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诗句,理解主要内容。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②先指几名朗读才能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第一、二句。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②指几名语言表达才能稍差的学

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单独”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④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根底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化体会。第三、四句。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p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考虑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④再读诗句,边读边考虑,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外表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单独开。〔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教学反思: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

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非常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乖僻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可以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应: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说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仰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根底……〕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五、稳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

郑燮

板书:

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教学反思:

《菊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菊花》,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爱菊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欣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欣赏的?揭题《菊花》。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他与白居易共同创始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

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沉友谊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菊〔 j* 〕——菊花。

秋丛——秋天的菊花丛。

舍 ( sh8 )——房屋。〔组词:宿舍、校舍〕

陶〔 t2o 〕——本诗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渊明家。〔陶渊明是晋朝著名诗人,最喜欢菊花〕

偏〔 pi1n 〕——偏爱,在几个人或几件事中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或一件。

此〔 c! 〕——此花,这个花。

尽〔 j@n 〕——完。开尽:开完。

篱〔 l0 〕——篱笆。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围绕着开满菊花的篱笆流连欣赏,以致不觉中太阳已西斜。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欣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流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五、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 / 似 / 陶家,遍绕篱边 / 日 / 渐斜。

不是花中 / 偏 / 爱菊,此花开尽 / 更 / 无花。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三《黄山松》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才能。

3.德育目的:体会诗人昂扬的____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情感目的: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

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二、自主学习:

1、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èng〕

2、写标准字:

雷tíng( ) 夹xí( ) luǒ( )露不屈不náo( )

3 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衬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合作探究:

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迎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五、回忆与反思:

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略〕

板书设计:

迎风傲雪〔自强〕

坚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挠〔进取〕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诗文

教材简析

本课是口语交际教学。此次口语交际是本学习了本单元几篇描写植物的诗文后,安排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描写植物的诗文,说出喜欢的理由,并和同学们交流感受,表达自己对读

过诗文的体会,从而到达学会欣赏诗文,进步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遵循“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经常的、具有挑战性的听说训练,进步他们的听说才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的教学理念,课前安排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诗文并搜集有关材料,课上让学生采取独白、会话两条线穿插进展的方式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去叙说、去倾听、去评价,促使他们想说、乐说、会说,进步学生叙说、交流和评价的才能,以进步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

1.能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内心对读过诗文的感受。

2.能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

3.学会欣赏诗文,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表达欲望

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老师可是一个诗迷。我喜欢李白诗中“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飘逸;喜欢杜甫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辣锋利。我时常慨叹于“高堂明镜悲白发”的年华消逝,也常冲动于“怒发冲冠”的壮怀剧烈。

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文。〔板书课题〕(在充满诗意的讲述中,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古诗优美的意境中,以创设口语交际的详细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1蔽鹿手新,生成口语交际的要求。

(1)自由说。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了四首描写植物的诗,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叙说刚学过的诗入手,使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有话可说,也可调动学生乐于参与的积极性。)

这几位同学说出了自己喜欢的诗文,还说出了自己的喜欢之情,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龙龙和文文最喜欢的是哪一篇诗文吗?请大家把书翻到44页,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2)指名说。

预设:

①龙龙最喜欢的诗文是《竹石》,因为生长在岩缝里的竹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②龙龙最喜欢的诗文是《竹石》,他说:“一个‘咬’字把竹子写活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生长在岩缝里的竹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③文文最喜欢的诗文是《梅花》,因为梅花有不畏恶劣环境而开放的坚强个性。

④文文说她最喜欢的诗文是《梅花》,诗文通过“凌

寒”“单独”“暗香”等词语,写出梅花不畏恶劣环境而开放的坚强个性。

在学生的表述中生成并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说明态度,说明理由,交流感受。

(老师站在旁听者、建议者的角度提示学生在表达中怎样才能把理由说得充分、详细、感人,学生更容易认同其课堂主人的地位,有利于其发挥主动性,明确了从诗文的字、词、句中表达喜欢之情的话题,满足学生想说的欲望,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文的感受。)

2焙献鹘涣鳎生生互动。

(1)根据本节口语交际课提出的要求,自由练说自己最喜欢的诗文,要说清楚喜欢的理由和感受。

(2)指2~3名同学说自己最喜欢的诗文,要说清喜欢的理由和感受,大家注意倾听、评价。

(3)刚刚几位同学在叙说中,分别从诗文的字、词、句中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原因。老师感到,很多同学都在跃跃欲试,想一吐为快。如今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展交流,并评一评,谁说得最好,为什么好?

3鼻榫吃傧郑提升才能。

同学们在自主交流中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你们愿不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让大家也从中得到愉悦呢?

