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现在,随店铺来看看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吧!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苏州拙政园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因此,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苏州留园

1)、顺其自然,布局灵活

留园的平面布局采取不规则的形式,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许多曲折而富有变化的风景。园内以假山、树木、房屋、走廊、围墙等阻隔视线,采用曲桥、曲径、曲廊,是人几经曲折还未窥见全园之貌,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留园整体布局以中部为主,主要厅堂又在东部,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仍为全园精华所在。由此看来,中国园林通常都是采取以比较含蓄隐晦的方式来突出重点这一构图原则的。

2)、小中见大,大中有小

留园空间结构的处理,采用了空间大小对比,以及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将空间进行空透、灵活、虚实的处理,使园林占地不大,却让人感到园内层次丰富。

3)、曲径通幽,步移景异

全园以廊为脉络,在中部爬山狼与云墙结合,沿山脊线明暗变化,高低曲直,透违延伸;在东部游廊迂回于厅堂轩斋之间,穿珠引线,将建筑与峰石、树木分割成大小变化、特色分明的园林小空间。曲折的长廊增加园内的层次感,使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空间流畅,虚实有致

留园的设计主要是以山、池、树、石为主,亭、台、楼、阁为辅,通过景物与房屋的空间组合,使之相互穿插、渗透、融合,将小空间转化为视觉的大空间。

当人们走进苏州园林,会感到每个空间序列,虚虚实实,层层布局。内部空间通过门、窗、廊达到互相流通,并以虚实明暗做对比。外部空间则用山、石、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织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相互流通,构成各种不同环境,从而使景观丰富多彩。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承德避暑山庄

1)、树木花卉的有机布置,极大丰富了园林景色

以树木花卉与其它园林素材相结合,组织风景构图的。这样起来,几乎山庄的每一“景”都与树木花卉有关。正是由于树木花卉为园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风景素材,从而大大丰富了园林景色。

2)、树木花卉的合理布局,提高了对园林风景的艺术欣赏

树木花卉还有力地加强了山庄园林风景构图的节奏感。任何艺术都要有一定的韵律,要有节奏感,它对艺术品起着丰富和变化的作用。否则,艺术的统一就会变得呆板,这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也是园林风景构图的艺术标准之一。

3)、对“宜人调养之功”的园林“小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以乔木、灌木、草坪混合配置的25米宽的绿带,可净减噪量3-5.5分贝。山庄作为数里宽的大绿带,其减噪作用是很大的,这些对于改善山庄的气候和环境无凝起了良好的作用,所以说树木花卉合理布置有力地提高了山庄的园林功能。

综上所述,山庄的树木花卉在植物的配置、园林风景构图艺术性等方面,都有强烈的特点。山庄的合理布置和植物素材对于提高园林风景艺术,加强园林功能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现在从实践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后山庄树木花卉植物科学布置,改善现代的园林景观效果都提供有益的帮助。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北京颐和园

1)、造园与水利工程的完美结合

乾隆初年,海定附近陆续兴建和扩建的园林越来越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这里的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供水的主要来源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庄水系之外,大部分必须仰给于玉泉山汇经昆明湖之水——玉泉山水系。而后者正是明代以来通惠和赖以接济的上源,如果上源被大量截流而去,则会直接影响大运河的通州到北京一段漕运畅通。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乃于乾隆十四年冬开始了大规模的水系

整治工程。其主要内容:(1)拦蓄西山、香山、寿安山一带的大小山泉和涧水,通过石渡槽导入于玉泉山的水系,再通过玉河汇入西湖;(2)结合兴建颐和园来拓宽、疏浚西湖作为蓄水库(3)疏浚长河(长河即元、明以一直沿用的字西湖通往北京城的输水干渠)。

这三条水利工程完成后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这样一个可以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这个供水系统圆满地解决了通惠河上源的接济,保证农田灌溉和园林用水。同时,还创设了一条由西直门直达玉泉山静明园的长达十余公里的皇家专用水上游览路线。颐和园的建成则意味着这个水系的枢纽部位的建成和最终完善化,它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很大,无愧为艺术与工程结合,造园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的一个出色典范。

