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

1.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2.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

3.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烫样,图纸称画样.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指圆明园

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魏晋南北朝__开始兴起,到_唐代__有了较大的发展。8。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

9.《考工》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0.无锡寄畅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

11.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

12.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

13.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

“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

14.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15.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游憩临幸的地方.

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郊、近郊风景优美的地带,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居住的地方。

离宫御苑:建在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16。花石纲:宋徽宗时期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

17.别业: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以家宅为主体的园林

18.阁与楼:园林中供登高远望、游憩赏景的高层建筑,一般认为重层的屋为楼,有墙和窗的重亭

为阁。

19。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与行为,是中古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事方式。

20. 榭:一般指有平台跳出水面观赏风景的建筑

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在水边的船型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或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有驱除、镇墓的含义.

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志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富有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二、简答题

1.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越。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美好的景色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就形成了以神州大地潜在不同的山川为本原,形成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竟趣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2.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①规模很大,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②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

③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④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⑤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

论述时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结合典型实例分析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答题纲要:

1. 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山、水、建筑、花木和书画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叠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书画楹联等也就成为造园的主要工作。私家园林讲究小中见大,而皇家园林则注重移天缩地,虽然都是在人工上做文章,但私家园林的“巧”,就远不能与皇家园林的“豪”相比了。古代帝王苑囿规模都很大.秦汉时期的上林苑,方圆达数百里,周长三百余里,“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规

模之大,为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所不及。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

2. 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多姿多彩。江南私家园林始终为皇家园林提供着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明代中叶以来,北方园林就开始刻意模拟江南私园的造园手法了,至清代此风更甚,特别是康乾时期达到了顶峰.他一手促成了北方和南方、皇家和私家园林的大融汇。从皇家园林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3. 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4.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指导思想,或者说常用手法如何?

手法:苑囿,又更具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国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特色。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不止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如静明园有32景,避暑山庄有康熙时的36景和乾隆时的36景,圆明园有40景,每景都有点景的提名。实际上,这种方法采自西湖10景等江南名胜风景区的理景办法。所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

5.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一、园林布局: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二、水面处理: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形成对比;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小池则宜用浅岸。

三、叠山置石:可看、可游、可居。塑造丘壑、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用石得当。

四、建筑营造:江南园林的建筑特点是:活泼、玲珑、空透、典雅;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漏窗式样繁多,千变万化,多由工匠创作;屋顶翼角起翘有两种做法:一为嫩戗发戗,一为水戗发戗。室外铺地利用砖瓦废料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6.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①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园中空间与景物布置主次分明,不宜均匀分布.大小空间疏密相间,构成有节奏的变化。

②水面的处理方面。池的大小有主次之别,水面处理有聚分不同。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③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叠石造山是为了创造山林景色。体形高大的山林,一方面可以在山上建亭阁,眺望园林,俯望全园,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阻隔视线,增加园中宁静的气氛。

④建筑处理方面,建筑物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山池是园景的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同时建筑又是与山,池,花木共同的构成园景。所以它即是观察对象,又是风景观赏点。

⑤植物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为主观赏,园林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的苍古深郁

7.结合实例分析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和造园手法

私家园林是为了满足地主官僚、富商的生活享乐而建造的,常常为宅地的扩大与延伸,是可居、可游、可观的城市山林,一般都不大。其造园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

②水处理方面:池有大小主次之别,水面处理也有聚分的不同;池岸不宜僵直,也不能太高;吃面桥梁常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

③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通常有土山、土多石少、石多土少、石山四种,明代以后私家园林多用后两种.

④建筑处理方面:建筑布局常因地制宜,灵活随机;建筑类型丰富(厅堂、轩、馆、楼、台、阁、榭、廊、舫等);建筑造型一般都轻巧淡雅、玲珑活泼;细部装饰精致灵巧,色彩调和;建筑空间常开敞流通。

⑤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欣赏为主,较大的空间也成林栽种

8.试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

私家园林一般为"宅加园"型,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面积都不大。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创造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既要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又要富于自然意境。

基本原则和手法:

(1)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①变单一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②提供一个持续的欣赏过程。③形成疏密相间的对比效果。其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2)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①叠山。②理水,聚分得体。③选用水生植物。

(3)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致的矛盾。

①采用隔绝式,如留园的五峰仙馆.②尺度处理得宜,一般用小尺度建筑。③虚化界面,例如将墙体表现为"爬墙虎"。

(4) 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

①私家园林的空间追求境界,意境.

