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一)

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一)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血管狭窄闭塞、神经病变和感染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本文主要从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分级及糖尿病足的治疗进展方面进行总结。糖尿病足的诊治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方法难以治愈,并且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足足溃疡坏疽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等综合因素所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DF作为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截肢率高达40%。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极为重要。DF的治疗以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1.1早期表现:

1.1.1皮肤表现:皮肤营养不良、干燥、无汗、变脆而无弹性、皮温下降、皮色变暗、毛发脱落、部分病人自发性起水泡、逐渐糜烂、溃破、坏疽。

1.1.2肌肉:萎缩、屈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

1.1.3骨骼:可致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的畸型。并可引起韧带断裂、多发性骨折,形成夏科氏关节。骨质疏松,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1.1.4神经病变:手足麻木刺痛,烧灼痛或感觉丧失,休息痛、夜间痛。

1.1.5血管、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间歇性跛行等。

1.2糖尿病足坏疽:

1.2.1湿性坏疽:最常见,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同时受阻,皮肤肿胀、溃烂、有脓性分泌物、疼痛。

1.2.2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弱样硬化,血管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皮肤变黑、干枯、疼痛消失。

1.2.3混合性坏疽:同一足的不同部位呈现干性或湿性坏疽,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

1.3糖尿病足病变的分级:DF的经典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1]

共分6个及别:0级有发生足溃疡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全足坏疽2糖尿病足(DF)的治疗

2.1内科治疗:

2.1.1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足部护理及保健。

2.1.2当FPG>7.0mml/L时应在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药,当FPG>10.0mml/L时,应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2]

2.1.3改善微循环:

2.1.

3.1山莨菪碱,一般剂量是0.5~1.0mg/Kg.d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滴注,疗程25天。

2.1.

3.2前列腺素E1(凯时)一般用量100~200ug/日,静脉滴注,疗程15~21天。

2.1.

3.3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红花、灯盏花素等。

2.1.4降低血液凝固性:口服潘生丁,阿斯匹林、华法林、培达等、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静点肝素纳、尿素酶等。

2.1.5高压氧疗法:可促进血循环,改善下肢缺氧,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1.6抗感染治疗:可造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

2.1.7改善神经病变:神经生长因子胰激肽原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依帕斯他。通心络等。

2.2外科治疗

2.2.1对于无感染、无缺血的足溃疡患者可以考虑可移植皮治疗。可移植皮为一种新材料,是一各异源的双分子层人工皮肤类似物像人们皮肤一样,具有上层表皮细胞和下层真皮细胞,真皮细胞由人类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不断分化成人类表皮细胞的结构,这项工作已在美国开展、治疗效果较好6]

2.2.2对于下肢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以考虑动脉血管球囊扩张,血管支架,超声消融,血管搭桥或更换人工血管。