2)、与周围皇家园林构成三山五园的格局

颐和园建成后与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畅春园以及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形成三山五园的格局。颐和园建成、昆明湖开拓以后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同时在西北郊构成了三条轴线,一: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二:静宜园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三者,构成了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三: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这个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串缀成为整体的园林集群。

在这个集群中,清漪园所处的枢纽地位十分明显,万寿山濒临昆明湖而突出水取其近的优势,沿湖不设宫墙则能以东南西三面的平畴、村舍、园林作为经管的延展;西面屏列着玉泉山,它与完寿山、里湖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后者与圆明园、畅春园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再往西大约一倍的距离便是西山的层峦叠翠,山取其远而形成两个层次的景深,这样的布局形势超越于园林的界域,显示了西北部整体的环境美,同时也为三山五园之间的互相借景、彼此成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清漪园的建成对这个庞大的园林园林集群的有机整体及其环境全局的形成,实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说,这是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苏州园林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巧玲珑:苏州园林重视巧妙利用有限的空间,以小见大,把复杂的建筑和景观以精巧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广阔的视觉感受。 2.疏密有致:苏州园林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多样性的景观,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和植被,使游客在园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色和氛围。 3.假山和水景: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景观是假山和水景,假山造型多样,有的仿似山峰,有的仿佛仙境,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想象空间;水景则以小型溪流和池塘为主,水质清澈,环境宜人。 4.借景手法:苏州园林重视园内景物与外界山水的衔接,通过设置透光窗和景顶等,将外部的美景自然地引入到园内,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扬州圆融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风格特点主要有: 1.古雅典丽:扬州圆融园注重布局的轻巧和建筑的精致,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出丰富的景观,给人以古雅典丽的感觉。 2.曲径通幽:扬州圆融园强调道路的曲线和变幻,游客常常需要绕过弯曲的小路才能到达目的地,给人以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3.花木扶疏:扬州圆融园注重花木的种植和绿化,园内的花木茂盛,衬托出青翠的草坪和清澈的水景。 4.曲水流觞:扬州圆融园内有许多的水景,如河流、湖泊和喷泉等,水流曲折,水质清澈,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厦门园林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它的风格特 点主要有: 1.独特的亚洲风情:厦门园林融合了中国、日本和泰国的建筑风格, 给人以独特的亚洲风情,让游客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融。 2.山水并存:厦门园林注重山水的布局和景色的变化,园内有山峰、 湖泊、溪流等,以及各式各样的花卉植物,给人以多样性的感觉。 3.石桥和水榭:厦门园林中常有石桥和水榭,石桥穿过溪流,与水榭 相互呼应,给人一种优雅宜人的感觉。 4.牌楼和拱桥:厦门园林中的牌楼和拱桥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形式,经 过日本和泰国的改良,给人以古朴而又独特的感觉。 成都锦里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座古代商业街,也是中国四大古典 园林之一、它的风格特点主要有: 1.巴蜀文化:成都锦里强调巴蜀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园内的建筑风格、人物雕塑和摆设等都体现出巴蜀的独特韵味。 2.传统建筑:成都锦里的建筑以传统的四合院和仿古建筑为主,色彩 鲜明,线条简洁,给人以一种古朴而又庄重的感觉。 3.青砖石瓦:成都锦里的建筑常常使用青砖和石瓦,体现出浓厚的川 西民居风格,给人一种朴素而又实用的感觉。 4.商业氛围:成都锦里作为古代商业街,园内的商店和饭馆林立,游 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川菜和各种特色小吃,感受到浓厚的商业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各不相同,苏州园林强调小 巧玲珑和疏密有致;扬州圆融园注重古雅典丽和曲径通幽;厦门园林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浓郁的诗画情趣充盈其 中;园林意境深邃高雅。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特点:园林的规模较小,未见有生产、经济方面的记载,其重点已经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由山水植物等造园要素综合而成的景观,其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的人工园林造景,已较多运用写意手法,把秦汉以来注重的写实手法变为写实与写意手法相结合。皇家园林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个别御苑由当代著名文人参与经营。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一、总体规划宏伟壮观二、重视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三、将江南园林的技艺全面应用于皇家园林之中四、蕴含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私家园林的规模从汉代的宏大变为这一时期的小型模型,意味着园林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飞跃。造园的创作方法从单纯的写实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过渡,也是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 中原地区私家园林特点:游园一般是定期向市民开放,主要供公卿士大夫进行宴集,游赏等活动。洛阳私家园林多以花木成景取胜,相对而言山池,建筑多为陪衬。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掺以少许石料。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舒朗。 宋明以来私家园林特点:园居活动频繁。宅院性质有了变化居住生活与园林享受进一步相结合。明代与清初是叠山技术发展黄金时代。园林植物更注重其配置的艺术效果,不太重视栽培技术。宋代开始运用景题,赋予园林以标题的性质。造园活动虽十分广泛,实践经验却未能总结,造园理论趋于萎缩。 宋代文人园特点:简远,景象简约意境深远;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雅致,文人文化的精髓;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景观相契合,两相结合,浑然一体,园林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借助于林的形式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意境。 宋代造园活动主要成就:一、私家造园活动突出,文人园林大为兴盛。二公共园林造园活动更加活跃,虽不是主流,但比唐代更为普遍。三、造园四要素置石叠石技术成熟,理水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全部水体形象,园艺技术发达,设计手法臻于成熟。四、宋代已完成写意山水园塑造。五,宋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发展,不仅数量超过前代,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封造极的境地。 圆明园:第一,山水。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大部分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第二,建筑。绝大多特点数都是游赏、宴饮的园林建筑,形态大多小巧玲珑、千姿百态,空间组合上以院落为基调与自然空间地形、地貌相结合等第三,植物。种植种类众多,专事花草花匠300人,以植物命题的景点也不少于150处 空中花园特点:向高空发展,选当地树种,像空中花园。 伊斯兰园林特点:十字形水系布局,有规则的种树;栽培大量香花,地毯代替花园;庭院四周筑围墙,四角有瞭望守卫塔。 古埃及园林特点:一、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增加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二、重视园林小气候的改善。三、花木互相搭配,种类丰富多变。四、大多建造临近水源的平地,强烈人工气息;多呈方形或矩形,总体布局有统一构图采用中州对称,给人以均衡稳定的感受。五、浓厚的宗教色彩。 古希腊特点:园林布局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均衡稳定规则式园林。 古罗马特点: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后逐渐加强园林观赏、装饰、娱乐性。山坡建园,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台地园。规则式园林形式,井然有序。重视植物造型运用。花卉种植除一般花台花池形式外,开始有蔷薇专类园。兴起了迷园建造热潮。采用矮篱围合的几何形花坛种植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特色及特点 1、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类型: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大,在艺术风格上以庄重华丽为主,在规则中求得变化,在华丽中求得闲雅。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统治阶级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艺术风格的改变,皇家园林从密集而庄严的宫殿建筑群的园林逐渐演变为自然的山水型园林风格。