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至于活动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

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1.材料与工具

木料底座一个,长短不一的铝合金管三根(根据实际需要),四号钢筋一根,可充电手电筒一个,带孔尺子一把(孔要能够套进铝合金管),量角器一个,带坠指针一个,电子表一个,温度计一个。

2.制作过程

①先在木料底座中心打一孔(孔要正好能够套进并固定住铝合金管),两侧中心各钻一小孔(固定铁丝用);②再将短铝合金管插入底座中心孔;③将剩下的两根铝合金管钻孔,用螺帽把量角器一起固定住,并用线系坠子当指针用,为避免缠绕影响准确性,线一头系小铁圈,再把小铁圈套在螺帽上;④最后将相交的两根铝合金管短的一根插入底座铝合金管。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所以我固定在底座后侧阴影处,根据我校学生自有电子表很少的实际情况,我又加了个电子表,固定在底座右上角。

3.装置图(略)

四、教具使用说明

做第一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调试底座的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一致,然后转动铝合金管对准太阳(以阳光通过铝合金管照在纸屏成圆形带杠光斑为准,这里为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埋下伏笔,根据铝合金管在底座上的位置就能判断出太阳的位置,读出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是太阳的高度。

做第二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拿掉相交的铝合金管,太阳照耀下,底座上铝合金管会产生影子,调整固定在底座上的套尺,,方便准确的读出影子的长度,避免了错误测量方法产生错误,也可以分时段用粉笔画出不同时间的影子方便比较。

做第三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把带手电筒铁丝两端插入底座两侧小孔,调整铁圈的倾斜度,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运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五、效果分析

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铝合金管是做铝合金门窗的边角料,钻孔也可以让师傅帮忙钻一下,二三分钟就好,1米四号钢筋也是浇水泥预制板的剩下来的,这两样都不需要成本,木板到处都有,尺子量角器一两元钱,

成本比较大的电子表也不过十元,而可充式手电筒虽然要十几元但可反复充电使用,属于一次性投资,并且在本册教材以后做模拟昼夜变化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制造彩虹时都要使用。使用了本实验装置后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观察实验情况,而不必繁琐的准备材料,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活动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学,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说明书

2009年张家港市教具创新设计评选活动

教师作品申报表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介绍

我们自制的是科学学科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本自制教具适合用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学用途:认识滑轮的结构,理解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实质。主要材料:木质框架、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测力计、细绳、钩码等;我们做到了原理正确,结构简单牢固、合理、科学;材料便宜,制作简便,操作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动脑、动手探究,有利于从直观上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此教具做到了这点。这是我们的一个亮点。此教具最大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物体重力同等情况下,能够同时显示出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及滑轮组的滑轮个数的多少,哪个更省力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实质。教学时利用此教具,安装方便,示范演示功能强,效果明显,操作、讲解、携带方便,直观、有效地演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直观、抽象的理性认识。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实验仪》与国家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结合,性能和教学应用效果非常好。从课堂教学上来看,通过演示,一目了然地知道滑轮的结构、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很直观、有效地辨认出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

自制教具的演示实验,配合讲解讨论,同时和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起来,直观清晰,易懂易理解;自制教具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了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知道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此教具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最新文档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一说到自制教具,很多老师会认为那是在实验教学器材还不十分完善的改革初期。在那个物资还比较匮乏的年代,很多老师努力创造条件,自制教具,以达到设想的教学效果。那是一批让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特别是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已经十分完善,很多学校都严格按照部颁标准来配备,制作自制教具还有必要吗?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很多实验现象只需上网搜索,很容易找到相关视频,有必要麻烦地制作自制教具吗? 事实上,我们的实验室配备标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参照着中学物理实验室,在原有的小学自然教学器材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十分完善,但是作为第一线教师应该明白,实验室中真正能用起来很称手、效果很好的实验器材并不是很多。怎样的教具才是适用的教具,教师是最清楚的。 一、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具或学具,是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的必要补充。 自制教具,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自制教具不追求结构的复杂,只是需要新颖的创意,良

