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第【1】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

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43×4.67 12.15×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时,求商的近似数的时,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师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有时按照实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的时候,要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

3.9,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2.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作业: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第1、2、3、8题。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按要求取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

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按实际需要取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第【2】篇〗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交流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到取近似值的方法以及规律。

(四)点拨探索

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让学生知道:不断学习,就要不断总结。因为总结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归纳、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五)演练拓展

反馈练习是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检验的;巩固练习是通过一个求商的近似数的表格来进行的,鼓励学生比快,并且介绍好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第【3】篇〗

小数除法

第五课时

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1.7396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时,求商的近似数的时,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师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有时按照实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的时候,要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

3.9,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及时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1题。

2.课外作业: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5题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是在小数乘除法之后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且已经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本节课旨在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并且会根据要求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上课伊始,出示例7中的图表,并根据要求列出算式40÷60。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位的。知道学生遇到了困难,我故意问:“怎么都不算了,有结果了吗?”“没有,除不完。”“怎么可能呢?为什么除不完?”“老师,真的除不完,你看,总是余40,根本就除不完。”看来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时候了。“想知道为什么吗?打开书,看看你能从书上找到答案吗?”话音刚落,利索的孩子早已经打开了课本读了起来。一分钟过后,学生们都

发现了问题,知道了这是循环小数。但对于循环小数的知识,书上只是提到了定义,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想知道的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瞧,有的孩子有疑问了:“老师,循环小数书上没有说怎么写,该怎样写横式呢?竖式要除到什么时候?”提的好,看来好奇心已经很浓了。于是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101页的“你知道吗”,从中获取他想得到的答案。在学生得到想要的答案后,我顺势引导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如: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第几位,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第几位等。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再加上浓厚的兴趣,学生很快探索出解决的方法,并用30分钟的时间,高效率的完成了本课的任务。且在练习中也很少发现错误,让我高兴的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多么重要。

反思前几节课的教学,似乎除了灌输乘除法的法则外就是大量的练习,但效果并不是多好,补充习题中的错误层出不穷。想来,计算课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大量的练习只能徒增学生的厌倦感,如果只是纯粹的计算,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所以,在今后的计算课中,首先要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享受成功感的同时,主动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公开课教案第【1】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在小数除法运算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在计算过程中,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并提高的计算能力。 3.经历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取值。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逐步学着将已有的知识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0.54÷3.669.01÷0.67 2.完成后集体交流。 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说说小数除小数的计算方法。 3.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例题12(预设7分钟) 出示例12的表格,学生根据导学单独立完成。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说说你从表格中读到了哪些信息?你都想到了什么?(2)如何求海狮游速是每分钟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出结果)(3)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要保留两位小数,除到商的哪一位就可以了? 2、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商的千分位(比要求的位数多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按题意求出商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3、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近似值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1、能正确按题意求出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0.4÷0.5= 6.4÷1.6= 0.12÷0.6= 0.38÷0.02= 10÷4= 0.72÷0.8=8÷0.5= 1÷1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只蜜蜂每小时飞行9.36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机多少千米?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出示例题: (1)看情境图,思考计算器中给出的价格应该是多少钱? (2)出示保留的结果:

2.小数除法与小数乘法近似值有什么区别? (1)小数乘法求近似值必须算出全部结果才能取近似值。 (2)小数除法则是在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3、介绍取商的近似值的简便的方法: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要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小结】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P23做一做 2、书P26第10题 3、妈妈买22千克大米一共花了31元,每千克大米多少元?(保留两位小数) 4、近似值8.3是由一个精确到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取得的,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提高练习】 5、书P26第12题 6、书P26第11题 没有给出保留的数位,如何去保留呢? 7、书P26第13题 【拓展练习】 8、书P26聪明题 (四)全课总结 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1.例7。 编写意图 (1)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再通过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除法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由于小数除法除不尽时计算比较复杂,教材适时引入计算器,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做一做”中的题是让学生计算除法,并分别取保留一位、两位和三位小数的不同的近似值。 教学建议 (1)教学前,可以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例6,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式计算,有条件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当学生发现除不尽时,教师可以说明实际计算钱数时,有时只算到“分”,让学生想一想:这时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