2.2.3严重的糖尿病足坏疽,需外科清创、截趾、截肢术。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血管和足部骨骼、软组织损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足部疾病。目前,糖尿病足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十分重要。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和血管损伤、感染和创伤等多个环节,其中血管损伤是糖尿病足重要的病理过程之一。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包括:保持足部清洁、控制血糖、使用糖尿病足特定的鞋垫、镶嵌鞋垫或使用足矫正器、进行手术等。然而,以上治疗方法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糖尿病足治疗中的药物治疗目前仍处于研究状态,但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研究结果。例如,因糖尿病而导致的创伤和感染可以通过局部喷洒硝酸甘油药水来治疗。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将20名患有糖尿病性足溃疡的患者随机分组,其中10名患者接受硝酸甘油药水治疗,另外10名患者接受常规见疗。结果显示,接受硝酸甘油药水治疗的患者溃疡面积显著缩小,愈合时间也更短,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另外,干细胞治疗也是近年来糖尿病足治疗中备受关注的领域。研究表明,干细胞注射可以促进足部组织再生,降低炎性反应和增加新血管的生成。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19例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了干细胞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明显,其中15名患者创面完全愈合,3名患者愈合缓慢,1名患者创面未愈合。 此外,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在糖尿病足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潜力。例如,一种名为七叶皂荚子水提物的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足合并症的临床症状。在一项对8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中,30例患者在接受七叶皂荚子水提物治疗后,足部疼痛和肿胀缓解,足部感觉也得到改善,尤其是对于神经病变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逐渐拓展。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之路依然具有潜力。未来的研究将会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下肢, 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据统计,糖尿病足可以导致患者截肢的比率高达85%,给患者 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由于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起来也颇为 棘手。研究糖尿病足的临床进展,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功能都会受到损害,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丧失了 对足部疼痛和压力的感知能力,而血管病变则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溃疡和 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也会加剧糖尿病足的发展。针对这些病因和发病机 制展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 2. 临床诊断和评估方法的改进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对于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医生 的经验和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但这种方法往往难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病变。近年来,一些 新的诊断技术逐渐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比如足部皮肤温度测量、热成像技术、足部血液流 动速度监测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率和评估准确性。临床上 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更客观地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 果。 3. 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疗法等多种手段。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血糖、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其治疗效果有限,并且 容易出现耐药性等问题。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清创手术、血管重建手术等,这些手术对于一 些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存在手术风险大、恢复周期长的缺点。物 理疗法主要包括足部保护、足部按摩、理疗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要想彻底治愈糖尿病足,仍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支持。 4. 个性化治疗的研究 由于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个性化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 等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比如个体化的降糖治疗、个体化的康复训练等。这就需 要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通过共同努力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 方案。

