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截肢率、高病死率的特点。1999年WHO对DF的定义是: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临床表现为:肢端疼痛、感染溃疡或坏疽。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脱疽的范畴。王璐认为本病的发生多见于消渴日久,耗伤气血,氣阴两虚,肌肤失养,复感六淫之邪、外伤所损,湿侵毒蕴,郁久化热,湿毒下注于足发为本病。王秀芝认为DF多为消渴日久,久病多瘀,…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认为络脉瘀阻、血行不畅为DF病机关键。刘彦认为DF的发病机制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阴、阳虚,标实多为瘀血内阻、寒凝经脉、湿热内生、热毒炽盛。总之,诸多医家多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虚损,标实多为瘀血、湿热、痰饮、热毒为患。

2 中医辨证论治

2.1 中医分期论治:

岳新[1]将DF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又分为毒瘀互结、肉腐筋伤型和湿热下注、瘀血阻络型。分别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四妙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缓解期分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气血亏虚、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型,分别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托里消毒散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阳和汤或真武汤加减。岳仁宋等将DF分为三期:早期血痹期,以益气通经,和血通痹为治疗大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中期脉痹期,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治疗法则,以四逆汤为基础方;晚期阴疽期,强调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以阳和汤作为基础方。方豫东等[2]采用清法治疗本病,将本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分别选用陈兰花冲剂、除消通脉冲剂,同时配合西医基础治疗和局部清创。结果:治愈121例,总有效率为93%。诸多文献报道多将本病分为两期或者三期,并且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2.2 中医分型论治:武强将DF坏疽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热毒湿盛型,方用顾步汤加减。常规降糖、抗感染。共治愈116例,有效率62.5%。于秀辰将DF分为三型:热毒炽盛型,湿热内蕴成脓型,气血亏虚、寒湿流注型,分别给予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四妙散加减,当归补血汤合阳和汤加减。王殿荣将本病分为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分别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顾步汤。李晓燕将DF分为寒湿阻滞型、湿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配合清创及使用贝复济、湿润烧伤膏换药。以上的医家虽分型不一,其证型多侧重于寒、湿、热、瘀、虚,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糖尿病足的治疗发展

糖尿病足的治疗发展 糖尿病足是中晚期D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机会要高出15~40倍,在老年人中的危险性更高。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15%~18%的患者有足部并发症,截肢率高达20%~30%。 1中医对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从临床表现来看属于祖国医学“烂疔”、“脱囊”、“脱疽”等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阴、阳、气、血亏损;标实可分为寒凝筋脉、湿热内生、瘀血内阻、热毒炽盛等不同的证候。 2西医对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主要包括神经病病变,缺血行血管病变,感染和足部生物力学,这些因素是影响和延迟伤口愈合的来源。治疗注重血运重建,神经病变方面和清创治疗等方法。同时,新的治疗方法(如生长因子,生物工程皮肤替代物,细胞外基质蛋白等),正在不断的开发和探索,以改善治疗。 2.1基础治疗 2.1.1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遵循一般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并稳定在理想水平,如果伴有感染者,胰岛素的治疗尤为重要. 2.1.2改善血管微循环 对于没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静脉滴注扩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丹参、川芎嗪、肝素、6542,口服潘生丁、阿司匹林等。对23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在抗菌、清创、降血糖等治疗基础上用复方丹参、6542注射液及胰岛素外敷治疗溃疡局部,每天一次,总疗程3个月。结果:治愈率66.7%,好转率20.8%,无效率12.5%,总有效率为87.5%。对于血管病变严重的患者,可采用血管重建术,例如血管搭桥术、动脉内膜切除术、带蒂大网膜移植术、经皮血管腔成形术等。 2.1.3改善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9009820.html, 2007年10月1日《云南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10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41-02 糖尿病足(DiabeticsFoot DF)是糖尿病(DiabeticsMeUitus,DM)常见的慢性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全球1.5亿糖尿病患者有15%在其生活的某一个时刻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足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有50%是糖尿病患者,并且85%以上是因为足部溃疡恶化而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严重威胁着糖尿病人的健康,是D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现对近年来本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治疗 1.1 辨证分型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梁少华在积极控制糖尿病,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基础治疗下,将28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①湿热毒盛型;②气阴两虚型。其中湿热毒盛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养阴法治疗,药用银花、玄参、当归、赤芍、黄柏、苍术、牛膝、丹参、天花粉、白芷、土茯苓、黄芪、甘草;气阴两虚型采用补气养阴、活血生肌方法治疗,药用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当归、熟地、山萸肉、丹皮、赤芍、甘草,结果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两例,总有效率为9 2.8%。张立芳等对30例早中期糖尿病坏疽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0例对照。对照组先给予一

