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 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

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ft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如ft西晋

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

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 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

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ft艮岳是一座表现ft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ft水宫苑风格。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ft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三ft五园香ft静宜园、玉泉ft静明园、万寿ft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万园之园,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

作)。

园林建筑通过与自然要素的直接关系而组织于园景之中,常被作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一般力求布局在人们欣赏景致的最佳位置和最佳观赏点,同时满足遮荫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

景线指景素的线性组合形态。从平面上看,有园路构成的游览线,池岸构成的水形线,花卉的图案线以及树木的林缘线等;从立面上看,还有建筑的轮廓线和林冠的天际线等。

路径是联系园景与游人的媒介,也是园景的脉络和视点运行的组织者。作为园景的导引要素,它决定各园景空间的位置关系,组织园景的展示程序,显示方位,观赏距离和更替变化,对园景起着剪辑作用。

步移景异园路规定了游人观赏视点运行的基本轨迹,游人在行进中随着视点的运行,一系列透视景面连续映入眼

帘,有限的景观便得到了无限多的景面。

蹊径盘且长出自《园冶》。真正的大自然中是很少直线的。曲折迂回的园路,不仅增加了景观层次,扩展了景面,增强了观赏效果,进一步激发了游兴,而且增加了游程,延续了游览时间,起到了拓展游览空间的作用,在有限的园地里造成了无限风光的幻觉。

障景是对景素的遮挡或隔断。除分隔景观外,还用以处理园门、园墙、隐蔽边界等。有“实障”和“虚障”之分。实障隔断性障景。多用假ft、建筑组成,一般用于不同趣味、情调景观之间的分隔。在实际造园中常用“隔而不围”,“围必缺”的处理方式,使游人能通过障景的阻断与引导进入另一景观空间。

虚障渗透性障景。使相邻景观之间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多用于两组情趣相近的景观空间划分,虚障能增加园景层次,创造“小中见大”的园林观赏空间。在实际造园中多采用连续排列的漏窗方式,或植物手法处理虚障。如无锡寄畅园。

对景一般指园林中观景点具有透视线的条件下所面对的景物之间形成对景。对景多用于景点间的联结,用以加强园林空间构图中的呼应与联系。如苏州拙政园枇杷园的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成对景,加强了枇杷园与其他景区的视线联系。

点景运用造景要素在景线上的局部点缀,起着弥补空白,活跃死角、锦上添花的作用。如苏州留园“华步小筑”等独立设置的小景。

标题点景配有标题命名题刻的一组小景,带有独立景观的性质。

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利弊因素。

立意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布局运用造园手法对造园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体

宜即相地构建,使园林景象的体量、尺度、色彩和空间比例等适度宜人。

即兴随园林营造的过程一时兴之所致,任意点缀。

漏砖墙/漏明墙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在窗洞内有漏空的花饰图案,故又名“花窗”。其用途为“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即是在园林中适合远观眺望的地方修筑漏窗,既能避免外人的窥视,又能使园中景致若隐若现,富于层次。)

景题景观升华的主观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创作来讲,园林意境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和创作者主观意念与情感的抒发,这种为了表现园林营造的中心思想和最佳游赏情境而创作的手法,常表现为“景题”。

景趣景观升华的主观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欣赏来说,园林意境既是客观存在的园林属性,又是游人主观世界触景生情而浮想联翩的审美感受,故称之为“景趣”。

园林意境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比直观的园景形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

匾悬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牌,横置者称为“匾”。

额悬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牌,竖置者称为“额”。

楹联门两侧柱上的竖牌,称作“楹联”。

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适宜建亭的地方就建亭,适宜建造水榭的地方就建造水榭

(绣绮亭-杜甫:绣琦相展转,琳琅愈青荧;宜两亭-白居易:明日同好三更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远香堂-周敦颐:香远益清;留听阁-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燕誉堂-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表示名高禄重,荣宗耀祖。风到月来亭-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涵碧ft房-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明瑟楼-郦道元:目对鱼鸟,水目明瑟;清风池馆-苏东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五峰仙馆(江南园林最大的厅堂)-李白:庐ft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

借景是园景深度的强化手段,即有意识地将园外的适当景物组织于园内景象之间,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错觉,从而拓展了园林景象空间,增进园林艺术效果。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五种。

远借在园内组织观赏距园址较远的景物,其具体处理手法,或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如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进行整理、去除;或提供ft亭、楼阁之类高视点的观赏途径。如北京颐和园湖ft真意亭,西借玉泉ft 塔影;承德避暑ft庄澄湖区,远借磬锤峰奇景。

邻借指借用邻近之景,所借的对象或与园址相毗邻,或者距离很近。若邻借的景物较高,其具体处理手法一般是隐蔽园墙,使内外景物如在园中。如在苏州拙政园可望到宜两亭。

应时而借多是随着季节、气候、四时、晴晦而随遇出现的。

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中,要以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最佳情景状态作为意境主题。大

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以内,紧邻皇居,便于日常临幸,例如西苑和慈宁宫花园和大明宫。

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如静宜园和静明园和南苑。

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如畅春园和避暑ft庄和圆明园和颐和园。

略成小筑,足证大观在寺庙园林中,以较少的建筑布置在一些制高点和景观转折点,控制整体风景形势,达到“一

寺镇千ft”的艺术效果。

借景天象即通过日月星辰,天光云影、阴晴雨雪等自然因素的借景和渲染,巧妙地组织构成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廊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绿地之间的过渡空间,一般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构成。廊的一边或两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了一个个取景框架,形成景观通道。

双面空廊是指廊的两边均为列柱透空,是中国园林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形式。

单面空廊指廊的一边为列柱空廊面向主要景色,另一边砌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通透半封闭的空间效果。如苏州留园的“古木交柯”景区连廊和艺圃的“响月廊”。

复廊又称里外廊,是在双面空廊屋顶中间设置一道隔墙,将廊分成里外两部分,在隔墙上可设置漏窗或什锦窗。双层廊又称楼廊,是做成上下两层的游廊,多用于连接具有不同标高的园林建筑或景点。

爬ft廊顺着参差跌落的地形而建的廊,常见的有跌落式爬ft廊和竖曲线爬ft廊。如无锡寄畅园的叠落廊。

水廊紧贴着水岸边或完全凌驾于水面之上,供欣赏水景和联系水景上建筑之用,形成以水景为主的观赏空间。如拙政园里的波形廊和颐和园谐趣园的折廊。

桥廊亦可称廊桥,是相当独特的一种园林建筑,兼有桥梁与景廊的双重功能。如拙政园的“小飞虹”。

人工ft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ft,人为的创设ft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ft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ft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ft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ft野风景地带,包括ft水园、ft地园和水景园等。

外国园林史

园圃式宅园古埃及园林代表形式。四周筑有围墙,入口建起塔门,有甬道直通住房,形成明显的中轴线。甬道两侧和庭院周围,成行种植以实用为主的树木、藤木和草木植物。

宫苑园林指埃及法老休憩娱乐而建筑的园林化王宫,四周围为高墙,宫内再以墙体分隔空间,形成若干小院落,呈中轴对称格局。

贵族花园指古埃及及王公贵族为满足其奢侈的生活需要而建筑的与府邸相连的花园。这种花园一般都有游乐性水

池,四周栽培着各种树木花草,花木中掩映着游憩凉亭。

空中花园按不同高度逐渐收分的台层组合成剧场版的建筑物,每个台层都以石拱廊支撑,拱廊架在石墙上。台层上面覆土,种植各种树木花草。如同覆盖树林的假ft,远看如同悬挂在空中。

柱廊园园子当中一般造水池和喷泉,四边配制方块的花坛,花园周围围绕一圈宽敞的柱廊,使住宅和花园相互渗

透。

学园(学术园林)古希腊的学着往往都有户外讲学的园地,把学校和园林结合起来,内设祭坛、雕像、纪念碑,

也有亭廊花架等。学生和教师在散步中以谈话的方式教学。

城堡式庄园中世纪欧洲的宫室官邸多建在有防御性的城堡之中。城堡四周有高墙,墙外有深沟,园内建置藤萝架、花架和凉亭,有的庭院堆叠土ft(庭ft)。

寺院庭园常依附于基督教教堂或修道院的一侧,包括果树园、菜畦、养鱼池和水渠、花坛和药圃,生产功能与观赏功能相结合。

西班牙庭院四周是建筑,围成一方形的庭园。庭园中轴线上有几何形状水池,多有喷泉,在水池和建筑之间种植乔灌木。这类庭园常常几个连在一起,使得室内外能彼此通透。庭园之外又有大片的树林,使绿色的园景内外结合,