糖尿病足的治疗发展

糖尿病足的治疗发展 糖尿病足是中晚期D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机会要高出15~40倍,在老年人中的危险性更高。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15%~18%的患者有足部并发症,截肢率高达20%~30%。 1中医对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从临床表现来看属于祖国医学“烂疔”、“脱囊”、“脱疽”等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阴、阳、气、血亏损;标实可分为寒凝筋脉、湿热内生、瘀血内阻、热毒炽盛等不同的证候。 2西医对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主要包括神经病病变,缺血行血管病变,感染和足部生物力学,这些因素是影响和延迟伤口愈合的来源。治疗注重血运重建,神经病变方面和清创治疗等方法。同时,新的治疗方法(如生长因子,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细胞外基质蛋白等),正在不断的开发和探索,以改善治疗。 2.1基础治疗 2.1.1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遵循一般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并稳定在理想水平,如果伴有感染者,胰岛素的治疗尤为重要. 2.1.2改善血管微循环 对于没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静脉滴注扩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丹参、川芎嗪、肝素、6542,口服潘生丁、阿司匹林等。对23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在抗菌、清创、降血糖等治疗基础上用复方丹参、6542注射液及胰岛素外敷治疗溃疡局部,每天一次,总疗程3个月。结果:治愈率66.7%,好转率20.8%,无效率12.5%,总有效率为87.5%。对于血管病变严重的患者,可采用血管重建术,例如血管搭桥术、动脉内膜切除术、带蒂大网膜移植术、经皮血管腔成形术等。 2.1.3改善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糖尿病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因其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性质,糖尿病足也渐渐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糖尿病足指的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足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的足部组织坏死、溃疡、甚至截肢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糖尿病足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也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糖尿病足的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常常需要外科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主要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这里我们将着重介绍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足部局部治疗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局部治疗始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外科治疗中局部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溃疡的清创处理 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溃疡需要进行清创处理,以利于伤口愈合,并预防伤口感染。目前常用的清创方式有以下几种。 a. 机械清创 机械清创主要包括用纱布或者医用海绵等材料清洗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清创效果有时欠佳,且不可避免地会刺激伤口,增加疼痛。因此,现在多数情况下不采用单纯的机械清创方式。 b. 胶州疗法 胶州疗法一种采用医用胶水对伤口进行清创的治疗方法。胶州疗法具有清创彻底、快速愈合、疼痛缓解等优点,还能够在伤口上形成一层保护膜,能够减轻伤口对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提高治疗效果。但是由于使用胶水会影响术后伤口处的外观美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 c. 莫兰维兹流动清创系统 莫兰维兹流动清创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伤口清创方法,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一种特殊的伤口负压敷料和一台搭载动态负压发生器的设备。该系统可动态调整伤口内部的负压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并最大限度地减轻术后疼痛。莫兰维兹流动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应用较多,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其设备的高昂价格和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2. 修复足底压力分布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一种由长期患有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由于糖尿病足在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日益重要。 各国医学界都积极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下将介绍一些研 究者们在糖尿病足临床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 研究者们重视保护足部的重要性。他们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足部的神经、血管和 皮肤的功能都会受到损害,容易引发足部溃疡和感染。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即积极保护足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良好的足部护理和合理的鞋履 选择,可以显著减少足部溃疡和感染的发生率。科学的足部运动和功能锻炼也能够提高足 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主要有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和改善血 液循环的药物。一些新药物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如生长因子、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希望 能够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如溃疡清创术、皮肤替代物移 植和血管重建术等。研究者们通过改进手术技术和材料,不断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一些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糖尿病足预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通过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可以避免患者遭受疼痛、残疾和生命威胁。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控制糖尿病,并进 行定期的足部检查。一些研究表明,定期的足部检查可以发现足部的神经和血管病变,及 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者们还在探索一些新的预防策略,如光反 射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希望能够提供更便捷和准确的预防方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正在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保护足部、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重 视预防,是当前研究者们的主要工作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 治疗糖尿病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浅谈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浅谈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摘要: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 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该病的治疗不断涌现着一些新的疗法。就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本文作 了浅谈。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足(简称DF)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一、关于糖尿病足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病即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 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蛋白等及其他致病因子, 导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与增生。基底膜增厚可达正常人的l0余倍。而且下肢较上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更明显。 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患者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凉、浮肿或干枯、皮肤颜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脱落。 2.肢端刺疼、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间歇跛行、休息疼。下蹲起立困难、常持杖行走。 3.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 4.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charcot)。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5.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6.肢端皮肤易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 二、糖尿病足的分型 根据肢端坏疽的性质及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 床类型。 1.湿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及神经障碍。皮 肤损伤、感染化脓。病灶轻重不一、浅表溃疡或严重坏疽。局部常有红、肿、热、疼、机能 障碍,严重时多伴有全身不适或毒血症、菌血症等表现。 2.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使血 流逐渐或骤然中断时。但静脉血回流仍畅通,组织液减少导致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疽。 3.混合性坏疽:多见于肢端某一部位动脉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合并感染。湿性坏疽和 干性坏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部位。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常涉及肢端大部或全 足坏疽。 三、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既有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内科疾病的 临床表现,又有肢端坏疽、坏死、局部感染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而且往往在糖尿病肢端 坏疽的同时,常伴有心、肾、脑等急慢性并发症。如果不能有效地全面综合治疗,将会严重 影响坏疽愈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三个治疗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基础治 疗阶段、去腐阶段以及生肌阶段。以上三个阶段不是绝对分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 对待。在治疗中要遵循三个原则,分别为:第一,控制高血糖:利用节制饮食,口服降糖药 或注射胰岛素等三大法宝,将血糖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有利于坏疽愈合。第二,抗感染: 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 直至感染控制。第三,扩管抗凝溶栓,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与微循环。常用药物有654-2、 川芎嗪、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等分期分批静脉点滴。一般每2l天为一疗程。以改善循环,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打开微循环通道,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肉芽新生,使 坏疽早日愈合。 四、糖尿病足的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由Oakley于1956年首次提出,1972年catterau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糖尿病足属中医“筋疽”、“脱疽”等范畴,是糖尿病日久,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或)感受外邪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肉腐骨枯所致。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有较大的优势,笔者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就糖尿病足中医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l.内治法 1.1分型论治 医家对糖尿病足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案意见并不统一。沈远东﹡根据糖尿病足病程分期及坏疽类型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湿热毒盛、筋腐肉烂证(多见于湿性坏疽),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多见于干性坏疽),以及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多见于后期);刘大芳﹡将本病分为寒凝血瘀、脉络瘀阻及正虚邪恋三个大型,而其中脉络瘀阻型又分为血瘀型、瘀热型、瘀毒型、湿热型及热毒炽盛型,各分型问交叉、重叠成分较多,临床辨识有一定难度;李晓燕﹡根据临床体会,侧重于抓主证,将本病分为寒湿阻滞型、瘀血内停型、湿热炽盛型及气阴两虚型;而2011年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糖尿病足的辨证论治则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将本病分为湿热毒蕴、筋烂肉腐,热毒伤阴、瘀阻脉络,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肝肾阴虚、瘀阻脉络,以及脾肾阳虚、痰瘀阻络五个证型。各医家对本病的辨证分型虽不尽相同,但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却有着高度的共识,其中正虚不外乎阴阳气血亏损,邪实不外乎寒、湿、热、毒、瘀、痰。基于这样的认识,可将本病的常见证型归纳如下。