(5)运用扩大空间的手法.

①化整为零。②度处理。③凹凸处理。

9.中国明清江南私园特征.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3园以景胜,景因园异;4山贵有脉,水贵有源;5 动中观静,静中有动;6 隔而不断,通而不露;7 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10.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1.平面格局:江南园林多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常以内向布局在有限的空间中构置景观,使之随影随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小中见大,达到“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

2.建筑形体: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3.尺度空间:江南园林空间开阔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

4.建筑色彩:江南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地方气候密切相关,灰瓦白墙配以周围的山

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在心理上减弱了酷热导致的不适。

其一,北方园林以宫廷园林为代表.既然是朝廷修建的园林,那么,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诸方面都是倾国而为之。并且,宫廷园林必然讲究帝王气派,雄伟高大、金碧辉煌,主体突出,强调中心。所有的宫廷园林都占地较广,平面布局严谨,壮阔粗旷,厚重沉稳。

其二,北方园林受南方影响.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南巡,喜好南方园林,把南方工匠招到京城造园。北方人也自觉地学习南方园林。京城的园林实际上是全国园林的集锦,集全国名园之大成.如:圆明园仿照了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鸳”、“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圆明园还仿照了苏州的“狮子林”。其文源阁仿照了宁波的天一阁,四宜书房仿照了海宁安阑园.熙和园仿照了杭州西湖,二者的堤、桥、岛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仿照了嘉兴南湖,小金山仿照了镇江的金山,芝经云堤仿照了杭州苏堤。

其三,北方园林有四合院基调。四合院是北方普遍的民居形式,贵族的四合院都是带花园的.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实际上是四合院花园的放大。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是研究北方私家花园的活教材

11.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

2)服务对象不同。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而建的。

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

12.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

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

①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属于宫廷格局而无园林气息。

②万寿山前山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前山中心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自由布置。

③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一、规划尺度

宏观景观规划设计

1. 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是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基本工作。

2. 大地景观规划:绿线—-蓝线——棕线规划,这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师宏观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其实质是从空间环境保护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绿化(绿化),水资源整治保护、大气粉尘治理净化(蓝化)、土壤保持与改造(棕化)来保护人类聚集环境。

3。特殊性大尺度工程构筑的景观处理,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重要内容。工业时代产生了许多史无前例的大尺度的景观工程构筑,在宏观的区域范围上影响着人类景观。对此,景观规划设计师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进行规划设计

如:高速公路选线、桥梁水坝等大型构筑物、市政管线走廊。

4。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区规划,前者侧重在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后者侧重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中观景观规划设计

1)场地规划:是中观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内容,是一种对建筑、结构、设施、地形、给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

2)城市设计:中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按形态划分为面、线、点。

面:城市形象策划、城市美化运动、城市景观风貌设计.