交相辉映。

别墅园林意大利园林的代表类型。多附属于郊外别墅,一般分为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部分的是花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又不突出轴线;花园之外是景观比较自然的林园。

台地园林(另一种形式的别墅园林)园林选址重视丘陵ft坡,依ft势辟成多个台层。园林规划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台层,是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花园一般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水池和用灌木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花园水景常见形式是喷泉和跌水。花园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

树木茂密。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意大利园林常被称为“台地园”。

勒诺特式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设计了凡尔赛宫。在平坦地势上,利用明确的轴线关系,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的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

刺绣花坛17 世纪流行于法国,到把花园当作整幅构图,以花草模仿衣服上的刺绣花边,形成与宫殿相匹配的气魄。这种瑰丽的模纹花坛像在大地上做刺绣一样,所以当时把这种模纹花坛叫做刺绣花坛。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和蜿蜒的小径为特色,把花园布置的像田野牧场一样,如同

从乡村的自然界里取来的一部分。

池泉式庭园此园林的基本要素是自然ft水型的池和岛,并以摹写海景为主题,还筑有瀑布。后来发展到池岸的重要部位建造殿阁,作为统一园林的要素。

枯ft水式庭园是纯观赏的庭园。这种庭园规模较小,园内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而用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或

者配以简素的树木,理石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意在以小空间表现无限的大自然景观。

城市绿地规划系统

城市绿地规划系统

生态城市其基本含义是一个“生态健全的城市”,是布局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聚居地。ft水城市钱学森于1990 年首先提出的。ft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ft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学以人类的生产、生活为基点,研究从单体建筑到群体聚落的人工与自然环境保护、建设和发展的学科体系。

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生物圈覆盖在地球表面薄薄的生命层。

自然环境基本未受到人为活动干扰的,保持着原生状态的地表空间,其中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到自然演进规律的支配。

绿色城市是生物材料与文化资源以最和谐的关系相联系的凝聚体。

环形城市若干组群的大小城市环绕一大片“绿心”发展,市域间的边界相互重叠,使得作为绿心的农业地区,成为环形城市的中央公园。

生态发展指在生态上健全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全面发展。

人类聚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简称人居环境,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成果。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基地,又是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层次。

资源综合体 态与发展的 重要信息源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生态绿地系统(Eco-green space system ) 是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的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 即规划上常称之为“绿地”的空间;是有较多人工活动参与培育和经营的,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的各类绿地(含水域部分)的集合。

自然生境 是基本未受到人为活动干扰的、保持着原生状态的地表空间;是维持地球生物圈生态平衡的物质基础, 也是人类进行地球生物资源保护的主要对象。

城市绿地 是指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

城市绿地系统 是城市地区人居环境中维系生态平衡的自然空间和满足居民休闲生活需要的游憩地体系,也是有较 多人工活动参与培育经营的,有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产出的各类城市绿地的集合(包含绿地范围里的水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 布置,综合利用,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生产环境,并创造出清洁、卫生、安全、 美丽的城市。

公园绿地 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 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而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带状公园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道路绿地 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生产绿地 专为城市绿化建设需要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包括苗圃、花圃、草圃、药圃等圃地以及园林部门所属的 果园与各种生产性林地。

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绿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 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 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居住绿地 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和小区道路绿地等。

景观(Landscape ) 一方面,景观是自然生态系统的 ,与自然演进过程紧密相关,是生态科

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景观又是社会文化系统的 ,人类不断地从中获得美感与科学信息,经过

智力加工后形成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城市景观 是城市人居环境赖以维持生 。

城市开敞空间(Urban Open Space ) ,是有人为活动高度参与的空间。

城市景观的主要载体 能流和物质循环载体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在地球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中,能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素。

生境(Habitat)特定群落地段上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生物本身所创造的环境条件。

生存条件(Existence Condition)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那些生态因子。

生态利用潜力指绿地在未来指定时期对人类生存所能提供的生物量产出能力,尤其是粮食和副食品生产的最大能

力。

生态平衡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之间,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也都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主要是凭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最优化协调而实现的,就称为生态平衡。

市域绿地是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乡环境景观、突出地方自然与人文特色、在一定区域内划定并实行长久保护和限制开发的绿色开敞空间。

生态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壤侵蚀防护区等。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自然生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和保障。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

遗产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域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定并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水源保护区在河流、水库的上游、源头及周边地区,为稳定洪枯水量,保护水质而划定的保护区域。

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市域内基本农田(即不得占用的耕地)实行保护而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土壤侵蚀防护区是在严重土壤侵蚀区或易发生土壤侵蚀地区划定的,旨在控制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表层、母质及植被的保护区。

岸线是水陆交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线(滨水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区域。

湿地湿地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

水、半咸水或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红树林是一种分布于热带海滨泥潭,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

主干河流是指集水面积在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主干和一、二级支流主干的河流泄洪通道与出海口。

主干堤围是指三级及以上(或捍卫1 万亩以上耕地)的江、河、海重点防洪大堤。

湖泊湖泊是积水多、水域深广的洼地,既有蓄水、滞洪、调节气候、提供动植物栖息地的作用,又具有较高的景观美学价值。

沼泽是地表常年过度湿润或者薄层积水的洼地,具有纳洪、补充地下水和过滤的作用,也是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

地。

基塘系统是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一般由鱼塘及其塘基组成。

风景绿地是在城郊及农村地区保护、建设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郊野公园等,既可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体验,也可有效减轻城市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风景名胜区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

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旅游度假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景观环境中,为了向旅游度假者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游憩设施,并配备一定的文娱活动场所而建造的一种新型聚居地。

郊野公园位于城市边缘或近郊区的风景点、旅游点,具有较丰富的游憩活动内容,设施较完善的大型自然绿地,服务范围较广。

缓冲绿地为城镇及重大设施设置的防护和隔离区域,具有卫生、隔离、安全防护的功能。

环城绿带是指在城镇建成区外围一定范围内,强制设定的基本闭合的绿色开敞空间,形成城市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带。

基础设施隔离带是指在重大的交通、电力、通输水和供气等基础设施两侧一定宽度内或周边一定范围内划定的安

全区域或隔离地带。

自然灾害防护绿地是指能对自然灾害起到一定缓释作用的绿地。

公害防护绿地是指对废气、废水、粉尘、恶臭气体、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爆炸及放射性物质等城市公害有

一定隔离防护、缓冲作用的绿地。

特殊绿地不一定为绿化覆盖,但具有较高的自然和文化价值的绿地。

地质地貌景观区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奇

特地质地貌景观的分布区。

自然灾害敏感区是指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

传统风貌地区是指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建筑

群。

点城区中均匀分布的小块绿地

线道路绿地、城市组团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绿带等。面

大中型公园、风景区、生态景观绿地等。

块状绿地布局将绿地呈块状均匀地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

带状绿地布局多利用河湖水系、道路城墙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环状绿带网,有利于改善和表现城

市的环境艺术风貌。

楔形绿地布局利用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组合布局。

混合式绿地布局是块状、带状和楔形绿地布局的综合运用,可以做到城市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较完整的

体系。

城市生态绿地即五大类城市绿地,是重要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植物伴生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

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绿地率指标达到50%以上的建设用地区域。

一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

二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避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

生物多样性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及其组成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生命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抗性强的植物物种抗性强,即对城市环境中工业、交通等设施排出的“三废”和土壤、气候、病虫害等不利因素适

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古树名木古树一般指树龄在100 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

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遥感RS 是指使用某种遥感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所需的研究信息的过程。

城市热场是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城市本身的产物。

城市热岛由于城市工业、交通及居民生活不断地向周围环境释放人为热量和大气污染物质,使得城区气候不同与郊区气候。

公共绿地是指由城市园林部门投资、建设与管理,供城市居民及外来游客享用的绿地。它具有规模大、综合性强、设施完备、绿化水准高等特点,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绿带绿环、绿色通道五种。

园林绿地面积用作园林和绿地的各种绿地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和风景林地面积。不包括:A 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B 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和竹园等。C 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列入绿地的水域。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人均公共绿地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城市人口之比。