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一)

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一)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血管狭窄闭塞、神经病变和感染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本文主要从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分级及糖尿病足的治疗进展方面进行总结。糖尿病足的诊治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方法难以治愈,并且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足足溃疡坏疽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等综合因素所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DF作为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截肢率高达40%。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极为重要。DF的治疗以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1.1早期表现: 1.1.1皮肤表现:皮肤营养不良、干燥、无汗、变脆而无弹性、皮温下降、皮色变暗、毛发脱落、部分病人自发性起水泡、逐渐糜烂、溃破、坏疽。 1.1.2肌肉:萎缩、屈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 1.1.3骨骼:可致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的畸型。并可引起韧带断裂、多发性骨折,形成夏科氏关节。骨质疏松,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1.1.4神经病变:手足麻木刺痛,烧灼痛或感觉丧失,休息痛、夜间痛。 1.1.5血管、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间歇性跛行等。 1.2糖尿病足坏疽: 1.2.1湿性坏疽:最常见,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同时受阻,皮肤肿胀、溃烂、有脓性分泌物、疼痛。 1.2.2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弱样硬化,血管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皮肤变黑、干枯、疼痛消失。 1.2.3混合性坏疽:同一足的不同部位呈现干性或湿性坏疽,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 1.3糖尿病足病变的分级:DF的经典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1] 共分6个及别:0级有发生足溃疡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全足坏疽2糖尿病足(DF)的治疗 2.1内科治疗: 2.1.1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足部护理及保健。 2.1.2当FPG>7.0mml/L时应在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药,当FPG>10.0mml/L时,应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2] 2.1.3改善微循环: 2.1. 3.1山莨菪碱,一般剂量是0.5~1.0mg/Kg.d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滴注,疗程25天。 2.1. 3.2前列腺素E1(凯时)一般用量100~200ug/日,静脉滴注,疗程15~21天。 2.1. 3.3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红花、灯盏花素等。 2.1.4降低血液凝固性:口服潘生丁,阿斯匹林、华法林、培达等、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静点肝素纳、尿素酶等。 2.1.5高压氧疗法:可促进血循环,改善下肢缺氧,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1.6抗感染治疗:可造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高血糖造成神经和血管受损,容易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糖尿病足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医疗工作者带来了挑战。近年来,临床研究在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一、糖尿病足的预防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其中包括控制血糖、保持足部卫生、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针对糖尿病足的预防,临床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血糖控制对糖尿病足的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7%以下,长期血糖控制的好坏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预后密切相关。 1.2 足部护理对糖尿病足的影响 足部护理是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手段,通过正确的足部清洁、保持足部皮肤湿润、合理的指甲修剪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1.3 体育锻炼对糖尿病足的影响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代谢状况,提高抵抗力,减少患糖尿病足的风险。目前,临床研究也在探讨体育锻炼对糖尿病足的预防作用及具体运动处方的制定。 二、糖尿病足的诊断研究进展 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前提,因此糖尿病足的诊断研究也备受关注。目前,临床研究在糖尿病足的诊断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2.1 足底压力测定技术 足底压力测定技术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压力进行定量测定,及早发现足部受压情况,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表明,足底压力测定技术能够在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神经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的并发症之一。该病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血液循环障碍、感染和坏死等症状。糖尿病足对患者健康和生 命造成威胁,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针对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足的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糖尿病足的分类 根据病情的不同,糖尿病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神经性糖尿病足 神经性糖尿病足是由于神经病变引起的,常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会感觉到麻木、刺痛和疼痛等不适症状,也容易发生足部受伤。 混合性糖尿病足是神经和血管病变同时存在引起的。患者会同时出现神经和血管症状,如刺痛、疼痛、冷感、水肿等。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后期严重后果的发生。目前,常用的诊 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通过叩击、触摸、针刺等方法检查足部的感觉变化。正常情况下,足部会 有明显的感觉反应,而神经性糖尿病足患者则常会有感觉障碍。 2.脉搏检查 脉搏检查是通过检查足部动脉的血流情况判断糖尿病足的血管状况。常采用的检查方 法有细致地触摸足背、足踝、小腿等部位的脉搏,了解其有无异常。 3.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通过记录神经的生理活动反应,来判断神经病变的情况。常用的检 查方法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等。 糖尿病患者足部有糖尿病足的征象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减少不良后果 的发生。下面是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法。 1.足部护理