般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给以低分子肝素钙,弥可保静脉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为3型加减治疗:①瘀血阻络型给予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②阳虚寒盛型给予阳和汤加减;③气血两虚型给予八珍汤加减。以上均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内服。第3煎多加水,煎煮过滤药渣后待水温在38~45℃左右时浸洗双足(有溃破者禁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张月珍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足3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20例作对照,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中医辨证分为4型加减治疗:①瘀血阻络型予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②阳虚寒盛型予阳和汤加减;③热毒蕴结型予四妙勇安汤加减;④气血两虚型予八珍汤加减。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总有效率75%。都宾宾等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5型辨证加减治疗:①血脉瘀阻型予四妙勇安汤加减;②热毒伤阴型予加味承气汤加减;③湿热壅盛型予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④气血两虚型予四物汤合人生养荣汤加减;⑤寒湿阻络型予阳和汤加减,同时配合西医对症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疗效。 1.2 基本方为主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宋易华等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外用西药庆大霉索纱条或雷佛奴尔纱条湿敷。治疗组用四妙勇安汤加减口服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黎永富等将10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在有效降糖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糖足方治疗,对照组给予654-2治疗。结果治疗组溃疡肉芽组织出现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截趾(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邓伟明等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局部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服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功效的仙方活命饮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与对照组比较有统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由Oakley于1956年首次提出,1972年catterau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糖尿病足属中医“筋疽”、“脱疽”等范畴,是糖尿病日久,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或)感受外邪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肉腐骨枯所致。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有较大的优势,笔者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就糖尿病足中医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l.内治法 1.1分型论治 医家对糖尿病足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案意见并不统一。沈远东﹡根据糖尿病足病程分期及坏疽类型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湿热毒盛、筋腐肉烂证(多见于湿性坏疽),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多见于干性坏疽),以及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多见于后期);刘大芳﹡将本病分为寒凝血瘀、脉络瘀阻及正虚邪恋三个大型,而其中脉络瘀阻型又分为血瘀型、瘀热型、瘀毒型、湿热型及热毒炽盛型,各分型问交叉、重叠成分较多,临床辨识有一定难度;李晓燕﹡根据临床体会,侧重于抓主证,将本病分为寒湿阻滞型、瘀血内停型、湿热炽盛型及气阴两虚型;而2011年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糖尿病足的辨证论治则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将本病分为湿热毒蕴、筋烂肉腐,热毒伤阴、瘀阻脉络,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肝肾阴虚、瘀阻脉络,以及脾肾阳虚、痰瘀阻络五个证型。各医家对本病的辨证分型虽不尽相同,但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却有着高度的共识,其中正虚不外乎阴阳气血亏损,邪实不外乎寒、湿、热、毒、瘀、痰。基于这样的认识,可将本病的常见证型归纳如下。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截肢率、高病死率的特点。1999年WHO对DF的定义是: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临床表现为:肢端疼痛、感染溃疡或坏疽。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脱疽的范畴。王璐认为本病的发生多见于消渴日久,耗伤气血,氣阴两虚,肌肤失养,复感六淫之邪、外伤所损,湿侵毒蕴,郁久化热,湿毒下注于足发为本病。王秀芝认为DF多为消渴日久,久病多瘀,…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认为络脉瘀阻、血行不畅为DF病机关键。刘彦认为DF的发病机制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阴、阳虚,标实多为瘀血内阻、寒凝经脉、湿热内生、热毒炽盛。总之,诸多医家多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虚损,标实多为瘀血、湿热、痰饮、热毒为患。 2 中医辨证论治 2.1 中医分期论治: 岳新[1]将DF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又分为毒瘀互结、肉腐筋伤型和湿热下注、瘀血阻络型。分别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四妙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缓解期分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气血亏虚、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型,分别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托里消毒散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阳和汤或真武汤加减。岳仁宋等将DF分为三期:早期血痹期,以益气通经,和血通痹为治疗大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中期脉痹期,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治疗法则,以四逆汤为基础方;晚期阴疽期,强调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以阳和汤作为基础方。方豫东等[2]采用清法治疗本病,将本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分别选用陈兰花冲剂、除消通脉冲剂,同时配合西医基础治疗和局部清创。结果:治愈121例,总有效率为93%。诸多文献报道多将本病分为两期或者三期,并且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2.2 中医分型论治:武强将DF坏疽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热毒湿盛型,方用顾步汤加减。常规降糖、抗感染。共治愈116例,有效率62.5%。于秀辰将DF分为三型:热毒炽盛型,湿热内蕴成脓型,气血亏虚、寒湿流注型,分别给予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四妙散加减,当归补血汤合阳和汤加减。王殿荣将本病分为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分别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顾步汤。李晓燕将DF分为寒湿阻滞型、湿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配合清创及使用贝复济、湿润烧伤膏换药。以上的医家虽分型不一,其证型多侧重于寒、湿、热、瘀、虚,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足,病人易出现脚部溃疡难以愈合的情况,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困扰。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应用中医药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利用中药膏 药敷贴治疗、针灸和中药内服等方法。本文将对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探 讨。 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是以西医为主,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手术治疗等,但是随着患者的病情恶化,部分患者的溃疡难以愈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这个背 景下,中医药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中医疗法是一种以整体观 念为基础,强调阴阳平衡及气血调和的治疗方法,对于糖尿病足难愈创面的治疗具有一定 的优势。 