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

新材料作文分类思维训练之

高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从2015年到2020年,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一直活跃在高考作文命题中。2015年到2016年,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出现并被熟知;2017年到2018年,这一题型发生变化,兼具开放性与限制性;2019年到2020年,该题型进一步完善,从给出一个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完成,变为给出多个写作任务,要求考生选取一

个并完成。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

的功能,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

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通常由命题材料、写作任务、常规要求

三部分构成

如何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

1.“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的事件。

2.“给驱动任务”——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

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

离开则属离题。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

二、如何认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任务”?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是把“任务”更明确出来,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

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确定性判断。

“任务驱动”内涵解读

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

2.内容驱动——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

3.对象驱动——“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需要指向性;变“空泛议论”、“广泛议论”为“专论一点”。

4.思维驱动——弄清争议的焦点(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词语、事件或现象中

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思辨性”与“探究性”;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5、材料驱动:“材料”要贯穿始终,开头引出观点,中间阐释观点,类比联想相似或相反材料拓展充实、补证或反证自己的观点,结尾呼应号召。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技法

(一)“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

达的引导。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审题立意技法]任务指令往往要求考生从中进行权衡和选择。只有在衡量、考虑、斟酌之后,考生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然后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认

识与思考。

[示例] 2020全国一卷,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流程]

一、审材料

第一部分,讲述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理

解春秋文化。

第二部分,孔子点评历史人物,强调管仲的历史作用;司马迁介绍天下评价,

人们多赞赏鲍叔牙知人。

材料告诉学生历史故事与历史评价,引导学生用凝练语言概括历史人物,并且

暗示学生,对三位历史人物,历史评价是多元的。

二、审任务要求

1、文体驱动(发言稿: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发言稿的格式、称呼、结束语。发言稿,突出交流意识,要反复使用人称同学们,要有比

较思维,在三个历史人物比较中客观全面认识历史人物;要深挖掘,联系现实

写出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读为辅,感为主,演讲为主要形式。)

2、内容驱动(情景规定: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结合材料”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是“就事论事”,或“融理

于事”——不能“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

3、对象驱动

(1)身份——“你”,“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2)对象——“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权衡、选择其中某一个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

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广泛”议论)

4、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核心事件)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需要比较三位历史人物,辩证分析,强调对哪个历史人物感触最深;三个人物

都要写,比较重突出一个人物。

三、审要求

1、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不少于800字

四、立意

管仲角度:

1、管仲之才,管仲治国追求;

2、真正的爱国不是愚忠一人,而是热爱齐国,复兴齐国。

鲍叔角度:

重视友情,知人爱人,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国。

齐桓公角度:

1、勇敢机智,追求梦想;

2、宽容大度,化敌为友;

3、重用人才,复兴齐国。偏题立意:

1.只选取一人谈感触,不能体现比较、权衡、选择,不能突出“最”字。

2.忽略任务限制,大谈“管鲍之交”。

3.对三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作用理解有偏差。

小试牛刀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

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

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就是无

计可施。这时神偷请战,在夜幕的掩护下,他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

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卒有出薪者,得将军

之帷,使归之于执事。”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

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

人送还。齐军上下甚为恐惧。齐军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今日不去,楚君

恐取吾头。”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班级计划举办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楚将子发、神偷二人,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看法与评价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看法评价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所陈述的同样是当前的某个事件或

现象,这个事件或现象往往涉及多个主体或者存在较大争议,不同的人审读后

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认识。

[审题立意技法]审题时要明确两种不同类型:涉及多个主体、涉及多元解读。

无论是多个主体还是多元解读,立意时都要抓住两个关键点:角度、情理

1.(201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

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

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

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

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

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

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

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流程]

一、审材料

第一部分,主体材料的前两句可以看做是对劳动一词的正面认识,我们可以简

单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劳动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二,劳动是实

现个人价值、获得财富幸福的前提;三,劳动是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需。第二部分,主体材料的后5句,看做是对劳动一词的负面认识。,则是给我们

列举了与之相对的现实生活中的三类现象。简单概括为:一,不理解劳动;二,不愿意劳动;三,不尊重劳动。

第三部分,“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这”,则是指主题材料的内容,“深思”则是告诉我们,对劳动的认识不能简单的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比如只写

劳动好,看不到劳动苦累的层面,一味赞扬;比如只写对负面劳动认识的批判。

二、明确任务要求

1、文体驱动(演讲稿: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称呼、结束语。行文中除了注意体现演讲稿应用文格式外,

还应注重演讲稿本身具备的针对性、宣传性、鼓动性、感染力等特点。)