足部用品应该选用质量好的、有透气性的材料,并按时更换。另外,正确的足部保暖、足部清洁、避免受伤等措施也很重要。 2.糖尿病控制 糖尿病控制是降低糖尿病足后果的重要手段。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 等措施,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神经和血管病变的发生。 3.用药治疗 可使用内服药物、外用药物、硫酸锌凝胶贴敷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足。其中,外用药物 可用于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硫酸锌凝胶贴敷可有效清创和促进愈合。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缺血性和混合性糖尿病足,包括血运重建术、切除坏死组织术、植 皮术等。手术治疗是当糖尿病足严重时的有效方式,但需精确掌握手术适应症。 总之,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患者的生活习惯、药物代谢等各因素。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医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患者通常会 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种常见并且容易引起严重后果的并发症。糖尿病 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原因而引起的足部病变,如果不及 时治疗和管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截肢。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的临床 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本文将就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足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通常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和足部畸形等多 种因素。糖尿病足的发展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对足部 的疼痛和压力感觉下降,容易出现创伤,但患者又没有明显的疼痛感知,因此容易忽视伤口;其次是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最后是感染,伤口容易受到细菌 感染,引发糖尿病足的发病和恶化。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和管理应该综合考虑神经、血管 和感染等多种因素。 二、糖尿病足的诊断和评估 糖尿病足的诊断和评估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准确评估病情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神经病变的评估、血管病变的评估、感染的评估和足部 形态的评估等。神经病变的评估通常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足底压力测定和感觉神经功 能检测等;血管病变的评估通常包括血管内窥镜检查、CT血管造影和MRI血管成像等;感染的评估通常包括细菌培养和病原体检测等;足部形态的评估通常包括X线检查、超声波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等。通过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病情的情况,为治疗和管理提供 依据。 三、糖尿病足的治疗与管理 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血糖、神经保护、血管保护、感染控制和足部保护。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首要任务,通过饮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上肢或下肢坏疽以及截肢的 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出现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导致患处疼痛、 感觉减退、皮肤干燥、脱屑、穿刺感染等临床症状。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与预防方法,多 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进展。 1.预防措施的研究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足风险较高的患者, 如血糖控制不佳等高危人群,进行足部检查并监测其神经和血管状况是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 同时,一些研究还探究了足部保健的可行性。比如:足部保健包括适宜鞋类、适宜袜子、足部局部温暖、定期足部清洁和修剪足甲等。这些方法可从减轻跖部压力、改善足部 血流、减少皮损感染和磨损等方面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 2.神经病变的研究 糖尿病足患者常由于神经病变而出现感觉异常等情况,而且神经受损也增加了足部发 生损伤的风险。因此,对糖尿病足的神经病变发病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神经病变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发生率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随着神经病变 的发展,感觉减退与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将不断加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坏疽和截肢。 研究表明,与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糖、多种药物、免疫异常、氧化应激、神经微管蛋白等。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神经病变相比,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腿部疼 痛容易引起患者关注。 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管系统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与血糖控制不好、 高血脂等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关。同时,血管病变也将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限,容易进 一步恶化和引起各种并发症。 研究表明,除了糖尿病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患 者出现血管系统疾病,例如高血压、酸中毒、体位倾斜、年龄、性别等。 总之,糖尿病足的治疗与预防涉及到许多方面,只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够提高治 疗水平,预防并减少糖尿病足患者的发病率。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2023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2023 摘要 糖尿病足(DF)和下肢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全球糖尿病患者中4000~6000万受其影响。约15%的糖尿病患者为DF高危人群,5%正在经历着DF的痛苦,而糖尿病足溃疡(DFUS)和截肢更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规范诊治过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陆续制定了相应的DF临床诊治路径。近日,《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版)》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重磅发布,本文分享治疗部分内容。 一、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 1.加强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和血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和尿量等。按照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出血、压疮和麻醉风险分层的结果,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相应风险的防范。足溃疡对侧肢体应该被加以保护,卧床期间,注意足跟和外踝的保护。 2.维持代谢和内环境稳定 积极维持生命体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水肿和营养不良。 血糖:建议血糖控制目标值设定为餐前血糖<7.8 mmol/L、随机血糖<10.0 mmol/L。需急诊清创手术时,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但要避免低血糖发生。