线:城市滨河带、城市商业步行街、各类交通道路景观。

点:①城市道路交叉口节点规划设计②城市广场设计

3)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三、微观景观规划设计

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景观小品

园林史笔记总结

中国园林的最早形式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奴隶经济相当发达的商殷时期开始, 当畋猎不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为了重温过去的生活方式,畋猎成为当时脱离生产的贵族们的一种礼仪化、娱乐化的行事。园林的最初形式的囿,其主要内容是畋猎和游乐。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先秦时期的园林,已有了组成风景的设施:穿沼凿池,土山筑台,自然山水的造园风格初现霓端; ?另外此时的园林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囿了:构亭营桥,植花树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具备。 ?秦汉园林之特点 ?(1)秦汉的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苑是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主要内容已不仅是供狩 猎,而是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并布置众多建筑群形成临朝、居住、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同时汉代宫苑建设在雄伟豪壮的气魄中表现出完善的风貌,它在风景艺术设施上有了很大进步,对以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秦汉不仅有成熟的帝王宫苑,而且已经有了私人性质的私家园林。当时的皇家禁苑与私家园 林的内容、形式,以及造园手法等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只是规模大小有所不同,造园的气派亦十分宏大,包罗万象,尽量显示豪华富有。 ?(3)汉代在造园技术上有了很大发展,营造工程浩大,宏伟的宫室建筑等等建造技术都得到了巨 大的发展,并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技术,挖池筑山,修渠筑堤,引水注池等山池之景的创作。 汉代的造山虽以土山为主,但已开始有叠石之作,造山追求似真山之佳,并为以后构筑假山石洞奠定了基础。 ?(4)汉代势力所及四面八方从各地搜集来大量树木,从关于上林苑中树木的记载来看,草木名称 多达两千余种,数量确实惊人,在苑中栽植技术,从《三辅皇图》中得知,驰道种植松树,汉长安城内槐、榆大片栽植,宫中植树柳、竹、梨、梧桐、女贞、葡萄等,沟边植杨树,墓地植柏树,庭院池中种荷花,池边种柳树,“太液芙蓉末央柳”说明汉时已注意风景点上的植物配植。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园林史(自己整理的课堂笔记)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广义园林: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配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世界园林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以生产为目的的果木蔬圃 农业文明阶段——统治阶级的乐园,宗教及神话的物化场所 工业文明阶段——公共、开放、专业化,城市园林化 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 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以基址选择划分&以隶属关系划分)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局部进行改造或完全将天然山水苑围作为建园基址 皇家园林:隶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古籍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私家园林:民间的官僚、贵族、缙绅所私有。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 其他园林:衙署、祠堂、书院、会馆、公共。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美与建筑美融糅;诗画情趣;意境的蕴涵。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起源:1园林雏形 (1)囿——狩猎、栽培、圈养 (2)台——通神、望天。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中主要建筑物。 (3)园圃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2风景式的发展方向的确立 天宫崇拜 山岳灵石园林物态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灵水灵物崇拜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必得思想意识形态因素(对自然的尊敬与喜爱) 神仙思想 主要园林实例 殷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前身 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东周:台囿结合,以台为重 楚国章花台a又名“章华宫”主体建筑章华台,四台相连,俗称“三休台”b宫苑“高台榭”的典型c山环水抱:人工开凿大型水体 吴国姑苏台:a位于阖阊(今苏州)一带b因山成台,联台为宫c内有“海灵馆”、“馆娃阁”、“春宵宫”、“天池”等宫观池馆d观赏太湖e夫差、勾践、西施——响廊裥。采香经秦封建帝国建立,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皇家园林。主要宫苑建设: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如:北海琼华岛 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如香山的静宜园。如:香山静宜园 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12《一家言》:《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笠翁,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无节。 13《长物志》:《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字启美,《长物志》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14山池院、山亭院;所谓“山池院”、“山亭院”,即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 15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16甬道:秦朝时期建设的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上的安全。 17一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园林史总结

一、世界园林的三大系统:中国园林、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三、中国历史上(现存的)最大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答:1、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不同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五、一池三山产生于汉朝上林苑建章宫;分别代表东海及海上三座仙山。 六、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 七、圆明园由哪三个园组成:圆明园、畅春园、绮春园。 八、唐代著名的二座别墅园:浣花溪草堂(杜甫草堂)和辋川别业 九、伊斯兰造园的“十字水渠”代表哪四条生命之河:水、乳、酒、蜜。[返回] 十、北京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十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公元前11世纪的囿、台、园圃。 十二、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建成。[返回] 十三、避暑山庄苑林区包括哪三个部分,创作意图是 答:包括: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创作意图:1、表现“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政治意图 2、以清王朝为中心的多民族大帝国的缩影。 3、象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十四、扬州个园四季假山分别用什么材料? 答:春山用石笋、夏山用太湖石、秋山用黄石、冬山用雪石。 十五、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代表及代表作:安德列*勒洛特(Andre Le Notre)沃勒*维贡特庄园[返回] 十六、颐和园前山景区规划布局特点 答:1、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十分突出且明确,中轴线两侧由近及远逐渐减少建筑物的密度和分量,同时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以自中心而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 过程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强调建筑群体的严谨中寓变化的意趣,由于五条轴线的如此安排, 也控制了整个前山景区的所有建筑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