2、内容驱动(“结合材料内容”中的“结合”一词告诉我们写作时要紧密结合原材料;写作内容的规定: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则说明演讲者与听众是一个学校的,“希望与建议”最好是具体可行的。)

3、对象驱动

(1)身份——“你”(“复兴中学”的学生,是新时代青年、新时代劳动者。)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2)对象——“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面向本校(统称“复兴

中学”)同学和老师等写一篇演讲稿

4、思维驱动——围绕“新时代如何看待劳动,如何弘扬劳动精神”主题,倡

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考生必须由此确定立意,写作时要处处有“我”,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

三、审要求

1、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2、不要套作,不得抄

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不少于800字

四、立意角度:

在劳动中成长自己,发展自己

渗透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

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贯通知识教育与劳动教育

新时代的劳动姿态

以劳动立身,以实干兴邦

劳以成己,动以兴国

赓续劳动精神,如臻完善自我

劳动立志,志生芳华

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小试牛刀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快递公司由于适应了人们高频率的工作和生活需求,生意越来越火;可就在人们倡导争分夺秒之时,“慢递公司”这种新奇的创意也悄然流行在中国的很多城市。

慢递,也叫写给未来的信,是将明信片、书籍、信函等按约定的未来的某个

时间寄给指定的人的一种服务。有人认为慢递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

的现代社会去关注自己的当下,也有人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慢递是一种

逃避,与现实生活脱节。有人认为慢递通过文字传递给未来的情味是现代电话、短信等即时通信所无法传递的,也有人认为慢递的发展前途堪忧,或许它是一种

情感浪费。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二)“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言)作为考生落笔的抓手,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或“合理引用”两三句名言),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言)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审题立意技法]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读懂命题者设置的任务,包括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其次要把握关键词(或名言)之间的关联,这是审题立

意的核心环节。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

[示例] (2017·全国卷Ⅰ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

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维流程]

一、明确任务要求

1、数量限制。“选择两三句来确定立意,“两三句”是指不能少于两个,也不要过多,“两三句”即可。

2、体式驱动: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思考,说明写论述类文章。

2、内容驱动。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

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

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则是敲定了写作的方向——“作者是如何认识中国的”。

3、对象驱动。对象一——“你”,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4、思维驱动。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感触,是读了六个名句,你思想上的领悟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

上自主进行组合,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

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写作思维应该是读名句,浮想联翩,有关的人和

事历历在目,由此思考,有感悟、领会。

二、立意:可以有下面几种立意组合的角度: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

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

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

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

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

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1) ①+⑤——立意角度: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

(2) ③+④+ ⑤——立意角度: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

(3) ①+③+④——立意角度: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

(4)②+⑤——立意角度: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

(5)③+⑤+⑥——立意角度: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

小试牛刀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关于“生命”,人们总是有很多的思索,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你对此是否有了更多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上述名言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生活中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聚合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聚合思辨类”,就是命题者提供一组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要求综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进而根据任务指令写作。这类作文题聚焦考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具有历史纵深感,充满想象和思维的张力,表面感性叙说,实质是理性思辨。

[审题立意技法]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读懂任务必不可少,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

[示例] (2018·全国卷Ⅰ)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

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

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流程]

一、明确任务要求

1、文体驱动。(写成议论文: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2、内容驱动。“思考”针对的是2000年至2018年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遭受的巨大灾难,这些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

针对的是2018年以后至2020年以及2035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你能想到什么。

3、对象驱动: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1)对象一——“我们”,如今长大成人的18岁的“我们”

(2)对象二——“2035年(未来)的18岁青年”,而且是放在“时光瓶”中,等待18年后再阅读的。这里就有了“谁写”“写给谁”“什么样的文体”“什么样的内容”等思考点。

4、思维驱动。

我们从两个维度审视材料:

第一个维度是“大我”——国家。编年事件:人类迈进新千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

始推动,网民规模达7.72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等。18年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勤劳勇敢,不忘初心,不断开拓创新,在

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为分界线,前半部分是民族发展

历程中的典型事件,后半部分是国家发展的愿景。

第二个维度是“我”,即“世纪宝宝”,也就是在考场上写作的这一代人。与“大我”呼应,“我们”1岁、8岁、13岁、17岁、18岁,“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20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5岁。18岁以前,“我们”的成

长与国家发展同步进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然会产

生强烈的自豪感、神圣感。18岁以后,祖国发展的愿景要实现,离不开“我们”参与,这就必然激发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第三步:立(定观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写作这篇作文时应注意:

1.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作为。

2.必须结合个人成长来写,18岁的青春必须是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从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3.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同步的,因此文中两者必然是相互融合的。