好的效果。 自制教具,是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是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产生的。设计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育性: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 自制教具要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用稿)》的基本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自制教具要符合学生探究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提到的受水型水钟(见图一),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图片是很难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的。 但是如果要复原这么一个水钟,使其能精确测量时间也是不必要的。教学时教师只要做出模型来,学生就能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了。这个教具的教育意义就大于实际计时的意义,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科学性: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 自制教具的本意是对实验仪器的填漏补缺以及功能的改进 完善,其初衷和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但如果自制设计发生了科学性谬误,那么无论用于演示还是分组实验,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从而削弱甚至毁灭他们的科学信仰。 六年级上册小缆车实验中,计时始终是个难点,学生不能做到同步,也就得不出正确的科学数据。使用这套装置(见图二),

小学科学课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课教具制作设计方案 摆的研究 原实验器材存在问题: 教科版五年级“时间的测量”单元中《摆的研究》一课:学生需要对摆的速度(与摆的轻重、摆线长短、摆幅大小)的关系进行分组研究,我在教学中发现,采用教材中的实验器材进行研究,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1、在向用回形针做的钩子上逐个增加钩码时,当加到2个以上钩码时,由于钩子不够长,在摆摆动过程中,钩码容易掉下来,并且摆的重心会偏移,对学生实验有一定影响,并且在改变摆锤时,学生有的竖着挂,这样数据对研究问题有影响。 2、在改变摆线长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直尺来测量线的长度,要想测量准确比较困难,并且需要大量的时间(我对教学的6个班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完成一次摆线长度更改需要1.5分钟左右,累计三次需要5分钟,并且测量的摆线长度存在偏差。 3、在学生证明摆幅大小实验时,对于摆幅的改变,只能变摆线与摆锤的角度,在记录上也是模糊的数据,这与科学的精神不相符合,不能以科学数据说明问题。 自制教具说明: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实验器材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1、采用生活中的“乌鸡白凤丸”的药盒子来当摆锤,可以通过

打开盒子,往里加螺帽方便的改变摆锤的重量,并且将其他干扰因素最大化消除。 2、用PVC塑料管,将摆线通过小孔穿过塑料管,在塑料管上量出10CM一段并作标记,在塑料管上夹上“凤尾夹”,根据移动距离等长原理,可以简单的通过移动“凤尾夹”,使它对应数字,就能得到相应的摆线长度,只要用几秒时间就能解决更改摆线长度这一难题,大大提高了效率。 上述器材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多次使用,能节约大量时间,得出实验结论更加科学。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数学,这门古老而又永恒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通过各种公式、概念和理论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可能是一门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学科。因此,制作简单而实用的数学教具,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具制作的原则 1、简单实用:教具应简单易做,且能够有效地说明数学原理。过于复杂的教具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效果降低。 2、贴近生活:教具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创新有趣:教具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教具制作实例 1、几何形状教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模型,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可以用纸板、

木棍或塑料材料制作,涂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学生辨认和记忆。 2、计数器:用一些小木块或塑料块制作一个简单的计数器。每个数字用一个方块表示,并可以在方块上写上数字。通过移动方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3、钟表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钟表模型。可以用纸板、彩笔和指针制作,钟表上的数字可以用色彩鲜艳的图形代替,如小兔子、小熊等。通过旋转指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和顺序。 4、分数教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可以制作一些分数板。可以用纸板或塑料板制作,上面贴上不同颜色的纸条,代表不同的分数。例如,可以将一条纸条分成五份,其中一份代表1/5。 5、小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可以制作一个小秤。可以用纸板、细绳和砝码制作,砝码可以用小玩具或小物件代替。通过在小秤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使用教具的意义 使用这些自制的数学教具,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

温州市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样稿) 一、教具名称:“布料的防水性”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科学》(五上)《雨天中的布料》一课,安排了几种不同布料的防水性强弱的比较活动。教材设计的活动是:把四块不同的布料用橡皮筋扎在大小相同的4个塑料杯口,放进水槽中;然后用洒水壶在上面洒水。通过观察渗入4个塑料杯中的水量的多少来判断四种布料的防水性的强弱。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有许多问题:首先是用喷壶洒水,水量的大小很难控制,一洒往往过多,会使水槽中的杯子浮起甚至倾斜。另外,很难保证洒到每块布上的水量是一样的,影响了实验变量控制的难度,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科学。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20×20cm的吹塑板一块、上大下小的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四个、缝衣针、带刻度的塑料杯8个、布料四种(13×13cm)、橡皮筋4根、水槽一个、水240毫升。 2.制作过程 先用烧红的缝衣针把四个上大下小的塑料杯底戳出大小相同、密度一样的小孔,再把吹塑板挖出四个和塑料杯底一样大的圆孔;然后把戳好小孔的漏杯分别套在吹塑板上,最后架在已经放置好四个蒙上布料的水槽上。 3.装置图(数码照片) 四、教具使用说明 进行实验时,小组4位同学各用刻度杯装好60毫升的水,同时分别往4个漏杯中倒下;漏杯中的水就会以同样的高度、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水量同时“淋”到4块不同的布料上。经过相同的时间,再去观测渗入杯中的水量,就可以科学地比较出四种布料的防水性强弱。 五、效果分析 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提高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水量相同、水位高度一致、“淋雨”时间相同、“雨量”大小一样等变量得到很好的控制,也避免了让水洒到水槽之外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设计者:温州市建设小学饶正辉