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最早出现汉代,和皇家园林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区别,后来由于文人参与造园,园林与文学、绘画关系密切,更加抒情写意,使私家园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江南私家园林。 3)、寺庙园林寺庙园林常选择在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较美的山水胜地,建筑能和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是贫苦百姓借朝拜进香可以进入的园林,具有公共园林的功能。由于许多寺庙园林将自然风景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渐发展为今天的风景名胜区。 4)、自然风景园林自然风景园林是人们把具有天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经过逐渐开发建设而形成的著名游览点。古代称为景并有赋予诗意的名称,一个风景园林往往有多个景,如杭州西湖十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济南大名湖八景等。这些景往往在景观最好的地点,并在最好的观赏位置布置园林建筑。建筑的布置和设计以突出自然环境和景观特点为目的。 2、中国古典园林地方特色 1)、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在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栽花树木,结合各式建筑布局经营,因势随形、匠心独运,创造出一种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江南园林堆山多用太湖石和黄石,石量应用很大,掇制假山或峰石散置特置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种类繁多,园林植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多自然种植以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构成四季景观。建筑以乡土建筑为创作源泉,个体玲珑轻盈、空间通透,多用白墙、灰瓦、青砖,建筑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工艺水平精致。园内各式各样空间:山水空间、建筑空间、庭园空间、天井等,空间富于变化适于静态和动态观景。 2)、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林赋予凝重、严谨的格调。北方石材少、有北太湖石、青石,手法如江南,但风格不同,北方水资源缺乏,水池面积不大,水景受到限制。植物配置方面,观赏树种少,缺少常绿树和冬季花木,能做到三季有景、冬季萧寒景象。建筑形象稳重、敦实,封闭感较强,有刚健之美。园内空间划分较少,整体感较强。 3)、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规模小、多宅园,一般是庭院和庭园组合,建筑比重大。庭院和庭园形式多样,组合密集。建筑平屋顶做成天台花园,通透开敞更盛于江南,外观轻快活泼,重视细部装饰。叠山常用英石,石景分为壁型和峰型,与水结合成水石庭水局是岭南一绝。理水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岭南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四季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还有外来热带树种。由于受西方影响,建筑装饰、规则式水池出现在园林中。总体而言,园林中建筑形象在造景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体量偏大,数量多,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4)、巴蜀园林 巴蜀园林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文指著名园林都与著名文人有关,园林中蕴含浓郁的文化气质如李白、杜甫、三苏、陆游等都留下了优秀的传统,为巴蜀园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文而秀,巴蜀名园多小巧秀雅,石山甚少,水岸朴直,以清简见长。植物繁茂、品种丰富、多用常绿阔叶林作背景,以水面取虚放扩创造空间的变化和虚实对比。建筑密度不大,形象秀雅,风格倾向于四川民居。由于四川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名园渗透了相当浓厚的飘逸风骨。其主要表现是:不拘成法的多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首先是皇家园林,也被称为宫苑。皇家园林通常建在宫廷内部,是中 国皇帝和皇后休息,品味和娱乐的场所。皇家园林通常规模庞大,包括宏 伟的建筑群、精心布置的花园和湖泊以及精致的雕塑等。最典型的例子是 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苏州的留园。 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之一、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贵族和富 商建造的,是他们欣赏自然美和休息的场所。与皇家园林不同,私家园林 追求的是自然和谐的美,从而营造出安静、雅致和幽静的氛围。苏州的拙 政园、艺圃和留园都是著名的私家园林。 庙宇园林是中国古代寺庙和道观周围的园林,旨在提供一个和谐的环 境供僧侣修行和参拜。庙宇园林通常由山石、水池和花园组成,反映了佛 教和道教的哲学思想,通过山水景观的营造来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著名的庙宇园林包括五台山的佛教寺庙和泰山的道教庙宇。 寺院园林是中国古代寺庙周围的园林,是供僧侣修行、禅思和参禅的 场所。寺院园林通常以修行和禅修为主题,通过山水园林、花园和建筑物 的布置来营造出宁静和虔诚的氛围。著名的寺院园林包括少林寺的星云大 院和兴福寺的天王殿。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在于它们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精神完美的追求。古 典园林通常通过山水景观、建筑物和花园的布置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它 们注重构图的合理性、布局的对称性和细节的精美性。古典园林的景观通 常以花园、湖泊、山石和建筑物为主要元素,通过虚实结合、景物相互映 衬和排列组合来创造出美丽而有序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们通常融入了文化和哲学的元素。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布置通常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思想,如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通过山水园林和建筑物的组合,古典园林传达了一种平衡、和谐和自然的精神。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们通过对自然的崇尚和对完美的追求,创造出美丽而和谐的空间,并传达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_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_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风格 在世界造园体系中,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风景式风格与欧洲古典园林规则图案花园式风格形成鲜明对照,z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 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 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 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 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 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 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因此,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 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1、顺其自然,布局灵活 留园的平面布局采取不规则的形式,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许多曲折而富 有变化的风景。园内以假山、树木、房屋、走廊、围墙等阻隔视线,采用曲桥、曲径、 曲廊,是人几经曲折还未窥见全园之貌,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留园整体布局以中部为主,主要厅堂又在东部,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仍 为全园精华所在。由此看来,中国园林通常都是采取以比较含蓄隐晦的方式来突出重点这 一构图原则的。 2、小中见大,大中有小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特点-中国 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 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 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 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 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 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 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 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 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 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 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 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 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 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 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拙政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见山楼: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舜水的“沧浪亭”,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司马迁《史记》中《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 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 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中国四大类园林