4.后面的18年,考生可以发挥想象,根据所给内容写写巨大的成就。

5.通篇文章应该注意是写给未来青年的,因此这篇文章是对未来青年的人生做一定的指导,要有建议,有分析,利与弊的权衡一定要从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这样的大局着眼。

小试牛刀4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0年代,草根创业成“万元户”;

90年代初,“扔掉铁饭碗”,公务员下海经商杀出一条血路;

90年代末,互联网创业潮,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脱颖而出;下面

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创客有诗意,创业却艰难。如何在这大潮中扬帆直航,成为新时代的弄潮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中国的新时代创业梦,我们应该与之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材料作文分类思维训练之

高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

小试牛刀1

1.一技之长,亦可有大用

2.让小技能发挥大用途

3.善用一技之人,可胜百万雄兵

4.用计如用兵,小计也有用武地

5.睿智+责任,一技显神威

小试牛刀2

1.②③组合:把握时光,常怀殷忧。

2.②⑤组合:在忧患中雕琢生命。

3.②④组合:生于忧患,博爱众生。

4.①④组合:以“生”为本,以“众”为本。

5.①⑤组合:死生亦大,雕琢生命。

小试牛刀3

1.个体地看待材料

(1)80年代,草根创业成“万元户”。这个要强调的是创业初期的勤劳致富,无需太多成本、高科技术等方面,就能成就创业的状况。学生不清楚“万元户”的背景情况,但他应该知道“草根”“创业”的大体意思。

(2) 90年代初,“扔掉铁饭碗”,公务员下海经商杀出一条血路。这句话要传递的信息是创业需要勇气,需要打破固有的稳定的一些东西。创业要果断,犹豫就不决。

(3) 90年代末,互联网创业潮,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脱颖而出。这一句要强调的是“互联网”科技带来的创业新模式新高潮。内涵应该还是相对于“草根”创业而言,这时的创业更需要讲科技、讲知识、讲人才。

(4)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创客有诗意,创业却艰难。这一句要想强调的是,当前是创业的大好时机,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极大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新一轮的创业,从而实现个人梦、中国梦。但是,创业也不是说你想创就能创的,“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创业还是很艰难,但要注意的是创业的潮流是阻挡不了,不能逆时代潮流。

2.整体地看待材料

题目没有要求进行比较权衡,也没有要求从其中的某一个角度来立意,那么,我们就应该整体把握材料,进行整体的审题立意。

可把材料的内容与信息以时间为轴纵向来看、整体来看。时间轴又分为两个向度:昨天向度与未来向度。这个时间轴关乎个人创业情况、大众创业情况、社会科技进步、国家发展等维度。具体如下:

(1)将四个时间节点及其相关主题事件作整体梳理与整体认知,比如可把这四个时间节点看作是个人的“际遇和机缘”史;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史与发展史;新世纪中国、新时代中国的创业梦“追梦圆梦”史和“使命和挑战”。

(2)从自己这一代人想到前一代人(也可想到后一代人,即三代人):我们这一代人的“际遇与机缘”和优越的成长环境是前一代人不辱使命、勇于创业、接受挑战的结果,是前一代人“追梦、圆梦”的结果。我们这一代人接力前行、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追梦圆梦,才有下一代人的“际遇与机缘”和优越的成长环境以及追梦圆梦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每代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下——代人创造更好的条件与环境。这是新世纪、新时代的新要求与客观现实。

总之,要结合四则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思考”,“存异求同”,从而引出其间的内在、外在的有机关联。

四、立意参考

争做时代弄潮儿

接力前行,追梦圆梦

把握机遇,勇于创业

与时代同频,助力中国梦

小试牛刀4

这是一道关注新事物、新生活方式的作文题,更是一道关注现代人的内心

世界的作文题。审题时首先要审准对象——慢递,学生要分析慢递为什么会产生,有什么积极或消极的意义。注意,题目不是要求学生去比较慢递与快递的

优劣,学生不能简单地将题目转换为“快与慢”的话题作文。其次要从慢递

这种具体现象中发掘事物的本质,即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里不要遗忘

最宝贵的回忆和憧憬,停下来冷静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

当然,这道作文题也可以根据“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的提示,

选取其中某一个角度深入说理、感叹抒情、真情叙事。

11

2024届高三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含答案)