降糖药调整:轻症患者,原有降糖方案可不变,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例如肾小球滤过率(eGFR)处于30~60 mL/min/1.73m^2的患者,在碘造影成像检查前应停用二甲双胍;并在影像学检查48 h后重新评估eGFR,如果稳定,可重新用二甲双胍;重症感染的患者、中型或大型手术围手术期的患者,以及合并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注意口服降糖药物的禁忌,立即停止有禁忌的口服降糖药物,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 3.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停止吸烟。老年或危重症患者血压放宽至140/90 mmHg。根据年龄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使用相应强度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参照10年ASCVD事件风险超过10%标准,若无禁忌,应该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或氯吡格雷75 mg。合并心功能不全时,给予吸氧、镇静、扩血管和利尿等治疗,必要时立即转诊至心脏科或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4.抗生素使用 现有资料不支持任何一种特别的抗生素方案(包括抗生素种类或特定药物、给药途径或疗程),需要个体化考虑。特别强调的是,在决定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标准化的取材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无感染或轻度浅表组织感染的治疗:不用抗生素,或经验性口服针对革兰阳性球菌(GPC)抗生素7~10天,观察创面变化。 中度、重度感染或深部组织感染的治疗:首先,初期经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糖尿病足病是一种由于人体不能正常利用血糖而导致的病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血糖水平的不良控制和神经、血管以及免疫系统的脆弱性,可能会导致足部病理变化。对于这一疾病,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已经正式发布,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中意义重大。 一、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简介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按照一定的医学标准和临床实践,对于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及时诊治等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该指南被广泛推广应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防止糖尿病足病的并发症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糖尿病足病的危害性 由于糖尿病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在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特别是身体的外周神经、循环和免疫系统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病发生。足部病变包括感染、神经病变、血管

病变等,这些病变都会导致足部溃疡,进而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三、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护理和保养开始。例如,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等习惯,都可以为糖尿病足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此外,及时就医和根据病情进行专业诊断也是必要的,以避免糖尿病足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四、糖尿病足病的诊治方法 对于患有糖尿病足病的患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可以采用足部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方法,为糖尿病足病的诊断提供支持。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采用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依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的身体反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五、近年来糖尿病足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糖尿病足病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新型药物、诊治技术和治疗方法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被广泛认同和应用,同时糖尿病足病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化学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些都为糖尿病足病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方向。 六、中国糖尿病防治目标与展望 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政策和措施。其中,糖尿病足病的防治一直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未来,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上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和推进,加强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最终达到降低糖尿病足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和治疗成功率的目标。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25%的人会发生糖尿病足,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让糖尿病足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特制定本指南。 一、糖尿病足的定义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出现神经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导致足部神经、血管、皮肤受损,病理损害包括足底溃疡、感染、骨骼破坏等。 二、足部检查 足部检查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包括:皮肤检查、足趾间、足底、足掌、足部感觉兴奋等。 1.皮肤检查 皮肤检查是对皮肤颜色、光滑程度、表皮厚度和一些异常如感染、足癣等等进行检查。 2.足趾间、足底、足掌检查 检查足趾间有无皮肤皱褶,是否有湿气,如果有湿气,可能存在真菌感染。检查足底,触摸是否存在麻木、刺痛等现象。足