自制小学科学道具

自制小学科学道具 第一章新课程与自制教具 第一节自制教具的意义 我们要进行自制教具的工作,那么我们先要对教具的基本特性有所了解。 人们给教具做了如下的定义:“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用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教具的功能就在于: 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二、启发思维; 三、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物质条件; 四、学生得到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 五、增强记忆; 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勇于实践; 七、使学生体验宏观和微观世界; 八、缩短时空界限。 当我们对教具有所了解之后,就不难理解自制教具了。 顾名思义,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 自制教具在教具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教具更有使用价值。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或“廉价”教具。这种称呼只指花钱少,不是指教具本身的使用价值。国外教育界的人士,非旦不小看廉价教具,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广为提倡。许多关于廉价教具的国际研讨会都是做为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学术活动来进行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自制教具首先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其特点是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取材方便,贴进教学。只有制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容易掌握;只有取材方便,才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找到材料和工具:只有贴近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有生命力。 动手自制教具,常出自以下两个原因。一个是教育教学的原因,一个是经济的原因。教育教学的原因在于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制教具贴近各科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不失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突破”。这里我们可以把自制教具理解为在特别情况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还可以理解成为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进行训练所采取的行动。支持这两点的是教育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就会看到自制教具的重要性。 经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育经费紧张,没有钱买工业产品,只好自己做;另一点是工业产品在设计制造时要考虑成本和工艺性的问题,往往做得很小、很紧凑、很复杂,由于这些非教育性因素的影响,必然会淹没或削弱教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因此,常常是工业品教具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如自制的好。还有些学校教师学生自行采集标本,不需要用工业手段加工,自然也就省钱了。 自制教具有宽广的领域。中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使用的教具比较多,自制教具也随之多了一些。除了理科教具之外,还有很多学科如美术、音乐、体育、劳技、科技甚至语文、外语等。都需要适当配备教具和设备。在这些学科中,确有一些自制品可以代替工业产品。其他如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各种专业培训等等也都需要自制教具。加上各级各类不同层次学科教学需求。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低到高,可以说:“自制教具有向广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自制教具说明

自制教具说明 第一篇:自制教具说明 教具名称:测量仪制作单位:xx小学制作人: xxx 制作材料:三合板木条设计意图: 该测量仪用于小学数学中画各种几何图形,如:直线、角、平面图形。还能测量线段长度、角的大小。还可用于自然课中测量太阳高度等。使用说明: 1、用于测量线段长度时,具有三角尺的功能。 2、测量角的度数时,角的一条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木条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可以准确地测出角的度数。 3、画平面图形时让木棒和任意度线重合,可画出任意和此度数互补的角。 4、另外加上一个吊锤,一个底盘就能测量太阳高度了。 第二篇:自制教具说明[模版] 简单制作 1.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 2.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正方形的下面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3.用笔继续在这个正方形的上面也画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4.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5.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 6.最后用胶带把每个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正方体就完成了 7.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 8.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长方形的上下两面分别画一个以长方形宽为边长的正方形。9.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10.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 11.最后用胶带把每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长方体就完成了 12.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四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13.最后以四个正方体两两分组作两个桥墩,一个长方体作为桥面粘合成一个小桥。 14.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三个正方体和两个长方体,最后将三个正

