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消毒方法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一、基本要求

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按稀释定律配制所需浓度。

4.多数消毒剂配制后稳定性下降,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或每次使用前监测浓度。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

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7.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作用时间达到后应取出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留消毒剂。

8.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二、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SOP 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 (一)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工清洗按照去污六步骤清洗;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清洗。 (二)灭菌:压力蒸气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万金消毒液浸泡灭菌(浸泡器械必须经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二、病区常用物品 (一)病区换药碗、弯盘等:在病区处置间流动水冲洗,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 (二)杯钳罐:用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干式保存则每4小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三)体温表:集中使用的体温表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用水冲净,纱布擦干;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 (四)各种盛消毒液的盘、盆等,弃去消毒液,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压力蒸汽灭菌后方可使用。 (五)吸引瓶、引流瓶: 1.清洗:流动水冲洗、干燥(可以自行选用不同方法,减少水

分,目的是保证浸泡消毒的消毒液不被稀释,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六)餐具: 1.清洗:用洗涤剂擦洗,清水冲洗干净。 2.消毒:煮沸10~20分钟。 (七)痰盂、便器: 1.清洗:流动水冲洗、晾干。 2.消毒: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八)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机管路、湿化瓶): 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 浸泡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 (九)气管内套管: 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 2.灭菌:按照消毒液使用说明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浸泡灭菌,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十)止血带: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 2.消毒: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一用一消毒。 (十一)热水袋、冰袋、橡皮气圈及橡皮中单: 1.流动水清洗、晾干。

医院消毒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操作规程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传染病的不断爆发,医院消毒操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医院作为重要的卫生保健机构,承担着诊治疾病的重要任务,必须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下面就是医院消毒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一、消毒区域划分 医院内的消毒区域主要包括手术室、住院部、门诊部、病房、检验室等。不同 区域的消毒要求略有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防止交叉感染。消毒区域应明确划分,并严格限制行人和物品流动,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 二、消毒器械的分类和处理 医院内使用的器械分为一次性使用和可重复使用的两类。一次性使用器械不再 重复使用,应按规定扔进专用的容器中,并进行密封处理。可重复使用器械则需要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以保证其安全可靠。 三、消毒方法 医院内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物理消毒主要包括热消毒、 辐射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热消毒是指将器械置于高温水中煮沸或在高温环境中加热一定时间,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辐射消毒是指利用射线杀灭细菌,如X射线和γ 射线。紫外线消毒是通过使用紫外线灯照射器械表面,以杀灭细菌。化学消毒则是指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酒精、双氧水、氯化物等。针对不同的器械和区域,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非常重要。 四、消毒频率和周期 医院内的不同区域和器械的消毒频率和周期也有所不同。例如,手术室、住院 部的病房和门诊部的等候区,由于其高风险性,每天需要进行多次消毒。而一些较低风险的区域,如走廊和办公区域,可以适当降低消毒频率。对于器械的消毒周期,

一次性使用器械直接扔掉即可。可重复使用器械则需要按照医院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消毒,确保消毒周期的完整性。 五、员工培训和监督 医院需要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操作的培训,确保他们对消毒规程的了解和 掌握。培训内容包括消毒操作的原理和方法、消毒器械的分类和处理、消毒频率和周期等。此外,医院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个员工都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减少操作失误和疏漏。 六、消毒记录和评估 医院需要建立完整的消毒记录系统,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医院监管部门和患者了解医院的消毒情况,确保消毒工作的可追溯性。此外,医院还需要定期进行消毒评估,评估消毒效果和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医院消毒操作规程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医院应严格按照规 程进行消毒操作,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合理的消毒区域划分、器械的分类和处理、恰当的消毒方法选择、适当的消毒频率和周期、员工的培训和监督以及消毒记录和评估,医院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份: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disinfectant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日常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日常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 一、准备阶段: 1.配臵足够的清洁、消毒用品,用品清洁、干燥。 2.按照区域要求配臵稀释清洁剂、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时间。 3.清洁、消毒用品整齐存放在保洁车上 二、清洁、消毒时: 1.所有部门或科室应按区域风险等级实施清洁级、卫生级、消毒级或实施中、低水平消毒。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先清洁、再消毒(有感染或污染时)。 2.如戴手套之前要先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3.清洁、消毒不同病患物体表面与区域,按颜色选择清洁工具并换用新的清洁工具,保证一床一巾,布巾采用“S”形走势、八面方法擦拭。 4.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5.地面根据区域风险等级实施环境物体清洁级、卫生级、消毒级;无明显污染: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1-2 次/日。遇污染时应立即清洁与消毒。 6.使用中的清洁剂/消毒剂不出现“二次浸泡”现象。 7.治疗操作时停止清洁。