掌检查时可以使用反射锤敲打,观察足部反应和感觉兴奋的情况。 三、足部治疗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以应用药物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和促进创口愈合。例如,ASA、酒石酸切吉洛等抗凝血药类可以帮助降低 血液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对非创伤性足病和足部神经病变有明显发展趋势。例如针灸疗法、植物神经交感节切断术等。 四、预防措施 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糖尿病足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 1.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通过医院或家庭医生对自己的足部进行检查,了解糖尿病足病情发展情况,监测病情变化。

2.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对于预防糖尿病足非常重要。保持足部干爽可以减少足部细菌和真菌的滋生,而坚持定期清洗足底是隔断足部细菌和真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3.穿适合鞋子 穿适合鞋子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之一。鞋子的款式最好宽松舒适,颜色选择以浅色或皮革材质为好。 总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防护措施,千万不要轻视糖尿病足的危害,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五、合理的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遵循低糖、低脂、低盐的原则,控制高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物。保持合理饮食能够控制病情的恶化,减轻对足部的影响。 六、适当的锻炼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足部的锻炼,有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增加足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防止因长时间站立而导致的足部不适。 七、监测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足的概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造成的结果。从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性并发症之一。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的分级 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①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足溃疡;②Ⅰ级:足皮肤外表溃疡,临床上无感染;③Ⅱ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无脓肿或骨的感染。④Ⅲ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⑤Ⅳ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足背处);⑥Ⅴ级:全足坏疽。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枯燥、无汗、肢端发凉、浮肿或枯槁,常有色素斑及汗毛脱落,肢端肌肉萎缩,营养不良,肌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弓形足,夏科氏关节,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腔狭窄处可听到血流杂音;患者常有肢端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间歇跛行,静息痛,下蹲起立困难,常持杖行走。坏疽初期常因水疱、血疱、腐败感染等诱因逐渐开展为溃疡、坏疽或坏死。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的根本原那么:糖尿病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全身性疾病。在涉及到内科治疗的同时,也存在有坏疽、感染、肢端溃烂等外科病症和体征,在治疗上要综合治疗,才能到达较好的效果。常发生坏疽溃烂同时伴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局部感染及其他相关心、脑、肾、眼底病变、肺部感染、酮症等急慢性并发症。因此涉及到多学科检查、诊断与治疗措施。在综合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病情,抓住时机,采用有效内外兼治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糖尿病肢端坏疽的早日愈合。 综合治疗的三大根本措施:①根底治疗;②去腐:在根底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好转的根底上糖尿病肢端坏疽组织与安康组织的界限比较清楚,可进展去腐,在去除坏死组织时要渐渐剥落坏死组织,必要时进展引流,然后外用药物,预防感染,为生肌创造条件。③生肌:在经过清创去腐等根底性治疗之后,患者全身情况明显好转,坏死组织被去除后,新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此时,要运用各种生肌手段促进创面早日愈合,要结合患者的特点,血糖的上下,抓住时机,积极围绕创面愈合去治疗,控制坏疽,在治疗方面,疾病好转缓慢,但要检查,循序渐进,否那么坏死蔓延扩大,甚至可导致截肢危及生命。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辩证论治 糖尿病足溃疡属中医脱疽和消渴的范畴。根据历代医家的临床经历和独特见解,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有较大开展,目前,中药外洗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临床和历代中医的阐述,采用中西药合用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交融了中西药物的各自特长,在一起应用可起到协同和累加的效果。 寒凝血脉型:治那么: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可选用:透骨草、川乌、草乌、白芷、艾叶、红花、桂枝水煎外洗浴足。 热壅血瘀型:治那么:凉血解毒、散结通脉。可选用:金银花、侧柏叶、生石膏、芒硝、冰片、红花日1剂水煎外洗浴足。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糖尿病的不断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足部问题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糖尿病足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是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危险,足病发展到最后可能会导致截肢。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病的问题,中国卫生部推出了《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一、引言 糖尿病足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问题,而是是一系列并发症的结果,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因为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危害性非常大,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指南不仅对糖尿病足的防治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医生和患者对足部状况的重视程度。 二、诊断标准