城市绿地率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城市绿地率=(公园+生产+防护+附属绿地总面积/城市总

面积)×100% 。

居住区绿地居住区内除居住区级公园以外的其他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指城市中分散附属于各单位公共建筑庭园,如机关、部队、学校、医院、工矿、企事业单位等附属

绿地,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环境为主要功能,不对公众开放的绿地。

城市绿线是指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绿地边界控制线。

21 世纪生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能、高效率的现代化城市;具有

宜人居住环境的绿色城市和高度文化素质的文明城市。

园林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体,也是国际上容易理解和普遍接轨的城市素质评价指标。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ft 边,水边,路边 市域范围内 红线范围内 开放式的街旁绿地 河流、湖沼、海岸 紫线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

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红线 指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线, 是普通规划的重要依据。

绿线 绿线用于表示道路上绿化用地的界限,是指城市道路上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开放式绿地 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滨水绿地 城市中临 等水体的带状绿地,是城市的生态廊道。

路侧休憩绿地 ,主要指临街建设与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地。

组团绿地 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的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生活、休息提供场所。

城市绿地指标 城市绿色环境数量及质量的量化标准,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城市环境的好坏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

绿化覆盖面积 指城市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居住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的绿地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 面积。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人均绿地面积 指区域内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拥有的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公园+生产+防护+附属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

公园游人容量 在游览旺季高峰期间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量。公园游人容量(C )=公园总面积(A )/公园游人人均面积(Am )。它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

园林规划 指明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主要任务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由各级园林行政部门制定。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也叫发展规划。 园林绿地设计 为了满足一定目的和用途,在规划的原则下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利用植物、ft 水、建筑等园林要素,创造出具有独立风格,有生机、有力度、有内涵的园林环境,由园林规划设计部门来完成。

城市湿地公园 是一种特殊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

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居住小区公园 又称居住小区级公园或居住小区小游园,是为居住小区居民就近服务的居住区公共绿地,在用地性 质上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公共绿地。

生态公园 在 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保护原野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自然风景园,主要运用种植设计,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环境,创造一种以少有人工痕迹的自然生态景观为特色的园林空间。

环境容量 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道路绿地率 道路 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道路总宽度的比例。

生态城市地区 即在 的城市地区(含郊县),要实现基本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环和主要生态因子的平衡。

三边绿地 是指利用 零星空地而开辟建设的小型游憩绿地。

生态农业 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农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

道路两旁及分车带 何种密度 在 植被生物量 改造、配套、组装和深度开发 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主调树种 即骨干树种,自始至终贯穿整个风景序列,能表现地方特色和城市风貌的树种。

基调树种 各类园林绿地中应用频率高、使用数量大,能形成全城统一的树种。

安全视距 从发现对方来车并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一般 30—35m 。

视距三角形 根据相交道路所选用的停车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上绘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

物、树木等遮挡视线,植物高度≤0.7m ,宜选矮灌木和花草种植。

城市避灾绿地 是指当地震、水灾、洪水等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期生活的绿地空

间。它一般由城市的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的某些地块组合构成,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

林景观路 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自然式设计 以美国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哈普林等为代表,主张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并创造 稳定、持久、和谐的园林风景环境。

观光农业 亦称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是指以现有或开发的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对象,按照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和

构成要素,对其进行 ,形成一产和三产相融合,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形态。

森林小气候 城市绿地中 下具有森林的实质。

行道树种 行道树是指种在 ,具有发挥城市绿地美化街景、纳凉遮荫、减噪滞尘等功能作用。

防护林树种 有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 要目的的森林群落。

风景林地 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城市整体风貌和环境中起作用,但尚没有完善游览、休息娱乐等设施的林地。 耐污染树种 能耐空气污染,或吸收有毒气体、吸滞粉尘、净化空气、释氧量较高的树种。

森林保健树种 主要指通过香气和芬多精的散发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树种。

立体绿化 在各类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立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以改善局部 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活动。

垂直绿化 又叫立体绿化。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种攀缘植物,以增加 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

湿生植物 能耐水湿、有的还能生长在水中的陆生植物,包括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三类。

土地承载力 又称人口承载力。即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合理投入物质、能量和劳务后,单位面积耕地的产出水平所能供养的人口数。

人口容量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斑块 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

廊道 景观中心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起连接作用,如河流、防护林带。

绿视率 指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它强调立体的视觉效果,代表城市绿化的更高水准。日 本的青木阳与 1987 年提出。

生态规划 一般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所作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工程是“使人与自然双双受惠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的设计”。

生态工程规划是在生态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工程类建设规划。

生态系统负反馈当系统的某种成分开始变化时,其他成分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最终又返回系统、减少开始的那种成分的变化速度和作用。

阈值生态平衡存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具有一定的条件,这个能够自动调节的界线称为阈值。人

口承载力生态系统自身生产的食物能量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生态景观绿地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其基本规划要求,是保护好自然水体、ft林和农田等绿地空间资源,建立为保持生态平衡而保留原有用地功能的城市生态景观绿地。这类绿地一般面积较大,既是城市固碳制氧、补充新鲜空气的源地,又是风景名胜或自然保护区,并能提高全市域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生态风景林是按照风景林设计要求营造的专用林种。生态风景林可分为近景林、中景林和远景林。

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设计

园林布局即在园林选址、构思(立意)的基础上,设计者在孕育园林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也是园林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创作过程。

园林设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园林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ft、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立意即设计思想,园林设计的总意图。

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

园林小品是园林构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园林景观更富于表现力。一般包括园林雕塑、园林ft石、园林壁画、摩岩石刻等内容。

规则式园林又称“几何式”、“对称式”园林。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地形多由水平面组成,水体、广

场和道路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建筑和植物呈中轴对称均衡设计。

自然式园林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ft水派园林。在平面规划上随形而定,景以境出,园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

形;草地、水体等多采取起伏曲折的自然状貌;树木株距不等,栽植时丛、散、孤、片植并用,如同天然播种;蓄养鸟兽虫鱼以增加天然野趣;掇ft理水顺乎自然法则。是一种全景式仿真自然或浓缩自然的构园方式。

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的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中轴线和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ft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轴线法即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方法。由纵横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控制全园布局构图的“十字架”,再由两主轴线再派生出若干次要的轴线,或相互垂直,或成放射状分布,一般组成左右对称,有时还包括上下、左右对称的、图案性十分强烈的布局特征。如巴黎凡尔赛宫、意大利台地园。

ft水法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ft水园就是ft水法设计的典范。即以ft水骨架为构园主题,把自然景色和人工造园艺术,包括园林五大要素的改造,两者巧妙地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如江南私家园林。

综合法介于绝对轴线对称法和自然ft水法之间的园林设计方法,又称混合式园林。如上海广中公园。

主景在园林布局中,在确定主题思想前提下,考虑的主要艺术形象。

中轴对称在园林布局中,确定某方向一轴线,在轴线的上方通常安排主要景物,在景物的前方两侧,常常配置一对或若干对的次要景物,以陪衬主景。

主景升高为了使构图主题鲜明,常把主景在高程上加以突出。往往与中轴对称的方法联用。

环供水平视觉四合空间的交汇点把主景放在视线的焦点处,或放在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来突出主景。

构图重心位能三角形、圆形图案等重心为几何构图中心,往往是处理主景突出的最佳位置,起到最好的位能效应。自然式园林的视觉重心,也是突出主景的非几何中心。

渐变法即园林景物布局,采用渐变的方法,从低到高,逐步升级,由次要景物到主景,级级引入,通过园林景观的序列布置,引人入胜,从序幕、发展,最后达到高潮,引出主景。

多样统一即有机的统一,或称之为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任何造型艺术都是由不同的局部所组成,这些部分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既有变化,又有秩序,这就是多样统一。

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对比采用的是骤变的景象,以唤起兴致的效果。

调和主要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如把美学性状相同或相似的景物配置在一起,整个景观效果较和谐。

节奏与韵律同样的景物重复出现和布局的手法。

静态均衡在园林布局中,一般在主轴两边景物以相等的距离、体量、形态组成均衡。

拟对称均衡在园林布局中,是主轴不在中线上,两边的景物在形体上、大小、与主轴的距离都不相等,但两景物

又处于动态的均衡之中。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廓如亭与南湖岛通过十七孔桥的连接达到拟对称的效果。