新材料作文分类思维训练之 高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从2015年到2020年,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一直活跃在高考作文命题中。2015年到2016年,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出现并被熟知;2017年到2018年,这一题型发生变化,兼具开放性与限制性;2019年到2020年,该题型进一步完善,从给出一个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完成,变为给出多个写作任务,要求考生选取一 个并完成。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 的功能,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 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通常由命题材料、写作任务、常规要求 三部分构成 如何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 1.“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的事件。 2.“给驱动任务”——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 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 离开则属离题。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 二、如何认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任务”?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是把“任务”更明确出来,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 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确定性判断。 “任务驱动”内涵解读 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 2.内容驱动——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 3.对象驱动——“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需要指向性;变“空泛议论”、“广泛议论”为“专论一点”。 4.思维驱动——弄清争议的焦点(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词语、事件或现象中 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思辨性”与“探究性”;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5、材料驱动:“材料”要贯穿始终,开头引出观点,中间阐释观点,类比联想相似或相反材料拓展充实、补证或反证自己的观点,结尾呼应号召。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技法 (一)“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题目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经典试题】 (2020年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方法技巧】 2017年后的任务驱动式高考作文,更加注重情境引导和任务驱动,形式上由“作文材料”+“情境限制任务驱动”+“常规要求”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注意分析“情境限制任务驱动”中的相关内容,明确包含的任务要素后进行写作。以2020年全国Ⅲ卷为例,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分三步走:第一步:解读要求指令、明确写作任务 本题中的任务要素包含作者身份、写作对象、文体限定、主体内容四个方面: 1.作者身份——“即将毕业的高三毕业生” 2.写作对象(读者)——“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 3.写作文体——“书信” 4.主体内容——分享自己关于“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感悟与思考 从写作身份和写作对象来看,针对的是新老学生交流这一内容,考生可聚焦于高中生活,多谈谈高中阶段的经历和感悟;文体限定“书信”,除了注意书信格式外,写作时,考生还要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和语言风格,口吻平等亲切,语言平实自然,议论有的放矢,情感诚挚真切;从主体内容上看,文章要表达的是审视自我的办法,需要有说理性的段落或句子。正面回答“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一问题,就需细心挖掘前面的材料。要“分享”就需要结合自身经历来佐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既表现观点,又扣合情境。 【病例展示】 选择我的路,画好人生像 亲爱的高一学弟学妹们: 人生前路漫漫,行来坎坷颠簸。岔路太多,一不小心,有人难免会误入歧途。鲁迅说,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唯有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既然如此,就请坚定地选择走好自己的路,画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画像。 【病因分析】开篇书信体格式基本正确,没有亮明“高三学子”这一身份;例文从人生之路艰难说起,以鲁迅名言引出观点,内容泛化,没有扣合主题进行论述,不贴合导语要求,缺乏针对性。 【病例升格】 青春作笔,自绘画像 亲爱的高一学弟学妹们: 展信佳! 火热七月,凤凰花开,我即将离开母校的怀抱,而你们的到来将为她注入新的活力。在我们各自走向不同人生方向的同时,多么幸运有这样一次心的交流,情的融汇,能与你们分享画好自我成长之像的心得体会。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突破原有限度,开拓精彩人生(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突破原有限度,开拓精彩人生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王小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跑步达到极限时,人很难受,若挺过这一刻,又正常了,运动成绩往往在此得以提升;不习惯于大场面讲话的人,当众发言,往往怯场,若鼓起勇气,锻炼锻炼,当众发言的能力就会渐渐提高;人满足于现状,就没有新的追求,若肯下决心,突破已有的限度,就能在更高层次上发展……这类超越自我的事儿,每个人都经历过,看见过,思考过。 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叙写自己的经历、见闻(关于他人超越自我的故事),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蜗牛一寸寸地爬,每一寸皆是突破;青蛙一米米地跳,每一米皆是奋进;雄鹰一里里地飞,每一里都是创新。做人就要学习蜗牛往上攀爬

