的坚硬地壳层,它是城市的坚实基础。

城市生物环境:

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城市用地范围内(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的人数,常用人/km2或人/hm2。

人口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一般理解为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或一定地区的资源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又称为人口最大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力。

园林生物群落:是园林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园林生态系统发挥各种效益的主体。

包括园林植物、园林动物和园林微生物)

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构成园林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及量比关系,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的流动途径和

传递关系。

园林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即成层现象,是指园林生物群落,特别是园林植物群落的同化器官和吸收器官在地上的不同高度和地下的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状况。

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是指园林生物群落,特别是园林植物群落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取决于:___、___、___p274)(顺便看看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很相似)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库

一、填空: 1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2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3秦代兰池宫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的先河,一池三山之首例。最高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4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是一座特大型植物园,也是一座大型动物园,苑中最大的水池昆明湖具有多种功能。 5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 6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的是楚灵王章华台(天然山水园)。 7东汉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8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东都苑(隋西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唐代禁苑性质类似于西汉的上林苑。 9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禁苑最大,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10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东都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11唐代的兴庆宫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前苑后宫的格局,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为名,寓有手足情深之意。 12唐代的兴庆宫以牡丹花而盛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13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14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构成唐代洛阳宫(隋东都宫)宫廷区的中轴线。 15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6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达到文人化,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 17《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8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9宋代(对晋祠修葺、改建):晋祠(创建于周)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20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是金代中都城郊两处主要的御苑。 21《花镜》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22明代:西苑是明代大内御苑规模最大的一处。 23明代的御花园中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24明代慈宁宫花园是以后历朝历代皇太后、皇太妃、嫔妃们的居所。 25清初畅春园是明清以来的第一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是第二座离宫御苑。 26清初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27避暑山庄三大景区格局:山岳景区(北方)、平原景区(塞外)、湖泊景区(江南), 28三远:高远、平远、深远。 29明代影园由计成设计施工,是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 30清代的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惠山园。 31寄畅园具有明代和清初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风格。 32清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片石山房被誉为“石涛叠山的人间孤本”。退思园被誉为“贴水园林”。 33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个园采用“分峰用石”的办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春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如:北海琼华岛 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如香山的静宜园。如:香山静宜园 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12《一家言》:《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笠翁,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无节。 13《长物志》:《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字启美,《长物志》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14山池院、山亭院;所谓“山池院”、“山亭院”,即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 15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16甬道:秦朝时期建设的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上的安全。 17一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园林史题库

园林史试题集 一、填空 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 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 园城市》论着中首先提出的. 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 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 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 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 “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 平远.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 花园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着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 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 9.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 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10.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 托的佳地. 11.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 (颐和园)_。 12.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 “灵囿、灵台、灵沼”。 13.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 台。 14.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着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 局是指太液池、方丈、蓬莱、瀛洲。 15.试写出唐代着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16.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 专业名称。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着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18.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19.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影园。 20.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山庄。 21.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钱伯斯 _。 2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亚、西亚、欧洲园林。 23.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24.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天津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2018 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查询导航页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 211 翻译硕士英语 240 德语 245 二外俄语 246 二外日语 247 二外德语 248 二外法语 333 教育综合 337 工业设计理论 344 风景园林基础 349 药学综合 354 汉语基础 355 建筑学基础 356 城市规划基础 357 英语翻译基础 431 金融学综合 436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446 城市规划设计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510 景观规划设计(全天连续设计 6 小时) 511 艺术设计(全天连续设计 6 小时) 513 建筑设计(全天连续设计 6 小时) 602 数学分析 714 生物化学基础 715 哲学基础 716 基础生物化学 717 普通物理 718 有机化学 719 西方哲学史 720 法学基础综合

7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22 语言文学基础 723 基础英语 724 教育心理学 728 建筑理论综合 729 中外美术史及理论 730 美术史论 732 城乡规划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 733 细胞生物学 734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735 中外文化与汉语言基础综合 736 医学科学与工程基础 801 理论力学 802 材料力学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804 内燃机原理 805 工程热力学 806 测控技术基础 807 工程光学 808 电磁场与电磁波 809 光电子学基础 810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811 电路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3 半导体物理或电介质物理814 通信原理 815 信号与系统 816 声学基础 817 土力学 818 结构力学 819 水力学 820 结构力学与弹性力学基础821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822 船舶总论与设备823 绘画测试 824 建筑技术综合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 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 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如ft西晋 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