方体每个单独作为桥墩,两个长方体纵向粘合在一起作为桥面与桥墩构成一个小桥。三教具特点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构思巧妙,演示的现象特别明显新鲜和奇特。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吸引力。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运用对象七年级学生 第三篇:自制玩教具玩法说明 小二班自制玩教具 名称:有趣的多变娃娃 主要材料:五块泡沫板、不织布、彩色鞋带制作人:党敏、李淑、鲁甜甜、苏亚丽 玩法:四面泡沫板上有四个不同的人物头像,分别为两个小男孩儿两个小女孩儿。 1.幼儿可以根据自己今天的心情,给娃娃的脸上贴上不同的表情。高兴就贴弯弯的眼睛,生气就贴愤怒的眉毛,能使幼儿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经验表现出来,符合《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提出的3-4岁幼儿能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的目标以及喜欢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的目标。 2.每个人物的嘴巴形状是不同的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我们用不织布制作了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挑选,将与嘴巴形状相同的图形从嘴巴里放进箱子中,在游戏中帮助幼儿认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这符合《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部分提出的3-4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的目标。同时,小班上学期只要求幼儿能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我们特别加入了梯形,是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 3.四个人物的头发部分只用了不织布勾画轮廓,中间穿了很多孔,可以将其拆开,作为大型穿线板使用。幼儿在穿线时不仅能锻炼其手指小肌肉的发展,也能在与他人一起合作时感受合作游戏的乐趣,进而从平行游戏向合作游戏发展。穿线板也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幼儿可以按照穿线板上的洞洞就行有规律的穿插,也可以将鞋带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方法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方法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方法是指通过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制作工具,自己制作出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理解科学原理的教具。下面我将从材料的选择、制作工具及方法、教具的设计和应用等几个方面介绍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制作自制教具的基础。材料应该是易于获取且价格较低的,比如纸张、塑料瓶、木质材料、小石子等。选择材料时,还需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和耐用性,确保学生在使用教具时不会受到伤害。 其次,制作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制作工具有剪刀、胶水、胶带、尺子、色笔、蜡笔等。这些工具常常可以在家庭或学校中找到,使用起来相对简单。 接下来,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自制教具及其制作方法: 1. 风车:使用纸张和剪刀制作风车。首先,将纸张剪成正方形,然后从四个角中间剪一个小口,将每个角轻轻折到小口处,并固定在一起,最后可以在风车的中心插上一个小针或者牙签,使其可以转动。 2. 气球火箭:使用塑料瓶、气球和吸管制作气球火箭。首先,在塑料瓶的底部切割一个小孔,将吸管插入到瓶内,并用胶带固定。然后,将气球装在吸管的一端,将气球充气,之后松开气球,火箭就会在气体的推动下飞起来。

3. 用纸做的天秤:使用纸张、铅笔和两个杯子制作天秤。首先,在纸张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并在线的中间画一个小圆点作为支点。然后,在纸张两端分别装上两个杯子,并用铅笔放在圆点上作为天秤的支点。 除了以上几种教具,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和制作其他种类的自制教具。比如在物理学习中,可以制作简易电路板、浮力模型等;在生物学习中,可以制作植物标本、显微镜模型等。制作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具而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原则就是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能够帮助学生观察、实验和理解科学现象和原理的教具。 最后,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具的设计要符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其次,使用教具时应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再次,教具的使用要注意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操作中不会受伤。最后,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并遵循相应的制作方法,可以制作出适用于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目标的教具。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些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学习的效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自制教具“多功能月相模拟实验装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自制教具“多功能月相模拟实验装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有关于月相变化的实验教学。为了挖掘月相模拟实验的使用效能,在月相变化日地月原理图的基础上,加入地球昼夜时间面、可视范围观察角度面等,以实现多功能、高效、形象而便捷的使用效果。 一、加工工具: 抛光机,电钻,卡夫特AB胶,玻璃胶,螺丝刀,扳手,黑色喷漆,宽单面胶若干。 二、制作方法: 1、月相模型制作: (1)用宽单面胶分别沿八个白色乒乓球一侧半球线粘贴,注意将有字白色半球面完整保留,纯白色半球面包裹在单面胶内。 (2)将粘贴有8个乒乓球的单面胶集合粘贴到废旧纸板上,再用喷漆将乒乓球露出面进行喷漆。待喷漆晾干后,将每个乒乓球的单面胶逐个撕去,就可以看到半黑半百的月球模型效果了。 (3)在每块边长2cm厚0.4cm有机玻璃中央钻取直径0.4cm小孔,将0.3cm 棱长强磁块用AB胶粘贴到小孔内。 (4)将8个半黑半白乒乓球用玻璃胶逐个粘贴到边长2cm厚0.4cm有机玻璃中央,注意沿黑白线竖直粘贴。