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意图或造景效果的需要。

园路即园林中的游览路线,起到组织观赏程序、疏导游览人流的集散、导向的功能作用。园路贯穿于全园各景区、主要景点、景物之间的联系与贯通线路,也就是园林中主路的结构和系统,其小路只起到辅助作用。

框景选择特定视点,利用窗框、门洞、ft洞、树干等所形成的框架作为取景边框,使对景明确而集中,景点之间有明确的呼应关系。观赏由此所围合的景色,构成一副仿佛镶嵌在镜框内的立体画面,一般称为框景。

对景一般指园林中观景点具有透视线的条件下所面对的景物之间形成对景。对景多用于景点间的联结,用以加强园林空间构图中的呼应与联系。如苏州拙政园枇杷园的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成对景,加强了枇杷园与其他景区的视线联系。

添景一般在近景缺少内容情况下,为了使画面更完整、更理想的一种艺术手段。

夹景为了强化和突出主要景物,或景物置身于两侧树丛、树林等所形成的狭长空间的尽端,这种左右两侧形成的狭长空间的前景称为夹景。

漏景一般在框景的效果不甚明显时,漏景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空间渗透,漏窗看景。疏林、树枝交错漏出远方美景。

顺势辟路其意之一,指道路的设计应当与地形巧妙结合;其意之二,顺势,就要分析园景的序列空间构图的游览形势。

密林凡郁闭度即种植密度在70%以上的树林,可称之为密林。

块状植物造景或称之为片状的成面形布局的密林、草坪类型。

线状植物造景主要指园界树、园路树、湖岸树等植物,主要是乔木作线状种植,包括规则的直线、折现、曲线和

自然、断续错落的线状景观。

孤植/孤立树指在草坪、草地上,单棵种植树树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高大,寿命长,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如榕树、悬铃木、凤凰木等。

树丛/树群在园林种植设计中,除了孤立树以外,还可以成群,成丛,成片地栽植。

对植是将两株树按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在园林构图中作为配景,尤其在规则式、中轴对称的构图中,起到陪衬和烘托主景的作用。

绿篱常用常绿针叶树修剪成各种造型,或成堆地栽植,主要用密植的方法,然后修剪成波状、块状的形体,使原先的“绿篱”,具有绿色的雕塑作用,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花坛指多用一年生草花栽植在一定形状的花池中,利用花卉的鲜艳色彩组成各式各样图案,起到装饰园林空间的作用。

花镜一般用多年生宿根花卉栽植,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花地一般指形状随意,或成块状、带状,或紧贴路边的花卉栽植形式。

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室外休息、观赏、娱乐、游戏运动,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管理的市政设施。(补充公园绿地的概念)

植物园是从事植物物种资源的收集、培育、保存等科学研究的机构。

动物园以野生动物展出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宣传科普及有关野生动物的科学知识,对游人进行科普教育,对野生

动物的习性、珍稀物种的繁育进行科学研究。

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较大的面积与规模,较高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和适度建设,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

日游式森林公园指位于近郊或建成区中的森林公园。

周末式森林公园指位于城市郊区,距离城市 1.5-2.0H 的路程,主要为城市居民在周末、节假日休憩、娱乐服务。度假式森林公园指距离城市居民点较远,具有较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大型独立的森林公园。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较好指标。

特置石整体或拼石为体量较大,体姿奇特的石景。常用作入口障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和庭中、廊间、亭边、水际的点缀。

散置石又称散点“攒三聚五”的作法。因尺度大小可分大散点和小散点。要在散中有聚,寸石生情。

常水位在江河、湖泊的某一地点,经过长时期对水位的观测后得出的,在一年或若干年中,有50%的水位等于或超过该水位的高程值,称为常水位。

壁泉水从墙一侧挂下,多用于小面积装饰较浓之处。

瀑布利用自然水或人工水,聚集一处从高崖落下,有的落水瀑布形成一条白带,气魄雄伟。

花钵花钵是种花用、摆设用的器皿,多为口大底端小的倒圆台或倒棱台形状,质地多为石材、水泥、陶瓷、塑料及木制品,在公园、广场、道路两侧均可放置。

下沉式广场主要适用于地形高差变化大的地带,利用底层开展各种演出活动,周围结合地形情况而设计不同形式的台阶,围合而成下沉式露天演出广场。

综合性植物园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

专业性植物园指根据一定学科、专业内容布置的植物标本园、树木园、药圃等。

专类花园在植物园内,专门收集若干著名的或具特色的观赏植物,创造优美的园林环境,构成供游人游览的专类花园。

主题花园这种专类花园多以植物的某一固有特征,如芳香的气味、华丽的叶色、丰硕的果实或植物体本身的性状特点。

风景伐是以景观效果为主的风景林地,可开辟森林公园中林中空地和风景透视线,风景伐可使林木郁闭度适中,便于游人活动,同时也可获得少量的林木产品。

林分季相森林植物随季节变化可形成不同的森林季相变化。

园林学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ft、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种植蔬菜果树花木、四周又用藩篱围绕的场地叫做“园”。

场圃春夏之季称为“圃”;秋冬收获季节平整土地称为“场”。

园林学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学科。主要包括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其定位,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类活动与周围自然世界和谐关系、包含游憩、审美、生态和艺术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田园城市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 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自然ft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工,改造。写意ft水园是以ft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的园林形式。

园林艺术是以主要用真实的自然材料来表现自然美和人在自然里的生活之美为特征的。

园林地方风格是由造园者的主观因素与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客观因素相统一所形成的特征;是当地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园林艺术形式相统一而在整体风貌上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色。

园中园把主要的景点建筑用院落式布局,形成相对独立的景区,当中穿插设置若干庭园,使一个大园中又套几个小园,内容不同,情趣各异,全园景观便得以丰富。

岭南园林主要产生于粤中、粤东、闽南、桂北及港澳地区。以ft水园形式为主,具有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并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乡土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地方特色。

美包含或体现社会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点感情反映的具体形象(包括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

园林美即艺术地再现自然美和人在自然里的生活美。

园林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比直观的园景形象更加深刻、更加高级的审美范畴。

体物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

意匠经营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能表达。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使园林景象结构得体合宜,充分表达造园意境。

景即风景、景致,是指在园林景观中,自然的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供作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

造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创作出所需要的景观。

城市化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生活在城镇、直接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与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低度城镇化当城镇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就会出现城镇化滞后。

城市绿化研究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指导建设城市公园、居住区和街道绿化等绿色空间的营造实践。

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理想的城市发展形态,兼顾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其典型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是“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特别强调城市发展要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合理充分的空间。

城市“园林化”通过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的途径,提高城市的生态化水平,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

景观规划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人文景观当作资源来看待,从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地使用土地。

大地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是发展中的课题,其任务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人文景观当做资料来看待。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地使用土地。

观赏间距人们赏景,无论动静观赏,都要有个立足点,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观赏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水平视角45°,垂直视角26—30°。

园林景观即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

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地貌地面呈现着的各种起伏状态,如ft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

地物在地面上分布的所有固定物体,如江河、森林、道路、居民点等。

地形地貌和地形的统称。

园林植物

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

园林树木(landscape trees)通常泛指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灌木。

园林树木学是阐述和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的学科。

乔木(Trees)树体高大,具明显主干者为乔木。

针叶乔木叶片细小,呈针状、鳞片状或线性、条形、钻形、披针形等。

阔叶乔木叶片宽阔,大小和叶形各异,包括单叶和复叶。

灌木(shurbs)树体矮小,通常无明显主干,多数呈丛生状或分枝较低。

藤蔓(climbers)地上部分不能直立生长,常借助茎蔓、吸盘、吸附根、卷须、钩刺等攀附在其他支持物上。

观叶树木(ornamental foliage trees)指叶色、叶形或叶大小或着生方式有独特表现的树木。如紫锦木、红背桂。

观形树木(ornamental shape trees)指树冠在性状和姿态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如苏铁、南洋杉。

观花树木(ornamental flower trees)指在花色、花形、花香上有突出表现的树木。如玉兰、含笑。

观果树木(ornamental fruit trees)指果实显著,果实丰满且挂果时间长的一类树木。如南天竹、火棘。’

观枝干树木(trees with ornamental trunks and branches)指枝干具有独特风姿或有奇特色泽、附属物等的一类树木,如木棉、梧桐。