一、中医药膏药敷贴治疗研究 中医药膏药敷贴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患处敷贴中药膏药来促进创面愈合。目前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药膏药对于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效果较好。比如石韦等外 用中药膏药,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促进创面组织的再生和愈合。还有 一些中医药膏药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伤口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创面 愈合。中医药膏药敷贴治疗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二、针灸治疗研究 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刺来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于糖尿病足的难愈创面具有一定 的效果。比如在足三里穴位进行针刺,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创面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在神阙穴和关元穴进行电针刺激,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 善创面的愈合环境,提高创面愈合的成功率。针灸治疗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也是一种值得 重视和探索的方法。 除了外用中药和针灸治疗,中药内服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服用一些能够改 善糖尿病患者全身微循环的中药,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治愈率。比如红花、桂枝、 当归等中药,具有调节血糖、改善微循环的功效,通过内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状况,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一些能够清热解毒的中药,也可以在内服后对患处进行有效的排 毒作用,有利于促进创面的愈合。中药内服也是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中医疗法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通过中医药膏药敷贴、针 灸治疗和中药内服等方法,可以达到调整全身内环境和改善创面外环境的目的,促进糖尿 病足的难愈创面的快速愈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足也存在局限性,

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患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所导致的周围神经和血管 病变而引发的。有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0.9%-14.5%,糖尿病足的 复发率高达31.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1.古代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在《灵枢·痛疽》中曾记载“愿尽闻痈疽之形……发于足趾,名脱痛。其状 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这是对糖尿病足最 早的记载。汉代华佗《神医秘传》中记载:“此症发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痒而 后痛,甲现黑色,久则溃败,节节脱落”,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足好发于肢体的末端。晋代皇甫谧在《刘涓子鬼遗方》首次提出脱疽的病名,沿用至今。在唐朝王 焘《外台秘要》中曾记载“消渴病,即发痫疸”,提出了消渴病足是消渴病的并 发症。这些记载都说明古代医家对消渴病合并痫疽有着较多的认识。 2.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 唐汉钧[认为消渴病足的病因为为素体脾虚,或着长期饮食不节,进而导致 损伤脾气,或者年老体弱者,脾气日渐衰弱,更或者长期的情志不调,劳欲不节,进而伤及脾土,导致脾的运化失司,水湿不化,湿浊内生,最终导致脾不能正常 的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得散,湿浊郁久生热,阻于肌凑,则发为溃疡,且缠绵 难愈。 杨博华认为糖尿病足的主因为素体的脾肾阳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 营血停滞于脉中,不能儒养四肢,复感受风寒湿热等毒邪的侵犯,侵袭血脉,脉 络瘀阻,瘀久而化热,更或热盛肉腐者,日久成脓,最终导致足部的病变。 3.1内治法 王军等其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血两虚型以及热毒湿盛型三型。气阴两虚型的 治则为益气养阴,和营解毒。方以脱疽1号:玄参30g,丹参30g.牛膝20g黄芪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针对糖尿病 的治疗方法有许多,如代谢调控、药物治疗、营养干预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中医药的治疗糖尿病主要通过中药配方、 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平衡,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例如, 有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如黄芪、当归、枸杞、山楂等,这些中药都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 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另外,中医的草药配方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例如,四物 汤有补血和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又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刺激, 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一些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水平,还可以缓解一些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通过结合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可以综合发挥中西医的优势,从而更好地解决糖尿病的 问题。例如,中医的营养学治疗和西医的营养治疗相结合,可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在 中医中,食疗在治疗糖尿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食疗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体质、症状和病情 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使体内的气血平衡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同时,西医的营养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膳食糖份的摄入量、选择低GI食物、适量摄入膳食纤维等方法来控制血糖,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通过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更 好地调节体内的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 状和代谢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实践中,医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具体方法和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人体内的血糖 水平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虽然现 代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会存在一些副作用,人 们开始重新关注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价值。本文将探讨中 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优点 中草药从古至今一直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与现代药物相比,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经济实惠:由于大部分中草药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且价 格相对低廉,因此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 2. 形成对病人的综合治疗:许多中草药都是“多效合一”的,保 护了肝、肾、心血管等器官,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具有 独到的优势;