比较中国四类园林风格特色及形成原因 根据中国园林的风格特色,一般把中国园林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园林和寺庙园林四大类。下面分别论述四大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一.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一)皇家园林风格特色 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 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 (二)形成原因 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二.私家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山水诗、书法、美学、建筑、植物等,特别是注入了许多的传统哲学思想。 (一)私家园林风格特色 1.平面格局:私家园林多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常以内向布局在有限的空间中构置景观,使之随影随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与自然,高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皇家园林区别于私家园林的的特点: 1.规模大,建筑类型多,形象华丽 2.建筑仍然保留着神仙境界的模拟和各种象征予以 3.多用雕刻物(金雕,木雕,石)作为园林的小品点缀,或者结合机杼zhu而创为各种特殊的山水. 4.山水气度开阔,但缺乏曲折优雅,植物配置多选珍贵品种,山石多选用稀有石材,因而形成迥然不同与私家园林的皇家气派。 @四大名园:1颐和园2承德避暑山庄3苏州拙政园4留园 @设计:设想运筹,计划与运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师协会;1977年,英国成立。正式确立了设计史作为独立于其他学科的一门科学; @艺术起源;情感思想的交流需要《游戏,模仿,劳动,巫术季节变换的符号》人类实践的活动 @法国南部蒙地亚克的拉斯科克斯洞穴壁画,长180米。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000年到7500年左右 @在艺术领域里,如果说旧石器时代是一个以绘画和雕刻为中心的模仿性艺术时代,那么新石器时代就是一个以制陶和建筑为中心的实用美术时代。 @新石器时代特征:1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2发明陶器3出现农业和养蓄业@陶器工业:人类第一次将自然物变成人造物质,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之后人类结束了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新石器时代设计的特点: 1.实用先于审美,功能早于形式,原始设计的主要因素是功能因素 2.除陶艺外,设计材料是大自然早存在的现存材料 3.材料的加工过程主要体现在简易的组合关系