风景林木多以群植、丛植、林植等方式配置在建筑物、广场、草地周围,也可用于湖滨、ft野营建风景林,或开辟森林公园,建设疗养院、度假村、乡村花园等一类乔木树种。

防护林指能从空气中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削弱噪音、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一类树木。

行道树指栽植在道路系统如公路、街道、园路、铁路等两侧,整齐排列,以遮荫、美化为目的的乔木树种。

孤植树指以单株形式布置在花坛、广场、草地中央、道路交叉点、河流曲线转折处外侧、水池岸边、缓坡ft岗、庭园角落、假ft、登ft道及园林建筑等处,起主景、局部点缀或遮荫作用的一类树木。

造型树指经过人工整形制成的各种物象的单株或绿篱,故也称为球形类树木。

树桩盆景是在盆中再现大自然风貌或表达特定意境的艺术品。

木本地被类指高度在50cm 以内,铺展力强,处于园林绿地植物群落底层的一类树木。

树形由树冠和树干组成。树形是园林构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园林意境的营造起着巨大的作用。不同形状的树木

经过巧妙的配植可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艺术效果的艺术组景。

花相通常将画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整体表现出来的形貌称为花相。城

市气候指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城市下垫面指多数由水泥或沥青铺装而成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的建筑群所形成的屋顶和墙面。在建筑密度大的地方仅有少部分直射光能照到地面。

城市雾障当城市空气中的微尘、煤烟微粒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形成一层灰黑色的雾障。

植物群落指生长在一起的所有植物个体。

自然群落由自然生长在一定地区内并适应于该区域环境综合因子相互影响的植物个体所组成。

群落形态习性指群落种类组成的形态特征,具体包括物种的高度、树冠形态、树皮形态、根部形态、花部形态、

叶形及物候相等。

群落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形成的植物类型,是不同植物对于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群落结构指群落中所有物种及其个体在空间上的配置状态。

季相由于季节的不同,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群落所产生的形相。

色相各种群落所具有的色彩形相。

幼年期自种子或根茎开始萌发到开花前的阶段属于幼年期。

青年期指从始花结实到树冠郁闭后的一段时期,或先从形成树冠的郁闭到开花结实时止的一段时期。

自疏现象在群落个体之间,由于对营养的争夺结果,有的个体生长健壮,有的则生长衰弱,渐处于被压迫状态以至于枯死,留存适合于该环境条件的适当株数。

成年期指群落经过自疏及组成成分间的生存竞争后的相对稳定阶段。

群落演替在同一地段,组成群落的各种树木的盛衰变化使新的植物群落替代了原有的植物群落。

园林树木配植指在应用、栽培园林树木时应综合考虑其功能、审美和生态等因素,进行树种选择、物间(包括植物、景物或其他造型物之间)搭配并确定种植方式与位置。即通过人工手段将园林树木进行科学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景观。

艺术配植是运用艺术技法把各种植物组合起来,以美的形式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形象美及其基本特性,使配植形式与总体艺术布局相协调,以创造优美的、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主调树种即骨干树种,自始自终贯穿整个风景序列,是能表现地方特色和城市风貌的种类。基

调树种指各类园林绿地中应用频率较高、使用数量较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

配调树种即风景序列中的点缀树种,可以有较大的变化。

规则式配植规格基本一致的同种树或多种树配植成整齐对称几何图形的配植方式叫规则式配植。中

心植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心或轴线交点上单株栽植叫中心植。

环状配植指围绕着某一中心讲树木配植成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五角形及其他多边形等封闭图形。

对植同种两株或同类两丛规格基本一致的树木按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方式栽植叫对植。

列植即直线配植。是将乔木、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栽种,形成整齐、单一、气势大的景观。

自然式配植不按中轴对称,也非杂乱无章,遵循多相平衡法则;自然式配置表现的是自然植物高低错落,有疏有

密,变化多样。

孤植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上栽植孤立树木叫孤植。

丛植2-10 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较紧密地栽植在一起的配植方式叫丛植。

群植(树群)用十多株至百株树木配植成小面积的人工群落结构的配植方式叫群植。

林植指配植面积比群植面积更大的自然式人工林。

林带指为了防护和美化为主而培植的自然式带状树林或不规则行列式林带。

疏林是指郁闭度在0.4-0.6 之间的疏林草地,其树丛和草坪

密林是指郁闭度在0.7 以上的林地。密林以涵养水源或观赏为主,一般多采用两种以上乔、灌木混交。

散点植单株或单丛在一定面积上几近均匀散布的种植叫散点植。

引导配植在道路上合理配植树木的行列变化以指示道路的走向、起伏,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遮

荫配植枝叶茂密、树冠体量大、绿荫期长的树种

缓冲配植缓冲配植应用树木来缓和交通事故时的冲击碰撞以减轻事故危害程度。多采取带状、群状配置方式种植。花境是以多年生草花为主,结合观叶植物和一二年生草花,沿花园边界或路缘设计不治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它是根据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分散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一种植物造景方式。花坛花坛是一定范围的畦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施。

花台将花卉栽植于高处地面的台座上,类似花坛而面积较小。

花池整个种植床和地面高程相差不多,边缘用砖石维护,池中常灵活的种以花木或配置ft石,也是中国式庭院一种传统的花卉种植形式。

树丛指由多株树木做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种植,具有整体效果的园林树木群体景观。

古树树龄在100 年以上的大树。

名木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一级古树名木:树龄300 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纪念意义的。其余为二级。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室内花卉装饰用的植物也属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指在园林环境中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的综合功能作用。

长日照植物在花开以前需要有一段每日光照时数大于12—14 小时的日子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在花开以前需要有一段每日光照时数小于12 小时的日子才能开花的植物。

郁闭度单位面积上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

林冠线森林中树木的上部枝叶相互连接成一大片。

适地适树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园林建筑名词解释

园林建筑名词解释 园林建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设计和布局自然和人工元素,创造出美丽宜人的环境。在园林建筑中,有许多特定的名词被用来描 述不同的元素和特征。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园林建筑名词 进行解释和探讨。 庭院:庭院是指住宅或其他建筑周围的开放空间,通常用于休憩、 游憩和美化。庭院可以是前院、后院或内院,具体形式取决于建筑的 设计和功能。 庭院景观:庭院景观是通过植物、石头、水体和其他自然元素的布 局和安排来创造出的视觉享受。庭院景观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和惬意 的环境,让人们与自然亲近。 园林造景: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植物、地 形和水景的安排,创造出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园林造景 强调景观的整体性和自然美感。 假山水景:假山水景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元素,通过运用石头和水 体的组合,形成仿真的山川景观。假山水景追求自然和谐,将山水的 韵味带入园林中,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湖泊:湖泊是指一种较大的、静态的水体,可以自然形成也可以人 工制造。湖泊常出现在大型公园和庭院中,为人们提供了观赏和休闲 的场所。

庭院雕塑:庭院雕塑是一种艺术品,通常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庭院 雕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为庭院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成为庭院的一种亮点。 观景台:观景台是指为了观赏园林景观而设置的平台或建筑物。观 景台通常位于高地或湖泊旁边,为人们提供欣赏园林美景的理想位置。 回廊:回廊是指围绕庭院或花园的廊道,以供人们散步和休息。回 廊通常由柱子和拱券支撑,形成凉爽通风的走道,与园林元素相互融合,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花坛:花坛是指用来种植花卉的底座或容器。花坛可以是地面上的 土墩,也可以是室内的花盆和花盘。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选择花卉,花 坛能够为园林增添色彩和美感。 这些园林建筑名词代表了园林设计和建筑中的一些常见元素和特征。通过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和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建 筑的美学价值。无论是在公园、庭院还是其他环境中,园林建筑都能 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平静,使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园林建筑 的名词解释,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和体验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园林史中常见的常考的名词解释