3. 疗效持久: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通常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持续治疗,与常规糖尿病药物相比,这等效应具有持久性。 二、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的中草药治疗在传统中医学上已经有着长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的进步,中草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1. 黄芪:中药名四季参,黄芪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储存,降低血糖,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还能够保护肝脏和肾脏,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2.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蔬菜,不仅能够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还可以抑制糖的吸收和转化,减缓血糖的升高,同时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 3.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镇痛、降压利尿等多种功效,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能够抑制糖的吸收,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作者:唐强,唐乾利 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02期 [专家介绍]唐乾利,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西重点学科(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广西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医学高层次领军人才(外科学),广西百色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A层次人才。现任广西科协常委,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广西卫生法学会会长、党委书记,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兼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创疡与创面修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及10余家医学杂志副总编、常务编委等学术职务。擅长于普外科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主要研究方向为胆石症防治、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先后主持1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9项成果鉴定为国内、国际领先水平。获专利授权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21项。主编、参编专著15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规划教材16部(其中任副主编6部),发表专业论文3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应邀在区内外200多家单位主讲专题讲座250余场次。培养硕士生68名、博士生27名、博士后8名。

【摘要】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的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痛苦,目前,临床虽治疗方法繁多,但未脱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之藩篱。笔者通过综述近年来上述治疗方法之进展,总结现有存在的问题,认为西医治疗应扩大适应证及人群,探索普适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干预措施,而中医药治疗DF历史悠久,制定统一辨证标准和规范,扩大临床研究样本量、延长研究周期,探索其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机制等是现今需要解决的难题。但由于DF机制繁杂,单一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以重视多学科协作,多种药物联用,多中心参与的模式见长,可兼容并蓄中医与西医治疗优势与特色,或可成为治疗DF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足;创面诊疗;治疗方法;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獻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02.001 Progress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HJ2][HJ] TANG Qianga, TANG Qianlib (a. Department of Burn Plastic and Wound Repair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 Life Science and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Diabetic foot (DF)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The disease has high disability rate and brings great pain to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t present, 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reatment methods in clinic, it has not been removed from western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y summarizing the progress of the above treatment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we summarize existing problems, and believe that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should expand the indications and populations, and explore the combination of universal and individualiz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treatment of DF, so formulating unifie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tandards and norms, expanding the sample size of clinical research, prolonging research period, and exploring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active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s are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today. Due to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DF, it is difficult for a single treatment method and drug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The treatment measure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cus on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combined use of multiple drugs, and multi-center participation. They can be compatible with the therapeutic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may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treat 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近况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药疗法;综述文献 1 病因病机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血痹、脱疽等范畴。