2、反光镜观测架制作: 3.5cm× 4.6cm厚0.4cm有机玻璃宽边一侧AB胶垂直粘贴3.5cm×5cm有机玻璃宽边,然后将3.5cm×6cm镜子成45度角用AB胶粘贴在两块直角有机玻璃夹角之间,两块有机玻璃内夹角两侧1.5cm处分别用AB胶纵向粘贴两块1cm×3.5cm铁片。

3、操作底板制作: (1)将75cm×50cm木板上用玻璃胶对齐粘贴75cm×50cm蓝白色铁片,再将75cm×50cm彩绘不干胶(八个直径4cm月相位置图示布置在半径19cm的圆周上,其左、上、下分别保留2cm边距,右侧绘制太阳光照射效果)对齐粘贴。 (2)距地月星空图左侧25cm上下中央位置钻取0.4cm直径的小孔,小孔下端用较粗电钻头钻取刚好能放入直径0.4cm长杆螺帽为准的小孔。 4、扇形观测面制作:有机玻璃店加工厚0.4cm半径18cm有机玻璃半圆片,以圆心小孔为中心的左、下、右三侧保留边长8cm方块,圆心处钻0.8cm直径小孔。距扇形面圆心上端6cm处钻取直径1cm左右小孔,将直径1cm厚0.5cm强磁用AB胶粘贴入内。在扇形面左、右、前分别粘贴“左:东地平线视角、右:西地平线视角、前:正南视角”等必要不干胶。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至于活动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 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1.材料与工具 木料底座一个,长短不一的铝合金管三根(根据实际需要),四号钢筋一根,可充电手电筒一个,带孔尺子一把(孔要能够套进铝合金管),量角器一个,带坠指针一个,电子表一个,温度计一个。 2.制作过程 ①先在木料底座中心打一孔(孔要正好能够套进并固定住铝合金管),两侧中心各钻一小孔(固定铁丝用);②再将短铝合金管插入底座中心孔;③将剩下的两根铝合金管钻孔,用螺帽把量角器一起固定住,并用线系坠子当指针用,为避免缠绕影响准确性,线一头系小铁圈,再把小铁圈套在螺帽上;④最后将相交的两根铝合金管短的一根插入底座铝合金管。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所以我固定在底座后侧阴影处,根据我校学生自有电子表很少的实际情况,我又加了个电子表,固定在底座右上角。 3.装置图(略) 四、教具使用说明 做第一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调试底座的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一致,然后转动铝合金管对准太阳(以阳光通过铝合金管照在纸屏成圆形带杠光斑为准,这里为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埋下伏笔,根据铝合金管在底座上的位置就能判断出太阳的位置,读出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是太阳的高度。 做第二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拿掉相交的铝合金管,太阳照耀下,底座上铝合金管会产生影子,调整固定在底座上的套尺,,方便准确的读出影子的长度,避免了错误测量方法产生错误,也可以分时段用粉笔画出不同时间的影子方便比较。 做第三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把带手电筒铁丝两端插入底座两侧小孔,调整铁圈的倾斜度,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运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五、效果分析 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材料简单、制作方便,铝合金管是做铝合金门窗的边角料,钻孔也可以让师傅帮忙钻一下,二三分钟就好,1米四号钢筋也是浇水泥预制板的剩下来的,这两样都不需要成本,木板到处都有,尺子量角器一两元钱,

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

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科学优秀自制教具演示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和探索的兴趣。 3. 提供一个互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内容: 1. 科学概念: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有关科学概念,如物体 的浮力、电路的导通等。 2. 自制教具:介绍学生如何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自制教具,如水平仪、电路模 型等。 3. 演示过程:指导学生展示自制教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过程,鼓励他们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教学步骤: 引入: 1.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兴趣,如浮力 的应用、电路的作用等。 探究: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制教具进行探究和演示。 3. 自制教具制作: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制作自己选择的自制教具。 4. 实验演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实验演示,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 和结果。