各小组推荐代表进展叙说,其他同学围绕刚刚生成的口语交际的要求进展评价。同时,老师把准备好的几首古诗的情境和音乐轻柔地播放出来。

(在学生自说的根底上,进展学生间的自主交流,让学生互说、互评,展开互动,并在详细的情境和音乐中,让学生体验叙说的乐趣,享受审美乐趣,进步欣赏诗文的才能。)

三、课外延伸,拓展空间

同学们,在刚刚述说的过程中,大家共同欣赏了优美的诗文,受到了美的熏陶。那么,你们想不想评选出几篇优秀的作品来,再深化地感悟一下诗文所蕴涵的哲理呢?

分小组进展评选。

(在学生评选过程中,再一次为学生创造交流和表达的时机,以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才能,并把这种才能的培养与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帮助他们到生活理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理论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 【学习目的】

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老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如今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播放本课录音至第;自然段。)激趣: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互相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老师要注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点出“巨人撤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布置学生课后考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研究问题

1、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撤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答复。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小组朗读,交流感受

1、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朗读体会,交流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化句子的理解。

3、基于对课文认识的加深,再读课文。

三、总结交流,提醒道理

1、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可以是朗读方面的,可以是小组交流讨论过的含义深化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读童话后想到的

事情。交流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小结和引导。(重点是像“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赶走了。”等含义深化的句段。)

2、播放录音或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像边考虑这个童话说了个什么道理。

老师总结:是,阿!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仁慈、宽容的心带来的是春天。“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板书)。

四、再读课文,感受特点

1、自读课后“资料袋”,谈谈读后理解了些什么。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从这篇课文印证“资料袋”中说的童话的特点。

3、读后,可以与同学合作表演片断,还可以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书写。

2、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3、《黄冈》第9课

【板书设计】

9 巨人的花园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语文 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记述观察所得。 2.把握不同动物的家的称谓,感受语文研究的趣味性。 3.理解限定性词语在句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去掉这些词语后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4.理解关于秋天的谚语的含义,并进行积累。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积累、运用关于秋天的谚语,感受秋天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从课文中摘录的语句,引导学生从观察事物的方法的角度进行思考。 A.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C.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过渡:同学们,认真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但如何观察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读一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句子,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呢? 2.学生交换讨论,推举代表报告交换结果。 生1:A句在描写蟋蟀时,运用了良多动词,可见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因此才能将蟋蟀制作室庐的动作描写得这么正确。 生2:从B句中的“不几天”一词中我了解到,观察需要耐心、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 生3:C句描写生动,画面优美,这是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看,还用耳朵听,用心想,这样才使描写充满趣味性,我们在朗读时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3.教师出示几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写一写。 A.XXX在树上叫。 B.荷花盛开了,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 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读题、解题 (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 (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 (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 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 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 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6.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 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 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 是一张精致的弓。)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碧绿色,一半呈现红色。在月色 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 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1、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6个,会认的21个,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 2、通过语文内容和体裁,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3、“口语交际、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在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悟文中的情感。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 3、运用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4、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读懂童话故事,体会感受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童话故事中,体验童话带来的乐趣和童话感受中的语言美,思想没和意境美。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课时安排:14课时9 巨人的花园一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三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四、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第一课时(1)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9 古诗三首 一、文本分析: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描绘了两幅幽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前两句),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愉悦的心情。 《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ft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实写游ft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ft风景。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ft的体会。诗人紧紧扣住游ft所见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诗作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共有两首,本文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古往今来不少诗人把雪、梅当作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钺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古诗有三美:音美、意美、形美。所以古诗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熟读成诵,这也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古诗的基本功。其次,要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评析重点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诗作揭示的深刻哲理。小学阶段所选的古诗,一般都配有插图,教师在

讲解时可以结合插图适当扩充,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境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暮、瑟、缘”等 7 个生字(包括 1 个多音字),会写“暮、吟、题”等 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比较古诗在写景、抒情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理解古诗的意境。 五、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暮江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暮、瑟”2 个生字,会写“暮、吟”2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诗句,理解主要内容。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②先指几名朗读才能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第一、二句。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②指几名语言表达才能稍差的学