4.审美要素从胚芽中苏醒,首先表现在形式类的认识 5.原始宗教在人的精神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6.除设计和创造工具外,对自然规律有一定认识 @农业,手工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分工,逐渐形成商品交换,各部落之间封闭状态打破,出现阶级和宗教,出现专门的“设计师” @手工业:公元前3000年到1750年;前期以工艺品为主,后期以建筑为主 @巴比伦:它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一带的最大城市,也是西部当时著名的商业与文化中心; @汉穆拉比: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是西亚最早实行法治的一位国王 @汉穆拉比法典:全文282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都作了严格规定。迄今为止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地中海周围文化: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 @古希腊文化特点:1挣脱巫术的桎梏2发现人类智力特权3建立“神人同形同性”的神话体系4希腊神话培育了哲学和艺术的土壤 @希腊的主要建筑:神庙;典型形式:围柱式 @包豪斯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结构主义:拆分与组合 @人面鱼纹,人面纹,鱼纹,蛙纹,饕餮纹,风鸟纹,植物纹 @启:21世纪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度王朝——夏朝——都阳城 @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形制雄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器物,是现今已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1899以来在殷墟出土的10万多件甲骨文仍为我国目前识读最早的文字 @古希腊建筑特点:和谐,完美,崇高(古希腊的神庙)集中体现在柱式上 @古罗马建筑{宗教建筑:万神庙,太阳神庙 {公共建筑:剧场角jue斗场,浴场 @罗曼建筑: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建筑风格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连列小券,门庙洞口用洞心以多层小圆劵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狭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史称“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洛可可——原意为畸形的珍珠,作为一种设计风格他追求标新立异,活泼浪漫。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一、藏:中国古典园林强调隐蔽和掩饰,通过布局设计以及植物的运用,创造出一种隐藏和遮掩的氛围。园林的每个景点都有特定的布局,不会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视线中,而是需要游客探索才能发现。园林中常采用曲径通幽的手法,将景点设置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遮蔽和折射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另外,园林中的建筑也经常采用层层叠障的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层层深入的感觉,进一步增加了隐蔽的效果。 二、通: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点之间的连通,每个景点都能够与其他景点相互呼应和交融。园林中的路径通常是弯曲自然的,游人可以顺着路径欣赏景色,同时路径又能够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园林中的小桥流水、湖泊、假山等景观元素也是用来串联各个景点的重要设施。这种景点之间的通连,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流动和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尺:中国古典园林重视空间的尺度和比例的安排,通过不同尺度的设置来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和透视感。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湖泊、植物等都经过精心的布局和安排,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大小相间的主次关系。园林的局部也体现了尺度的变化,从大至小、从高至矮的递变关系形成了景观的层次感。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也注重利用空间的限制和限定,通过狭小空间和过道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体验。 四、谐:中国古典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平和、和谐的氛围。园林中常用的元素包括水、山、石、树等,这些元素都是大自然中具有生命力和平和能量的象征。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湖泊等景观元素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携手的感觉。此外,园林中的景点和花草树木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自然式的园林风格。2、园林建筑为主体。 3、富于诗情画意。 4、注意意境的创造。 国外传统园林: 1、日本园林“缩景园”。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 日本石灯笼注重植物修剪整形,日本的“枯山水”以石代山,以砂代水。日本园林常用材料有:石、砂、水、植物。山上的植物用青苔小草代替。 2、意大利“台地园”,规则式风格。 水景有水池、喷泉、壁泉、跌水、雕塑(多是人物雕塑)方形圆形圆锥圆柱动物。两条轴线交叉处往往会设景(水池花坛雕塑等)。 3、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园林(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 4、英国风景园(自然风景园) 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对人工痕迹和园林景墙均以自然景区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段,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园中自然水池。 5、西亚园林 古埃及,巴比伦空中花园。 6、西方近现代园林 纽约中央公园欧姆。斯特德近代园林之父美国建立第一个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 中国王晓俊景观设计步移景异