其本在肝肾阴虚、营卫不足,其标在血瘀、热毒、痰湿[2]。史奎钧认为df是在消渴病脾肾虚弱、气阴两虚的基础上,瘀血、痰湿、热毒积聚,或阳虚湿毒陷于下之变证,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热毒、痰湿为标[3]。邓铁涛[4]认为df是在心、脾、肾功能虚衰的基础上,因不同外来伤害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而形成。刘玉坤等[5]认为df是消渴日久,耗伤气阴,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或)感染邪毒,以致肉腐骨枯所致。沈璐等[6]认为是在消渴阴虚基础上合并毒盛、气虚、阳虚,在病变过程中,由于阴虚而致津液不足,血液运行不畅,痰阻脉络而有瘀血。安峻青[7]认为是肝之阴血亏虚,阴虚生内热,肝失疏泄,气血瘀滞,瘀血阻络,气血久郁而化热,热瘀相合,血腐肉烂,发为脱疽。刘辉等[8]认为df是由于脾运失常,痰湿内停,阻遏气机,气滞血瘀,久而化热,热盛肉腐,耗伤气阴,而致本病。阙华发等[9]认为高年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肝肾之气渐衰,素体消渴,水亏火炽,火毒炽盛,热灼营血,瘀血阻滞;又消渴之人,多喜食膏粱厚味,而致湿浊内生,湿性滞下,湿热互结,复因感受外邪及外伤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失畅,络脉瘀阻,四肢失养;瘀久化火蕴毒, 热毒灼烁脉肉、筋骨而发为坏疽、溃疡。仇绍晨[10]认为df则是由消渴日久,气血亏虚,正不胜邪,脾气不足,肌肤失养,而致溃疡。王钢柱等[11]认为消渴足部病变的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阴虚、复感外邪湿热毒邪有关。诸因致肝郁化火,耗气伤阴,病久及肾,肾阳虚衰,复感湿热毒邪,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诸如麻木疼痛,四肢发凉、肉腐、筋烂骨脱等。并提出血瘀证贯穿消渴足部病变始终的观点。 2 治疗 2.1 内治法马平均等[12]运用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足97例。基本方:大黄、黄连、金银花、连翘、桃仁、赤芍药、壁虎、地龙、穿山甲、水蛭、全蝎、延胡索、红花、丹参、当归、川芎、娱蚣。结果:治愈3 7例,显著好转26例,进步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 3.81%。张东萍等[13]运用茵栀汤治疗糖尿病足34例。基本方:茵陈40 g,栀子40 g,黄连15 g,黄芩15 g,制大黄8 g,泽兰12 g,陈皮12 g,甘草10 g。对照组28例,根据伤口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邓伟明等[14]运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糖尿病足36例。基本方:金银花15 g,皂角刺15 g,乳香6 g,没药6 g,当归尾10 g,天花粉15 g,浙贝母15 g,白芷10 g,赤芍药15 g。兼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加生地黄、龟版;血虚改当归尾为当归,加鸡血藤;阳虚加桂枝、鹿角霜;热毒甚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疼痛明显加延胡索、蜈蚣等。结果: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赵立新[15]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足58例。基本方:桃仁、红花、生地黄各12 g,当归、川芎、天花粉各15 g,赤芍药、川牛膝各18 g,鸡血藤30 g,穿山甲24 g,陈皮10 g。局部发热红肿甚加金银花24 g、蒲公英24 g、牡丹皮10 g;四肢不温加桂枝10 g;脓多加黄芩12 g、黄柏10 g;溃疡久不收口者加黄芪30 g、白术12 g。结果:显效24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7%。李晶晶等[16]运用糖足方治疗糖尿病足54例。基本方:黄芪20 g,生地黄15 g,当归10 g,川牛膝15 g,莪术10 g,玄参12 g,虎杖15 g。并设西药组54例。用654-2针2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糖足方组治愈27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治愈率51.92%,总有效率88.46%;西药组治愈13例,好转20例,无效18例,治愈率25.49%,总有效率6 4.7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钱少兵[17]运用四妙五味饮治疗糖尿病足35例。基本方:紫背天葵、当归、紫花地丁各10 g, 怀牛膝、金银花各15 g, 玄参、蒲公英各12 g, 野菊花30 g, 生甘草6 g。对照组34例用山莨菪碱20 mg 加0.9%氯化钠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 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有外科指征者采取外科局部处理。结果:观察组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探究 概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峻恐吓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原理、方法和疗效方面进行分析。 原理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神经损害、免疫功能障碍等多个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病因主要与气阴两亏、血瘀湿热互相作用有关。西医则认为,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异常导致神经和血管损害,从而引发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中药调理气血、祛瘀利湿,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和神经功能。 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方法: 1. 中药内服:选用具有养血活血、祛瘀利湿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赤芍等,可调理患者气阴两亏、瘀湿热结等病因。 2. 中药外用:通过中药外敷或熏洗,帮助治疗糖尿病足的伤口。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淡豆豉、苦参等,可抗菌、消炎。 3. 针灸疗法:接受穴位刺激、引导气血畅通的方法,改 善患者的微循环状况。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足五里、血海等,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增进伤口愈合。 4. 保守治疗:加强足部的保健,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适当进行足部按摩、热敷等,防止感染和溃疡发生,同时防止外伤和剧烈运动。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临床观察,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伤口的愈合速度加快,并且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进展。其中,中药内服改善了患者气阴两亏、瘀湿热结的病因,中药外用起到了消炎杀菌的作用,针灸疗法增进了患者的微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不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疗程较长、疗效个体差异较大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防止应用有肝肾功能毁伤的中药,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通过调理气血、祛瘀利湿、增进微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进展。不过,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探究,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综合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疗法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况,增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功能。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法能够明显减轻症状,控制糖尿病的进展。