三、清洁、消毒后: 1.离开房间前先要除去手套、洗手或手卫生。不要戴着污染手套离开房间。 2.拖把头和布巾用后洗涤、消毒液浸泡、干燥备用或集中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 3.清洁车每天清洁,保持干净,有污染及时处理。 四、感染病人单位清洁消毒流程: 1.按照疾病传播途径、不同病原体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清洁消毒方法。 2.最后或单独清洁消毒,顺序依次从里至外,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进行。 3.地面的消毒:500~2000mg/L 有效氯作用30min。 4.物体表面消毒:500mg/L 有效氯作用30min。或根据病原体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及浓度。 五、实施清洁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医院消毒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一、前言 医院是保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而消毒操作是确保医院内部环境清洁整洁、安全无菌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医院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消毒操作程序,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确保消毒操作安全规范的执行。 二、消毒操作分类 1. 隔离消毒 隔离消毒是指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所用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传播病原体。隔离消毒包括病人周围环境的消毒、隔离患者所用物品的消毒及传染物品的处置。 2. 普通医疗器械消毒 普通医疗器械消毒是指对非创口或粘膜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3. 创口消毒 创口消毒是指在手术操作、创伤处理或其他需要进行开放性操作的情况下,对创口进行局部消毒处理,以防止感染。 三、消毒操作的前期准备 1. 个人防护 消毒操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护衣等,确保自身安全。

2. 消毒工具准备 消毒操作前,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消毒工具和器具,包括消毒液、消毒器、脏 物袋等。 3. 操作区域准备 消毒操作区域应保持干燥、整洁,同时做好通风工作,确保操作环境良好。 四、消毒操作步骤 1. 隔离消毒 (1)消毒区域选择:选择适当的消毒区域,将病人隔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 (2)环境消毒: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包括地面、墙壁、床单、护 栏等。 (3)隔离物品处理:对患者所用物品进行单独消毒处理,包括衣物、餐具、 毛巾等。 2. 普通医疗器械消毒 (1)清洗预处理:将医疗器械进行基本清洗,清除污垢和残留物。 (2)消毒处理:根据医疗器械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液 进行处理。 (3)消毒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的消毒物品和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时间符合要求。 3. 创口消毒 (1)准备消毒液:根据手术或创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液进行准备。

医院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职责 (一)医院应制定环境消毒管理制度、环境消毒技术与程序,对不同的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物性质采取不同的消毒剂。 (二)医院感染管理处应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消毒剂,组织编写各类消毒剂的作用指导书或操作指南,并负责全院环境消毒的业务培训工作。 (三)医院感染管理处应参与医院招标购置消毒剂、消毒器械等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 (一)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呕吐物、排泄物,丢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二)采用蘸有浓度为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覆盖污染区域作用30分钟,再以污染区域为中心,从外围2m处,由外向内进行擦拭(包括该范围内的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柜、墙面及地面等),后再用清水清洗。 (三)如患者呕吐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外围1m 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物品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干净。 (四)在实施覆盖消毒时,应在覆盖消毒区域附近的显眼处,竖立醒目的消毒警示牌,告知此处正在实施覆盖消毒,注明消毒作用时

间的起止点以及消毒责任人(最好有联系方式)等信息。 (五)不得对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直接采用普通的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处理。 三、血液污染的环境消毒 被血液污染的环境,其消毒的方法与步骤,同上述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消毒剂可选择有效氯消毒剂,但更建议使用亲脂类病毒敏感的乙醇溶液。在覆盖用的布或卫生纸上加75%乙醇,其用量以不流水为宜。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大多为对乙醇敏感的亲脂类病毒。 四、空气的消毒 (一)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实施喷洒消毒,尤其是高水平的消毒剂,因为这类消毒剂对环境中的金属类物品有腐蚀作用,同时,被在该环境中的人员吸入后具有毒性作用。 (二)推荐采用物理的方法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1.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30分钟。 2.增加进入该区域或病房的进气量,以加大换气次数。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µW/cm2,照射时间≥30 分钟,必须在空态下实施。 4.臭氧消毒,采用2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30分钟,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臭氧消毒,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且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30分钟后才能进人。 5.空气净化消毒器(机),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使用时环境应清洁,关闭门窗。本消毒设备可在动态下使用。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五篇范文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五篇范文 第一篇: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制订日期:2016年3月 修订日期:2017年5月 制订:医院感染管理科 审核: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 遵循文件: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一、空气:诊室、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必要时(无人情况下,如病人出院,房间空置)进行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病室:护理人员紫外线消毒、保洁人员开窗通风,诊室:当日值班工作人员)。 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2次。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如吸湿纸)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最后再进行清洁。拖把应分区分室使用,一室一拖把,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拖把,用后单独标记,先消毒后清洗,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病房保洁人员操作,诊室当日值班工作人员)。 三、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床栏、床边、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门诊诊桌、诊疗床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日清洁消毒,无明显污染时,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清洁消毒2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最后再进行清洁。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一床一布巾),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布巾,用后