候该怎么办?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3)教学例6后,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强调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4)学生做完“做一做”以后,可以说一说它们不同的近似值分别是怎样取的,要明确知道计算出的数中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了解学生是否处理正确。如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否一样。 2.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学生完成后,应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第2、4、5、6题,都是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一方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 商的近似数》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近似数的必要性。 2、能够按照要求或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近似数。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求积、商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1、求的近似数。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引入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填写近似数 师:你是怎样思考求3.958的近似数?(0.5214呢?) 师:对于“保留整数”,你还可以怎样理解?(凑整到个位、精确到个位)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需看清近似数的位数、如保留一位小数,需要观察 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如保留两位小数,需要观察小数部分的第三位、依次类推、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②提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算出精确的数值。如………,但有时根据需要,只需就出一个大约的数值就可以了,也就是求这个精确数值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比如:…… 师:谁还能举一些例子。 师: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商的近似数 出示课题:积、商的近似数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求积的近似数 1、观察这张图片,这是一张什么? 上面反映了哪些信息? 2、理解含义 师:1港元兑换人民币1.0331元,表示什么含义? 对于这条信息你们有没有问题? 如果你有1港元去银行兑换人民币,你能得到多少元的人民币? 你是怎样想的? 1美元兑换人民币8.0170元,表示什么含义? 如果你有1美元去银行兑换人民币,你能得到多少元的人民币? 3、问题解决 出示问题:(1)10港元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2)50美元兑换多少元人民 币? (3) 220英镑能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集体尝试练习 4、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是怎样想的? 讨论:(1)现求近似数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求近似数? (2)银行为什么采用先计算再求近似数的方式? 5、教师小结:求近似数的方法 6、跟进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列式解答下列问题。并将结果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 (1)2006年第一季度上海市外贸出口总额为262.8亿美元,约折合多少亿元人民币? (2)2006年第一季度上海对欧盟外贸出口总额为473.48亿元人民币,约折合多少亿欧元? 师:你是怎样进行计算与凑整的? (凑整到百分位,就看千分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教师加以讲评 探究二:求积与商的近似数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四舍五入法求得数的近似数。 0.63×0.54(将得数精确到千分位) 4.5÷0.23(将得数精确到个位) 1、学生集体练习、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2、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1、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 2、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课前交流:分饼干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组题目,挺有意思的,想和大家分享请看大屏目 (课件)1、每人分3块饼干,共有6块,可以分给( )人,7块饼干可以分给( )人,8块可以分给( )人。 2、同样是6块饼干,我要把它放在盒子里,一个盒子只能放3块,至少准备( )个盒子,如果有7块,至少准备( )个盒子,8块至少准备( )个盒子。 生回答。 师:同样是7块、8块饼,每人3块,只能分给2人?每个盒子装3块

却要准备3个盒子……现在同学们心里一定有些这样的小迷团,不着急,相信通过接下来这节课的学习,这些心里的小迷团会一一解开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买菜 师:上周末老师在超市购物时遇到了一个奇怪的数学问题(点击)哪位同学能帮我解释这是为什么(出示幻灯片) 我到超市买了 2.1千克蔬菜,每千克6.42元。我们用计算器算计算得到是13.482元,小票上标注的是13.48元,可收银员却收了13.5元。 哪位同学能帮我解释这是为什么? 生回答。(实际生活中没有比分小的人民币,所以小票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标13.48元,而现在很少用到分,所以收银员收了13.5元,也用了四舍五入法) 过渡语:哦,原来是“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呀!(板书:四舍五入法) 其实在生活中取近似数的方法不只一种,想不想学习更多取近似数的方法并合理运用到生活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合理取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合理取商的近似数) 二、展开——瓶装香油·丝带包礼盒 瓶装香油 师:最近小强的妈妈王阿姨遇到了两个难题,你们能帮她解决吗? (出示主题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到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只能装0.4千克。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认为王阿姨要我们帮她解决什么问题?(出示问题) 师:怎样列式?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巡视中找到四种情况的练习纸,有意按序请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追问。 ①学生甲:2.5÷0.4 = 6.25(个) ②学生乙:2.5÷0.4 ≈ 6(个) ③学生丙:2.5÷0.4 = 6(个)……0.1千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第【1】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 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43×4.67 12.15×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人教版五上数学《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数学《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经过详细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践运用的需求。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普通方法。 3、在处置相关实践效果时能依据实践状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育先生探求数学效果的兴味和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普通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预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进程 一、温习引入: 1.依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标题。〕保管整数保管一位小数保管两位小数保管三位小数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标题。〕〔1〕得数保管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管两位小数:1.07×0.56。 3.提醒课题:我们曾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状况,或许虽然除得尽,

