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

篇一

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

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3.45212.71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12.15×

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

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时,求商的近似数的时,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师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有时按照实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的时候,要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3.9,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作业: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第1、2、3、8题。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

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复习求积的近似数,为后面将求积的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进行对比做好准备,也利于引出课题。在引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1)出示例6题目信息。(PPT课件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3)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

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

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6)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①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角”的计算过程。)

②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分”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复习已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体会了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PPT课件演示。)

①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②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

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与复习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巩固应用,内化方法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3题。

①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取近似值的各种方法,看哪种方法既快捷又简便。明确从全局出发只列一个竖式,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就先直接除到第四位小数,然后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地进行保留,这样既简便又不易出错。

2.提高练习。

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数时,精确到百分位,就必须除到万分位。()

(3)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一样,必须先求出准确数。()

3.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2题。

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要想知道“是上午铺路的速度快,还是下午铺路的速度快”,该怎么办?(要分别计算出上午和下午铺路的速度,并比较大小。)

②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保留不同小数位数的取值情况。

③组织学生交流各种不同保留小数位数的情况,体会只要能比较出速度的快慢,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少越简单,明确取近似值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精确度,灵活选择保留的位数。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4题。

①引导学生审题,并让学生明白当题目中没有明确保留小数位数的要求时,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

②引导学生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将“1.9÷0.045”转化为“3.8÷0.09”),并完成第(1)问。

③完成第(2)问: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意了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注重了让学生通过练习内化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技巧进行了适时点拨和指导,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及时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1题。

2.课外作业: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5题。

篇三

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例6题目信息。(PPT课件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3)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

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6)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①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角”的计算过程。)

②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分”的计算过程。)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PPT课件演示。)

①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②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2.提高练习。

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数时,精确到百分位,就必须除到万分位。()

(3)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一样,必须先求出准确数。()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按题意求出商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3、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近似值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1、能正确按题意求出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0.4÷0.5= 6.4÷1.6= 0.12÷0.6= 0.38÷0.02= 10÷4= 0.72÷0.8=8÷0.5= 1÷1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只蜜蜂每小时飞行9.36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机多少千米?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出示例题: (1)看情境图,思考计算器中给出的价格应该是多少钱? (2)出示保留的结果:

2.小数除法与小数乘法近似值有什么区别? (1)小数乘法求近似值必须算出全部结果才能取近似值。 (2)小数除法则是在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3、介绍取商的近似值的简便的方法: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要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小结】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P23做一做 2、书P26第10题 3、妈妈买22千克大米一共花了31元,每千克大米多少元?(保留两位小数) 4、近似值8.3是由一个精确到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取得的,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提高练习】 5、书P26第12题 6、书P26第11题 没有给出保留的数位,如何去保留呢? 7、书P26第13题 【拓展练习】 8、书P26聪明题 (四)全课总结 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公开课教案第【1】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在小数除法运算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在计算过程中,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并提高的计算能力。 3.经历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取值。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逐步学着将已有的知识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0.54÷3.669.01÷0.67 2.完成后集体交流。 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说说小数除小数的计算方法。 3.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例题12(预设7分钟) 出示例12的表格,学生根据导学单独立完成。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说说你从表格中读到了哪些信息?你都想到了什么?(2)如何求海狮游速是每分钟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出结果)(3)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要保留两位小数,除到商的哪一位就可以了? 2、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商的千分位(比要求的位数多

小学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优质

小学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优质 教案范本三篇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优质教案范本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例6题目信息。(PPT课件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3)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1.例7。 编写意图 (1)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再通过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除法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由于小数除法除不尽时计算比较复杂,教材适时引入计算器,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做一做”中的题是让学生计算除法,并分别取保留一位、两位和三位小数的不同的近似值。 教学建议 (1)教学前,可以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例6,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式计算,有条件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当学生发现除不尽时,教师可以说明实际计算钱数时,有时只算到“分”,让学生想一想:这时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

候该怎么办?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3)教学例6后,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强调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4)学生做完“做一做”以后,可以说一说它们不同的近似值分别是怎样取的,要明确知道计算出的数中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了解学生是否处理正确。如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否一样。 2.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学生完成后,应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第2、4、5、6题,都是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一方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2、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1、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 2、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课前交流:分饼干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组题目,挺有意思的,想和大家分享请看大屏目 (课件)1、每人分3块饼干,共有6块,可以分给( )人,7块饼干可以分给( )人,8块可以分给( )人。 2、同样是6块饼干,我要把它放在盒子里,一个盒子只能放3块,至少准备( )个盒子,如果有7块,至少准备( )个盒子,8块至少准备( )个盒子。 生回答。 师:同样是7块、8块饼,每人3块,只能分给2人?每个盒子装3块