的精神,保持快乐;借鉴青蛙不停跳跃的毅力,永不气馁;洞悉雄鹰展翅高飞的恒心,一直向前飞。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做最好的自己!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疫情未去,毕业已到。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有人惊呼“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了。 面对困境,大学生们尝试突破。考研、考公务员人数骤增,清华、北大的优秀毕业学生去街道办工作,零元薪酬就业成了新的求职方式。有人说,需要更优秀,才能在激烈角逐中胜出;也有人说,要善于发掘特长,更要善于展示特长;还有人说,要调整心态,降维应聘,今天俯下身子,明天才能挺直腰杆。 作为一位面向未来直面人生的中学生,对此你有什么思考?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写一篇作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突围”本是军事用语,指“突破对方的包围”。其实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包围”,需要我们去突破。 你有过或见过身陷“围城”的苦恼、困扰和“突围”的经历吗?你对“突围”有什么感悟或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常识是本能,有足够的常识便是天才。(萧伯纳) 材料二: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性主义者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 你认为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理性”在词典里的意思是“①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②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理性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年级的统编版必修下册教科书第八单元以“倾听理性的声音”为核心任务展开学习,理性,相对于感性而言,它意味着人有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拥有理性,便能以更加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思考和决策。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但理性的力量有时候也令人惧怕,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全是理性的人,恰如一把全是锋刃的刀,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理性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常识是本能,有足够的常识便是天才”这句话强调了“常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常识凝练生活智慧,指引人生道路。学习常识,可以站在巨人肩膀,借鉴前人经验,奠定生活经验;审视常识,可以创新思维,颠覆前人观点,促进常识“常新”。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处于人生的孕穗拔节的时期,时代青年要学习常识,以常识为舟,奠定生活、学习的基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审视过去,创造未来(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审视过去,创造未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类常常一边眷恋着过去,一边坚定地走向未来。怎样对待过去与未来,值得我们深思。 请以“过去与未来”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今时代,有人活在当下,也有人为未来而活,今天的你会有怎样的思考?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 教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要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 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要求符合题意,文体标准,结构完整。字数在600字以上。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曾言:“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意思是说,要心无杂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恋和纠结发生过的事。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卡耐基也曾说;“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 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该如何对待才能拥有更加精彩靓丽的人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酌古斟今向未来 舒婷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现在。”当我们瞩望未来时,肩头的一切便是希望,承载着过去、当下,我们要做的便是鉴古思今创未来。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把握当下,无悔过往,直面未来。 酌古,当放下。放下过去,才能更好的开创未来——既往不恋。 放下过去是一项必要的修行。沉迷于过去,无法放下过去的阴影,我们就很难开创自己的未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放下过去,才能心气平和,才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过往。就如至圣先师孔子所言“往者不可谏”,也只有从过去中走出来,现在的生命才有意义,才能把握当下,迎接未来。放下过去,需要的是心态的改变和思想的升华,当我们将精力集中在未来的发展计划上,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过去的一切都将风轻云淡。 斟今,把握现在。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现在——当下不杂。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作文主题训练--------树立规矩意识,争做时代青年 (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树立规矩意识,争做时代青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一个由34人组成的中国旅行团,到达西班牙后,每天的行程都有人提出新的修改意见;每到一处都有人说余下的时间打算自己行动;解散时,常能听到导游略带哭腔地呼喊着“谁的票,谁没拿票”;集合不可能在半小时内完成,而一个20多人的美国老年团只用了3分钟就集合完毕开车走人。 美术馆里,中国游客像刚下山的猴子,上蹿下跳,偷偷拍照,还经常遭到制止。更多人直接挤过人群,冲到某张名画前,一点头,“嗯,看过了。”画个勾,然后,彼此催促鼓励着:“快快,没时间了,还没去纪念品店!”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韩非子说:“万物莫不有规矩。” 有人说:“有的时候,需要打破规矩。”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②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塞·约翰逊 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自己能提出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自己能提出问题有什么样的思考?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有人说,有创新精神的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创新精神的培育需用不断完善的严密制度作保障;有人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二: 悬规植矩,器惟求新。“悬规植矩”出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器惟求新”出自《尚书·盘庚》篇。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既要坚守规矩,又要勇于创新。 以上材料触发了新时代的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材料,联系个人和国家发展,给高二学生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费孝通《乡土中国》) 踏进新的历史时期,回望“乡土的中国”,感慨颇多。比如这“规矩”二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当代某些青年认为,法治社会里讲“规矩”已无必要,奉行“法无禁止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知行合一,方能致远(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知行合一,方能致远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周恩来 (2)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他们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听到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学习进行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譬如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英)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生活就像抖音,你关注什么,就会给你推送什么。