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单独”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④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根底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化体会。第三、四句。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p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考虑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④再读诗句,边读边考虑,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外表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案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解释“沟”,指山沟。 2、根据课题质疑。如: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取名叫九寨沟?它是怎样一个山沟?……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思考刚才的问题。 4、检查自读。 (1)指名逐段朗读,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内容梗概。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读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九寨沟在哪里?它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找出关键的词语。(神奇)引导朗读这句话。 (2)提问:看到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3)讨论问题“九寨沟是怎么样的?” (4)朗读1、2自然段,说说根据1、2段的介绍,你想象中的九寨沟是什么样子的?。 2、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文中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划出你最欣赏的一处。 (2)指名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给大家欣赏。 (3)讨论交流:从第一句“插入云霄”、“银光闪闪”你想象到什么?从第二、三句中你有感受到什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说说“五彩池”、“五花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寨沟还神奇在那里? (4)边讨论边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5)最后,生再练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体会。 3、读第4自然段。 (1)回忆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看介绍了几处景观;边读边品;讨论交流体会;感情朗读。 (2)生依据学法自学。 (3)讨论交流:课文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4)朗读,体会动物的机灵可爱。 4、读第5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边自渎,边思考:省略号前面和上文的关系?省略号后面与上文的关系? (2)讨论交流,明确前半句是对九寨沟风景名胜的概括,总结了全文;下半句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互相照应。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 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本次课我们将研究三首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第一课时-___ 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 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诗人___和他的诗歌,板书《暮江吟》。 二、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 2、检测读。字正腔圆、停顿正确。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读完整首诗,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___、露似真珠、月似弓。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2、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3、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漫步在江边,欣赏美景,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明月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的意境。 五、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背诵本课研究的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几个研究任务:自读古诗并勾出不认识的字,纠正读音,范读古诗并讲读法,以及注意停顿。老师也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学,解释古诗时使用拆分法,并教授了如何解释整首诗的方法。学生完成了任务后,老师组织了学生交流研究成果,并解答了学生的问题。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观看庐山的风光,找出片子中的山峰和山岭,并让学生朗诵古诗,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一遍诗。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方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方案范文 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份出色的课件设计和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方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方案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位朋友来跟你们一起学习,看看谁来了? (多媒体出示狮子图) 生:狮子。 师:对,是森林之王——狮子。为什么称它为森林之王?它有什么身手啊? 生:它跑得快。 生:它的牙齿很锋利。 生:它的爪子也很锋利。 师:(微笑着点点头)狮子妈妈啊,它生了两只小狮子。板书:两只小狮子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身喜欢的符号把生字词划出来。 生:大声朗读。 师:(多媒体出示:俺会认)自由读,等会告诉俺,你认为哪些字难读。 生:读。 师: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生:“懒”字,因为它是前鼻音,并且是第三声。 师:你真的好棒,连第三声也注意到了。(奖励一个小苹果帖纸,贴在生的小手上)还有嘛? 生:“整”字,它是翘舌音,是后鼻音。 师:你很有勇气,你能拼读一遍嘛?(生读)好极了,老师送你一个小苹果。大家齐读一遍,开始 生齐读。

师:假如去掉拼音,你们会读嘛?(出示俺会读) 生齐读。 师:(拿出自身制作的各种水果生字卡)举起其中一个,谁来试试?好极了,有些同学跃跃欲试了,你来。 生:读 师:(把水果生字卡直接送了给她)读得好极了。小手举了一大片,可高了。这样吧,俺们开火车,one by one ,好嘛?把水果生字卡一一送上。 师:你们真的好棒啊。生字你们都会读了,相信能把课文读得更好,愿意试试嘛? 生:愿意。 师:齐读。等会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开始 生齐读。 师:好了。你说。 生:俺最喜欢第一自然段。 师:你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嘛? 生:可以。读(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 师:谁来评一评?指名 生:声音很响亮,字音很准确。 师:这位同学读得好,那位同学评得好。一人一个小苹果。同学们齐读一遍,像她一样好,可以嘛?有信心嘛? 生:(有)。读(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 师:谁能告诉老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多媒体出示图) 生:俺知道了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 师:好,奖你一个小苹果。接着读下去看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开始 生:读(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师:(出示: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谁愿意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包含了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古诗三首》。其中,《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古诗三首》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景物,与主题相呼应。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 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与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 相承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连续观察。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展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此外,“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并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惯。本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为此,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其中,“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惯,“阅读链接”则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基础,也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研究。例如,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在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课后,可以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2.通过阅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 本组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设计理念 主题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学到的方法快速地在同一单元主题下进行大量的阅读,达到主题阅读倡导的无师自通,“不求知识统一,力求自主创新”的个性化阅读。本设计,我主要是通过“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提炼本单元的单元主题。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热爱大自然,绿色环保意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完成。 单元教学内容: 部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课文:《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单元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四字格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作者认真细致、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两翼”目标: 1、阅读《爬山虎的脚》2篇文章,3篇古诗,背诵喜爱的诗文。 2、在批注式阅读中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3、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法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处处留心皆学问》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还要围绕童话展开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课文有《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四篇文章虽然都是童话;但是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懂得如何生活;这是该单元最突出的地方。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口语交际与作文都围绕童话这个体裁进行训练的;因此;所有的听说读写训练都要围绕这个体裁进行。通过训练;学生应该基本掌握童话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6、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7、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8、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9、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3、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四、教学措施: 本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们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好本组教材对学生的语言熏陶和育人功能。在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步:(1)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动学生去自主;自由的初读课文;然后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反馈;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师生互动对读;在对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把握角色。(3)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各自喜好的方式再读对话;感悟文本。(4)学生进入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朗读;和小朋友合作分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故事演出来;把故事中的人物再现出来。这个环节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更是对文本的创作。这种多元化的解读感悟样式会更好的激活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五、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