却要准备3个盒子……现在同学们心里一定有些这样的小迷团,不着急,相信通过接下来这节课的学习,这些心里的小迷团会一一解开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买菜 师:上周末老师在超市购物时遇到了一个奇怪的数学问题(点击)哪位同学能帮我解释这是为什么(出示幻灯片) 我到超市买了 2.1千克蔬菜,每千克6.42元。我们用计算器算计算得到是13.482元,小票上标注的是13.48元,可收银员却收了13.5元。 哪位同学能帮我解释这是为什么? 生回答。(实际生活中没有比分小的人民币,所以小票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标13.48元,而现在很少用到分,所以收银员收了13.5元,也用了四舍五入法) 过渡语:哦,原来是“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呀!(板书:四舍五入法) 其实在生活中取近似数的方法不只一种,想不想学习更多取近似数的方法并合理运用到生活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合理取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合理取商的近似数) 二、展开——瓶装香油·丝带包礼盒 瓶装香油 师:最近小强的妈妈王阿姨遇到了两个难题,你们能帮她解决吗? (出示主题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到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只能装0.4千克。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认为王阿姨要我们帮她解决什么问题?(出示问题) 师:怎样列式?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巡视中找到四种情况的练习纸,有意按序请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追问。 ①学生甲:2.5÷0.4 = 6.25(个) ②学生乙:2.5÷0.4 ≈ 6(个) ③学生丙:2.5÷0.4 = 6(个)……0.1千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优秀教案第【1】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 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43×4.67 12.15×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第6课时 商的近似数》 人教版

《第6课时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一位小数:2.360.943 (2)保留两位小数:3.2511.447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0.86×1.2= (2)3.14×3.9=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积的近似数?(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

五入”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出示例6情境图,观察图,弄清题意。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每个大约多少钱?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并计算。 列式:19.4÷12 当学生除不尽时,组织讨论: (1)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除不尽)你除出来的结果是多少? 板书:19.4÷12=1.6166666… (2)一个羽毛球的价钱到底是多少呢?你们准备怎么给这一个羽毛球定价,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意见。 意见1:羽毛球的定价是1.6元。因为1.6元比较接近1.616666…元。 意见2:羽毛球的定价是1.61元。因为货币最小面值是“分”,把“分”后面那些6去掉了就行。 意见3:羽毛球的定价是 1.62元。因为 1.616666…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分”,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是1.62。 师:你觉得哪个更合适?为什么? (定价1.62最接近准确价格,最合适) 2.探究求商的技巧。 计算4.8÷2.3(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尝试练习,并汇报展示。 4.8÷2.3≈2.1 4.8÷2.3≈2.1 4.8÷2.3≈2.1

人教版五上数学《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数学《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经过详细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践运用的需求。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普通方法。 3、在处置相关实践效果时能依据实践状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育先生探求数学效果的兴味和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普通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预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进程 一、温习引入: 1.依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标题。〕保管整数保管一位小数保管两位小数保管三位小数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标题。〕〔1〕得数保管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管两位小数:1.07×0.56。 3.提醒课题:我们曾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状况,或许虽然除得尽,

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拟多,实践运用中并不需求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依据需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管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求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求新知: 1.学习例6。 〔1〕出例如6标题信息。〔PPT课件演示。〕 〔2〕教员引导先生依据效果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员巡视,了解先生的计算状况,给予适当指点。〕〔3〕领先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员适时引导先生思索: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准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管几位小数?除的时分应该怎样办?〔教员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①先生回答后,修正自己的计算进程,失掉19.4÷12≈1.62〔元〕。 ②修订后,教员引导先生明白:商保管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员进一步引导先生思索:假设要准确到〝角〞,又应该保管几位小数?除的时分应该怎样办? ①先生独立完成。 ②修订后,教员引导先生明白:商保管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员适时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状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状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并不总是须要求出许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局部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1.例7。 编写意图 (1)教材首先告知学生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须要,再通过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除法会遇到除不尽的状况,这时可以 依据须要取商的近似数。 由于小数除法除不尽时计算比拟困难,教材适时引入计算器,把重点放在如何依据生活实际的须要保存确 定的小数位数。 (2)“做一做”中的题是让学生计算除法,并分别取保存一位、两位与三位小数的不同的近似值。 教学建议 (1)教学前,可以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为新课 的学习做打算。 (2)教学例6,可以先让学生依据情境列式计算,有条件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当学生发觉除不尽时,老师可以说明实际计算钱数时,有时只算到“分”,让