然而,治疗疗程较长、疗效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防止应用有肝肾功能毁伤的中药,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因此,还需开展更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理论和临床研究成果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理论和临床研究成果 泸州市天泰中医药研究所李沛金 2020年12月5日在江苏宿迁《第四届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上的发言稿 今天,首先感谢《第四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组委会给我提供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糖尿病足有效防治这个问题的机会,我也将自己10数年来在糖尿病足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但愿本人今天的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中医药同仁们,大家携手协作,共同努力,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方面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一、糖尿病足简介 糖尿病足,是一个被西医界公认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对于目前占世界医学主导地位的西医药来说,除了截肢以外并无任何疗效确切的方法,所以,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责任就落在了我们中医药同仁们的肩上了,大家认同吗? 据流行病学数据,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上升到11%左右,截至201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就高达近1.2亿人,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近年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据《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报道,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发病率高达8.1%,糖尿病足截肢率为5.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死亡率高达11%,而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死亡率高达22%。 二、传统中医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认识领先世界 1、传统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领先世界 早在至少20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千古奇书《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就有关于糖尿病(消渴病、脾瘅)的记载(原文):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热或湿热)。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有着很高的致死率与致 残率,病程长,难以治愈。当前临床主要选择内科基础治疗与外治联合作用的方法,特别是中医外治法效果明显。通过查阅资料,对中医药外治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足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字]糖尿病足;中医外治;治疗 0引言 近几年,糖尿病发概率逐年提高,而糖尿病足作为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概率也 随之升高。糖尿病足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性疾病[1]。中医外治法在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患者截肢率、截趾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1中药熏洗法 这一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原理是在水的机械与温热作用下促使药液通过粘膜吸收与皮肤渗透到体内,进而达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新肌难生者、创面腐肉尽、臭秽重而引流通畅者或者是浓水多患者[2]。有学者通过 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给与常规疗法,而观察组则进行中药熏洗法,结果 治疗组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还有学者经过临床研究得出,糖尿病足患者 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中药熏洗法,其疗效突出,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3]。有 学者曾选择糖尿病足未溃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法,其结果表明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患者的疼痛麻 木症状以及患者的肤色肤温也有了很好的缓解[4]。还有学者将糖尿病足患者随机 划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中药熏洗法,其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双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溃疡面积、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以及空腹血糖等都要比对照组恢复效果好,具有统计学意义[5]。

基于足细胞保护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基于足细胞保护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 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 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 独特的优势,其中足细胞保护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将从足细胞保护的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的实验研究进展。 一、足细胞保护理论 足细胞保护是传统中医药学的概念,指的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 病时,应当以足部为重点,运用中药治疗、按摩推拿等手段,保护足 部的微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医认为,足部是肾经、脾经、肝经、 心经、胃经等多条经脉的交汇处,是整个人体血液循环的最末端,在 足部的微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将导致全身各器官的血液 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 足部按摩、足浴、足热敷、足底刺激等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 激足部的穴位、放松足肌、增加足部的血流速度和代谢率来改善足部 的微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达到保护足细胞的效果。足细胞是构 成足部的最基本单元,对于足部的微循环和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糖尿 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血液中的高糖会损伤足细胞,导致足部的 微循环和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足细胞保护成为了中医治疗糖尿 病肾病的一个重要理论。 二、足细胞保护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与 足细胞保护密切相关。中医药中具有足细胞保护作用的中药材有熟地、黄芪、当归、白芍、枸杞等。这些中药可以活化足部的微循环系统和 神经系统,保护足细胞,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同时,预防和改善糖尿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传统的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已经有着悠久的 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医药 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 1.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 中医药理论强调平衡和调整人体内外环境,追求整体健康观念,与 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性要求相契合。中医药研究聚焦于调节血糖、保护 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中 医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减缓病情恶化。 2. 