5.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总结: 6.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自制教具的应用价值。 7. 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 8.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探索。 9. 展示和评选: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自制教具,并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评估: 10. 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中的表现、学生分享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反思,评估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自制教具的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 引入部分的故事、图片或视频资源。 2. 自制教具制作的材料和步骤指导。 3. 学生分享和讨论的记录表格或工具。 4. 拓展活动的参考材料和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更深入地理解科学概念,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促进。拓展活动的安排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评估方式的多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说明书 一、教具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本课安排了让学生在借助手电筒光照射到乒乓球上,会在球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希望通过模拟实验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但是这个实验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教材中选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但手电筒的光也只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并非向四周传播。二是在学生自由交流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时有学生提出“地球自转并绕这太阳转”的假说,这时候让学生拿乒乓球去模拟地球一直自转操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像书本中那样让乒乓球自由转动起来很难做到绕着太阳转,且转得太快不利于学生观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效果较好。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电线、纸板盒(面大)、小灯泡(带灯座)、开关、电池、乒乓球、小竹签(一头粗一头细) 2(制作过程 ?组装电路,将小灯泡露出纸板盒,开关装于侧面,其他元件放于纸板盒内。?在乒乓球上钻一小孔,将竹签细的一头插入乒乓球直至固定。 3(装置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进行实验时,先将开关闭合,小灯泡亮,模拟“太阳”。一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蜡烛来模拟太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学生实验时由于过分小心翼翼却忽视了观察。通过转动竹签带动乒乓球自转。此处之所以选用乒乓球而不用地球仪原因有:?乒乓球的反光能力比较强,就算“阳光”比较弱也能观察到比较明显的现象,也能清晰地观察到明暗交界线,而地球仪却很难。?教师用书中还提到使用“地球仪”,“地球仪”是科学家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才发明的,在《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一课中才对地球仪进行简单观察。这里过早的使用不利于后面的研究。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原因是:工具箱中的白色小球时,观察到的明暗现象并不明显。 五、效果分析 用这样的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提高了模拟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好的控制了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阳光是像四面八方照射的,避免了用手电筒时的局限。乒乓球的转动得到控制,不会因为转的太快而不易观察,也很好地克服了因为乒乓球太小带来的操作困难。改进后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热胀冷缩演示器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热胀冷缩演示器 作者:何保华 (楚雄州牟定县天台中心小学,云南楚雄675500) 《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教学内容,教材中有一个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用一段30厘米左右的钢条做一个桥的模型,然后给钢条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钢条会伸长吗?在课堂中进行了多次实验,学生始终无法明确观察出钢条的热胀冷缩情况,这不但延误了课堂教学时间,还无法给学生提供正确分析的实验数据。课后,我反复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呢?于是我动手自制教具,经过多次改进、实验,终于达到预期目的。 首先我选择了以下制作材料:两段20厘米左右的钢条(要求断口平整),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夹,一对电池,几截导线,一个三脚架和一只酒精灯。 然后我采取了以下的制作方法:1、将两段钢条分别固定在三脚架上(让断口处在三脚架的圆圈中心,并在钢条与三脚架接触的地方垫上木片以隔绝电源)。2、用导线将电池夹的正极和灯座的一端进行连接,然后用导线将电池夹的负极与固定在三脚架上的一段钢条连接,用导线将灯座的另一端

与固定在三脚架上的另一段钢条连接。3、在电池夹里装上电池,在灯座上安好小灯泡。4、调整好两段钢条断口处的距离(在断口处夹一张纸,然后将纸抽调)。 以上工作都准备好后,就可以使用了。首先让学生观察,没有对钢条加热时,小灯泡不亮,说明钢条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电路是断开的)。然后,用酒精灯对着钢条的断口处进行加热,几分钟后,小灯泡亮了,说明钢条受热后膨胀,将电路连通;接着将酒精灯移去,小灯泡很快不亮了,说明钢条受冷后收缩,电路断开。 该教具使用小灯泡的亮灭来显示金属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与教材中的实验相比有效地放大了金属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物质变化的规律。该教具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现象明显。 通过自制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这一教具,我深感自己是真真切切地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和实践过程,这不但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现象更明显,效果更突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利的好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说明书