所以一定要关注美好的人和事,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磁场! ——某媒体 材料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 以上材料具有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知行合一 顾名思义,即知道该怎样做的事应该与行动相结合,才会变得完美.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有了好想法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当在行动之前固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虽然我们不知道能否在行动之前消除障碍,但是我們可以在行动之中克服困难.别告诉自己,我做不到.那一定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有奇迹发生......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话,那就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扬善始之帆,达善终之岸(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扬善始之帆,达善终之岸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专题的小组研习活动中,大家读了“以下关于“始”“终”的文句颇有感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四章》)。 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之一,对于一件事情的“始”和“终”有什么经验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作为研习成果,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万事万物的开始决定其发展和走向,是故君子慎始;也有人援引《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认为相对于慎始,慎终更为重要;还有人则把“以终为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你怎样看待“始”与“终”?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万事万物的开始决定其发展和走向,是故君子慎始。也有人援引《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认为人们做事都有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所以相对于慎始,慎终如始更为重要。还有人则把“以终为始”作为自我引领的原则,即“以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认为“终”可以影响、决定“始”。 作为复兴中学2022级高一新生代表,你将在开学典礼上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走好人生之路”作主题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精准定位自我,开启成功大门(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精准定位自我,开启成功大门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栩爱玩滑板。他挑战不同的场地,揣摩每一个技术动作,琢磨滑板构造。他成了小有名气的滑板运动员。 李逸对动漫感兴趣。他学画画、找材料,为了做好道具甚至去研究力学。他成了动漫公司争抢的人才。 周欣欣喜欢布娃娃。她自学缝纫、配色,还学会了服装设计。她开的手工布娃娃店门庭若市。 以上文字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雨后的下午,马路边一位收破烂的大哥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这时,几个大学生将一大袋矿泉水瓶立在垃圾箱旁边,然后转身离去。收破烂的大哥看了一眼,继续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随后,两个大妈走过来拽着袋子将矿泉水瓶卖给了收破烂的大哥。一旁看自行车的大哥瞅着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弟啊,你到底是懒还是傻,你自己把它拽过来卖了,能卖好多钱!”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兄啊,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 有位学者评价说,收破烂的大哥这句话在态度上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营销上叫定位清晰,在管理上叫只做产业链的一段——这叫边界。边界之内,我们认认真真;边界之外,我们就不操心了。 “边界”意识不止表现在营销和管理上。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行走在边界之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下面是关于人生的一些关键词:定位——把握方向;人格——凝聚力量;品味——决定高度;选择——决定命运;进取——进取高度与勤奋成正比;取舍——学会舍弃方能得到;进退——进退有度方能游刃有余;压力——潜能在压力下迸发;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已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审题立意专项练习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审题立意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卫灵公》中曾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遇到问题时,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往往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却总是先从他人身上找原因。“求诸己”、“求诸人”,这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 读了以上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命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先贤智慧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求诸己”与“求诸人”在材料语境中存在对立取舍关系。本则材料强调学习君子品格,遇到问题,从内因入手,学会反思,努力发展自我,升华自我;而非一味强调外因,推卸责任,归咎他人。考生可以采用正反说理、立驳结合的方式论述;也可以从思辨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总之,考生应联系个人、社会、国家等现实问题,写出自己的思考。 参考立意: 1. 责躬省过,以成君子; 2. 责人不如责己; 3. 做最好的自己,点亮时代之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扶手,生活中处处有。楼道里的扶手,公交车上的扶手,商厦滚梯的扶手……都给人带来安全与方便。扶手,人生之中也很多。儿时学步,妈妈的双手,扶助你;上学读书,老师的教诲,启发你;参加工作,同事的指导,引领你。扶手,有形的看得见,抓得着,让人好借力;无形的能感知,可体会,让人心安稳。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文题立意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结合“扶手,生活中处处有”“扶手,有形的看得见,抓得着,让人好借力;无形的能感知,可体会,让人心安稳”等内容可知,“扶手”搀扶,扶起的手。当你身陷河泥进退不能时,一双坚实的手伸来,搀扶着你到达岸上时,你是否会感到无比温暖?当你挂在树梢不能着地时,有人伸出双手,扶你下树,你是否会激动万分呢?生活是由自己演绎的,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却少不了别人的搀扶!当别人的心情悲伤时,一个善意的微笑是一种搀扶;当别人陷入困境时,一次简单的伸手是一种搀扶;当别人失去信心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一种搀扶……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合理运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不临帖就不能学书法。唐代书法大家孙过庭这样形容不临帖的人:“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大意是说不懂得书法临摹,难写出一手好字。 材料二: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不会有艺术。——高尔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注意抓材料中的关键句“不懂得书法临药,难写出一手好字”,强调学习书法开始总得有个模仿的过程,从模仿中去领悟技巧。材料二,引用高尔基的名言,强调学习过程中,不能只限于模仿,实则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综合两则材料立意为:模仿是学习的一个初始阶段,由模仿到创新,才是学习和实践的最终路线。文中只谈模仿或只谈创新,都视为立意不全面。