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定义 外科手消毒(surgicalhand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洗手液(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设施 1.洗手池应设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应为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间距应避免洗手时手臂相互接触。 3.配备清洁剂,宜含有护肤成分和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使用完应清洁、消毒。 4.清洁指甲用具指定容器存放,每日清洁与消毒。 5.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指定容器存放,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6.外科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外科手消毒剂应采用非手接触式出液器,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 8.干手巾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9.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三)方法 1.洗手 (1)揉搓: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洁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可使用海绵、手刷等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皱褶处。 (2)冲洗: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擦干:使用干手物品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10免冲洗外科手消毒方法 (1)取液:取适量的免冲洗外科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一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 (2)揉搓: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彻底干燥。 七、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1.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株”,同时电话通知院感科或所在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或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隔离反馈单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一)基本要求 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按稀释定律配制所需浓度。 4、含氯消毒液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戊二醛消毒液每次使用前监测浓度。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 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7、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达到作用时间后应取出并用无菌水去除残留消毒剂。 8、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二)常用消毒剂 1、戊二醛 1)属灭菌剂,广谱、高效、毒副作用大、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常用浓度为2%碱性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2)浸泡法:10~45min达到消毒水平;10h达到灭菌水平。 2、过氧乙酸

1)属灭菌剂,广谱、高效、低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原液浓度为16%~20%(W/V),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适用于物品、环境的消毒与灭菌。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浸泡法:一般污染用0.1-0.2%溶液浸泡30min;高水平耐腐蚀器械污染用0.5%浸泡10 min. 擦拭法:使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同上。 喷洒法:用0.2-0.4%溶液喷洒,作用30-60min. 喷雾法:15%溶液按照1g/m3加热熏蒸,湿度70-90%,密闭24小时;15%的过氧乙酸按照2.5mL/m3气溶胶喷雾,湿度为20-40%。 3、过氧化氢 1)属高效消毒剂,广谱、速效、无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适用于医疗用品、餐具、饮水和空气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含漱、冲洗等。 浸泡法:一般用3%作用30min。 冲洗法:3%溶液作用3-5 min。 喷雾法:3%溶液按照20-30mL/m3气溶胶喷雾,作用60 min。 其他方法:漱口用1.0%~1.5%。 4、二氧化氯 1)属高效消毒剂,广谱、速效、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很大。适用于医疗器械、饮水、餐具、环境的消毒。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一、不同情况下空气消毒净化方法 (一)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有人情况下的空气净化,要考虑空气净化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尽量做到对人体健康无毒无害。1、一般情况下,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而且特别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 2、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采取机械通风。 3、采用层流通风技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二)无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在无人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普通紫外线(按1。5W/m³安装)照射30min,每天2~3次,对空气进行消毒. 2、使用0.5%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对空气进行消毒,用量20ml/m³~30ml/ m³,作用1h。 3、使用0.05%活化后的二氧化氯喷雾,对空气进行消毒,用量20ml/m³~30ml/ m³,作用1h. (三)通风不良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自然通风不良时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采取机械通风,具体如下: 1、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 2、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 3、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四)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 1、普通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自然通风.(2)机械通风。 2、特殊感染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低臭氧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处理。 (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五)经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 1、通风。(1)自然通风。(2)机械通风。 2、负压病房。 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4、中央空调的使用:按照建设部、卫生部和科技部颁发的《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建科电[2003]17号)的文件进行。 二、各种空气消毒净化方法简介 (一)物理方法 1、通风 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力造成的风压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是一种自然清除微生物的有效方法。门诊、急诊和病房可根据室外风力的大小和气温的高低,适时地开窗通风如每天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2)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不良时,须安装通风设备,利用风机、风扇等运转产生的通风动力,致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法,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机械通风可分为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和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等三种方式。①通风方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房间的功能要求、相邻房间的卫生条件和室内外的环境因素,并由此来确定室内保持正负压的要求。 ②气候条件、环境温度等对通风效率有一定影响。 2、中央空调医院的空气调节是用以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灰尘、细菌以及有害气体等,保证符合卫生学要求,中央空调是将主要的空气处理及输送设备设置在集中的空调机房内的系统,一般多为低速、单风道、定风量系统,是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空调系统,常