园林: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为题材,遵循美学原理与科学规律,建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玩赏的地域。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 2、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或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3、大内御苑: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4、行宫御苑: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5、离宫御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行宫、离宫均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6、宅园:依附于邸宅所建,前宅后园或邸宅的一侧。 7、游憩园:单独设置,不依附于邸宅。 8、别墅园:郊外山林风景地带,规模比宅园大。 9、苑囿:畜养禽兽,植林木的圈地,供古代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10、一池:太液池;东海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 11、建筑宫苑: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宫苑。 12、写实山水园:山水、植物和建筑互相结合组成的山水园。 13、山水建筑宫苑: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14、自然式别业山居: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法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15、写意山水园: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 16、山水宫苑: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 17、文人山水园:在写意山水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表达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18、意境: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19、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20、园林美的主要内容:山水地形美、借用天象美、再现生境美、建筑艺术美、工程设施美、文化景观美、色彩音响美、造型艺术美、旅游生活美、联想意境美 21、园林空间艺术布局: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又变化的美好境界。 22、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内。 23、置石: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做法。

园林名词解释

1.园林: (狭义)在一定土地范围内,以观赏植物、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路、山石、水体等组成要素,运用艺术法则和技术手段,构成一个供人们休闲、游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广义)统称绿地,也称园林绿地,包括狭义的园林,也包括城市街道绿化和工厂、单位、居住区、学校的绿化地及其他林地,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 1.园林设计: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遇的过程。 2.混合式园林: 当一处园林的内容需要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形式分别表现时,而且两种形式所占面积的比例又近似,便将这个园林称作混合式。 3.xx: 自然界具有xx的物象。 4.境: 景观美感的统一表现,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感知和心理感受。 5.物境: 园林环境给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即景物的形态、色彩、光影变化、鸟语花香、四时变化等。 6.意境:

是物境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一种美的联想,是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即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与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 7.生境: 纯自然的生态环境,自然美。画境: 人工艺术的环境。 8.静态观赏: 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称静态观赏。 9.静态空间: 游人观赏景物有动静之分,园林观赏的艺术单元为固定视点的静观构图,这种固定视点观赏静态风景所需的空间叫静态空间。 10.动态空间: 游人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就出现了连续的动态观赏与动态空间的组织布局。 11.开敞空间: 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时,所处的空间是开敞空间。 12.xx风景: 在开场空间中,呈现的风景是xx风景。 13.闭合空间: 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合空间。 14.闭锁风景: 闭合空间所呈现的风景是闭锁风景。

园林工程名词解释

1-1等高线:就是绘制在平面图上的线条,他将所有高于或低于水平面、具有相等垂直距离的各点连接成线。1-2等高距:是指在一个已知平面上任何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且等高距是一个常数。 1-3挖方:设计等高线低于原地形等高线时,则需要在原地形上进行开挖。 1-4填方:设计等高线高于原地形等高线时,则需要在原地形上增加一部分土壤。 1-5土壤自然倾斜角(安息角):松散状态下的土壤颗粒,自然滑落而形成的天然斜坡面,叫做土壤自然倾斜面,该面与地平面的夹角。 1-6土壤的容重:指单位面积内天然状态下的土壤重量,单位为kg/m3。 1-7土壤的含水量:是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 1-8零点线:是挖方和填方区的分界线,它是土方计算的重要依据。 1-9施工标高=原地形标高-设计标高 2-1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2-2特置:由于某单块山石的姿态突出,或玲珑或奇特,立之可观时,就特意摆在一定的地点作为一个小景或布局的一个构图中心来处理的理石方法。 2-3孤置:孤立独处地布置单个山石,并且山石是直接放置在或半埋在地面上。 2-4对置:两个山石布置在相对的位置上,呈对称或者对立、对应状态,这种置石方式即是对置。 3-1园林挡墙:包括园林内所有能够起阻挡作用的,以砖石。混凝土等实体性材料修筑的竖向工程构筑物。又可分为挡土墙、驳岸和景墙等。 3-2挡土墙:由自然土体形成的陡坡超过所容许的极限坡度时,土体的稳定性就遭到了破坏,从而产生了滑坡和塌方,如若在土坡外侧修建人工的墙体便可维持稳定,这种在斜坡或一堆土方的底部起抵挡泥土崩散作用的工程结构体。 3-3驳岸:在园林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岩壁、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与挡土墙类似的构筑物称为驳岸,或叫“浸水挡土墙”。 3-4景墙:在园林中为截留视线,丰富园林景观层次,或者作为背景,以便突出景物时所设置的挡墙。 3-5浆砌法:是将各石块用粘接材料粘合在一起。 3-6干砌法:是不用任何粘接材料来修筑挡土墙,将各石块巧妙地镶嵌成一道稳定的砌体,则由于重力作用,每块石头相互咬合十分牢固,增加了墙体的稳定性。 4-1园路:是贯穿全园的交通网络,是联系若干个景区和景点的纽带,是组成园林风景的要素,并为游人提供活动和休息的场所。 4-2曲线加宽: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由于前后轮的轮迹不同,前轮的转弯半径大,后轮的转弯半径小。因此,弯道内侧的路面要适当加宽,以防后轮驶出道路以外。 要点: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成正比,与弯道半径成反比;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0m时刻不加宽;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需设加宽缓和段;为了通行方便,园路的分支和交汇处应加宽其曲线部分,使其线性圆润、流畅,形成优美的视角效应。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 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 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如ft西晋 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

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 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 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 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

园林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园林学: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园林与绿地绿化的关系: 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绿色地带,自然也包括园林。因此,园林也可以说是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实际上绿化则是达成绿地的手段。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材料,以取得环境效益为主,而园林则往往运用多种素材,较多考虑风景效应。因此,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 园林设计 设计具有普遍性。设计是思考的过程。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的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平桥:折线平桥,单跨平桥 景: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像。 园林中的景,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工创造的,以引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一种供作游憩观赏的空间环境 风景视线的仰角小于6°时景观空间有空旷感;仰角在13°左右时,景物有亲近感,观赏艺术价值较高;仰角大于18°时,则空间有闭塞感,人开始感到压抑。 ?①正多边形亭:如正三角形亭、正方形亭、正五角形亭、正六角形亭、正八角形亭、正十字形亭等。 ?②圆亭、蘑菇亭、伞亭等。

园林名词解释

园林名词解释 园林是一种通过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人工环境,旨在为人们提供愉悦和休闲的场所。它不仅仅是一片绿地,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表达。以下是对一些园林名词的解释: 1. 庭院:庭院是指位于建筑物周围的室外空间,通常由墙壁、篱笆或栅栏等方式围合而成。庭院通常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可以用于种植花草、种植蔬菜或提供户外休闲空间。 2. 花园:花园是一片特意为种植和展示花卉而设计的区域。花园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颜色、花期等进行划分,以展示不同的花卉品种和风格。 3. 公园:公园是指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和户外活动场所的城市绿地。公园通常包括草坪、景观湖泊、游乐设施、步行道等,供人们进行散步、垂钓、运动等活动。 4. 清园:清园是一种古代园林中的景观风格,强调“去繁从简”的理念,追求自然、简洁、雅致的效果。清园通常以山石、水池等元素为主,搭配少量的植物和建筑物。 5. 仿古园:仿古园是一种通过建筑、装饰和植物来展现古代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园林。仿古园通常拥有古代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琴石等,并通过种植古代文化中的名花名木来强调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6. 水景:水景是指通过使用水池、喷泉、瀑布等水体元素来创

造的景观效果。水景可以增加园林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清凉和放松的环境。 7. 废墟园:废墟园是一种在古代废墟基础上重建的园林。它通过保留旧有的建筑物残骸和遗迹,将其与新建的景观和植物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历史氛围和文化背景。 8. 花坛:花坛是指一片沿着地面放置的,种植花卉的花床。花坛通常可以根据不同的花卉进行划分,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和花卉组合。 9. 庭院林:庭院林是一种在有限空间内种植林木的园林类型。庭院林通常通过选择适宜生长的树木和灌木,以及合适的植被布局来创造出森林般的环境和氛围。 10. 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一种在高楼大厦屋顶或露台上种植花草的园林形式。空中花园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同时也提供了一片独特的休闲空间和视觉享受。 通过对这些园林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园林的概念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园林不仅仅是人工创造的环境,更是一种为人们提供美感和愉悦的场所,也是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形式。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 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 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ft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如ft西晋 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 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 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 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ft艮岳是一座表现ft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ft水宫苑风格。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ft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三ft五园香ft静宜园、玉泉ft静明园、万寿ft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万园之园,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 作)。 园林建筑通过与自然要素的直接关系而组织于园景之中,常被作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一般力求布局在人们欣赏景致的最佳位置和最佳观赏点,同时满足遮荫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 景线指景素的线性组合形态。从平面上看,有园路构成的游览线,池岸构成的水形线,花卉的图案线以及树木的林缘线等;从立面上看,还有建筑的轮廓线和林冠的天际线等。