绪论 一、园林的定义: 1、建筑学家童寯《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度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 2、造园学家陈植《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中国大百科全书》 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隶属关系分 1)皇家园林: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2)私家园林: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 3)寺观园林:佛寺、道观 非主流园林:1)衙署园林、2)公馆园林、3)书园园林、4)茶楼酒肆、5)祠堂园林 2、按地方风格: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 3.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 4、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①生成期:殷、周、秦、汉;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③全盛期:隋、唐;④成熟前期:两宋;⑤成熟期:元明清。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 园林生成期 1、“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台”: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囿+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的殷末周初);“园圃”: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2、“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狩猎所获禽兽的场所。<诗经>毛苌注:“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说文>释囿为“苑有垣也”。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周礼>:囿游,囿之离宫,小苑观处也。 3、台,即用土堆筑的方形高台。《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说文解字》:“台,观,四方而高者也。”……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白虎通·释台》“考天人之际,查阴阳之会,揆星度之验”。台还可以登高远眺,具有一定的游观功能。 4、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毛传:“园,所以树木也。”圃:《说文解字》:“种菜曰圃。”

中国园林史提纲整理

一、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1、社会背景(第五元素)(佛道,玄,士族,文人风流) (1)佛教、道教初兴(自然,寺观) ①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追求心灵慰藉、思想解脱,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 ②新的园林形式:寺观园林出现。 (2)玄学(自然) ①注重“清谈”,超然物外,自然为本,名教为末。 ②以玄对山水,以崇尚自然为宗旨。 ③亲近、观赏自然山水:影响园林中的自然山水观。 (3)门阀士族(审美,庄园) ①九品中正制使得构园审美与艺术水平提升。 ②庄园经济:经营庄园园林。 (4)魏晋风流(代表人群:竹林七贤,寻阳三隐,白莲社,建安文人) (隐逸,诗文,山水、庄园) ①文人为了自我解脱而饮酒、服食。 ②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使得山水画、山水诗文得到发展,山居、田园的生活方式逐渐流行。由此影响了山水园林与园林化庄园、别墅。 *(5)科技成就(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 ①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梁架、斗拱趋于完备。 ②观赏植物栽培普遍。 2、私家园林案例与特点 (1)城市园林案例 ①北魏洛阳:经济文化繁荣,城内有居住坊里二百二十个,大量私家园林散布其中。 “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②南齐建康:玄圃 a. 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 b. 门列修竹,把园子过分华丽的情形障蔽起来。 ③南朝江陵子城:湘东苑 a. 建筑形象相当多样化,倚山、临水、衬于花木、园外借景,具有主题性,点景观景。 b. 叠山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c. 在山池、花木、建筑综合创造园林景观的总体规划方面有精心构思。 (2)城市园林特点(精致,小型,小中见大) ①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 ②在大城市坊内建造私园用地有限,为小而全面地体现自然山水观,出现“小中见大”的萌芽。 (3)郊野园林及实例 ①庄园的四个部分: a.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b. 农业耕作的田园 c. 副业生产场地与设施 d. 庄客、部曲的住地 ②西晋金谷园 a. 具备一定规模的庄园,园林化程度较高。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得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得栽植与建筑得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得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得“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与论述园林得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得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得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得农业公社与人类聚居得部落。人们把采集到得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得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就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得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得园林萌芽状态得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与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得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得国家地域范围、一定得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得园林类型与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得《圣经》里记载得“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得“天园”得旖旎风光:长久不浊得“水河”、滋味不变得“乳河”、味道纯美得“酒河”、清澈见底得“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得“瑶池"与“悬圃”;文字记载得“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得特点: ⑴绝大多数就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她们所私有; ⑵主流就是封闭型、内向型得; ⑶追求美得观赏与精神得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与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得胜利,促进了欧洲得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得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得、向公众开放得公

[yf]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083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 1.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 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2.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 3.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烫样,图纸称画样。.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指圆明园 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魏晋南北朝__开始兴起,到_唐代__有了较大的发展。 8.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 9.《考工》关于城市营建的要求“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0.无锡寄畅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 11.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 12.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 13.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 “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 14.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15.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游憩临幸的地方。 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郊、近郊风景优美的地带,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居住的地方。 离宫御苑:建在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16.花石纲:宋徽宗时期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 17.别业: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以家宅为主体的园林 18.阁与楼:园林中供登高远望、游憩赏景的高层建筑,一般认为重层的屋为楼,有墙和窗的重亭为阁。 19.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与行为,是中古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事方式。. 20. 榭:一般指有平台跳出水面观赏风景的建筑 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在水边的船型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或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有驱除、镇墓的含义。. 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志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富有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二、简答题 1.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越。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史资料精简