医院保洁消毒操作规程

医院保洁消毒操作规程 (一)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置根据有效氯含量,用蒸馏水将含氯消毒剂配置成所需浓度溶液。 (2)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的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以上;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蚕茧浸泡法。 3、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水泥地面:350ml/㎡,土质地面:1000mg/㎡),作用30min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min以上。 4、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含氯消毒剂用量是排泄物的1/5,略加搅拌后,作用2-6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 3、注意事项: (1)粉剂应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与阴凉处避光,密封保存。所需溶剂应现配现用。

(2)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 (3)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4)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作有色织物的消毒。 (5)用于消毒餐具,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6)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7)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生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 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一)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即以含氯消毒剂拖洗; (二)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1、洗手盆 先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 2、便器 先用清水冲净污渍,再用清洁剂去除污垢,用清水冲净后,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抹布 病床抹布用后,在25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消洗干净,晾干备用。 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用后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使用时可用500mg/L有效氯消毒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SOP 一、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 为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帽子、口罩、清洁手套)后进行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医疗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湿式擦拭,可以使用可兼容的消毒湿巾。对于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对于一般的低危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仪器按钮和把手等),日常首先进行清洁,之后可以使用低效或中效消毒剂,如75%的乙醇。对于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清洁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元物品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仪器表面。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 二、医疗卫生表面的清洁消毒

医疗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低频接触表面,如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二是高频接触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病房厕所的墙面、门帘窗帘的边缘等。进行医疗卫生表面清洁时,也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医疗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采用湿式打扫,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日常不需要对卫生表面进行高水平消毒剂消毒。但患者出院时,对于整个清洁单元均应进行终末消毒。洗拖把和抹布的水池应以不同水池加以区分,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不同区域的拖把和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并用颜色加以标记;用后清洁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根据医疗卫生表面的分类,清洁频率视患者接触程度进行调整。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选择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下列情况应强化清 洁与消毒:1)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 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2)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

医院常用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

医院常用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 1. 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 1.1 使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1.2 常用的剂型:常用2%碱性戊二醛(2%戊二醛水溶液加0.3%碳酸氢钠制成),2%强化酸性戊二醛和2%中性戊二醛。 1.3 使用方法: 1.3.1 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用无菌方式擦干后使用。 1.3.2 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45分钟,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1.4 注意事项: 1.4.1 戊二醛对碳钢制品有腐蚀性,金属医疗器械及内镜消毒灭菌时,必须加0.3%亚硝酸钠防锈剂。 1.4.2 对皮肤、黏膜有轻度刺激,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接触戊二醛溶液时须戴橡胶手套,并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1.4.3 戊二醛稳定性能较好,但碱性戊二醛比酸性戊二醛要差,盛药容器必须加盖,碱性戊二醛在室温(20℃)下可连续使用7-14日,但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的检测,每周1—2次并做好记录签名。 2.过氧乙酸: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 2.1 使用范围: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2.2 常用的剂型:对二元包装的过氧乙酸,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B(冰醋酸和过氧化氢)两液混合(放置24小时后使用),其浓度参照使用说明书,一般为16-20%。根据有效成份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过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 2.3 使用方法 2.3.1 浸泡法:凡能够浸泡的物品均可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消毒时,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1%(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0.5%(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10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min,灭菌时,浸泡30min;然后,诊疗器材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拖把: 应有明显标识,严格分区使用。 1)普通办公室、病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 洗,悬挂晾干备用。 2)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分泌物、血液、排泄物时,先 用1000mg/L 有效氯适量到在污染地面30min 后,用拖把拖干净,再用500mg/L 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 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传染病区,使用后先消毒,用1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悬挂晾干备用。 针灸针: 高压蒸汽消毒;一定要消毒彻底,以免交叉感染! 体温表消毒方法: 1 .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 (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 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 .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 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 .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 .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 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下水温中浸泡3 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0.2 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0.05%有效氯擦拭消毒。 2 .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 .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者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 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 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 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 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倒入洗手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公用水杯、痰杯、拖鞋: 用后使用0.05%有效氯消毒。 便器消毒: 1. 浸泡便器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1%有效氯彻底浸泡再消 毒液中,一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公用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后及时晾干备用。 3. 自备便器每周集中消毒一次。 止血带消毒: 止血带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05%有效氯,每次使用后彻底浸泡在消毒液中,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雾化器消毒: 1. 使用后用0.05%有效氯擦拭,管道每次使用后用0.05%效 氯消毒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一次性雾化管道每次使用后清洁,需60℃以上热水冲洗,面 罩避污保存。 氧气瓶消毒: 长期吸氧时,湿化瓶、管道每周消毒一次,使用0.05%有效氯消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 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 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 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连台手术之间。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包布干净无破损。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术前进行湿式清洁,每周设置固定卫生日,对手术室环境、物品进行全面清洁。各室拖布有标记,悬挂晾干;垃圾分类处置符合要求。 十、手术间地面和用物如无明确污染可用清水清洁,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则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触频繁的仪器、设备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各种管道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疾病诊断及感染状况。隔离手术间应有隔离标志;工作人员固定,控制出入;凡病人体内的物质如血液、体液、呕吐排泄物、已切除的病变脏器与组织、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消毒剂 1.8.1.1概述:戊二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但是,戊二醛易挥发,对环境污染较大,对人体有刺激性和致癌性,使用时应当注意安全。 1.8.1.2适用范围:戊二醛可用于对不耐高温和湿热的物品进行消毒,如纤维素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 1.8.2过氧化氢消毒剂 1.8. 2.1概述: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各种微生物。过氧化氢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 1.8. 2.2适用范围:过氧化氢可用于对不耐高温和湿热的物品进行消毒,如纤维素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 2消毒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2.1消毒设备的选择 2.1.1应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 设备,要考虑设备的消毒效果、安全性、易用性、维修保养和成本等因素。