园林的名词解释

园林的名词解释 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创造的一种艺术品。它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构筑物相结合,通过布局、设计以及植物的选择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氛围。园林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着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一、园林的起源与演变 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中国。中国古代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法而闻名于世。早在汉朝时期,中国的园林就已经开始兴起,而到了唐代,园林的规模和格局更加宏大,成为了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中国园林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西方园林的发展相对较晚,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古希腊的园林多以柏树和水域为主要特征,追求简洁、对称和和谐。而古罗马帝国则更加注重园林的规模和宏伟。随着中世纪的来临,园林艺术逐渐沦为贵族和教堂的专属。文艺复兴时期,园林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创造力和唤起人们情感的重要媒介。 二、园林的要素和设计原则 园林艺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独特的氛围和美感,这需要有丰富的要素和设计原则去支撑。在园林设计中,一些重要的要素包括植物、水域、建筑、雕塑和石材等。植物是园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色的植物可以带来活力和舒适感。水域的设置可以增加园林的动感和变化。建筑、雕塑和石材则可以为园林增添一种永恒和稳定感。 在园林的设计中,人们需要考虑不同元素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一种常用的设计原则是对称性,即将园林分为左右对称的部分,以此营造一种秩序感和和谐感。此外,比例和尺度也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恰到好处的比例和尺度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平衡和舒适感。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 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ft 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 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如ft 西晋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 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 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如四川峨眉ft 、泉州清源ft 。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 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 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灵台,象征着高ft ;灵沼,象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 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 ,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ft 艮岳是一座表现ft 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ft 水宫苑风格。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ft 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三ft 五园香ft 静宜园、玉泉ft 静明园、万寿ft 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万园之园,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 园林建筑通过与自然要素的直接关系而组织于园景之中,常被作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一般力求布局在人 们欣赏景致的最佳位置和最佳观赏点,同时满足遮荫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 景线指景素的线性组合形态。从平面上看,有园路构成的游览线,池岸构成的水形线,花卉的图案线以及树木的林 缘线等;从立面上看,还有建筑的轮廓线和林冠的天际线等。 路径是联系园景与游人的媒介,也是园景的脉络和视点运行的组织者。作为园景的导引要素,它决定各园景空间位置关系,组织园景的展示程序,显示方位,观赏距离和更替变化,对园景起着剪辑作用。

中外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园林名词解释1 1.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园林中供人游览、欣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 构筑物的统称。 2.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展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 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3.圃:中国古代由菜园、果园开展而来,逐渐成为植物栽培、欣赏为目的的与园并称 的形式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以外的第三个源头。 4.苑:秦汉以来在囿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 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5.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 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6.沼:园林中的水池,一般与池连用,称池沼。 7.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供游玩宴饮、欣赏水景之用。 8.榭:供游人休息、欣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9.阁:多为两层,特征为四周开窗,造型较楼轻巧,平面常呈四方形或多边形。 10.厅〔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厅堂相似,用扁 方料者曰厅,用圆料者曰堂。 11.观:是汉代对体量比拟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统称。 12.斋:处于幽深僻静处之学舍书屋建筑,凡藏而不露较为封闭的进修场所,任何式样 的建筑皆为斋。 13.轩:“车前高曰轩〞。在建筑中,厅堂的前卷棚顶局部为轩,园林中指较高敞安静 的园林建筑。 14.塔:佛教与中国特色结合的产物,具有宗教色彩,后逐渐开展成为名山大川、寺院、 园林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5.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是园林中最常见的眺览、休息、遮阳、避 雨的点景建筑。 16.廊:有顶的过道为廊。房屋前檐伸出的可避风雨太阳的局部亦为廊。 17.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 18.复道〔飞阁〕:上下两层的廊,一般上层封闭下层开敞。

(完整)园林史名词解释

1、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2、士流园林:唐代,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被称为“名士园囿”、“士流园林”。假山一词也是现于唐代。 3、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帝的居所,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4、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砌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摹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5、苏州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6、奥姆斯台德:是美国园林学家,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首先把保护自然的理想付诸实现的人。主要作品有纽约“中央公园”、“斐蒙公园”和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等,开创性地提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7、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园冶:作者计成,成于明代,全面论述江南私家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局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8、文人园林: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形成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和表现隐逸的风格,称之为文人园林,在文人园林中,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是:“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也被作为古典园林设计的准则。宋代园林中多有流杯亭的设置,象征(曲水流觞)。 9、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三面临水,船首一侧与岸相连,船体部分有石材构筑。 10、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11、古埃及园林的类型主要有宅园、圣苑、墓园。 12、罗马庄园建造鼎盛时期的三大著名庄园是法尔奈斯、埃斯特和兰特庄园 13、《园冶》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的作者是计成。 14、构成园林的基本四要素有:山、水、植被和建筑 15、简述古典园林的物质起源的内容。1、囿:具有狩猎、祭祀功能。2、台:具有通天、登高功能。3、园圃:具有栽培功能. 16、农业文明时期古典园林的特点。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 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没有自觉体现环境、社会效益;主要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17、按隶属关系划分的园林类型。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三种类型,此外还有陵园、坛 庙和衙署等.私家园林又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 18、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与自然又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德融合、意境的蕴涵和诗画情趣。 19、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征。简远:景象简约意境深远、疏朗:景物不多但是整体性强、雅致:园林成为 抒发士大夫脱俗情趣的媒介、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环境的和谐;园林成景以植物为主。 20、中西方园林的布局差异 答案:中西方园林布局的差异与其各自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和自然特性相联系。中国园林布局:不规则式,不求对称;利用自然物及地形;人工痕迹很少西方园林布局:几何形,对称;不论自然形式;突出人的思想意念) 21、艮岳理水的特点。 答案:1、形成完整水系,2、包罗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3、水系与山系成山环水抱的态势,4、山水处理取自于天然,符合风水条件,符合画论的观点。 22谢赫六法对园林的影响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