2024届高考作文专题训练:“梦想能引领未来,苦干让梦想成真”导写及范文(含答案)

作文专题训练 “梦想能引领未来,苦干让梦想成真”导写及范文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蛟龙入海……回望过往的奋斗路,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哲理: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请结合材料,以“苦干与梦想”为主题,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可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借用二十报告中的一句话,引出一组有着辩证关系的关键词,一组是要怀抱梦想、敢作敢为,另一组是要脚踏实地、善作善成。然后,列举了中国近年来凭借着梦想和勇敢,凭借着踏实善为,所取得的一个个成就,所取得的一次次突破。最后,总结材料,这一系列的成就之所以能够实现,源于真抓实干、勇于实践。 引导语中提出以“苦干与梦想”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可知,这实际上是引导考生思考在追逐梦想、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处理好苦干实干与树立梦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写作时,我们可重点辨析梦想与苦干之间的辩证关系。梦想,意味着理想、追求、目标、方向,梦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梦想是取得成就的第一步;而苦干,与实干、善干、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紧密相关,苦干是梦想得以实现的保证,能埋头苦干是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要用梦想引领苦干,要用苦干来让梦想落地。 立意: 1.有梦就要尽力追,莫让美梦成空梦。 2.用梦想给苦干加蜜糖,用苦干让梦想不落空。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专心做事,抛弃杂念(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专心做事,抛弃杂念(含解 析) 作文主题训练-------专心做事,抛弃杂念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国赵襄王向王于期学习驾驶马车的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于期比赛,结果每次都失败,于是赵襄王认为对方没把全部技术传授给他。王于期说:“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使用不恰当。驾车人赶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能加快速度,到达很远的地方。如今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上来。你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 上面材料给你的共同启示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孔子很看重做事的心态。他曾对颜渊这样说过:善于游泳的人可以很快学会撑船的技术,这是因为善于游泳的人虽然身在水中却不把术看得可怕,所以他在撑船的时候就会专心学习撑船技术而不会担心掉入水中。一个人用瓦片下赌注,因为不太在意输赢,往往可以巧中,用玉钩下赌注就心存畏惧,同黄金下赌注往往就会心堵紊乱。这是因为他过于看重身外之物,太在乎输赢。因而恶得患失,思维混乱。 孔子的话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年前,一支由7名队员组成的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7名队员中,有两个人引人注目。一个是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对于登山,他充其量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何况已经50多岁。另一个是比王石小10岁的队友,身体素质和状态特别好。人们纷纷预测,这名队员应该能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双向奔赴(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双向奔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作家西蒙娜·波伏娃在《越洋情书》中写道:“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这种为了维护彼此的关系而共同努力的行为,被称为“双向奔赴”。当下,“双向奔赴”一词可以用在各种关系中,人与人如此,人与国如此,国与国更是如此,世间万物皆同此理,只有双方都真诚付出,关系才会更加真挚和宝贵。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透过白皮书中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可以感受到中国青年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青年的你,对“双向奔赴”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春运”开启了一场宏大的“奔赴盛宴”。盛宴的主角有踏上了返乡归程的儿女,也有去往儿女工作地的老人。无论“正向春运”还是“反向