2.1.2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消毒设备,同时 应注意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以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2.2消毒设备的使用 2.2.1应按照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设备,不得随意更改操作参数和程序。 2.2.2应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 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2.2.3应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和验证,以确保 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3消毒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3.1消毒人员的培训 3.1.1应对消毒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 必要的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 3.1.2应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消毒 技能和操作水平。 3.2消毒人员的管理 3.2.1应建立健全的消毒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消毒人员的 职责和权限。 3.2.2应对消毒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以确保其消 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WORD格式--可编辑- .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 品名清洁、消毒(灭菌)方法备注 空气1、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1、环境清洁; 2、高静电、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操作说明书进行 2 、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 消毒。 1.5W 安装,灯管每周95% 酒精 擦拭一次; 3、空气消毒机按说明书清洁; 地面、台面常规清水湿式清扫;污染时 500-1000mg/L含氯消毒消毒液现配现用 等液擦拖。 体温计实行“二道法”消毒,第一步:使用后冲洗,放入康威达消毒片应该溶解摇匀,监2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 5 分钟,清水冲洗;第二测浓度,每天更换。 步: 20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 30分钟,冷开水洗 净,干燥备用。 碘伏、酒精每周更换两次,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 瓶、罐 无菌持物钳每 4 小时更换一次,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及桶 氧气湿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瓶、呼吸机 管道、雾化 吸入器

. 体液、排泄1、普通病人及一般传染病病人体液排入医院污水处理2、特殊传染病人的处理 物系统消毒。①伤寒病人使用10000 mg/L有 2、特殊传染病人体液、排泄物须按规定须用消毒液混效氯,搅匀作用2h 。 合消毒,再排入下水道。②结核病人使用5000mg/L有 效氯消毒 2-4h 。 ③炭疽病人使用5000mg/L有 效氯消毒 6h 。粪便浓度加倍。 ④朊病毒使用1mol/L氢氧化钠 溶液,搅匀作用1h 。 便器、引流1、普通病人用后清水冲洗,1000 mg/L 含氯消毒液 瓶浸泡 30 分钟,清洗后干燥备用。 2、传染病人用后以 1000 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清水冲洗后再次浸泡于1000 mg/L有效氯消 毒液浸泡 30 分钟,洗净干燥备用。 听诊器、血保持清洁,每日清水擦拭,如有污染立即用传染病人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 压计500-1000mg/L 含氯消毒液消毒。专物专用 冰袋用后清洗,如有污染立即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 液消毒。 抹布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后洗净晾干。办公用房分室使用,病室一床一 用 拖布分区使用,使用后用清水洗净,悬挂晾干,每拖布一分区标示:红色病房;黑色厕所; 次使用面积不得超过 20 ㎡。如被血液、体液等污染,白色 -换药室、治疗室、办公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