一、名词解释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 16甬道:秦朝时期建设的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上的安全。 17一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19六国宫:秦始皇在征伐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便仿建该国的王宫于咸阳北阪,于是在咸阳的雍门以东、泾水以西的渭河北岸一带,逐渐成为荟萃六国地方建筑风格的特殊宫苑群,称为六国宫。 22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驰道宽五十步高出地面用金属垵泰制方尺为步每尺隔三仗种植树木。 二、简答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

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4、为什么说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答一、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二。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5、上林苑的总体特征? 答:一、上林苑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二、上林苑内的建筑(宫、苑、台、观等)就其已知的数量而言,他们在这个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内显然是及其疏朗的,间距比较大,这种疏朗的,随宜的“集锦式”布局,与秦代上林苑建筑比较密集,复道、甬道相连成网络的情况全然不同 三、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有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一、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以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但也透露一种“天然清纯”之美。三、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四、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手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五、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8、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别墅的特点? 答:一、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天人协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二、园林化的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私家造园

英国古典园林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英国古典园林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一、英国概况 英国东南部为平原,土地肥沃,适于耕种;北部和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全境河流密布,湖泊众多。全年气候温和,多雨多雾。 二、英国规则式园林 1.概况 18世纪前的英国园林:规则式园林、勒诺特尔式。十五世纪后期,国家政策的改变导致了新的土地所有者产生,庄园腹地大量出现。都铎王朝初期的庭院还处在高墙的包围中,面积不大,只能布置花圃,药草园,菜园等小型实用园。君主们在宫殿四周新建大量鲜艳的花卉装点的庭院。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基本延续着中世纪以来的造园手法,此前绿色雕刻技术已在英国盛行。英国造园家逐渐摆脱城墙和壕沟的束缚,追求更为宽阔的园林空间。这时期园林主要是模仿欧洲大陆的造园样式。英国人的革新,只是对花卉装饰的兴趣更浓厚。彼尔德安德烈《住宅建筑指导书》。 托马斯希尔《迷园》《园林的实效》,都是关于庭园设计要素的介绍。 十七世纪詹姆斯一世时期,英国出现了最早的植物园牛津植物园,这一时期,英国最重要的设计师是乔治伦敦和亨利怀斯。 1688 年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热衷于造园,将荷兰的造园风格带到英国,园中装饰要素更加复杂,法式风格的人工性进一步加强,喷泉也进一步增加,灌木修剪更加精细,绿色雕刻艺术发展到怪诞的程度,园中充斥着用灌木修剪成的各种动物和器具的造型。 ◾️十八世纪初,让韦尔在巴黎出版的著作《造园理论与实践》传到英国。 2.实例 汉普顿宫苑 背景 主导条件: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a 哲学思想:欧洲的启蒙运动,出现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反对园林中一切不自然的元素,认为自然元素才是人们真实感情的流露。