春运”,人们向着团圆的方向,寻着幸福的坐标,踏上了双向奔赴的旅途。 2022年春,上海疫情牵动国人的心。那年春天,“沪”鄂周全;今年春天,鄂来守“沪”。“热干面”和“生煎包”上演了动人的双向奔赴。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时代呼唤担当,盛世成就青年。这是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以“为爱奔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完成作文。 拾起时光的碎片,搭起心灵的桥梁,一张张“拼”图随之展开,它浓缩着时代澎湃的图景,留下了双向奔赴的痕迹。 “双向奔赴”是你坚定走向我、我热情欢迎你,是彼此爱意的共鸣,是时代与你我的共逐,是穿越时空的探寻。 “双向奔赴”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膜拜松竹风骨,致敬书生意气(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膜拜松竹风骨,致敬书生意气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84年7月,面对中国人民大学赴河北正定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同学们“如何尽快甩掉书生气”的请教,语重心长地说:“要实现由大学生到基层行政干部的转变,一定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忍耐力、直觉力和执行力。” 材料二:“书生之见”形容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白面书生”形容只知读书、见识浅、不懂人情的读书人,人们常常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材料三:易中天在《书生意气》一书中说:“对那些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俗所淫,也不为世俗的议论所左右、依然故我保持着书生意气的人,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敬重。” 对“书生气”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作为青年学子,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立场鲜明,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邵博在《闻见后录》中说:“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后多借书生之见来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然而若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也未必是时代之福。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书生之见”形容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白面书生”形容只知读书、见识浅、不懂人情的读书人,人们常常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易中天在《书生意气》一书中说:“对那些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故所淫、也不为世俗的议论所左右、依然故我地保持着书生意气的人,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敬重。” 对“书生”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上述为世俗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一位教师在高中新生的开学典礼上说,现在很多学生不算书生,只能算是考生,为了一门一门考试而殚精竭虑的考生。而真正的书生,是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读书人。什么是合格的读书人,有对文字的亲近感,有手捧书卷安然阅读的心境,有对真理至死不渝的追求,能从书本中找到超乎常人的风骨与情怀,能从书本中找到人生最高级的智慧……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你以“合格的读书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例文: 膜拜松竹风骨,致敬书生意气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兵法》 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 3.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鬼谷子》 4.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吕氏春秋》 5.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 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不朽的传统智慧。请你从所给材料中选择2-3则作为立意基础,使之建立起内在联系,并展开联想和思考,以“顺势而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世界风云激荡,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人生选择丰富多样,有人赞美逆流而上者的勇气,有人赞美顺势而为者的智慧。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人生如果只认一个目标就认死理硬干,往往被客观形势所抛弃,欲速不达,求好得坏。古语说:“好胜者易败,恃壮者易疾,渔利者害多,求名者毁至。”想种龙种,收获跳蚤的事情常有。了解自己,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是很重要的。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即“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些博主将很久以前的某个朴实平凡的瞬间、某个看似寻常的决定,改编成各种文案,配上音乐,使其与现在取得成功的情形构成鲜明反差,博主们所晒的事情虽各不相同,但都让人感觉犹如幸运女神突然降临,使人生有了别样的精彩一般。由于该话题很能让人共情,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48亿。与此同时,有一些网友不禁感叹,“为什么别人命运的齿轮转出了火星,而自己的齿轮却停滞不前”“平庸的我连条文案都不配有,我的命运齿轮是生锈了吗?”。 对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一话题,你有什么思考和见解?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认知和理解,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金牌选手不会从天而降,你必须用热爱、刻苦和投入来浇灌他们。 ②机遇稍纵即逝,要用你每滴汗水来争取,要坚信你会获得更多,命运也会屈服于你的努力不懈。 ③你赢了,你打败了我们这里的冠军。/别沮丧,哥们,你输给的是全国冠军。 ④如果事实证明我是错的,我将永远埋葬我的梦想。 ⑤如果你只得到了银牌,不久你就会被忘记;如果你得到了金牌,你就会变成一个榜样,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⑥永远尊敬你的祖国,你会因为对祖国的尊敬而获得祖国对你同等的尊敬。 以上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的经典台词,阅读这些台词,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一、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是变局中最大的自变量。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但是中国也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内部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面临核心科学技术引进受限等难题。 纵使时代变迁,但是总有一些东西亘古不变,值得我们坚守,比如勤劳善良、温厚朴实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青年人需要精神引领(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青年人需要精神引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脱贫攻坚以来,许许多多的扶贫人员用汗与泪铸炼了筋骨,也铺就了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在泰山压顶的时刻,白衣战士谱写了英雄儿女的精神凯歌;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我国航天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从不曾熄灭,它激发了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的壮志豪情;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刚满十四岁的全红婵一跳成名,教练说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能吃苦……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总能看到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和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转业后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填补了我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 申纪兰: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孙家栋、黄旭华、南仁东、王有德、王继才…… 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精神的引领下做出各种各样的贡献,又成为后代人的精神楷模。请结合材料内容与社会现实,以“践行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据某日报统计,近三年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如下:理科前几位为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文科前几位为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这些专业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备受考生与家长青睐。 材料二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在2020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材料三十八岁的钱伟长以中文和历史双百的分数考入清华大学,而物理只有五分。九一八事变后,他弃文从理,决心学造飞机、大炮以振国力,最终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关于所学,他说:国家需要什么,搞什么。 即将进入高三的你,也需要未来专业目标的引领,你认为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2024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12---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

2024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12---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礼记•中庸》,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精微之处。在习近平总书记所著的《之江新语》中,有一段文字对此作出形象的诠释,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 以上论述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以《中庸》中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引出话题,第一句对此句进行了简单阐释。而材料第二段,则通过习总书记的话对于“致广大而尽精微”进行了生动的解释:从大处着眼,既抓住精神实质又立足广大意境;从小处着笔,在细节上极尽精微。

所以,写作时要充分理解“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的含意,“致广大”,可理解为要有远略,或要有大局观,有大格局;“尽精微”,可理解为要注意细节,要从小事做起,要有格物致知的态度。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二者关系。 对于个人而言,“致广大”意味着人生要有格局和胸怀,要把个体选择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高举信仰的旗帜。同时,也要能日拱一卒、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生境界。对于组织、国家而言,“致广大”意味着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愿景。同时,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尤其是要做好一时、一事的“绣花针功夫”,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处细节,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用形象化的比喻,“致广大”就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整体思维、全局思维,“尽精微”就是学习庖丁解牛的细节意识。 从“思考与感悟”这一要求来看,文体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如何在求学、生活、做人、做事等方面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运用并列式来谈。写议论文时要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若写成记叙文,可围绕一件事来谈在此经历中,自己对“致广大而尽精微”有了怎样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