私家园林:外观上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外取山姿山容、气势风韵,进行艺术的概括提炼。园中植物以单体欣赏为主。楹联碑刻起润饰景色,提示意境的作用, 黄石阳刚之美 湖石阴柔之美 明朝的拙政园 扇面亭美人靠梧竹幽居 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础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按园林布置形式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按园林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按地域分为江南园林(苏州)、北方园林(北京)、岭南园林(深圳)、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按使用性质分为宫廷园林,、府园(宅园)、陵墓园、公共园林。 青芝岫又名败家石(米万钟的勺园) 拙政园的小飞虹商的万里长城 汉武帝上林苑“一池三山”池指大海,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1、生成期(商-汉)建筑宫苑。2、转折期(南北朝)自然山水园。3、全盛期隋朝的京唐大运河,隋唐的“山水建筑宫苑”唐宋的“写意山水园”。4、成熟期及成熟后期南宋的山水宫苑元明清的建筑山水宫苑江南私家园林 宋徽宗瘦山艮月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一、山水相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的创造和表现,将山水融入园 林中,使山水与建筑、景物相互映衬,形成动静交融的美感。园林中的水池、湖泊与山石、小山坡等景观相互配合,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意境。水是 园林中重要的元素,通过人工的水景,如喷泉、水帘、小径等,将水景与 园林的布局融为一体,使园林具有自然、优雅的氛围。 二、建筑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精巧的建筑布局,不同的建筑形式 在园林中互相映衬、烘托。其中,主要的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廊榭、长廊、宫殿、观景台等。这些建筑根据地域特点和造园的需要不同,有些建筑作 为观景点,有些作为休憩场所,有些作为活动场所。建筑大多选用精美的 木材和石材,有的还有彩绘和雕刻装饰,赋予园林以艺术的美感。 三、景物组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物组合是在整体布局中的相互配合 和衬托,使得各个景点相得益彰,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园林中的景 物包括树木、花草、湖泊、池塘、假山、花坛、廊桥等,它们根据不同的 季节和主题进行调整和变换,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景物的选择和组合 应该注重形式的对比和色彩的协调,以达到景观的美感和和谐。 四、意境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通过景观的设计和布局来表达园林 主人的意境和情感,使园林具有独特的氛围和艺术价值。中国古典园林追 求山水之境的意境,追求宁静、舒适的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草等元素的选择和搭配是为了传达园主对自 然和人文的理解和喜好,体现出园林的主题和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是山水相映、建筑布局、景物组合和意境营造。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美学的独特见解。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来源:商都bbs 时间:2009-02-06 16:40:17 Tag: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意境美点击:1790 评论:0 查看核心提示:运用乔灌木、藤木、花卉及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材料,通过设计、选材、配置,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景观,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花镜》)康熙和乾隆对承德避暑山庄72 景的命名中,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的,就有万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再这点上,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来源:商都bbs 时间:2009-02-06 16:40:24 Tag: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中国园林点击:435 评论:0 查看核心提示: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二、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二)隔。或筑堤