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 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 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 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至第三章名词解释 1.园林(广义):为了弥补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隔离而人工创设的第二自然。 2.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三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创造这一环境的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一般称为造园。 3.天然山水园:修建在城市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以天然山水植被部分或全部作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植和建筑营造。 4.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5.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又称苑、宫苑、苑囿、御苑等。按建设位置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6.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林。亦称园、元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等。 7.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8.苑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有狩猎、生产、军事训练功能,已具备园林雏形。9.沙丘苑台:建于公元前11世纪,是苑台结合的标志,除圈养栽培通神望天外,也是具有游观娱乐功能的场所。 10.灵台、灵囿、灵沼: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时间为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为周文王修建,被史学家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大规模园林雏形。 11.姑苏台:春秋战国时期,姑苏台宫苑建筑装饰华丽考究,囿内还开天池,造龙舟,做水嬉,听琴音,闻花香,因此是一座游赏功能很强的园林。 12.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模拟神仙境界,表明皇家园林又多了求仙的功能。 13.未央宫:西汉,位于长安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其总体布局由外宫、后宫组成,其园林区内是沧池,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兰池宫的影响,其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14.西汉上林苑:汉武帝三年,就秦的上林苑加以扩建而成的范围辽阔的天然山水园,其中建有山水、植物、动物、苑、台、观和一些生产基地,具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 15.建章宫:公元前104年,是上林苑十二宫之一。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 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 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ft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如ft西晋 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 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 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 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ft艮岳是一座表现ft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ft水宫苑风格。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ft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三ft五园香ft静宜园、玉泉ft静明园、万寿ft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万园之园,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 作)。 园林建筑通过与自然要素的直接关系而组织于园景之中,常被作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一般力求布局在人们欣赏景致的最佳位置和最佳观赏点,同时满足遮荫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 景线指景素的线性组合形态。从平面上看,有园路构成的游览线,池岸构成的水形线,花卉的图案线以及树木的林缘线等;从立面上看,还有建筑的轮廓线和林冠的天际线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信息汇总及成功经验分享

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信息汇总及成功经验分享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陈老师系统的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介绍、风景园林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等几大方面。 一、院校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HIT),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11工程、 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二、专业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是建筑学院一级学科群的重要成员,于1985年建立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方向;2005年获得全国首批风景园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得本科5年制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景观系首届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入学;2011年获得全国首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黑龙江省寒地景观科学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批风景园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国家学科评估位列全国建筑类高校第7位,于2019年入选首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和科研以生态规划、空间景观设计为主体,以生态可持续为内核,以提升人文素质为支撑。专业建设面向国家新工科发展需求;融入博雅教育理念;接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和国家学科评估标准;建设国际化、高水准、开放式的教学科研平台;竭力培养具有卓越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创新人才。 三、专业目录

中国古典园林复习提纲(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30分) 1、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假山艺术最为著名(D ) A 沧浪亭 B 拙政园 C 留园 D 狮子林 2、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精彩(D ) A 环秀山庄 B 怡园 C 豫园 D 留园 3、皇家园林经典的“山水布局模式”是( B) A 山水相依 B 一池三山 C 山环水绕 D 水因山转,山因水活 4、我国明代学者李渔的造园著作是(C ) A 园冶 B 梅谱 C 闲情偶记 D 长物志 5、我国明代学者文震亨的造园著作是(A ) A 长物志 B 考工记 C 画论 D 菊谱 6、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与宗教意蕴相关性最密切(D ) A 留园 B 可园 C 艺圃 D 狮子林 7、宋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是( B) A 颐和园 B 艮岳 C 上林苑 D 铜雀园 8、颐和园的原名是( D) A 静宜园 B 长春园 C 畅春园 D 清漪园 9、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是(A ) A 皇家园林 B 私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D 公共园林 10、下面那个园林属于公共园林(A ) A 杭州西湖 B 颐和园 C 末央宫 D 留园 11、上海现存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 A 休园 B 影园 C 豫园 D 退思园 12、无锡现存的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 A 环秀山庄 B 退思园 C 寄畅园D豫园 13、我国明代造园家计成的造园理论著作是(A ) A 园冶 B 闲情偶记 C 花谱 D 考工记 14、拙政园整体由几部分组成( D)