学生想一想:这时须要保存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存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然后再让学生思索:假如要算到“角”,需保存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3)教学例6后,可以扶植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强调计算商时,要比须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还可以让学生比拟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它们的一样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依据学生的承受状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后,不再接着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拟,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干脆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 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4)学生做完“做一做”以后,可以说一说它们不同的近似值分别是怎样取的,要明确知道计算出的数中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存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有些题保存指定小数位数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正确的按题意求商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2)根据实际情况,帮学生从计算过程中理解根据需要保留上的位数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精确到千份位 6.0294 0.9298 9.9949 2.计算:0.38×0.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进入新课 1.学习例6。 出示例6:有个小朋友叫王鹏,他特别喜欢打羽毛球,这天他爸爸给他新买了一筒羽毛球,一筒里面装了一打羽毛球。 师:那你们知道这一筒羽毛球有多少个吗?(12个) 师:你怎么知道有12个?(一打就是12个) 师:如果这筒羽毛球19.4元,那你们现在能算出一个羽毛球是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学生自主列式计算,老师巡视) 师:好了,同学们,请大家停止计算。你们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了?(算式除不尽) 师:那一个羽毛球到底是多少钱呢?这个1.61666……到底是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商的近似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商的近似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商的近似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商的近似数 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P23例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以下各数保存一位小数. 2.按“四舍五入〞法,将以下各数保存两位小数.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 计算0.38*1.14(得数保存两位小数) 二、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例如6,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存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存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存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存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存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3.3商的近似数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 一、内容解析及学情分析 (一)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第4课时。教材第32页的例6,完成32页“做 一做”及练习八的第1、2、3、4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 数以及积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 要,再通过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除法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由于小数除法除不尽时计算比较复杂,教材适时引入 计算器,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 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为今后学习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做准备。 “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分别取保留一位、两位和三位小数的不同的近似值。 既巩固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从中训练了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例6的问题,学生会列式计算。但对于除不尽时怎么办不能有理有据地解决,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用“四舍五人”法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取商的近似数。 关键点:计算的商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二、目标分解和重构 (一)课程标准表述 能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师用书表述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2.会解决有关小数近似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类推出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课本第23页例7,第25~26页练习四第9~13题,思考题。 学习目标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课文讲解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例7,通过王鹏计算一个羽毛球的价钱,让孩子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由于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的,往往是除不尽的小数除法,其计算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一般让孩子计算器计算,学习的重点放在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辅导精要 让孩子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下划线,一般是“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在课本上做读书笔记。

例7,让孩子看图说题意。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爸爸说:“这筒羽毛球19.4元,1个大约多少钱?”王鹏说:“1打是12个。”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9.4÷12,计算器显示:1.61666667,他想:这是多少钱? 让孩子写出除法算式19.4÷12,并用计算器计算,说一说1.61666667元的意思,有的孩子可能说:这是1元6角1分6厘……,他因此从内心里产生了取近似数的需求。 计算到角,保留一位小数,19.4÷12≈1.6(元)。 计算到分,保留两位小数,19.4÷12≈1.62(元)。 计算到厘,保留三位小数,19.4÷12≈1.617(元)。 1.6.1.62,1.617都是1.61666667的近似数;这是用“四舍五入”法取出近似数的。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孩子列竖式探索用笔算求出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还可以让孩子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点: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 可根据孩子的接受情况,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做一做”。让孩子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按要求取商的近似数,并填入表格。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了解孩子是否处理正确,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它们是否一样。 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课件出示题目。) 2、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3、小结。 师: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新授: 1.课件出示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1)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2)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演示。) 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2≈(元)。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演示。)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师: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师:对比求“×”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交流、概括: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2页。 教材分析: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 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能够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 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 活解决问题的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准确地分析,选择 准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准确地取商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按“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一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两位小数) 二、探究新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6及做一做。 例6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一是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二是掌握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通过情境创设、小组交流,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三)学习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四)学习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填空。 (1)58.9097保留整数是()。 (2)58.9097精确到十分位是()。 (3)58.9097保留两位小数是()。 (4)58.9097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为后面将求商的近似数做好铺垫,也为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值进行对比作准备。】

(二)课堂设计 1. 导入 师:通过完成课前复习,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 生汇报。 师:其实,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需要用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教学例6 ①理解题意,自主列式计算 师:你能根据问题中的信息列式计算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 19.4÷12 ②感知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师:在计算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除不尽) 师: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师: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