1.混合式:同一处园林的内容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形式表现,且两种形势所占面积比例又相近。 2.景: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象。 3.境:是景观美感的统一表现,包括听觉,视觉,嗅觉等所有生理感知和心理感受。包括物镜和意境。 4.物镜:指自然的山川,田野,建筑物,河流使人感到自然美和生活美,物镜又分为生境和花镜。 5.意境:指物镜在人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 6.视点:指观赏者的位置。 7.视距:指观赏者与景物之间的距离。 8.视觉:是观赏者视线与景物在水平面上夹角和竖向的垂直夹角。 9.正常人视距为25m。看清轮廓视距为250m-270m,若大于500m或视域范围超过60度,看到的景物模糊不清。一般以30度以内的景物为主。最佳:垂直视域的夹角控制在6度,视距相当于景物的10倍。 10.平视观赏:是人的实现与地平线平行而视,头部不必上仰或下附。 11.俯视观赏:景物处于视点下方,须低头观看,俯视观看有较强的消失感。 12.仰视观赏:景物位于视点上方,要中视线上移或者仰头。 13.静态观赏:即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 14.动态观赏:有步行,乘船等。中小型园林以步行为主。 15.开敞空间:指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时所处的空间。空间的开敞程度与视点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视平线高出景物的高差成正比。 16.开朗空间:指在开敞空间中所呈现的风景,属平视观赏,可使人心胸开朗,舒畅。 17.闭合空间:指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闭合空间给人的感觉与人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18.闭锁空间:指闭合空间所呈现的景物,其近感越强,四周景物越清晰可见。 19.在闭合空间中,仰角小于6度是,景观空间有空旷感。13度左右时,有亲近感,大于18度时有闭塞和压抑的感觉。 20.实分:运用山体建筑的实墙密林等完全遮住视线,两个被分开的空间完全隔开,互不联系,只有通过门口彼此相同。 21.虚分:运用道路花墙河流等,划分空间的所属关系,被分隔的两个空间,视线不受阻活部分受阻。 22.分景:是将园林分为若干视景空间,避免“一览无余”的景象,使之景中有景,有虚有实,变化莫测的空间组合体。 23.夹景:是为了加强狭长空间的纵深景观。规则式园林中用道路两侧的建筑,树木遮挡两侧视线,自然式园林中,用道路两侧设置山岗变幻出明暗的变化序列。24.对景:是视景空间的中景点建筑的相互联系,视线不受遮挡,可在同一开敞空间的边缘处互相观望。对景的安排有正对和互对两种。 25.借景:是将园外的佳景引入园内供游人欣赏。 26.框景:是利用建筑的门,窗的框等将外部景物有限的收在框内,如同一副画。 27.景观的动态序列:院内风景在院内道路网的诱导下串联成为动态的连接构图。分起景,高潮,结束。高潮为主景。 28.节奏和韵律:是音乐艺术体现变化统一规律的主要形式。 29.比例:一方面指景物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景物与所在空间的形态与体量的关系。 30.尺度:指景物建筑与人们习惯的一些特定的标准尺度作为度量大小的标准。大尺寸,雄壮。正常尺寸,亲切。小尺寸,小巧玲珑。 31.耐阴的草种:红狐茅,羊胡子草野牛草。 32.观赏草种:天鹅绒草,羊胡子草,灰叶羊狐茅。 33.花坛的装饰性:是以其平面的图案或花卉开始时艳丽的色彩为构图中心,个体植物的线条美,提醒美,花和叶的形态都不是花坛所要表现的主题。 34.花丛式花坛:以花朵盛开时群体的色彩为表现主题分花丛花坛,带状花丛花坛,花缘。 35.模纹式花坛:用各种不同的花色植物组成华丽而复杂的图案纹样为表现主题,分带状模纹花坛,毛毯花坛。 36.标题式花坛:以文字,肖像等图案,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主题,分文字花坛,肖像花坛,图徽花坛,象征图案花坛。 37.装饰物花坛:具有一定的使用目的,分日署花坛,时钟花坛,日历花坛,毛毯花坛。 38.独立花坛:是主题花坛,不能太大,布置与建筑广场中央。 39.花坛群:由多个花坛排列组合而成的构图整体。 40.带状花坛:在道路中央可布置带状花坛作为主题。 41.连续花坛群:由多个独立花坛和带状花坛排成一行。 42.花镜:是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的种植形式。 43.花池:是现代园林和建筑广场中常用的一种花卉种植形式,常与建筑物结合。 44.花丛:是自然式园林中花卉的种植形式。 45.花台:在古典园林中,用花丛布置的高1m的石台上,中间用土栽培。 46.对植:使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做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目的是强调园林,广场等入口处。 47.行列式栽植:指乔灌木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的种植。 48.丛植:是由两株至十几株的乔木或灌木组合种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主要用于自然式园林,分为单纯树种和混合树种。

风景园林名词解释

1. 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 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 2. 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3. 圃:中国古代由菜园、果园发展而来,逐渐成为植物栽培、观赏为目的的与园并称的形式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以外的第三个源头。 4. 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5.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6. 沼:园林中的水池,一般与池连用,称池沼。 7. 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8. 榭: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9. 阁:多为两层,特征为四周开窗,造型较楼轻巧,平面常呈四方形或多边形。 10. 厅(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厅堂相似,用扁方料者曰厅,用圆料者曰堂。 11. 观:是汉代对体量比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统称。 12. 斋:处于幽深僻静处之学舍书屋建筑,凡藏而不露较为封闭的进修场所,任何式样的建筑皆 为斋。 13. 轩:“车前高曰轩”。在建筑中,厅堂的前卷棚顶部分为轩,园林中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 14. 塔:佛教与中国特色结合的产物,具有宗教色彩,后逐渐发展成为名山大川、寺院、园林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5. 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是园林中最常见的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16. 廊:有顶的过道为廊。房屋前檐伸出的可避风雨太阳的部分亦为廊。 17. 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 18. 复道(飞阁):上下两层的廊,一般上层封闭下层开敞。 19. 尺幅画: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框景的别称,即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20. 岭南园林: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到中叶日益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的组合、水石的运用和花木的配置上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三足鼎立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岭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有,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宛的可园,粤中四大名园。 1. 枯山水:在小空间内表现无边的大自然景观, 是禅僧精神活动的创造物, 也是高度的唯心主义的艺术2.群植:组成群植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 株以上。树群所表现的,主要为群体美,树群 也像孤立树和树丛一样,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 3.城市广场:是为了满足多中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 由多种 软, 硬质景观构成, 采用不行交通手段, 具有一定的主体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活动空间. 5.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 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0.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11. 开朗风景:所谓开朗风景是指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观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钱,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14.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 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15. 公共绿地: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17. 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18. 纪念性公园:是以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

园林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起挖由于景观改造等原因,将原有植物移植到另一种植地点过程中的起挖工序。 2 砍伐、砍挖由于景观改造等原因,将原有植物进行清除,这一过程包括砍伐、砍挖绿化植物;砍伐只把植物从径杆处砍倒,而砍挖是指把植物从径杆处砍倒后再把树头挖掉。 3 铲除杂草使用铁铲、锄头等工具,人工将杂草清除,称为铲除杂草(目的植物除外的草本植物称为“杂草” )。 4 露地花卉 凡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在露地进行,或主要生长发育期在露地进行的花卉,称为露地花卉本定额所指的露地花卉为广义的花卉,包括观花或观叶色灌木或草本植物,定额中划分为木本花卉、草本花卉和球根块根花卉。 5 单干棕榈树干单生的棕榈科乔木或灌木。 6 丛生棕榈多杆径的棕榈科乔木或灌木。 7 散生竹 指单轴散生型竹子。具有真正的地下茎(竹鞭),竹杆在地面呈散生 关的一类观赏竹种 8 丛生竹 竹杆在地面呈密集丛关的一类观赏竹种 9 胸径、地径 乔木主干离原地表面1.2m 处的走私称为胸径,乔木主干离原地面高 0.3m 处的直径称为地径。

10 冠幅冠幅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树冠直径。 11 丛径本定额中的丛径是指丛生植物在基部丛生出来的众多茎杆自然组合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基部的平均直径。 12 苗高* 冠幅苗高指乔木从地表面至苗木正常生长顶端的垂直高度;冠幅指苗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的直径。 13 花盆规格市场上一般按花盆口部的内径表示规格,单位为cm。 14 育苗袋规格 市场上一般按育苗袋充装种植基质后,以袋口直径和深度的尺寸表示规格,单位为cm。 15 假植 苗木不能及时栽植而需要保存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做临时性填埋的绿化工程措施称为假植。 16 立地条件营造在园林要化工程中,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对绿地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生态环境因子的营造。 17 绿地渗水排水管 用于收集与排放绿地上渗透下来的地表水的管道 18 花园基底 由大颗粒、大空隙的卵石等物质放在刚性面层上所组成,用于过滤地 表水,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绿地基层结构,也称绿地基底。 19 土工布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名词解释专辑

(园林工程)园林名词解释专辑

园林名词解释专辑 园林建筑 1.园亭 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园亭的特点是周围开敞,于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常和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且作为园林中“点景”的壹种手段。中国古代园亭 中国园林中很早就运用亭。据《大业杂记》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见隋西苑),“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今古。”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仍能够见到那个时期亭的形象。明末计成著的《园冶》壹书中,有专节论述亭的形式、构造、选址等。 园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园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等。中国古建筑多是梁架体系的木结构,由木柱承重。因此,平面和立面的处理均较自由。屋顶的造型和曲线也可由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视觉需要来确定。这样壹种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宜布置基座的建筑形式,就很适合亭这类“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亭的形式起初是壹种体积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或瓦顶,结构简易。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出多角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长方形、圆形、扇面形、圭角形等形体。

于单体建筑平面上寻求多变的同时,又于亭和亭的组合,亭和廊、墙、房屋、石壁的结合,以及于建筑的立体造型上进行创造,出现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录顶及组合亭等。 中国园林很讲究亭的位置的运营,于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这类大型的离宫别苑中,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于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于壹些风景游览胜地,亭则成为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设于风景点的“碑亭”,于亭中立碑刻石题诗,引起游人对园林意境的联想,也是常用的点景手法。 计成于《园冶》壹书中,于讨论到亭的位置时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这里指的“花间”、“水际”、“山巅”、泉流水注的溪涧、苍松翠竹的山丘等均是不同情趣的环境,有的可纵目远瞻,有的幽僻清静,均可置亭,没有选址的限制,也没有固定的式样。 外国古代园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