A 一部分 B 二部分 C 三部分 D 四部分 15、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是采用的外向式空间布局模式(D ) A 网师园 B 可园 C 寄畅园 D 沧浪亭 16、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是(C ) A 台 B 苑 C 囿 D 园 17、东周时期我国形成的古城规划的专著是(D) A工程营造录B闲情偶记C花谱D考工记 18、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我国理想园林景观审美影响最大人物是(B) A刘伶B谢灵运C陶渊明D顾恺之 19、邺城仙都苑开创的皇家园林山水布局模式是(C) A一池三山B四渎C四渎四海D东海仙山 20、寺观园林起源于我国哪个朝代(B) A秦朝B汉朝C唐代D宋代 21、宋朝郭熙提出山水景观取景与构图“三远”法著作是(A) A林泉高致B笔法记C闲情偶记D山水诀 22、拙政园造园艺术的精华部分体现在(C) A东部B西部C中部D整体 23、留园整体由几个主题景区组成(D) A一部分B 两部分C三部分D四部分 24、留园以山水(水体)景观为主题景区的位于留园哪个部分(C) A东部B西部C 中部D北部 25、现存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是(D) A怡园B环秀山庄C寄畅园D沧浪亭 26、“主景突出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A) A颐和园B圆明园C静宜园D长春园 27、“集锦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C) A畅春园B清漪园C圆明园D华林园 28、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皇家园林是(D)

园林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园林: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为题材,遵循美学原理与科学规律,建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玩赏的地域。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2、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以内,紧邻皇居,便于日常临幸,西苑和慈宁宫花园和大明宫。 3、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静宜园和静明园和南苑。 4、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畅春园和避暑山庄和圆明园和颐和园。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5、文人园 6、囿:人们对一定的地域用篱笆或墙加以范围,让天然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也可在其中空池筑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 二、填空 1、园林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 2、“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瀛洲,方丈。一池三山,其为创作池山的一种传统模式。 3、北京“三山五园”:1】玉泉山,静明园2】香山,静宜园3】畅春园4】圆明园5】万寿山,清漪园。 4、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5、岭南四大园林: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6、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元),沧浪亭(宋内山外水)。 江南四大名园: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 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留园拙政园避暑山庄。 中国四大名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 7、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分为小中大型,天然山水园分为山地园和山水园的水景园。 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园林可分为:皇家私家寺观陵寝和公共游览胜地。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皇家,私家,寺观。 园林规划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8.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中国古典园林史

名词解释部分和填空题部分 1、园林: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园林史:园林及其相关因素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3、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 艺术 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 5、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 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7、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 8、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工,改造。关键在于选择基址。一般建在城镇附近的山野风景地带(如避暑山庄) 8、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 9、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无论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不同于皇家园林(多为宅园,在邸宅后部,前宅后院。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

10、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多以栽培名贵花木文闻名(如杭州灵隐寺) 1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12、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 13、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 1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 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16、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帝王贵族 17、台的定义:用土堆筑成的方形高台。功能是古代人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如殷纣王沙丘苑台,文王灵囿,灵台) 18、园圃的定义: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蔬菜的场地,除食用、药用外,也发展为观赏用。 19、苑的定义: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苑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其主要目的已不仅是供狩猎,而是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注意自然景色与人工造景的观景内容的结合。叠山理水,聚山理水,聚土为山,辟池凿沼,种树植卉,养育禽鸟,并布置众多的建筑群供临朝、居住、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 20、汉代奠定了中国至今的梁架结构法式。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一池三山 2、文人园 3、囿 4、勒诺特尔式园林 5、轩 6、意境 7、台地园 8、极简主义 9、中国古典园林 10、园林 11、枯山水庭园 12、阁与楼 13、廊 14、写意山水园 15、亭 16、巴洛克风格 17、造园 18、风景 19、水扶梯 20、园池 二、填空题 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著名的粤中四大名园的清辉园, 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的梁园。 2、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3、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4、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造园系统。 5、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西郊所建。 6、唐朝著名离宫有位于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麟游县的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例。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称,著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园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8、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勒。维贡特府邸(孚园) 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9、汉武帝利用代旧苑囿扩而广之为上林苑,它位于长安西,纵横300余里;其还有两个大名池即为池和太液池。 10、省临漳县漳水北岸建有操的封邑邺城,城市规划严整。城建有著名的园林铜雀台,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曾提到过该园。 1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12、J.O.西蒙兹在其《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看待, 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使用土地。 13、明末计成所著的一本造园学巨著是。 14、佛教早在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 15、我国清代著名的三座大型皇家离宫御苑是的清漪园、;的。 16、清末三个著名的私家宅园是留园、、。 17、称作颐和园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它是以江南私家园林为蓝本设计而成的。 18、中国园林的起源产生于与的结合。 19、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明代,万寿山称为,湖称为。