2009年张家港市教具创新设计评选活动 教师作品申报表申报人(单位)实验小学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介绍 咱们自制的是科学学科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本自制教具适合用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学用途:熟悉滑轮的结构,理解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实质。主要材料:木质框架、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测力计、细绳、钩码等;咱们做到了原理正确,结构简单牢固、合理、科学;材料廉价,制作简便,操作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动脑、动手探讨,有利于从直观上发觉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熟悉试探,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此教具做到了这点。这是咱们的一个亮点。此教具最大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物体重力同样情形下,能够同时显示出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及滑轮组的滑轮个数的多少,哪个更省力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实质。教学时利用此教具,安装方便,示范演示功能强,效果明显,操作、讲解、携带方便,直观、有效地演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的感性熟悉上升到直观、抽象的理性熟悉。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实验仪》与国家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结合,性能和教学应用效果超级好。从课堂教学上来看,通过演示,一目了然地明白滑轮的结构、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够改变更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更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路利用能够组成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索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很直观、有效地识别出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 自制教具的演示实验,配合讲解讨论,同时和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起来,直观清楚,易懂易理解;自制教具有效地帮忙学生克服了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熟悉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不同性。此教具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进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取得充分的进展和展现。教学重难点得以冲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取得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讨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LT

2009年张家港市教具创新设计评选活动 教师作品申报表 自制教具名称电磁悬浮列车使用学科科学制作人徐方制作日期09年5月使用的主要材料磁铁,导线,电池,线圈、儿童玩具等 教具简介(包括原理、特点、使用说明、图片、盘片等,另附页) 原理:本教具是根据电磁铁的原理和磁极的相互作用制作的。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及磁极“同极相斥”的原理,小车会悬浮起来,从动态中感知知识。 特点:利用儿童玩具、磁铁和玩具的巧妙组合,让学生通过电源的开和关,清楚地看到电磁铁及磁级对“磁悬浮列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使用说明:操作简单方便,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中使用情况效果说明(另附页或盘片) 使用情况效果说明: 1、操作简单、安全。利用干电池、电池盒和开关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通过开和关,让电磁铁通上电和断开电两种情况,清楚地看到小车的悬和沉,较好地看到通电产生磁和断电磁消失的电磁铁的性质。 2、从看到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到磁级的相互作用。 3、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可以从玩中学到知识,学习兴趣很浓。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可以能加深学生对电磁铁性质和磁级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制作人单位意见 (盖章)年月日 评委会意见及结果 评委签名:年月日 自制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介绍 我们自制的是科学学科教具《滑轮情景教学组合演示操作仪》,本自制教具适合用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学用途:认识滑轮的结构,理解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实质。主要材料:木质框架、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测力计、细绳、钩码等;我们做到了原理正确,结构简单牢固、合理、科学;材料便宜,制作简便,操作简单,美观实用性强。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动脑、动手探究,有利于从直观上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此教具做到了这点。这是我们的一个亮点。此教具最大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物体重力同等情况下,能够同时显示出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及滑轮组的滑轮个数的多少,哪个更省力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实质。教学时利用此教具,安装方便,示范演示功能强,效果明显,操作、讲解、携带方便,直观、有效地演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直观、抽象的理性认识。

小学科学教学自制教具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自制教具研究 一、导入新课的时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的开始,如果老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那么,下面的课自然能很好开展。自制教具就是一个激起学生兴趣的好教具,可以说自制教具是变抽象为形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形象的事物。如果老师在导入阶段利用自制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一定能激起学生对下面学习内容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电磁铁》这一课时,拿着自己做好的电磁铁,先给学生演示了电磁铁吸铁的过程,学生立刻产生了兴趣。当我问:“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时,所有学生都非常希望学习这一课。 二、需要放大情景,让学生观察更直观时 科学课里有许多比较抽象或者比较难以观察的事物,需要我们利用自制教具来放大,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观察起来更具体、更直观。例如,我在教学“温度计的读法”时,由于温度计本身比较小,很难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拿着温度计,老师在讲台上讲,效果也不好。所以,我利用彩纸,做了一个温度计的模型,大小是8cm×60cm,这样,我在讲台上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就看得非常清晰,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在学生探究活动中 当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组合作,得到问题的答案。比如,我在教学“淀粉遇碘酒变蓝”时,让学生用我给每组准备的淀粉和碘酒,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观察,得出结论。

下面是研究利用碘酒,判断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食物等自制教具,自己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都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四、拓展学生知识面时 可以说,大自然就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也是我们科学课的教室。当我们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时,我们可以来到教室外面,这里有许多的教具可以供我们使用。比如,在教学《寻访小动物》这一课时,正值夏末,学校中就能找到许多小动物,有课本上有的,也有课本上没有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去寻访,利用大自然里的小动物当作我们的自制教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新时代,新要求。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有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自制教具的制作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自制教具的使用提高的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所以,在我们科学课的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研究,继续完善自制教具的使用,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