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药 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例如,葛根、山药、苦瓜等传统中药在降低血 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 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中产生了显著效果。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西药的不良反应和 副作用,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临床研究报告显示, 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4. 中医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定 的挑战。其中,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中药资源稀缺和药效成分复杂性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然而,随 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 的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医 药理论与糖尿病的综合性治疗相契合,中药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 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 治疗更是在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破。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 推广应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报 糖尿病是21世纪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引起全世界对糖尿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有悠久历史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几年,无论从临床实践、理论研究还是基础研究都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进展。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上,全国的中医糖尿病专家就目前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成果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综述如下: 一、理论研究 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教授经过对古今糖尿病的异同比较,提出:阴虚燥热是古代糖尿病的主要病机,由于降糖西药的出现,特别是胰岛素的出现,使糖尿病自然病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医证型自然也发生了变化,阴虚燥热已不是现代糖尿病初发阶段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疗要大胆突破三消辨证,按现代糖尿病的实际证型去辨证治疗。他认为:糖尿病的演变过程可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早期以郁、热为主,治疗当开郁、清热,同时兼顾气阴不足。中期多虚实兼夹、寒热并存,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的本虚,更有痰、浊、瘀的标实,治当标本兼顾,并根据虚实寒热的多少施治。后期诸虚渐重,脉损络瘀益显,治疗在补虚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活血化瘀通络。另外,糖尿病的治疗虽然在各阶段都有自己的治疗特点,但是络脉的瘀阻却是时刻在发展的,所以要强调全程兼顾活血化瘀通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章志就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提出了思路与方法,他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因虚而发生,因实而发展,虚实夹杂,恶性循环所致,而正气虚损是主要原因之一;脾胃功能失常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基础;肝失疏泄是加重胰素抵抗的重要因素;痰浊、瘀血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关键环节。他将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证型分为肝气郁结、肺胃热盛、肝肾阴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冯建华等就糖尿病防治并发症的病机进行了研究,认为毒损络脉是主要病机。研究指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特点与毒邪致病特点非常契合,一是广泛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变影响广泛,涉及多组织器官;二是酷烈性:致病力强,危害严重,变证多见,毒邪常伏气血,耗伤阴液,败坏脏腑,其病情多呈急、危、疑难之象;三是火热性:毒邪致病,证多属火属热,邪变为毒,多从火化;四是从化性:毒具有随个体体

中药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D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二〇年月日 目录 1. 糖尿病 ................................................................................................................................... - 1 -

1.1糖尿病的分类 .................................................................................................................. - 1 - 1.2主要的发病机制 .............................................................................................................. - 2 - 1.3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 - 2 - 1.3.1口服降糖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注射胰岛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营养治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抵抗力和体育磨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中药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 - 3 - 2.1 胰岛素增敏作用 ............................................................................................................. - 3 - 2.2 降血糖作用 ..................................................................................................................... - 3 - 2.3 蛋白非酶糖化抑制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 3 - 3.临床应用的降血糖中药活性成分......................................................................................... - 4 - 3.1多糖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黄酮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生物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皂苷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萜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优势及展望..................................................................................... - 4 - 参考文献 .................................................................................................................................... - 4 - 致谢................................................................................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