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1.列算式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 20 )÷( 4 )=( 5 )

库尔

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 表内除法一 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13课时)【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12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表内除法教案6篇

表内除法教案6篇 教案课件需要老师认真准备,因此不能不慎重对待。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老师定位课堂的优点和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案课件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表内除法教案”,相信它会引起您的兴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得收藏! 表内除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精选17篇〕 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局部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老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老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老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老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

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 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刚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老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老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老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 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忆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刚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全套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 第1课时:平均分(一) 第2课时:平均分(二) 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 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 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

【环节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 (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 (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 (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随堂检测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分一分,填一填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新人教版)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 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 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组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4题。 (1)、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四 . 堂上练习: 1.口算: 24 ÷ 6 = 8 × 4 = 12 ÷ 4 = 8 × 9 = 20 ÷ 5 = 16 ÷ 4 = 36 ÷ 6 = 4 × 4 = 6 × 4 = 9 ÷ 9 = 9 × 9 = 18 ÷ 3 = 2.在()里填上“ > ”、“ < ”或“ = ”。 5()20 ÷ 5 30 ÷ 6 ()6 40() 6 × 5 12 ÷ 3 ()5 6 ()36 ÷ 6 20 () 6 × 5 3.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想:乘法口决: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4.列式计算: ( 1 ) 24 里面有几个4 ? ( 2 )被除数是 15 ,除数是 3 ,商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教案(含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7-2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表内除法学 习的各部分内容。 (2)能力目标:1、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根据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3)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 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创新目标: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积极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运用归纳或类比等方法,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整理复习表内除法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打下的基础。 设计理念: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了整理知识、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学会整理和归纳知识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提出并表述清楚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两步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具:课件卡片10份。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确定目标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老朋友,他们是谁呢?出示图片 老师:那聪聪和明明今天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看屏幕 出示: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老师:带着问题,我们快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请看自学提示:请你看书7页到27页,边看边思考小精灵的提问? (一)初次梳理知识体系 师:谁来回答小精灵的提问?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老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知识就是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内容,板书课题:表内除法一 老师:刚才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知识的呢?看书的方法板书 (二)再次梳理知识 , 构成网络。 通过看书的方法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整理复习的一种好方法 老师:下面让我们通过构图的方式,再一次了解本单元的这些知识,(边说边出示课件) 老师:平均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都属于除法初步认识这一节;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属于第2小节;用除法解决简单单实际问题和用乘法、除法解决简单单实际问题属于解决问题这一节。这些知识构成了表内除法一的知识体系 (构图)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整理与复习 (三)确定学习目标 老师:按照以往的学习习惯,老师预设了三个学习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教案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 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3 页,例4 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 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 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 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

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 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 个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每盘放3 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 平均分成4 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 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 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 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 4 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 3 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 除以4 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 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 2 份,平均分成 3 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 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 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 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 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 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 1 小题。 把15 条鱼平均放在 5 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4)、小结。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 案 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巩固除法和笔算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实践,提高了精度和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题: 1、做P10(3)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 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 2、做P8(6)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 再在书上写出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二、综合练习题: 1、做P8(4)先看图,自己读题。说说你会解答吗? 2、做P8(5)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提问题。其他学生口答算式。

3、做P10(5) 先看图,读题。 解答第一问。说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问:怎样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帮助解答: 4、做P10(6) 先看图,读题。 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问题:为什么10顶帐篷一定要加1顶? 三、教学后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第 2 篇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3—104页练习十七。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验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笔算和验算。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验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和检查方法。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应用题的投影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计算 训练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练习。 28÷275÷3 69÷376÷4 84÷691÷7 56÷495÷5 2.让学生完成练习17的第一个问题,小组竞赛,看哪一组计算正确且快速。 3.计算以下问题,计算一下。 84÷772÷4 57÷396÷6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 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 盒。(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及反思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1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 、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http://w w w.xkb 1.co m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四】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除法(一)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内除法(一) 2 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

表内除法(一)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