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拟多,实践运用中并不需求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依据需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管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求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求新知: 1.学习例6。 〔1〕出例如6标题信息。〔PPT课件演示。〕 〔2〕教员引导先生依据效果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员巡视,了解先生的计算状况,给予适当指点。〕〔3〕领先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员适时引导先生思索: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准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管几位小数?除的时分应该怎样办?〔教员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①先生回答后,修正自己的计算进程,失掉19.4÷12≈1.62〔元〕。 ②修订后,教员引导先生明白:商保管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员进一步引导先生思索:假设要准确到〝角〞,又应该保管几位小数?除的时分应该怎样办? ①先生独立完成。 ②修订后,教员引导先生明白:商保管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员适时板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第6课时 商的近似数》 人教版

《第6课时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一位小数:2.360.943 (2)保留两位小数:3.2511.447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0.86×1.2= (2)3.14×3.9=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积的近似数?(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

五入”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出示例6情境图,观察图,弄清题意。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每个大约多少钱?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并计算。 列式:19.4÷12 当学生除不尽时,组织讨论: (1)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除不尽)你除出来的结果是多少? 板书:19.4÷12=1.6166666… (2)一个羽毛球的价钱到底是多少呢?你们准备怎么给这一个羽毛球定价,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意见。 意见1:羽毛球的定价是1.6元。因为1.6元比较接近1.616666…元。 意见2:羽毛球的定价是1.61元。因为货币最小面值是“分”,把“分”后面那些6去掉了就行。 意见3:羽毛球的定价是 1.62元。因为 1.616666…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分”,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是1.62。 师:你觉得哪个更合适?为什么? (定价1.62最接近准确价格,最合适) 2.探究求商的技巧。 计算4.8÷2.3(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尝试练习,并汇报展示。 4.8÷2.3≈2.1 4.8÷2.3≈2.1 4.8÷2.3≈2.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第【1】篇〗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 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 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保留一位小数) (2)0.27×0.45(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 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6及做一做。 例6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一是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二是掌握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通过情境创设、小组交流,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三)学习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四)学习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填空。 (1)58.9097保留整数是()。 (2)58.9097精确到十分位是()。 (3)58.9097保留两位小数是()。 (4)58.9097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为后面将求商的近似数做好铺垫,也为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值进行对比作准备。】

(二)课堂设计 1. 导入 师:通过完成课前复习,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 生汇报。 师:其实,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需要用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教学例6 ①理解题意,自主列式计算 师:你能根据问题中的信息列式计算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 19.4÷12 ②感知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师:在计算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除不尽) 师: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师: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课件出示题目。) 2、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3、小结。 师: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新授: 1.课件出示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1)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2)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演示。) 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2≈(元)。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演示。)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师: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师:对比求“×”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交流、概括: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商的近似数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 【敎學目标】 1.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學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學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敎學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敎學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敎學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或复习,导入新课。 1.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1.商在计算中应算出几位小数? 2.如何按需要保留小数位数?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學生自探。(6分钟) 自探提示:出示敎材例6情境图。 (1)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出了什么问题?应怎样列式?

(3)你能算出每个多少钱(多少元?几角?几分?) (4)分别保留几位小数?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让學生汇报自探结果(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 2.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3.敎师点拨或讲解。(三讲三不讲) (1)引导學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敎师巡视,了解學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2)当學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敎师适时引导學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學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敎师引导學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进一步引导學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學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敎师引导學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 (4)组织學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敎师引导學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5)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①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 ②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4.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课本第23页例7,第25~26页练习四第9~13题,思考题。 学习目标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课文讲解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例7,通过王鹏计算一个羽毛球的价钱,让孩子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由于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的,往往是除不尽的小数除法,其计算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一般让孩子计算器计算,学习的重点放在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辅导精要 让孩子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下划线,一般是“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在课本上做读书笔记。

例7,让孩子看图说题意。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爸爸说:“这筒羽毛球19.4元,1个大约多少钱?”王鹏说:“1打是12个。”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9.4÷12,计算器显示:1.61666667,他想:这是多少钱? 让孩子写出除法算式19.4÷12,并用计算器计算,说一说1.61666667元的意思,有的孩子可能说:这是1元6角1分6厘……,他因此从内心里产生了取近似数的需求。 计算到角,保留一位小数,19.4÷12≈1.6(元)。 计算到分,保留两位小数,19.4÷12≈1.62(元)。 计算到厘,保留三位小数,19.4÷12≈1.617(元)。 1.6.1.62,1.617都是1.61666667的近似数;这是用“四舍五入”法取出近似数的。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孩子列竖式探索用笔算求出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还可以让孩子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点: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 可根据孩子的接受情况,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做一做”。让孩子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按要求取商的近似数,并填入表格。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了解孩子是否处理正确,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它们是否一样。 习题解析