中国古园林分四大类

中国古园林分四大类 1、自然园林 一、中国园林善于用景 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 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 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 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 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 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 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

8、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三、中国园林善于借景。 借景手段一般有: 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2、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手法。寺庙园林空间容量大,视野广阔,具备了深远、丰富的景观和空间层次,以致近能观咫尺于目下,远借百里于眼前,形成了远近、大小、高低、动静、明暗等强烈对比的主体化的环境空间,往往能容纳大量的香客和游客。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 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与自然同在,高于自然。有意识地对山、水、植物等元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切割,展现出一种简洁、概括、典型的自然。 ①山:筑山即堆筑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够完美展现咫尺山林的景致。 ②水: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有人做,宛自天开”,在有限的空间内写尽天然水景的全貌。 ③植物: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调,运用少量树木艺术概括地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并将植物拟人化,赋予其不同品格。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 建筑之美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力求将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景观画面中,使建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①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形象灵活多变,与自然密切嵌合。 ②传统建筑既能化整为零、又能集零为整,因山就水、高低错落。 ③创造了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细节处理,如亭、廊、天井、漏窗。 三、诗画的情趣

诗歌的味道。中国古典园林利用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类比,将诗画艺术融入园林艺术,突出表现在: ①假山(尤其是石山)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 ②植物配置务求在姿态和线条方面既显示自然天成之美,又表现绘画的意趣。 ③园林建筑的外观表现出生动的线条美、色彩美、质感美。 四、意境的含蕴 ①借助人工叠山理水将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于咫尺之间。 ②预先设定意境主题,后借山、水、植物、建筑所构成的物境将主题表述出来。 ③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如景题、匾、联、石刻等。 周维权先生概括为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 然美的融糅、富有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涵4点。周 武忠概括中国园林艺术风格为3个方面:思想方法上 崇尚自然,营造方法上重视写意手法,艺术追求上强 调意境创造。魏嘉瓒则用“小巧、幽曲、含蓄、精 雅”8个字概括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以上观点大体上基于古典园林艺术逐渐成熟的明清园林而总结

古典园林的特点

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自然山水是造园的基础、创作的本源,经过种种造园技术手法,使朴素的自然美得到提炼加工,赋与自然美以人的审美感情,构建出高于自然美的园林。 第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园内的殿阁亭榭以及其他建筑群都与自然山水花木结合起来,创造出天人谐和的境界。 第三,诗情画意般的情趣。中国园林的设计构思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艺术,园中景观富有诗歌的韵律感和国画的写意魅力,情景交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因此园林是 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 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 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 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 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 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 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 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 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