中国古典园林史资料精简

一、名词解释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 16甬道:秦朝时期建设的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上的安全。 17一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19六国宫:秦始皇在征伐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便仿建该国的王宫于咸阳北阪,于是在咸阳的雍门以东、泾水以西的渭河北岸一带,逐渐成为荟萃六国地方建筑风格的特殊宫苑群,称为六国宫。 22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驰道宽五十步高出地面用金属垵泰制方尺为步每尺隔三仗种植树木。 二、简答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

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4、为什么说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答一、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二。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5、上林苑的总体特征? 答:一、上林苑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二、上林苑内的建筑(宫、苑、台、观等)就其已知的数量而言,他们在这个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内显然是及其疏朗的,间距比较大,这种疏朗的,随宜的“集锦式”布局,与秦代上林苑建筑比较密集,复道、甬道相连成网络的情况全然不同 三、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有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一、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以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但也透露一种“天然清纯”之美。三、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四、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手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五、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8、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别墅的特点? 答:一、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天人协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二、园林化的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私家造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真题集锦

中国古典园林史真题集锦一、名词解释 抱角;蹲配 园圃 《洛阳名园记》 什么是曲水流觞? 花石纲 “尺幅窗,无心画” 石像生 曲径通幽 高台榭、美宫室 礓礤 囿 东京四苑 三山五园 园冶

二、填空 1、在孕育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之中,__________具有神秘的色彩和宗教的性质。 2、李明仲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木经》是__________朝代对当 时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3、清代末年,一般通称的圆明园又叫做“圆明三园”,它包括圆明园、__________园和__________园。 4、由文震亨著述,成书于____代的《____________》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由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5、以下描述不属于秦始皇大咸阳城规划的选项是:•A.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B.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C. 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 D. 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 6、下列哪个宫殿不在西汉上林苑范围之内?()•A.扶荔宫B. 葡萄宫 C. 细柳观 D.甘泉宫 7、以下哪个园林属于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A.茂陵袁广汉园B. 石崇金谷园C. 辋川别业D. 大将军梁冀菟园 A汉B晋C唐D汉 8、以下哪个园林不属于江南私家园林?()•A. 张敬修可园B. 郑元勋影园C. 刘恕寒碧山庄D. 王献臣拙政园 A东莞B扬州C即留园,其内有冠云峰 9、以下清代皇家园林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避暑山庄、圆明三园、颐和园 B. 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三园 C. 圆明三园、避暑

山庄、颐和园D. 圆明三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 圆明三园约350公顷颐和园290公顷 10、以下哪一句不是《洛阳伽蓝记》描述的寺庙园林景象()。•A 房檐之外,皆是山池 B 十里九坂,以象二崤• C 嘉树夹牖,芳杜匝阶 D 青松翠竹,罗生其旁 B汉代梁冀的园林 11、“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 ,,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摘自计成<明>·《园冶》)。 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这种也考?把那几本经典看背 12、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园林类型,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和。 书院园林,公共园林 13、影响中国园林向想风景式方向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因素是_____ 思想、君子比德思想和_____ 思想。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 14、清代在明代西湖基础上开始建设清漪园的皇帝是_____。A. 康熙B.雍正C. 乾隆D.道光 15、以下江南私家园林不属于扬州园林的是_________。A. 小盘谷B.个园C. 小莲庄D. 卷石洞天 C湖州南浔D瘦西湖内 C《与徽之书》这部分讲庐山草堂