b 政治体制的转变:君主立宪制建立,作为绝对君权文化象征的法国宫廷文化在英国失去了强大的政治基础。新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把园林作为自身崛起的象征,在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环境中建造庄园,满足追求理想风景的愿望。 c 民族主义艺术观:排斥法国的统治地位转而寻求体现英国自身的园林特点。 d 社会经济影响:圈地运动,航海争夺海上霸权,修缮战争毁坏的房屋,英国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以致大量引进外来树种,资本主义深入农业形成新贵族的牧场。 f 回归自然的思想:人们希望在乡村中在线与大地的精神相和谐的风景,营造出纯洁的能够缓解焦虑情绪的环境。 g 追求更大的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 h 视野观念的扩大:想要充分接纳自然,将自然引入园林之中。 哈哈:又称隐垣或界沟,是花园边缘挖掘的不易被发现的用以防御动物侵扰的一种干壕沟,在英国风景园中普遍使用。奇曼率先使用。 i 文学绘画影响:诗歌与绘画的相互结合与补充,给英国的教育家们以巨大的创作灵感。j 自然因素:自然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雨阴湿的气候条件,希望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得最佳的园林效果。 3.分期 2.2.1不规则造园时期◾️人物a 范布勒:霍华德庄园和布伦海姆宫苑b 布里齐曼:斯陀园,首创界沟(哈-哈)◾️特点希望摆脱几何对称式的造园手法,从风景画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园林造景,利用园中原有植物,设计弯曲的园路。这一时期开创的不规则造园手法和要素为真正的风景式园林开辟了道路。 2.2.2自然式风景园时期◾️人物a 肯特:以风景画为蓝本,设计了白金汉郡的斯陀园,赞赏布里奇曼的隐垣,肯特后来对斯托园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并进一步将笔直的隐垣改成曲线,两旁的行列式种植改成群落状,使花园与周边风景更加和谐。肯初期作品虽然未能摆脱布里奇曼的影响,但他很快就彻底摒弃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将尚未完善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完善化,因此成为自然风景园真正的创始人。名言“自然厌恶直线”核心思想是完全模仿并再现自然。十分重视富有野趣的自然风景的营造,擅长以十分细腻的手法来处理地形,经他设计的山坡和谷地起伏舒缓,错落有致,令人难以觉察人工雕琢的痕迹。运用各种小建筑,赋予园林浓郁的哲理文化气息。肯特欣赏树冠潇洒的孤植和树丛,他认为风景园的和谐与优美是规则式园林无法比拟的,他的造园核心思想就是要完全模仿自然并再现自然,模仿的越像越好。代表作有斯陀园,卢谢姆宫苑、邱宫等。 在肯特活跃的造园时期,英国的庄园美化运动形成一股热潮,许多庄园主因此成为水平很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 1.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2.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 3.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烫样,图纸称画样。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指圆明园 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魏晋南北朝__开始兴起,到_唐代__有了较大的发展。8。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 9.《考工》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0.无锡寄畅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 11.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 12.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 13.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 “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 14.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15.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游憩临幸的地方。 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郊、近郊风景优美的地带,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居住的地方。离宫御苑:建在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16。花石纲:宋徽宗时期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 17.别业: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以家宅为主体的园林 18.阁与楼:园林中供登高远望、游憩赏景的高层建筑,一般认为重层的屋为楼,有墙和窗的 重亭为阁。 19。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与行为,是中古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事方式.

中国园林史笔记大全高人整理

中国园林史考点整理- 解树龙 1、中国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我国传统的造园成就,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 术。 2、园林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 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就称为园林。 3、园林包括:庭院、宅院、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 4、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和风格特征等一般规律和特 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5、园林意境——通过外在建筑、山水、植物的组合与道路的合理组织,呈现给游客的除声 乐、色彩、形式等美的愉悦外的更加深层次的思想提示、感情共鸣。 6、囿 (1)定义:囿是圈定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凿池,以供帝王贵族猎狩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 (2)影响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3)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7 、“一池三山”布局:太浪池、蓬莱、方丈、瀛洲 8、形成时期的园林分析(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转变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3)园林的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细心经营 (4)园林仅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虽本于自然并不高于自然。 9、西苑的造园特点:(1)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 (2)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 宫苑——艮岳之先河 (3)建筑在园林空间中从功能性转变为“画龙点睛”的装饰要素10、寺观园林的基本特点:(1)前塔后殿(2)“背山面水”布局 (3)有良好植被(4)一个公共的游息场所 11、三大内苑: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12、艮岳造园成就:①园林掇山构思独特,精心经营 ②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它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 态:河、湖、泉、沼、溪、涧、瀑、潭等。 ③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1.前期:人与自然处于感性适应状态,呈现为亲和关系(此时无需园林的原因) 后期:出于生产目的,而后又有了观赏价值(雏形,萌芽状态) 2.所以: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3.特点:(1)种,养,观不分 (2)所有成员共同所有 (3)主观为了祭祀以及生产问题,客观为观赏,所有没有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形成了三大世界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2.原因:1)人们能对自然界加以利用。 2)从感性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保持着亲和关系 3.特点:1)除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为他们所有 2)主流仍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在社会、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1.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化园林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2.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中央公园”(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 3.特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1.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的目标 2.二战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前一阶段敌斥对立转变为回归亲和的关系 3.特点:1)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进一步扩大,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2)以改善环境、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构思 3)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关系密不可分(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 4)针对防止环境选择植物,为鸟类提供栖息地,运用先进科技,造防护林连接大范围绿景,工程必须与园林绿地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第二节:中国发展的自然人文背景 1.自然:地广,多山,多糊,多植物,气候变化 2.人文:政,经,意 3. 1)天人合一思想:天道和人道,一而二,二而一,阴阳五行,风水(p14) 2)寄情山水思想:思想意识,士人的山水情节 3)崇尚隐逸思想:山水文化,隐逸思想

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