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将疾病尽早确定才有可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恶化。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觉神经病变 当有以下至少一项或两项以上的表现时,应被认为存在感觉神经病变: a. 无触觉(采用5.07 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测试); b. 冷感、麻木感或其他异常感觉; c. 热痛觉异常结果(使用测试棒法将热刺激施加于足底或膝弯内侧区域内); d. 足趾感觉障碍; e. 夜间休息时下肢疼痛或抽搐(常表现为小腿痉挛),可自发性消失或需用阵发性抽搐药物治疗。 (2)动脉疾病

当糖尿病患者有以下至少一项或两项以上的表现时,应被认为存在动脉疾病: a. 有下肢动脉狭括、硬化或伴其它动脉病变; b. 双下肢踝部动脉搏动消失、减弱或后脚背动脉搏动消失; c. 闵可夫斯基诱发试验异常。 (3)感染 当糖尿病患者有以下至少一项或两项以上的表现时,应被认为存在感染: a. 手术切口或烧伤伤口或创口等普通伤口超过14天未愈合; b. 深组织感染表现,如有出现肿胀、疼痛、局部色彩异常、分泌物等。 三、治疗方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在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最全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最全版)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的新定义是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出现与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外周动脉病变相关的足踝部以远组织感染、溃疡或破坏[1]。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DF和下肢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糖尿病患者中的4 000万至6 000万人,其中,约15%的糖尿病患者为DF高危人群,5%正在经历着DF的痛苦,而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 DFUS)和截肢更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中国目前糖尿病人数庞大,DF高危或确诊人数以百万计[3]。为了规范诊治过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陆续制定了相应的DF临床诊治路径[4,5],而早在2013年,中国临床路径[6]就发表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历时9年的实践和知识迭代,并顺应中国国家医保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改革政策的需求,这份关于中国DF的临床路径将被进行如下更新,并在附录中详细列出了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 研究团队由中国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内分泌代谢科、血管外科、烧伤整形科、骨科、足踝外科、中医科和感染管理科等。从2021年9月开始,对2013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足病临床路径初探》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更新[6]。本次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的修订基于文献分析结果,采用多学科专家讨论咨询联合论证的方法,针对中国目前的糖尿病足诊治现状进行多轮讨论,

以共同制定一套该疾病的临床诊治路径。该文章不是一个系统的评论。所有建议都来自专家并经过专家审查。 一、糖尿病足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DF/DFUS(ICD-10:E11.704/E10.702)。 (二)诊断依据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病预防与治疗指南》(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2019年)[7];《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2019年)[3];《综合医学评估和合并症评估:糖尿病医疗治疗标准-2022》(美国糖尿病学会,2022)[8]。 1.达到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 (1)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具备以下DF/DFUS的特点:①既往已治愈、未治愈或正在治疗的足病史,包括足溃疡、截肢、下肢血管手术等;②下肢远端的周围神经病变;③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④足部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合并或不合并感染。 (3)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远端纤维神经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单神经病变(多发性单神经炎)和自主神经病变,其诊断标准和分型各不同[9]。当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在0.90~1.30、趾肱指数(toe brachial index, TBI)≥0.75和足背动脉三相多普勒波形存在时,基本不考虑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 糖尿病足是我国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目前,我国主要参考国际足病工作者与美国糖尿病足病学组制定的指南。但是,由于我国糖尿病足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XXX组织全国足病相关专家起草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一、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而糖尿病高危足则是指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 二、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 国外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

85%是发生在足部溃疡后。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国内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 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5%。单中心研究显示,60岁 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4%。我国糖尿病患 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 新发溃疡发生率为31.6%。 三、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下肢缺血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跛行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肢体感染。 四、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