※园林史各题型重点整理

园林史各题型重点整理 题型类型及分值: 填空题:76个x0.5分;共38分 名词解释:6个x1分;共6分 简答题:6个x6分;共36分 论述题:2个x10分;共20分 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 2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的自序中讲到,写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而弘扬以往的辉煌业绩,更重要的在于揭示发展规律而烛照未来。对园林体系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了解,那么在创造新园林的过程中就可以较为自觉的把握传统与创新的源流关系,明确哪些应该扬弃否定,哪些能够继承发展,从而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3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名著《园冶》。 4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期 1)幼年时期——商、周、秦、汉(建筑宫苑大发展)

2)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兴起) 3)全盛时期——隋、唐(写意山水园兴起与发展) 4)成熟前期——北宋、难宋(诗画山水园) 5)成熟中期——元、明、清初(文人园) 6)成熟后期——清中至清末(建筑山水园) 6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筑山、理水、建筑、植物、书画 7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园林的孕育阶段——原始文明、奴隶社会阶段; 2)古典园林阶段——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阶段; 3)近现代园林阶段——资本主义阶段; 4)生态园林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 8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一)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有机融合 (三)浓郁的诗画情趣 (四)园林意境的涵蕴 9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那三个层次,表达方式是什么 意境追求的三个层次:物境、情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 一、填空: 1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2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3秦代兰池宫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的先河,一池三山之首例。最高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4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是一座特大型植物园,也是一座大型动物园,苑中最大的水池昆明湖具有多种功能。 5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 6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的是楚灵王章华台(天然山水园)。 7东汉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8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东都苑(隋西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唐代禁苑性质类似于西汉的上林苑。 9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禁苑最大,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10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东都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11唐代的兴庆宫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前苑后宫的格局,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为名,寓有手足情深之意。 12唐代的兴庆宫以牡丹花而盛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13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14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构成唐代洛阳宫(隋东都宫)宫廷区的中轴线。

15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6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达到文人化,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 17《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8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9宋代(对晋祠修葺、改建):晋祠(创建于周)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20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是金代中都城郊两处主要的御苑。 21《花镜》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22明代:西苑是明代大内御苑规模最大的一处。 23明代的御花园中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24明代慈宁宫花园是以后历朝历代皇太后、皇太妃、嫔妃们的居所。 25清初畅春园是明清以来的第一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是第二座离宫御苑。 26清初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27避暑山庄三大景区格局:山岳景区(北方)、平原景区(塞外)、湖泊景区(江南), 28三远:高远、平远、深远。 29明代影园由计成设计施工,是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 30清代的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惠山园。 31寄畅园具有明代和清初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风格。 32清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片石山房被誉为“石涛叠山的人间孤本”。退思园被誉为“贴水园林”。 33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个园采用“分峰用石”的办法,创造了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史剖析

园林系论 一、园林的含义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名词解释: “苑或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苑囿”是帝室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会员领地,在这基础上又具有娱游观赏的性质。 二、园林的定义 从古典园林这个狭义范围看,我们赞成周维权先生的解说,并略加补充: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 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环境。 从近、现代园林发展视角看,广义的园林是包括各类公园、庭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 园林要素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相应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成为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 山体和水体构成园林的骨架,也是园林的山水地貌基础。 植物栽培起源与生产的目的,后来发展到有了供观赏之用的树木和花卉。 建筑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游赏、居住、交通、和供应的需要,同时还以其特殊的形象而成为园林景观的点缀或组成部分。 园林中的建筑与山石,是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水体则是整体不动,局部流动的景观。植物则是随季节而变,随年龄而异的有生命物。 三、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变化大体上呈现为四个不同的阶段:亲和——适应——掠夺——共生 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原始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信息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 特点:认识水平不高,以宗教信仰园林空间(处于萌芽状态)为主。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 特点:世界各地园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古典园林的四个共同特点: (1)园林为统治者、贵族、宗教者等少数人所有与享用。 (2)园林空间为封闭的,内向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