商的近似数教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三章小数除法第3节

第三章小数除法 第3节—商的近似数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2页,商的近似数。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2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3.3 考点分析: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求小数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这正是他们的认识基础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所以只有站在这个基点上组织学习内容才是明智的选择。 4.2 教材分析: 小数除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包括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几部分。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的继续。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所以本节课注意是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只要算出的小数位数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就可以了。 4.3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知识与技能;有了对小数除法运算“快”,“准”的积极心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实际问题中商的近似数如何取舍,部分同学对小数除法的计算不够熟练和准确,而且还存在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 5 专家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同点票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准备采用“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创设练习情境,学生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通

五年级数学上册3.3商的近似数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 一、内容解析及学情分析 (一)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第4课时。教材第32页的例6,完成32页“做 一做”及练习八的第1、2、3、4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 数以及积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 要,再通过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除法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由于小数除法除不尽时计算比较复杂,教材适时引入 计算器,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 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为今后学习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做准备。 “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分别取保留一位、两位和三位小数的不同的近似值。 既巩固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从中训练了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例6的问题,学生会列式计算。但对于除不尽时怎么办不能有理有据地解决,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用“四舍五人”法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取商的近似数。 关键点:计算的商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二、目标分解和重构 (一)课程标准表述 能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师用书表述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2.会解决有关小数近似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类推出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 [课程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6页例6及练习八配套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感悟、讨论、辨析,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 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脚本正文] (一)自备篇:借旧启思,暴露疑点 教师组织1:同学们好,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商的近似数。先进入自备篇,检查自备的学具是否齐全!(停2秒)一切准备就绪,进入自学篇。观察课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哪些知识有关呢? 图1 图2

二、自学篇 (一)借错展思,激活思点 1.找信息,列出算式:19.4÷12≈ 学生反馈1:通过观察课题,发现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是运用四 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 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一找是关键:根 据需要或者按照要求要将商保留到哪一位;二标:在这一位的数字 上标“?”号;三看最易错,看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照 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进而引发两点思考:为什么要求商 的近似数?又该怎样取商的近似数呢? 图3 教师组织2:带着思考点来解决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同学们,将目光聚焦在图中,找一找图中的数学信息,说一说 如何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图4 学生反馈2:屏幕前的同学们,标问号、圈易错、找关键。图中的数学信息分别是:19.4元是总价,12个是数量,问题是:每个大约多少钱?求单价,根据数量关系式:单价=总价÷数量,用除法计算,列式是:19.4÷12,问题中藏着易错点:“每个大约多少钱?”因此需要用约等于号连接算式和计算的结果。由于题中没有明确保留几位小数,该怎样取商的近似数呢?这才是研究的关键点,屏幕前的同学们,你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案一一2014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 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喜羊羊与灰太狼全家福。 师:在这部动画片中大家认为谁最聪明?(喜羊羊) 喜羊羊最喜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希望大家带着喜羊羊那份爱探索,爱解决问题的精神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 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2. 讲解精确数和近似数。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由于实际中常常不需要用精确的数描述一个量,或不可能得到精确的数,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近似数。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求近似数?如何求近似数?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在生活实际中,近似数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为接下来讲新知设下知识目标。}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 教学例7:村长给羊村新买了1 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 个,共19.4元,喜羊羊问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1)学生读题,分析信息,列出数量关系式。(2)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后汇报(三分钟后)。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师:那里可以看出? 生: 师:这下出现问题了,怎么也算不出一个羽毛球多少钱。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给这个羽毛球定价呢?现在同学们开动下你们聪明的大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2. 探究问题 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师:什么方法?生:四舍五入法。师,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该怎样求商的近似数呢?(1)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让四名学生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为下面求近似数的各种情况做铺垫。 【预设】近似数分别为: 1.6 1.61 1.62 2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买羽毛球的动画情境,承接上面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师:怎样求商的近似呢?保留哪一位比较合适,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给羽毛球定一个合适的价格,说出你的想法。 (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找四名学生,在刚才黑板上的算式上求出近似数。并找生按黑板上汇报的结果,说明原因。 生1: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单位是元,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分,是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